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806773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一节 理论基础2.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社会子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消费社会子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消费为特征;经济子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物资从分散到集中的高密度运为特征;经济子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物资从分散到集中的高密度运转,能量从低质到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到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自然子系统包转,能量从低质到高质的高强度集聚,信息从低序到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自然子系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

2、环境对区域活动的支持、容纳、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以生物与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区域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一、生态学原理1.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内容 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和区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

3、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和区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及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活动的社会属性及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第一节 理论基础3.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与管理 (1) (1)自然子系统对其作用自然子系统对其作用 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 ,人类利用方式不同;人类利用方式不同; 人类能够形成新的环境;人类能够形成新的环境; 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 ,制定合适的方案。制定合适的方案。 (2) (2)社会、经济子系统对其

4、作用社会、经济子系统对其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未能作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会由于与实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未能作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与管理方案会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失去意义。际情况相差太远,失去意义。 (二)生态学三定律1.生态学第一定律 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该定律又称

5、为极限性原理或多效应原理。的。该定律又称为极限性原理或多效应原理。第一节 理论基础(1)(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2)(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EBCEBC= =F F( (T T,S S,B)B) 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6、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 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 2.第二定律 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该定律又被称为生态链原理。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该定律又被称为生态链原理。3.第三定律 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

7、扰。第一节 理论基础二、人地系统理论人地系统理论 1.1.复杂性复杂性; 2.2.开放性开放性; 3.3.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 4.4.具有耗散结构具有耗散结构; 5.5.具有协同作用具有协同作用; 6.6.时空特征时空特征。 (一)基本概念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地系统由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地系统由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组成。人类社会系统是人地系统的调控中心,决定人地系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组成。人类社会系统是人地系统的调控中心,决定人地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具体面貌;地球自然物

8、质系统是人地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人统的发展方向和具体面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是人地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人类社会系统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的耦合关系,人类社会系统以其主动的类社会系统和地球自然物质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反馈的耦合关系,人类社会系统以其主动的作用力施加于地球自然物质系统,并引起它发生变化,而变化了的地球自然物质系统又把这作用力施加于地球自然物质系统,并引起它发生变化,而变化了的地球自然物质系统又把这些作用的结果反馈给人类社会系统,作为原因再影响人类社会系统的活动。它们任何一方都些作用的结果反馈给人类社会系统,作为原因再影响人类社会系统的活动。它们任何

9、一方都既作为原因又作为结果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二者之间形成了能动作用与受动作用既作为原因又作为结果对对方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二者之间形成了能动作用与受动作用的辨证统一。的辨证统一。(二)基本特征第一节 理论基础(一)基本概念三、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研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研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分析方法理论、方法和政策。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分析方法(主要是环境费用(主要是环境费用- -效益

10、分析)和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设计与应用等。效益分析)和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设计与应用等。 (二)区域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1.市场失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区域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讲求效益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区域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讲求效益与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市场机制既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功效,同时也有不利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市场机制既有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功效,同时也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缺陷,即所谓的市场失效问题。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公于环境保护的缺陷,即所谓的市场失效问题。导致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垄断竞争的存在以及非对称性。共物品性、外部性、垄断竞争的存在以及

11、非对称性。第一节 理论基础(1)公共物品性 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中的无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而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中的无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而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 环境资源消费的无竞争性,表现在某一经济主体或个人对环境资源的消费不会影环境资源消费的无竞争性,表现在某一经济主体或个人对环境资源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主体对同一资源的消费;响其他主体对同一资源的消费; 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表现在某一主体既是没有支付相应的保护与治理费用,也环境资源的非排他性,表现在某一主体既是没有支付相应的保护与治理费用,也无法将其排除在消费这

12、一资源的群体之外。无法将其排除在消费这一资源的群体之外。(2)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个微观经济单位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对其他微观经济单位所产外部性是指某个微观经济单位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对其他微观经济单位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外部性表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的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外部性表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之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现象。其中,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性,对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现象。其中,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性,对受影响者不利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性。受影响者不利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性。第一节 理论基础(

13、3)垄断竞争存在 垄断竞争存在两个阻碍因素:垄断竞争存在两个阻碍因素: 一是阻碍生产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自由移动的因素;一是阻碍生产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自由移动的因素; 另一个是由垄断力所形成的买方或卖方对市场价格的操纵。另一个是由垄断力所形成的买方或卖方对市场价格的操纵。(4)非对称性 导致市场失效的非对称性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的非对称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两个导致市场失效的非对称性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的非对称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两个方面。方面。 技术进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另一个是环境资源保护技术。技术进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另一个是环境资源保护技术。 信息的

14、非对称性是指在市场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信息的非对称性是指在市场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以及当前与未来之间,本区域与他区域或更大区域之间的信息的非对称性。之间以及当前与未来之间,本区域与他区域或更大区域之间的信息的非对称性。第一节 理论基础 环境问题的非确定性是指在规划决策时,由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预测不能环境问题的非确定性是指在规划决策时,由于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预测不能全面而准确,由此导致的各种预料不到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全面而准确,由此导致的各种预料不到的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不可逆性是指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破坏可能具有不可逆性,即无法环境

15、问题的不可逆性是指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破坏可能具有不可逆性,即无法恢复的特征。恢复的特征。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却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却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 如何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实现环境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使生产者或消费如何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实现环境外部成本的内部化,使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承担所产生的外部费用,即者自己承担所产生的外部费用,即“污染者负担污染者负担”或或“污染者付费污染者付费”。 一是经济刺激,另一是直接管制。一是经济刺激,另一是直接管制。2.环境问题的非确定性

16、和不可逆性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4.环境保护途径经济学分析第二节 技术方法一、预测技术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1.头脑风暴法 是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是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智能结构,进行,产生组合效应,形成宏观智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可称之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也可称之为“思维共振法思维共振法”,包括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包括直接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2.特尔菲预测法 特尔菲法是以无记名方式,通过数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对每一轮的专家意见进行汇特尔菲法是以无记名方式,通过数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对每一轮

17、的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进一步提出新的论证,并不断修正自己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专家,供专家分析判断,进一步提出新的论证,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如此反复数次,专家意见渐趋一致,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必须坚持下面三条原则:的见解。如此反复数次,专家意见渐趋一致,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必须坚持下面三条原则: (1) (1)不记名原则不记名原则 (2)(2)反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3) (3)预测结果的统计性原则预测结果的统计性原则 第二节 技术方法1 预测技术方法(二)定量预测方法 定量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事物的未来,或者利用事物

18、定量预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事物的未来,或者利用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未来。1 预测技术方法(三)社会发展预测NtNt预测年的人口数量,万人;预测年的人口数量,万人;Nt0Nt0基准年的人口数量,万人;基准年的人口数量,万人;t,t0t,t0预测年和基准年,年;预测年和基准年,年;k k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表示为人口每年净增的千分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表示为人口每年净增的千分数。1 预测技术方法(四)经济发展预测1.1.能源消耗预测能源消耗预测 产品综合能耗、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弹性系

19、数、人均能量消费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产品综合能耗、能源利用率、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人均能量消费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 第二节 技术方法2.GDP预测1 预测技术方法式中:式中:Zt-tZt-t年的年的GDPGDP数;数; Z0- Z0-基准年的基准年的GDPGDP数;数; - -GDPGDP年增长速率,年增长速率,% %。1 预测技术方法(五)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1.1.大气污染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箱式模型和高斯模型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公式法、箱式模型和高斯模型等;2.2.水污染预测方法常用的有经验公式法、水质相关法和水质模型法等;水污染预测方法常用的有经验公式法、水质相关法

20、和水质模型法等;3.3.固体废物预测方法常用的有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等;固体废物预测方法常用的有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等;4.4.噪声预测方法常用的有多元回归预测方法和灰色预测方法等。噪声预测方法常用的有多元回归预测方法和灰色预测方法等。第二节 技术方法1 预测技术方法二、决策技术方法步骤:步骤:(1)(1)明确目标;明确目标;(2)(2)提出问题;提出问题;(3)(3)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4)(4)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 (5)(5)价值货币化价值货币化 环境费用评价方法:环境费用评价方法: 是从环境质量得

21、到治理或恢复所需要费用的角度来评价环境价值。是从环境质量得到治理或恢复所需要费用的角度来评价环境价值。 防护费用法防护费用法指从为消除或减少环境有害影响而承担的费用中获取环境质量的最低隐含价指从为消除或减少环境有害影响而承担的费用中获取环境质量的最低隐含价值的方法;值的方法; 恢复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是将因环境质量退化或环境污染而破坏的生产性资产,其恢复所需要的费用是将因环境质量退化或环境污染而破坏的生产性资产,其恢复所需要的费用作为环境物质物品损失的最低经济价值;作为环境物质物品损失的最低经济价值; 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当某一环境被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是恢复费用

22、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当某一环境被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替代原来的环境物品或劳务的功能,然后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个工程来替代原来的环境物品或劳务的功能,然后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坏造成的经济损失1 预测技术方法(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第二节 技术方法1 预测技术方法1 预测技术方法1.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是把环境价值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利用环境质量的变化导市场价值法是把环境价值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利用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以此来计量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以此来计量环

23、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2.替代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是当已有资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数据时,替代市场法是当已有资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数据时,则不能使用市场法对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此时可以用替代市场法来衡则不能使用市场法对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此时可以用替代市场法来衡量,用替代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价格作为确定物品和劳务价值的依据。量,用替代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价格作为确定物品和劳务价值的依据。3.调查评价法当找不到环境质量对经济影响的实际数据,又找不到间接反映人们对环当找不到环境质量对经济影响的实际数据,又找不到间接反映人们对环境质量评价的劳务和商品时,可采用调

24、查评价法来了解消费者的支付意境质量评价的劳务和商品时,可采用调查评价法来了解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或他们对环境商品和劳务数量的选择愿望。愿或他们对环境商品和劳务数量的选择愿望。环境效益评价方法。是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种人类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直接评价其产生环境效益评价方法。是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种人类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直接评价其产生的效益。的效益。 第二节 技术方法第n年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第n年式中:式中:PVbPVb-效益现值;效益现值; PVcPVc-费用现值;费用现值; Bn,CnBn,Cn-发生在第发生在第n n年的效益、费用;年的效益、费用; r- r-社会贴现率。社会贴现率。式中:式中:B

25、iBi和和CiCi发生在第发生在第i i年的效益或费用;年的效益或费用; n n计算期;计算期; r r社会贴现率。社会贴现率。1 预测技术方法(二)对计算出的备选方案的费用和效益进行贴现第二节 技术方法(1)(1)经济净现值经济净现值( (ENPVENPV) )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方案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方案计算期内经济净现值是反映方案对国民经济所做贡献的绝对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方案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等于效益减去费用)折算到建设起点(初期)的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各年的净效益(等于效益减去费用)折算到建设起点(初期)的现值之和。其计算公式为:式中:式中:B

26、TiBTi、CTiCTi发生在第发生在第i i年的总效益和总费用;年的总效益和总费用; n n计算期;计算期; r r社会贴现率。社会贴现率。一般来说,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一般来说,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一般来说,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一般来说,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2)(2)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内部收益率 式中:式中:BTiBTi、CTiCTi-发生在第发生在第i i年的总效益和总费用;年的总效益和总费用; n- n-计算期;计算期; EIRR- 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

27、。经济内部收益率。 ,一般来说,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贴现率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一般来说,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社会贴现率的方案被认为是可以考虑的方案。1 预测技术方法(三)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及选择第二节 技术方法(3)(3)经济净现值率经济净现值率( (ENPVEENPVE) ) 式中:式中:IpIp投资的净现值。投资的净现值。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净现值率高的方案。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净现值率高的方案。(4)(4)费效比费效比 如果费效比小于如果费效比小于1 1,方案的费用支出小于其所获得的效益,方案可以接受;费效比大于,方案的费用支出小于其所获得的效益,方案可以接受

28、;费效比大于1 1或等于或等于1 1,方案费用支出大于效益,方法应该被拒绝。,方案费用支出大于效益,方法应该被拒绝。第二节 技术方法 基于环境费用基于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效益分析效益分析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效益分析1 1 环境费用环境费用-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2 2 户用沼气池的效益分析及计算户用沼气池的效益分析及计算211 211 户用沼气池价值分析户用沼气池价值分析 户用沼气池的价值由成本价值和环境经济价值两部分构成。户用沼气池的价值由成本价值和环境经济价值两部分构成。 成本价值成本价值(V1)(V1)主要包括建池费、设备购置费、维护管理费。主要包括建池费、设备购置费、维护管理费

29、。 环境经济价值包括环境经济价值包括: : 环境容量价值环境容量价值(V2)(V2)、资源价值、资源价值(V3)(V3)、社会价值、社会价值(V4)(V4)。 沼气池总价值:沼气池总价值:VT=V1+V2+V3+V4VT=V1+V2+V3+V4 经济净效益:经济净效益: NB=V2+V3+V4-V1NB=V2+V3+V4-V1。第二节 技术方法212 212 户用沼气池价值计算户用沼气池价值计算2.2.1 2.2.1 成本价值成本价值(V1)(V1) 户用沼气池的成本价值主要包括户用沼气池的成本价值主要包括: : (1) (1)建池费包括建池的材料费建池费包括建池的材料费, ,约约130013

30、00元元; (2); (2)设备购置费设备购置费, ,需要需要250250元元; ; (3) (3)维护管理费每年需要维护管理费每年需要5050元。元。2.2.2 2.2.2 环境容量价值环境容量价值(V2)(V2) 因沼气池改善环境卫生而减少的年医药费的开支因沼气池改善环境卫生而减少的年医药费的开支, ,调查数值为调查数值为21.4921.49元。元。2.2.3 2.2.3 资源价值资源价值(V3)(V3)2.2.3.1 2.2.3.1 沼气资源价值沼气资源价值(V31)(V31)的计算的计算: : (1)(1)沼气的一部分价值是通过燃烧提供热能所体现的价值沼气的一部分价值是通过燃烧提供热能

31、所体现的价值(V311)(V311) 计算得计算得:V311=703:V311=703元元/ /年年 (2) (2)沼气的另一部分价值是因置换薪柴而节约森林资源所体现的价值沼气的另一部分价值是因置换薪柴而节约森林资源所体现的价值(V312),(V312),计算计算, V312=220, V312=220元元/ /年。年。 因此沼气资源价值因此沼气资源价值:V31=V311+V312=703+220=923:V31=V311+V312=703+220=923元元/ /年年2.2.3.2 2.2.3.2 沼渣、沼液资源价值沼渣、沼液资源价值(V32)(V32)的计算的计算: : V32=11.1+

32、60.0=71.1V32=11.1+60.0=71.1元元/ /年。年。2.2.4 2.2.4 社会价值社会价值(V4)(V4) 取其为零。取其为零。第二节 技术方法3 3 户用沼气池的费用户用沼气池的费用-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户用沼气池的经济净现值户用沼气池的经济净现值(ENPV):(ENPV): 沼气池使用年限取沼气池使用年限取1515年。选择了年。选择了5%5%的贴现率。由此的贴现率。由此, ,利用现金流表利用现金流表, ,带入有关数据可得一带入有关数据可得一个个8 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ENPV= 8688.76ENPV= 8688.76元。元。 户用沼气池的经济内部收益

33、率户用沼气池的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EIRR): 其中其中, EIRR, EIRR指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指使得项目计算期内的经济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其中贴现率其中贴现率r=5%r=5%。由此可得由此可得:EIRR=74.2%m:EIRR=74.2%m。第一节 理论基础3 经济学理论二、数学规划方法二、数学规划方法1.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问题可描述为:线性规划问题可描述为: (1) (1)用一组未知变量表示某一规划方案,这组未知变量的一组定值代表一个具体的方案,用一组未知变量表示某一规划方案,这组未知变量的一组定值代表一个具体的方案,而且

34、通常要求这些未知变量的取值是非负的;而且通常要求这些未知变量的取值是非负的; (2) (2)每一个规划对象都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目标函数,按照研究问题的不同,常常要求每一个规划对象都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目标函数,按照研究问题的不同,常常要求目标函数取最大或最小值;二是约束条件,它定义了一种求解范围,使问题的解必须在这一范围目标函数取最大或最小值;二是约束条件,它定义了一种求解范围,使问题的解必须在这一范围之内;这些约束条件均以未知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来表达;之内;这些约束条件均以未知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约束来表达; (3) (3)每一个规划对象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每一个规划对象

35、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2.2.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 如果在规划模型中,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表达式中存在至少一个关于决策变量的非线性如果在规划模型中,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表达式中存在至少一个关于决策变量的非线性关系式,这种数学规划问题就称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关系式,这种数学规划问题就称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3.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 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若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序列,对其任一决策,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若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以该决策导致的状态为起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序列。 一是递推关系原则,二是纳入原则。一是递推关系原则,二是纳入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