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9723081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人民版必修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突出四个重点: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一是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二是二是秦朝创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立中央集权制度;三是三是汉武帝、宋太祖加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强中央集权;四是四是隋唐、明清强化专制皇隋唐、明清强化专制皇权。权。 把握两条线索:把握两条线索:一是一是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是中央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二是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集权和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概念: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西周分封的对

2、象有哪些?西周分封的对象有哪些?西周分封的对象相应的西周分封的对象相应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义务和权利是什么?西周分封的对象与周王是什么西周分封的对象与周王是什么关系?关系?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宗法制1 1)概念: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概念: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它的核它的核心内容是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各子有双重关系,在亲子与分封下去的各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

3、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系。2 2)特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3 3)目的:)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 2、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为、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

4、法制,以血缘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4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5 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 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 D内阁制内阁制 2 2、“齐人齐人”、“鲁人鲁人”、“楚人楚人”这种表述,这种表述,逐渐被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取代,造成这一逐渐被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取代,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5、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A分封制分封制 B B宗法制宗法制 C C郡县制郡县制 D D三省六部三省六部特点: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权力的高度集中皇位继承制皇位继承制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司法、立法、行政、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独揽军事等大权独揽表现:表现:中枢机构中枢机构三公三公丞相丞相管理全国政务管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监察百官太尉太尉管理军事管理军事九卿九卿地方机构地方机构郡县制郡县制(一)开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的的影影响响积积极极消消极极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

6、形成容易形成容易形成容易形成暴政,暴政,暴政,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打击下, 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1)疆域: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对秦: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7、(3)对后世: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1、秦王嬴政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秦王嬴政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8、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颁布秦律,严刑峻法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皇权的至高无上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袭制爵位世袭制 确立中央、地方的行确立中央、地方的行政机构政机构 三公九卿直接由皇帝任免三公九卿直接由皇帝任免 A. B. C. D.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加强监察地方加强监察地方) ) 发展演变发展演变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 1、汉、

9、汉中央:中央:地方地方思想:思想: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建立建立“中朝中朝”,削弱相权,削弱相权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目的:加强对地方控制目的:加强对地方控制影响:影响:“王国问题王国问题”解决:解决:武帝武帝“推恩令推恩令”刺史制度刺史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与强化 两两大大矛矛盾盾专专制制主主义义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汉:汉:“中朝中朝”的形成的形成唐: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地方行政地方行政 秦郡县制秦郡县制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汉郡国并行制汉郡国并行制. .刺史刺史 宋宋: :通判通判 元元:

10、 :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中央与中央与地方地方(1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 2)不断加)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理。 (3 3)重视选官制度)重视选官制度特特点点明清明清: :废丞相废丞相, ,设内阁设内阁. .军机处军机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秦朝秦朝:郡县制:郡县制2、西汉西汉: 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通过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推恩令” “附益法附益法”逐渐逐渐 解解 除了王

11、国对中央的威胁;实行刺史制度,加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实行刺史制度,加 强中央集权强中央集权3、北宋北宋: 设三衙统领禁军,收地方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收地方精兵 派文官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派文官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4.元朝实行行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A便利了中央管理地方,便利了中央管理地方,加强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中央集权,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央和地方关系。 B 巩固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 C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制的开端开端。对后世有深远

12、影响。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意义意义: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秦:在中央设置三公。秦:在中央设置三公。 西汉:西汉:(1) (1) (2)(2)布衣丞相布衣丞相, ,频繁任相频繁任相. . 设立设立“中朝中朝”对抗对抗“外外朝朝”。 唐: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唐: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将相权一分为三。 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三司使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三司使. .枢密使分散相权。枢密使分散相权。 明:明太祖正式废除宰相制。明:明太祖正式废除宰相制。 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和皇权的强化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和皇权的强化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

13、粟内史少府太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执行执行皇皇帝帝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政事堂政事堂草拟草拟审议审议尚书省尚书省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权独尊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割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皇权加强枢密院枢密院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副副 相相三司使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宰相分行分行 政权政权皇帝皇帝二二 府府机

14、构机构职能职能官职及权利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之一。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宋代:二府三司制 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隋 唐唐 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归入归入归入归入元代:

15、?元代:?中书一省制中书一省制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元代: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影 响响 ?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归入归入归入归入明明 代:代:亲自掌管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 内内 阁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明成祖:位高权重宰相宰相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权力来源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职责职责一级决策者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侍从咨询为主任免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直

16、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决定对皇权影响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产物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度的形成内阁制度的形成皇皇 帝帝 军机处军机处 内内 阁阁日常事务日常事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内政外交军国大计军国大计重大案件重大案件清朝中枢权力机构清朝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军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

17、效率)(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雍雍正正军机处军机处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b.特点:简、精、速、特点:简、精、速、密密 c.职能职能作用:提高行政效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发展到顶峰隆宗门内军机处隆宗门内军机处机构简单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地处内廷跪受笔录,承旨遵办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2、影响: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

18、社会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国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此,中国社会发展步伐,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家。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1、特点:、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衰落。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相权相权不断削弱不断削弱君权君权不断加强不断加强-顶峰顶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制度中央制度演

19、变特点演变特点地方制度地方制度演变特点演变特点小结小结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消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巩固,社会,社会安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繁荣,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保障障。 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社会的创造力造力,又成为,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是造成是造成中国落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于西方的主要原

20、因之一。结论结论对中国古代集权制度的评价和认识积极积极明清前明清前:维护统一,安定社会。维护统一,安定社会。加快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流。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消极:消极: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束缚中国资本主义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动摇封建社会认识:专制

21、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动摇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方割据。夏商周: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秦朝:创立创立专制主义中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郡县制郡县制两汉:两汉:中央中央:内、外朝制内、外朝制地方:郡、国制地方:郡、国制隋唐:隋唐:中央中央: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地方:地方:隋隋:州县;州县;唐唐:道、州县道、州县元:元:地方:省、路、府、州、县(行省)地方:省、路、府、州、县(行省) 中央中央:一省二院一省二院宋:宋:中央中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22、地方:地方:路、州县路、州县明: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清: 设立军机处设立军机处皇皇权权不不断断加加强强,相相权权不不断断削削弱弱中中央央权权力力加加强强,地地方方权权力力缩缩小小发展线索发展线索1.演变演变秦朝:秦朝:中央:中央:地方:地方:汉朝:汉朝:中央:中央:地方:地方: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御史监御史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州)刺史(州)刺史御史台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置的中央监察机构 )明初至清末:明初至清末: 都察院(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2.评价评价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

23、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积极)需要。(积极)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制约;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统受到严重破坏. .(局限)(局限)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实行时间实行时间特点特点局限局限西周至西周至春秋春秋官职官职

24、世袭世袭被限定在被限定在贵族范围贵族范围秦汉魏晋秦汉魏晋南北朝南北朝秦汉魏晋秦汉魏晋南北朝南北朝从社会基从社会基层选用层选用设立中设立中正官正官成为世族把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持政权工具隋唐北宋隋唐北宋明清明清择优录取择优录取仕途开放仕途开放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束缚思想以官举士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权操于上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科举制科举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2 2)地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地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3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4 4

25、)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密结合。 (5 5)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理性的依据。 (6)6)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7 7)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8 8)实行人治。)实行人治。 1 1、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 A.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

26、革 B.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2 2、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B.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 C.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3 3、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明太祖废丞相的目的是 A.A.健全地方职能健全地方职能 B.B.厉行思想控制厉行思想控制 C.C.监视官吏百姓监视官吏百

27、姓 D.D.强化君主专制强化君主专制随堂练习随堂练习4 4、君主专制空前发展的标志是、君主专制空前发展的标志是 A.A.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B.B.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部权尽归内阁” C.C.康熙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康熙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D.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军机处5 5、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对草拟的诏令封驳

28、审议权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中,拥有对草拟的诏令封驳审议权的是 A.A.尚书省尚书省 B.B.门下省门下省 C.C.中书省中书省 D.D.吏部吏部6 6、自秦以后,中国出现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自秦以后,中国出现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 A.A.三公九卿三公九卿 B.B.皇权皇权 C.C.内外朝内外朝 D.D.三省六部三省六部7 7、对军机处这一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对军机处这一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A.军机大臣级别不高军机大臣级别不高 B.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C.C.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 D.D.军机大臣只参与处理军务军机大臣只参与处理军务A.A.唐代中央

29、官吏日渐增多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8、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皇帝皇帝皇帝皇帝御御史史大大夫夫丞丞相相太太尉尉 皇帝皇帝中中书书省省尚尚书书省省门门下下省省吏户礼兵刑工9 9、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开始于、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开始于A.A.秦始皇秦始皇 B.B.明太祖明太祖 C.C.明成祖明成祖 D.D.雍正帝雍正帝10

30、10、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B.B.丞相制度的废除丞相制度的废除C.C.内阁制的创立内阁制的创立 D.D.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置111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军机处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军机处一日日程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见面(请皇帝旨)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过朱(皇帝过目确定)确定)交发(下发旨意)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主要职能是A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31、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奉旨笔录,上传下达(2010高考北京卷)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2010高考广东文综高考广东文综12题)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010年高考上

32、海单科年高考上海单科3题)题)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20102010高考安徽文综高考安徽文综1414题)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010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年高考湖南文综2525题)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

33、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10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年高考江苏单科1 1题)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而叛国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题)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云:云:“唐事,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中书以付门下。若有

34、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对此理解有误的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完善中央监察机制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权 (2010高考广东文综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

35、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于唐代(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年高考上海单科34题)题) 皇权与相权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