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9726001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162 大小:49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新).ppt课件(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第一讲:导 论本导论主要回答四个问题:本导论主要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2、社会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构架、社会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构架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4、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第一讲:导 论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于类社会和社社会学是对于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一门学科。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发展的

2、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学。第一讲:导 论1、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什么是社会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社会学告诉我们,生活总是与我们的第社会学告诉我们,生活总是与我们的第一眼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要想真正认识一眼印象不同,要更为复杂。要想真正认识事物,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事物,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这种穿透会因素,这种穿透“凭经验凭经验”、“想当然想当然”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的社会表面现象的过程,被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称为伯格称为“揭穿真相揭穿真相”。 “揭穿真相揭穿真相”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社会学概

3、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 一、社会与文化一、社会与文化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文化文化 文化整合文化整合 文化变迁文化变迁 亚文化亚文化 价值观价值观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 地位地位 角色角色 群体群体 组织组织 社会类型社会类型 二、社会互动二、社会互动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社会互动社会互动 共享共享 沟通沟通 交换交换 合作合作 冲突冲突 竞争竞争 强制强制社会网络社会网络 社会化社会化 生命历程生命历程 再社会化再社会化三、群体与规范三、群体与规范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社会群体社会群体 初级群体初级群体 次级群体次级群体 群体规范群体规范 遵从遵从越轨越轨 组织组织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 制度化制度化 社会

4、控制社会控制 犯罪犯罪四、社会不平等四、社会不平等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社会分层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社会流动 阶级与贫困阶级与贫困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民族与种族民族与种族 年龄与不平等年龄与不平等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 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 五、社会设置五、社会设置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家庭家庭 亲属亲属 婚姻婚姻 爱情爱情 离婚与再婚离婚与再婚 教育与平等教育与平等 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与价值观 宗教宗教 权力权力 国家国家 政府政府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 劳动劳动 六、社会环境六、社会环境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人口人口 出生率出生率 死

5、亡率死亡率 生生育育控控制制 城城市市与与城城市市化化 大大都会社区生活都会社区生活 城市生态与城市危机城市生态与城市危机七、社会运动七、社会运动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集群集群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 集群类型集群类型 大众行为大众行为 谣言谣言 舆论舆论 社会运动的类型社会运动的类型 社会运动过程社会运动过程 四、社会变迁四、社会变迁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文化进程文化进程 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 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全球化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导 论2、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架 九、社会学研究方法九、社会

6、学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定量研究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 测量测量 测度测度 信度信度 效度效度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 抽样技术抽样技术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社会指标社会指标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以自杀研究为例)(以自杀研究为例) 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请你根据一般常识判断一下,在下列关于自杀及其原请你根据一般常识判断一下,在下列关于自杀及其原因的判断中,哪一条是正确的?因的判断中,哪一条是正确的?1 1、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受

7、性因素影响,所以他、因为妇女具有依赖性,受压抑、受性因素影响,所以他们比男人自杀率高们比男人自杀率高。2 2、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压力、年轻人比老年人自杀率高。一个人年轻时,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最强。和不确定性最强。3 3、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比白人自杀、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比白人自杀率高。率高。4 4、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最感、很多人在节日自杀,因为这时候一些人最感寂寞、最感沮丧。沮丧。5 5、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其它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更、当传媒中不断地谈到其它人自杀时,受其影响,人们更易于自杀。易于自杀

8、。 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按性别、种族和年龄分组的每十万人口中发生的自杀之比率(美国)按性别、种族和年龄分组的每十万人口中发生的自杀之比率(美国) 年年龄男女男女总计男性男性女性女性白人白人黑人黑人白人白人黑人黑人各年龄段总计各年龄段总计12.212.221.421.412.212.25.25.22.42.410141014岁岁1.41.42.22.21.71.70.70.7- -15191519岁岁11.311.319.419.410.310.34.54.52.32.320242024岁岁15.315.326.826.823.723.74.34.33.

9、43.425342534岁岁15.015.024.924.922.022.05.95.93.73.735443544岁岁14.614.623.823.818.118.17.17.13.93.945544554岁岁14.614.624.224.210.910.98.08.03.03.055645564岁岁15.515.526.626.610.410.47.97.92.52.56565岁及以上岁及以上20.120.143.543.515.715.76.36.31.81.865746574岁岁18.018.035.135.115.415.46.46.4- -75847584岁岁23.123.155.

10、355.314.714.76.36.3- -8585岁及以上岁及以上22.822.871.971.9- -6.26.2- -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假设 自杀的四种类型自杀的四种类型利己式利己式利他式利他式宿命式宿命式越越轨式式描述描述个人并不感到个人并不感到与广大的社会与广大的社会有关有关个人将群体利个人将群体利益置于他或她益置于他或她个人生命之上个人生命之上个人自个人自杀的的原因是感到原因是感到无法控制他无法控制他或她自己的或她自己的生命生命当社会缺乏当社会缺乏秩序秩序时,个,个人自人自杀例例证贫民窟无民窟无业游游民的自民的自杀老年的老年的爱斯基斯基摩人摩人

11、囚犯自囚犯自杀股票破股票破产者者的自的自杀心理心理指指标沮沮丧与与忧郁郁责任感、羞耻任感、羞耻感和感和负疚感疚感恐惧,听天恐惧,听天由命由命不安全、失不安全、失望望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 一、功能论视角的第一原理:功能论视角的第一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生作用,由此维持了社会稳定。 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 二、

12、冲突论视角的第一原理:二、冲突论视角的第一原理: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 第一讲:导 论3、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视角(理论范式) 三、互动论视角的第一原理:三、互动论视角的第一原理:沟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沟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互动论更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它研究互动论更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它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

13、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意义的。互动论者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意义的。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它们的生活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它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并着力探索人们的动机、世界的过程之中,并着力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第二讲:社会与文化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并非是个体的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但并非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个体组成一种复杂关系的层级单相加,而是由个体组成一种复杂关系的层级式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样式我们称之为式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样式我们称之为社会结构,而这个系统中所有人的全部行为以社会结构,而这个

14、系统中所有人的全部行为以及行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社会文化,因此,及行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社会文化,因此,社会就是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则社会就是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则指这种交流的产物。指这种交流的产物。 某些动物似乎也有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但人类某些动物似乎也有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但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类是社会和动物社会根本的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文化有文化”的。的。一、文化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什么叫什么叫“有文化有文化”? 那就是,人类的成果(知那就是,人类的成果(知识、经验、观念等)可以代代识、经验、观念等)可以代代相传并积累增长。相传并积累增

15、长。一、文化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共享是什么意思?共享是什么意思?一、文化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共共 享:享: 就是指人类能够运用共就是指人类能够运用共同理解的符号学习、交流、同理解的符号学习、交流、传递和运用文化成果。传递和运用文化成果。一、文化的定义一、文化的定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 1、符号、符号 所谓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谓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

16、有意义地表达所认可的任何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价值观、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背意愿或符合意愿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为人们的行念,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正当的理由。动提供正当的理由。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价值观、

17、价值观 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价典型的价值观往往成对出现,有正面的价值观就必有反面的情形。有被崇拜的价值,就值观就必有反面的情形。有被崇拜的价值,就必然有被唾弃的价值。如必然有被唾弃的价值。如“利利”与与“义义”,“耻耻”与与“荣荣”、“怯怯”与与“勇勇”等等。等等。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社会与文化3 3、规范、规范 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期望。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 3、规范、规范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 规

18、范与价值观是两个十分密切的概念。规范规范与价值观是两个十分密切的概念。规范是特殊的、具体的,它受到具体情况的限制,它是特殊的、具体的,它受到具体情况的限制,它们通常被视为行动的指针,决定一个人在特定的们通常被视为行动的指针,决定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价值观是一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价值观是一般的,而且经常被视为判断规范的标准。般的,而且经常被视为判断规范的标准。 如果说,如果说,“金钱至上金钱至上”代表一种价值观;那代表一种价值观;那么,么,“必须通过做生意来赚钱必须通过做生意来赚钱”则是一种规范。则是一种规范。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 3、规范、规范 二、文化的

19、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 比较重要的社会规范包括:社比较重要的社会规范包括: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约制等。会习俗、道德、法律、约制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4 4、物质文化、物质文化 二、文化的构成要素二、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称为物质文化。称为物质文化。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 1、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造成每一种文化都是不同的,造成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有:自然条件、文化差异的关键要素有:自然条件、技术水平、语言、信仰、历史传统、技术水平、语言、信仰

20、、历史传统、与别的文化联系程度等。与别的文化联系程度等。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文化的普遍性、文化的普遍性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已经证明几乎所有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已经证明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文化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的基础,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普遍性。的基础,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普遍性。 婚姻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文化普遍性。每个社会都有性别不同婚姻和家庭是两个重要的文化普遍性。每个社会都有性别不同而造成的社会分工,每个社会都必须抚育儿童。迄今为止,还没有而造成的社会分工,每个社会都必须抚育儿童。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缺乏婚姻和家庭系统的社会。但是

21、,和其它文化普遍性一样,发现缺乏婚姻和家庭系统的社会。但是,和其它文化普遍性一样,婚姻和家庭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很可能大相径庭。婚姻和家庭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很可能大相径庭。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 3、种族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种族中心主义是指用自己的文化种族中心主义是指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它文化,并很自然地认标准来衡量其它文化,并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它文化是为自己的文化是对的、而其它文化是错的这样一种倾向。错的这样一种倾向。 反过来,那种认为其它文化强于本土文化的他反过来,那种认为其它文化强于本土文化的他国中心主义观念必须避免。他国中

22、心主义有时被认国中心主义观念必须避免。他国中心主义有时被认为是一种为是一种“倒过来的种族中心主义倒过来的种族中心主义”。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4 4、文化相对性原则、文化相对性原则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文化相对性原则认为,要真正理文化相对性原则认为,要真正理解和正确评价一种文化特性,就必须解和正确评价一种文化特性,就必须把它视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或社会的一把它视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或社会的一部分。部分。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5 5、亚文化、亚文化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并不是每个社会都是以一种由其所并不是每个社会都是以一种由其所有成员平等共享和接受的单一文化为特有成员平等共享和接受的单一

23、文化为特征的。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征的。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它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其它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6 6、反文化、反文化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那种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那种直接对主流文化的中心因素如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价值观、信仰、观念、风俗习惯等构成挑战的亚文化,我们称之为反文化。挑战的亚文化,我们称之为反文化。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7 7、文化整合与文化矛盾、文化整合与

24、文化矛盾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当各个文化特征相互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时,我们说这个文化体现了很高程度一致性时,我们说这个文化体现了很高程度的文化整合。的文化整合。 反之,如果这些文化特征中出现了逻辑反之,如果这些文化特征中出现了逻辑上的冲突,我们就称之为文化矛盾。上的冲突,我们就称之为文化矛盾。 当然,文化要素间也可以是既不一致,当然,文化要素间也可以是既不一致,也不矛盾,而是一种中立的关系。也不矛盾,而是一种中立的关系。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8 8、文化变迁、文化变迁 三、文化的分析三、文化的分析 文化变迁主要有两种方式来推动,一文化变迁主要有两种

25、方式来推动,一是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是文化内部发生的,一是对外来文化影响的回应。文化变迁可能是社会内的多种紧的回应。文化变迁可能是社会内的多种紧张关系、中途及新发展的结果。文化变迁张关系、中途及新发展的结果。文化变迁也可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通过文化传播,也可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通过文化传播,一种文化的特征和模式被扩散到另一个群一种文化的特征和模式被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体或社会中。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1 1、社会结构的定义、社会结构的定义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 所谓社会结构,就是指一个群体或所谓社会结构,就是指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方式。一个社会中的各要素

26、相互关联的方式。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结构,我们一个稳定的结构,我们将怎样生活?将怎样生活?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1 1)地位:)地位: 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指的是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有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自致地位和会位置。有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先赋地位。 所谓自致地位,是所谓自致地位,是指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指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结果而获得的地位被称为自致地位。为自致地位。 所谓先赋地位,是所谓先赋地位

27、,是指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指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的、并且通常不能被改变的社会地位。变的社会地位。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1 1)地位:)地位: 每个人会拥有多重地位,而同一个人同时每个人会拥有多重地位,而同一个人同时拥有的不同地位则常常能够揭示出关于某一社拥有的不同地位则常常能够揭示出关于某一社会结构的大量信息。会结构的大量信息。 其中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其中决定某人总的社会地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叫做位的那个关键性的地位叫做首要地位首要地位。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

28、结构2 2)角色:)角色: 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按照拉尔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按照拉尔夫夫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位,而扮演的是角色。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2 2)角色:)角色: 角色的学习角色的学习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就是要领会某一特定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需的行为,换言身份被期待的或是必需的行为,换言之,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之,即把握好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规范规范”。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

29、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2 2)角色:)角色: 某个身份可能伴随着一些相关的某个身份可能伴随着一些相关的角色。这些与某一种身份相联系的角角色。这些与某一种身份相联系的角色的集合就叫做一个色的集合就叫做一个角色集角色集。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2 2)角色:)角色: 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更多的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种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种或更多的身份,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身份,当来自于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处于

30、了一种角色冲突角色冲突的状态。的状态。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2 2)角色:)角色: 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形而导致的个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形而导致的个人压力就称之为人压力就称之为角色紧张角色紧张。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2 2)角色:)角色: 人们偶尔也会为了使自己与主要的人们偶尔也会为了使自己与主要的生活角色更加相配,而调整自己的价值生活角色更加相配,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自我形象。有时因为改变的程度观念和自我形象。有

31、时因为改变的程度如此剧烈,使得他们在角色行为的表现如此剧烈,使得他们在角色行为的表现中几乎丧失了自我。这种情形被称为中几乎丧失了自我。这种情形被称为“个人与角色的混同个人与角色的混同”。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3 3)群体:)群体: 所谓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谓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

32、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3 3)群体:)群体: 每个群体也可以被叫做一个社会系统因为每个群体也可以被叫做一个社会系统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所有系统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结构它们同样具有所有系统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去描述: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从下面三个维度去描述:群体中的结构水平、群体内的亲密程度和群体群体中的结构水平、群体内的亲密程度和群体中的不平等与差异中的不平等与差异。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3 3)群体)群体从群体内的结构水平描述从群体内的结构水平描述 某些人类集体有某些人类集体有某种共同之处,但不某种共同

33、之处,但不具有共享特征,不具具有共享特征,不具有社会结构,因此在有社会结构,因此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并非社会学的意义上并非是群体,我们把这些是群体,我们把这些集体叫做集体叫做社会类属社会类属。 另一类不属于真另一类不属于真正群体的集体就是正群体的集体就是集集合合,指在某个特定场,指在某个特定场合中面对面相处的人合中面对面相处的人们,但他们之间并没们,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互动,也缺乏有发生互动,也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 除了集合外,还除了集合外,还有一些结构松散、比有一些结构松散、比社会群体等集合性实社会群体等集合性实体更具自发性和临时体更具自发性和临时性的性的集群集群。此类集群。

34、此类集群中所发生的行动被称中所发生的行动被称为为“集合行为集合行为”。 一些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被称为一些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被称为组织组织,即为了达到某种特,即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群体。定目标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群体。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3 3)群体)群体从群体内的亲密程度描述从群体内的亲密程度描述 初级群体初级群体是一种是一种规模较小又非专业化规模较小又非专业化的群体。他们中的成的群体。他们中的成员在交往时既直率又员在交往时既直率又亲密,最熟悉的群体亲密,最熟悉的群体就是家庭。就是家庭。 次级群

35、体次级群体是指成是指成员间以一种有限的、员间以一种有限的、非个人方式交往的规非个人方式交往的规模更大、更具专业化模更大、更具专业化的群体。最常见的次的群体。最常见的次级群体就是组织。级群体就是组织。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3 3)群体)群体群体中的不平等与差异群体中的不平等与差异 社会等级化能够产生出非常牢固的社会群体。例如社会等级化能够产生出非常牢固的社会群体。例如印度的种姓群体就是已知人类社会最严格、高度结构化印度的种姓群体就是已知人类社会最严格、高度结构化的社会群体。另一种我们较为熟悉的社会集群就是的社会群体。另一种我们较为熟悉

36、的社会集群就是民族民族群体群体。一个民族群体由具有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一个民族群体由具有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相互认同感的人所构成。相互认同感的人所构成。 在每一个已知的人类社会中,人们都倾向于根据在每一个已知的人类社会中,人们都倾向于根据财富、权力和声望将人们及其社会地位排出等级。这财富、权力和声望将人们及其社会地位排出等级。这种排序被社会学家称之为种排序被社会学家称之为“社会分层社会分层”。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4 4)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会设置)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会设置 社会设置是指用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设置是指

37、用来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一簇要素社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一簇要素, ,是在特定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而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稳定的规范体系,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最常见最典型的社会设置就是家庭。构框架,最常见最典型的社会设置就是家庭。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5 5)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区)宏观社会结构之一:社区 当一群人集中于个人家庭和工作地当一群人集中于个人家庭和工作地点,并且以社会互动的日常模式(例如点,并且以社会互动的日常模式(

38、例如与工作、购物和上学等相关的生活模式)与工作、购物和上学等相关的生活模式)为基础时,我们通常将这种集合叫做社为基础时,我们通常将这种集合叫做社区。区。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2 2、社会结构的单位、社会结构的单位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6 6)社会与社区)社会与社区 社区(社区(communitycommunity)和社会()和社会(sosietysosiety)是经常)是经常被混用的一对术语。当简单地指一群居住在一起并被混用的一对术语。当简单地指一群居住在一起并具有共同文化的人的时候,它们是可以互换的。然具有共同文化的人的时候,它们是可以互换的。然而社会学家通常依据规模的大小、独立和自足的程

39、而社会学家通常依据规模的大小、独立和自足的程度来将二者区分开来。社会更是一个包含了广泛的、度来将二者区分开来。社会更是一个包含了广泛的、以地域为基础的、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所有社会设以地域为基础的、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所有社会设置的社会性集合。这种广泛性正是一个单一社区所置的社会性集合。这种广泛性正是一个单一社区所缺乏的。缺乏的。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3 3、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社会结构四、社会结构 1 1、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关系都发生在社会的边界以内。、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关系都发生在社会的边界以内。超出社会边界的行为将受到严格的正规控制。例如与外国超出社会边界的行为将受到严格的正规

40、控制。例如与外国的关系就要受到严格管理。的关系就要受到严格管理。 2 2、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社会要建立起一些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社会要建立起一些社会程序和机制来获取和分配经济的或其它种类的资源。程序和机制来获取和分配经济的或其它种类的资源。 3 3、作出决策和解决争端的最终权威属于整个社会。、作出决策和解决争端的最终权威属于整个社会。 4 4、社会是其成员效忠和捍卫的最高一级的组织形式。、社会是其成员效忠和捍卫的最高一级的组织形式。 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着共同的、独特的文化,通常也拥所有社会成员分享着共同的、独特的文化,通常也拥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语言。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

41、会类型五、社会类型 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社会的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社会的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的分类,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的分类,另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另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会。会。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五、社会类型 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社会的方法:当代的社会学家普遍采用两种划分社会的方法: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一种是以社会成员如何生存(即他们的生存方式)为基础的分类,另

42、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基础的分类,另一种是与一个社会的整体社会结构相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会。关的分类方法,即公社的还是社团的社会。 所谓社会生存方式,就所谓社会生存方式,就是人们如何被组织起来以满是人们如何被组织起来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方式。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方式。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五、社会类型狩猎和采集社会狩猎和采集社会 园艺社会园艺社会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按照生存方式的分类按照生存方式的分类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五、社会类型公社社会的特点:公社社会的特点: 1 1、劳动分工程度与角色的专门化程度不高。、劳动

43、分工程度与角色的专门化程度不高。 2 2、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设置。亲属关系几、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设置。亲属关系几乎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乎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础。 3 3、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都是人格化的和持久的。、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都是人格化的和持久的。 4 4、社会行为主要由习俗和传统来加以规范。、社会行为主要由习俗和传统来加以规范。 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 第二讲:文化与社会五、社会类型五、社会类型社团社会的特点:社团社会的特点: 1 1、社团中存在着广泛的劳动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社团中存在着广泛的劳动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角色分类。角色分类。 2 2、家庭的影响力

44、有所丧失,家庭的一些活动分别、家庭的影响力有所丧失,家庭的一些活动分别被经济、宗教、政治等其它一些社会设置所取代。被经济、宗教、政治等其它一些社会设置所取代。 3 3、许多社会关系都是非人格化的、短暂的。、许多社会关系都是非人格化的、短暂的。 4 4、社会行为由法律而不是习俗来管束。、社会行为由法律而不是习俗来管束。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按照社会整体结构划分 第三讲: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定义一、社会互动的定义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人们以相互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或期望作出回应。者对别人的行动或期望作出回应。 人们

45、在社会化过人们在社会化过程学会意识到自身行程学会意识到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所动对他人的后果,所以它的行为都是以他以它的行为都是以他人为导向。人为导向。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化过如果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障碍,可能他就不程中出现障碍,可能他就不能很好感知自身行动对他人能很好感知自身行动对他人的后果,它的行动就可能是的后果,它的行动就可能是以自我为导向的。以自我为导向的。 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由社会建构并由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由社会建构并由大家共享的象征意义,同时,人类还与他们自己交流这些意同时,人类还与他们自己交流

46、这些意义,一句话,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义,一句话,人类互动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动过程。 米德的观点米德的观点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互动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第一,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其采取行动; 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

47、的阐释过程我们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与我们自己交流”。布鲁默的观点布鲁默的观点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它人们行动时,我们必须考虑与其它人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在同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和思想一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致。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阐释他人行为的象征意义。 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人们如何理解他人对于某些符号所赋人们如何理解他人对于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米德认为,这种重要的理解是予的意义?米德认为,这种重要的理解是经由他所说的经

48、由他所说的角色借用角色借用过程而获得的。人过程而获得的。人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们往往站在他们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己。通过密切注意互动对象使用语言或其它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它符号的方式,我们可以领悟到对方通过语言和行为所要传达的意思。语言和行为所要传达的意思。 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所谓共享定义,是指我们一般所谓共享定义,是指我们一般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及其它具体符假定:不仅是对语言及其它具体符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号,而且还包括日常社会情境,别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多数人与我们都使用同样的定义

49、。多数共享定义,或者说共享定义,或者说“情境定义情境定义”迷迷失在无意识当中领会的。失在无意识当中领会的。 共享定义 如果如果共享定义共享定义遭到破坏,遭到破坏,我们将如我们将如何生活?何生活?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采取行动。 共享定义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这种关于定义的共

50、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这种关于定义的共识是人类互动得以进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行的关键。由于某个社会的成员以同样的方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式解释和定义多数同样的情境,所以他们可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以以某种组织化的方式共同采取行动。 共享定义托马斯定义托马斯定义 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如果人们将某种情境定义为真实的,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那么这种情境就会造成真实的影响第三讲: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原则:某个人符号互动论的原则:某个人的态度取决于他(她)在首次遭的态度取决于他(她)在首次遭遇时如何看待事物,他(

51、她)所遇时如何看待事物,他(她)所见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的见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们的定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反应。定义,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反应。 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三、拟剧论 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戏剧中的演员:当人这种观点把人们看成戏剧中的演员:当人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们扮演角色时,他们的表演是由观众来判断的,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这些观众对表演的失误非常警觉,而这些失误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则有可能反映演员真实性格的某些方面。 因此,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因此,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自我呈现为了使他

52、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尤其在第一印象非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尤其在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的情景中,人们通常小心策划他们的表演,常重要的情景中,人们通常小心策划他们的表演,以便使其行动与他们所想创造的印象一致。以便使其行动与他们所想创造的印象一致。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三、拟剧论前台与后台前台与后台 拟剧论者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结识的朋拟剧论者把针对陌生人或偶然结识的朋友的行动叫做友的行动叫做“前台前台”行为。只有关系更为行为。只有关系更为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密切的人才被允许看到“后台后台”正在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了解行

53、动者的真实情感。一切,也就是说,了解行动者的真实情感。 前台和后台也可以指实际的物质场所,在这些场所中,前台和后台也可以指实际的物质场所,在这些场所中,只能有某种特定的表演。比如,在家中,客厅最有可能被当只能有某种特定的表演。比如,在家中,客厅最有可能被当作前台,而则表现出了后台特征。在学校,老师们的起居室作前台,而则表现出了后台特征。在学校,老师们的起居室是后台,而教室则充当前台。是后台,而教室则充当前台。第三讲:社会互动三、拟剧论三、拟剧论 按照拟剧论的观点,一旦行动者意识到按照拟剧论的观点,一旦行动者意识到他的表演已经失败,没有能够在观众中制造他的表演已经失败,没有能够在观众中制造出所预

54、期的印象时,就会出现尴尬情形。出所预期的印象时,就会出现尴尬情形。 表演者的尴尬通常也伴随着观众的尴尬。表演者的尴尬通常也伴随着观众的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观众通常忽视表演中的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观众通常忽视表演中的过失,因此也就帮助表演者保全了脸面。这过失,因此也就帮助表演者保全了脸面。这就是就是“有意忽视有意忽视”。有意忽视有意忽视第三讲:社会互动四、本土方法论四、本土方法论 本土方法论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套本土方法论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套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或程序,它可以我们大家都不言自明的规则或程序,它可以指导我们在新的或陌生的情境中的行动。这指导我们在新的或陌生的情境中的行动

55、。这些规则主要来自于一些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些规则主要来自于一些民俗规则,涉及许多人们彼此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人们彼此拥有的隐含的理解和预期,或者某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些背景假设。人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太习以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为常了,以至于很少去注意它们。但是,当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这些背景假设遭到破坏或挑战时,它们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很明显。 第三讲:社会互动五、非语言沟通五、非语言沟通 借助符号而不是语言所进行的沟通被叫做借助符号而不是语言所进行的沟通被叫做非语言沟通。身体外貌、衣着和个人财物,所非语言沟

56、通。身体外貌、衣着和个人财物,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非语言沟通形式。其中,两有这些都可以成为非语言沟通形式。其中,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包括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和面部表情)和个人空间。动态或静态的体语和面部表情)和个人空间。 统计研究表明,多数人一天只讲统计研究表明,多数人一天只讲10-1110-11分钟的话。分钟的话。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35%,剩下的,剩下的65%65%的意义都是由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方式表达的。非语言方式表达的。 第三

57、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六、社会沟通的形式 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个人或群体采取某种方式彼此交往,这种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交往旨在获得报酬或回报,这样形成的关系就是交换关系。是交换关系。 1 1、交换、交换 多数社会交换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互惠。按照这多数社会交换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互惠。按照这一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一原则,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每一次让渡都包含着关于某种回报的期待。互惠原则假定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基本的种回报的期待。互惠原则假定当事人之间存在某种基本的平等关系,它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义务来维持平等关系,

58、它有助于通过创造持续的相互间的义务来维持交换的平等。交换的平等。 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六、社会沟通的形式 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来一致行动。 2 2、合作、合作 合作的四种类型:自发互合作的四种类型:自发互助合作、习惯传统合作、直到助合作、习惯传统合作、直到合作与契约合作。合作与契约合作。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六、社会沟通的形式 作为合作的对立面,冲

59、突是针对珍稀物品作为合作的对立面,冲突是针对珍稀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为了达到所向往的目标,打败或价值的斗争。为了达到所向往的目标,打败对手是必要的。对手是必要的。 3 3、冲突、冲突 冲突的四种主要类型:群体之间的冲突的四种主要类型:群体之间的战争,群体内的冲突,打官司和理念之战争,群体内的冲突,打官司和理念之间的对立。间的对立。 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六、社会沟通的形式 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打败对手更重要。 4 4、竞争、竞争 为了防止

60、竞争转变为冲突,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双方必须预先就竞争双方必须预先就“游戏规游戏规则则”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 第三讲:社会互动六、社会沟通的形式六、社会沟通的形式 强制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强制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另外一方的互动形式。另外一方的互动形式。 5 5、强制、强制 在本质上讲,所有这些形式的强制都是以使用在本质上讲,所有这些形式的强制都是以使用物质力量或暴力的威胁为最终基础。但是,一般而物质力量或暴力的威胁为最终基础。但是,一般而言,强制的表现要微妙得多。对于父母的爱,对于言,强制的

61、表现要微妙得多。对于父母的爱,对于国旗的敬重,对于上帝的信仰,以及对于孤独的恐国旗的敬重,对于上帝的信仰,以及对于孤独的恐惧,都可以作为强制的手段。惧,都可以作为强制的手段。 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七、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由个人之间复杂的联系网组成。社会网络由个人之间复杂的联系网组成。网络与群体有某种相似性:其成员之间偶尔有网络与群体有某种相似性:其成员之间偶尔有互动,并通常共享某种认同感和团结感。他们互动,并通常共享某种认同感和团结感。他们可能还有某些共同目标和期望。但是,与将群可能还有某些共同目标和期望。但是,与将群体成员凝结在一起的各种关系相比,网络成员体成员凝结在一起的各种关系相比

62、,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更具有局限性和弥散性特征。之间的关系一般更具有局限性和弥散性特征。 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七、社会网络1 1、社会网络的密度、社会网络的密度 所谓密度,就是网络中个人关联的所谓密度,就是网络中个人关联的程度。如果你的大多数朋友都彼此相识程度。如果你的大多数朋友都彼此相识而不只是认识你,那么,你的朋友网络而不只是认识你,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紧密的连接,或者说是稠密。如果你是紧密的连接,或者说是稠密。如果你的朋友们彼此一般都不认识,那么,你的朋友们彼此一般都不认识,那么,你的朋友网络是松散的连接。的朋友网络是松散的连接。 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七、社会网络2 2

63、、社会网络的多重关系、社会网络的多重关系 所谓多重关系,指的是两个人卷入交往所谓多重关系,指的是两个人卷入交往的多种方式。这种交往可能是简单的单向交的多种方式。这种交往可能是简单的单向交往往例如售货员与其顾客之间的交往;也例如售货员与其顾客之间的交往;也可能是多重关系的交往可能是多重关系的交往例如,那些卷入例如,那些卷入家庭生活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家庭生活的人们之间的交往。 第三讲:社会互动七、社会网络七、社会网络3 3、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 所谓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所谓强关系,是指人们在其中投入更多时间、更多情感,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时间、更多情感

64、,并且彼此更为亲密也更为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地提供互惠性服务的关系。 所谓弱关系,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所谓弱关系,是指那种自我卷入不多甚至没有卷入的关系。至没有卷入的关系。 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1 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定义 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或群体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所谓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所谓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

65、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在一般语汇上,人格具有多重的涵义,主要有: 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指一个人的“个性”。 人的道德品质。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2 2、社会化的生物学原因、社会化的生物学原因 人类整个生命的人类整个生命的15%-25%15%-25%的时间是依赖他们父母的时间是依赖他们父母的,这个延展了的依赖时期,为学习文化意义与社的,这个延展了的依赖时期,为学习文化意义与社会技能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也与他人和社会

66、总体建会技能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也与他人和社会总体建立了终生的社会和情感联系。立了终生的社会和情感联系。 人类缺少很强的社会本能或遗传的生物性的固人类缺少很强的社会本能或遗传的生物性的固定行为模式,替代这些本能的是文化。为了生存和定行为模式,替代这些本能的是文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学习文化模式。这就是社会化过程发展,人类必须学习文化模式。这就是社会化过程的目的。的目的。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3 3、婴幼儿的社会化、婴幼儿的社会化 当婴儿在吮吸母当婴儿在吮吸母乳或者被父母拥在怀乳或者被父母拥在怀里用奶瓶喂奶的时候,里用奶瓶喂奶的时候,他们接受了三种人类他们接受了三种人类生活的必

67、需品:温暖、生活的必需品:温暖、食物以及与人类的接食物以及与人类的接触。触。 平均年龄平均年龄情感情感出生出生满足、惊足、惊讶、厌恶、沮、沮丧6-86-8周周快快乐3-43-4个月个月生气生气8-98-9个月个月悲哀、害怕悲哀、害怕12-1812-18个月个月亲切感切感1818个月个月害羞害羞2 2岁骄傲感傲感3-43-4岁内疚感内疚感5-65-6岁 社会性情感:如安全感、社会性情感:如安全感、谦虚、信任、嫉妒他人虚、信任、嫉妒他人青少年青少年罗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曼蒂克激情、哲学沉思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镜中我镜中我”理论:理论: 自我作为一

68、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产物,它的出现有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个阶段。首先,我们察觉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的反应的理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的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简单地说,我们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简单地说,我们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外表的感觉来根据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理解自我。 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主我主我- -客我客我”理论: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米德将自

69、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主我(I I)”与与“客我客我(meme)。)。”“”“主我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自然”的特征,的特征,“客我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主我主我”首先发展起来,首先发展起来,“客我客我”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作出反应。

70、客我作出反应。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主我主我- -客我客我”理论:理论: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 1.1.模仿阶段:在这阶段,儿童仅仅模仿父母的动作,真正的模仿阶段:在这阶段,儿童仅仅模仿父母的动作,真正的“客客我我”尚未发展起来。尚未发展起来。 2.2.嬉戏阶段:这时孩子开始从事角色借用:他们把自己想象为处嬉戏阶段:这时孩子开始从事角色借用:他们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71、3.3.群体游戏阶段:三四岁以后,儿童开始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群体游戏阶段:三四岁以后,儿童开始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儿童开始关心在非家庭群体、包括作为整体的社会和群体发生联系,儿童开始关心在非家庭群体、包括作为整体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发展起了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发展起了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的观念,当能够这样做时,他们已将的观念,当能够这样做时,他们已将“社会社会”内化了,内化了,“客我客我”的形的形成过程已经完成。成过程已经完成。 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无意识无意识”理论:理论:

72、弗弗洛洛伊伊德德认认为为,人人的的人人格格分分为为三三个个部部分分:本本我我、自自我我和和超超我我。超超我我大大致致相相当当于于米米德德的的“客客我我”,即即对对从从社社会会习习得得的的“应应该该如如何何”和和“必必须须如如何何”的的内内化化。这这就就是是对对人人格格的的审审查查、意意识识和和社社会会监监控控。本本我我包包含含无无意意识识记记忆忆和和生生理理的的、心心理理的的冲冲动动,尤尤其其是是性性冲冲动动。自自我我在在超超我我和和本本我我之之间间扮扮演演着着一一个个中中介介角角色色,大大多多数数情情况况下下处处于于无无意意识识之之中中。如如果果一一个个人人要要达达到到心心理理健健康康,人人

73、格格的的这这三三个个部部分分,必必须须终终其其一一生生都都是和谐的。是和谐的。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认同危机认同危机”理论:理论: 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是由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是由“认同危机认同危机”来定义的。一个来定义的。一个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下面是稳定的自我认同源自于对这些认同危机的积极解决,下面是主要八个认同危机的概括:主要八个认同危机的概括:1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2 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3 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主动与内疚(学龄前); 4 4

7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5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6 6、亲密与孤独(青年期)、亲密与孤独(青年期)7 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8 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完美与绝望(老年期)。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4 4、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理论:儿童智力发展要经过下列几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要经过下列几个阶段:1 1、感觉运动阶段:、感觉运动阶段:1 1岁半到岁半到2 2岁。他对世界的了解,是完全通过他们的岁。他对世界的了解,是完全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的,儿童

75、学会在大脑中建构和再构客体。感觉器官的,儿童学会在大脑中建构和再构客体。2 2、前操作阶段:、前操作阶段:2 2岁左右到岁左右到7 7岁。孩子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并且第一岁。孩子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并且第一次有了描摹客体的企图。在这个阶段,儿童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次有了描摹客体的企图。在这个阶段,儿童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者。3 3、具体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7-117-11岁之间。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岁之间。儿童能够形成关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和事物的因果联系。他们也开始发展起从他人的位置来想象自我的能念和事物的因果联系。他们也开始发展起从他人的位置来想象自我的能力。力。4

76、4、形式操作阶段:、形式操作阶段:1212岁到岁到1515岁。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岁。青少年发展起了高度抽象思考的能力。他们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建构理想,以及对未来进行实际的他们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建构理想,以及对未来进行实际的推理。推理。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5 5、社会化的主体、社会化的主体 家庭:家庭: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一直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一直就是家庭。这种连续不变的重要性源于它在一个人一生中关就是家庭。这种连续不变的重要性源于它在一个人一生中关键的头几年中所处的最初社会化的地位。键的头几年中所处的最初社会

77、化的地位。 学校与幼儿园:学校与幼儿园:有史以来,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儿童有史以来,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儿童社会化主体是学校。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被教之以在社会化主体是学校。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被教之以在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和态度。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由于同辈群体帮助青少年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己的平等位置,因此它对青少年有特别的影响。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把社会生活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大众传媒把社会生活的前台和后台的界限搞得模糊不清,成为强有力的社会化

78、主体。它可以为善,也搞得模糊不清,成为强有力的社会化主体。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可以为恶。 第三讲:社会互动八、社会化八、社会化6 6、再社会化、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规范。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 大量的人类生活是以群体的形大量的人类生活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的,以至于那些喜欢独处者被贴式进行的,以至于那些喜欢独处者被贴上上“孤独者孤独者”的标签,并认定为有偏离的标签,并认定为有偏离行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为行为。社会学

79、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为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就是生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就是生活在所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活在所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级关系初级关系 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特征。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级关系初级关系 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

80、初级关系是一种个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换的关系,它包括每个个体的多种角色与利益。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它以大量的自由交往和全部人格的互动为特征。 初级关系,因而也就是初级群体,为人们初级关系,因而也就是初级群体,为人们提供了人格发展的机会。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把对提供了人格发展的机会。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把对自我的形象扩展为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个体。更自我的形象扩展为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个体。更进一步说,在人们与其它人或群体发生冲突的时候,进一步说,在人们与其它人或群体发生冲突的时候,初级群体是主要的认同来源和安全来源。初级群体是主要的

81、认同来源和安全来源。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次级关系次级关系 次级群体是为达到特殊目标而特别设计的群体,次级群体是为达到特殊目标而特别设计的群体,其成员主要以次级关系来相互联系。与初级关系相其成员主要以次级关系来相互联系。与初级关系相比,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情感深度的关系,比,次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缺乏情感深度的关系,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人格的某些有限方面。它所包含的只是一个人人格的某些有限方面。 非人格特征反映了次级群体的目的:达到非人格特征反映了次级群体的目的:达到务实的目标,而不是提供情感支持或作为自我表达务实的目标,而不是提供情感支持或作为

82、自我表达的工具。的工具。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1、群体中的关系初初级关系关系次次级关系关系 1.1.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多包含了每个参与者的多种角色与利益。一般是弥散的种角色与利益。一般是弥散的特征。特征。 2.2.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每个参与者的全部人格投入。投入。 3.3.包含大量自由交往。包含大量自由交往。 4.4.充充满个性特征与情感。个性特征与情感。 5.5.别人不容易替代。人不容易替代。 1.1.一般只包括每个参与者的一种角色与一般只包括每个参与者的一种角色与利益。特殊性的特征。利益。特殊性的特征。 2.2.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具体相关的那参与者只投入了与情景

83、具体相关的那些方面的人格。些方面的人格。 3.3.与特殊关系主与特殊关系主题的局部交往。的局部交往。 4.4.相相对无个性、无情感交流。无个性、无情感交流。 5.5.可能移到他人身上,也即参与者可以可能移到他人身上,也即参与者可以互相替互相替换。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特征比较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特征比较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2、形成群体的目的 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有两类,即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有两类,即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界限也十分明显。社会学家相信,这要。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的界限也十分明显。社会学家相信,这两个方面的差异,就

84、是人们为什么形成社会群体的两个基本原因。两个方面的差异,就是人们为什么形成社会群体的两个基本原因。 一些群体满一些群体满足足工具性需要工具性需要也也就是说,群体帮助其就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去做那些不容易成员去做那些不容易单独完成的工作。单独完成的工作。 另一些群体的形成另一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主要是为了满足表意性需要表意性需要这就是说,群体帮助其这就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实现情感欲望,通常是成员实现情感欲望,通常是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机会。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 群体越大,它就越复杂、越正式。群体越大,它就越复杂、越正

85、式。每增加一个新的成员,群体中可能的社每增加一个新的成员,群体中可能的社会关系成几何级数增长。会关系成几何级数增长。 因此,群体因此,群体的规模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而的规模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而“恰当恰当”的群体规模强烈地依赖于它的目标的群体规模强烈地依赖于它的目标 群体规模群体规模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 传统惯例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群体行传统惯例控制了几乎所有的群体行为,群体成员严格恪守相互帮助的复杂为,群体成员严格恪守相互帮助的复杂规则,它们精确地告诉群体成员在大多规则,它们精确地告诉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景下如何行动。数情景下如何行动。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第四讲:群体

86、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3、群体结构 许多群体规范以角色期待的形式出现。他们发许多群体规范以角色期待的形式出现。他们发现在每个小群体中都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基本角色。现在每个小群体中都会产生一些相同的基本角色。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每种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对群体的任务或活动作出贡献。一些人扮演着说话者的角色以保持交谈的继贡献。一些人扮演着说话者的角色以保持交谈的继续。另一些人为群体出主意。还有另外些人也维持续。另一些人为群体出主意。还有另外些人也维持着交谈的继续进行。最后,最受人喜欢的人扮演着着交谈的继续进行。最后,最受人喜欢的人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协调者的角色。群体

87、角色群体角色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 群体决策有四个明确的阶段。在定向阶段,群体群体决策有四个明确的阶段。在定向阶段,群体被引到问题上来,并对一些事实进行分析。在评价阶被引到问题上来,并对一些事实进行分析。在评价阶段,成员对问题作出估计,并对其它人的观点作出反段,成员对问题作出估计,并对其它人的观点作出反映。在第三阶段,群体开始谈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映。在第三阶段,群体开始谈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达成共识的斗争中,产生了派系也建立了情感。当决达成共识的斗争中,产生了派系也建立了情感。当决定最后出现,第四个阶段就开始了。在这个阶段,群定最后出现,第四个阶段就开始

88、了。在这个阶段,群体试图重新回复代开始时的和谐关系。体试图重新回复代开始时的和谐关系。决策决策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 遵从指与习惯、规则或普遍意见一致的行动。许遵从指与习惯、规则或普遍意见一致的行动。许多实验都表明了群体内部的遵从压力是如何强大的。多实验都表明了群体内部的遵从压力是如何强大的。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来减少小群体成员倾向于通过确定对现实的共同观点来减少情景的模糊性。成员内化了群体的共同观点,甚至在情景的模糊性。成员内化了群体的共同观点,甚至在离开群体后还继续持有这种观点。离开群体后还继续持有这种观点。 遵从遵从第四讲:群体与

89、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4、群体的运作 信息遵从信息遵从是指:群体成员并未明确感到对群体成是指:群体成员并未明确感到对群体成员的意见和判断的遵从压力,而仅仅由于感到群体成员的意见和判断的遵从压力,而仅仅由于感到群体成员所表达的选择一定有很好的理由,他们才决定接受员所表达的选择一定有很好的理由,他们才决定接受群体的观点。群体的观点。 规范遵从规范遵从是指:来自他人的真实的或想象的压力。是指:来自他人的真实的或想象的压力。 服从服从是指:认同现实的或者想象中的领导期望是指:认同现实的或者想象中的领导期望遵从遵从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5、群体的界限群群体体成成员员一一

90、般般说说来来对对于于他他们们的的内内群群体体(即即他他们们所所属属的的群群体体)都都有有特特别别的的感感觉觉。他他们们用用怀怀疑疑的的眼眼光光看看待待别别的的群群体体,或或者者说说是是外外群群体体(即即他他们们所所不不属属于于的的群群体体),认认为为外外群群体体不不如如内内群群体体重重要要。每每个个人人都都希希望望在在自自己己内内群群体体中中找找到到优优点点,这这反反映映了了我我们们对对肯肯定定性性自自我我形形象象的的需要。获得类似的自我形象对群体成员来说极为重要。需要。获得类似的自我形象对群体成员来说极为重要。内群体与外群体内群体与外群体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5、群体

91、的界限 参参照照群群体体是是指指对对个个人人信信念念、态态度度和和价价值值观观等等的的形形成成特特别别重重要要的的群群体体。参参照照群群体体作作为为一一个个心心理理参参照照点点,反反衬衬出出其其它它群群体体在在变变迁迁中中所所产产生生的的要要求求和和期期望望。正正面面参参照照群群体体的的价价值值和和标标准准是是我我们们认认识识世世界界的的社社会会基础。基础。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6、组织的特性 除了清晰陈述的特定目标以外,一般说来组织还具有下除了清晰陈述的特定目标以外,一般说来组织还具有下列基本特征。列基本特征。 第一,为了更高效率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

92、的劳动分工第一,为了更高效率地达成群体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和权威的分配。 第二,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第二,权力相对集中在领导或者执行主管手中,他们使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它们导向组织目标。用权力控制组织成员活动并将它们导向组织目标。 第三,组织中成员不是固定的,这使得组织可以超越某第三,组织中成员不是固定的,这使得组织可以超越某一特定成员而生存;组织成员死亡、辞职、退休或者解雇时,一特定成员而生存;组织成员死亡、辞职、退休或者解雇时,可以用常规性的方式来加以替补。可以用常规性的方式来加以替补。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正

93、式结构正式结构 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导组织成员活动的一套明确陈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正式结构的显功能是富有效率述的规定、纪律和程序。正式结构的显功能是富有效率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都分担了特定的组织任务,地达成组织目标。每个成员都分担了特定的组织任务,必须清楚与别的任务承担者的成员关系。组织也必须提必须清楚与别的任务承担者的成员关系。组织也必须提供正式的约束手段,即运用于群体成员的详细奖惩规则,供正式的约束手段,即运用于群体成员的详细奖惩规则,以此确保组织成员对规则的服从。在一个规模大而复杂以此确保组织成员对规则的服从。在一个规模大而复杂的组织中,通

94、常确立一些正式手段来衡量群体成员的绩的组织中,通常确立一些正式手段来衡量群体成员的绩效,例如工资审核,或者由上级所作的年终评估等。效,例如工资审核,或者由上级所作的年终评估等。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非正式结构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结构是由群体成员的互动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虽然非正式关系并不在组织的规划之中,但是对组织的虽然非正式关系并不在组织的规划之中,但是对组织的功能发挥却必不可少。正式规则和程序并不能解决组织功能发挥却必不可少。正式规则和程序并不能解决组织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还不如非正所遇到的所有

95、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还不如非正式规则有效率。非正式结构有助于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式规则有效率。非正式结构有助于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否则组织效率可降低、目标难于达成。然而社会环境,否则组织效率可降低、目标难于达成。然而在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结构也产生消极性后果。在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结构也产生消极性后果。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7、组织结构科层制科层制 科层制是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之基础上的科层制是一种运作于明确的规章和程序之基础上的等级权威结构,其主要特征如下:等级权威结构,其主要特征如下:1.1.全体员工分化成较小的部门,每一个部门的责任都有全体员工分化成

96、较小的部门,每一个部门的责任都有详细描述。详细描述。2.2.权责分明。雇员都处于一定的等级制度中,每人都对权责分明。雇员都处于一定的等级制度中,每人都对上一级的监督者负责。上一级的监督者负责。3.3.基于专业技术资格之上的人员用工制度。基于专业技术资格之上的人员用工制度。4.4.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详细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5.5.在科层制中确立了一套科层制职业发展的方式在科层制中确立了一套科层制职业发展的方式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8、组织过程和变迁制度化制度化 一个组织一旦建立,它就走向制度化的历程:一个组织一旦建立,它就走向

97、制度化的历程: 首先,进行群体活动的方式开始建立起来,有时候,首先,进行群体活动的方式开始建立起来,有时候,这指的就是标准化操作程序。标准化操作程序最终会限这指的就是标准化操作程序。标准化操作程序最终会限制组织在多种行为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制组织在多种行为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 其次,程序越固定,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正式。其次,程序越固定,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正式。结果,组织行为就越稳定,越可以预见。但是当非正式结果,组织行为就越稳定,越可以预见。但是当非正式关系变得越不重要时,要创造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结构关系变得越不重要时,要创造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结构就越难。就越难。 第三,组织目标开始越来越

98、没有弹性。第三,组织目标开始越来越没有弹性。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一、群体与组织一、群体与组织8、组织过程和变迁目标置换目标置换 制度化的另一种负面效应就是目标置换。当组织员工制度化的另一种负面效应就是目标置换。当组织员工更加关注组织本身的存续和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而不去更加关注组织本身的存续和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而不去关心是否与组织的实际目标相符合时,这一现象就会发生。关心是否与组织的实际目标相符合时,这一现象就会发生。 目标置换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组织成员热中于保目标置换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组织成员热中于保持他们自己在组织的地位,因而就把这个目的当成了组织持他们自己在组织的地位,因而就把这

99、个目的当成了组织的目标。其次,当组织规章制度本身成为目的时目标置换的目标。其次,当组织规章制度本身成为目的时目标置换也会发生。目标置换的第三种形式是雇员之间非正式结构也会发生。目标置换的第三种形式是雇员之间非正式结构的发展,导致他们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组织的需要。的发展,导致他们保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组织的需要。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1、越轨的定义 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范的行为。 反常越轨是指反常越轨是指主观上基本接受社会规主观上基本接受社会规则的合法性,但却因个则的合法性,但却

100、因个人目的而做出违犯行为。人目的而做出违犯行为。大多数犯罪行为归入这大多数犯罪行为归入这一类。实际上任何一个一类。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不赞同反常越轨,人都不赞同反常越轨,即使是越轨者在大多数即使是越轨者在大多数场合也不赞同。场合也不赞同。 不遵从越轨是指由于越轨者相信不遵从越轨是指由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地和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地和集体地违犯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集体地违犯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不遵从越轨者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不遵从越轨者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这类越轨是一种良知未泯的行为,变规则。这类越轨是一种良知未泯的行为,而这里的良知则

101、基于一定的社会理想。不而这里的良知则基于一定的社会理想。不遵从的越轨者常常被他们的支持者当作英遵从的越轨者常常被他们的支持者当作英雄,而且,如果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他雄,而且,如果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最终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们就会最终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1、越轨的定义 关于社会越轨,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关于社会越轨,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一,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第二,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第二,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 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

102、三,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 第四,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地第四,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地文化现象。文化现象。 第五,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第五,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织所为。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2、社会控制 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就是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主要由两种类型: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社会控制主要由两种类型: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内在社会控制指那些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内在社会控制指那些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在社

103、会控制则是运用各种正式方式行动的过程。外在社会控制则是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和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力。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3、越轨的社会功能 1 1、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许多社、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许多社会规范在被破坏之前还模糊不清。这时,群体对越会规范在被破坏之前还模糊不清。这时,群体对越轨的反应进而澄清了规范。轨的反应进而澄清了规范。 2 2、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3 3、越轨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越轨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 4

104、 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4、越轨与社会功能失调 长期或广泛的越轨能从几个途径导致社会功能失调:长期或广泛的越轨能从几个途径导致社会功能失调: 首先,如果越轨广泛流传,就可能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首先,如果越轨广泛流传,就可能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 其次,越轨可能使生活不可预知并充满危险。所有复杂的社会其次,越轨可能使生活不可预知并充满危险。所有复杂的社会互动都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人们通常会固守自己的角色定位。如互动都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人们通常会固守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人们,特别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不

105、能遵守人们期望他们遵守的果人们,特别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不能遵守人们期望他们遵守的社会规则,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就会产生问题并处于危险之中。社会规则,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就会产生问题并处于危险之中。 最后,尽管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系统能承受大量的越轨而不会最后,尽管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系统能承受大量的越轨而不会出现严重混乱,但当大量的人长时间地越轨时,当越轨渐渐严重地出现严重混乱,但当大量的人长时间地越轨时,当越轨渐渐严重地破坏掉对基本社会机构的社会价值观的信任时,或者当越轨引发了破坏掉对基本社会机构的社会价值观的信任时,或者当越轨引发了社会不能容纳的冲突时,就可能出现社会解组。社会不能容纳的冲突时,就可

106、能出现社会解组。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结构紧张理论结构紧张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社会的文化与架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该理论认为,当社会的文化与架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轨就可能产生。所有文化都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标,同时轨就可能产生。所有文化都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某些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但是,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但是,在社会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群体的在社会快速变化和社会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没

107、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结果,这种群体的人就标。社会结构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结果,这种群体的人就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会体验到社会失范,他们可能失去对这些目标的兴趣,或者失去通过合法的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二者。过合法的途径达到成功目标的兴趣,或者同时失去二者。 所谓失范,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所谓失范,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阙如的一种社会状况。值相对脆弱、阙如的一种社会状况。 第四讲:群体与

108、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结构紧张理论结构紧张理论(创始者:(创始者:罗伯特罗伯特默顿默顿 ) 受阻群体可能以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产生反应。受阻群体可能以五种方式对其社会失范的困境产生反应。 1.1.最通常的反应是遵从。最通常的反应是遵从。 2.2.“革新革新”,接受目标(但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而代之以,接受目标(但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而代之以“新新”的非法的手段。的非法的手段。 3.3.“仪式主义仪式主义”,机会受阻的个人接受手段但拒绝目标。,机会受阻的个人接受手段但拒绝目标。 4.4.“退却主义退却主义”,既拒绝目标也拒绝手段,既拒绝目标也

109、拒绝手段 5.5.“反叛反叛”,拒绝文化上赞同的目标和手段,代之以新的与,拒绝文化上赞同的目标和手段,代之以新的与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文化传递理论文化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该理论认为,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

110、面就会去引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强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强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者。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越频繁和越持久,且接触时的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越频繁和越持久,且接触时的年龄越小,当事人变为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年龄越小,当事人变为越轨者的可能性越大。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

111、理论 一类控制理论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某些人比他人更一类控制理论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某些人比他人更缺乏控制自己内在冲动的能力。缺乏控制自己内在冲动的能力。 另一个更为详细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犯罪是由人们社会另一个更为详细的社会控制理论强调,犯罪是由人们社会联系的纽带弱化所引起的:在我们大多数人中起约束作用的四联系的纽带弱化所引起的:在我们大多数人中起约束作用的四大关键社会纽带却在犯罪者那里典型地呈软弱状态。这些纽带大关键社会纽带却在犯罪者那里典型地呈软弱状态。这些纽带包括,包括,“附属附属”于其它遵从者,特别是父母和同辈;于其它遵从者,特别是父母和同辈;“奋斗目奋斗目标标”,他投入时间

112、和汗水为实现诸如上大学等传统目标而工作,他投入时间和汗水为实现诸如上大学等传统目标而工作,而越轨行为则会威胁到这些目标地获得;而越轨行为则会威胁到这些目标地获得;“参与参与”常规活动,常规活动,以减少可能越轨的时间,以及以减少可能越轨的时间,以及“信仰信仰”,接受常规道德观念。,接受常规道德观念。 第四讲: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学家认为,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同那些没有冲突理论学家认为,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同那些没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权力和地位的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是在社

113、会权势参与下制定的,因此无权无势的人越轨频率是在社会权势参与下制定的,因此无权无势的人越轨频率更高,只不过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规则并未反映更高,只不过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规则并未反映他们看待事物的特殊方式。他们看待事物的特殊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认为,最能够解释大多数越轨马克思主义的冲突理论认为,最能够解释大多数越轨的,是阶级冲突,而不是一般的文化差异。法律不是为了的,是阶级冲突,而不是一般的文化差异。法律不是为了平等地保护社会中所有成员而制定出来的;而且法律也没平等地保护社会中所有成员而制定出来的;而且法律也没有必要反映全社会的道德思考。有必要反映全社会的道德思考。第四讲:

114、群体与规范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二、越轨、犯罪与社会控制5、几种社会理论 标签理论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家强调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标签为越轨时才标签理论家强调一个行为及其违反者只有当被标签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该理论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即偶尔卷入违犯变成了越轨。该理论区分了两种越轨:初级越轨,即偶尔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影响;二级越轨,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他人标签为越轨影响;二级越轨,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以

115、越轨者的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在二级越轨中,越轨者以越轨者的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角色来认知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 标签理论家们将成为越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权威者标签理论家们将成为越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权威者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察觉;第二步是对越轨者的标签;第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察觉;第二步是对越轨者的标签;第三步是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三步是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为加入该群体或文化的人提供越轨行为的社会支持。一旦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这个个体就开始了他的越为的社会支持。一旦经历了这三个步骤,这个个体就开始了他的越轨生涯,也即

116、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轨生涯,也即接受了越轨亚文化中的越轨认同与生活方式。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 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所谓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得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马克斯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马克斯韦韦伯确定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关键维度我们通伯确定了社会分层的三个关键维度我们通常称这些维度为财富和收入(经济地位)、常称这些维度为财富和收入(经济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和声望(社会地位)。权力(政治地位)和声望(社会地位)。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

117、分层1 1、社会地位与等级地位、社会地位与等级地位 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地位是指在一一般意义上讲,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地位是指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然而就其与分层个群体或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然而就其与分层的关系而言,社会地位一词则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在的关系而言,社会地位一词则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社会学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社会学家通常用社会地位的这种用法来指称社会经济地位家通常用社会地位的这种用法来指称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ocioeconomic status或简称或简称SES

118、SES)。)。SESSES是一种对是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它考虑到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的度量方法,它考虑到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社会经济地位相同的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等内容。社会经济地位相同的人有机会从社会中获得大体等量的需求物品。人有机会从社会中获得大体等量的需求物品。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2 2、社会地位的辨认、社会地位的辨认 如果我们要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我们要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依据两个东西:首先必须有公认的用于划分地位必须依据两个东西:首先必须有公认的用于划分地位等级的等级序列,同时必须有一些可

119、广泛理解的符号,等级的等级序列,同时必须有一些可广泛理解的符号,以便让我们评估一个陌生人的地位水平。以便让我们评估一个陌生人的地位水平。 当人们炫耀性地表现地位当人们炫耀性地表现地位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时,符号来显示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时,他们是在进行炫耀性消费刚刚获得他们是在进行炫耀性消费刚刚获得巨大财富的人有时试图通过炫耀性巨大财富的人有时试图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表明他们新的地位,这些新消费来表明他们新的地位,这些新富者,被称做富者,被称做“暴发户暴发户” ” 。然而,地位符号也可能产生误然而,地位符号也可能产生误导。有些地位符号可能会被并导。有些地位符号可能会被并不属于这个阶层的人欺骗

120、性地不属于这个阶层的人欺骗性地利用。为了给人以较高经济地利用。为了给人以较高经济地位的印象,家庭可能购买他们位的印象,家庭可能购买他们几乎买不起的家具或者汽车。几乎买不起的家具或者汽车。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3 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1。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其高地位。 2、经理人员阶层: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目前还在发展之中。这个阶层是市场

121、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3 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就全国而言,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1。这一阶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3 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122、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为48。这一阶层是现代社会的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未来十几年其人员比例将会有明显提高。 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目前,个体工商户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42,但该阶层的实际人数比登记人数多得多。这一阶层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3 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

123、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目前,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2。这一阶层与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目前,整个产业工人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则为226左右,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左右。经济改革以来,产业工人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使得这一阶层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3 3、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

124、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和惟一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由于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也低于上述所有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31,其中的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目前,这一阶层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4 4、阶级分化、阶级分化 当各阶级成员得到的报酬水平差别很当各阶级成员得到的报酬水平差别很大时,当这些阶级的成员充分意识到这些大时,当这些阶级的成员充分意识到这些差别时,当只有很少的机会从一个阶级向差别时,当只有很少的机会从一

125、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流动时,就会存在着广泛的另一个阶级流动时,就会存在着广泛的阶阶级分化级分化对不同阶级所感知到的和真实对不同阶级所感知到的和真实的差异。的差异。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一、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5 5、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 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社会阶级成员具有的、涉及他们共同处境和利益的共同意识,叫阶级意识。益的共同意识,叫阶级意识。 虚假意识是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虚假意识是一个人对现实的主观理解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对机会平等的认同就促成了实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对机会平等的认同就促成了虚假意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所谓机会平等是保虚

126、假意识。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所谓机会平等是保护少数精英阶级的利益的。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集护少数精英阶级的利益的。人们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年龄、性别、教育、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不平中在年龄、性别、教育、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不平等,而不去考虑阶级问题。等,而不去考虑阶级问题。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指就一个人或一群体而言,社会流动指就一个人或一群体而言,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1 1、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 一个假设的完全开放

127、的社会里,人们就可以取得他们的一个假设的完全开放的社会里,人们就可以取得他们的天资、能力和愿望允许得到的任何地位。一个开放的社会不天资、能力和愿望允许得到的任何地位。一个开放的社会不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位置将仍然存在,不过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不平等的社会位置将仍然存在,不过这些位置将主要按功绩大小来填补。这些位置将主要按功绩大小来填补。 一个假设的完全封闭的社会里,每个人一生下来或者到一个假设的完全封闭的社会里,每个人一生下来或者到一定年龄就会分配到某种身份或地位。这种地位将永远不会一定年龄就会分配到某种身份或地位。这种地位将永远不会改变。改变。 相对开放与相对封闭社会之间的主要区

128、别在于社会地位相对开放与相对封闭社会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地位的混合程度。开放社会的特点是依赖自致性身份地位的程度的混合程度。开放社会的特点是依赖自致性身份地位的程度大大超过封闭社会,而封闭社会更依赖于先赋性身份地位。大大超过封闭社会,而封闭社会更依赖于先赋性身份地位。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2 2、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代际社会流动,是将父母的社会地代际社会流动,是将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其子女或孙子女所获得的社会地位位与其子女或孙子女所获得的社会地位相比较而言的;相反,代内流动是指个相比较而言的;相反,代内流动是指个人在其一生中的社会地位变动。人在其一生中的社

129、会地位变动。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3 3、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 在特定社会,有两个条件似乎特别容易产生在特定社会,有两个条件似乎特别容易产生向上的流动:这就是先进工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向上的流动:这就是先进工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学校教育由社会或经济体系(不是个人成就)的学校教育由社会或经济体系(不是个人成就)的这种变迁,所产生的向上流动,叫做结构性流动。这种变迁,所产生的向上流动,叫做结构性流动。 与高水平向上流动相联系在一起的其它因素与高水平向上流动相联系在一起的其它因素有大众传播、城市化和地理上的移动等。有大众传播、城市化和地理上的移动等。 对比向上流动

130、而言,得不到教育、移民、很对比向上流动而言,得不到教育、移民、很小就结婚以及拉扯一个大家庭都与向下流动有关。小就结婚以及拉扯一个大家庭都与向下流动有关。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二、社会流动二、社会流动4 4、妇女的社会流动、妇女的社会流动 一项研究表明,妇女的职业流动受到父母双一项研究表明,妇女的职业流动受到父母双方的职业地位的影响。在妇女社会流动的研究中,方的职业地位的影响。在妇女社会流动的研究中,无论母亲是否外出工作,她所占据的职业地位都无论母亲是否外出工作,她所占据的职业地位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另一研究者发现,妇女可以通过婚姻获得的另一研究者发现,妇女可以通过婚姻获

131、得的社会流动,比男子通过职业获得的社会流动要大社会流动,比男子通过职业获得的社会流动要大得多。通过婚姻的流动向下与向上概率相当。得多。通过婚姻的流动向下与向上概率相当。 当然,无论对职业男性还是职业女性来说,当然,无论对职业男性还是职业女性来说,通往较高职业地位的道路主要是教育。通往较高职业地位的道路主要是教育。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 社会阶级位置(社会经济地位)对我社会阶级位置(社会经济地位)对我们有着巨大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与工作、们有着巨大影响。我们的家庭生活与工作、我们的闲暇消遣、我们的政治态度都受到我们的闲暇消遣、我们的政治态度都受到社会阶级地位的

132、影响。社会阶级最重要的社会阶级地位的影响。社会阶级最重要的影响或许是对我们生活机会的影响。所谓影响或许是对我们生活机会的影响。所谓“生活机会生活机会”是指一生中获得一些重要目是指一生中获得一些重要目标的可能性。标的可能性。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1 1、社会阶级、健康与寿命、社会阶级、健康与寿命 健康是生活机会的一个基本的决定因素。社会中衡量健康的一健康是生活机会的一个基本的决定因素。社会中衡量健康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婴儿死亡率。一般来说,上层阶级中的婴儿死亡率远个主要指标是婴儿死亡率。一般来说,上层阶级中的婴儿死亡率远低于下层阶级。比如,在美国,黑人婴儿的死亡

133、率是低于下层阶级。比如,在美国,黑人婴儿的死亡率是17%17%,白人是,白人是7.7%7.7%。 下层阶级成员比其他人生活机会更差的另一个指标由寿命统计下层阶级成员比其他人生活机会更差的另一个指标由寿命统计得出的。今天白人平均寿命可望达到得出的。今天白人平均寿命可望达到76.476.4岁,而美国黑人只能达到岁,而美国黑人只能达到70.770.7岁。岁。 产生上述预期寿命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层阶级中经产生上述预期寿命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层阶级中经常出现慢性病和流行病,而他们接受的医疗保健水平也比高收入群常出现慢性病和流行病,而他们接受的医疗保健水平也比高收入群体低。二,下层阶级和

134、工人阶级的成员更有可能受各种工作和住房体低。二,下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员更有可能受各种工作和住房的伤害。三,下层阶级的人最有可能死于的伤害。三,下层阶级的人最有可能死于“非自然原因非自然原因”。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2 2、社会阶级与法律、社会阶级与法律 大量研究有力地表明,人们的社会阶级地位影响大量研究有力地表明,人们的社会阶级地位影响其接受法律服务的方式。下层阶级的罪犯比有钱的罪其接受法律服务的方式。下层阶级的罪犯比有钱的罪犯更容易被抓住,一旦被捕,一般不可能花钱请高水犯更容易被抓住,一旦被捕,一般不可能花钱请高水平的人为其辩护。当他们出庭的时候,他们的

135、生活史,平的人为其辩护。当他们出庭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史,往往包括逃学、失业、离婚以及按照上层阶级标准评往往包括逃学、失业、离婚以及按照上层阶级标准评判的明显缺乏责任感的一些东西,会不利于他们。结判的明显缺乏责任感的一些东西,会不利于他们。结果,低收入的罪犯同样的罪行受到的惩罚可能比高收果,低收入的罪犯同样的罪行受到的惩罚可能比高收入的罪犯重。入的罪犯重。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3 3、社会阶级与教育、社会阶级与教育 受教育的机会是另一个受到社会阶级地位强烈影受教育的机会是另一个受到社会阶级地位强烈影响的生活机会。以美国为例,大学毕业生年平均收入响的生活机会。

136、以美国为例,大学毕业生年平均收入比受教育很少的人要高出比受教育很少的人要高出50%50%左右。一项对大约左右。一项对大约90009000名学生的经典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很高名学生的经典研究发现,那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很高的人,中学毕业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几乎是那些社的人,中学毕业后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几乎是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出身的人的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出身的人的2.52.5倍。另一项研究倍。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与社会阶级地位有着较强的相关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与社会阶级地位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阶级地位较高家庭的子女受到更强的鼓励去追求性:阶级地位较高家庭的子女受到更强的鼓励去追求

137、并重视更高的教育,而且,是否有能力支付更高等教并重视更高的教育,而且,是否有能力支付更高等教育的费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育的费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三、生活中的阶级差异4 4、社会阶级与社会参与、社会阶级与社会参与 下层阶级的人与阶级地位较高的人相下层阶级的人与阶级地位较高的人相比,社会参与的机会以及从中获得的好处比,社会参与的机会以及从中获得的好处较少。他们朋友较少,认识的邻居和同事较少。他们朋友较少,认识的邻居和同事较少,参加的团体较少较少,参加的团体较少一句话,他们一句话,他们很少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交往。很少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交往。 第五讲:社会不平

138、等四、贫困与社会福利四、贫困与社会福利1 1、贫困的定义、贫困的定义 贫困的定义既可以是相对的又可以是绝对的。贫困的定义既可以是相对的又可以是绝对的。 相对贫困的定义把任何社会成员中一定比例的人口相对贫困的定义把任何社会成员中一定比例的人口看作是贫困的。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社会中被认为远远低看作是贫困的。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社会中被认为远远低于正常水平,那么他就是相对贫困。例如,有些社会学于正常水平,那么他就是相对贫困。例如,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贫困的收入是全国中等收入的一半,他们认为任家认为贫困的收入是全国中等收入的一半,他们认为任何落入或者低于这一水平的人都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何落入或者低于这一水平的人

139、都处于相对贫困状态。 绝对贫困的定义确定一个低于个人或者家庭不能维绝对贫困的定义确定一个低于个人或者家庭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线。使用绝对贫困定义,在理论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线。使用绝对贫困定义,在理论上说,某个特定社会有可能不存在贫困现象。上说,某个特定社会有可能不存在贫困现象。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四、贫困与社会福利四、贫困与社会福利2 2、贫困的原因分析、贫困的原因分析 1 1)责怪受害者)责怪受害者 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贫穷,他个人肯定在某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贫穷,他个人肯定在某方面不成功。社会科学家一般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方面不成功。社会科学家一般反对这种观点。他们认为

140、,贫穷不是穷人的过错,而是在是受害者无法控制的环境贫穷不是穷人的过错,而是在是受害者无法控制的环境的结果。有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种贫困文化使穷人得的结果。有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种贫困文化使穷人得不到他们向中产阶级流动所需要的条件。另一种观点认不到他们向中产阶级流动所需要的条件。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经济制度中存在着结构性障碍,使穷人几乎为,我们的经济制度中存在着结构性障碍,使穷人几乎难以摆脱他们的处境。难以摆脱他们的处境。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四、贫困与社会福利四、贫困与社会福利2 2、贫困的原因分析、贫困的原因分析 2 2)贫困文化)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当一贫困文

141、化是指一套穷人共有的规范和价值观。当一群人几代都忍受经济剥夺之苦时,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适群人几代都忍受经济剥夺之苦时,那么就会产生一种适应这种剥夺的文化包括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应这种剥夺的文化包括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这些价值观适应于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这些价值观适应于条件没有希望得到改善的环境。件没有希望得到改善的环境。 然而,很不幸的是,贫困文化一旦存在,它就会一然而,很不幸的是,贫困文化一旦存在,它就会一代代存在下去。在孩子六七岁以前他们通常已经接受了代代存在下去。在孩子六七岁以前他们通常已经接受了这种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态度,从心理

142、上不适于充分这种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态度,从心理上不适于充分利用一生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条件或者增长机会。利用一生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条件或者增长机会。第五讲:社会不平等四、贫困与社会福利四、贫困与社会福利2 2、贫困的原因分析、贫困的原因分析 3 3)结构性解释)结构性解释 这些解释把贫困归因于社会持续的不平等。例如权这些解释把贫困归因于社会持续的不平等。例如权力、财富以及其他资源分配等,这些不平等实际上迫使力、财富以及其他资源分配等,这些不平等实际上迫使一些人处于贫困。一些人处于贫困。 许多结构性因素减少了穷人获得工作的机会,他们许多结构性因素减少了穷人获得工作的机会,他们还受到来自强大经济利益团

143、体的各种剥削。当然,结构还受到来自强大经济利益团体的各种剥削。当然,结构因素无可争辩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我们也不需要考虑个因素无可争辩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我们也不需要考虑个人和文化的因素。事实上,有些研究表明,这两者是复人和文化的因素。事实上,有些研究表明,这两者是复杂地缠结在一起的。杂地缠结在一起的。第五讲:社会不平等四、贫困与社会福利四、贫困与社会福利3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指为了促进个人的功能发挥和社会福利是指为了促进个人的功能发挥和使之获得最低的社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一系列使之获得最低的社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一系列项目,包括物质好处和服务。广义上,社会福项目,包括物质好处和服务。

144、广义上,社会福利包括四个因素:收入补贴计划、健康、教育利包括四个因素:收入补贴计划、健康、教育和福利服务。和福利服务。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1 1、民族群体、民族群体 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文化特点的群体叫民族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文化特点的群体叫民族群体(群体(ethnic groupethnic group)。一些社会学家用这个)。一些社会学家用这个词是意指来自某一地区的所有人,另外一些人词是意指来自某一地区的所有人,另外一些人用这个词来意指讲同样语言或具有同一宗教信用这个词来意指讲同样语言或具有同一宗教信仰的一群人。然而,许多当代社会学家把民族仰的一群人

145、。然而,许多当代社会学家把民族群体定义为任何与其他在群体具有社会意义上群体定义为任何与其他在群体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区别、并且有自己的亚文化、有的区别、并且有自己的亚文化、有“共同意识共同意识的群体的群体”。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2 2、种族群体、种族群体 具有鲜明的身体特征的群体叫做种族群体具有鲜明的身体特征的群体叫做种族群体(racial groupracial group) 。许多年来,根据体质特许多年来,根据体质特征人类被大致分成三个群类:高加索人、蒙古征人类被大致分成三个群类:高加索人、蒙古人和黑人。今天大多数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人和黑人。今天

146、大多数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把种族看成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生物概把种族看成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生物概念,认为种族这个词指的是别人所相信的、具念,认为种族这个词指的是别人所相信的、具有某些共同的体质特征但基因上有区别的一群有某些共同的体质特征但基因上有区别的一群人。人。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3 3、少数民族群体、少数民族群体 少数民族群体(少数民族群体(minority groupminority group)指在一个社会)指在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通过某些生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特征中,那些可以通过某些生理的、社会的或文化的特征识别出来的、被这个社

147、会当作偏见和歧视对象的人所识别出来的、被这个社会当作偏见和歧视对象的人所组成的任何群体。组成的任何群体。“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和“大多数民族大多数民族”群群体的区别不是一个数量问题,而是与每一个群体所拥体的区别不是一个数量问题,而是与每一个群体所拥有的权力大小密切相关。这就说明,有的权力大小密切相关。这就说明,“主导的主导的”(dominantdominant)和)和“从属的从属的”(subordinatesubordinate)这两)这两个词比个词比“大多数大多数”(majoritymajority)与)与“少数少数”(minorityminority)更能说明问题)更能说明问题第五讲:社会

148、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民族关系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型:接受型试图使民族关系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型:接受型试图使少数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群体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少数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群体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排斥型阻止对少数民族的接受或使接受程度最小化。排斥型阻止对少数民族的接受或使接受程度最小化。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接收模式接收模式 同化同化 即主流社会对于新成员的吸纳。有两种主要的同化类型:即主流社会对于新成员的吸纳。有两种主

149、要的同化类型:文化同化与结构同化。移民群体放弃不仅包括语言和服饰而文化同化与结构同化。移民群体放弃不仅包括语言和服饰而且还包括许多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宗教价值观在内的大部分且还包括许多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宗教价值观在内的大部分传统文化,接受所移入社会的文化,这是就出现文化同化现传统文化,接受所移入社会的文化,这是就出现文化同化现象。结构同化是少数民族成员完全被主导群体的学校、商界、象。结构同化是少数民族成员完全被主导群体的学校、商界、社区以及家庭所接受的现象。当民族群体抵制同化压力并且社区以及家庭所接受的现象。当民族群体抵制同化压力并且努力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时,有可能引发冲突。努力保持强烈的民族认

150、同时,有可能引发冲突。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接收模式接收模式 混合混合 如果说同化意味着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社会和文化融合,如果说同化意味着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社会和文化融合,那么混合则指某一民族或种族群体与主流人口在生物意义上那么混合则指某一民族或种族群体与主流人口在生物意义上的结合。有些混合往往是在两个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出现,的结合。有些混合往往是在两个群体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出现,不过混合很少是主导的接受模式。不过混合很少是主导的接受模式。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151、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接收模式接收模式 文化多元论文化多元论 文化多元论是少数民族群体完全参与主流社会,但是仍文化多元论是少数民族群体完全参与主流社会,但是仍然保留许多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种文化模式,但是它并没有然保留许多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种文化模式,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成功。瑞士是一个在文化多元论基础智商运作很好的社完全成功。瑞士是一个在文化多元论基础智商运作很好的社会,在瑞士到处都讲德语、法语,还有意大利语。只要一个会,在瑞士到处都讲德语、法语,还有意大利语。只要一个人能说三者中的一种语言,他就可以作为一个公民完全参与人能说三者中的一种语言,他就可以作为一个公民完全参与社

152、会活动。瑞士人可以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进行选择,两者社会活动。瑞士人可以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进行选择,两者地位平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瑞士人同地位平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瑞士人同样对待十几个其他民族群体,那么他们的社会就很可能会四样对待十几个其他民族群体,那么他们的社会就很可能会四分五裂。分五裂。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接收模式接收模式 文化多元论文化多元论 文化多元论是少数民族群体完全参与主流社会,但是仍文化多元论是少数民族群体完全参与主流社会,但是仍然保留许多社会和文化差异

153、的一种文化模式,但是它并没有然保留许多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种文化模式,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成功。瑞士是一个在文化多元论基础智商运作很好的社完全成功。瑞士是一个在文化多元论基础智商运作很好的社会,在瑞士到处都讲德语、法语,还有意大利语。只要一个会,在瑞士到处都讲德语、法语,还有意大利语。只要一个人能说三者中的一种语言,他就可以作为一个公民完全参与人能说三者中的一种语言,他就可以作为一个公民完全参与社会活动。瑞士人可以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进行选择,两者社会活动。瑞士人可以在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进行选择,两者地位平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瑞士人同地位平等。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瑞士人同

154、样对待十几个其他民族群体,那么他们的社会就很可能会四样对待十几个其他民族群体,那么他们的社会就很可能会四分五裂。分五裂。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排斥模式排斥模式 消灭与种族灭绝消灭与种族灭绝 最极端的排斥形式是消灭,即主导群体导致大量少数民最极端的排斥形式是消灭,即主导群体导致大量少数民族成员死亡的过程。有时消灭采取种族灭绝的形式族成员死亡的过程。有时消灭采取种族灭绝的形式指对指对某一整个民族或种族群体的蓄意摧毁。现代历史上最臭名昭某一整个民族或种族群体的蓄意摧毁。现代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例子是希特

155、勒对欧洲犹太人的著的种族灭绝例子是希特勒对欧洲犹太人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纳粹征服围捕了大约纳粹征服围捕了大约600600万犹太人,把他们送进毒气室。万犹太人,把他们送进毒气室。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排斥模式排斥模式 驱逐驱逐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另一排斥形式是驱逐,或者强迫一个民族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另一排斥形式是驱逐,或者强迫一个民族离开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社会。在离开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社会。在1919世纪世纪3030年代,美国军队强年代,美国军队强迫彻罗基人离开他们的乔治亚的家乡,迁居到俄克拉荷马的迫彻罗基人离

156、开他们的乔治亚的家乡,迁居到俄克拉荷马的印第安人居留地生活。在印第安人居留地生活。在1 1万人的大迁移队伍中有万人的大迁移队伍中有40004000多人多人在途中死亡。彻罗基人称这一旅途为在途中死亡。彻罗基人称这一旅途为“泪水之旅泪水之旅”(斯塔克,(斯塔克,19461946)。越南人驱逐华人民族是一个现代的例子。华人被迫)。越南人驱逐华人民族是一个现代的例子。华人被迫渡海迁移,估计多达一半的人死亡。渡海迁移,估计多达一半的人死亡。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 排斥模式排斥模式 政治区划政治区划 政治区划是指某

157、个国家为了使行政边界与某些民族或种政治区划是指某个国家为了使行政边界与某些民族或种族区域更加一致的政治重组过程。有时所涉及到的群体赞成族区域更加一致的政治重组过程。有时所涉及到的群体赞成政治区划,例如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之后,印度为了解决占政治区划,例如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之后,印度为了解决占统治地位的印度人与人口众多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统治地位的印度人与人口众多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另一方面,有时政治区划是强加的,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另一方面,有时政治区划是强加的,没有得到所设计的群体的同意。例如,巴勒斯坦于没有得到所设计的群体的同意。例如,巴勒斯坦于1947194

158、7年被年被英国分成了分治的阿拉伯地区和犹太人地区。英国分成了分治的阿拉伯地区和犹太人地区。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 1 1)被动接受)被动接受 一条向少数民族成员敞开的道路就是他们接一条向少数民族成员敞开的道路就是他们接受其处境。他们可以调整自己以适应其从属地位,受其处境。他们可以调整自己以适应其从属地位,并且充分利用之。被动接受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并且充分利用之。被动接受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汤姆大叔汤姆大叔”斯托的小说斯托的小说汤姆大叔的小屋汤姆大叔的小屋中的黑人佣人。中的黑人佣人。第五

159、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 2 2)暴力)暴力 少数民族成员的另一个常见反应是攻击行为。少数民族成员的另一个常见反应是攻击行为。这种反应可能采取对主导群体进行伤害身体的暴这种反应可能采取对主导群体进行伤害身体的暴力行动,少数民族个人通常寻求比较安全的途径力行动,少数民族个人通常寻求比较安全的途径表达他们的攻击行为,例如通过语言或者书面的表达他们的攻击行为,例如通过语言或者书面的渠道。另外一个攻击行为的释放渠道是有意无意渠道。另外一个攻击行为的释放渠道是有意无意地破坏为主导群体做的工作。地破坏为

160、主导群体做的工作。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 3 3)集体抗议)集体抗议 少数民族为了获得民权的抗议运动是一个相少数民族为了获得民权的抗议运动是一个相当近期的现象,不过他们很快成为了一些国家少当近期的现象,不过他们很快成为了一些国家少数民族最常见的反应形式。数民族最常见的反应形式。 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 4 4)自我隔离)自我隔离 少数民族群体资源与主流社会相分离的过程少数民族群

161、体资源与主流社会相分离的过程叫自我隔离。少数民族找不到满意的方式与主导叫自我隔离。少数民族找不到满意的方式与主导群体相处,他们就通过这一过程努力限制与群体群体相处,他们就通过这一过程努力限制与群体外成员的接触。自我隔离最极端的形式是分离主外成员的接触。自我隔离最极端的形式是分离主义,即通过这种形式少数民族群体可望建立他们义,即通过这种形式少数民族群体可望建立他们自己的完全独立的社会。自己的完全独立的社会。第五讲:社会不平等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五、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5 5、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少数民族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 5 5)自愿同化)自愿同化 少数民族成员对主流社会的另一个

162、反映是自愿同少数民族成员对主流社会的另一个反映是自愿同化。选择这种反应的人试图学好主导群体的语言、化。选择这种反应的人试图学好主导群体的语言、服饰、行为模式以及其他文化特征,使人们难抑服饰、行为模式以及其他文化特征,使人们难抑辨认出他们实际上是少数民族成员。采取同化的辨认出他们实际上是少数民族成员。采取同化的决定可能是很痛苦的,因为它需要背叛可能仍然决定可能是很痛苦的,因为它需要背叛可能仍然带有感情意义与社会联系的民族传统。有时候,带有感情意义与社会联系的民族传统。有时候,那些选择这一做法的人因其放弃家庭姓名、历史、那些选择这一做法的人因其放弃家庭姓名、历史、语言以及文化传统等,而受到其父母、兄弟姐妹语言以及文化传统等,而受到其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亲戚的严厉批评。以及其他亲戚的严厉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