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9968618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单元9桃花源记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复习巩固渔人发现桃花林渔人发现桃花林渔人进入桃花源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的见闻和经历太守派人寻找桃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花源未果桃花源无人问津桃花源无人问津 (5 5)桃桃花花源源记记(4 4)(2 2、3 3)(1 1)渔人进出桃花源渔人进出桃花源线索线索 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

2、做了铺垫。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忘路之远近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逢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而桃花林之下发现了桃花林,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广之美,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因此“渔人甚异之渔人甚异之”。 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林尽”“一山一山”“小口小口”“入入”“极狭极狭”“复行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渔人见到的景致是: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

3、屋舍俨然,有良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见到的人“悉如悉如外人外人”,“恰然自乐恰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清幽,人们生活美,说明桃花源环境清幽,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大惊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自云无无论魏晋论魏晋

4、”相呼应。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咸来问讯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皆叹惋”说明了什么?渔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一为具言所闻”说的应是秦末以来战说的应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花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乱的历史,桃花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

5、情。惋之情。最后两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与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一句相呼应。 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文章所表现的社会理想?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作者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在一定程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幻想。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幻想。源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怡然自乐与世隔绝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无人问津 大家相信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在东晋年间存在吗?品味研读品味研读 作者写桃花源记的目的是什么? 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陶渊明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因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而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迫、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 假如陶渊明来到大家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