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727288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3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框题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O事事有矛盾。 O时时有矛盾。 (2)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 O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O同一事物在它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O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O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O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O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2、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框题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指事物自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3、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根据,就在于事物自身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内容的中心线索。 既然辩证法的全部内容都是从不同侧面来说明事物的永恒发展的,那么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的矛盾观点,自然贯穿于辩证法其他内容之中。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状态,量变和质变都是由事物自身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而引起的。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情况。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是通过

4、新旧事物这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展开的。 (3)矛盾分析方法是辩证法最根本的方法。辩证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辩证法作为认识的规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规律: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方法。 2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1)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能够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依存: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利用、相互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5、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这种基本趋势,是由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决定的,正是因为事物的转化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发展表现为确定的方向性。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消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第二,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二者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毛泽东说: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

6、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它是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不仅是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条主线,而且揭示了世界存在状况的实在内容,是理解辩证法其他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只有懂得了它才能真正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把握辩证法的实质。 (2)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的认识秩序,总是首先认识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从许多个别、特殊的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共同的一般的本质,然后以它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更广泛的特殊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已经取得的一般认识,然后再以此为

7、指导去研究特殊事物。人类的认识运动就是这样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4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二者的内涵不同。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则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

8、,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在实际运用中,一般来说,解决工作的中心、重点、关键问题,属于主次矛盾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认识和评价事物的性质,则要区分矛盾的主次方面。1. (1999广东广东)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主义和辩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的是证法统一的是( ) 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2. (2000京、徽京、徽)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有( ) A.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B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知地之厚也 C.和谐,就是美和善和谐,就是美和善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样,什么也看不见3.(2001年春季京皖,不定项)下列选项中,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4(2000年春季,不定项)下列表述,符合辩证法思想的有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是亦彼也、彼亦是也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5(1997年全

10、国,不定项)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A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D.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61996年全国,不定项)某省要求干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上下工夫。他们提出,只有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勤政廉政,才能促使经济。中心”升位兴省兴国。这一要求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要有一定条件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辩证法要以唯物论为基础7(

11、1998年全国,不定项)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竟相降价向该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A利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辨析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参考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发展,而且适得其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点及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出辨点,本题包括两个辨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其次要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矛盾为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然后运用矛盾的客观性原理指出推动事物发展动力的矛盾具有什么特点,人们能否人为制造矛盾。最后分析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矛盾的区别,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