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9769094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主要内容国务院令第423号颁布日期:20041101 实施日期:20041201 颁布单位:国务院1劳动保障监察的对象n n企业和个体工商户n n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以下称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义务n n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n n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n n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3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n n(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n n(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n n(三)受理

2、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n n(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4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n n(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n n(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n n(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规定的情况;n n(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五)用人单位

3、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n n(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的情况;n n(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的情况;n n(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n n(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

4、察事项 5法律责任解读n n解读解读解读解读1 1:逾期不付工资加付赔偿金:逾期不付工资加付赔偿金:逾期不付工资加付赔偿金:逾期不付工资加付赔偿金n n条例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 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照应付金额50%50%以上以上1 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

5、劳动者加付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赔偿金:n n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n n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n n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n n条例条例还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还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或者规章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1

6、00元以上元以上500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6解读解读2:瞒报职工人数最高处:瞒报职工人数最高处3倍罚款倍罚款n n条例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规定,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时,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正,并处瞒报工资数额1 1倍以上倍以上3 3倍以下的罚款。倍以下的罚款。n n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

7、并处骗取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金额1 1倍以上倍以上3 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追究刑事责任。n n此外,此外,条例条例还规定,职业介绍机构、职还规定,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业技能培训机构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能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或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考核鉴定的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 1万元以上万元以上5 5万元以下的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

8、重的,吊销许可证。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7解读解读3:女职工休产假少于:女职工休产假少于90天罚单位天罚单位n n条例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1000元元以上以上5000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n n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n n安排女职工在经期

9、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国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者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的;n n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的;n n安排怀孕安排怀孕7 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者延长其工作时间的;作时间的;n n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少于9090天的;天的;n n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 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周岁的婴儿期

10、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以及延长其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的;他劳动,以及延长其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的;n n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的;n n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的。8解读解读4:阻挠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处罚n n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

11、令改正;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令改正;对有第(一)项、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元以上万(三)项规定的行为的,处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元以下的罚款:n n(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一)无理抗拒、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n n(二)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二)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毁灭证据的;n n(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

12、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正,或者拒不履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的;决定的;n n(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四)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9对举报有奖 n n 条例同时规定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n n 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还要给予奖励。n n 10赋予劳保监察多种调查措施条例规定了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有权采取的各项措施,如进入用人单位的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就调查、检查事项询问有关人员,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与调查、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采取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等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审计等。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