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9931916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0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0 6 年9 月第6 卷第3 期河 J 匕经 贸 大 学 学 报 ( 综 合 版 )J Ou。 al o f H e bei t j n i:er s i仃o f Economio an d T r 住 de(C o 哪r e hen s i:。 E d ition)SeP P.2( X ) 66 No. 3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蒋德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 北京 1仪 旧 29 )摘要: 比较优势理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理论。当代中国理论界在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应正确认识这一理论, 合理地利用这

2、一理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实绩, 充分证明了 该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至于所谓的“ 比较优势陷阱” , 并非难于逾越。落入陷阱可能基于许多原因, 而中国避免了 落入陷阱的经验, 值得认真总结。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属于不同范畴的理论, 不能对二者作简单的比较。在目 前的阶段, 中国应继续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而不宜再提出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战略;竞争优势前言:问题的提出比 较 优 势 理论(山 et heo巧of com paratiV eadV a n -t age) , 又称比 较优势原理(t he p

3、r i nciple of compara-t i ve advantage) 、 比较优势法则(t he law of compara-t i ve adva n t age) , 或比 较成本说(the t heo叮of compar-a t i ve co s ts) , 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最基本的理论。当代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比较优势理论推崇备至, 认为这一理论是一项重要、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原理, 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 近年来,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 出于对某些发展中国家在适用该理论时出现的畸形发展现象

4、的思考, 又对其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基本持否 定态度。 近年还出 现了 种种关于“ 比 较优势陷阱” 的警告。 我国还不止一次出现过关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否可以成为我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指导理论的论 辩。 当 波特 的 竞争 优势 理论出现 后, 又有 人称应以竞争优势战略取代我国多年来实行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 上述种种提法, 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误区。 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然现在我国又提出发挥我国的比 较 优 势 , 促 进 对外 经济贸 易的 发 展与提 升, 那 末,澄清对比 较优势理论的认识, 乃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指导理论的重大问题。 本文即试图对

5、当前我国学术界有关比较优势理论认识的误区问题作一辨析。一、 比较优势理论简述英国古典经济学的鼻祖, 自由贸易思想的倡导者亚当 斯密(Ad a m sm i t h ) 就已经有了比较优势的 朦胧思想。 斯密虽然认识到了比 较优势的存在,但是他更专注绝对优势(a b s ol u t e a d va n t ag e ) 的研究, 并视其为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依据。斯密自由贸易思想的继承者大卫 李嘉图(Da v i d R i -c a rdo ) 则在其名著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中对比 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所以后来这一理论就与李嘉图的名字连在了一起。斯密的绝对优势

6、理论认为, 世界各国均有生产某种产品的 绝对优势, 即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成本的绝对的差异, 根据这一差异, 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劳动分工。在这里, 只强调绝对优势显然有其偏颇之处,收稿日期:20 0 6 一 0 7 一 0 5作者简介:蒋德恩(1 9 4 8 一 ) , 男, 河北乐亭县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一55 一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 0 6 年第3期实际上, 有些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 在各方面均无绝对优 势。 那么, 这些国 家是不 是就不应该参加国 际 分工呢?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回答了这一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劳动生产

7、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 各国可就其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进行劳动分工, 即集中生产其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者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 然后再进行国际交换, 就可以获得利益。 换言之, 若一国与他国相比各种产品均有优势, 则取优势较大者进行生产;若一国与他国相比, 均居劣势, 则取劣势较小者进行生产。李嘉图的贡献是, 他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任何国家, 不论是否有绝对优势, 都可以参加国际分工, 并通过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 这就为各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20世纪2 0 一 5 0 年代 ,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Filip Hecks c her)和俄林(Ber t il Ro b

8、er t ohlin )又发展了李嘉图的思想, 提出了 要素察赋理论(thc o r y o ff a c t o: en d o w l ne n ts)。 该 理论认 为, 各国 要素察赋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不同, 而各国的要素使用比例不同, 使得各国的商品价格高低相异, 国际贸易即由 此而产生。 所以, 各国 在国际分工中应生产密集使用本国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交换, 各国就能获得利益。 根据这一理论, 资本丰裕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丰裕的国家则应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然后互相交换, 则对各国均有利。二、 比较优势理论的认识误区( 一)误区1:比较优势理论只

9、适用于发达国家2 0 世纪末, 我国一本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教科书在评论西方传统的对外贸易理论时写道:“ 长期以来, 统治着西方经济学界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传统的比较成本学说和要素察赋有条件学说(要素察赋理论的另一提法笔者) , 这些学说一般说来是适应发达国 家 情 况 的, 对 发 展中 国 家 却 基 本不 适 用。 ” 这 一 论点, 主要是受早期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和近代世界上的一些左派经济学家的影响。 我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特别是外经贸领域的大多数学者, 则对此理论作了 辩证的分析, 而未作简单的否定。(王林生, 198 7 )1.对比 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的理论分析(1 ) 李嘉图对比 较优势

10、理论的原始证明及有关李嘉图理论的评论。李嘉图为了证明其自由贸易主张的正确性,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举例说,假设英国在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商品时, 其所用劳动(即成本)均多于葡萄牙, 即英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无优势, 不过, 与葡国相比, 英国在生产毛呢时劣势较小, 则英国可专门生产毛呢, 然后用其与葡国交换所需的葡萄酒, 这样英国仍然可以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利。我国著名的对外贸易理论研究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原主任袁文琪研究员认为,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之所以有其科学的成分, 不仅因为这一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而且因为它所主张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

11、通过对外贸易以实现社会劳动节约, 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袁文琪, 1 9 88 )袁文琪还进一步考证, 马克思对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合理的、 科学的成分是予以肯定的。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就曾明确地指出:在国际商品交换中, 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 “ 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 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 ”这就不难看出, 马克思同样认为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是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从而给交换双方都带来利益的, 只是“ 双方不一定都从中取得同样的利益” 。(袁文 琪, 1 958)(2)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对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的论述。2

12、0 世纪 8 0 年代初, 中国经济贸易界展开了对比较利益理论是否可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指导原则的讨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林生教授率先在 人民日报 发表了关于正确评价比较优势理论的文章, 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8 年袁文琪研究员的著作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则对这一讨论作了总结, 他提出, 我国对外贸易应借鉴“ 比较成本” 理论的科学成分。他认为, “ 尽管比 较成本说存在着某些缺陷, 但根据去糟取精、 洋为中用的原则, 使其合理的和科学的成分为我所用,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 “ 我所主张的 借鉴 的含义是说, 应结合我国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从发展和全局的观点出发, 利

13、用比较利益原则, 扬长避短, 用自己的长处, 通过对外贸易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充分发挥我国自 然资源丰富( 当时对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是从总量上来认识的, 还没有人均量蒋德恩当 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认识误区的 概念笔者) 、 劳动力资源充沛、 传统技艺精湛的 优势和已有的工业基础与科学技术条件, 多生产和出口 各种占 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产品, 以进口我国 不占 优势的产品, 用较少的劳动耗费取得较大的 宏观经济效果, 从而使对外贸易成为发展我国国民 经济的一个有力杠杆。 ” (袁文琪, 1988 )上述有关比较利益原则的讨论和研究, 对于当时我国制定依照比较优势原则, 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

14、的方针政策, 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近几年来, 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主张在制定我国的发展战略时, 应该选择比较优势战略。在 论经济发展战略 一书中, 林毅夫论证:“ 在每一阶段的生产过程中, 如果都按照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 产品以及技术, 那么这样的经济应该是最具有竞争力的。 最具有竞争力就能够占 领最大的市场并具有最大的利润, 从而创造最大的剩余。 同时,如果能够真正发挥比较优势的话, 那么在资本相对稀缺的状况下, 资本的回报率就会高, 既然资本的回报率高, 那么剩余中用于积累的积极性就会高。所以从理论上讲,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每一期当中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其产业、 产品和

15、技术(这些选择都符合它的比较优势的话) , 那么这样的国家、 这样的经济的要素察赋结构的提升就会比 较快, 这是从理论上讲的。 ”此外, 林毅夫也谈到, 从经验上讲, 有不少发展中的国家在取得独立后, 实行“ 赶超战略” , 希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 结果事与愿违。而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包括日 本和亚洲“ 四小龙” 各自 发挥其当时的比较优势, 却取得了成功。“ 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不断地提高产业结构的水平, 它们并不是在5 0年代的时候就去发展重工业、 汽车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而是先发展有比 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等积累了资金和技术, 才逐渐把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

16、 同时提高自己的产业和技术的水平, 从经验上看, 这些赶上了发达国家的东亚国家和地区, 它们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较好地利用了其比较优势。 ” (林毅夫, 20 0 5 )2. 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实绩证明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异的成就。 中国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制造业, 使中国成为了“ 世界的工厂” 。 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审议文件中指出: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oP)从1978 年的148 美元, 增加到2仪 巧年的1, 7 4 0 美元。 中国已使大约4 亿人摆脱了贫困, 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2以 4 年, 中国的对

17、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 重增加到6.7%, 成为继欧盟和美国 之后的第三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也从 19 7 8 年不足 r o %, 增加到 2( X ) 5 年的6 3 .9%。 该报告认为, 在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 对外贸易和吸引的外资起了主要的作用。( Wl,0 ,20 0 6 )而据世界银行按照现 行汇率进行折算的 统计数字, 20 0 5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英国, 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五十年前提出的“ 超英赶美” 的 宏伟目 标, 已经实现了一半。 自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基本上遵循了比 较优势的思想(李晓钟, 2004) 。中国取得的

18、上述成就,可以说是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应用的成功范例。当前, 中国仍应继续利用劳动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由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人们曾看到, 不论是2 0 世纪5 0 年代的“ 大跃进” ,还是后来实行的拒绝参与国际分工的“ 闭关锁国”政策, 都是无视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 无视比较优势的存在与利用的现实范例, 那些做法都曾使中国人尝到了苦果。人们的愿望和实际总是会有距离的。 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只从愿望出发, 不顾实际, 就会出现政策上的偏差, 还要造成恶劣的, 甚至是可怕的后果。 有关的研究表明, 在现阶段, 我国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

19、就有约2 亿人, 而农村的闲置劳动力还多 达1.5亿 。 在这样一种国 情下, 我们若不充分发挥劳动力充裕的优势, 不去建立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吸纳这些劳动力, 而是片面追求发展“ 产业升级” , 片面追求“ 高科技” 产业或“ 资本密集型” 产业,那末, 亿万农村人口 将永远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状态,那些没有多少技能的亿万农民工将无法妥善安置。这样做还隐含着极大的危险性即中国社会出现动乱。而如果中国现在不作“ 世界工厂” 的话, 中国的对外贸易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快速发展。如果对外贸易这个经济增长的“ 发动机” 放慢或停滞,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放慢或停滞, 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

20、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堪设想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 0 6 年第3 期3. 中国“ 十一 五发展规划纲要” 又一次提出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要求中国政府制定的“ 十一 五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 弥补资源不足、 扩大发展空间、 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 ”( “ 纲要” 第三十五章)该规划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方面,应用比较优势理论的正确性。同时, 该纲要对优化我国出口结构也提出要求:“ 以自 有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 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自主性高技

21、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严格执行劳动、 安全、 环保标准, 规范出口成本构成, 控制高耗能、 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 继续发展加工贸易, 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引导企业构建境外营销网络, 增强自主营销能力。积极开拓非传统出口市场, 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强对出口商品价格、 质量、 数量的动态监测, 构建质量效益导向的外贸促进和调控体系。 ” (“ 纲要” 第三十五章)该纲要提出, 既要支持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又要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 又要避免落人所谓的“

22、 比较优势陷阱” 。 可以说, “ 十一 五规划纲要” 的提法, 坚持了辩证的看待“ 比较优势理论” 的正确的思想方法。(二)误区2:所谓“ 比较优势陷阱” 难以逾越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国的发展战略时, 提出中国要跳出“ 比 较优势陷阱” , 而选择其他的发展战略。(洪银兴, 1 9 9 7 )这种提法让人们联想到, 中国已经落人了“ 比 较优势陷阱” ; 也似乎暗示, 凡采取比较优势战略, 就难免要落人陷阱。中国是否已落人了“ 比较优势陷阱” ? 对这样重大的问题, 必须辩论清楚。1. 比 较优势陷阱的类型:(1 ) 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此种类型的陷阱指一些国家在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 完全按照

23、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 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 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 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 使这些国家长期陷人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 加上国际市场上大多数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 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甚至导致出现贫困化增长的现象。(2)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在世界市场上, 由于大多数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呈逐渐恶化的趋势, 某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 即实 行出口 替代战略(exP o r t suhstitution st r a t e舒) , 希望利用技术进步

24、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这些国家本身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所以主要依靠大量引进、 模仿先进技术, 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进而进人高附加值生产环节。 然而, 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 这种比 较优势战略, 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 无法发挥后发优势, 形成了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依赖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之为落人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2.某些发展中国家落人“ 比 较优势陷阱” 的原因考察世界上某些发展中国家落人“ 比较优势陷阱” 的原因, 对于我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原因有:(1 ) 经济本身有严重缺陷, 经济规模太小, 市场狭窄, 难以使经

25、济多样化; (2) 自然资源的不当利用;(3)文化教育事业落后, 缺乏创新能力;(4 ) 社会长期不稳定, 政府没有长期的发展规划;(5 ) 缺乏文化传统或国民的理论根基过浅, 国民对各种不同理论没有思辨与鉴别能力; (6 )恶劣的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7) 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不利影响;(8 )长期执行某些关于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国际协定产生的不利的影响; (9) 发达国家对技术转移的阻碍;(10)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等等。上述种种原因可能是由地理环境、 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布所决定的, 但也可能是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后果经济上的依赖性与思想文化上的殖民地意识。而具体到某一个国家来说, 使其跌

26、人陷阱的原因可能是上述的一种或几种, 但也可能上述大多数的原因均未能幸免。3.中国 避免落人“ 比 较优势陷阱” 的条件与对策与那些落人比较优势陷阱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诸多方面都与它们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之所以未像有些国家一样落人比较优势陷阱, 是由于我国具有利用“ 比较优势理论” 发展经济而避免落人蒋德恩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几个 认识误区陷阱的各种有利条件, 并且根据这些条件, 中国政府是第一生产力” 口号的提出, “ 创新” 的新战略, 使中制 定并落实了 一系 列相 关的发展规划和对策。 中国国 的 创 新能 力 不断提高 , 也 使中国的 科学技术的发成功避免落人“ 比较优势陷阱”

27、 的经验对于广大的展和产业、 产品的升级有了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3)中国 社会长期稳定, 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1 ) 中国经济的规模宏大, 市场广阔, 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已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不断地升级。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以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社会长期稳行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排列, 中国已成为世界定, 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经第四经济大国。(世界银行, 2 0 06) 中国的经济结构济能够在二十多年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 与社会不断地优化, 工矿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农业所占比的长期稳定有着直接

28、的关系。这一点, 已经是举世重大大缩小。联合国 200 6 年世界经济与社会概公认的结论。最近, 中国又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况 中就提到, 在 197 0 年至2003 年期间, 中国经济号, 这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 为经部门的产值的构成发生了快速的、 深刻的变化, 工矿济的更健康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业的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从2 8 %增加到6 0 % , 而(4 )中国人民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对众多理论农业产值则从原来的4 9 % 降至1 2 %。中国原来不问题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甚发达的服务业, 如金融、 保险、 旅游等, 近年来也有统。 在中国发展

29、的漫长历史过程中, 各种学术思想子决 速的增长。中国经济中各种产业齐全, 且不断源泉不断涌现, 最终汇成了集聚着人类智慧的中国升级。中国既有诸如纺织、 服装、 玩具、 皮革、 鞋类、文化。中国人民对待任何一种外来的理论都有哲学食品、 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又有诸如造船、 汽思辨能力, 能够以自己本民族的智慧, 利用其合理的车制造、 宇航工程、 生物工程、 电器和计算机制造等精华, 而扬弃其不合理或不适用的成分。仅现代中资本密集或技 术密集型的高 端产业。 正如林毅夫教国的 思想发展历程, 就可以 充分证明 这一点。 中国授指出的, 我国经济中的这种产业的布局, 就决定了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比

30、较优势理论的利用正是这中国可以首先利用比 较优势理论发展其有比较优势样, 我们积极地利用其合理的理论内核, 而对其不合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实现资金的积累, 然后再将积理的部分, 则加以扬弃。(袁文琪, 1985 )在提出利累的资金用以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实现用比较优势理论的同时, 中国早已充分注意到问题产业的升级。 林毅夫, 2 0 0 5 )的另一方面, 即时刻警惕不要落人“ 比较优势陷(2)文化教育、 科学研究事业受到重视, 发展迅阱” 。中国之所以在现阶段仍然十分注重劳动密集速,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人民有重视教育的传型产品的出口, 不是落人了“ 比较优势陷阱” , 而是统

31、。政府制定了“ 科教兴国”战略。近年, 中国的教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密不可分的。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经合组织(OECD)关于中(5) 中国政府有较强的指导、 调控与管理能力。国经济状况的文件对此有很中肯的评论, “ 物质资本中国虽然不再实行完全由政府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增长的同时, 政府也制定政策提高年轻人的教育程制, 但是政府对于社会与经济的管理、 指导的能力仍度, 为此, 政府制定了 一个制度, 让所有孩子接受9 年然较强。对于重大的经济问题, 中国政府具有有效义务教育, 最近又提出 保证所有农村地区于2以 拓年的调控能力。例如, 近年在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时, 能之前达到这一目 标。高等教育也

32、经过了改革, 2仪 )3年够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中国能够成功地渡过给许多之前5 年, 高校学生人数增加了3.5 倍, 其中以技术国家造成伤害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能够成功地使专业最为突出。 这些政策导致的结果是, 劳动力的平经济结构发生实质性的、 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变;中均素质得到了 极大的提高, 其中新加人的劳动力受教国的出口 贸易产品, 能够从出口 初级产品为主, 逐步育的时间几乎是即将退休者的3倍。 ” 教育的发展为发展到以出口制成品为主, 从以出口 低附加值的制人才的培养和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成品为主, 提升到以出口 较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为的基础。主。 此外, 中国政府更不遗余

33、力地促进高新技术产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全国科学大会, “ 科学技术业的发展。 经合组织的统计, 如今中国高新技术一59 一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6 年第3 期产品特别是信息与 通讯技术( Cr r )产品的出口已有应该归属到产业经济学或管理学范畴(人们习惯地了快速的增长, 200 4 年中匡 勺 出口额已经超过美国称李嘉图为古典经济学家, 称比较优势理论为古典和欧盟的出口额, 成为世最大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而人们一般认为波特产品出口 国。 是一位商 业管理的大师, 称其竞争优势理论为一种(6)中国长期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有利于引进商业战略领域的理论。 ) 把不属

34、于同一范畴的理论外资与技术。改革开放政策的长期执行, 使中国经简单地进行比较(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更完善) 或对济能够持续地增长, 也为中国成功地利用比较优势接(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理论而未落人其陷阱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中国不展)等等做法, 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断地改革不适应其经济基础发展的各种政治制度,(2) 比 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对象特别是逐年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因而可以基本上避不同。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免了出现澳籍华人杨小凯教授所称的, 由于制度不的原因问题, 特别强调的是在一国之内, 各产业之适应而造成利用比 较优势理论的失败的情况。(杨间的

35、比 较, 由于各产业之间一般都存在劳动生产率小凯, 20 0 2 ) 而多年来中国坚定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的差异, 因而得出各类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策, 则可以使中国不断引进外资与技术, 使中国实现优势参加国际分工而获得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强调其后发优势。的是各国都可以参加国际分工, 各国之间是一种双(7)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社会与经济产生赢或共赢的关系。 而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是企业或的积极影响。200 1 年1 2 月,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产业之间( 当然最后也发展到了国家或地区整个产易组织的成员。比较确切地说, 这是中国正式融人业之间)如何进行竞争的问题, 强调的是企业之间世界经济一体化过

36、程的开始。 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的竞争关系, 即如何使产业或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胜原则必将对中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出, 而非互利双赢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 在社会与政治方面也开始显由于两种理论研究的对象不同, 因此不能简单现出 来。 例如, 我国近年开始出现的政治制度上和地进行对比。 对于两种不同范畴的理论, 更不能说社会发展方面的良好的趋势, 诸如政府决策的民主某一种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如称竞争优势理论解化, 政府决策程序的透明度, 政府对社会公平、 消除决了如何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的问题) , 而另一歧视的重视,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照顾等等, 无一不与种理论未能解决, 因为任何一种

37、理论都不是万能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基本原则有着直接的联系。作这就如同客车和货车的关系一样, 属于不同领域、 不为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的比 较优势理论是世界同功能的运输工具, 二者在许多方面并不具可比性。贸易组织赖以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加人世界2. 我国不应放弃比 较优势发展战略, 且不宜提贸易组织, 即可以认为是从行动上承认了比较优势出所谓“ 竞争优势发展战略”理论的适用性。反过来, 坚持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我国目 前已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原则, 也能够使中国从制度上保证利用比较优势理国, 这种地位的显著、 快速的提升, 已经使我国成为论时不会陷人其“ 陷阱” 。世界关注的焦

38、点。近年, 我国遭受其他国家实施的(三) 误区3:对比 较 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 理论“ 两反” (反 倾销措施、 反补贴措施)与“ 两保” (保障的不适当比较措施、 特保措施)成倍增加。 而如果此时我国政府再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基本不具可提出要采取一种竞争优势战略(强调加强竞争而往比 性往忽略互惠双赢) , 处处摆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架势,(1) 比 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是属于不同则我国所处的对外经济贸易环境会变得更加险峻。研究范畴的理论。就理论本身来说, 比较优势理论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会有害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正与竞争优势理论看起来相似, 实则分属不同的经济常发展。此外, 还应当认

39、识到, 波特竞争优势战略思学范畴。比较优势理论原属于古典经济学, 在当代,想的提出是与美国人在世界上经常采取的以邻为一般将其归人国际经济学范畴。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壑、 惟我独尊、 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等等做法的思想一60 一蒋德恩当代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儿个认识误区渊源一脉相承的( 如美国政府一些要员坚持认为中美之间是一种战略竞争关系) 。而我国若提出竞争优势战略的口号, 一则有悖于我国人民处事的传统哲学思想, 二则与 我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关于制定对外工作方针的策略思想不符。正确的提法应当是将我国基于自 然资源的静态的比较优势, 转化为较高层次的动态的比较优势;将我国产业或产品的比较优势, 转化为在世

40、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注释:Se e S滋 vato r e , 1天 ” 1 五 n i ck, Inter na ona l 肠no而 cs, st h曰 .P l entice 一 1 1 all lnc. 1男5.参见王林生: 世界经济百科全书 条目“ 比较成本说”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 7 年6 月第一版。 卫 0 世纪8 0 年代初, 中国国际贸易学术界曾进行过关于比较优势理论能否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指导思想的争论,代表人物王林生、 袁文棋等。 王、 袁对在中国适用比较优势理论作了比较积极的评价, 对当时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几年又出现了对比较优势理论能

41、否在中国适用的论辩, 代表人物林毅夫、 樊纲、 杨小凯等。林、樊主张以比较优势为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的经济与贸易, 而杨则强调制度方面的原因, 对此理论的应用在中国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另外一些人则称中国已落人所谓“ 比较优势陷阱” 而不能再采取比 较优势发展战略。参见李晓钟著: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 4 年4 月第一版。参见“ 十一 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三十五章。斯密在其名著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亦译 国富论 ) 中曾写道:“ 现在最富裕的国家, 固然在农业和制造业上都优于邻国, 但制造业方面的优越程度, 必定大于农业方面的优越程度。 ” “ 在农

42、业方面, 富国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劳动生产力大得多, 至少不像制造业方面一般情况那样大得多。 ” “ 贫国的耕作, 尽管不及富国,但贫国生产的小麦, 在品质优良 及售价低廉方面, 却能在相当程度上与富国竞争。但是, 贫国在制造业上不能和富国竞争;至少在富国土壤气候位置适宜于这类制造业的场合, 贫国不能和富国竞争。 ”谭崇台主 编: 发展经济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10 月, 第一版。据 第一财经日 报 (20 0 6 年7 月4 日)报道:“ 世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 比 英多9 4 0 0美元” 。国务院研究室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 0 6 一 0 4

43、一 1 7) 显示, 我国外出农民工量为 1. 2 亿人左右; 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总数大约2 亿人。其中,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 6 %。目前, 农民工普遍缺乏劳动就业培训机会, 技能素 质不适应劳动力市 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报告认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目前农村有 1.5 亿富余劳动力, 随着2 0 世纪8 0 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 进人劳动年龄, 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 步增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 20 0 2 一 20 0 3 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 20 0 2 年中国的创新能力指数为2 1 .8 7 , 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4、(22.21) , 但比2001年的17 48 高出4.39(世界平均变化为3.3 7 ) , 显示出中国创新能力增加较快。例如:在2 0 世纪初期, 各种西方的思想和思潮都在中国登场, 但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们在众多学说中找到了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经过反复的实践, 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的思想理论, 指导着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又摈弃了教条主义的“ 两个凡是” ,形成了新的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 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 举世瞩目 的成就。http:/ / o e cd.0吧 : oEcDn:ld匕

45、tl:a, (;卜 1 。 。 布 心 卜 ;。 :户 。 ,Por t er o f il而r mation Tecf uiol, ,gy 叹 ;0记匕 1 , 、 二 阶工尸 :一 :丫 叼a n d EU: “ As o f 2004, Ch i na ha s b e come the blggest exl, or t er ofICT g。 记 5(USD 180 billion) , su甲 assing japa n and the EU in2( X ) 3 and taking the lea d over the USin200 4 (USD149 bil l ion i

46、n20 ( ) 4 ) ”参考文献: l j 王亚南主编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 李嘉图) 【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二版). 2 王林生. 比较成本说, 世界经济百科全书 2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 7 .【 3 袁文琪.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M .北京: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 9 o.仁 4林毅夫.论经济发展战略【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5朱国兴, 王寿椿, 袁文琪主编.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全书 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 9 9 5 .【 6 杨小凯, 张永生. 新兴古典经济

47、学与超边际分析【 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20 0 3. 7 李晓钟.从比 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Ml.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 幻 4. 8 樊天顺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第二卷)【 M .北京:红旗出版社, 19 9 3, 9 谭崇台主编. 发展经济学Ml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X )6 年第3 期19 89 . 1 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中国经济调研报告R .20 ( ) 6.厂 川 吴振坤主编.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M了 北京:扣 央党校出版社, 199 1 . 12)迈克尔 波特.竞争优势 MJ. 陈小悦

48、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 997.13 5公 vator e , Do:ninick, Inter n ationa lEconomics, sth ed.1,r e ntice 一 ha l l lnc. 1995.14 Ba;, mol, Wil l iam J. , Blinder, A l an S. , Economics, lsted. lar c o、 lr 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79.1 5 W orld Trade o嗯 anization, Tra d e policy Review一 PeoPleRePublic of CI, ina,

49、 W l/ 11 , 印5/ 161 16皿 Unjted Natio n s CO 贾i f e r ence on T r a de and Devel叩 x nent,Trade and DeveloPment Re即r t , 20 ( ) 5.W T/T P 份5 / 161 1 7lhttp:/ o e cd. 0吧 : OECDf i nds tlia t China is biggest expor t -er of i而r ma t ion T e chnolo群G o o d s inZ侧 科, sulpassingUSand EU. 卫 8 Wor l d Ec o n

50、o。 , ic F o r u 。 , , T h e Cloh a 1Co m 拌titiveness Re-Por t Z( X ) 2 一 2( X ) 3.责任编辑:杜莹Some Mis妞 k e s in Underst 8 nding of Mo d ern Theor yof ComParative Advan妞 geJIANG De 一enAbstrac t:The tl、 eo叮o f compa r a tive advatlta邵is the f u ndament威theo叮of inter n ationa l di石 sio n o f la b or in the

51、 classic econonlics.The犯a r esome misunde巧 tandings of the theo叮in the co;ltemp o rar y Chinese theor e tic己cir c le. It is imPO r t a n t f o rdevelopingcountr i esto have a cor r e ct under s tar;d i ng and a r a t iona l apPlication o f the theo口 . T h e aP户ca b ility 叮the theo刁t o develoPi咫count

52、r i es ha s f u l lybeen apPr ov e d byChina色 f or e i助 tmde pr a ctice since t h e economic 化 f o r m an(l opening t o the outside w or l d. While some dev e lopingcountr i es have f aU erl into the ” tr a PO f compar a tive advanta罗, in the apPlication o f the theo叮o w ing to var i ous r e asons C

53、hina has suc-cessf u ll y avoided the tr a P. Compa r a tive a d va t 、 tag e is incomPara b le to comPetitive ad v antag ebecause o f th e dif f e r e nt theo二 U ca l f i eldsthey belo雌to. At Pr e sent, China should not use the st r ate群 o f comPetitive a d va n t昭 e in developing f or e i, tr a de but a d her e to thestrate留o f compa r a tive advantage,Key w o rds: compa r ative advant鳍 e; the trap of compa r a tive adva n tage; the str a te群o f compar a t ive advantage; compet i tive a d vantage一62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