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9775664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第五章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物学生物学 第五章第五章- -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与人体相互作用2 2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 )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的微生物菌落。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的微生物菌落。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而言,他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成的,一般而言,他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生物群落。生物群落。 机体内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无正常菌群的器官: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 机体内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无正常菌群

2、的组织和其他部位:血液、脑脊液、受检测:血液、脑脊液、受检测 的精液或在肾脏中的尿。的精液或在肾脏中的尿。 机体内机体内有正常菌群的部位有正常菌群的部位: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常菌群存在。包括:皮肤、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眼和耳的常菌群存在。包括:皮肤、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眼和耳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外部、与空气接触或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 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或: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或 因条件改变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因条件改变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形成条件致病菌的原因形成条件致病菌的原因:

3、1 1)居住部位的改变:正常菌群进入泌尿道、腹腔、血流等)居住部位的改变:正常菌群进入泌尿道、腹腔、血流等 2 2)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使用大量的皮质激素、)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使用大量的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艾滋病患者抗肿瘤药物、放射治疗等;艾滋病患者 3 3)菌群失调: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菌群失调: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 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 (LD50)(LD50) :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半数死亡或者感染需要的最小

4、细使一定体重的试验动物半数死亡或者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菌数或毒素量。 毒力毒力:致病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致病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侵袭力和和毒素毒素。 侵袭力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 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毒素毒素由病原菌产生,能对细胞、组织和机体内造成损由病原菌产生,能对细胞、组织和机体内造成损 害,并引起疾病的物质。又分为害,并引起疾病的物质。又分为内毒素内毒素和和外毒外毒 素素两种。两种。 内毒素内毒素: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5、,: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 只有当菌体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能释放只有当菌体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能释放 出来。出来。 外毒素外毒素:致病菌在胞内产生并释放到胞外的物质,:致病菌在胞内产生并释放到胞外的物质, 称做外毒素。其多为蛋白质。外毒素可称做外毒素。其多为蛋白质。外毒素可 在机体内产生,也可在机体外适宜环境在机体内产生,也可在机体外适宜环境 中产生。中产生。 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细菌必须具有较强的毒力才能致病,这细菌必须具有较强的毒力才能致病,这 是建立感染的基础。如结核杆菌具有极强的毒力,属是建立感染的基础。如结核杆菌具有极强的毒力,属 典型的致病菌,但当减毒成为卡介苗后,由于丧

6、失其典型的致病菌,但当减毒成为卡介苗后,由于丧失其 毒力,成为非致病菌。毒力,成为非致病菌。 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感染的发生,除细菌的毒力外,还感染的发生,除细菌的毒力外,还 需要有足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与细菌毒力强弱有需要有足够的数量。数量的多少,与细菌毒力强弱有 关,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如毒力强的鼠疫杆菌,关,还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如毒力强的鼠疫杆菌, 数个细菌就可发生感染,而毒力弱的沙门氏菌,摄入数个细菌就可发生感染,而毒力弱的沙门氏菌,摄入 数亿细菌才导致急性肠炎。数亿细菌才导致急性肠炎。 细菌致病的五要素:细菌致病的五要素:细菌侵入的门户细菌侵入的门户致病菌的侵入门户也制

7、约其感染,致病菌的侵入门户也制约其感染, 如破伤风杆菌侵入消化道不会致病,而伤寒杆菌必须如破伤风杆菌侵入消化道不会致病,而伤寒杆菌必须 经口进入体内才会建立感染,鼠疫菌经虫媒介叮咬进经口进入体内才会建立感染,鼠疫菌经虫媒介叮咬进 入机体致病等。入机体致病等。 机体的免疫力机体的免疫力同样面对鼠疫流行、流感流行、霍同样面对鼠疫流行、流感流行、霍 乱流行,有的人被感染患病,有的人则安然无恙,这乱流行,有的人被感染患病,有的人则安然无恙,这 就是机体免疫力的差异就是机体免疫力的差异 。 组织亲和力组织亲和力组织亲和力决定细菌感染的进程。致组织亲和力决定细菌感染的进程。致 病菌或毒素进入机体内,如不能

8、与相关组织亲和(粘病菌或毒素进入机体内,如不能与相关组织亲和(粘 附、结合受体),就无法建立感染。附、结合受体),就无法建立感染。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有上百种,其中青霉素类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有上百种,其中青霉素类5050余种,头孢菌素类余种,头孢菌素类7070余种,四环素类余种,四环素类1212种,氨基糖苷种,氨基糖苷8 8种,种,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9 9种。种。 作作用用机机制制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的作用机制制 抑制细菌细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胞壁合成 b - b -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内酰

9、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环丝氨酸霉素、环丝氨酸 损伤细菌细损伤细菌细胞膜胞膜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 B B 、多粘菌素、多粘菌素 A A 、制霉菌素、吡咯类、杆菌肽制霉菌素、吡咯类、杆菌肽 抗生素的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白质合成 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夫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夫西地酸西地酸 利福霉素类、灰黄霉素。喹诺利福霉素类、灰黄霉素。喹诺酮类、新生霉素、香豆霉素酮类、新生霉素、香豆霉素 (1)(1)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2)抗菌药物损伤细菌细胞膜;抗菌药物损

10、伤细菌细胞膜;(3)(3)抗菌药物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药物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4)抗菌药物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抗菌药物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5)(5)抗菌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抗菌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1.1.天然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即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天然突变产生的耐药性即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 药性,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药性,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 诱发因素诱发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X(X射线、紫外线射线、紫外线)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 ( (氮芥、环氧类化合物氮芥、环氧类化合物) ) 突变细菌突变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

11、头孢菌素酶、肺炎: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头孢菌素酶、肺炎 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 2.2.获得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耐药性质粒广泛获得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耐药性质粒广泛 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中,几乎所有的致病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中,几乎所有的致病 菌均可具有耐药质粒。菌均可具有耐药质粒。 细菌耐药性的种类:细菌耐药性的种类: 1.1.钝化酶或灭活酶的产生钝化酶或灭活酶的产生: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细菌通过耐药因子可产生2.2. 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破坏抗生素或使之失去抗菌作用的酶,使药物在作3.3. 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或失效用于菌体前即

12、被破坏或失效 2.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胞: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胞 膜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膜通透性的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 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由质粒控制的细菌细胞通透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由质粒控制的细菌细胞通透 性改变使很多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性改变使很多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 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 耐药性的发生机制: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3.3.靶位的改变靶位的改变:有的细菌可改变靶位酶,使其不易:有的细菌可改变靶位酶,使其不易 为抗生素所作

13、用,如细菌可改变其体内的二氢叶酸为抗生素所作用,如细菌可改变其体内的二氢叶酸 合成酶,使该酶与磺胺药的亲和力大为降低而引起合成酶,使该酶与磺胺药的亲和力大为降低而引起 对磺胺药耐药。对磺胺药耐药。 细菌还可复制靶位而获得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细菌还可复制靶位而获得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 如某些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如某些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改变其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改变其b-b-内酰胺类抗生素靶内酰胺类抗生素靶 位的结构或产生一种新的位的结构或产生一种新的b-b-内酰胺抗生素靶位,后内酰胺抗生素靶位,后 者使抗生素的亲和力减低因而导致耐药

14、性。者使抗生素的亲和力减低因而导致耐药性。1.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种抗菌药可以控制的感染则:一种抗菌药可以控制的感染则 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可用窄谱抗菌药则不用广不任意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可用窄谱抗菌药则不用广 谱抗菌药。谱抗菌药。 2. 2. 医院中医院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治耐药菌的交叉,防治耐药菌的交叉 感染,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予隔离。医院中医务人感染,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予隔离。医院中医务人 员、尤其与病人接触较多的医生、护士、和护工等,员、尤其与病人接触较多的医生、护士、和护工等, 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应定期检查带菌情况。 3. 3.

15、 新药物的寻找和研制新药物的寻找和研制: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根据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及其与抗菌药物结构的关系,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及其与抗菌药物结构的关系,寻找和研制具有抗菌活 性,尤其对耐药菌有活性的新抗菌药。性,尤其对耐药菌有活性的新抗菌药。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措施:细菌耐药性的防治措施:三、人体呼吸系统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三、人体呼吸系统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1. 1.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特点了解人体呼吸系统微生物感染疾病的特点 早期或急性感染早期或急性感染90-9590-95与病毒感染相关;与病毒感染相关; 病原体病原体由唾液飞沫、呼吸、空气传播。感染具传染性、由唾液飞

16、沫、呼吸、空气传播。感染具传染性、 季节性,有时会爆发流行;季节性,有时会爆发流行; 病毒病毒感染常出现鼻塞、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流泪、感染常出现鼻塞、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流泪、 咽喉痛、头痛、全身肌肉痛、发热、斑疹等症状;咽喉痛、头痛、全身肌肉痛、发热、斑疹等症状; 细菌细菌感染或继发感染常使症状加重,导致鼻炎、咽炎、感染或继发感染常使症状加重,导致鼻炎、咽炎、 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常见 的化脓性炎症;的化脓性炎症; 病原真菌和原生动物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病原真菌和原生动物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有球孢子菌病、有球孢子菌病、 组织胞

17、浆菌病、酵母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等疾病。组织胞浆菌病、酵母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等疾病。 2. 2. 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重要病原体 呼吸呼吸道感道感染相染相关的关的重要重要病原病原体体 病毒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汉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汉坦病毒、坦病毒、SARSSARS病毒等病毒等 细菌细菌 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军

18、团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原体、Q Q 热立克次氏体等热立克次氏体等 真菌和原真菌和原生动物生动物 粗拟球孢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酵粗拟球孢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酵母、条件致病真菌、卡氏肺囊虫等母、条件致病真菌、卡氏肺囊虫等 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人体呼吸道的化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多:人体呼吸道的化脓性炎症疾病是一种多 发病、常见病,尤其是婴儿、老年人和体质差的成发病、常见病,尤其是婴儿、老年人和体质差的成 年人经常患病。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呼吸道化脓性炎年人经常患病。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呼吸道化脓性炎 症

19、症, ,其中以乙型链球菌其中以乙型链球菌,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最为普遍。绿脓杆菌最为普遍。 3.3.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分为呼吸道呼吸系统细菌感染性疾病分为呼吸道 感染疾病和肺部感染疾病感染疾病和肺部感染疾病四、人体消化系统的微生物感染疾病四、人体消化系统的微生物感染疾病 一)人体消化系统感染的微生物类群一)人体消化系统感染的微生物类群 1. 1. 细菌类细菌类 食物中毒细菌食物中毒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蜡状芽: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蜡状芽 胞杆菌、肉毒杆菌胞杆菌、肉毒杆菌 肠道感染细菌肠道感染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

20、门氏菌、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 胃肠道感染细菌胃肠道感染细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2. 2. 病毒类病毒类 急性胃肠炎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转移病毒胃肠道感染转移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脊髓灰质炎 病毒等病毒等 3. 3. 真菌类真菌类 真菌胃肠道感染真菌胃肠道感染:尚未发现胃肠道感染真菌:尚未发现胃肠道感染真菌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等: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4. 4. 原生动物类原生动物

21、类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肠贾第虫、阿米巴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肠贾第虫、阿米巴变形虫、痢疾内变形 虫、结肠肠袋虫、微小隐孢子虫虫、结肠肠袋虫、微小隐孢子虫 多细胞寄生虫多细胞寄生虫:牛绦虫、猪绦虫、狗绦虫、线虫、:牛绦虫、猪绦虫、狗绦虫、线虫、 蛲虫、丝虫等蛲虫、丝虫等 1. 1. 疾病种类疾病种类 消化道微生物疾病种类消化道微生物疾病种类 食物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性疾病:细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细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 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沙门氏菌病(细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病(细菌食物中毒); 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大肠杆菌肠炎、细菌性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大肠杆菌肠炎、细

22、菌性 胃肠炎等胃肠炎等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 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腹泻 真菌毒素中毒真菌毒素中毒:毒素中毒症:毒素中毒症 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病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病 二)微生物感染性消化道疾病种类及特征二)微生物感染性消化道疾病种类及特征 2. 2. 疾病特征疾病特征 毒素食物中毒毒素食物中毒:腰痛、恶心、呕吐、腹泻(但不发烧),:腰痛、恶心、呕吐、腹泻(但不发烧), 有的毒素食物中毒并发其他疾病特征。有的毒素食物中毒并发其他疾病特征。 细菌性

23、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特征为:腹痛、: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特征为:腹痛、 发烧、腹泻、腹泻物带血和粘液发烧、腹泻、腹泻物带血和粘液 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伤寒感染初期发热、不适、全身痛;感:伤寒感染初期发热、不适、全身痛;感 染后期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玫瑰疹、染后期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身中毒症、玫瑰疹、 白细胞减少、肠溃疡、肠出血或穿孔等;其他细菌性白细胞减少、肠溃疡、肠出血或穿孔等;其他细菌性 疾病腹痛、腹泻、脱水、电解质流失、休克、发烧等疾病腹痛、腹泻、脱水、电解质流失、休克、发烧等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腹泻、便秘、肠功能紊乱、溃疡、:腹泻、便

24、秘、肠功能紊乱、溃疡、 穿孔等穿孔等 真菌毒素真菌毒素:真菌毒素中毒一般无肠道疾病症状:真菌毒素中毒一般无肠道疾病症状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腹泻、呕吐、急性胃肠炎症状、症状相:腹泻、呕吐、急性胃肠炎症状、症状相 对较轻、常能自愈对较轻、常能自愈 原生动物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寄生虫 五、微生物感染与人类疾病五、微生物感染与人类疾病 人体常见的细菌化脓性感染疾病人体常见的细菌化脓性感染疾病 细菌化脓性感染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占临床细细菌化脓性感染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占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菌感染性疾病的80%80%以上,无流行性。过去一般认为,以上,无流行性。过去一般认为,化脓性感染通常由需

25、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化脓性感染通常由需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感染。菌等细菌感染。 80 80年代后,有了新的发现,认为厌氧菌在化脓性感染年代后,有了新的发现,认为厌氧菌在化脓性感染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使感染的发生、发展更加多样性、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使感染的发生、发展更加多样性、复杂化。复杂化。 1.1.引起感染的细菌呈多样性引起感染的细菌呈多样性 需氧(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需氧(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炎球菌、淋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 厌氧菌:类杆菌、丙酸菌、乳杆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菌:类杆菌、丙酸菌、乳杆

26、菌、消化链球菌、变形链球菌等变形链球菌等 放线菌:衣氏放线菌、奴卡菌、诺卡氏菌等放线菌:衣氏放线菌、奴卡菌、诺卡氏菌等 2.2.导致感染靶器官无特异性导致感染靶器官无特异性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 不同组织、内脏、器官(包括脑、肺、胸、肝、不同组织、内脏、器官(包括脑、肺、胸、肝、 肾、泌尿生殖系统等)肾、泌尿生殖系统等) 化脓性感染的特点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3.3.感染发生、发展具有普遍性感染发生、发展具有普遍性 皮肤、粘膜、创伤、烧伤感染(原发型),如皮肤、皮肤、粘膜、创伤、烧伤感染(原发型),如皮肤、 粘膜化脓性感染粘膜化脓性感染 病毒、其他病原体诱发感染(继发型),如呼吸道病毒、其他病原体

27、诱发感染(继发型),如呼吸道 化脓性感染,神经系统的并发感染化脓性感染,神经系统的并发感染 4.4.感染结局具有相似性感染结局具有相似性 皮肤化脓性炎症:蜂窝组炎、毛囊炎、脓疱疮、痈、皮肤化脓性炎症:蜂窝组炎、毛囊炎、脓疱疮、痈、 麦粒肿、伤口化脓等麦粒肿、伤口化脓等 多种器官化脓性炎症:脑膜炎、中耳炎、肺炎、胸多种器官化脓性炎症:脑膜炎、中耳炎、肺炎、胸 膜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膜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化脓性感染的特点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1.1.出现明显的化脓性炎症症状出现明显的化脓性炎症症状 ( (与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同与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同) ) 2.2.形成感染病灶、病灶中存在多种细菌,包括好

28、氧菌、形成感染病灶、病灶中存在多种细菌,包括好氧菌、 厌氧菌厌氧菌 3.3.具有侵袭性感染的典型特征具有侵袭性感染的典型特征 无论原发型感染还是继发型感染,都呈现细菌的侵无论原发型感染还是继发型感染,都呈现细菌的侵袭性感染特征,即细菌必须存在于感染部位,并通过细袭性感染特征,即细菌必须存在于感染部位,并通过细菌表面的粘附因子,荚膜结构,分泌胞外酶,完成从吸菌表面的粘附因子,荚膜结构,分泌胞外酶,完成从吸附到定居、增殖建立感染的全过程。附到定居、增殖建立感染的全过程。 化脓性感染的特征化脓性感染的特征人体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多局限于表皮或皮肤深层组人体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多局限于表皮或皮肤深层组织。很多

29、致病细菌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引起皮肤织。很多致病细菌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引起皮肤化脓性疾病,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是皮化脓性疾病,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是皮肤化脓性感染的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病菌。并且肤化脓性感染的重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病菌。并且二者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相差甚远,所以感染后的二者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相差甚远,所以感染后的疾病特征也不同。疾病特征也不同。 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 ( (一一) ) 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 1.1.分布分布 分布:空气、水、土壤、人体皮肤表面、口腔、上呼吸道、分布:空气、水、土壤、人体皮肤表面、口腔、上呼吸道、鼻腔、

30、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鼻腔、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存在形式:正常菌群、非正常菌群。存在形式:正常菌群、非正常菌群。 2.2.培养特征培养特征 产生金黄色色素,使固体培养的菌落呈金黄色(内汤琼脂产生金黄色色素,使固体培养的菌落呈金黄色(内汤琼脂平板),感染脓汁呈金黄色,使医生更易诊断为葡萄球菌的皮平板),感染脓汁呈金黄色,使医生更易诊断为葡萄球菌的皮肤化脓感染。肤化脓感染。 产生溶血素,溶解红细胞,形成溶血圈(动物(兔)血液产生溶血素,溶解红细胞,形成溶血圈(动物(兔)血液琼脂平板)。琼脂平板)。 一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感染 3.3.生化特征生化特征 发酵甘露醇

31、发酵甘露醇 产生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产生血浆凝固酶,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 4.4.病原特征病原特征 产生多种与致病性相关的胞外酶,葡激酶、耐热核产生多种与致病性相关的胞外酶,葡激酶、耐热核 酸酶、脂酶、透明质酸酶等酸酶、脂酶、透明质酸酶等 60-70%60-70%的菌株对噬菌体敏感的菌株对噬菌体敏感5.5.致病特性致病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发型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发型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二二) ) 疾病特征疾病特征 1 1感感 染染 细菌细菌伤口、毛囊基部伤口、毛囊基部粘膜内粘膜内透明质酸酶作用透明质酸酶作用扩散扩散凝固酶作用凝固酶作

32、用定居、生长、繁殖定居、生长、繁殖分泌杀白细胞素分泌杀白细胞素皮肤皮肤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形成典型病灶形成典型病灶2 2病灶特征病灶特征 病灶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线,呈局限性。如疖、痈的病灶病灶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线,呈局限性。如疖、痈的病灶 脓液色黄而稠、易成凝脓液色黄而稠、易成凝 块,如伤口感染的病灶。块,如伤口感染的病灶。 一般来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因比较简单,且容一般来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病因比较简单,且容易治愈。但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易使细菌扩散易治愈。但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易使细菌扩散造成全身性感染。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比较复杂,造成全身性感染。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比

33、较复杂,且病症也比较严重,通常分三种病因:且病症也比较严重,通常分三种病因:1.1.并发性感染(病毒感染后)并发性感染(病毒感染后) 2.2.皮肤化脓性感染扩散皮肤化脓性感染扩散 3.3.条件致病菌感染。条件致病菌感染。引起多种组织及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全身性细菌化引起多种组织及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全身性细菌化脓性感染涉及多种病源细菌,包括好氧,厌氧,兼性厌脓性感染涉及多种病源细菌,包括好氧,厌氧,兼性厌氧,所以病因非常复杂,病情也比较严重。氧,所以病因非常复杂,病情也比较严重。 二二)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全身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六、人体神经系统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六、人体神经系统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

34、 人体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类群人体神经系统感染的微生物类群 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类群 举举 例例 细菌类细菌类 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李斯特菌、菌、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李斯特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麻风杆菌等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麻风杆菌等 病毒类病毒类 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乙脑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性乙脑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朊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朊病毒 真菌类真菌类 新隐球酵母菌新隐球酵母菌 原生动物类原生动物类 布鲁斯锥虫、克鲁兹锥

35、虫、福纳氏变形虫等布鲁斯锥虫、克鲁兹锥虫、福纳氏变形虫等 人体神经系统疾病种类人体神经系统疾病种类 疾病种类疾病种类 举举 例例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 脑膜炎、脑脊髓炎、麻风病脑膜炎、脑脊髓炎、麻风病 中毒性疾病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肉毒中毒症破伤风、肉毒中毒症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 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脑炎、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脑炎、库鲁病库鲁病其他其他 昏睡病、脑炎、真菌性脑脊髓炎昏睡病、脑炎、真菌性脑脊髓炎 一)细菌性脑膜炎一)细菌性脑膜炎 引起脑膜炎的致病细菌有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引起脑膜炎的致病细菌有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引发原发感染),杆菌(引发原发感染),B B群链

36、球菌、肺炎球菌引起继群链球菌、肺炎球菌引起继发性感染(即并发症)发性感染(即并发症) ( (一一) )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又称流脑菌。脑膜炎球菌又称流脑菌。18871887年发现,年发现,19051905年在年在流脑流行病料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一直为全球流脑流行病料中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一直为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健康。性的传染病,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健康。 机体对脑膜炎球菌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感染机体对脑膜炎球菌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感染2 2周后血清中有特异抗体出现。周后血清中有特异抗体出现。 ( (二二) ) 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

37、脑膜炎 流感嗜血杆菌是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原流感嗜血杆菌是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以原发性感染产生临床症状。发性感染产生临床症状。 1 1、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物质:菌体表面结构(菌毛、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物质:菌体表面结构(菌毛粘粘附作用;荚膜附作用;荚膜抗吞噬,决定致病性)和内毒素(内毒素抗吞噬,决定致病性)和内毒素(内毒素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2 2、疾病特征:、疾病特征:原发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原发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化脓性脑炎、鼻咽炎、咽喉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包为化脓性脑炎、鼻咽炎、咽喉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包炎、败血症、骨髓炎;炎、败血症、骨髓炎;继发性感染,表现

38、为支气管炎、继发性感染,表现为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中耳炎、鼻窦炎。 3 3、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 1)1)治疗:治疗以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利福平为首选治疗:治疗以头孢菌素、氨苄西林、利福平为首选 2)2)预防:新型荚膜多糖联合疫苗的应用,有效保持率预防:新型荚膜多糖联合疫苗的应用,有效保持率 达达93%93%。 二)破伤风二)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破伤风杆菌 是破伤风的病原菌。破伤风杆菌是一种特是破伤风的病原菌。破伤风杆菌是一种特殊的创伤感染细菌。殊的创伤感染细菌。破伤风感染的特点:破伤风感染的特点:肠道肠道正常菌群、不感染;正常菌群、不感染;污泥等污泥等深度创伤感染深度创伤感染好氧菌

39、或兼性厌氧菌生长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生长大量组织坏死大量组织坏死伤口深处氧化还原电势力下降伤口深处氧化还原电势力下降厌氧环厌氧环境境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产生外毒素扩散扩散神经神经中毒中毒破伤风症状;破伤风症状;侵袭性侵袭性破伤风杆菌无任何侵袭力,仅在局部伤口繁破伤风杆菌无任何侵袭力,仅在局部伤口繁殖,不能迁移入侵其他部位,致病依赖于外毒素。殖,不能迁移入侵其他部位,致病依赖于外毒素。 破伤风的免疫破伤风的免疫: 1.1.机体破伤风毒素中毒不能获得免疫力机体破伤风毒素中毒不能获得免疫力 一般认为破伤风毒素并不存在中毒后的获得性免疫,一般认为破伤风毒素并不存在中毒后的获

40、得性免疫,即患病中毒后机体不能产生抗破伤风免疫力,其原因可即患病中毒后机体不能产生抗破伤风免疫力,其原因可解释为:解释为: 破伤风杆菌感染后能释放的外毒素量极微,不足以破伤风杆菌感染后能释放的外毒素量极微,不足以诱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而极微的毒素就足以导诱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而极微的毒素就足以导致临床症状的发生;致临床症状的发生; 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牢固、迅速,因而不能有效地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牢固、迅速,因而不能有效地作用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免疫应答。作用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免疫应答。 2.2.机体免疫力来自人工主动免疫,破伤机体免疫力来自人工主动免疫,破伤风的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免疫。风

41、的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免疫。 七、人体血液和内脏的微生物感染疾病七、人体血液和内脏的微生物感染疾病 一)败血症一)败血症 很多细菌原发和感染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这些细很多细菌原发和感染进入血液导致败血症,这些细菌包括菌包括G+G+和和G-G-细菌,如不及时治疗,危及患者的生命。细菌,如不及时治疗,危及患者的生命。 败血症的症状:发烧、休克、淋巴管肿大发炎。败血症的症状:发烧、休克、淋巴管肿大发炎。 二)鼠疫二)鼠疫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氏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烈性传鼠疫由鼠疫耶尔森氏细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古今中外死人最多的传染病之一。染病,也是古今中外死人最多的传染病之一。 1.1.腺鼠疫

42、腺鼠疫( (原发鼠疫原发鼠疫) ) 流行初期流行初期, , 鼠蚤叮咬鼠蚤叮咬鼠疫杆菌鼠疫杆菌进入人体腹股部进入人体腹股部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生长繁殖淋巴结肿胀淋巴结肿胀“腺肿腺肿”组织坏组织坏死与溃病死与溃病死亡率死亡率70-90% 70-90% 2.2.肺鼠疫(暴发性)肺鼠疫(暴发性)流行高峰流行高峰鼠疫杆菌鼠疫杆菌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咳嗽、高烧咳嗽、高烧痰中带血,含有大量鼠疫杆菌痰中带血,含有大量鼠疫杆菌鼠疫症状全身皮肤变鼠疫症状全身皮肤变黑黑“黑死病黑死病”休克、心力衰竭死亡。休克、心力衰竭死亡。 3. 败血性鼠疫(继发性)败血性鼠疫(继发性)继发性肺鼠疫或腺疫继发性肺鼠疫或腺疫

43、鼠疫杆菌鼠疫杆菌侵入血流侵入血流败血鼠败血鼠疫免疫力疫免疫力 鼠疫感染鼠疫感染持久免疫力持久免疫力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抗毒素、抗毒性抗毒素、抗毒性荚膜抗体(短期免疫)细胞免疫荚膜抗体(短期免疫)细胞免疫致敏淋巴细胞致敏淋巴细胞持久持久免疫。免疫。 防治防治 1) 鼠疫杆菌毒力极强,细菌学检查务必在严格无菌条鼠疫杆菌毒力极强,细菌学检查务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件下进行 2) 发现鼠疫患者,立即隔治疗,防止扩散流行发现鼠疫患者,立即隔治疗,防止扩散流行 3) 鼠疫杆菌细菌武器的首选菌之一,需做好预防接种鼠疫杆菌细菌武器的首选菌之一,需做好预防接种或相关的防止措施或相关的防止措施 4) 治疗以抗生素、磺

44、胺类药为主,治愈率治疗以抗生素、磺胺类药为主,治愈率 90% 以上以上 三)炭疽三)炭疽 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为杆菌,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为杆菌, 48-11.5m,致病细菌中体积最大,状如竹节,致病细菌中体积最大,状如竹节,菌体两端如刀削平,体内生长产荚膜,菌体两端如刀削平,体内生长产荚膜,G+,在适宜条,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芽胞。疾病类型件下形成芽胞。疾病类型 1.皮肤炭疽皮肤炭疽:发病与屠宰员,毛皮及皮草工作相关,:发病与屠宰员,毛皮及皮草工作相关,感染导致皮肤感染导致皮肤“炭黑炭黑”坏死;坏死; 2.肺炭疽肺炭疽:吸入炭疽芽胞引起,肺炎或全身中毒,:吸入炭疽芽胞引起,肺炎或全身中毒, 2-3天死亡;天死亡;3.肠炭疽肠炭疽:食物中毒,开始呈肠道疾病症状,后:食物中毒,开始呈肠道疾病症状,后呈毒素中毒症状,呈毒素中毒症状,2-3天死亡。天死亡。 防治防治1.免疫:免疫: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力;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力;患病后获得免患病后获得免疫力;疫力;深埋或火化尸体,防止扩散深埋或火化尸体,防止扩散 2.治疗:磺胺药,抗生素早期治疗有效,晚期治疗治疗:磺胺药,抗生素早期治疗有效,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效果不佳 双歧乳酸杆菌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菌丝长出金龟甲尸体表面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