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75990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编 考点突破 13.2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二节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3-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考点一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时间空间-4-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表现-5-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海陆兼备,陆地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季风气候典型,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板块交会地带,地壳运动频繁。人口分布不均,经济水平差异明显。-6-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7-考点

2、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思维升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如下图所示。-8-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9-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10-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11-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例题1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2-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1)洪涝包括和两种类型,洪涝灾害多分布于地区。(2)试说明涝渍的形成条件。(3)图中灾害的灾情往往特别严重,其原因是什么?-13-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

3、突破典例剖析解析: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其多分布于降水较多的近海地区,两者的灾情大小往往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作为衡量标准。答案:(1)洪水涝渍沿海(2)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洼地。(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财产富集,工农业发达。-14-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对应训练1.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读图,完成下题。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图可看出,各月均有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季节分布不均,其中58月较

4、集中,6月次数最多。福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在6月降水多,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7月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相应减少。 答案解析关闭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15-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洪灾多发生于降水多、暴雨集中且河流沿岸地势

5、低平的地区。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气候类型及特征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故多洪灾。应对措施可以采用治理措施(修水库、修堤坝等)和躲避措施(远离洪灾多发区)。 答案解析关闭原因: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16-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考点二防灾与减灾 1.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1)应用-17-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

6、剖析2.自然灾害与我们(1)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面对自然灾害,应该从十个方面即“十”字上去应对: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2)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洪水即将来临时,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18-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在室外,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

7、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要保护水源地,饮用水注意消毒,不吃变质或受到污染的食品。学会救助溺水者。(3)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作出敏捷反应。-19-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1.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1)主要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20-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主要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21-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面对自然灾害应该采取的做法面对自然灾害,除了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之外,

8、个人可采取以下自救互救的做法。-22-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23-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例题2读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中四种遇到灾害时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有哪几种?原因分别是什么?(2)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有哪些?-24-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解析:第(1)题,发生泥石流、水灾时应往高处逃;山崩、地震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防止被砸伤。第(2)题,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答案:(1)。原因分别为: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会被淹没,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2)加强地

9、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25-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对应训练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材料二: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26-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1)解释导致泥石流爆发的自然条件。(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答案 答案关闭(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利于水流汇集;

10、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稀疏等。(2)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快速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27-考点一考点二条目解析核心突破典例剖析4.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和。(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该地区总体上寒潮发生的总次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脉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从而不难发现,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起到防御寒潮冻害的作用。 答案解析关闭(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降低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或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