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769206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2、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3、曾益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死于安乐也。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是( )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域:区域、地域 B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畔:通“ “叛叛” ” 背叛背叛

4、C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举:被选拔,被起用 D D、必先苦其心志、必先苦其心志苦:使苦:使受苦受苦 A2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 B、环而攻之而不胜、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之任蜀州 C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曹操比于袁绍比于袁绍 D D、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3. 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

5、正确的一项( ) A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一文论证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一中心这一中心论点。论点。 C C、遭腐刑而著、遭腐刑而著史记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的道的道理。理。 D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一文告

6、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C二、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二、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1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译文: 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助他的人很少。2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译文: 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

7、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就一定能取得胜利。3.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患者,国恒亡。 译文:译文: (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佐君主的的贤士,(在)国外如果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亡。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 1)环环而攻之而不胜而攻之而不胜( ) (2 2)城城非

8、不深也非不深也( )(3 3)寡助之至,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畔之(之( ) (4 4)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民不以封疆之界( )围护城河通通“叛叛”,背叛,背叛限制限制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译: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只靠山河的险要,震要,震慑天下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强大。大。(2 2)得道

9、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译: 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助他的人很少。(3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译: 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五、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五、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A.孟子孟子相

10、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 B.文章采用了文章采用了“ “总总分分总总” ”的结的结构模式。构模式。C. C.文章最后三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文章最后三句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的方法。D.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本文骈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 “城城/ /非不高非不高也也”“”“故故/ /君子有不战,战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必胜矣。” ”A六、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六、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A.文中与文中与“ “得道者得道者” ”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意思相同的一

11、个词是是“ “君子君子” ”。B.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强调了“ “人和人和” ”。C.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 .D.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 “仁政仁政”“”“法治法治” ”的思想。的思想。D七、读孟子七、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回答1 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A困于心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 B B苦其心志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帝感其诚 C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12、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肉食者谋之 D D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何陋之有B2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项:(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上使外将兵B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山水之间也C C人恒过,然后能改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还过岳殿东D D征于色,发于声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发而幽香B3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点。B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的心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乐。D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从全文看,主要是从“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 ”的角的角度来论证的。度来论证的。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