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85842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类型课程类型(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一)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二)(二)学科课程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三)显性课程与(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第一章第一章 小学人文社会科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学课程一体化发展历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一、综合课程的兴起

2、与发展一、综合课程的兴起与发展(一)萌芽(一)萌芽古代浑朴的大综合思想古代浑朴的大综合思想近代分化性科学体系的产生与学校分近代分化性科学体系的产生与学校分科性课程科性课程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的“统觉统觉”与课程综合化构与课程综合化构想:想:“在课程中安排各学科时要使每一在课程中安排各学科时要使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经常地与其他学科的教学门学科的教学经常地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联系。相联系。”17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人类理性人类理性记忆记忆想象想象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历史历史是记忆是记忆的科学的科学诗歌、艺术诗歌、艺术是是想象的科学想象的科学哲学哲学是理性是理性判断的科学判断的科学夸美纽斯提

3、出泛智的课程体系,夸美纽斯提出泛智的课程体系,在在大教学论大教学论中说:中说: “一生功课的排列应该一生功课的排列应该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其中一切部分全该来自一个其中一切部分全该来自一个共同的来源,各在各自的正共同的来源,各在各自的正当地位。当地位。”约翰约翰弗里德里斯弗里德里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HerbartHerbart Johann Johann FriedrichFriedrich):):17761776年年18411841年,年,1919世纪德国著名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称作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被称作“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学之

4、父学之父”,是,是“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及教学形式的倡导者及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阶段的发明者,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于于17761776年年5 5月月4 4日诞生于德国奥登堡,出身于书香世日诞生于德国奥登堡,出身于书香世家和官宦门第,自幼便得到了良好教育。他的祖父家和官宦门第,自幼便得到了良好教育。他的祖父曾是奥登堡文科中学校长,任职曾是奥登堡文科中学校长,任职3434年,在教育界颇年,在教育界颇具声望。父亲是当地一位法官,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具声望。父亲是当地一位法官,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女儿一位一位“稀有奇特的妇人稀有奇特的妇人”,善理家政而重

5、,善理家政而重视家庭教育。在母亲的关注下,他的幼年接受了家视家庭教育。在母亲的关注下,他的幼年接受了家庭教师的严格教育,培养了多方面兴趣。他庭教师的严格教育,培养了多方面兴趣。他1818岁进岁进入耶拿大学学习,入耶拿大学学习,1919岁就发表了岁就发表了6 6篇关于哲学史的篇关于哲学史的论文,论文,2929岁任格丁根大学副教授,岁任格丁根大学副教授,3333岁便接任康德岁便接任康德教席、成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教席、成为柯尼斯堡大学教授,3535岁与英国一个商岁与英国一个商人的女儿结婚。总体而言,赫尔巴特的生活与活动人的女儿结婚。总体而言,赫尔巴特的生活与活动是紧紧地与一个叫做格丁根的地方联系在

6、一起的。是紧紧地与一个叫做格丁根的地方联系在一起的。在那里,他于在那里,他于18021802年以教育学课程开始了他的大学年以教育学课程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在那里,他于生涯;在那里,他于18061806年出版了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在那里,他于在那里,他于18351835年出版了年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教育学讲授纲要;在那里,他于在那里,他于18411841年结束了他的生命。年结束了他的生命。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一、综合课程的兴起与发展一、综合课程的兴起与发展(二)尝试(二)尝试杜威:传统课程的明显弊病杜威:传统课程的明显弊病杜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

7、的真杜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身的社会活动。(两条准则两条准则)传统课程的明显弊病传统课程的明显弊病儿童狭小的然而是关于个人的世界,与学校儿童狭小的然而是关于个人的世界,与学校课程非个人的然而是空间和时间无限扩大的课程非个人的然而是空间和时间无限扩大的世界相分离。世界相分离。儿童生活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全神贯注的儿童生活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全神贯注的专一性,而课程的种种专门化和分门别类,专一性,而课程的种种专门化和分门别类,以至多种多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加以割裂以至多

8、种多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加以割裂和肢解。和肢解。儿童生活的实际和情绪相结合,与课程的逻儿童生活的实际和情绪相结合,与课程的逻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不仅不相吻合,而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不仅不相吻合,而且相反。且相反。杜威改造课程的两条准则杜威改造课程的两条准则课程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起课程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况。来,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状况。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结合,就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结合,就要实现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而要实现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而实现这种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实现这种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学科,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学科,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范例

9、范例不一样的你我他不一样的你我他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行各业 橡皮橡皮 练习本练习本 教学是促进人与文化双向生成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的努力,绝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地窖,等待纯粹来自外部资源的填充。”麦克卡蒂 教学是共享共生的活动。 “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在一起,以世界作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那里,教师的学生及学生的教师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及学生教师。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弗莱雷 教学是尊重人的自主和理解的活动。

10、“教,在标准意义上,至少某程度上经受学生的理解和独立判断;教学在这个方面上,需要我们向学生展示我们的理由,并且通过这样做经受他们的批评与评价。”谢弗勒 在这个意义上,灌输不是教,欺骗也不是教。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课程综合化世界性发展趋势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趋势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趋势(一)美国:各州课程标准中主要有(一)美国:各州课程标准中主要有“科学、科学、技术、社会技术、社会”,涉及自然、社会两大领域,涉及自然、社会两大领域,基本学习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基本学习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二)英国:小学综合课称为(二)英国:小学综合课称为“社会参与性学社会参

11、与性学习习”,主要是从政治、道德、社会或文化方,主要是从政治、道德、社会或文化方面设计探究的问题。面设计探究的问题。(三)日本:小学低年级设置(三)日本:小学低年级设置“生活生活”和和“综综合学习合学习”,主要是由学生通过理解、体验、,主要是由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力和社会责任感。(四)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四)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主题探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中心,主题探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中心,包括自然现象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包括自然现象研究和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实践学习:包

12、括社会服务活动、考社会实践学习:包括社会服务活动、考察活动和公益活动。察活动和公益活动。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包括重视直接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包括重视直接体验的学习活动、生活技能训练和生活体验的学习活动、生活技能训练和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科技与创造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创设的创设一、新世纪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一、新世纪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中指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主。我国创设了小学综合课程我国

13、创设了小学综合课程品德品德与生活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作为,作为每一个小学生极其重要的必修课程。每一个小学生极其重要的必修课程。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创设的创设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一)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一)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的检视与反思的检视与反思道德教育失效道德教育失效社会课程设计存在成人化倾向,社会课程设计存在成人化倾向,内容与思想品德课存在交叉和重复内容与思想品德课存在交叉和重复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创设的创设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

14、化二、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体化(二)课程创设(二)课程创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在与儿童生活:在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联系中建构课程。(基本理念基本理念)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与: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之整合。(社会课之整合。(整合动因整合动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程的意义整合动因整合动因符合世界课程

15、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切实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创设的创设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本质内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本质内涵涵(一)科学基础(一)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人文社会科学范畴(二)课程形态(二)课程形态经验性课程与学科性经验性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

16、整合课程的整合(三)课程性质(三)课程性质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社会科学范畴的代表性观点社会科学范畴的代表性观点不列颠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8 8个):经济学、社会个):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育学、历史学。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1111个):历史学、考个):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古学、民族学、经济地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政治经济学、国家与法科学、艺术史与学、政治经济学、国家与法科学、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理论、语言学、心理学、

17、教育学。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1010个):人类个):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统计学。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统计学。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生活性生活性开放性开放性活动性活动性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性质:在小学中高课程性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道德与品德道德与品德道德:道德:是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是由舆论力

18、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和。品德: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行为规是个人根据一定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征或倾向。征或倾向。道德与品德的联系道德与品德的联系品德的内容源于社会道德。离品德的内容源于社会道德。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而言。社会道德是通过个体品德而存社会道德是通过个体品德而存在的。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在的。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组成单位。组成单位。道德与品德的区别道德与品德的区别道德道德品德品德产生、发展和变化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别展规律,不以个别人

19、的存在或个人行人的存在或个人行为的好坏为转移为的好坏为转移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有赖于某一的制约,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体现象个体现象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社会学研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究的对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认识(“知知”)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情情”)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意意”)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行行”)四成分间的关系四成分间的关系道德认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我喜欢跳舞我活泼开朗我来自云南我们是好姐妹我们形影不离我们来自黑龙江我是运动健将我能说会道我来自辽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