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962354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篇列子一则新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心想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

2、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一时悲起,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您心里想的和我想的一样。我如何能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二、重点句子翻译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擅长演奏古琴,钟子期擅于聆听琴声。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得到。3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4钟子期辄穷其趣。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三、问题探究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3分析本文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1)“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2)“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承接上下文。(3)由对“知音”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了文章主旨。4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著名的乐曲高山流水。你知道成语“高山流水”的喻意吗?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