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870408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演变n春秋以前原儒n孔孟荀真儒n秦汉至明清后儒n民国以来今儒春秋以前春秋以前原儒原儒n尧舜禹汤周公n孔孟的理想之道(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礼乐)孔孟荀孔孟荀真儒真儒n两个角度n修身方面的道德规范:仁n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仁政、民本;一统天下、礼义王道。承接三代文明主流价值文化,不从属于政治权力。具体的 规范和原则,自觉修养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儒学的宗教(神学)化与儒学的政治制度化): n 不但在理论上解决了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更替的合法性,加强了君权,而且在一定程度

2、上契合了孔孟孔孟的民本民本思想。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宋明理学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n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儒学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面的社会功能,从而与作为政治制度层面的儒学相呼应配合,进一步强化了儒学在社会政教两方面的功能。秦汉至明清秦汉至明清后儒后儒n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离经叛道、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唯物思想n批判地继承发展传统儒学: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分治);君臣平等。民国以来民国以来今儒今儒n 新儒家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其特殊就在于皇权政治体制被废弃后儒学脱离了

3、政治权力的历史性“绑架”,回归了相对自由的学术本位。 全球伦理宣言的起草者孔汉斯先生,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全球伦理的黄金规则。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n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n文艺复兴人性n宗教改革自由n启蒙运动理性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n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道德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n美德即知识(建立道德价值观,教育促进美德,理性)n理想国与理念论(道德、理性)n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文艺复兴人性n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的世俗生活世界。追求名利,享受人生,发展个性发展

4、了现代思维方式三个基本原则:理性主义、个人主义和科学主义 宗教改革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 n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n加尔文及其继承者: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预定论等;圣约和国度下的自由;政府需要被统治者的同意,以及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启蒙运动理性n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对象的理性主义时代到来 世俗生活宗教生活政治生活英美宪政实践n革命反抗暴政、代议制、两党制;n英国有限君主制;n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政教分离。托克维尔的反思n还有一种暴政叫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