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科举制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9937564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和科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和科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和科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和科举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和科举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和科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和科举制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 兼谈科举制兼谈科举制1第一章第一章 科举制创立前的中国古科举制创立前的中国古代教育代教育2一、原始公社时期的教育一、原始公社时期的教育尸子:“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易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3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淮南子齐俗训:“尧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4二、学校的萌芽二、学校的萌芽1、成均、庠2、学官:司徒、秩宗、典 乐 “朴作教刑”尧典 5三、夏商时期的学校教育三、夏商时期的学校教育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2、 礼记明堂位载:“瞽宗,殷学也。” 6四、西周的学校教育四、西周的学校教育一、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 书、器、学 2、家庭教育 73、小学教育4、大学教育:辟雍、泮宫二、国学、乡学三、六艺教育 8辟雍910太 学11五、战国时期的教育五、战国时期的教育一、诸子百家私学二、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重点)二、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重点) 12六、秦、汉时期的教育六、秦、汉时期的教育(一)秦代1、书同文,行同伦2、焚诗书,坑儒生 3、禁私学,以法为教,以 吏为师 13(二)汉代1、独尊儒术2、学校教育 中央官学、鸿都门学、 贵胄学校、私学 14 第一节第一节 隋唐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创立 15

3、第二节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 16第三节第三节 科举制度的极盛科举制度的极盛 17第四节第四节 科举制度的消亡科举制度的消亡 18第五节第五节 科名科名 19一、童生一、童生:“人生七十还称童,可云寿考;人生七十还称童,可云寿考; 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 考秀才(必须考试,档案留名)不考秀才(必须考试,档案留名)不第者;无顶戴,不在科名之内。第者;无顶戴,不在科名之内。 优待:优待:1、诉讼;、诉讼;2、小考;、小考;3、逝后神主:待赠登侍郎。逝后神主:待赠登侍郎。 20二、监生:二、监生: 本义为国子监肄业生;有顶戴,科名之本义为国子监肄业生;有顶戴

4、,科名之内,非考试而得。内,非考试而得。国子监:国学,国家大学之义。国子学(晋)国子监:国学,国家大学之义。国子学(晋)国子寺(北齐)国子寺(北齐)国子监(隋)。国子监(隋)。明史明史 选举制选举制:一曰国学,一曰府州县学,诸生:一曰国学,一曰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官员子弟曰荫监,花钱捐得者曰例监。监,官员子弟曰荫监,花钱捐得者曰例监。 佾生佾生 21三、秀才:三、秀才:科举正途,以进士为本位,秀才为起点。科举正途,以进士为本位,秀才为起点。1、名

5、称:秀才、茂才、庠生、生员。、名称:秀才、茂才、庠生、生员。2、国家考试法:第一级为考秀才,曰小、国家考试法:第一级为考秀才,曰小考,以县为单位;次为考举人,曰乡试,考,以县为单位;次为考举人,曰乡试,以省为单位;进为考进士,曰会试,为以省为单位;进为考进士,曰会试,为全国性考试。全国性考试。“子卯午酉(乡试),丑子卯午酉(乡试),丑辰未戌(会试)辰未戌(会试)”,余四年,余四年“寅巳申亥寅巳申亥” 为小考之年。为小考之年。以上均为国家级考以上均为国家级考试。试。 223、小考(岁考、科试):、小考(岁考、科试): a、考试分三级,县考(五场)、府考、考试分三级,县考(五场)、府考(五场)、院

6、考,(五场)、院考,县、府考县、府考主考为布政主考为布政使,院考为学政,乃皇上委派(钦差)。使,院考为学政,乃皇上委派(钦差)。学政取中,则谓秀才。学政取中,则谓秀才。b、内容:、内容:四书四书题八股文。方式:不题八股文。方式:不继烛。地点:州府考棚继烛。地点:州府考棚* 。额数:。额数:1040人不等。人不等。c、荣耀:官场、乡间。、荣耀:官场、乡间。4、武秀才、武秀才23四、廪生、增生、附生、贡生四、廪生、增生、附生、贡生注:注: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写的周进、范进,都是五十多岁老童生。周进是考不进写的周进、范进,都是五十多岁老童生。周进是考不进 秀才,秀才,别人凑钱捐了个监生资格进场考举人得中

7、。范进则是从二十岁考起,考了二十多别人凑钱捐了个监生资格进场考举人得中。范进则是从二十岁考起,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岁才考进秀才的。如次,直到五十四岁才考进秀才的。如红楼梦红楼梦所写贾雨所写贾雨 村作黛玉的教师,就村作黛玉的教师,就是中了进士、放了官又丢了官,才到林如海家教家馆的。清代时,副贡、拔贡、是中了进士、放了官又丢了官,才到林如海家教家馆的。清代时,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合称优贡、岁贡、恩贡合称“五贡五贡” 24五、举人:五、举人: 为乡试中式者,为乡试中式者,子卯午酉(乡试)届三子卯午酉(乡试)届三年八月(秋闱、桂榜),集诸生于省城,朝年八月(秋闱、桂榜),集诸生于省城,朝廷

8、特派试官,以廷特派试官,以四书四书经义及时策等等试经义及时策等等试之。前所列科名均可参加乡试,但只有举人之。前所列科名均可参加乡试,但只有举人才准会试,举人以上名称固定。才准会试,举人以上名称固定。1、考场:贡院、举场、棘院、棘闱、秋闱、考场:贡院、举场、棘院、棘闱、秋闱2、考试组织者:大主考、房官、知贡举、誊、考试组织者:大主考、房官、知贡举、誊 录、号君等录、号君等 3、考试、考试 254、中举:拜老师、会同年、会同门、刻朱、中举:拜老师、会同年、会同门、刻朱 卷、保和殿复试(皇帝主考)、赴卷、保和殿复试(皇帝主考)、赴 鹿鸣宴。鹿鸣宴。5、出路:储备人才(非官)、大挑、临时的、出路:储备

9、人才(非官)、大挑、临时的 差事、考进士、重赴鹿鸣宴差事、考进士、重赴鹿鸣宴266、名称:举人、孝廉、乙科、乙榜、一榜、名称:举人、孝廉、乙科、乙榜、一榜、 一命、一第、举子、乡选、乡举一命、一第、举子、乡选、乡举7、权利:祭祖、点主、掌书院、做官还可会、权利:祭祖、点主、掌书院、做官还可会 试、与知县平行、经魁试、与知县平行、经魁*、解元、解元 27六、进士:六、进士:1、举人(以公车行之)得第曰进士(非官职)、举人(以公车行之)得第曰进士(非官职)。 “丑辰未戌(会试、春闱、杏榜、礼部试)丑辰未戌(会试、春闱、杏榜、礼部试)曰大比曰大比” 。考试主考官名曰大总裁,余皆几。考试主考官名曰大总

10、裁,余皆几同乡试。同乡试。进士:原意指可进授官爵之士 2、会元、会元3、殿试,即保和殿复试:考场、内容、主考、殿试,即保和殿复试:考场、内容、主考 (皇帝、读卷)(皇帝、读卷) 隋唐以来,绝大部分历史名人都是进士出身,比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牛僧如、李林甫、苏轼、黄庭坚、于谦、袁崇焕、洪承畴、纪晓岚、刘墉、曾国藩、李鸿章等等,不过也有许多人非进士出身,比如:赵普、和绅、左宗棠等等。 284、传胪大典(太和殿):明清朝最重之礼。、传胪大典(太和殿):明清朝最重之礼。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出身:科

11、举时代为考中录选者所规定的身分、资格。唐代举子中礼部试称及第,中吏部试称出身。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明清两代经科举考试选录的,称正途出 身。宋史.选举志一:“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试诸科,得二百人,并赐科一百八十余人,并赐出身;九 经七人不中格,亦怜其老,特赐同三传出身。”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凡科举中之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以进士为止,类于今 之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得来之出身,终身带有不可移易。” 5、朝考: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朝考: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传胪、翰 林等林等*,以上即名非官,以上即名非官6、礼节:领宴、登

12、瀛洲、谢恩释褐礼、国子、礼节:领宴、登瀛洲、谢恩释褐礼、国子 监刻题名碑监刻题名碑7、称谓:甲榜、两榜、称谓:甲榜、两榜8、地位:做官、祭祖、谥法、重宴琼林、地位:做官、祭祖、谥法、重宴琼林 注:第一甲录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余诸进士再参加朝考,考论诏奏议诗赋,选擅长文学书法的为庶吉士,其余分别授主事(各部职员)、知 县等(实际上,要获得主事、知县等职,还须经过候选、候补,有终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内特设的教习馆(亦名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举行“散馆”考 试,成绩优良的分别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原来是第

13、二甲的授翰林院编修、原来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检讨),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分发到各省任知县。 29八股文例文八股文例文30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清清 尤侗尤侗 31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以上破题)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以上承题)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人思焉。 (以上起讲)有如双文者乎? (以上领题,亦称出题)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 (以上第一股)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

14、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以上第二股)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吾向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 (以上领题,亦称出题)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尔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矑于 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 (以上第三股)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关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以

15、上第四股)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以上第五股)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又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以上第六股)噫嘻! (以上过接)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识 (以上第七股)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 (以上第八股)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撩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32狗 吠清 蒋拭之(孟子“鸡鸣狗吠相

16、闻而达乎四境”,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话,见公孙丑 上) 物又有以类应者,可以观齐俗矣。 (破题)夫狗,亦民间之常畜也,乃即其吠而推之,其景象果何如耶? (承题)若曰:辨物情者,所以观国俗;睹物产者,所以验民风。吾尝入齐之疆,而窃叹其聚俗之盛也。 (起讲)岂但征之鸡鸣已哉!1、自功利之习既成,而人争夸诈。故斗鸡之外,尤多走狗之雄。2、自山海之资既启,而户饶盖藏。则吠夜之声,不减司晨之唱。3、分沥粒之余甘,而驯扰优游,不过与彘豚并畜。乃暮柝相传,而人为之守望者,狗亦共之徼巡。盖风雨晦明之间,口崖口崖者终宵而未静矣。4、抚胎伏之元伤,而尘嚣角逐,亦只与牛犊同群。乃夜扉既阖,而人乐其安居,狗尚严其戒备。盖草露寒瀼之际,狺狺者达旦而未休矣。5、瞻之以影,听之以声,非其见闻习熟而狰狞欲啖者,一若有异言异服之讥。6、深巷之中,蓬门之下,苟其一唱嗥然而嘈杂齐喧者,并若有同声同气之助。7、由是国风十五,而卢令志美,独夸东海之强。8、甚而食客三千,而狗盗争雄,尝脱西秦之险。苟使民居寥落,安能群吠之相呼;倘非万室云连,岂必村庬之四应也哉! 33 34 35 36 37 38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