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太阴病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942176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太阴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九讲-太阴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九讲-太阴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九讲-太阴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九讲-太阴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太阴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太阴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九九讲太阴病讲太阴病概说一、太阴 大阴 三阴二、太阴的生理太阴的生理以足太阴脾经、脾脏一经一腑的生理功能为基础。太阴的生理功能最主要的是运化:通常说是运化水谷、运化水湿运化水谷 包括接纳水谷、运化精微、运化糟粕。运化水湿 包括运化津液、运化内外湿(气/邪)其运化作用总体体表为四个方面:纳 化 运 用(化2)三、太阴的病理(一)病因1.内因2.外因(二)发病1.直中2.传变 太阳 少阳 少阴(三)典型表现 吐利不食,腹满时痛。(1) 吐 时远而吐,量少无声(2) 利 虚寒下利(3) 腹满 喜温喜按;时作时止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4) 腹时痛A.隐痛 B.急痛C.胀痛太阴之为病

2、,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273)(四)病机 邪犯太阴,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津液不布,寒湿内盛。简称为“脾虚寒湿”。(五)定义 太阴病,是人体感受外邪,正虚邪入,引起太阴所属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紊乱所致的急性外感病。(六).性质1.八纲属性:里 寒 虚 阴2.阶段:中期的过渡阶段/后期)(七)特点1.证候单一2.病程迁延(八)转归及预后1.转归:愈 传 留2.预后:良(九)分类 太阴病比较单纯。只分本、兼两证。四、太阴病的治疗(一)虚则补之太阴病以温法为代表治法。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277)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附附: :

3、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2)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3)A. 理中类 干姜为主B. 四逆类 附子为主C. 桂枝类 桂枝为主(二)湿性缠绵,治当坚持太阴病本证一、太阴脾家虚腐秽不去证1.典型表现 太阴病的典型表现,特别出现腹满时痛者(喜温喜按),大便不通2.病机 脾虚失运,腐秽内停3.治法 温运脾阳,导出腐秽4.代表方(1)桂枝加芍药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2)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278)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当行大黄芍药者, ,宜减之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