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774603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终末消毒方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疫消毒学基础理论和疫源地消毒源地消毒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概念1 1 消毒消毒杀灭杀灭或或清除清除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上上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的处理。2 2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上一切微生物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的处理。3 3 消消毒毒剂剂用用于于杀杀灭灭传传播播媒媒介介上上的的微微生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4 4 灭灭菌菌剂剂可可杀杀灭灭一一切切微微生生物物( (包包括括细细菌芽孢菌芽孢) )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使其达到灭菌

2、要求的制剂。5 5 有效氯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氧化能力的标志, ,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能力相当的氯量 ( (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其含量用mg/Lmg/L或或 % % 浓度表示。(有效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应)。6随时消毒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7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常用消毒剂的分类一.化学药物的分类 按其不同的方面去分类,可将其分为如下:1. .按物理状

3、态可分为如下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如下: :固体消毒剂 主要有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纳、三氯异氰尿酸、固体二氧化氯、氯己定(洗必泰)等。液体消毒剂 主要有碘伏、过氧乙酸、乙醇、戊二醛等。气体消毒剂 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2. .按杀菌作用的强弱分类按杀菌作用的强弱分类: :高效消毒剂 是指能完全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主要有环氧乙烷、戊二醛、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氯制剂等。其中环氧乙烷、戊二醛可作为灭菌剂。中效消毒剂 是指能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的消毒剂,主要有酚类消毒剂、碘伏、乙醇等。低效消毒剂 是指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部分细菌、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结

4、核杆菌,不能灭活HBV等病毒,这类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啶、三氯散、季铵盐类等。3按化学性质分类含氯消毒剂 指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次氯酸。主要有次氯酸纳、漂白粉、二氯异氰酸钠、三氯异氰酸、二氧化氯、氯铵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主要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臭氧等。含碘消毒剂 有碘伏、碘酊等。醛类消毒剂 主要有甲醛、戊二醛、邻苯二醛等。酚类消毒剂 主要有石碳酸、六氯酚、煤酚皂溶液等。杂环类消毒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乙型丙内脂等。醇类消毒剂 有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季铵盐类消毒剂 主要有苯扎溴铵、杜米芬及某些双长链季铵盐类等。其它类消毒剂 主要有氯己啶、高锰酸钾、氯羟二苯醚、三氯散、乳酸、

5、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等。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即不要使被消毒的物品受到损坏又要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1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先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

6、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

7、带等)等 处理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装备要求承担疫源地消毒任务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配备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剂。(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

8、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防鼠疫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30cm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3)消毒剂:储备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与有关厂家建立联系,确保处理突发疫情的需要。常用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疫点的随时消毒1)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分饮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消毒分

9、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3)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4)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

10、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毒。11)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

11、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拭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13)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14)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15)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16)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18)离开病家

12、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要注意自我保护,既要防止或减少受到消毒因子的伤害又要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