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0005929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第9章肠杆菌科(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1.生物学性状近似的G-2.肠道、土壤、水和腐物中;3.肠杆菌科, 44个菌属,170个种4.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5.少数为致病菌,致人类肠传染病肠杆菌科细菌与医学的关系致病菌:伤寒沙门菌、志贺氏菌、鼠疫耶尔森菌机会致病菌有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获得外源性基因共 性1形态相似,G杆菌,无芽胞,多有有菌毛、周边毛,少数有荚膜2营养要求不高3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鉴别致病和非致病性肠杆菌1抗原结构1.O抗原:脂多糖的最外层核心多糖为共有抗原、耐热S-RIgM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H-O变异IgG3.荚膜抗

2、原:具型特异性阻止O抗原凝集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1抵抗力1.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热、消毒剂2.胆盐、煌绿染料对非致病性肠杆菌科有抑制作用鉴定;2变异1.耐药2.毒力 第一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1人类/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6个种2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3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重要1.代谢产物重要2.机会致病菌3.肠道外感染4.指示微生物1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有周鞭毛、菌毛2发酵多种糖类,多发酵乳糖,产酸/气3IMViC试验为+ + - -4克氏双糖管发酵试验,硫化氢(-),动力(+)5有O/H/K三种抗原:Ox:Hy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和致病性

3、1粘附素1.粘附于肠道或尿道上皮细胞2.定植因子抗原、集聚黏附菌毛、紧密黏附素、I型菌毛、侵袭质粒抗原2外毒素志贺毒素I/II、耐热肠毒素a/b、不耐热肠毒素I/II、肠毒素I/II、溶血素A3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T3SS所致疾病1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2所致疾病1. 肠外感染化脓性感染:腹膜炎、阑尾炎、伤口感染败血症,占45%,继发于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新生儿脑膜炎一岁以下NS感染的主因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1婴幼儿(5y)和旅游者腹泻2致病物质质粒编码1.肠毒素enterotoxinLT-I:似霍乱

4、毒素(1A+5B),活化腺苷环化酶STa :活化鸟苷环化酶2.黏附素(菌毛)2. 胃肠炎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1似细菌性痢疾,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2致病机理质粒编码侵袭素无肠毒素胞内感染: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1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致病机理1.无毒素、无侵袭力2.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胞外感染3.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致腹泻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1亦称为Vero毒素

5、大肠埃希菌: O157:H72临床表现轻重不一10%小于十岁患儿中,发生肾衰、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高3致病因子1.菌毛2.毒素 志贺样毒素溶原噬菌体3.内毒素与溶血素Stx-I1与志贺毒素基本相同21A53B 亚单位结合受体,介导毒素内化;4A亚单位裂解28srRNA蛋白质合成受阻5绒毛破坏6液体吸收降低,分泌增加7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肾衰8刺激炎症因子表达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1婴儿、旅行者持续性腹泻2致病因子质粒编码1.肠集聚耐热毒素(EAST)2.菌毛3.溶血素菌株部位疾病与症状致病机制ETEC小肠

6、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LT和(或)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EIEC大肠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发热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胞内)EPEC小肠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T3SS)EHEC大肠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T-I或SLT-II,中断蛋白质合成(志贺毒素)EAggEC小肠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脱水,低热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液体吸收引起胃肠炎的E.coli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1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dy

7、sentery bacteria2无鞭毛,有菌毛3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4对环境的抵抗力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和消毒剂敏感抗原与分类根据O抗原菌种群型痢疾志贺菌 A110福氏志贺菌B16,X,Y变种鲍氏志贺菌C118宋内志贺菌D1致病物质1侵袭力:胞内寄生菌回肠末端和结肠部位的上皮细胞质粒编码的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侵入派伊尔淋巴结-M细胞T3SS-细胞内吞-临近细胞损伤宿主细胞,加之炎症反应,肠粘膜破坏1内毒素1.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2.发热、神志障碍、休克3.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4.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2外毒素(A群、型)

8、 志贺毒素 (shiga toxin,Stx)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1.细菌直接污染食物或水2.苍蝇10-150 CFU即可导致感染传播途径所致疾病菌痢1.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2.发热、腹痛腹泻 粘液脓血样便伴tenesmus3.急性中毒多见于小儿,常无消化道症状内毒素致血管痉挛、缺血缺氧、DIC、MODS 4.痢疾志贺菌:重!小儿急性中毒性菌痢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及痢疾的流行;宋内志贺菌:轻;福氏志贺菌:易形成慢性感染;微生物学检查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最后诊断分离培养新鲜脓血便/肛拭双糖培养基(生化

9、反应)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1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2两个种:肠道沙门菌和邦戈沙门菌3肠道沙门菌:6个亚种,肠道亚种,1400血清型4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直接致病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12010年明尼苏达州、亚利桑那州、伊利诺伊州、内华达州、得克萨斯州、威斯康星州、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沙门氏菌病例猛增,数量是平时大约4倍;2调查显示,多数病人食用鸡蛋后染病。这些鸡蛋可能遭沙门氏菌污染。3鸡蛋召回数量起初为2.28亿枚,18日升至3.8亿枚,23日升至5.5亿枚问题蛋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1菌体抗原O:1.伤寒、副沙门菌和肖氏沙门菌有交叉

10、的抗原成分。2.刺激机体产生IgM2鞭毛抗原H:分第I相和第II相1.第1相特异性高2.刺激机体产生IgG伤寒、希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与毒力有关Vi抗原表面抗原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因为所以本质致病性与免疫性侵袭力:III型分泌系统、Vi抗原毒素:内毒素外毒素-肠毒素(鼠伤寒沙门菌)伤寒、副伤寒-肠热症败血症:猪霍乱、希氏、鼠伤寒和肠炎伤寒胃肠炎(食物中毒):猪霍乱、鼠伤寒和肠炎伤寒发热、畏寒、呕吐、腹痛、水样腹泻1.致病物质:2.所致疾病: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甲型副伤寒、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希氏肖氏、希

11、氏小肠上部粘膜小肠上部粘膜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 固有层淋巴结固有层淋巴结第一次菌第一次菌血症血症肝肝、胆胆囊囊肠肠道道粪粪便便排排出出肾肾尿尿脾:肿大脾:肿大体温阶梯式上升,持续体温阶梯式上升,持续1w1w高热持续高热持续7-107-10天、相对缓脉天、相对缓脉皮肤:血栓出血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玫瑰疹肠道局部坏死、溃疡、穿孔肠道局部坏死、溃疡、穿孔死亡率死亡率20%20%第二次菌第二次菌血症血症2w无症状带菌者1伤寒玛莉220岁以下1%,50岁以上达10%3女性多于男性 ?1.激素-免疫力、受体2.激素-细菌?微生物学检查血清学诊断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1、肥达试验诊断肠热症!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正常值: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副伤寒H凝集效价1:80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诊断意义:O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强H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弱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O低H低排除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低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防治原则口服减毒活疫苗(Ty21a)分离病原菌查Vi抗体2、带菌者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