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977870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芜湖市汤沟中学:朱俊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说说 教教 材材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课后思考说课内容:说课内容: 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教材地位教材地位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是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2、与特点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中的开篇之章,主要讲述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本课内容无论是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状况。本课内容无论是在本章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是世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传统,农业的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传统,农业的发展不仅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古发展不仅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古代中国乃至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中国乃

3、至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教材地位:(一)、教材地位:一、一、说教材说教材(二)、课标要求:(二)、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知识与能力:(1)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理解生产力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直观反映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史料分析

4、法、阅读法等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造就了古代中国的繁荣,树立学生为现代中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正确价值观。(三)、三维目标:(三)、三维目标: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的发展历程二、说教学重难点二、说教学重难点(一)、教材重点:(一)、教材重点:(二)、教材难点:(二)、教材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古代中国农业繁荣的原因三、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方法(一)

5、、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 “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预设设”和和“生成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 (沈大安沈大安 ) 因此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因此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具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历史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判断思维,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判断思维,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

6、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周一贯周一贯 )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法主要用表格展示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学主要用表格展示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等。学法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鼓励学生提出法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7、相互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课的要求。问题,相互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课的要求。4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23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第四环节:课后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这是我来淮北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市场。但是,它却是我们淮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对淮北的农业状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农业为我们提供了一日三餐,但是我们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吗?我们现在菜市场的蔬菜禽肉在古代都能够找到吗?视视 角角 一一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视视 角角 二二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第二环节:

8、讲授新课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视视 角角 三三放大镜下的古今农业放大镜下的古今农业视视 角角 一: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一:平光镜下的古代农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商、周商、周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农作物农作物耕作技术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器锄耕石刀、石斧石刀、石斧、耒耜耒耜少量少量青铜青铜农具农具, , 石器木器骨器石器木器骨器为主为主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排水、沤肥排水、沤肥除草除草、治虫、治虫南稻北粟南稻北粟粟、稻、黍、粟、稻、黍、稷、麦稷、麦 桑、桑、麻等麻等(出出示示表表格格,引引导导学学生生自自主主学学习习完完成成内内容容,这这种种“自自主主学学习习法法”

9、符符合合启启发发式式原原则则,体体现现了了教教师师主主导导和和学学生生主主体体的的作作用用,也也符符合合学学生生的的生生理理和和心心理理特特点点,提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表一)(表一)耕作方式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技术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水利灌溉春秋春秋战国战国两汉两汉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隋唐宋朝宋朝明清明清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垄作法垄作法都江堰都江堰耦犁、犁壁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代田法漕渠、白渠、漕渠、白渠、龙首渠龙首渠翻车翻车筒车筒车高转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曲辕犁曲辕犁,犁评,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三

10、熟耧车耧车一年一熟一年一熟(完善)(完善)(完善)(完善)(农用动力革命农用动力革命, ,汉代逐渐普及)汉代逐渐普及)(表二)(表二) 通过表格的完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通过表格的完成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随后教师给以补充、订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随后教师给以补充、订正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然后进一步指出正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然后进一步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异常繁荣并且随时代发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异常繁荣并且随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展不断进步的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总结问题的能力。视视 角角 二:二: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显微镜下的古代农业

11、(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出示目标探究问题:出示目标探究问题:1:古代中国农业能够取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农业能够取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评价?何正确评价?请学生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请学生合作讨论,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进行讲评,并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指出小农经(教师进行讲评,并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指出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扫除学生学习的盲点。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扫除学生学习的盲点。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2、1.1.生产力因素生产力因素: :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迁移、劳动力的迁移、 劳动对象的扩大等。劳动对象的扩大等。 2.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 : 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及土地政策的调整、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及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等。政策等。 3 3. .农业交流农业交流: :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经济文化的相互交流等。4.4.科技因素科技因素: :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天文历法的进步、农学著作等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

13、、广大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包括前代基础、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辛勤劳动等因素。等因素。以家庭为生产以家庭为生产以家庭为生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生活、生活、生活单位单位单位单位 (个体分散)(个体分散)农业农业农业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自然经济的自然经济的自然经济十分脆弱(阶级剥削、自然灾害)十分脆弱(阶级剥削、自然灾害)十分脆弱(阶级剥削、自然灾害)十分脆弱(阶级剥削、自然灾害) 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规模小,

14、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规模小,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交换,近代阻碍生产发展碍生产发展碍生产发展碍生产发展特点特点特点特点评价评价评价评价小小小小农农农农经经经经济济济济背景背景背景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积积极极消消极极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铁农具出现,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有一定生产资料有一定生产资料有一定生产资料有一定生产资料,有生产积极性,有生产积极性,有生产积极性,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有

15、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视视 角角 三:放大镜下的古今农业三:放大镜下的古今农业 出示当今中国现代化农业图片,把它和古代中出示当今中国现代化农业图片,把它和古代中国农业进行比较,请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农业未来国农业进行比较,请学生进行比较,得出农业未来之路在于科技。之路在于科技。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3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充分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第一动力。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不但要继承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加要继承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用

16、我们的智慧为国家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反馈训练:反馈训练:1 1 1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 A. A. A. 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方式的进步 B. B. B. B. 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C. C. C. C. 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进步手工业的进步 D. D. D. D. 赋税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变化A2 2 2 2、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

17、作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A. A. A.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B. B. B. B. 石器锄耕石器锄耕石器锄耕石器锄耕C. C. C. C. 铁犁牛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 D. D. D. D. 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自给自足自给自足C4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男耕女织”式的式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 B. C

18、. D. B3 3 3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 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A. A. A.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统治者的雄才大略统治者的雄才大略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 B. B.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 C. C.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 D D D. . . . 中国中国中国中国“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和和和和“农本思想农本思想农本思想农本思想”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B B4第四环节:课后思考第四环节:课后思考 我们今天农村的经济形式是不是小我们今天农村的经济形式是不是小农经济?农经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