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786890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讲-工伤保险法[精]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工伤保险法工伤保险法第一节 工伤保险与工伤保险法第二节 工伤认定第三节 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保险待遇第四节 工伤保险基金第五节 工伤保险争议处理Page 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一节第一节 工伤保险与工伤保险法工伤保险与工伤保险法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及特征二、工伤保险的功能三、工伤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四、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范围Page 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及特征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及特征概念:概念:工伤保险,又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在法定的情形下因工作原因发生事故或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劳动者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死亡时,对劳

2、动者本人或其供养亲属提供医疗救治、职业康复、经济补偿等必要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Page 4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及特征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及特征特征:特征:1.强制性。2.保障性。3.互济性。4.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性。5.待遇水平较高。Page 5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工伤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三、工伤保险法的基本原则1.无过失补偿原则 又称补偿不究过失的原则,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要求补偿时,不追究雇主或第三人的过错,也不追究工伤职工自己的过错,只要符合法定的工伤范围并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Page

3、8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工伤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三、工伤保险法的基本原则2.有利于工伤职工原则 有利于工伤职工原则是指在工伤保险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相关部门在认定工伤、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等活动时应当采取就有不究无、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处理职工工伤事宜。3.工伤补偿、工伤预防、职业康复相结合原则Page 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四、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范围四、工伤保险法的适用范围1.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法人、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及其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2.国家机关及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Page 10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引引 例例退休

4、人员工伤认定案Page 1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二节第二节 工伤认定工伤认定一、工伤范围二、工伤认定程序Page 1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范围一、工伤范围(一)典型工伤情形(一)典型工伤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Page 1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范围一、工伤范围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

5、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Page 14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范围一、工伤范围(二)视同工伤的情形(二)视同工伤的情形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Page 15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范围一、工伤范围(三)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三)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1.因故意犯罪受到伤害的2.醉酒或吸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Page 16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引引 例

6、例是否“上下班途中”的工伤案首例确认自杀为工伤案Page 17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认定程序二、工伤认定程序(一)工伤认定申请程序(一)工伤认定申请程序1.工伤认定的申请主体(1)职工所在单位。(2)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2.工伤认定的申请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Page 18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认定程序二、工伤认定程序(二)工伤认定程序(二)工伤认定程序1.工伤认定机构我国工伤认定机构是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2.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3.工伤认定Page 1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

7、法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与工伤保险待遇一、劳动能力鉴定二、工伤保险待遇Page 20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劳动能力鉴定一、劳动能力鉴定Page 21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标准,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制度。(一)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一)劳动能力鉴定机构 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分为两级: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劳动能力鉴定一、劳动能力鉴定(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初次鉴定;再次鉴定;复查鉴定。(三)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三)劳动能力鉴定

8、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依据法定的鉴定标准和鉴定程序,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程度的等级作出的结论性意见。Page 2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待遇二、工伤保险待遇(一)工伤医疗期间待遇(一)工伤医疗期间待遇1.医疗待遇。医疗费用、伙食补助费、跨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由基金支付。2.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间工资福利由所在单位支付,一般12个月。3.生活护理待遇。由所在单位负责。l工伤复发的,仍然享受工伤所有待遇。Page 23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待遇二、工伤保险待遇(二)工伤致残待遇(二)工伤致残待遇1.生活护理待遇;2.伤残待遇。(三)配置辅

9、助器具待遇(三)配置辅助器具待遇(四)因工死亡待遇(四)因工死亡待遇1.丧葬补助金;2.供养亲属抚恤金;3.工亡补助金。Page 24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待遇二、工伤保险待遇(五)特殊情形下的工伤保险待遇(五)特殊情形下的工伤保险待遇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2.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3.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4.职工被借调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伤害的;5.企业破产的;6.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的;7.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同时就业的;8.工伤保险待遇垫付追偿制度。Page 25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待遇二、工伤保险待遇(六)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情形(六)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形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3.拒绝治疗的。Page 26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四节第四节 工伤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一、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Page 27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一、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是指工伤保险基金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及统一调剂使用的区域和范围。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逐步实现省级统筹。Page 28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二、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一)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一)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我国工伤保险基

11、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二)工伤保险费率机制(二)工伤保险费率机制 工伤保险费率是指工伤保险费的缴纳比例,其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伤保险基金的规模。 1.统一费率制; 2.差别费率制; 3.浮动费率制。 我国工伤保险费是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Page 2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三、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1)工伤保险待遇。(2)劳动能力鉴定费。(3)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4)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Page 30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五节第五节 工伤保险争议处理工伤保险争议处理一、工伤保险争议的类型二、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Page 31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一、工伤保险争议的类型一、工伤保险争议的类型(1)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之间的争议。(2)用人单位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争议。(3)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争议。(4)工伤认定机构与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及其直系亲属之间的争议。(5)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之间发生的争议。Page 32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二、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二、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1.劳动争议处理程序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Page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