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9719475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第12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重点提示u了解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和生物转化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通路u掌握肝胆疾病的常用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及检测技术u掌握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肝炎等的概念。黄疸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重点提示u掌握肝硬化、乙醇性肝损害、肝昏迷、肝癌等的生物化学检测指标u熟悉血清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重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二、肝胆疾病的代谢紊乱第一节 概述 概述 (一)物质代谢功能(一)物质代谢功

2、能(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一)物质代谢功能(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一、肝脏的主要生物化学功能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 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肝脏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u指机体将非营 养物质进行生物化学转变,增加其水溶性或极性,使其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u生物转化的作用分为两相反应n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为第一相反应n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u生物转化具有连续性、多样性、双

3、重性(失活与活化)的特点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一、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u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n肝脏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物质进行改造变性,增加其溶解度,利于其排出体外。这种作用具有解毒与致毒双重性。不能将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简单地理解为“解毒作用”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1.胆汁酸代谢 (三)分泌与排泄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u胆汁酸的类型n按结构n按来源l游离胆汁酸-CA,CDCA,DCA,LCAl结合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l初级胆汁酸l次级胆汁酸 例:胆酸例:胆酸 例:鹅脱氧胆酸例:鹅脱氧胆酸 HCOOHHOOHOH312724COOHCOOHHHO3712OH游离胆汁

4、酸 游离胆汁酸 例:牛磺胆酸例:牛磺胆酸 例:甘氨胆酸例:甘氨胆酸 CONHCHCONHCH2 2CHCH2 2SOSO3 3H HCONHCHCONHCH2 2COOHCOOHHHO3127HOH3127OHOHHO结合胆汁酸结合胆汁酸u概念n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u类型n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u部位n肝细胞的胞液和微粒体中 初级胆汁酸 结合胆汁酸u概念n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初级胆汁酸 7-羟基脱氧后生成的胆汁酸u类型n脱氧胆酸(DCA) 、石胆酸(LCA)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u部位n小肠下段和大肠次级胆汁酸结合胆汁酸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过程胆汁酸的肝肠

5、循环过程u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n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 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转变为结合型胆汁酸,经胆道再次排入肠腔的过程u胆汁酸肠肝循环意义n将有限的胆汁酸反复利用以满足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u胆汁酸的生理功能n促进脂类消化吸收、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及调节胆固醇代谢。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过程胆汁酸的肝肠循环过程胆红素来源胆红素来源 衰老的衰老的RBCRBC破坏、降解破坏、降解 无效红细胞生成无效红细胞生成 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 肌红蛋白等)分解肌红蛋白等)分解 胆红素(胆红素(20%20%

6、) 胆红素(胆红素(80%80%)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的代谢胆红素代谢概况胆红素代谢概况二、肝胆疾病的代谢紊乱(一)蛋白质代谢紊乱(二)糖代谢紊乱(三)脂质代谢紊乱(四)胆红素代谢紊乱 (五)胆汁酸代谢紊乱肝胆疾病的代谢紊乱(一)蛋白质代谢紊乱u主要表现n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下降u急性肝损伤时,由于肝脏的储备能力很强和多数蛋白质的半衰期较长,故血浆TP与Alb浓度变化不大u慢性肝病时,血浆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A/G)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蛋白质代谢紊乱(二)糖代谢紊乱u严重肝损伤时,糖耐量异常u原因n肝糖原合成障碍,进食后不能及时地把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因而引发血糖升

7、高。而空腹时因贮存的肝糖原较少,导致血糖降低u肝病时磷酸戊糖途径和糖酵解途径相对增强,糖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运转不佳,血中丙酮酸和乳酸水平显著上升糖代谢紊乱(三)脂质代谢紊乱u肝细胞损伤时,胆汁酸代谢紊乱,胆汁中胆汁酸含量下降及分泌量减少,出现脂质消化吸收不良症状u在肝功能障碍时,胆固醇的形成、酯化、排泄发生障碍,引起血浆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胆固醇酯生成也减少,血浆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下降u肝细胞损伤时,肝内脂肪氧化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碍,过多的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而形成脂肪肝脂质代谢紊乱(三)脂质代谢紊乱u在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肝合成胆固醇和HDL减少,VLDL输出减少,引起血浆中T

8、C、TG、LDL及HDL减少,尤其以HDL下降最明显u慢性肝内外胆汁郁积患者血浆胆固醇和磷脂明显增高,出现异常的脂蛋白X(lipoprotein-X,LP-X)脂质代谢紊乱u黄疸的概念u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u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黄疸(四)胆红素代谢紊乱胆红素代谢紊乱u隐性黄疸n 34.2 mol/L,外观看不出u显性黄疸n34.2 mol/L,有黄染的现象(四)胆红素代谢紊乱胆红素代谢紊乱u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n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u根据发病原

9、因可分为n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u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n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u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分为n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黄疸的分类黄疸的分类黄疸的发病机制u胆红素形成过多u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u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黄疸的发病机制胆红素形成过多溶血性黄疸 u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u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出 u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深u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发病机制肝细

10、胞处理能力下降肝细胞性黄疸 u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 u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u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 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 黄疸的发病机制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肝细胞性黄疸 u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 高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血症 黄疸的发病机制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 u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

11、u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 u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u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黄疸的发病机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 u新生儿体内红细胞数量相对较多,寿命较短,破坏增多,引起胆红素产生过多u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不高u新生儿肝细胞内缺乏Y蛋白,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及成人u母乳中含有孕二醇,对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有抑制作用u无效红细胞生成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成因 (五)胆汁酸代谢紊乱u胆汁酸代谢遗传性缺陷 u肝胆疾病时的代谢异常u肠道疾病时的代谢异常 u高脂蛋白血症时的代谢异常 胆汁酸代谢

12、紊乱第二节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一、相关酶及同工酶二、蛋白质合成功能三、血清胆汁酸四、血清胆红素五、血清胶原蛋白六、其他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u肝病时血清酶学检查按临床用途分为四类n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n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n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n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类一、相关酶及同工酶相关酶及同工酶肝病的血清酶学检查一、相关酶及同工酶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1.血清转氨酶2.腺苷脱氢酶3.乳酸脱氢酶4.谷氨酸脱氢酶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1)检测项目血清转氨酶u检测依据u血清转氨酶主要有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转氨

13、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细胞内/外酶活性为5000/1,只要有1%的肝细胞破坏,其所释放入血的转氨酶即足以使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1倍。当肝细胞变性坏死时,只要有1/1000肝细胞中的ALT进入血液就足以使血中ALT升高1倍u血清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u急性肝损伤时,血清ALT水平急剧升高,以细胞质中的ALT为主u急性肝炎血清中ALT水平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uAST/ALT比值对于急慢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很有价值临床意义临床意义u其他肝胆系统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时,部分ALT通过肝细胞膜进入血液,致使ALT中度升高 u血中AST升高,多来自于心肌或肝

14、脏损伤。肾脏或胰腺损伤时,AST也有可能升高u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检测方法实验原理uALT催化氨基从L-丙氨酸转移到-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乳酸脱氢酶(LD)能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同时将NADH氧化成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活性浓度 u血清中存在的-酮酸(如丙酮酸)消耗NADH;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增高时,在有氨存在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上述两个副反应都能消耗NADH,使340nm处吸光度下降值增加,使测定结果偏高u本法线性范围01000U/L,平均批内、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7.3%、

15、9.2%,不准确度15%方法学评价检测方法u标本测定中不需要标准对照,操作简便,精确性好,CV值比赖氏法小u参考区间n540U/L方法学评价检测方法u腺苷脱氢酶与ALT、GGT等组成肝酶u血清中ADA的测定的优点n临床上急性肝炎恢复期ADA升高的阳性率高于转氨酶n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ADA阳性率高于转氨酶n阻塞性黄疸时ADA在正常水平。这种特点有助于鉴别黄疸的诊断腺苷脱氢酶腺苷脱氢酶uLD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uLD同功酶的测定用于肝病的诊断确很有价值uLD共有5种同工酶(LD1-5)uLD1主要存在于心肌内,LD5主要存在于横纹肌和肝脏内u正常人血清中水平依次是LD2LD1LD3LD4

16、LD5u肝病时LD5水平升高,LD5LD4u心肌病变时LD1水平升高,LD1LD2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1.检测项目(1)-谷氨酰基转移酶 u项目检测依据n血清GGT升高主要见于胆汁淤积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与ALP相比,其优点是骨病时不升高。GGT在体内分布范围甚广,易受药物诱导而增高临床意义u原发性肝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是在诊断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GGT的阳性率可以达90%u胆汁淤积GGT上升程度与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一致。GGT的检测比ALP更敏感,阳性率更高,不受骨骼疾病和妊娠等的影响(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临床意义u

17、嗜酒者血清中GGT常升高。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者也几乎都上升。酒精性中毒患者如不伴有肝病,戒酒后GGT迅速下降;如有肝病存在,即使戒酒后GGT仍持续升高u服用某些药物血清GGT活性亦常升高(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应用评价u急性肝炎时,谷氨酰转移酶呈现中等程度升高u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谷氨酰转移酶在正常区间。如谷氨酰转移酶持续升高,则表示病情可能恶化u酒精性和药物性肝炎时,谷氨酰转移酶一般在3001000U/L范围。酗酒者戒酒后谷氨酰转移酶会随之下降(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应用评价u胆道阻塞性疾病时谷氨酰转移酶活性亦升高。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大量的谷氨酰转移酶u脂肪肝、胰腺

18、炎、胰腺肿瘤及前列腺肿瘤等疾病可以导致谷氨酰转移酶轻度增高u过度食用高蛋白补品将会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升高(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检测原理u-谷氨酰基转移酶能够催化L-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GCNA)和双甘肽生成-谷氨酰基甘氨酰甘氨酸和2-硝基-5-氨基苯甲酸。在碱性条件下,2-硝基-5-氨基苯甲酸呈现黄色,于405410nm处监测吸光度增高速率(A/min),即求出GGT活性(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方法学评价uGGT活性的测定方法根据底物不同分为三类n以L- -谷氨酰-萘胺为底物,反应生成的萘胺与重氮试剂生成红色化合物。该法操作简单,试剂便宜。缺点是反应时间长

19、,灵敏度低,底物溶解度差n以L- -谷氨酰-4-硝基苯胺(GNA)为底物,反应生成的对硝基苯胺在碱性条件下呈现黄色,可以连续监测。但底物溶解度较差,不能达到酶促反应要求的最适底物浓度(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方法学评价uGGT活性的测定方法根据底物不同分为三类n以L- -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GCNA)为底物,反应生成对硝基苯胺在碱性条件下呈现黄色,可以连续监测nGCNA与GNA相比,含有亲水基团羰基,其溶解度增加,稳定性亦好,自身水解作用小。因此,是IFCC推荐的方法u参考区间n男性 1150U/Ln女性 732U/L(二)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类(三)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uMA

20、O是较早用于肝纤维化诊断的项目u80%肝硬化患者MAO增高u如果肝癌患者MAO增高,表明该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二、蛋白质合成功能(一)白蛋白(ALB)(二)前清蛋白(PA)(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四)胆碱酯酶(CHE)(五)凝血酶原时间(PT) 蛋白质合成功能(一)血清白蛋白(ALB)u血清ALB系肝实质细胞合成u急性肝炎时单纯检测A/G比值无特异性u慢性肝炎、肝脏有占位性病变和肝硬化时,由于病程较长,肝脏合成清蛋白能力降低。A/G比值发生变化二、蛋白质合成功能u血清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快速转运蛋白之一,约占全部血清蛋白的0.4%uPA的检测可特异性的反映肝损伤,是药物中毒

21、引起肝损害的敏感指标u在病毒性肝炎中,有30%患者血清ALB正常而PA降低,多数患者血清PA下降超过50%(二)血清前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u在肝细胞损害较轻,预后良好的病例中,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PA迅速恢复正常u在肝细胞损害严重的病例中PA始终处于低值(二)血清前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u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u在急性肝细胞疾病时,PT延长提示很可能发生严重的肝损害u慢性肝病时,PT延长也预示远期预后不良二、蛋白质合成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四)胆碱酯酶(ChE) u病变程度越重,肝细胞合成ChE越少,CHE活力下降越明显(

22、五)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u肝细胞损害时,LCAT合成减少,血清中LCAT降低程度与肝损害严重程度相平行二、蛋白质合成功能蛋白质合成功能胆汁酸代谢紊乱的生化检验项目与检测技术(一)检验项目u项目检测依据n胆汁酸在肝脏内合成、分泌、摄取及加工转化n当肝细胞损伤或胆道阻塞时会引起胆汁酸代谢障碍,致使患者血清胆汁酸增高临床意义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显著增高,可以达到正常人水平的10100倍,若持续不降者则常转化为慢性肝炎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时血清TBA明显增高,若空腹胆汁酸20mol/L,应考虑在活动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增高幅度小、阳性率亦较低3.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对胆

23、汁酸的代谢能力减弱,血清TBA在肝硬化的不同阶段均会增高,增高幅度一般在4倍以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4.乙醇性肝病 当乙醇性肝病发生严重肝损伤时,血清TBA水平明显增高,而轻、中度肝损伤增高不十分明显5.中毒性肝病 在中毒性肝病时血清TBA也会增高6.胆汁淤积 测定血清TBA对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胆管阻塞初期,胆汁分泌减少,血清中的TBA增高显著临床意义应用评价1.空腹血清TBA测定u空腹血清TBA的测定主要用于肝细胞损害的诊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u胆道梗阻(如胆石症、胆道肿瘤)等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时,胆汁酸排泄受阻,血清TBA增高u门脉分流时,肠道中次级胆酸经分流的

24、门脉直接进人体循环,致使血清中TBA增高u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以一过性增高,为生理现象应用评价1.空腹血清TBA测定u空腹血清TBA的测定主要用于肝细胞损害的诊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指标u胆道梗阻(如胆石症、胆道肿瘤)等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时,胆汁酸排泄受阻,血清TBA增高u门脉分流时,肠道中次级胆酸经分流的门脉直接进人体循环,致使血清中TBA增高u进食后血清胆汁酸可以一过性增高,为生理现象应用评价2.餐后2小时血清TBA测定肝病时餐后血清胆汁酸升高水平较空腹时明显餐后2小时血清TBA测定对各种肝病诊断的敏感度优于对空腹血清TBA的测定如果餐后血清胆汁酸水平不升高,提示回肠部位有病变或功能

25、紊乱应用评价3.血清胆汁酸鹅脱氧胆酸比值 正常情况下,肝脏清除CA较快,肠吸收CDCA较多,血清CA/CDCA在0.51之间肝细胞损害时,CA合成减低,CDCA的改变不大。因此,CA/CDCA比值就会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阻塞性黄疸时,血清CA增高程度大于CDCA。因而CA/CDCA比值大于1.5(二)检测方法检测原理u3-羟类固醇脱氢酶(3-HSD)催化胆汁酸C3上位的烃基(3-OH)脱氢形成羰基(3=O),同时将NAD+还原成NADH。NADH上的氢由黄递酶催化转移给碘化硝基四氮唑,产生红色的甲臜,其吸收峰在500nm,甲臜的生成量与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成正比方法学评价血清T

26、BA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层析法、免疫法及酶法等酶法测定胆汁酸包括酶循环法、酶偶联比色法目前推荐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是循环酶法酶偶联比色法可用于工操作,亦可用自动分析,应用较广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u参考区间n空腹TBA(F-TBA) 0.149.66mol/Ln餐后TBA(P-TBA) 2.414.0mol/L方法学评价血清胆红素(一)检验项目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n项目检测依据l通过对血清结合胆红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尿液中尿胆红素及尿液尿胆原的测定对黄疸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意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黄疸及黄疸程度的鉴别n总胆红素浓度达到17.134.2mol/L时为隐性黄疸。

27、总胆红素浓度大于34.2mol/L时为黄疸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n总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反映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临床意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意义某些疾病如胆汁淤积型肝炎时,尽管肝细胞受累较轻,血清总胆红素可升高新生儿溶血症n血清总胆红素有助于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数种继发性贫血(主要见于癌或慢性肾炎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减少临床意义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的意义u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类型n比值20%,见于溶血性黄疸、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恶性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等n比值40%60%,主要见于肝细胞性黄疸n比值60%,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 应用评价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及黄疸类型的鉴别u

28、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n血清总胆红素大于 17.1mol/L表示有黄疸n总胆红素在17.134.2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n在34.2171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n在171342mol/L之间为中度黄疸n大于342mol/L为重度黄疸 应用评价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及黄疸类型的鉴别u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u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u胆红素的测定 检测方法检测原理u在pH6.5环境下,血清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加速剂咖啡因-苯甲酸钠-醋酸钠作用下,破坏其分子内氢键,与重氮试剂发生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加入碱性酒石酸钠后,使紫色偶氮胆红素(吸收

29、峰530nm)转变为蓝绿色偶氮胆红素(吸收峰600nm) 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检测原理u胆红素在胆红素氧化酶(bilirubin oxidase,BOD)的催化下生成胆绿素,继而被氧化成淡紫色化合物。随着胆红素被氧化,黄色胆红素逐渐减少,在450nm吸光度下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胆红素被氧化的量相关 方法学评价氧化酶法特异性和准确度均较好,能够通过自动化分析操作。该法缺点是不能自动化正常或病理血清总胆红素17.1mol/L时,手工法测定灵敏度较低。分析仪检测灵敏度较高,最低吸光度可检测至0.02,线性上限可达342mol/L;但操作需多次加试剂,一般无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使用胆

30、红素氧化酶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u重氮反应法测定胆红素,可用甲醇或二甲亚砜等作加速剂,做成单一试剂,反应pH和显色pH都在酸性。在560nm波长下比色,此方法易于自动化。但灵敏度比改良J-G法略低,Hb干扰较明显u参考区间n血清总胆红素 3.417.1mol/L(0.21.0mg/dl)n血清结合胆红素 03.4mol/L(00.2mg/dl) 方法学评价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五、肝纤维化检验项目1.型前胶原2.IV型胶原3.层连粘蛋白4.透明质酸 血清胶原蛋白型前胶原项目检测依据u型前胶原反映肝内型胶原合成,血清中的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与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uPC

31、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型前胶原临床意义血清PC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持续PC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发展,PC降至正常预示病情缓解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不一定增高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也升高,无特异性IV型胶原u项目检测依据nIV型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n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n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维化的过程IV型胶原IV型胶原u临床意义n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用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n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n癌病程进展,-C胶原在血清中的含量逐步升高n重症肝

32、炎和酒精性肝炎呈高值n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疗效和肝纤维化预后观察的重要依据IV型胶原层连粘蛋白项目检测依据层连粘蛋白是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导致有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最后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硬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层连粘蛋白临床意义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呈正相关 慢活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增高 LN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及其病情严重程度 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 LN水平与基底膜相关疾病 LN与糖尿病、肾小

33、球硬化等疾病有关透明质酸项目检测依据u透明质酸是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u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经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程度透明质酸临床意义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在慢活肝时显著升高,在肝硬化时极度升高,在肝硬化病人血清HA亦极度升高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明显升高HA水平与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球蛋白呈正相关HA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呈负相关肝纤四项应用评价国内多采用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型前胶原和型胶原联合检测肝纤维化HA又称“小肝穿”,HA是目前众多纤维化生化指标中最为敏感和特

34、异的指标国内公认肝纤四项指标诊断肝脏纤维化的灵敏度已达6070%,特异性在90%以上肝纤四项应用评价1.血清酶 2.血清和尿胆色素3.凝血酶原时间4.血氨浓度5.其他实验室检查一、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一、急性肝炎常见急性肝炎主要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二、慢性肝炎1.ALT 2.GGT3.白蛋白和A/G比值4.其他实验室检查(一)慢性肝炎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二、慢性肝炎常见慢性肝炎主要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三、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u肝功能实验n代偿期轻度异常n失代偿期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n凝血酶原

35、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下降n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氨升高n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下降n氨基酸代谢紊乱,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n电解质紊乱三、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纤维化检查nPP水平上升n脯氨酰羟化酶(PHO)上升n单胺氧化酶(MAO)上升n血清板层素(LM)上升四、肝癌1.甲胎蛋白及异质体2.-L-岩藻糖苷酶3.异常凝血酶原4.同工铁蛋白(一)肝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四、肝癌常用肝癌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五、酒精性肝病1.血清转氨酶2.酒精浓度 3.ASTm、谷氨酸脱氢酶及GGT 4.其他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六、肝性脑病u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指标n如AST及A

36、LP由高值转为低值、血清胆红素显著增高、血尿素降低、血清白蛋白减低、血糖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u血氨n血氨增高,有些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正常u血浆氨基酸n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多,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常的比值小于1;血清色氨酸浓度增高肝性脑病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七、急性肝功能衰竭uALT和AST升高,但发生弥漫的肝坏死时可不增高u胆红素迅速并明显升高。早期以直接胆红素为主,随后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u血小板常减少;白细胞常增多u血肌酐升高,标志着肾病综合征的出现及合并肾功能衰竭u酸碱平衡失调及以低钾、低钠血症为主的电解质紊乱等u部分患者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可减少,而其降解物(FDP)增多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重要链接 uhttp:/ College of hepatology)主页u中华肝病网http:/www.chinesehepatology. 主页u肝胆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u肝胆疾病的分子诊断A Deeper Look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