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93968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8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7辨识“偏义复词”(解析版)4330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专题 37 辨识“偏义复词” 一、真题速递 【2019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左氏国语 ,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

2、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 “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 “天之所弃,不过其纪。 ”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

3、语 ) 注释: 【1】伯阳父:周朝大夫。 【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不概于圣 概:大略 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特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是恶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 糜:使熟烂 抑人事乎 抑:还是 吾既陈于前矣 既:既然 不有他术乎 术:途径、原因 A B C 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A其文深闳杰异 国语文章深刻宏阔杰出特异 B其说多诬淫 其中所言多是诬陷和混乱的 C彼固有所逼引 以上事物本来自有其相互作用的条件 D又况天地之无倪 又何况天地广阔

4、无边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柳宗元认为世人因喜好国语的文采而沉溺其中,模糊了是非,作此文拨乱反正。 B伯阳父将三川震、源塞和国亡联系在一起,是以“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C柳宗元以老妇烹调、老圃灌园类比,说明自然界自动自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 D此文表达了柳宗元“天人相分” 、反对迷信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认之者不塞则惑 吾无取乎尔也 【答案】 7A 8B 9C 10认同伯阳父说法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就是糊涂的 我对于国语的上述说法无所采纳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

5、要求的 120 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本题考查课内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夯实基本功。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 18 个虚词,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还要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概”,概括。“既”,已经。故选 A。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的基础是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B 项“诬”应为“欺骗”的意思而不是“诬陷”, 故选 B。 9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6、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C 项“说明自然界自动自发的机理是可以被认识的”曲解原文。原文是说可以改变,而且后文也说“其孰能知之?”(它们的变化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 10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7、点的落实。中“认”,辩认;“塞”,闭塞;“惑”,惑乱。中“取”,赞同,同意;“尔”,此、这个。 【参考译文】 左丘明的国语 ,它里面的文章深刻宏阔接触特异。本来就是世人所沉溺爱好欲罢不能的。并且它的观点很多都是欺骗人、惑乱人的,不能很好的概括完美。 。我害怕当世求学的人沉溺于它的文采却模糊了是非。这就不能够从中庸之道来进入尧、舜的学说、主张。依照这些理由,我写了非国语这本书。 ( 国语记载)周幽王二年,西周的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夫伯阳父说:“周朝快要亡了!天地间的阴阳二气,不能错乱了位置。如果错乱了,那是被人搅乱的。阳气隐伏在下面不能冒出来,被阴气压迫得不能上升,于是就会发生地

8、震。现今泾水、渭水、洛水一带发生地震,就是阳气失去了它原来的位置而被阴气镇住了。阳气不在自己的位置,跑到了阴气的位置上,水源就必然会被堵塞。水源堵塞了,国家一定要灭亡。如果国家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数的终极。天既然要抛弃这个国家,是不会让它超过这个终极的。”正是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枯竭,岐山也崩塌了,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周平王不得不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柳宗元非议说:高山和大河,不过是天地间的自然物体;阴气和阳气,不过是天地间的元气。它们自己运行,自己休止,自己屹立,自己流动,这哪里是与人商量过的呢?它们自己冲击,自己枯竭,自己崩塌,自己缺损,这哪里是人安排的呢?自然界的事物本

9、来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的,而像伯阳父那样认识它的人,不是无知就是糊涂。用锅煮饭,汤水翻滚蒸气升腾必然会煮烂各种食物;引水灌田,水势奔腾波浪激荡必然会破坏田里的土 石。这些老妇老农所做的事,尚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何况天地之大无边无际,阴阳变化无穷无尽。阴阳二气,充满于茫茫无际的天地之间,有时聚集,有时分散,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好像车轮滚动,好像纺机运转,它们的变化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伯阳父说:“水源堵塞了,国家必然灭亡。”“人们缺乏财物,国家还不灭亡吗?”这又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了。这里所说的究竟是天造成的呢?还是人造成的呢?如果说是天造成的,那么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说是人造成的,那么

10、由于缺乏财物而导致亡国的,难道没有其他原因吗?何以硬要说是那几条河的过失,还说“天既要抛弃一个国家,不会超过十年”,这就越发荒谬了!我不同意他的这些看法。 二、考点精讲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需救助的情况只能是“急”,故“缓”没有意义,“缓急”是偏义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复词。偏义复词的类型有: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一)基本类型 类型 典例 语素意义相同 或相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人教必修 3 劝学 )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没有“楫”的意义。 语素意义相

11、对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教必修 1 鸿门宴 )中的“出入”,“出”是出去,“入”是进来,在这里偏用“入”的意义,“出”是衬字。 (二)方法指津偏义复词识别“三根据”“三注意” 方法 示例 三 根 据 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 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 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状语“勤”只能修饰“作”,而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 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巷陌”偏义在

12、“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 三 注 意 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语素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前可后。 如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句中“出入”偏义在“入”,“出”字陪衬在前。 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 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 如孔雀东南飞“逼迫兼弟兄”这句中的“弟兄”,从文中内容知道,逼迫刘兰芝的是她的哥哥,“弟兄”是偏义复词。“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孟子庄暴见孟子)这句中的“兄弟”不是偏义复词。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

13、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同义复词是几个词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都表且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而偏义复词虽是两个词复用,但意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另一个只作陪衬,且结构一般是不固定的。 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说“自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相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三、考点精练 1.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复词: 解释: 偏义复词: 解释: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复词: 解释: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复词: 解释: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复词: 解释: 【答案】

14、(1)父母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弟兄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2)车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国家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4)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行李之往来 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答案】选 C 【解析】C 项,往来:(使者)去的和来的。A 项,偏义复词,偏义在“亡”,“存”是衬字。B 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姥”,“公”是衬字。D 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名师

15、整理,助你成功 A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答案】选 D 【解析】D 项,偏义在“长”,“少”是衬字;A、B、C 三项都是并列结构,在语境中具有实在意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来江口守空船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D.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答案】D 【解析】 D 项,“得失”,指得和失两个方面,是并列结构。A 项,“去来”偏在“去”,“来”是衬字。B项,“国家”偏在“国”,“家”是衬字。C 项,“开合”偏在“开”,“合”是衬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16、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答案】A 【解析】A 项,“存亡”指“存在”和“灭亡”两个方面,是并列结构。B 项,“公姥”偏在“姥”,“公”是衬字。C 项,“多少”偏在“多”,“少”是衬字。D 项,“浅深”偏在“深”,“浅”是衬字。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昼夜勤作息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是芙蕖(花名)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名师整理,助你成

17、功 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答案】D。 【解析】“浅深”义在“深”, “浅”是衬字;“中间”意为“中间夹杂”,不是偏义复词。A.“异同”义在“异”, “同”是衬字;“作息”义在“作”, “息”是衬字。B.“出入”义在“入”, “出”是衬字;“远近”义在“远”, “近”是衬字。C.“父兄”义在“兄”, “父”是衬字;“耳目”义在“目”, “耳”是衬字。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聂政)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

18、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A乃遂西至濮阳 西:向西。 B徒以亲在 徒:只是,仅仅。 C众终莫能就 就:完成,做到。 D不能无生得失 得失:得到与失去。 【答案】D。 【解析】“不能无生得失”中的“得失”为偏义复词,偏在“失”,意为“发生意外”。 【参考译文】 (聂政)于是往西去,到了濮阳,拜见严

19、仲子,说:“之前之所以不应允您,只是因为母亲在;现母亲已终天年。您所要报仇的那个人是谁呀?请您让我来解决这件事。”严仲子就告诉了(聂政)实情:“我的仇人,是韩国的相国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他们宗族很大,住的地方守卫森严。我曾派人行刺,最终没有谁能成功。眼下有幸先生您不丢弃我,请让我给您准备更多的车马壮士来帮助您。”聂政说:“韩国与卫国, 相距不太远, 现在想要刺杀别人的相国, 相国又是国君的亲戚, 这种情形不宜用很多人(去行刺)。如果人多了,不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泄密。秘密泄露,韩国全国就都是您的仇人,岂不就坏事了啊!”(聂政)于是就谢绝了车马人手(的帮助)。 8.阅读下面的文

20、言文,完成题目。 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丞。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吉甫 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

21、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答案】C 【解析】 A 项, 是同义复词, 从上下文看, 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 “躁”是“浮躁”的意思, “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该项解释正确。B 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该项解释正确。C 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该项解释不正确。D 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 【参考译文】

22、 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知杂事。出任唐州刺史。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 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死的危险。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9.【2019湖南衡阳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3、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

24、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 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

25、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节选自后汉书梁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

26、去失/悉以豕偿之/ 【答案】B 【解析】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继而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节介”“章句”“豕”“上林苑”“舍”“鸿”“烧者”“之”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无不通”是指“博览”的情况,是说梁鸿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故“博览”与“无不通”不能断开,排除A、D 两项。“于上林苑中”是介宾短语,用作“牧豕”的后置状语,“遗”的宾语是“火”,所以“乃牧豕于上林苑中”与“曾误遗火”之间应断开,由此可排除 C 项。故选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

27、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其校长为祭酒,教师称博士,学生叫太学生。 C床起源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床字,在汉代使用范围更广,卧具、坐具都可称床。 D诗 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 易 春秋并为儒家“五经”。 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答案】A 【解析】“校尉是中国古代高级军官”错误,校尉为中级军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梁鸿年幼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并死在那里,年幼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后到太学就读。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

28、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对他隐居有所质疑后携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不在梁鸿面前仰视,而把盛食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答案】B 【解析】“孟氏则先梳妆打扮,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再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有误,原文中是“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见应是先请求制作粗布衣服等,再梳妆打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

29、而称鸿长者。(5 分) 译文:_ _ (2)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5 分) 译文:_ _ 【答案】(1)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 (2)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屋之下,给人做雇工舂米。 【解析】 (1)“耆老” (偏义复词,同义连用)“责让”( 偏义复词,同义连用,责备)各 1 分,句意 3 分。(2)“去”“大家”(古今异义)各 1 分,句意 3 分。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

30、席子把父亲卷着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饱读群名师整理,助你成功 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寻章摘句式的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养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全部用猪来赔偿。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

31、个女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了。现在我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哪敢不向您请罪。”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于是更换打扮,梳了个椎髻,穿上粗布衣服,(像个)做事(的人)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

32、地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你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迎合世俗吗?”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 尚书,弹琴以自娱自乐。不久,又离开(霸陵山中)到吴地去,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屋之下,给人做雇工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在家里住。梁鸿潜心闭门著书十余篇。等到梁鸿死后,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求取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有节气壮志,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们亲近一点。”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