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943045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内科内科红细胞l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lHb60g/L或时可考虑输注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内科内科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计数50x109/L一般不需输注计数在10-50x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计数5x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内科内科血小板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

2、X体表面积()/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内科内科新鲜冰冻血浆l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一般需输入10-15ml/体重新鲜冰冻血浆。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量,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1.Hb100g/L可以不输2.Hb70g/L应考虑输3.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

3、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血小板l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计数100x109/L可以不输计数50x109/L应考虑输计数在50-100x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输血前适应症评估输血前适应症评估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新鲜冰冻血浆(FFP)l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或APTT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

4、容量)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世卫组织要求医生应该明确的问题世卫组织要求医生应该明确的问题l希望患者临床情况得到怎样的改善?l能否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患者输血的需要?l是否有其他替代输血的疗法?如静脉内替代液或氧气。l患者输血的临床或实验室指征是什么?l患者输血感染经血传播病原体的风险有多大?l输血的益处是否大于所冒的风险?l如不能及时得到血液,有何其它措施可供选择?l当患者出现急性输血反应时,是否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监测并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l是否已在病例中记录输血的决定和理由?l如果孩子是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

5、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一、符合输血指征,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1.输血的必要性;2.输血方案;3.输血的益处;4.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5.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6.除输血外,有否其他替代方法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载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须完成的检查:血型鉴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丙型病毒性肝炎

6、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结果记入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患者症状符合输血指征的情况及输血决策情况记入病程记录、预计输血成分和输血量记入临时医嘱,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应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病程记录和临时医嘱,携粘好的写有患者信息的有对应血型标签的试管等备品至患者处,当面核对

7、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和诊断,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无误后方可采血。一人在执行医嘱处签名,另一人在核对处签名。记录采血时间。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识别患者方法:1.床头牌识别;2.清醒患者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3.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或其他工作人员识别;4.“腕带”识别。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特殊情况下,可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但要用

8、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10ml血液后,再采集血标本;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若病人已用肝素治疗,采集的血标本不凝集,可向血标本中加入适量的鱼精蛋白对抗;l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脂肪乳可干扰配血试验结果,应在使用前抽取血标本备用;l若患者正使用这些药物,应对采集的血标本做好标记和说明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交叉配血用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以内的或能代表患者血型血清学免疫状态。l反复输血的患者采集血标本的时间要求:l1.前次输血在3-14天前,本次可采2天内标本;l2.前次输血在15-28天前,本次可采3天内标本

9、;l3.前次输血在29-90天前,本次可采7天内标本;l要防止血标本溶血或被稀释。溶血的标本不能使用,原因是溶血后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急诊患者输血前,l在采集配血标本时要同时留取血样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l做疑难交叉配血的要求采集两管血标本,l一管EDTA-K2抗凝,一管不抗凝,l血量均应5ml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同时在试管原有标签空白处,再写上姓名和病历号,避免标签掉落出现盲区;l采血后,一人在执行医嘱处签名,另一人

10、在核对处签名。记录采血时间。l由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粘好标签的血标本管,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诊断,送交输血科,记入输血科约血登记本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在输血科约血登记本上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约血成分、约血量护士送血时间签名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六、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进行检测,并复查献血者ABO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采集的(

11、或该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状态),标本储存超过72小时应重新采集。输血24小时后需要再次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时,应重新抽取血标本。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配血相合,通知临床科室来血库取血配血不相合采两管血:一管EDTA抗凝、一管不加抗凝剂去血站疑难配型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七、护士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专用取血容器临床输血取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输血科发血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1、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病房、床号、ABO血型

12、、Rh(D)血型、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ABO血型、Rh(D)血型、血液的有效期、血量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3、配血试验结果l4、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5、确定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签字内容有:发血记录本、发血单、取血单、取走血袋登记本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八、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

13、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血液自输血科发出后,运输过程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九、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ABO血型、Rh(D)血型、血液成分、血量;献血者条形码编号、ABO血型、Rh(D)血型、血液的有效期、血量。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核对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如有两袋及以上

14、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并签名。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十、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通常情况下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十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ABO血型、Rh(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

15、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十二、使用标准输血器所有血液成分输注,要求使用带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口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滤过面积为24-342);连续输注血液成分时,输血器应至少12小时更换一次,或每输4u全血或红细胞更换一次,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不可挤压输血管,避免将血栓挤入血管导致栓塞。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十三、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十四、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mi

16、n,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全过程和输血后30min内都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常温下:2单位红细胞悬液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200mlFFP应在20分钟内输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完输多种成分血时,优先输注血小板、其次为冷沉淀、FFP、再次为先输保存期短的血液、后输保存期长的血液。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l血液为特殊制品,如不能立即输用,应及时送到输血科保存,不能保存在临床科室,血液发出后不能退回,血液一经开封不能退换;输血后输血后l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

17、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l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于24小时之内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输血记录单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放入病历永久保存。异常情况处理异常情况处理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输血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异常情况处理异常情况处理l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l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

18、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新测定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l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l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l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作细菌学检验;l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l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输血后输血后l如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将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处理;l及时收回血袋并登记于专用记录本上,l回收的血袋集中放置于4冰箱内,l于24小时内由工勤人员签收并送回血库。输血后评估输血后评估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临床医生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复查Hb、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据此客观、准确评价并在病程记录中记录输血疗效。输血后评估输血后评估主要内容:1.是否达到输血的预期目的?2.患者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检验指标得到怎样的改善?3.输血剂量是否不足或过量?4.决定患者输血需求的因素是否依然存在?5.患者是否需要继续输血?6.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