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课件:绪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9816866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古文课件: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医古文课件: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医古文课件: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医古文课件: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医古文课件: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古文课件: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古文课件:绪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诊目录中诊目录绪论绪论 上篇上篇 诊法诊法第一章 问诊第二章 望诊第三章 舌诊第四章 闻诊第五章 脉诊第六章 按诊 中篇中篇 辨证辨证第七章 八纲辨证第八章 病性辨证第九章 脏腑辨证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诊断综合运用第十一章 诊断思路与方法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中医诊断学绪绪 论论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概概 念念绪论 诊断:诊,验也,视也,即诊察了解;断,即分析

2、判断。诊断,即察看、询问、检查病人,收集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的过程。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正确治疗的前提。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 中诊学科概念中诊学科概念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学科概念学科概念学科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对象了解生命,诊察病情,判断证候和病种。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科地位中医专业基础课,桥梁课,主干课。绪论中诊主要内容中诊主要内容绪论诊法辨证诊断

3、综合应用病案书写诊诊 法法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以及排出物等,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闻诊:是医生运用听觉诊察病人的各种声音,用嗅觉诊察病人和排出物发出的异常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脉搏和病人的躯体(手足、肌肤、胸腹、腧穴等),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通过四诊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和病史。症状,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痛苦和不适;体征,是能够客观检测出来的征象;病史当中,就其内容来说,也包括这两部分。症状和体征,统称为“症状”,简称“症”。症是判

4、断病种和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象”,中医学的独特诊察内容,基于“生命全息律”原理,每个“象”是一个生命的缩影。绪论辨辨 证证 证,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特有概念,是指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本质的认识。生命的整体状态。 每一个证所具有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证候”,即证的外候。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的、规范性的证,称为“证型”。 中医诊断学将主要介绍各种辨证方法,以及由此综合而成的辨证体系,辨证思维方法,常见证候类型及临床表现。各种辨证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绪论诊诊 病病 诊病,又称辨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综合四

5、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病,是对疾病的全过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所作的概括和抽象。 中医诊断学将介绍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疾病的病名命名原则及分类等知识。 绪论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中诊中诊主要主要内容内容诊法望,闻,问,切。是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病情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统称为“症”。诊病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称为“病”。病名是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辨证在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下,对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疾病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思维过程。其结论称为“证”。病案即病历,诊籍,是临床诊疗活动的书面记录。绪论

6、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视其外部现象来测知内部的变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见微知著观察机体微小的变化,可测知整体的情况,生命全息律。以常达变以正常为基础,通过比较对照,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以认识疾病的本质。必须在心中建立一个阴平阳秘的模型。因发知受,审症求因。绪论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整体审察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相应,在诊察疾病时,应考虑到整体与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诊察方法的综合应用及临床资料的全面分析,综合判断。诊法合参中医诊察疾病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各有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应密切配合,互相补充,综合应用

7、核心内容是:象症结合。病证结合 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特征上的认识,辨证是对疾病阶段性本质的认识,临床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从而掌握疾病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动静结合。绪论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一)1 1 秦汉晋隋唐时期秦汉晋隋唐时期 中诊的形成与充实阶段中诊的形成与充实阶段绪论著作名称时代作者对中诊的贡献黄帝内经前三世纪奠定四诊基础,提出诊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加以全面综合的考虑。伤寒杂病论西汉张仲景确定辨证论治理论,奠定了诊断的基础,提出伤寒杂病的疾病分类模式。难经汉秦秦越人(托名)强调四诊,重视脉诊,提出独取寸口诊法,阐发了内经的经络学说及脏腑之命门、三焦等内容。脉经西

8、晋王叔和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分述三部九候、寸口及二十四脉等脉法。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是第一部论述病源及证候诊断的专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诊断上掌握病源与病机的演变;方法上重视色脉及按诊。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二)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二)2 2 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中诊的发展中诊的发展绪论著作名称时代作者对中诊的贡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是病因辨证理法较为完备的著作。察病指南南宋施 发是诊法专著,且以图示脉。崔氏脉诀南宋崔紫虚论脉以浮沉迟数为纲,分述二十四脉。伤寒金镜录元敖 氏为论舌第一部专著。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在诊断上亦各有特点。这一

9、时期在医学上的百家争鸣,为下一阶段的众多成就打下了基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三)3 3 明清以来明清以来, ,中诊的突出成就中诊的突出成就绪论著作名称时代作者对中诊的贡献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其中“脉神章”详述内、难、伤寒诸家脉义,尤以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度为详;“传忠录”首先讨论阴阳六变,明确提出八纲辨证的重大作用。同时提出问诊“十问歌”等。濒湖脉学明李时珍取诸家脉学之精华,以歌诀形式,详述二十七脉之脉体、主病及鉴别等。其他脉学著作:诊家正眼(明,李中梓),脉诀汇辨(清,李延是),三指禅(清,周学霆),洄溪脉学(清,徐灵胎),重订诊家直诀(清,周学海

10、)等。舌学著作:伤寒舌鉴(清,张涎先),舌鉴辨证(清,梁玉瑜)等,多附有舌图。其他如伤寒观舌心法(申斗垣)、舌苔统志(傅松元)、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临证辨舌法(杨云峰)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续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续三)绪论3 3 明清以来明清以来, ,中诊的突出成就中诊的突出成就著作名称时代作者对中诊的贡献医宗金鉴清吴谦等其中“四诊心法要诀”简介四诊理论及方法。其他四诊著作其他四诊著作:四诊抉微(清,林之翰)、形色外诊简摩(清,周学海)、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清,陈修)、望诊遵经(清,汪宏)、医学六要四诊法(张三锡)、四诊韵语(何梦谣)等。辨证学著作辨证学著作:寓意草(清,喻家言)、辨证录(陈士铎)、医学心悟(程国彭)、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等。在温病学方面有突出进展在温病学方面有突出进展:外感温热病篇: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方法,重视察舌验齿等诊法。温病条辨:清,吴塘。创三焦辨证法。其他还有很多有关热病诊疗专著。新新中中国国成成立立以以后后,中医诊断学在学科上独立出来,使之更系统完整准确,在教学、医疗及科研各方面都有飞跃发展。中诊的学习方法中诊的学习方法绪论熟悉中医理论感受生命律动建立健康模型理论联系实践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终身努力,不断提高,止于至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