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993896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史第四讲教案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教育管理史第四讲第四讲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二)人(二)人性的本质也是自然的性的本质也是自然的一、人性认同观念:人的发展是自一、人性认同观念:人的发展是自然本性的发展然本性的发展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具有“素朴”的本性,犹如婴儿一般“无知无欲”。庄子指出人性即自然,它与自然混同一体。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人在自然中具有主体地位(三)人在自然中具有主体地位一

2、、人性认同观念:人的发展是自一、人性认同观念:人的发展是自然本性的发展然本性的发展n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人类社会的充分展现,而不应该是相反。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是保证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发展也只能是保证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而不能是相反。而不能是相反。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一)反对道德形式主义(一)反对道德形式主义二、组织目标价

3、值取向:顺其自然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二)崇尚率真质朴,倡导特立独行(二)崇尚率真质朴,倡导特立独行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老子要求人们“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达到“无知”、“无欲”、“无事”、“无情”、“无争”的“无为”境界。庄子要求人们顺从自然之道,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天乐”之境。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淡化名利,生而不有(

4、三)淡化名利,生而不有老子提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功成而不有”。道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道资助万物却不自恃己能;道长养万物却不居心主宰。老子将这一品格称之为“无为”。老子认为,依天而论人,这些特性也应该为人类所取。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顺其自然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无为”是指不必要的作为,强作妄为的意思。“

5、不言”是不要强行说教,不乱加说教。道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无为”。道生养万物,顺任万物自我化育,自然生长。教育管理的根本原则就应该遵循这一自然法则,以促成人们自成自生,自我化育。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对将外在的,人为的所谓知识去教育人们,要摈弃儒家的仁义道德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就不能强作妄为,或乱加说教,将违逆自然法则的“有为”来损害人的本性老子老子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一)管理者首先要知(一)管理者首先要知“常常”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

6、,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常是代表万物混成及原始反复运作的本质与法则。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提倡“贵师”。老子心目中的教师是顺应自然规律行事的有道之人。老子二十七章中是这样描绘的:“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二)管理者必须要加强本身素质的修养(二)管理者必须要加强本身素质的修养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老子:“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庄子:“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管理者要有自知之明(三)管理者要有自知之明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如何才能做到“静”?老子认为关键是要做到“自知”。他看到常人的通病是“明于知人,昧于知己”。老子:“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只有不固执己见,才能成功。然而就是成功了也应该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老子对管理者要求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中外教育管

8、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四四)管管理理者者要要坚坚持持“贵贵柔柔尚尚弱弱”原原则则老子:“反者,道之动”。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知,前后相随。”矛盾的双方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导致了事物的运动发展。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 ?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

9、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老子依据“柔弱胜刚强”的观点,提出了“贵柔尚弱”的管理原则。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弱者道之用”,认为道的妙用,在于它制造万物,辅助万物,支配万物,用的就是柔弱之法,即顺应之法,潜移默化之法。老子:“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管理者经常保持“柔”的姿态,就会永远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有利于无为而治。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10、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如若不然,遇事傲骨峥峥,盛气凌人,锋芒毕露,则容易招灾惹祸,导致管理的失败。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四讲 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三、领导行为模式:三、领导行为模式:“处无为之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在教育管理中该如何来把握这种转化? ?庄子也同样看到了事物矛盾的两面。庄子.齐物论中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 果且无彼是乎哉?”那么,在管理上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庄子提出了“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的“齐物论”。第四讲结束谢谢!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