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2的性质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807018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O2的性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SO2的性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SO2的性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SO2的性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SO2的性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O2的性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2的性质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例-教法1围绕SO2是酸性氧化物,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结合重点问题进行复习。1。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化学性质特点?写出SO2是与水、NaOH、石灰水、Na2CO3、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从SO2中硫的价态看, SO2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举出反应实例。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复习SO2与O2 、氯水、溴水、硫化氢的反应条件、现象和实质)3。 SO2还有什么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氯气、 SO2、过氧化钠、活性炭的漂白性),如何检验SO2?4。如何检验一份H2SO3 、Na2SO3样品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一 . SO2的性质 1 . 物理性质-气态、密度、气味、溶解性

2、2 .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还原性与氧化性(和O2、溴水、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 3 . 漂白性(和氯水、活性碳、过氧化钠比较)二 . SO2的检验(可以有几种方法?怎样除去CO2中的SO2)三. 亚硫酸和亚硫酸盐 (怎样区别亚硫酸、硫酸,亚硫酸钠、硫酸钠)SO2(复习课)11。SO2和人类关系密切,在这方面你知道一些什么?2。大气中的SO2来自何处?为什么说排入大气的SO2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主要因素?为什么硫酸型酸雨样品的pH随测定时间会有所变化?3。要减少燃煤排放SO2,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举出你了解的一些方法?4。SO2中是许多工业部门的原料,请举出几项它的实际

3、应用,这些应用和它的性质有什么关系?我省某县曾应用SO2加工实用菌,不久之后却导致生产、销售的萎缩,你能推测其原因吗?教法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SO2的性质与应用5。实验室中的Na2SO3样品容易变质,为什么?怎样检验一瓶Na2SO3试剂是否变质?是否完全变质?6。从以上的讨论,你对SO2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有什么新的认识?从这些事实你能否就SO2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SO2和硫的单质、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做一个小结?请结合实例利用文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做简要说明。7。SO2气体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什么?能用什么简单实验证明你的解释是符合事实的? 21.SO2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

4、,水化物是不稳定、易分解、易氧化的二元弱酸。(能形成硫酸型酸雨,可以用石灰处理燃煤脱硫,与碱作用可生成正盐或酸式盐)2. SO2中硫是+4价,具有还原性,可被O2是、氯、溴单质等氧化剂氧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硫。 SO2是硫酸制造的重要中间产物。3. SO2有漂白性,可与品红等有机色质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4.可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碱溶液、 KMnO4溶液吸收SO2。 可用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为试剂区别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溶液。小结:NaHSO4SSO2SO3H2SO4Na2SO4BaSO4FeS2H2SO3Na2SO3BaSO3NaHSO33整体认识坐标定位不同模块不同模块内容内容维度维度水平

5、层次水平层次高考高考选修选修必修必修教材教材章节章节顺序顺序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原理知识概念原理知识过程方法内容过程方法内容STSE类内容类内容化学化学1化学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实验化学4“雷电固氮雷电固氮”情景引情景引入,激起疑问入,激起疑问结合氮的固定的概念,结合氮的固定的概念,讨论固氮的氧化还原原理讨论固氮的氧化还原原理学生讨论探究学生讨论探究“雷电固氮雷电固氮”的化学原理的化学原理简单介绍生物固氮,引发简单介绍生物固氮,引发学生科学遐想学生科学遐想简单介绍合成氨的反

6、应原简单介绍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和意义理和意义从固氮困难探究从固氮困难探究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通过学生梳理氮气的用途,通过学生梳理氮气的用途,对知识内容总结整合对知识内容总结整合知识线索知识线索氧化氧化、还原还原原理原理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结构结构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社会线索社会线索自然固氮自然固氮工业固氮工业固氮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固氮的方法固氮的方法固氮的意义固氮的意义发现自然发现自然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回归自然回归自然氮气和氮的固定氮气和氮的固定课例课例- -5 课例课例学习基础:学习基础:1 1。认识元素原子。认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道律,知道1-201-20号号元素原子

7、核外电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能绘出子排布,能绘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2 2。知道元素周期。知道元素周期表;表;3 3。认识常见元素。认识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主要性质。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 1。阅读、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把握元素周期表的。阅读、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把握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整体结构; 2 2。通过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比。通过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比较、分析,认识元素周期律;较、分析,认识元素周期律; 3 3。通过典型分析认识。通过典型分析认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

8、素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周期表中金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的分布;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的分布; 4 4。认识。认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关系,认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体会元素性质与变化的识元素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体会元素性质与变化的规律性与美妙。规律性与美妙。教学方式:教学方式: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较、分析、思考比较、分析、思考-抽象归纳抽象归纳-形形成观念。成观念。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与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6教学基本过程教学基

9、本过程1 1。唤起探究欲望:唤起探究欲望:简单介绍门捷列夫依据自己探索的元素间内简单介绍门捷列夫依据自己探索的元素间内在联系规律预测未发现的元素、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错误的故在联系规律预测未发现的元素、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错误的故事,介绍拉瓦西对元素分类的尝试,唤起学生探究元素间内在联系的事,介绍拉瓦西对元素分类的尝试,唤起学生探究元素间内在联系的热情与欲望;热情与欲望;2 2。探索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探索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建议、引导学生依下列顺序建议、引导学生依下列顺序“探索、发现探索、发现”依据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规律所绘制的元依据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规律所绘制的元

10、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 (1 1)研究、分析周期表是怎样排列已发现的)研究、分析周期表是怎样排列已发现的109109种元素?每个元素种元素?每个元素方格给我们什么信息?排列顺序怎样?从表的横向、纵向结构结构中方格给我们什么信息?排列顺序怎样?从表的横向、纵向结构结构中寻找规律、我们熟悉的活动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排在哪个区域?寻找规律、我们熟悉的活动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排在哪个区域?这种排列给我们什么启示?这种排列给我们什么启示? 激发兴趣激发兴趣探索规律探索规律-尝试应用尝试应用7 (2 2)依据)依据1-18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号元素的

11、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数据,描绘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数据,描绘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曲线,尝试分析、描述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感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曲线,尝试分析、描述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感悟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悟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价变化的周期性。 (3 3)尝试说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是什么?他依据)尝试说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间内在联系是什么?他依据什么来预测未发现的元素、并能大胆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的什么来预测

12、未发现的元素、并能大胆纠正某些元素性质实验数据的错误?错误? (4 4)结合化学实验考察)结合化学实验考察11-1811-18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非金属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非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描述其变化趋势;活动性的差异,描述其变化趋势; (5 5)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实验考察)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实验考察3 3、1111、1919、3737、5555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性质差异与变号元素单质的金属活动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性质差异与变化趋势;化趋势; 8 (6 6)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化学实验考察)联系已学知识,阅读资料、结合化学实验

13、考察9 9、1717、3535、5454号元素单质的非金属活动性、与氢形成气态氢化物能力、气态号元素单质的非金属活动性、与氢形成气态氢化物能力、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的差异及变化趋势;氢化物稳定性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7 7)综合()综合(3 3)、()、(4 4)、()、(5 5)各点,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各点,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据,归纳第属性的判据,归纳第3 3周期、第周期、第1 1、7 7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整个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的规律;整个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的规律; (8 8)综合上述研究、考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综

14、合上述研究、考察,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隐藏的规律。 3 3。尝试运用周期律、周期表尝试运用周期律、周期表:猜测元素排列的位置、从位置判:猜测元素排列的位置、从位置判断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寻找具有断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寻找具有某些特性的元素。某些特性的元素。9 课例课例 例例1 1 瑞利发现氩。瑞利发现氩。瑞利在研究气体、测定大气密度和组成中瑞利在研究气体、测定大气密度和组成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从从空气和氨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不同(空气和氨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不同(1.25721.2572、1.2508)-1.2508)-从从文献研究文献研究得到启示经过得

15、到启示经过试验、测试(试验、测试(他与拉塞姆分别用氧他与拉塞姆分别用氧气、镁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气、镁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氮气”作用,完全除去氮作用,完全除去氮气后,还余下少量密度是氢气气后,还余下少量密度是氢气2020倍的气体)于倍的气体)于18941894年发现年发现了氩气。了氩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教育 例例2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6767元素的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量的关系,经过性质与其原子量的关系,经过归纳概括归纳概括,18671867年编

16、制发年编制发表了第表了第1 1个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以次此为指个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以次此为指导,通过导,通过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指出前人测定原子量数据中的错误,指出前人测定原子量数据中的错误,预言类铝、类硅、类硼等元素。预言类铝、类硅、类硼等元素。例空气成份的发现例空气成份的发现10“人们不止一次问我,根据什么、由什么思想方法出发而发现并肯定了周期律?让我尽力来答复一下吧,当我在考虑物质的时候,总不能避开两个问题;多少物质和什么样的物质? 我们不但要承认物质质量的永恒性,而且也要承认元素化学性质的永恒性。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这样的思想:11在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之间,一定

17、在元素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的联系。物质的质量既然存在着某种的联系。物质的质量既然最后成为原子的形态,因此就应该找最后成为原子的形态,因此就应该找出元素特性和它的原子量之间的关系。出元素特性和它的原子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看和试之外,就没有旁的方除了看和试之外,就没有旁的方法了。于是我就开始来收集,将元素法了。于是我就开始来收集,将元素的名字写在纸片上,记下它们的原子的名字写在纸片上,记下它们的原子量和基本特性,把相似元素和相近的量和基本特性,把相似元素和相近的原子量排列在一起。寻求元素的性质原子量排列在一起。寻求元素的性质和其原子量之间的关系和其原子量之间的关系。”12 H HLi

18、LiB BC CBeBeN NO OF FNaNaMgMgAlAlSiSiP PS SClClK KCaCa原子原子量量1 17 71111121213.513.514141616191923232424272728283131323235.535.539394040化合化合价价+1+1+1+1+3+3+4+4-4-4+2+2+5+5-3-3-2-2-1-1+1+1+2+2+3+3+4+4-4-4+5+5-3-3+6+6-2-2+7+7-1-1+1+1+2+2门捷列夫从哪些方面“看”出Be的 位置不正确?如何“试”着矫正Be的位置?13 H HLiLiBeBeB BC CN NO OF FNa

19、NaMgMgAlAlSiSiP PS SClClK KCaCa原子原子量量1 17 713.513.51111121214141616191923232424272728283131323235.535.539394040化合化合价价+1+1+1+1+2+2+3+3+4+4-4-4+5+5-3-3-2-2 -1-1+1+1+2+2+3+3+4+4-4-4+5+5-3-3+6+6-2-2+7+7-1-1+1+1+2+2如何“试”着矫正Be的位置?观察分析门捷列夫从哪些方面“看”出Be的 位置不正确?假设验证141871年 门 捷 列 夫 发 表 的 周 期 表(节选主族元素部分)H=1H=1 L

20、i=7Li=7Be=9.4Be=9.4B=11B=11C=12C=12N=14N=14O=16O=16F=19F=19Na=23Na=23Mg=24Mg=24Al=27Al=27Si=28Si=28P=31P=31S=32S=32Cl=35.5Cl=35.5K=39K=39Ca=40Ca=40 As=75As=75Se=78Se=78Br=80Br=80Rb=85Rb=85Sr=87Sr=87In=113In=113Sn=118Sn=118Sb=122Sb=122Te=128Te=128I=127I=127Cs=133Cs=133Ba=137Ba=137Tl=204Tl=204Pb=207Pb

21、=207Bi=208Bi=208 ?15元素名称元素名称元素名称元素名称 类硅(预言)类硅(预言)类硅(预言)类硅(预言) 锗(锗(锗(锗(GeGeGeGe) 原子量原子量原子量原子量比比比比 重重重重原子体积原子体积原子体积原子体积化合价化合价化合价化合价比热比热比热比热氧化物比重氧化物比重氧化物比重氧化物比重四氯化物沸点四氯化物沸点四氯化物沸点四氯化物沸点乙基化合物沸点乙基化合物沸点乙基化合物沸点乙基化合物沸点乙基化合物比重乙基化合物比重乙基化合物比重乙基化合物比重 727272725.55.55.55.513.013.013.013.0+4+4+4+40.0730.0730.0730.0

22、734.74.74.74.7100100100100以下以下以下以下1601601601600.960.960.960.96 72.3272.3272.3272.325.475.475.475.4713.2213.2213.2213.22+4+4+4+40.0760.0760.0760.0764.7034.7034.7034.703868686861601601601601.01.01.01.0 预言新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修证原子量16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

23、空:(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理由是_;(2)Y是_,Z是_,W是_;(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应用元素周期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知识要求简单,但要求准确;思维要严密、有发散性,统摄能力、推理能力要强。分析:可能情况:YZW3Y+3=17Y3Y+1=17ZWYZ3Y+2=17WY=5Y3Y=17ZW答案:YN,ZO,WS(NH4)2SO4课例高考对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学习要求17 第一步先由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有关金属第一步先由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有关金属钠的资料并在班级里做汇报,然后她再进行钠的

24、资料并在班级里做汇报,然后她再进行金属钠的相关性质的复习总结,最后给学生金属钠的相关性质的复习总结,最后给学生一个一个“真实真实”情境要求学生小组设计一个实情境要求学生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验。 这种做法很流行!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这种做法很流行!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都把资料查询和实验设计作为改变学生中,都把资料查询和实验设计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水雷水雷”揭秘与金属钠揭秘与金属钠 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解决教学的一次尝试课例18观课后的讨论中,有三大发现:观课后的讨论中,有三大发现: 一是尽管教师都把学生上网查资料、资料汇报作一

25、是尽管教师都把学生上网查资料、资料汇报作为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为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但由于学生的汇报信息量大,信息基本没有加工,老但由于学生的汇报信息量大,信息基本没有加工,老师在课堂中无法对学生查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甄别,师在课堂中无法对学生查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甄别,更谈不到引导学生思维和研究;更谈不到引导学生思维和研究; 19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与社会或生活有关的信息往往二是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与社会或生活有关的信息往往只是点缀,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只是点缀,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要求学生的实验设计也

26、只是为了解决一道人为编制的实验习要求学生的实验设计也只是为了解决一道人为编制的实验习题,实验观察指向性很强,以求证实某一个知识点,实验的题,实验观察指向性很强,以求证实某一个知识点,实验的结论通常是已知的而且是封闭的。既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结论通常是已知的而且是封闭的。既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也不能彰显化学的学科本质和魅力;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也不能彰显化学的学科本质和魅力; 三是教师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时缺乏对学生认三是教师在组织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时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关注,使教学流于知识的罗列,而忽略了帮助学生知规律的关注,使教学流于知识的罗列,而忽略了帮助学生建

27、立知识的意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的意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20 广广州州日日报报大大洋洋网网上上找找到到了了一一则则关关于于金金属属钠钠事事故故的的报报道道炸起千层浪,珠江金属钠炸起千层浪,珠江金属钠“水雷水雷”谜团待解谜团待解(2002-7-92002-7-9):): 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

28、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现在,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21 这起事故的报道中包含着:这起事故的报道中包含着: 中学化学中关于金属钠的全部信息中学化学中关于金属钠的全部信息 真实情境中化学反应的复杂性真实情境中化学反应的复杂性 危险化学品如何储运及处理方法等多种问题危险化学品如何储运及处理方法等多种问题

29、适合成为沟通学科知识与真实问题的桥梁适合成为沟通学科知识与真实问题的桥梁 四个问题:四个问题: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事故的启示。事故的启示。 22 片段关于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的讨论师:还有五桶金属钠怎么处理?生1:加盐酸。生2:有污染吧。生1:无关人员撤离,用鱼钩(把金属桶)捞上来,用干粉灭火剂吸干表面的水。师:干粉灭火剂的成分是什么?生1:应该用干冰灭火剂。师:越想越歪。看桌上试剂

30、瓶。生3:酚酞?煤油!师:我提个建议:挖坑,埋起来。生4:(小声嘀咕)下雨怎么办?23 在对第一轮教学进行课后讨论时,教研组的老师在对第一轮教学进行课后讨论时,教研组的老师和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和我们都有一种感觉: 似乎课堂上对许多问题的讨论都是隔靴搔痒,没似乎课堂上对许多问题的讨论都是隔靴搔痒,没有真正深入的讨论,师生都不能畅所欲言;有真正深入的讨论,师生都不能畅所欲言; 预设的讨论框架对学生和老师的引探不足而束缚预设的讨论框架对学生和老师的引探不足而束缚有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讨论匆匆走过场。有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讨论匆匆走过场。更重要的是,这种教法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使更

31、重要的是,这种教法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地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地位。位。 24 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我们决定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我们决定取消预设的讨论框架,采取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取消预设的讨论框架,采取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解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就进行讨论和自由决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就进行讨论和自由推测与提问,然后根据学生在推测和提问中生成的问推测与提问,然后根据学生在推测和提问中生成的问题,相互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知识的应用领域。通过题,相互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知识的应用领域。通过

32、对真实情境中化学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实际问对真实情境中化学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处理这一突发题的解决过程,体验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事件。 25课例26返回舱高速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返回舱高速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1600左右左右思考:思考:高熔点高熔点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隔热材料自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隔热材料自身应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质身应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质?27氧化铝熔点:氧化铝熔点:205028实验实验1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解释:解释:用镊子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镊子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

33、灯上加热,轻轻晃动,观察现象轻轻晃动,观察现象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铝并不滴落 铝熔点较低铝熔点较低(660) 铝箔的表面有一层铝箔的表面有一层 氧化膜氧化膜 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氧化铝的熔点较高29案例:、钠燃烧生成黑色物质、搅拌能增加物质溶解的限度、温度升高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问:你怎么知道的?、试管破裂以后课例30 开始开始开始开始较长时间后较长时间后较长时间后较长时间后4.0mol/L4.0mol/LHClHCl酸酸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少量气泡少量气泡较多气泡较多气泡几乎没有气泡几乎没有气泡探究实验:探究实验:铝片和盐酸、硫酸的反应铝片和盐酸、硫酸的反应Al2O

34、36H2Al33H2O2.0mol/LH2SO4思考思考:为什么铝片加到为什么铝片加到H+相同的盐酸、硫酸溶液中相同的盐酸、硫酸溶液中短时间内现象不同?短时间内现象不同?Al2O3+6HCl=2AlCl3+3H2O课例31探究实验:探究实验:铝片和下列试剂的反应铝片和下列试剂的反应组别组别组别组别酸酸酸酸(2mL)(2mL)添加物质添加物质添加物质添加物质( ( 约约约约0.5g )0.5g )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一段时间后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反应现象反应现象1 12.0mol/L H2.0mol/L H2 2SOSO4 4NaClNaCl2 22.0mol/L H2.0mol/L H2

35、 2SOSO4 4NaNa2 2SOSO4 43 34.0mol/L HCl4.0mol/L HCl4 42.0mol/L H2.0mol/L H2 2SOSO4 4无无无无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产生气泡产生气泡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无无HCl中的中的Cl可以破坏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可以破坏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使使H与与Al接触反应生成接触反应生成H2解释:解释:课例32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思考:思考: O2?NaOH ?Na2O2和和H2O的反应的反应产生气体,反应放热,滴有酚酞产生气体,反应放热,滴有酚酞的溶液先变红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后褪色。推测产物可能是何

36、种物质?推测产物可能是何种物质?2Na2O22H2O4NaOHO2课例33可能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实验验证实验验证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结论结论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褪色原因探究褪色原因探究冷却冷却不复原不复原温度过高温度过高碱浓度过高碱浓度过高氧气氧化氧气氧化取取0.1mol/LNaOH溶溶液,滴加酚酞,向液,滴加酚酞,向其中通入氧气其中通入氧气不褪色不褪色褪色褪色反应中生成反应中生成的的H2O2氧化氧化取取0.1mol/LNaOH溶溶液,滴加酚酞,向其液,滴加酚酞,向其中滴加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稀释稀释不复原不复原3423、(11分)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

37、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2)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3)实验过程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提示】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

38、空间。35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可知,一定含铁往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36本题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着重考查学生

39、提出假设与实验设计能力。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现象和结论 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同时考察实验步骤中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在填写“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与结论”中,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熟悉科学探究的学生解答此题可以说轻车熟路。37实实验验序序号号金属质金属质量量/g金属金属状态状态c(H2SO4)/molL1V(H2SO4)/mL溶液温度溶液温度/金属消金属消失失的时间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

40、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40444017(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38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其实验序号是_。(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_。答

41、案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39得分0百分比11.4得分0.51.01.52.02.53.0百分比3.853.222.603.563.245.12得分3.54.04.55.05.56.0百分比9.0516.210.97.246.786.64得分6.57.07.58.08.59.0百分比4.972.381.720.910.130.09平均分3.9117题考生回答情况统计表(试卷样本数:全省26449份)40实验编号c(I-

42、)/molL-0.0400.0800.0800.1600.120c(SO42)/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s88.044.022.044.0t222、(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2)显色时间t2=.(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A、44.0s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4)通

43、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41(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9.3s(3)A(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42课例43模拟溶洞的活动探究向含有碳酸钙粉末的水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 “这种方法能否模拟溶洞?” “碳酸钙粉末的水溶液如何获得?”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以产生碳酸钙粉末 “这种方法安全吗?有没有更好、更省力的方法?” 课例44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理解依赖于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个人经验源自源自FishisfishFishisfish45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

44、做了这样一个实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验:把6 6只猴子分别关在只猴子分别关在3 3间空房子里,每间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

45、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验表述最近发展区的实验表述46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

46、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47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教学阶段新课导入复习过滤操作知识提出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公开交流组织学生实验验证问题数预设212102生成生成535354课题课题:探究过滤适合分离哪类混合物探究过滤适合分离哪类混合物核心问题:1:过滤适合分离哪类混合物?2:如何利用实验台上的药品来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课例48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一)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一)49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 (三三) )教师的走动路线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