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975053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君主专制政体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演进与强化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的的强强化化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君权与相权的变化君权与相权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化选官制度的变化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好了歌好了歌好了歌皇帝的烦恼皇帝的烦恼忠忠奸奸难难辨辨腐腐败败难难治治官官吏吏

2、难难选选地地方方难难管管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 1、创立:、创立:2 2、特点:、特点: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位世袭。 3 3、影响:、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封建专制。 史料链接: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中曾经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

3、制度: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法令出一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1)“法令出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分别是什么意思?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为什么?“法令出一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独尊的地位。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

4、于上”:皇帝: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文:廿廿六六年年皇皇帝帝尽尽并并兼兼天天下下诸诸侯侯黔黔首首大大安安立立号号为为皇皇帝帝乃乃诏诏丞丞相相状状绾绾法法度度量量则则不不壹壹歉

5、歉疑疑者者皆皆明明壹壹之之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的规定,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还有玺印,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史记集解)。另外,皇帝的)。另外,皇帝的“命命为为制制,令令为为诏诏”(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

6、。)。“制制”为为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诏”为皇帝诏为皇帝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告臣民的一般命令。二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除辽代设置“宰相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

7、而不是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一个正式官名。2 2 2 2)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汉、唐、宋是如何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同学们阅读同学们阅读“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思考:思考:1 1 1 1)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3 3 3 3)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由此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并指出其并指出其并指出其并指出其

8、影响?影响?影响?影响? 这年正月初三这年正月初三,忽报塞外敌人忽报塞外敌人10万余万余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众来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众大臣商议对策。假如这事分别发生在众大臣商议对策。假如这事分别发生在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该决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时期,该决策的运转机制应该是怎么样的?的运转机制应该是怎么样的?情境模拟情境模拟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废除丞相制度。废

9、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1 1 1 1、原因:、原因:、原因:、原因: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2 2 2 2、措施:、措施:、措施:、措施: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频繁更换丞相;平民出任丞相;形成“ “中朝中朝中朝中朝” ”对抗对抗对抗对抗“ “外朝外朝外朝外朝”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参知政事” ”(副丞相);分散相权。(副丞相);分散相权。(副丞相);分散相权。(副丞相);分散相权。4 4 4 4)明朝:)明朝:)明朝:

10、)明朝:2 2 2 2)唐朝:)唐朝:)唐朝:)唐朝:3 3 3 3)宋朝:)宋朝:)宋朝:)宋朝:1 1 1 1)汉代:)汉代:)汉代:)汉代:2 2)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 “中朝中朝中朝中朝” ”(内朝)的形成(内朝)的形成(内朝)的形成(内朝)的形成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 外朝外朝外朝外朝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注意点:注意点:注意点:注意点:1 1)西汉:)西汉:)西汉:)西汉:“ “中朝中朝中朝中朝” ”与与与与“ “外朝外朝外朝外朝” ”;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

11、昭令;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昭令;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昭令;决策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昭令;门下省门下省门下省门下省审议机构,审核政令;审议机构,审核政令;审议机构,审核政令;审议机构,审核政令; 尚书省尚书省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行政:行政:军政:军政:1 1、中央、中央 “二府二府”2 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分割宰相

12、的财权扩大扩大皇权皇权(二府三司)(二府三司)削弱削弱相权相权中书门下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职权. .枢密院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位略低于宰相. .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3 3、趋势:、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直至被废除。 4 4、影响:、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汉代宰相坐议事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宋相站议事 明相跪受笔录明相跪受笔录思考:思考:1、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史信息?、以上三幅图各反应了什么历

13、史信息?2、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变化?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 1、概况:、概况:1 1)秦:)秦:2 2)西汉:)西汉:3 3)以后历朝:)以后历朝: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中央:中央: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官员承担。 地方:地方:设刺史。设刺史。 设御史台、都察院。设御史台、都察院。 明代监察御史腰牌明代监察御史腰牌秦朝秦朝西汉西汉设十三州刺史设十三州刺史御史大夫属下的机构御史

14、大夫属下的机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连连连连看看明朝建国之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到处发生,明朝建国之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到处发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惩治贪官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想出了一个惩治贪官污吏的办法。他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污吏的办法。他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公,在官衙大堂公座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公,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揎满草的袋子,叫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揎满草的袋子,叫“皮草皮草囊囊”,据说全国都是如此。土地庙到处都有,为什,据说全国都是如此。土地庙到处都有,为什么这座小庙必须修在官府衙门的左面呢

15、么这座小庙必须修在官府衙门的左面呢?原来这庙是原来这庙是扒贪官皮的场所,因此人们叫它扒贪官皮的场所,因此人们叫它“皮场庙皮场庙”。用这。用这种手段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是很残酷的种手段惩治贪赃枉法的官吏,是很残酷的。效果如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奈何朝杀夕犯奈何朝杀夕犯”。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空见惯;空见惯;空见惯;2 2、评

16、价:、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是有限的是有限的是有限的 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三苏”。嘉佑六年,。嘉佑六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苏轼、苏辙二人在恩师欧阳修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这一年举

17、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举行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苏轼以三等、苏辙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以四等的成绩分别考中入选。制科的成绩分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宋朝尚无以一、二等的成绩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为最高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分。相传当时仁宗曾满心喜悦地向皇后曹氏说道:“朕为子孙朕为子孙得两宰相。得两宰相。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仁宗所说的两人就是指苏轼和苏辙。 四、人才选拔制度(选官制度四、人才选拔制度(选官制度)假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假

18、如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西汉武帝、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唐玄宗的时代,也想当官,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请问当时的选官制度各是什么什么?能否成功当选能否成功当选?依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世官制 察举制察举制 科举制科举制 实行实行时间时间 依据依据 备注备注先秦先秦时期时期 秦汉至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隋唐至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世袭世袭 才能、品才能、品德到门第德到门第 考试考试成绩成绩 下层人士下层人士一般没有一般没有参政机会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不得参与。

19、中下层地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主知识分了提供了了提供了机会机会。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 选官制度建立的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共同)作用: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五,行省的设置五,行省的设置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简述秦汉到元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1 1、汉至宋:、汉至

20、宋:州郡县三级州郡县三级道、州、县道、州、县路、州、县路、州、县郡县两极郡县两极2 2、元朝:、元朝:行省行省(路、府、州、县)(路、府、州、县) 3 3、明清、明清: :省、府、县省、府、县省、道、省、道、府、县府、县注意:元朝十大行省注意:元朝十大行省及两个单列行政区。及两个单列行政区。元代的行省元代的行省蒙古:蒙古:东北:东北:云贵:云贵:台湾:台湾:岭北行省岭北行省辽辽阳阳行行省省云南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浙江当时属于哪个行省?浙江当时属于哪个行省?中央政府是中央政府是如何如何对行省对行省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什么?表现为什么?行省制度的设立有何影行省

21、制度的设立有何影响?响?五,行省的设置五,行省的设置简述行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简述行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五,行省的设置五,行省的设置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重要地位

22、。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重大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有极大意义。 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简述元朝行省的设置所起的历史作用。一,法令出一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制度);二,君权与相权二,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五,行省的设置;五,行省的设置;君权和相

23、权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 D.修建万里长城2.西汉形成“中朝”和“外朝”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B.增加国家机构的数量C.减少皇帝外出的劳累 D.加强政府的办事效率3.北宋初年,为制约宰相A.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B.增设参知政事以便分割相权C.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关 D.用出身低微的人参与军国大事4.汉武帝的政治改革主要表现在以州为监察区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起用布衣为相 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A. B. C. D.5.唐朝政

24、治制度的变化特征有A.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 B.中央推行三省六部制C.地方推行州郡县三级制 D.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6.九品中正制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主要实行于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7.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完善8.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是A.郡、县二级制 B.道、州、县三级制C.路、州、县三级制 D.路、府、州、县四级制9.元朝的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0

25、.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它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26、。君臣关系,实质上是质上是“主人主人”和和“奴才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不断发展是另一个重要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名于君主。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名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