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936590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性二17章读书笔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民族性(二)中国民族性(二) 沙莲香著沙莲香著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沙莲香1936年生于辽宁大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长期致力于社会心理学和中国民族性的研究,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后颇有声望的社会心理学家,其代表著作中国民族性,中国人百年享誉中外。她的中国民族性研究缘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时“文革”结束,回首十年动荡,人们在痛定思痛忠厚更有一种强烈的探讨中国人问题的欲望。1982年至1984年,沙莲香东渡日本,在东京大学研修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这份机缘成为了她研究中国人的起点。 全全 书书 概概 况况本课题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以文化积淀为研究的基点,以整体观点为方法论对中国

2、人的民族性格做结构上的考察和探讨,文章深刻地剖析了中国民族性格的双重性特点,提出了人格反差等勾勒与分析民族性格结构特点的工具概念。全书分为四篇: 1.基础篇基础篇:“文化与民族性格”、“课题视觉”、“课题构成”。 2.自我意识篇自我意识篇:“人格特质评价” 、“历史人格选择” 、“理想人格 和实际人格选择” 、“综合判断分析”。 3.行为取向篇行为取向篇:“需要和人生价值” 、“做人” 、“苦乐悲欢在 人间” 4.性格结构篇性格结构篇:“性格结构的特点”第一章第一章 文化与民族性格文化与民族性格文化文化:“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泰

3、勒 )。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心态和活动方式。 20世纪20年代,文化人类学与人格心理学相互交叉,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文化与人格研究,关注的主题是某一社会的文化是如何影响该区域的个人个性的问题;中国民族性二继承了文化与人格研究的范式,开篇就指出“从文化开始研究民族性格是课题研究的基点”,作者认为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而成的生活方式之总休, 整体性是其基本特点, 而凝聚在一代代人身上的生活方式之总和, 就成为民族性格,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性格就是中国文化积淀的结果。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4、文化积淀是由积累和传播两个侧面构成的过程,通过对旧文化的保存和新文化的增加实现文化积淀,通过文字记载和大众媒体实现文化传播,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的深刻影响作用: 1. 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起社会环境作用。社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实实在在地记录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2.文化积淀对民族性格起社会尺度作用。民族性格的改造是有标准的,并非随心所欲的过程,在日常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特定的文化模式通过规范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成为衡量人们行为是否规范的社会标尺。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 现代化给社会带来了科技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效率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又无情地破坏了传统,人际关

5、系和人际感情变得淡薄起来,在社会生活方面强调个性独立而忽视社会追求和社会解放,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无聊、放荡的东西促使社会道德沦丧。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关键在于一个良好的“连结点”,找出同现代化有亲和力的因素。亲和力和连结点是传统和民族性的传延与创新的途径。 中国现代化真正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扬民主政治,那个把传统和现代化结合起来的具有亲和力的因素就是,经济方面表现为科技,政治方面表现为法治和民主。 第二章第二章 课题视觉课题视觉历史上有关中国人研究的基本观点历史上有关中国人研究的基本观点 仁爱慈悲,反躬修己;至大至刚,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6、圆熟含蓄;聪慧灵巧,自强不息;勤俭耐劳,安贫乐道;笼统无知;自私自利,虚伪欺瞒;家族至上,权威主义。(中国民族性一的主要内容。整体论方法和民族性的双重性性结构(两种方法论)整体论方法和民族性的双重性性结构(两种方法论) 1. 整体论方法: 民族性格是一个由多种耍素和多种层次组成的整体, 因此, 只有运用整体的观点, 才能把中国人的优点和缺点、现象和本质、过去和现在统一起来, 才有可能理解中国人的心态, 才有可能找到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 也才有可能为有关中国民族性的各种各样甚至相矛盾的观点找到统一的解释。 整体观点在理论分析上表现为民族性格的结构论,在全书的理论分析中, 整体观是一

7、个重要的逻辑中介;因为, 作为全书基木分析根架的性格结构论是以整体观为基点的, 而整休观又是以作者开篇所阴明的文化观为前提的文化是整体的, 文化内都的各因索之飞叮相互制约, 相互补充, 共同起作用。文化整体论是课题研究的立论基点, 将它贯彻到民族性的研究中就是民族性格的结构. 2. 民族性的双重性性结构: 本课题将民族性格的双重性理解为构成民族性格的各种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反对又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主要表现在理想人格与实际人格, 自己人格与他人人格之间的明显差异、对立、排斥和均衡, 调和、弥补。作者用反差概念来反映这种关系, 书中涉及到的主要有“理想人格

8、一实际人格反差”、“自一他人格反差”、“正反差”、“逆反差”、“极反差”、“趋中性反差等” 。 第三章第三章 课题构成课题构成课题主要由课题主要由“历史镜子历史镜子”和和“现实心境现实心境”两大部分组成。两大部分组成。 1.历史之镜历史之镜 把“历史量表”作为一面镜子,用来对比现在和过去之间的联系,即从历史上有关中国人研究的资料出发, 沿着历史线索思考、设计和构思课题。 2.现实心境现实心境 从现实生活中的当代中国人出发, 通过调查, 得到大量实证材料, 再从历史文化中去寻求解释,即通过问卷调查对目前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进行描述。 如果只用历史文化分析虽然有可能穷根究底, 但是难以解释民族性格千百

9、年来的流变和丰富多彩的现实呈现,历史的隔膜使得研究者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推想与猜测。只看现实生活则突破不了就事论事的水平, 难以进行深层的分析。作者通过“历史之镜”和“现实心镜”的结合, 较好地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理论假设及验证理论假设及验证 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着眼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结构及其特点,然后围绕这种结构特点设计问卷,提供一定数量的指标,进行此课题研究的调查和统计。(中国人民族性格具有双重的,多元的特点 。)抽样抽样、问卷及数据处理问卷及数据处理 课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做为初级抽样框,抽出13个省市,再将这13个省市进行分层抽样,发放问卷两千多分,并进行

10、实地访谈和考察,广泛地调查了人们在人格特质、行为取向、闲暇活动等方面的意见和做法。调查数据使用SPSS等先进的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1.性别分性别分2组组:男性和女性2.年龄分年龄分4组组:01组30 岁以下 02组31-40岁03组41-50岁04组51岁以上 4.职业分为职业分为4个组个组: 体力劳动者:农民,工人,个体户,手工业者等。 脑力劳动者:教师,科技人员,医生,干部等。 服务员:商店,旅游,旅馆等服务人员。 学生:大专院校在校学生。3.学历组分为学历组分为3个组个组:初初小以下中中学和中专 高大学以上 样本分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不同层次样本分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不同

11、层次。第四章第四章 人格特质评价人格特质评价问卷设计了问卷设计了14项人格特质项人格特质:仁爱,气节,侠义,忠孝,理智,中庸,私德,功利,勤俭,进取,实用,嫉妒,屈从,欺瞒。答卷人用打分方法就14项人格特质中有对“文革”前,“文革”中和改革开放最具备的人格特质和最缺乏的人格特质进行选择同时就14项人格特质对“理想人格”和“实际人格”进行选择。统计结果按得分高低排列,序列依次为统计结果按得分高低排列,序列依次为: 气节-仁爱-忠孝-理智-勤俭-进取-侠义-中庸-实用-功利-私德-屈从-嫉妒-欺瞒。年龄与传统人格特质评价年龄与传统人格特质评价1.对传统人格肯定评价随年龄递增。2.对传统人格否定评价

12、无年龄差异。3.对中庸评价趋于中性。4.年龄越大对勤俭的评分越高 以上表明,高年龄组对仁爱,忠孝,勤俭,侠义,中庸传统人格特质的价值判断要比地年龄组要更肯定一些,对屈从,欺瞒等否定比低年龄组要更多一些。学历与非统人格特质评价学历与非统人格特质评价1.对进取肯定评价随学历增加2.对功利否定评价随学历递增3.对实用中性评价随学历增加 以上表明,不同学历被调查者对14项人格特质有不同的态度,总的趋势是,学历较低者对“传统美德”的肯定性评价更明显一些,学历较高者对“传统缺点”的否定程度又更强一些,所以,学历较高者对传统人格特质的背离程度更大。 职业与价值观变化职业与价值观变化1. 肯定性评价,脑力组肯

13、定评价百分比高于其他三个组。2. 否定性评价,脑力组否定评价百分比高于其他三个组。3. 中性评价,特殊评价的有中庸和实用两项人格特质总之,脑力组更重气节,更轻功利,与高学历组的评价最为接近;学生组更重进取,更轻屈从;初学历组更重忠孝和勤俭与体力组的评价最为接近;服务组合中学历组的评分最为接近。通过14项人格特质评价,对年龄组学历组和职业组的评价特点做过分析,答题上可以看出,在肯定评分百分比中居前四位(尤其首位评分为5分)的情况下,年龄越大,学历越高,职业脑力化程度越高,其肯定评价或说肯定所占百分比也就越高,肯定程度就越高。在否定评价中,情况则相反。第五章第五章 历史人格选择历史人格选择“文革”

14、前“文革”中改革后最具备的人格特质勤俭-仁爱-忠孝-气节屈从-欺骗-中庸-私德进取-实用-功利-理智最缺乏的人格特质理智-进取-功利-私德理智-仁爱-气节-忠孝勤俭-仁爱-气节-忠孝 结 论人格尚属中等偏上。 人格偏下等(情绪不满)人格良好 ,但较“文革”前差。人格和历史之间的亲和力人格和历史之间的亲和力文革前较安宁太平的时期,同肯定性人格特质之间的结合力更强。文革中动乱时代,同否定人格特质之间人格特质之间结合力更强。改革后居两者之间。第六章第六章 理想人格和实际人格的选择理想人格和实际人格的选择理想人格理想人格:人们心目中的,积极的,美好的,向往的。实际人格实际人格:生活中的,实际具有的。人

15、格选择上的理想人格选择上的理想-实际反差实际反差从理想人格选择数据看,据前六位的人格特质依次是: 进取理智仁爱气节忠孝勤俭 (表明,在理想人格选择上,人们偏向肯定的人格特质)人格选择上的自人格选择上的自-他反差他反差对自我实际人格选择序列依次为:仁爱-理智-进取-勤俭-忠孝-气节对他人实际人格选择序列依次为:实用-功利-中庸-嫉妒-私德-进取反差反差-揭示民族性的双重性特点的工具揭示民族性的双重性特点的工具 具体的性格结月行析是通过反差概念的建立和人格双重性特点的剖析而进行的。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主要表现在理想人格与实际人格, 自己人格与他人人格之间的明显差异、对立、排斥和均衡, 调和、

16、弥补。反差的实质是个人认知的不协调,有其负面影响。(反差与年龄的分布,反差与学历分布,反差与职业分布;130页)第七章第七章 综合判断分析综合判断分析本章重点分析的主题有两个本章重点分析的主题有两个:1. 三个历史时期人格之“优劣”比较。(文革前,文革中,改革后)2. 对理想人格和实际人格之间的差异做进一步判断分析。总之,通过问卷分析,得出中过民族性格特征双重性人格特质。且人格特质表现,受年龄,学历,时代背景的影响。基础篇,意识篇重点归纳基础篇,意识篇重点归纳一一 文化积淀对民族性的影响文化积淀对民族性的影响:环境作用,社会尺度作用。二二 解决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解决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连结点连

17、结点”科技,法治,民主。三本课题的两重方法论和一个概念工具本课题的两重方法论和一个概念工具:整体论,主要用在文化分析上;民族性双重性结构,主要用在理想人格和实际人格,自己人格和他人人格之间的分析上;反差概念工具,用于揭示民族性双重性特点。四四 课题的两大部分内容:课题的两大部分内容:“历史之镜”-历史上存有的相关中国民族性研究资料分析;“现实心镜”-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现在的实证材料分析。两部分的结合,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五五 课题的具体组成元素:课题的具体组成元素: 1.四个样本层次: 性别:男和女 年龄:01组 ,02组, 03组 ,04组 学历:初,中,高 职业:体 脑 服 学 2. 十四项人格特质:仁爱,气节,侠义,忠孝,理智,中庸,私德,功利,勤俭,进取,实用,嫉妒,屈从,欺瞒。 3.三个历史阶段:文革前 文革中 改革后 讨讨 论论1.如何提高国民素质?2.如何避免反差现象的负面影响?3.民族性与时代性,阶级性,个性的关系。 谢谢各位!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