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脂类代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995829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第六章脂类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06第六章脂类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06第六章脂类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06第六章脂类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06第六章脂类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第六章脂类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第六章脂类代谢(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一节第一节 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Distributing and Function of Lipids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其共同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其共同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化学组成: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这些酯化学组成: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这些酯的有关物质。的有关物质。一、脂肪一、脂肪 fat或称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三酰甘油或称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riglyceride),也可称为甘油三

2、酯,也可称为甘油三酯。$ 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在细胞内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在细胞内主要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于胞浆中,主要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于胞浆中,占体重占体重10102020,随胖瘦变动较大,随胖瘦变动较大,又称又称“可变脂可变脂”。$ 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及氧化供能。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及氧化供能。此外还有防止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此外还有防止散热及保护脏器的作用。二、类脂二、类脂 (lipoids)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n分布于各种组织,神经组织较多。是生分布于各种组织,神经组织较多。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占体重物膜的基本成分,占体重5 5,含量变动,含量

3、变动少,又称固定脂。少,又称固定脂。 n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正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与功能。脂肪酸的分类脂肪酸的分类脂脂肪肪酸酸定定义义:无无分分支支的的具具有有偶偶数数碳碳原原子子饱饱和和或或不饱和脂肪族羧酸。不饱和脂肪族羧酸。 24 C 短链脂肪酸 按按C原子数原子数 610 C 中链脂肪酸 1226 C 长链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按是否含双键按是否含双键 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的命名脂肪酸的命名习惯命名习惯命名 以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来源或性质命名。以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来源或性质命名。如:如: 依据依据C C原子数原子数- -

4、丁酸(丁酸(4C4C)、)、辛酸(辛酸(8C8C) 依据来源依据来源- -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 依据性质依据性质- -软脂酸软脂酸系统命名系统命名 标出脂肪酸中碳原子数目及双键位置标出脂肪酸中碳原子数目及双键位置 编码体系编码体系- -从脂肪酸的羧基碳开始编码碳从脂肪酸的羧基碳开始编码碳 子顺序;子顺序; 或或编码体系编码体系- -从脂肪酸的甲基碳开始编码碳从脂肪酸的甲基碳开始编码碳原子顺序原子顺序如软油酸,如软油酸,9十六碳十六碳烯酸,烯酸,16:19或或 7十六碳十六碳烯酸,烯酸,16:17o o o16 9 1o1 7 16 o希腊字母希腊字母 COOH脂酸的两种命名方法脂酸的两种命名方

5、法体内脂肪酸的来源体内脂肪酸的来源机体自身合成机体自身合成 如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如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食物物脂脂肪肪供供给给 某某些些不不饱饱和和脂脂肪肪酸酸,动动物物机机体体自自身身不不能能合合成成,需需从从食食物物摄摄取取,称称为为营营养养必必需需脂脂肪肪酸酸(essential fatty acid)(essential fatty acid)。如:如: 亚亚油油酸酸(linoleic (linoleic acidacid顺顺9 9,1212十十八八碳碳二二烯烯酸酸) )、亚亚麻麻酸酸(linolenic (linolenic acid acid 顺顺9 9,1212

6、,1515十十八八碳碳三三烯烯酸酸) )、花花生生四四烯烯酸酸(arachidonic (arachidonic acid acid 顺顺5 5,8 8,1111,1414廿廿碳碳四四烯烯酸酸) )等等体体内内不不能能合合成成,必必须须由由食物供应,故为必须脂肪酸。食物供应,故为必须脂肪酸。第二节第二节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脂类的消化和吸收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lipids一、脂肪的消化一、脂肪的消化v消化部位:小肠v婴儿胃内可以消化少量脂肪v食物脂肪的消化主要靠消化道中的脂肪酶,特别是胰脂酶的作用v脂脂肪肪酶酶(lipase)定义:把催化水解脂类的酶统称为脂肪酶类

7、。v胰腺分泌入十二指肠中消化脂类的酶有:v 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1脂肪酶类的作用脂肪酶类的作用1) 磷脂酶磷脂酶A2 磷脂酶A2 磷脂 H2O 溶血磷脂 + 脂肪酸 2)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酯 H2O 胆固醇 + 脂肪酸 3)胰脂酶)胰脂酶 胰脂酶 胰脂酶甘油三酯 1,2-甘油二酯 2-甘油一酯 H2O 脂肪酸 H2O 脂肪酸胰脂酶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易水介1及3位上的酯键,主要产物为2-甘油一酯。4)辅脂酶)辅脂酶 分子量约为10kDa的小分子蛋白质,是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脂酶的作用辅脂酶的作用 能能完完全全解解除除胆胆汁汁酸酸盐

8、盐对对胰胰脂脂酶酶的的抑抑制制,是是胰胰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脂酶对脂肪消化不可缺少的蛋白质辅因子。辅辅脂脂酶酶在在胰胰腺腺泡泡中中以以酶酶原原形形式式合合成成,随随胰胰液液分分泌泌入入十十二二指指肠肠,进进入入肠肠腔腔后后,辅辅脂脂酶酶原原被被胰胰蛋蛋白白酶酶从从其其端端切切一一个个五五肽肽而而被被激激活活。具具有有与与脂脂肪肪及及胰胰脂脂酶酶结结合合的的结结构构域域,以以氢氢键键同同胰胰脂脂酶酶结结合合,同同时时以以疏疏水水键键同同脂脂肪肪结结合合,使使酶酶锚锚于于微微团团的的水水油油界界面面上上,并并可可防防止止胰胰脂脂酶酶在在水水油油界界面面的的变性,因而能增加胰脂酶活

9、性。变性,因而能增加胰脂酶活性。胰酯酶水微团疏水键氢键辅酯酶解除抑制胆汁酸盐油脂肪辅脂酶功能辅脂酶功能胆汁酸盐的作用胆汁酸盐的作用 胆胆汁汁酸酸盐盐是是一一种种较较强强的的乳乳化化剂剂,能能降降低低油油和和水水相相之之间间的界面张力,使疏水的脂质分散成乳化颗粒。的界面张力,使疏水的脂质分散成乳化颗粒。脂脂类类消消化化过过程程中中产产生生的的脂脂肪肪酸酸、甘甘油油一一酯酯、溶溶血血磷磷酯酯等等消消化化产产物物都都有有较较大大的的极极性性,能能从从乳乳胶胶体体的的脂脂相相扩扩散散到到 胆胆 汁汁 酸酸 盐盐 微微 团团 中中 去去 , 并并 能能 形形 成成 更更 小小 的的 微微 团团(mice

10、lle),有有利利于于脂脂肪肪消消化化产产物物的的吸吸收收,也也有有利利于于残余脂肪进一步水解。残余脂肪进一步水解。 胆胆汁汁酸酸盐盐过过多多时时,可可包包裹裹脂脂肪肪微微粒粒而而阻阻止止胰胰脂脂酶酶作作用用,抑制其活性。抑制其活性。 二二 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短短链链、中中链链脂脂肪肪酸酸(10C10C)的的甘甘油油三三酯酯,容容易易被被酶酶完完全全水水解解,故故多多以以脂脂肪肪酸酸和和甘甘油油的的形形式式被被吸吸收收,并并且吸收后通过肝门脉入血循环且吸收后通过肝门脉入血循环。长长链链脂脂肪肪酸酸及及其其甘甘油油酯酯吸吸收收入入肠肠粘粘膜膜后后,在在光光面面内内质质网网转转酰酰酶酶催催化化下

11、下,大大部部分分重重新新合合成成甘甘油油三三酯酯,此此过程称为过程称为甘油一酯通路甘油一酯通路(monoglyceride pathway)(monoglyceride pathway)。 脂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甘油酯、脂类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等消化产物与胆汁溶血磷脂等消化产物与胆汁 酸盐共同形成更酸盐共同形成更微细的微细的混合微团混合微团(mixed micelles)(mixed micelles) 。这种微团。这种微团体积很小,极性更大,可溶于水,能通过盖在体积很小,极性更大,可溶于水,能通过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稳定水层,使脂类消化产物进小肠绒毛表面的稳定水层,使

12、脂类消化产物进入黏膜细胞而被吸收。入黏膜细胞而被吸收。脂类的吸收脂类的吸收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小肠黏膜细胞 CH2OH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COR3甘油一酯转酰基酶甘油一酯转酰基酶CoASHRCOSCoARCOOH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甘油二酯甘油二酯转酰基酶转酰基酶CoASH甘油一酯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甘油三酯的消化与吸收:1长链脂肪酸长链脂肪酸 乳化乳化 甘油一酯甘油一酯 吸收入黏膜细胞吸收入黏膜细胞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2脂肪酸脂肪酸 甘油

13、三酯甘油三酯 胰脂酶胰脂酶 2ATP 磷脂、胆固醇磷脂、胆固醇 乳糜微粒乳糜微粒 淋巴淋巴 血循环血循环 2短及中等长度脂肪酸短及中等长度脂肪酸 乳化乳化 短及中等长度链脂肪酸短及中等长度链脂肪酸 吸收吸收 甘甘 油油 三三 酯酯 胰脂酶胰脂酶 甘甘 油油 门静脉门静脉 血循环血循环 第三节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食物脂肪(外源)CM合成脂肪(内源)CM肝脂肪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小肠脂肪CMVLDL脂肪细胞合成.储存动员脂肪FFA 甘油VLDL动员FFA甘油心肝肾脂肪代谢概况脂肪代谢概况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甘油三酯的分解代

14、谢脂肪的动员脂肪的动员甘油的代谢甘油的代谢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的生成及利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高血糖素高血糖素受体受体腺苷环化酶腺苷环化酶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二酯甘油二酯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脂肪酸甘油脂肪酸甘油激素敏感激素敏感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酶b激素敏感激素敏感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酶a 甘油一脂甘油一脂脂肪酶脂肪酶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ATPcAMPATPADP磷酸酶磷酸酶p一、脂肪动员一、脂肪动员甘油二脂甘油二脂脂肪酶脂肪酶二、甘油的再利用二、甘油的再利用 肝肝肾肾等等组组织织含含有有甘甘油油激激酶酶,能能利利用用游游离离

15、甘甘油油,使使之之磷磷酸酸化化生生成成一一磷磷酸酸甘甘油油。肝肝外外组组织织脂脂肪肪分分介介产产生生的的甘甘油油,由由于于脂脂肪肪细细胞胞缺缺乏乏甘甘油油激激酶酶而不能被再利用。而不能被再利用。肝、肾甘油激酶肝、肾甘油激酶 ATP ADP 甘油甘油 磷酸磷酸甘油甘油三、脂肪酸的脂肪酸的氧化氧化o脂肪酸的活化o脂肪酰基的转运o脂肪酸的-氧化脂脂肪肪酰酰基基在在线线粒粒体体上上的的转转运运酶I-肉碱脂酰转移酶I 酶 - 肉碱脂酰转移酶 脂脂肪肪酸酸氧氧化化 活活 化化:消耗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个高能磷酸键 软脂酸软脂酸氧氧 化:化:7 轮循环产物:轮循环产物:8分子乙酰分子乙酰CoA 7分子分子NA

16、DH+H+ 7分子分子FADH2 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脂酸氧化的能量生成能量计算:能量计算: 生成生成ATP 810 + 72.5 + 71.5 = 108ATP 810 + 72.5 + 71.5 = 108 净生成净生成ATP 108 ATP 108 2 = 1062 = 106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部位:线粒体。部位:线粒体。$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氧化过程中产生烯脂酰氧化过程中产生烯脂酰CoA是反式是反式的,而天然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均为顺式。的,而天然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均为顺式。$所需酶类:除脂肪酸所需酶类:除脂肪酸 -氧化酶外,还有氧化酶外,还有 3顺顺- 2反烯

17、酰反烯酰CoA异构酶,异构酶,D(-)- 羟脂酰羟脂酰CoA表构酶。表构酶。过氧化酶体脂肪酸氧化过氧化酶体脂肪酸氧化极长链脂肪酸(极长链脂肪酸(C20,C22)可在过氧化酶体中可在过氧化酶体中氧化成较短链脂肪酸。氧化成较短链脂肪酸。其生理功能主要使二十碳,二十二碳脂肪其生理功能主要使二十碳,二十二碳脂肪酸先氧化为较短链脂肪酸,以便进入线粒酸先氧化为较短链脂肪酸,以便进入线粒体内分解氧化。体内分解氧化。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羟丁酸羟丁酸 丙酮丙酮$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一)酮体的生成 肝脏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肝脏不能利用酮体,因其缺少利用酮体的

18、酶。脂肪酸 -氧化2CH3CO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CoASHCH3COCH2COSCoA乙酰乙酰CoA HMGCoA CH3COSCoA 合成酶合成酶 CoASHOHHOOCCH2-C-CH2COSCoACH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HMGCoA裂解酶 CH3COSCoACH3COCH2COOH 乙酰乙酸 -羟丁酸脱氢酶 NADH+H+ NAD+ CO2 CH3CHOHCH2COOH CH3COCH3 D(-)- 羟丁酸 丙 酮酮酮体体的的生生成成HMGCoA是合成胆固醇及酮体的重要中间产物是合成胆固醇及酮体的重要中间产物HMGCoA体细胞体细胞胞液内质网胞液内质网甲

19、羟戊酸HMGCoA还原酶还原酶胆固醇胆固醇HMGCoA裂解酶裂解酶酮体肝脏线粒体肝脏线粒体 -羟丁酸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酰乙酸脱氢脱氢丙酮丙酮乙酰乙酸乙酰乙酸羧化羧化(二)酮体的利用(二)酮体的利用-羟丁酸和丙酮先转化为乙酰乙酸另外,另外,丙酮可转化为丙酮酸,进而生成葡萄丙酮可转化为丙酮酸,进而生成葡萄糖,这是此是脂肪酸到糖的唯一途径糖,这是此是脂肪酸到糖的唯一途径酮体的利用酮体的利用肝外许多组织利用酮体肝外许多组织利用酮体1.琥珀酰琥珀酰CoA转硫酶转硫酶: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 琥珀酰琥珀酰CoA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 琥珀酸琥珀酸2.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硫激酶硫激酶:乙酰乙酸乙酰乙酸 +

20、 ATP + HSCoA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 ADP3.乙酰乙酰CoA硫解酶:乙酰乙酰乙酰乙酰CoA + HSCoA2 乙酰乙酰CoA(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三)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u生理条件下,酮体因其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u饥饿,高脂低糖饮食,糖尿病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的 调节1.1.饮食状况及激素的影响饮食状况及激素的影响 饱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脂肪组织的脂解受抑制,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均下降。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脂解作用增加,肝摄取FFA增多,脂肪酸-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加强。2. 2. 肝内调节肝内调节

21、 FFA 肝细胞 甘油三酯 磷脂 胞液胞液-氧化 酮体生成 线粒体线粒体饱食,肝糖原丰富 FFATG. PL饥饿或糖供应不足:-氧化及酮体的生成加强3. 丙二酰丙二酰CoA的影响的影响 乙酰CoA丙二酰CoA乙酰CoA羧化酶+ +柠檬酸脂酰CoA进线粒体脂酰肉碱转移酶I- -第四节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Anabolism of Triglyceride(一)合成部位(一)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内源甘油三酯的肝、脂肪组织、小肠是合成内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主要场所。(二)合成原料(二)合成原料(三)合成过程(三)合成过程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黏膜细胞小肠

22、黏膜细胞甘油二酯途径甘油二酯途径 肝、脂肪细胞肝、脂肪细胞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甘油一酯途径甘油一酯途径小肠黏膜细胞小肠黏膜细胞 CH2OH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HCH2OCOR1R2CO-O-CHCH2OCOR3甘油一酯转酰基酶甘油一酯转酰基酶CoASHRCOSCoARCOOH脂酰脂酰CoA合成酶合成酶甘油二酯甘油二酯转酰基酶转酰基酶CoASH甘油一酯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的合成脂肪的合成甘油二酯途径是肝细胞及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途径。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3-磷酸甘油,在脂酰CoA转移酶的作用下,依次

23、加上2分子脂酰CoA生成磷脂酸。磷脂酸在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脱去磷酸生成1,2-甘油二酯,然后在脂酰CoA转移酶的催化下,再加上1分子脂酰基生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磷酸甘油的合成磷酸甘油的合成软脂酸的生物合成软脂酸的生物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一一 、磷酸甘油的合成、磷酸甘油的合成o 磷酸甘油可由糖代谢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还原而成,也可在肝中由甘油 磷酸化而来。 二、软脂酸的生物合成二、软脂酸的生物合成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肝 肾 脑 肺 乳腺 脂肪组织细胞定位细胞定位 胞液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乙酰CoA ATP NADPH HCO3- Mn2+限速酶限速酶 乙酰CoA 羧化酶 辅

24、基:生物素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肝 肾 脑 肺 乳腺 脂肪组织细胞定位细胞定位 胞液合成原料合成原料 乙酰CoA ATP NADPH HCO3- Mn2+限速酶限速酶 乙酰CoA 羧化酶 辅基:生物素胞液葡萄糖丙酮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柠檬酸草酰乙酸丙酮酸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乙酰CoACO2H2OCoAATP CoAADPPi + 乙酰CoANADH+H+NAD+NADP+CO2+NADPH+H+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脂肪酸合成原料(脂肪酸合成原料乙酰乙酰CoACoA 的转运)的转运)合成丙二酸单酰合成丙二酸单酰CoACoA CH3COSCoA+ HCO3- + ATP 乙酰乙酰CoA羧化

25、酶羧化酶Mn2+、生物素生物素 HOOC-CHHOOC-CH2 2COCOSCoASCoA + ADP + Pi + ADP + Pi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 CoACoA关键酶关键酶乙酰乙酰CoA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可被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可被长链脂酰长链脂酰CoACoA抑制抑制, ,被柠檬酸激活被柠檬酸激活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原料乙酰在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原料乙酰CoACoA要羧化要羧化转变为丙二酸单酰转变为丙二酸单酰CoACoA脂肪酸合成酶软脂酸的合成过程需要重复的加成过程。软脂酸的合成过程需要重复的加成过程。 大肠埃希菌中大肠埃希菌中, 此种加成过程是由此种加成过程

26、是由7种酶蛋种酶蛋白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多酶体系催化的。白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多酶体系催化的。高等动物中是一个多功能酶的二聚体高等动物中是一个多功能酶的二聚体, 由由一个基因所编码。二聚体首尾相连一个基因所编码。二聚体首尾相连, 二聚二聚体解聚则活性丧失。体解聚则活性丧失。乙酰乙酰CoA-ACP酰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 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ACP酰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 -酮脂酰酮脂酰-ACP合成酶合成酶(缩合酶缩合酶) -酮脂酰酮脂酰-ACP还原酶还原酶 -羟脂酰羟脂酰-ACP脱水酶脱水酶 烯脂酰烯脂酰-ACP还原酶还原酶软软脂脂酸酸的的生生物物合合成成 乙酰乙酰CoA7丙二酸单酰丙二酸单酰CoA1

27、4NADPH14H+H2O软脂酸软脂酸14NADP+7CO27H2O8CoASH脂肪酸合成酶系脂肪酸合成酶系 (7 7次循环次循环)软脂酸(软脂酸(16C)合成的总反应式:合成的总反应式:软脂酸(软脂酸(16C16C)合成的总反应式合成的总反应式脂肪酸碳链的加长部位:肝细胞的内质网或线粒体1.内质网酶体系 二碳单位供体-丙二酰CoA 供氢体- NADPH + H+ 脂酰基在CoASH上进行反应,无ACP载体2.线粒体酶体系脂酰CoA与乙酰CoA缩合,还原,脱水,还原,一般可延长脂酸链至24或28个碳原子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动物体内的去饱和酶:4,5,8,9去饱和酶植物去饱和酶:9,12,15去饱

28、和酶人体不饱和脂肪酸包括: 软油酸(16:1,9) 油酸(18:1,9) 亚油酸(18:2,9,12) 亚麻酸(18:3,9,12,15) 花生四烯酸(20:4,5,8,11,14)人体自身合成食物提供脂肪酸合成的调节代谢物调节高脂饮食饥饿脂肪动员加强,肝细胞中脂酰CoA增多,乙酰CoA羧化酶受抑制糖代谢加强,ATP增多,抑制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与异柠檬酸堆积,别构激活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增加。激素调节胰岛素诱导合成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ATP-柠檬酸裂解酶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胰高血糖素可提高PKA活性,使乙酰CoA羧化酶磷酸化,该酶活性降低,抑制FFA及TG合成。乙酰乙酰Co

29、A羧化酶羧化酶-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单体(无活性)单体(无活性)多聚体(有活性)多聚体(有活性)(10-20个单体)个单体)柠檬酸 异柠檬酸软脂酰CoA长链脂酰CoA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羧化酶(有活性)(有活性)乙酰乙酰CoA羧化酶羧化酶-Pi(无活性)无活性)共价修饰共价修饰蛋白磷酸酶胰岛素依赖于AMP的蛋白激酶 第五节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磷脂的结构及磷脂的结构及分类分类磷脂定义磷脂定义 含磷酸的脂类含磷酸的脂类 甘油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按结构分为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磷脂的结构及磷脂的结构及分类分类 甘油 鞘氨醇

30、 酯 胆固醇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甘油+2脂肪酸+1磷酸+含氮化合物甘油磷脂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酸肌醇 二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甘油脂肪酸+鞘氨醇 鞘脂 磷酸者鞘磷脂 含糖者鞘糖脂脂肪酸醇磷脂的共同特点磷脂的共同特点v磷脂的结构中有亲水及疏水两部分,它是磷脂的结构中有亲水及疏水两部分,它是一个双性化合物。一个双性化合物。v磷脂双层可构成的相界面,是各种分子的磷脂双层可构成的相界面,是各种分子的通透性屏障。通透性屏障。v磷脂组成的变化对细胞膜流动性,膜蛋白磷脂组成的变化对细胞膜流动性,膜蛋白的活性等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活性等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一、甘油

31、磷脂的生物合成1合成部位全身各组织细胞内质网都能合成磷脂,以肝、肾及肠等组织最活跃,肝脏最强。2合成原料及辅因子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等。ATP、CTP 1)食物供应胆碱及乙醇胺来源2)丝氨酸代谢o HOCH2CN2NH2 HOCH2CH2+N(CH3) 3o 乙醇胺 胆碱o 乙醇胺 ATP 胆碱 ATP o 激酶 激酶 o ADP ADP o P-0CH2CH2CH2 P-OCH2CH2+N(CH3)3o 磷酸乙醇胺 磷酸胆碱oCTP:磷酸 CTP磷酸 o乙醇胺胞 胆碱胞苷o苷转移酶 转移酶o CDP-OCH2CH2NH CDP-OCH2CH2+N(CH3)3o CDP-乙

32、醇胺 CDP-胆碱甘油磷脂合成原料甘油磷脂合成原料PPiCTPCTPPPi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脑磷脂、卵磷脂由此途径合成脑磷脂、卵磷脂由此途径合成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甘油二酯合成途径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心磷脂由此途径合成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心磷脂由此途径合成磷脂酶磷脂酶 A A1 1A A2 2磷脂酶磷脂酶 C磷脂酶磷脂酶 DA1CDCH2OCR1=OR2COCH=OCH2OpOX=OOHA2B1B2B磷脂酶磷脂酶 B B1 1 B B磷脂磷脂 甘油甘油+脂肪酸脂肪酸+磷酸磷酸+氨基醇氨基醇磷脂酶磷脂酶二、甘油磷脂的降解二、甘油磷脂的降解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代谢 Metabo

33、lism of Cholesterol 二二 、 胆固醇转化胆固醇转化第六节第六节胆固醇化学结构胆固醇化学结构ABCD胆固醇 (cholesterol )是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烃核及含一个羟基的醇,在人体内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人体胆固醇来源除从食物中摄取外,主要由体内合成。胆固醇的生理功能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存在于生物膜中的胆固醇均为游离胆固醇,在细胞质膜中含量较高。其固体结构可以增强脂质双分子层的机械稳定性。对于维持膜的流动性也具有重要意义。|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提。一、胆固醇的合成一、胆固醇的合成v合成部位:几乎

34、全身各组织,肝脏最强,肠次之。 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胆固醇。v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和内质网中,所以合成主要在胞液及内质网中进行。合成原料合成原料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唯一标准碳源。乙酰CoA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才能被转运至胞液。 乙酰CoA及ATP大多来自线粒体中糖的有氧氧化。并需要NADPH供氢和ATP供能。 NADPH 则主要来自胞液中的磷酸成糖途径。合成基本过程合成基本过程有近30步酶促反应,可概括为三大步骤:1. 甲羟戊酸(甲羟戊酸(mevalonic acid, MVAmevalonic acid, MVA)的合成的合成2.2. 鲨烯的合成(鲨烯的合成(s

35、qualenesqualene) MVA首先在ATP供能,脱羧并磷酸化生成活泼的焦磷酸化合物,异戊烯焦磷酸脂(IPP)和二甲基丙烯焦磷酸脂。这两个中间物再进一步缩合成30碳的鲨烯。3. 胆固醇的合成胆固醇的合成 鲨烯在鲨烯环氧酶催化下,进行羧化、环化、脱甲基、还原等反应,最后形成胆固醇。4.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胆固醇合成的调节1. 昼夜节律 肝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酶活性最高,中午最低。肝合成胆固醇有昼夜节律性,午夜合成最高,中午合成最低.2. 饮食饥饿与禁食 抑制肝合成胆固醇饱食 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 加,胆固醇合成增加3.食物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可反馈抑制肝胆固醇的合成

36、.主要由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引起.4. 激素 胰岛素:升高肝中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增加胆固醇合成. 胰高血糖素:抑制并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减小胆固醇合成. 甲状腺素:诱导HMGCoA还原酶合成,从而增加胆固醇的合成。 同时可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和促进胆固醇排泄。二、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与排泄二、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与排泄(去路(去路) ) 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bile acid)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去路。 转变为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及网状带细胞合成醛固酮、皮质醇及雄激素等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丸酮 卵巢的卵泡内膜细胞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

37、雌二醇 胎盘可合成孕酮转化为维生素D3 在皮肤,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线照射形成维生素D3 。胆固醇的排泄 未被肠道吸收的大部分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粪固醇排出体外。转变为胆汁酸 A/BA/B顺式顺式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初级胆汁酸与次级胆汁酸相同点酸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肝脏肝脏 7位碳羟化位碳羟化大多形成结合型甘氨大多形成结合型甘氨胆酸胆酸 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424碳酸碳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合成部位合成部位 小肠小肠7位碳脱羟位碳脱羟游离型游离型 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石胆酸胆

38、汁酸的生理意义胆汁酸的生理意义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结石)第七节第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 Metabolism of Plasm Lipoprotein 一、血脂的组成和含量一、血脂的组成和含量定义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血脂组成血脂组成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 脂肪酸等。其中磷脂含70%卵磷脂, 20% 神经鞘磷脂, 10%脑磷脂。血脂来源血脂来源 (1)外源性:食物脂类 (2)内源性:肝、脂肪细胞等合成血脂含量血脂含量 不恒定,外界影响,波动范围大。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 脂类水溶性差,必须与

39、水溶性强的蛋白质、磷脂结合形 成脂蛋白(lipoprotein) 血浆脂蛋白是脂类的运输形式 (除了游离脂肪酸由血浆白蛋白结合而运输外)血浆脂蛋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白的结构血浆脂蛋白分类血浆脂蛋白分类1.电泳法 (按迁移率大小,由快到慢依次为:)-脂蛋白、前-脂蛋白、-脂蛋白、乳靡微粒。2.超速离心法(按密度大小)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底密度脂蛋白(VLDL)、乳靡微粒(CM),另有中密度脂蛋白(IDL)载脂蛋白载脂蛋白定定义义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因能与脂类结合而在血浆中运转脂类,故称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载脂蛋白是由肝及小肠粘膜细胞合

40、成的特异球蛋白。分分类类 apoA、B、C、D、E五类,每一类又分若干亚类。结构结构 含双性-螺旋结构. 不带电的疏水性氨基酸组成螺旋的非极性面 带电荷的亲水性氨基酸组成螺旋的极性面有利于与脂质结合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功能功能 能结合及转运脂质; 稳定脂蛋白结构; 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 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三、血浆脂蛋白代谢三、血浆脂蛋白代谢o乳糜微粒,CMo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o低密度脂蛋白,LDLo高密度脂蛋白,HDL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

41、DL1 1、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v组成组成:蛋白质含量少蛋白质含量少, ,密度最低密度最低v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合成部位:小肠粘膜细胞,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v生理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生理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2 2、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组成组成:蛋白质含量较少蛋白质含量较少, ,密度较低密度较低合成部位:肝细胞合成部位:肝细胞生理功能: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生理功能: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血浆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脂蛋白的功能3 3、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LDL)组成: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含蛋白质组成: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含蛋白质, ,较低的密度较低的密度合成部位:血浆(由合成部位:血浆(由VLDLVLDL转化而来)转化而来)生理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生理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4 4、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DL)组成: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组成: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 ,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 ,最高的密度最高的密度合成部位:肝,小肠合成部位:肝,小肠生理功能:逆向转运胆固醇到肝脏生理功能:逆向转运胆固醇到肝脏 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