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78430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族1.1.契丹契丹兴起起: :(1)(1)背景。背景。隋唐隋唐时期期, ,契丹族与契丹族与汉族的族的_联系日益密系日益密切。切。唐朝末年唐朝末年, ,北方北方汉人人纷纷避乱避乱, ,带去了先去了先进的的_和生活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文化生生产技技术(2)(2)兴起起:9:9世世纪后期后期, ,契丹已契丹已经有了有了农耕、冶耕、冶铁和和纺织等等产业。(3)(3)建国建国:10:10世世纪初初,_,_统一契丹各部一契丹各部, ,建立政建立政权, ,都城在上京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潢府。(4)(4)发展展: :阿保机建国后阿保机建国后,

2、,发展生展生产, ,创制制_,_,国力不国力不断增断增强强。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文字文字2.2.党党项族的族的发展展: :(1)(1)起源起源: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原属羌族的一支。原属羌族的一支。(2)(2)建立政建立政权:11:11世世纪前期前期,_,_称帝称帝, ,定都定都兴庆府府, ,史史称西夏。称西夏。(3)(3)巩固政巩固政权: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制、立官制、军制和法制和法律律, ,并鼓励并鼓励垦荒荒, ,发展展农牧牧经济, ,还创制西夏制西夏_。元昊元昊文字文字二、二、辽与北宋的和与北宋的和战1.1.背景背景: :辽太宗太宗时,

3、 ,占占领_,_,从此从此, ,辽与中原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的冲突加剧。2.2.和和战: :宋太祖宋太祖北宋与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双方互通_宋太宗宋太宗向向辽发动数次数次战争遭到失争遭到失败, ,只好采取只好采取_措施措施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使使节防御防御宋真宋真宗宗战争争辽军大大举攻宋攻宋, ,宰相寇准力宰相寇准力劝皇帝皇帝亲征征, ,宋宋军打退打退辽军议和和 辽与宋与宋议和和, ,辽军撤回撤回, ,宋朝宋朝给辽_影响影响“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很后很长时间, ,辽宋之宋之间保保持着持着_局面局面岁币和平和平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1.战争争:_

4、:_称帝后称帝后, ,多次攻打北宋。多次攻打北宋。2.2.影响影响: :连年年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失, ,人民困苦。人民困苦。3.3.和和谈: :北宋与西夏和北宋与西夏和谈, ,订立和立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元昊向宋称臣, ,宋宋给_岁币。 元昊元昊西夏西夏【客客观评价价家国情家国情怀】客客观评价澶渊之盟。价澶渊之盟。提示提示: :(1)(1)对辽对辽: :不仅使辽兵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安然脱险, ,还得到了还得到了“岁币岁币”。(2)(2)对北宋对北宋: :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岁币”成为它的沉重成为它的沉重负担。负担。(3)(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5、看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 ,促进了宋辽、宋夏边促进了宋辽、宋夏边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也促进了我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典史料典史料历史解史解释】(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与朝廷和好年深, ,蕃蕃汉人人户休养生息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人人安居, ,不不乐战斗。斗。苏辙栾城集栾城集【解读解读】“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以后以后, ,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宋辽边境安定期。宋辽边境安定, ,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业, ,不兴战事。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

6、宋末年不兴战事。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 ,时长百时长百年之久。年之久。【易混点易混点拨】易混点易混点1 1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是契丹族建立的, ,西夏是党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族建立的。易混点易混点2 2“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后宋辽处于平等关系于平等关系, ,西夏、宋西夏、宋议和和, ,西夏向宋称臣。西夏向宋称臣。关关键点点1 1澶渊之盟是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均衡的条件下的条件下, ,互相妥互相妥协的的产物。物。关关键点点2 2辽、宋、西夏之、宋、西夏之间, ,战和交和交织, ,但以和但以和为主。主。和平交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平交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

7、系的主流。【归纳总结知知识构建构建】【历史史纵横横时空空观念念】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地咏诗说: :“未离海底千未离海底千山黑山黑, ,月到中天万国明。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似乎是气魄很大, ,但是北宋并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国家的统一。一。【崛起与并立崛起与并立】材料一名称材料一名称: :(1)(1)请给上上图起一个合适的名称起一个合适的名称, ,结合上合上图和所学知和所学知识完完成下面表格。成下面表格。政政权建立建立时期期民族民族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A AB BC C提示提示: :名称名称: :辽、北宋、西夏并立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形势图

8、。政权政权建立时期建立时期民族民族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A A北宋北宋960960年年汉族汉族赵匡胤赵匡胤开封开封B B辽辽1010世纪初世纪初契丹契丹阿保机阿保机上京上京C C西夏西夏1111世纪前世纪前期期党项族党项族元昊元昊兴庆兴庆府府【战争与和平争与和平】材料二材料二时间916916年年 923923年年 936936年年947947年年947947年后年后979979年年10041004年年事事件件阿保阿保机建机建立契立契丹国丹国进军幽州幽州协助助石敬石敬瑭瑭灭后唐后唐灭后后晋晋多次多次对中原用中原用兵兵北宋北宋攻攻辽, ,北宋北宋战败辽大大举进攻北攻北宋宋(2)(2)通通过材料二你可

9、以得出怎材料二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的结论? ?这种局面种局面带来怎来怎样的危害的危害? ?提示提示: :辽与中原辽与中原政权长达近百年的征战。政权长达近百年的征战。危害危害: :长期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长期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材料三北宋与周材料三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少数民族政权之之间战争争频繁繁, ,屡屡战不不胜, ,和和辽、西夏、西夏议和。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之间保持了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的友好交往。(3)(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在根据材料三指出北宋在战争争处于劣于劣势的情况下的情况下, ,是怎是怎样处理与少数民族政理与少数民族政权的

10、关系的。你怎的关系的。你怎样看待看待这样的的处理理方式方式?(?(提示提示: :从从利弊两个方面利弊两个方面谈认识) )提示提示: :方式方式: :议和。看法议和。看法: :一方面带有屈辱性一方面带有屈辱性, ,并加重了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百姓的负担, ,另一方面能带来相对和平另一方面能带来相对和平, ,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交融与交融与发展展】材料四材料四西羌之俗西羌之俗, ,岁时以耕稼以耕稼为事事, ,略与略与汉同。同。续资治通治通鉴长编契丹的乳酪等契丹的乳酪等饮食文化、契丹服食文化、契丹服饰传入中原入中原; ;契丹与契丹与汉族通婚族通婚(4)(4)材料四反映了材料四反映了这一一时期什么期什么现象象? ?通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什么感悟? ?提示提示: :民族民族交融。交融。感悟感悟: :辽、北宋、西夏时期辽、北宋、西夏时期,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并立, ,契丹、党项、契丹、党项、汉等族既有军事上的战争和对峙汉等族既有军事上的战争和对峙, ,也有政治、经济、文也有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交流化多方面的交流, ,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各个民族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相互借鉴, ,共同发共同发展展, ,促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促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 ,统一的多民族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