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9718710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761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61页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61页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61页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61页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逻辑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7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教学课件课件 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道德使人严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肃,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Francis BaconFrancis Bacon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第一节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 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了解了解“逻辑逻辑”一词的含义,思维与语一词的含义,思维与语言言 的关系、逻辑与思维的关系;的关系、逻辑与思维的关系;2.2.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与学科性质;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3.3.掌握思维形式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逻掌握思维形式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逻 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概况;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概况;4.4.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一、思维、语言与逻辑一、思维、语言与逻辑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三、逻辑学的性质三、逻辑学的性质一、思维、语言与逻辑一、思维、语言与逻辑(一)什么是(一)什么是 “逻辑逻辑” “逻辑逻辑”是英文是英文LogicLogic的音译,它导源的音译,它导源于希腊文于希腊文ss(逻各斯),原意(

3、逻各斯),原意是指言辞、思想、理性、规律等。是指言辞、思想、理性、规律等。 “逻辑逻辑”一词的含义一词的含义 “逻辑逻辑”一词从词一词从词源上说,最早可以源上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词:追溯到希腊词: 拉丁文为:拉丁文为:logos(逻各斯)(逻各斯) 英语为英语为logic 法语为法语为 logique“logiclogic”在中国的翻译:在中国的翻译:. .李之藻李之藻 明代明代名理探名理探. .严复严复 19051905年年穆勒名学穆勒名学 中国学者们按先秦传统来理解中国学者们按先秦传统来理解logiclogic,先后将,先后将之译为名学、辩学、名辩学、理则学、论理之译为名学、辩学、名辩学

4、、理则学、论理学等。学等。严复严复是把它音译为是把它音译为“逻辑逻辑”的第一人。的第一人。What is LOGIC?In LONGMAN Advanced American Dictionary(1) a set of sensible and correct reasons,or reasonable thinking.(2) the science or study of careful REASONING using formal methods.(3) a set of choices that a computer uses to solve a problem.在现代汉语中,在现

5、代汉语中,“逻辑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一词的主要含义:(1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指客观事物的规律。(2 2)指思维的规律、规则。)指思维的规律、规则。(3 3)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4 4)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1 1)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 前发展。前发展。(2 2)7+5=11,7+5=11,这个说法不合逻辑!这个说法不合逻辑!(3 3)逻辑是数学的童年)逻辑是数学的童年, ,数学是逻辑的成年。数学是逻辑的成年。 ( (罗素罗素) )(4 4)只许周官放火,不

6、许百姓点灯,这是什)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 么逻辑?强盗逻辑。么逻辑?强盗逻辑。(二)什么是思维(二)什么是思维 1.1.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2.2.思维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维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思维就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运用概思维就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事物及其属性作念、判断和推理,对事物及其属性作出抽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出抽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三)什么是语言(三)什么是语言 语言是指称事物,表达思想的符号。语言是指称事物,表达思想的符号。 1.1.自然语言自然语言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

7、生活中使用的语言。 2.2.人工语言人工语言 也称形式语言,它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目的也称形式语言,它是指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创制的而创制的. .用以代替自然语言的表意符号系用以代替自然语言的表意符号系统。统。 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黑格尔说:黑格尔说: “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列宁:列宁:哲学笔记哲学笔记p.303p.303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其基本构成要素:A A 符号库符号库:如英文:如英文2626个字母加若干标点符号;汉个字母加若干标点符

8、号;汉 语的汉字文库加若干标点符号;语的汉字文库加若干标点符号;B B 语法语法:合乎语法规定,被确认为本语言中的词、:合乎语法规定,被确认为本语言中的词、句、句组等,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语法理论,句、句组等,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语法理论,简称为语法。简称为语法。C C 语义语义:对语言中的符号串作出意义解释。:对语言中的符号串作出意义解释。 (四)三者关系(四)三者关系 1.1.思维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无论是思维的思维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无论是思维的 活动过程,还是思维成果的存储,都离不开语活动过程,还是思维成果的存储,都离不开语言。言。 2.2.一般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一般认

9、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律的。 3.3.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逻辑的载体和直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逻辑的载体和直接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的结构形式(一)思维的结构形式 (二)思维的逻辑规律(二)思维的逻辑规律 (三)思维的逻辑方法(三)思维的逻辑方法 (一)思维的结构形式(一)思维的结构形式 1.1.定义定义 对思维的形式进行抽象的形式化刻画,就会形成逻辑学对思维的形式进行抽象的形式化刻画,就会形成逻辑学所分析所分析 的思维的逻辑形式。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2.构成要素构成要素 (1 1)逻辑变项)逻辑变项 在逻辑形式中表示

10、不同的具体内容的部分。在逻辑形式中表示不同的具体内容的部分。 (2 2)逻辑常项)逻辑常项 在逻辑形式中表示结构形式的部分,它们不随具体内在逻辑形式中表示结构形式的部分,它们不随具体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容的不同而变化。 逻辑常项是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并区分不同逻辑形式逻辑常项是决定逻辑形式的性质并区分不同逻辑形式的依据。的依据。 所有大学生都应守法,所有大学生都应守法, 小王是大学生,小王是大学生, 所以,小王应守法。所以,小王应守法。 All humans are mortal. Socrates is a human. Therefore, Socrates is mortal. 它们具有共同

11、的逻辑形式就可表示为:它们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就可表示为: 所有所有M M都是都是P P。 某个某个S S是是M M。 所以,某个所以,某个S S是是P P。(二)思维的逻辑规律(二)思维的逻辑规律 1.1.定义定义 逻辑规律就是存在于思维的结构形式中的必逻辑规律就是存在于思维的结构形式中的必 然关系。然关系。 2.2.分类分类 (1 1)基本的逻辑规律)基本的逻辑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2 2)非基本的逻辑规律常被称为逻辑规)非基本的逻辑规律常被称为逻辑规 则;在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中,逻辑则;在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中,逻辑 规律常被代之以公理或推导规则等。规律常

12、被代之以公理或推导规则等。 基本的逻辑规律基本的逻辑规律同一律同一律 矛盾律矛盾律 排中律排中律 非基本的逻辑规律非基本的逻辑规律一些具体规则、规定存在于推一些具体规则、规定存在于推理形式等特定的思维结构形式理形式等特定的思维结构形式中的特殊规律中的特殊规律 如:定义规则、划分规则、如:定义规则、划分规则、推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推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For example:山寨;快女;山寨;快女;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基本上基本上完全完全正确;正确;践踏草地,违者罚款;践踏草地,违者罚款;我不赞成去春游,我也不赞成不去春游。我不赞成去春游,我也不赞成不去春游。(三)思维的逻辑方法(三)思维的逻辑方法

13、 1.1.定义定义 逻辑方法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遵循和运用逻辑方法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遵循和运用 逻辑规律以形成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逻辑规律以形成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 的方法。的方法。 2.2.种类种类 定义方法与划分方法;科学归纳法;反证法与定义方法与划分方法;科学归纳法;反证法与 归谬法等。归谬法等。 三、逻辑学的性质三、逻辑学的性质(一)工具性(一)工具性(二)全人类性(二)全人类性 工具性工具性 * *发展人的推理能力;发展人的推理能力; * *提高人的批判能力;提高人的批判能力; * *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能区分问题的不同方面;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能区分问题的不同方面;

14、* *提高人的口头或书面沟通能力;提高人的口头或书面沟通能力; * *帮助人们理性地组织他们的思想并且以一种清晰的、前后帮助人们理性地组织他们的思想并且以一种清晰的、前后一致的方式表达这些思想。一致的方式表达这些思想。 How to do?How to do? Methodology scientific methodology Methodology scientific methodology全人类性全人类性* *思维正常;思维正常;* *遵守逻辑规律与逻辑要求;遵守逻辑规律与逻辑要求;* *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等等

15、;肤色,等等;* *无阶级性无阶级性各民族的语言可以不同,但是,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各民族的语言可以不同,但是,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是相同的,推出关系遵循的规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是相同的,推出关系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律是相同的。 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地球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并列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并列为七大基础学科。为七大基础学科。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1.1.数学:包括代数学、统计

16、学、拓扑学、几何学等等;数学:包括代数学、统计学、拓扑学、几何学等等;2.2.逻辑学逻辑学: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方法论等;: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方法论等;3.3.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4.4.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水文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水文学学. .海洋学、土地学和空间科学;海洋学、土地学和空间科学;5 5、物理学:包括声学、电磁学、电子学、核物理学;、物理学:包括声学、电磁学、电子学、核物理学;6.6.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17、物理化学、核化学等;核化学等;7.7.生命科学:包括动物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化学、生物数生命科学:包括动物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测量学等。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测量学等。逻辑学的作用逻辑学的作用1.1.逻辑具有知识创新功能,有助于人们探求新逻辑具有知识创新功能,有助于人们探求新知识。知识。2.2.逻辑有助于人们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观点。逻辑有助于人们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观点。3.3.它有助于揭露谬误,驳斥诡辩。它有助于揭露谬误,驳斥诡辩。四、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四、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惠施、公孙龙、在中国春秋战国

18、时期,惠施、公孙龙、墨子墨子和和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探讨过逻辑领域的后期墨家、荀况、韩非等人探讨过逻辑领域的理论。理论。 墨经墨经: : “以名举实以名举实” ; ; “以辞抒意以辞抒意” ; ; “以说出故以说出故”。(二)古代印度(二)古代印度 因明学:因明学: “因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指原因、根据、理由; “明明”含有学术之意。含有学术之意。 因明较系统地探讨了推理的法式、规因明较系统地探讨了推理的法式、规则以及推理与论证中容易出现的种种则以及推理与论证中容易出现的种种谬误。谬误。 (三)古希腊(三)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亚里士多德德 工具论工

19、具论 斯多噶学派斯多噶学派 弗兰西斯弗兰西斯培根培根 新工具新工具 穆勒穆勒 逻辑体系逻辑体系 古希腊的演绎逻辑与近代的归纳逻辑构古希腊的演绎逻辑与近代的归纳逻辑构成了传统逻辑的主要内容。成了传统逻辑的主要内容。现代逻辑:现代逻辑: 数理逻辑数理逻辑 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知逻辑、多值逻辑等。此外还有概率归纳逻辑、辑、多值逻辑等。此外还有概率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语言逻辑、法律逻辑等等。非形式逻辑、语言逻辑、法律逻辑等等。 辩证逻辑辩证逻辑 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与作用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二、法律逻

20、辑学的作用二、法律逻辑学的作用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一、法律逻辑学的特点(一)定义(一)定义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涉法思维的形式、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涉法思维的形式、方法及规律的逻辑学科。方法及规律的逻辑学科。(二)特点(二)特点 1.1.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逻辑学科。法律逻辑学是一门逻辑学科。 2.2.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应用学科。应用学科。 二、法律逻辑学的作用二、法律逻辑学的作用(一)法律逻辑是推进法律一致性的重要(一)法律逻辑是推进法律一致性的重要 手段。手段。 (二)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二)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 水平。水

21、平。 (三)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和(三)法律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和 依法办案能力。依法办案能力。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1.“逻辑逻辑”一词有哪些含义?一词有哪些含义?2.2.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它由哪些部分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它由哪些部分 构成?什么是逻辑常项?它有何作用?构成?什么是逻辑常项?它有何作用?3.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法律逻辑学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法律逻辑学 有何特点?有何特点?4.4.逻辑学的发展概况如何?逻辑学的发展概况如何?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蒋新苗主编:张大松、蒋新苗主编: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

22、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二章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第一节第一节 命题概述命题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第三节第三节 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1.1.理解命题及其逻辑特征;理解命题及其逻辑特征;2.2.掌握几种主要复合命题及其应用;掌握几种主要复合命题及其应用;3.3.熟悉复合命题重言式的真值表判定方法。熟悉复合命题重言式的真值表判定方法。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第一节 命题概述命题概述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二、命题、语句与判断二、命题、语句与判断三、命题的种类三、命题的种类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一)什么是命题(

23、一)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借助语句来表达的反映思维对象情况并具有真假命题是借助语句来表达的反映思维对象情况并具有真假 之分的思想。之分的思想。(二)命题的逻辑特征(二)命题的逻辑特征 第一,命题总是对思维对象的情况有所断定。第一,命题总是对思维对象的情况有所断定。 第二,命题最基本的逻辑特征是有真假之分。第二,命题最基本的逻辑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分析:分析:(1 1)任长霞是人民心中的好局长。)任长霞是人民心中的好局长。(2 2)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3 3)凡未满)凡未满1818周岁的公民都没有选举权。周岁的公民都没有选举权。(4 4)有的律师不是兼职的。)有的律

24、师不是兼职的。(5 5)只有现场作案人,才可能到过犯罪现场。)只有现场作案人,才可能到过犯罪现场。(6 6)并非如果某人有作案工具,他就是作案人。)并非如果某人有作案工具,他就是作案人。二、命题、语句与判断二、命题、语句与判断(一)命题与语句(一)命题与语句 1.1.语句语句 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语言文字的符号串,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语言文字的符号串,它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它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 2.2.关系关系 (1 1)命题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命题要)命题与语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命题要通过语句来表达。通过语句来表达。 (2 2)命题与语句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命题与语句又存

25、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 第一,命题与语句因其各自的特点不同,第一,命题与语句因其各自的特点不同, 分别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分别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第二,并非任何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第二,并非任何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 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第三,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第四,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第四,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例如:例如: “李律师是位老律师李律师是位老律师”这一语句,可以指这一语句,可以指“李李律师律师是一位年长的律师是一位年长的律师”,也可以指,也可以指“李律师是一位干李律师是

26、一位干了了多年律师工作的律师多年律师工作的律师”。 在分析同一语句表达不同命题时,必须把握一在分析同一语句表达不同命题时,必须把握一个原则: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个原则: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 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例如: : “所有人民法院都是审判机关所有人民法院都是审判机关”、“不是审判机关的人不是审判机关的人民法民法院是没有的院是没有的”、“难道人民法院不是审判机关吗?难道人民法院不是审判机关吗?”这三个这三个语句语句陈述了相同的思维对象的情况。从语言方面看,它们是不同陈述了相同的思维对象的情况。从语言方面看,它们是不同的语句;从思维角度而言,它

27、们表达了相同的命题。的语句;从思维角度而言,它们表达了相同的命题。 (二)命题与判断(二)命题与判断 1.1.什么是判断什么是判断 一个命题所陈述的思维对象情况,如果被思想一个命题所陈述的思维对象情况,如果被思想 者所肯定或否定,这个命题就是判断。者所肯定或否定,这个命题就是判断。 2.2.关系关系 命题与判断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别。命题与判断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别。严格地讲,命题与判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严格地讲,命题与判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有的命题的内容能被人们所断定,有的命题的一方面,有的命题的内容能被人们所断定,有的命题的内容则不一定能被人们所断定。内容则不一定能被人们所断定。另一方

28、面,命题与判断同认识主体的关系不同。命题是另一方面,命题与判断同认识主体的关系不同。命题是表达对思维对象情况的一种反映并具有真假意义的语表达对思维对象情况的一种反映并具有真假意义的语句,它不涉及认识主体;而判断则是人们对思维对象情句,它不涉及认识主体;而判断则是人们对思维对象情况作出的断定,指的是被断定了的某种陈述,直接与认况作出的断定,指的是被断定了的某种陈述,直接与认识主体相联系。识主体相联系。 三、命题的种类三、命题的种类 首先,根据命题是否含有模态词,命题可分为模态首先,根据命题是否含有模态词,命题可分为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其次,对模态命题,根据模态词的性质不同,

29、模态其次,对模态命题,根据模态词的性质不同,模态命题又可分为规范模态命题与真值模态命题等。命题又可分为规范模态命题与真值模态命题等。 再次,在非模态命题中,根据在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再次,在非模态命题中,根据在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可将其分为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其他命题,可将其分为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命题命题模态命题模态命题 非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简单命题简单命题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 第二节第二节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一、什么是复合命题一、什么是复合命题二、复合命题联结词二、复合命题联结词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四、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四、法律条文中的

30、复合命题一、什么是复合命题一、什么是复合命题(一)定义(一)定义 所谓复合命题,指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所谓复合命题,指包含有其他命题的命题。 复合命题以命题为其最基本单元。复合命题以命题为其最基本单元。(二)构成(二)构成 1.1.命题联结词命题联结词 2.2.子(肢)命题子(肢)命题 分析:分析:(1 1)老张)老张既既是作家,又是作家,又是是教师。教师。(2 2)小李)小李或者或者是班长,是班长,或者或者是学生会主席。是学生会主席。(3 3)要么要么武松打死老虎,武松打死老虎,要么要么老虎吃掉武松。老虎吃掉武松。(4 4)如果如果你去晚了,你去晚了,就就买不到票了。买不到票了。(5 5)

31、人)人不不犯我,我犯我,我不不犯人;人犯人;人若若犯我,我必犯人。犯我,我必犯人。3.3.逻辑值逻辑值 简称为真值简称为真值 一个复合命题真,称该命题有真的真值,可一个复合命题真,称该命题有真的真值,可简记为简记为“1 1”; 一个复合命题假,称该命题有假的真值,可一个复合命题假,称该命题有假的真值,可简记为简记为“0 0”。 二、复合命题联结词二、复合命题联结词(一)定义(一)定义 联结子命题,且在命题逻辑形式中处于常项位置联结子命题,且在命题逻辑形式中处于常项位置的词项,为复合命题联结词。的词项,为复合命题联结词。 (二)真值联结词(二)真值联结词 有:否定(并非)、合取(并且)、析(或)

32、、有:否定(并非)、合取(并且)、析(或)、蕴涵(如果,则)、等值(当且仅当,则)等。蕴涵(如果,则)、等值(当且仅当,则)等。 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三、复合命题的种类及其特征 ( (一一) )联言命题联言命题 1.1.定义定义 由命题联结词由命题联结词“并且并且”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的复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即为联言命题,它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合命题,即为联言命题,它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即各子命题同真)的命题。联言命题同时存在(即各子命题同真)的命题。联言命题也称为合取命题。也称为合取命题。2.2.联结词联结词 在联言命题中,典型的联结词是在联言命题中,典型的联结词是“并且

33、并且”。 3.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p p并且并且q q pqpq4.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只有当该命题中各个事物情况的断定只有当该命题中各个事物情况的断定(即每一子命题)都为真时,这一联言(即每一子命题)都为真时,这一联言命题才是真的。命题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子命题为假,则这一联言命如果有一个子命题为假,则这一联言命题就是假的。题就是假的。 5. 5.真值表真值表pqpqpq( (二二) )选言命题选言命题 1.1.定义定义 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语选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语句,它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情况句,它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情况存在(即至少有

34、一子命题为真)的命题。存在(即至少有一子命题为真)的命题。 2.2.种类种类(1 1)相容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2 2)不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 3.3.相容选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 (1 1)定义)定义 相容选言命题由命题联结词相容选言命题由命题联结词“或者或者”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它是断定至少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它是断定至少有一子命题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为真的有一子命题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为真的复合命题。复合命题。 (2 2)联结词)联结词 通常以通常以“或者或者”作命题联结作命题联结词词 (3 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p p或者或者q q pqpq(4 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只要该命题中有

35、一个事物情况的断定只要该命题中有一个事物情况的断定(即一个子命题)是真的,则这个选(即一个子命题)是真的,则这个选言命题就是真的。而如果所有的子命言命题就是真的。而如果所有的子命题都是假的,那么该选言命题就是假题都是假的,那么该选言命题就是假的。的。 (5 5)真值表)真值表pqp p q q 电影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洛最后在游船中的大侦探波洛最后在游船大厅里分析案情的方法值得在作辩护时借鉴。大厅里分析案情的方法值得在作辩护时借鉴。 他先是指出船上的所有旅客都有作案的动机他先是指出船上的所有旅客都有作案的动机“:我说,:我说,朋友们,当时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有嫌疑的。杀

36、她的可能朋友们,当时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有嫌疑的。杀她的可能是某个名誉被她破坏的人;或者某个家庭被她父亲弄得破产是某个名誉被她破坏的人;或者某个家庭被她父亲弄得破产的人;或者某个一心想要盗窃的人;或者某个对别人继承大的人;或者某个一心想要盗窃的人;或者某个对别人继承大笔遗产不满的人;或者某个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她的母亲免遭笔遗产不满的人;或者某个竭尽全力想要挽救她的母亲免遭破产的人;噢,或者某个提心吊胆怕暴露他欺骗行为的受委破产的人;噢,或者某个提心吊胆怕暴露他欺骗行为的受委托的人。托的人。” 4.4.不相容选言命题不相容选言命题 (1 1)定义)定义 不相容选言命题由命题联结词不相容选言命题由命

37、题联结词“要么要么要么要么”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它是断联结若干子命题构成,它是断定只有一子命题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为真的定只有一子命题所表示的事物情况为真的复合命题。复合命题。 (2 2)联结词)联结词 通常以通常以“要么要么要么要么”作命题联作命题联结词。结词。 (3 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要么要么p p,要么,要么q q p q p q (4 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当该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事物情况当该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事物情况的断定(即一个子命题)是真的,的断定(即一个子命题)是真的,这个选言命题才是真的;否则,该这个选言命题才是真的;否则,该选言命题就是假的。选言命题就是假的。 (5 5)

38、真值表)真值表pqp p q q(三)假言命题(三)假言命题 1.1.假言命题与条件关系假言命题与条件关系 (1 1)定义)定义 假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是表示条件关假言命题在自然语言中是表示条件关系的语句,它是有条件地断定一事物系的语句,它是有条件地断定一事物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2 2)条件关系)条件关系 条件联系表示的是命题间的一种特殊条件联系表示的是命题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是说当某一命题所表达的事关系,即是说当某一命题所表达的事物情况(物情况(p p)存在或不存在时,与之具)存在或不存在时,与之具有某种联系的另一命题所表达的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另一命题所表达的事物情况(情

39、况(q q)是否也存在或不存在。)是否也存在或不存在。 2.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 1)定义)定义 由命题联结词由命题联结词“如果如果那么那么”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而构成的复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即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合命题,即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它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它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假言命题。 (2 2)联结词)联结词 通常以通常以“如果如果那么那么”作联结作联结词词 (3 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如果如果p p,那么,那么q q pqpq(4 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当当p p真时,真时,q q必真;必真; 当当p p假时

40、,假时,q q不一定假。不一定假。 (5 5)真值表)真值表pqp q3.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 1)定义)定义 由命题联结词由命题联结词“只有只有才才”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而构成的复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即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合命题,即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它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假言命题。 (2 2)联结词)联结词 通常以通常以“只有只有才才”作联结词作联结词 (3 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只有只有p p,才,才q q pqpq(4 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当当p p假时,假时,q q必假;必假; 当当p p真

41、时,真时,q q不一定真。不一定真。 (5 5)真值表)真值表pqp q4.4.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1 1)定义)定义 由命题联结词由命题联结词“当且仅当当且仅当则则”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构成的复合命联结前后件两个子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即为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是断题,即为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它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定前件为后件的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 (2 2)联结词)联结词 通常以通常以“当且仅当当且仅当”作联结词作联结词 (3 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p p当且仅当当且仅当q q p p q q(4 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当当p p真时,真时,q q必真;必真

42、; 当当p p假时,假时,q q必假。必假。 (5 5)真值表)真值表pqp q(四)负命题(四)负命题 1.1.定义定义 由命题联结词由命题联结词“并非并非”联结一个子命题构成的复联结一个子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即为负命题,它是否定一个命题的命题。合命题,即为负命题,它是否定一个命题的命题。 2.2.联结词联结词 典型的联结词是典型的联结词是“并非并非” 3.3.逻辑形式逻辑形式 并非并非p p p p4.4.真值特征真值特征 当当p p真时,该负命题为假;真时,该负命题为假; 当当p p假时,该负命题为真。假时,该负命题为真。 5.5.真值表真值表p p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比较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比

43、较pqpqpqP qpqpqpq 四、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四、法律条文中的复合命题(一)定义形式的命题(一)定义形式的命题(二)除外命题(二)除外命题(三)混合形式多重复合命题(三)混合形式多重复合命题(四)无联结词复合命题(四)无联结词复合命题 (一)定义形式的命题(一)定义形式的命题 例如例如刑法刑法规定:规定: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从复合命题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包含两个子从复合命题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包含两个子命题的复合命题,其更具体的形式可表示为:命题的复合命题,其更具体的形式可表示为:“S S是是P P并且并且P P是是S S”。(二

44、)除外命题(二)除外命题 法律条文中用以规定例外情况或附加一定条件法律条文中用以规定例外情况或附加一定条件的文字,常以的文字,常以“但是但是除外除外”这种形式表示出这种形式表示出来。来。 “但是但是”后面的文字称为后面的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它与其前,它与其前面的语句(即陈述在通常情况下如何如何,称面的语句(即陈述在通常情况下如何如何,称为通例的语句)构成一个特殊的复合命题。为通例的语句)构成一个特殊的复合命题。 例如我国例如我国刑法刑法规定:规定: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这一命题中包含着联结词这一命题中包含着联结词“但是但是除外除外”,它,

45、它联联结了结了“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与与“累犯过失犯罪者可累犯过失犯罪者可不从不从重处罚重处罚”两个子命题。两个子命题。 (三)混合形式多重复合命题(三)混合形式多重复合命题 由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多种命题由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等多种命题形式相结合的多重复合命题也是常见的。形式相结合的多重复合命题也是常见的。 例如例如刑法刑法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 这是一个关于这是一个关于“故

46、意犯罪故意犯罪”的规定,如果将的规定,如果将“明明知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用用p p表示,表示,“希希望望这种结果发生这种结果发生”用用q q表示,表示,“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用用r r表表示,示,“是故意犯罪是故意犯罪”用用s s表示,这条法律规定的命题表示,这条法律规定的命题形形式可表示为:式可表示为:( (p(qr)sp(qr)s(四)无联结词复合命题(四)无联结词复合命题 一些法律条文,在命题形式上是复合命一些法律条文,在命题形式上是复合命题,但没用联结词。题,但没用联结词。 例如我国例如我国刑法刑法第三条: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

47、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是一个省略联结词的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是一个省略联结词的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再如再如刑法刑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零六条: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规定从重处罚。 在这个法律条文中,顿号实际起了联结词在这个法律条文中,顿号实际起了联结词“或者

48、或者”的作用,的作用,第一逗号处省略了联结词第一逗号处省略了联结词“并且并且”,第二个逗号处省略了联结,第二个逗号处省略了联结词词“则则”。 正确理解正确理解“或者或者”的意义,对正确理的意义,对正确理解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是非常重解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是非常重要的。要的。 以以刑法刑法第一百二十二条为例:第一百二十二条为例: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此条文中有两处此条文中有

49、两处“或者或者”。前一处的。前一处的“或者或者”与顿号均与顿号均表示表示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含义。后一选言命题的联结词含义。后一“或者或者”,虽然也是选言命题,虽然也是选言命题联联结词,但它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结词,但它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 第三节第三节 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复合命题重言式与真值表值表一、重言式和真值函项一、重言式和真值函项二、真值表判定法二、真值表判定法一、重言式和真值函项一、重言式和真值函项(一)真值函项(一)真值函项 1.1.定义定义 真值函项,也称真值函数。它是这样一种命题形式:真值函项,也称真值函数。它是这样一种命题形式:它的真值取决于变项的真假情况。它的真值取决于变项

50、的真假情况。 2.2.分类分类 根据命题变项的数量,真值函项可分根据命题变项的数量,真值函项可分为一元真值函项、二元真值函项、三为一元真值函项、二元真值函项、三元真值函等。元真值函等。 (1 1)一元真值函项)一元真值函项 是由一个命题变项组成的真值函项。是由一个命题变项组成的真值函项。(2 2)二元真值函项)二元真值函项 是由两个命题变项组成的真值函项。是由两个命题变项组成的真值函项。 (二)重言式与非重言式(二)重言式与非重言式 1.1.重言式重言式 重言式即永真公式,也称逻辑规律。重言式即永真公式,也称逻辑规律。 2.2.非重言式非重言式 非重言式包括永假公式和可真公式两种。非重言式包括

51、永假公式和可真公式两种。(1 1)永假公式即矛盾式。)永假公式即矛盾式。 它表达这样的真值函项,即对公式中包含的变项它表达这样的真值函项,即对公式中包含的变项不论指派真或假,该公式都为假。不论指派真或假,该公式都为假。(2 2)可真公式即可满足式。)可真公式即可满足式。 它所表达的真值函项,是可取值为真但非恒真的它所表达的真值函项,是可取值为真但非恒真的公式。公式。 二、真值表判定法二、真值表判定法(一)真值表法(一)真值表法 1.1.定义定义 真值表法是一种表格真值指派法。它按照一定的次真值表法是一种表格真值指派法。它按照一定的次序,对一个公式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指派真值或赋序,对一个公式的各

52、个组成部分分别指派真值或赋值,求得该公式的真值。值,求得该公式的真值。 2.2.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 1)按公式的形成规则,由简而繁地依次列出该公式)按公式的形成规则,由简而繁地依次列出该公式 的子公式,直到本题原公式。的子公式,直到本题原公式。(2 2)对原公式的变项,按)对原公式的变项,按2 2的的n n次方(次方(n n为命题公式的为命题公式的 变项数)组合指派真值。变项数)组合指派真值。(3 3)按原公式变项的真值指派,依次给其他公式赋)按原公式变项的真值指派,依次给其他公式赋 值。值。(4 4)最后一列的赋值,就是本题原公式的真值。)最后一列的赋值,就是本题原公式的真值。 制作真值表

53、,也可运用以下简化方法:对制作真值表,也可运用以下简化方法:对一个公式不作分解,只需找出变项并对变项指一个公式不作分解,只需找出变项并对变项指派真值,然后对各命题公式依次进行赋值,最派真值,然后对各命题公式依次进行赋值,最后确定该公式的取值。后确定该公式的取值。(二)归谬赋值法(二)归谬赋值法 1.1.定义定义 归谬赋值法是一种简化真值表法,它用来判归谬赋值法是一种简化真值表法,它用来判定一个蕴涵式是否为重言式。定一个蕴涵式是否为重言式。 2.2.依据依据一个蕴涵式如果是重言式,那意味着其变项在任一一个蕴涵式如果是重言式,那意味着其变项在任一真值指派下,该蕴涵式的真值均为真值指派下,该蕴涵式的

54、真值均为1 1,即不会出现,即不会出现其真值为其真值为0 0的情况。归谬赋值法即以此为据。的情况。归谬赋值法即以此为据。 3.3.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判定一蕴涵式是否为重言式,要判定一蕴涵式是否为重言式,(1 1)假定该公式真值为)假定该公式真值为0 0,由此得出,其前件真值,由此得出,其前件真值 指派为指派为1 1,后件真值指派为,后件真值指派为0 0。(2 2)由高层次向低层次依次赋值。)由高层次向低层次依次赋值。 (3 3)如果出现赋值矛盾,即出现同一公式的真值既)如果出现赋值矛盾,即出现同一公式的真值既 为为1 1又为又为0 0的情况,就表明最先的假定不能成的情况,就表明最先的假定不能成

55、 立,该公式的真值不能为立,该公式的真值不能为0 0而必须为而必须为1 1。(这就。(这就 证明该蕴涵式是重言式。)证明该蕴涵式是重言式。)4.4.归谬赋值法的局限性归谬赋值法的局限性一般只用来判定那些假值可唯一地确定的公一般只用来判定那些假值可唯一地确定的公式,如否定式、蕴涵式和析取式。而对那些假式,如否定式、蕴涵式和析取式。而对那些假值有多种情形的命题形式如合取式等,应用归值有多种情形的命题形式如合取式等,应用归谬赋值法就很不方便。谬赋值法就很不方便。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1.1.什么叫命题?命题与语句具有何种关系?什么叫命题?命题与语句具有何种关系?2.2.如何理解命题的真值?如何理解命

56、题的真值?3.3.什么是真值联结词?基本真值联结词有几种?什么是真值联结词?基本真值联结词有几种?4.4.复合命题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种复合命题的真复合命题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种复合命题的真值情况如何?值情况如何?5.5.什么是真值函项?什么是重言式?什么是真值函项?什么是重言式?6.6.真值表法的意义何在?真值表法的意义何在?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章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第一节第一节 复合命题推理复合命题推理第二节第二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命题逻

57、辑的自然推理系统NPNP1.1.理解复合命题推理及其基本类型;理解复合命题推理及其基本类型;2.2.掌握基本类型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及其应用;掌握基本类型复合命题推理的规则及其应用;3.3.熟练掌握熟练掌握NPNP系统相关形式推演。系统相关形式推演。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第一节 复合命题推理复合命题推理 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 二、联言推理二、联言推理 三、选言推理三、选言推理 四、假言推理四、假言推理 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 六、综合推理实例分析六、综合推理实例分析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一、复合命题推理概述(一)什么是复合命题推理(一)什么是复合命题推

58、理 复合命题推理,就是在前提或结论中包含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推理,就是在前提或结论中包含复合命题,并依据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并依据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二)复合命题推理的种类(二)复合命题推理的种类 按推理中所依据的复合命题及其联结词的不同,复按推理中所依据的复合命题及其联结词的不同,复 合命题推理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合命题推理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二、联言推理二、联言推理(一)什么是联言推理(一)什么是联言推理(二)联言推理的推理式(二)联言推理的推理式(一)什么是联言推理(一)什么是联言推理 1.1.定义定义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者结论中

59、包含着联言命题,依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者结论中包含着联言命题,依 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2.2.依据依据 联言推理所依据的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联言推理所依据的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 联言命题为真,则该命题的子命题均为真;当联言联言命题为真,则该命题的子命题均为真;当联言 命题的子命题均为真时,该命题为真。命题的子命题均为真时,该命题为真。 (二)联言推理的推理式(二)联言推理的推理式 1.1.联言推理的组合式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联言推理的组合式是指,其结论是一个联言命题并联言推理的组合式是指,其结论是一个联言命题并 且是由若干个前提命题组合而成

60、的。且是由若干个前提命题组合而成的。 其推理形式是:其推理形式是:p pq q pqpq 2. 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是指其前提是一联言命题,结论是联言推理的分解式是指其前提是一联言命题,结论是前提中联言命题的子命题。前提中联言命题的子命题。 联言推理分解式的形式是:联言推理分解式的形式是:pqpq 或或 pqpqp qp q联言推理联言推理p , q pq pq p pq q Conjunction: P and QP and QQPP and QQP三、选言推理三、选言推理(一)相容选言推理(一)相容选言推理 1.1.定义定义 相容选言推理是包含一个相容选言

61、命题,并以相容选言推理是包含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并以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推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推理。理。 2.2.依据依据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一命题为真,则其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一命题为真,则其子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子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 3.3.推理规则推理规则 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能肯定另一部分选第一,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能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言肢;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第二,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言肢。 4.4.有效式:否定肯定式。有效式:否定肯定式。 否定肯定式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相容选言命题,

62、另否定肯定式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相容选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否定其中的部分子命题,结论肯定另一部分一个前提否定其中的部分子命题,结论肯定另一部分子命题。子命题。 可用公式表示为:可用公式表示为:pqpq 或或 pqpq p p q q q p q p 5.5.无效式:肯定否定式无效式:肯定否定式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1.1.定义定义 不相容选言推理是包含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并不相容选言推理是包含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并以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以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推理。推理。2.2.依据依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一命题为真,则其子不相

63、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一命题为真,则其子命题有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有且只有一个为真。 3.3.推理规则推理规则第一,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子命题,就能肯定那个未被第一,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子命题,就能肯定那个未被否定的子命题;否定的子命题;第二,肯定一个子命题,就能否定其余所有子命题。第二,肯定一个子命题,就能否定其余所有子命题。4.4.有效式:有效式:(1 1)否定肯定式)否定肯定式 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否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另一个前提否 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他全部子命题,结论肯定那个未被否定除一个以外的其他全部子命题,结论肯定那个未被否 定的子命题。定的子命题

64、。 可用公式表示为:可用公式表示为:p q p q 或或 p qp q p p q q q pq p(2 2)肯定否定式)肯定否定式 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另一个前提肯定是指推理的一个前提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另一个前提肯定其中一个子命题,结论否定其余子命题。其中一个子命题,结论否定其余子命题。 可用公式表示为:可用公式表示为: p q 或 p q p q q p 四、假言推理四、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指前提中包含有假言命题假言推理是指前提中包含有假言命题并依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并依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的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1.

65、1.定义定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包含有充分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包含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并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假言命题,并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 2.2.依据依据 分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为,分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为,其前件其前件(p)(p)是后件是后件(q)(q)的充分条件,即是说,有的充分条件,即是说,有p p必必有有q q,无,无p p未必无未必无q q。 3.3.推理规则:推理规则: 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但否定前件不能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否

66、定后件; 第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但肯定后件不能第二,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肯定前件。4.4.两个有效式两个有效式 (1 1)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式 肯定前件式是说,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肯定前件式是说,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肯定其前件,结论就肯定其前提,另一个前提肯定其前件,结论就肯定其后件。推理形式是:后件。推理形式是:pqpqp p q q(2 2)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是说,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提,否定后件式是说,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否定其后件,结论就否定其前件。推理另一个前提否定其后件,结论就否定其

67、前件。推理形式是:形式是: pqpq q q p p 5.5.无效式无效式(1 1)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pqpq) p p) q q” (2 2)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式“(pqpq)q q)p p”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会放飞风筝。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会放飞风筝。如果天空不晴朗,我们就不会放飞风筝。如果天空不晴朗,我们就不会放飞风筝。如果天气很暖和,我们就会放飞风筝。如果天气很暖和,我们就会放飞风筝。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放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放飞风筝,则下面的哪项也必定是真的飞风筝,则下面的哪项也必定是真的? ?:风很大。:风很大。:天空晴朗。:天空晴朗。:

68、天气暖和。:天气暖和。(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1.定义定义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包含有必要条件假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包含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言命题,并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关系进行的推理。2.2.依据依据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为,其前件(为,其前件(p p)是后件()是后件(q q)的必要条件,即是)的必要条件,即是说,无说,无p p必无必无q q,有,有p p未必有未必有q q。 3.3.推理规则:推理规则: 第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

69、后件,但肯定前件不能第一,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肯定后件; 第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但否定后件不能第二,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但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否定前件。4.4.有效式有效式 (1 1)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是说,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否定前件式是说,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否定其前件,结论就否定其后件。提,另一个前提否定其前件,结论就否定其后件。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pqpq p p q q(2 2)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式 肯定后件式是说,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肯定后件式是说,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肯定其

70、后件,结论就肯定其前件。提,另一个前提肯定其后件,结论就肯定其前件。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pqpq q q p p5.5.无效式无效式(1 1)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式“(pqpq)p p)q q” (2 2)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式“(pqpq) q q) p p”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1.定义定义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简称充要条件假言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简称充要条件假言推理,它是以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作前提,并按充理,它是以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作前提,并按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理。2.2.依据

71、依据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间的逻辑关系具体表现为,前件与后件互为充要条件,即是说,有为,前件与后件互为充要条件,即是说,有p p必有必有q q,无,无p p必无必无q q;有;有q q必有必有p p,无,无q q必无必无p p。 3.3.推理规则:推理规则: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第一,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 前件;前件;第二,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第二,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 前件。前件。 4.4.有效式有效式 (1 1)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式: (p p q q)p pqq(2

72、2)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式: (p p q q)q qpp(3 3)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式: (p p q q) p p q q(4 4)否前后件式:)否前后件式: (p p q q) q q p p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比较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比较pqpqpqp qpqpqpq 分析分析 甲、乙、丙、丁四个队争夺辩论赛冠军。已知甲、乙、丙、丁四个队争夺辩论赛冠军。已知下列三种说法,有且只有一种说法正确。下列三种说法,有且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1 1)辩论赛冠军是甲或乙。)辩论赛冠军是甲或乙。 (2 2)如果辩论赛冠军不是丙,则辩论赛冠军也)如果辩论赛冠军不是丙,则辩论赛冠军也 不是丁。不是丁。 (

73、3 3)辩论赛冠军不是甲。)辩论赛冠军不是甲。 问:谁是辩论赛冠军?问:谁是辩论赛冠军?答:丁是辩论赛冠军。答:丁是辩论赛冠军。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五、其他复合命题推理(一)等值推理(一)等值推理 (二)假言联锁推理(二)假言联锁推理 (三)二难推理(三)二难推理 (一)等值推理(一)等值推理 1.1.定义定义 等值推理是这样一种直接推理,前提中只有一个等值推理是这样一种直接推理,前提中只有一个命题,并且前提与结论具有等值关系,因而前提命题,并且前提与结论具有等值关系,因而前提与结论可以互推。与结论可以互推。2.2.几种常用的等值推理几种常用的等值推理见表格(上课讲义中相关表格)见表格(上课讲

74、义中相关表格) 几种常用的等值推理几种常用的等值推理(pq)(pq)(p q) (pq)(pq) (p q) (pq)(pq)(pq)(pq) ( p q) (pq)(pq) (pq) (pq)(pq)(pq)(二)假言联锁推理(二)假言联锁推理 1.1.定义定义 假言联锁推理以若干相互关联的假言命题为前提,假言联锁推理以若干相互关联的假言命题为前提,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推出一个新的假言命题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推出一个新的假言命题为其结论。为其结论。 2.2.种类种类 (1 1)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肯定式的辑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肯定式的辑形式是: pqpq qrqr prpr

75、否定式的逻辑形式是:否定式的逻辑形式是:pqpqqrqr r r p p(2 2)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必要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肯定式的逻辑形式是:肯定式的逻辑形式是:pqpq qrqrrprp否定式的逻辑形式是:否定式的逻辑形式是: pqpqqrqr p p r r (三)二难推理(三)二难推理 1.1.定义定义 二难推理是以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两肢式选言命二难推理是以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两肢式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题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的推理。 2.2.形式形式根据结论是简单命题还是选言命题,二难推理可分为根据结论是简单命题还是选言命题,二难

76、推理可分为简单式和复杂式;简单式和复杂式;根据推理中对假言前提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二根据推理中对假言前提前件或后件的肯定或否定,二难推理可分为构成式和破坏式。难推理可分为构成式和破坏式。 3.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二难推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二难推理(1 1)简单构成式)简单构成式 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prprqrqrpqpq r r(2 2)复杂构成式)复杂构成式 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 prpr qsqs pqpq rsrs(3 3)简单破坏式)简单破坏式 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 prpr psps r r s s p p (4 4)复杂破坏式)复杂破坏式 推理形式是:推理形式是

77、: prpr qsqs r r s s p p q q4.4.诡辩的二难推理诡辩的二难推理 三种反驳的方法三种反驳的方法 (1 1)揭露其前提的虚假)揭露其前提的虚假 (2 2)指出其推理形式不合逻辑)指出其推理形式不合逻辑(3 3)构造反驳法)构造反驳法 半费诉讼半费诉讼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向著名的辩者普罗太哥拉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的人,向著名的辩者普罗太哥拉斯学习法律知识。双方订有合同,约定欧提勒士分两次交付学费,斯学习法律知识。双方订有合同,约定欧提勒士分两次交付学费,开始学习时先付一半,另一半等欧提勒士毕业以后第一次出庭打开始学习时先付一半,另一半等欧提勒士毕业以后第

78、一次出庭打赢了官司再付。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赢了官司再付。毕业后,欧提勒士迟迟未执行律师律师业务。普罗太业务。普罗太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于是向法庭提起诉讼。在法庭上,原告普罗太哥拉斯说:在法庭上,原告普罗太哥拉斯说:“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被告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被告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被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被告也应该付学费;如果被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被告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被告都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被告都应该付给我另一半

79、学费。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被告欧提勒士也不示弱,他针锋相对地应道:被告欧提勒士也不示弱,他针锋相对地应道:“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我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如果我打赢官司,那么按法庭判决,我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如果原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我也不应该付学费;如果原告打赢了官司,那么按我们的合同,我也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应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因而,不论这场官司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应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该付给原告另一半学费。”六、综合推理实例分析六、综合推理实例分析例例1 1 某天夜里,星月超市被盗。经侦查,已知下列命题为某天夜里,星月超

80、市被盗。经侦查,已知下列命题为 真:真:(1 1)盗窃者或者是甲,或者是乙;)盗窃者或者是甲,或者是乙;(2 2)如果甲是盗窃者,作案时间不会在零点之前;)如果甲是盗窃者,作案时间不会在零点之前;(3 3)星月超市零点关灯,而此时甲尚未回家;)星月超市零点关灯,而此时甲尚未回家;(4 4)若乙的陈述是真的,则作案时间在零点之前;)若乙的陈述是真的,则作案时间在零点之前;(5 5)只有零点时星月超市未关灯,乙的陈述才不是真的。)只有零点时星月超市未关灯,乙的陈述才不是真的。 从上述,至少可确定谁是盗窃者?从上述,至少可确定谁是盗窃者?例例2 2 下面是一起杀人案的审讯记录:下面是一起杀人案的审讯

81、记录:侦查员: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侦查员: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受审者:是的,全是真话。受审者:是的,全是真话。侦查员:你再重复一遍。侦查员:你再重复一遍。受审者:因为那天只有甲与乙到过死者的房间,杀人者只受审者:因为那天只有甲与乙到过死者的房间,杀人者只能在他们二人之中。如果甲杀了人,他就会伪造现场。能在他们二人之中。如果甲杀了人,他就会伪造现场。如果当时我在现场,我就会被甲杀死。除非我在现场,如果当时我在现场,我就会被甲杀死。除非我在现场,甲不会伪造现场。我知道的就是这些,杀人者是甲无疑。甲不会伪造现场。我知道的就是这些,杀人者是甲无疑。能判断受审者说的话都是真的吗?能判断受审者说的话都

82、是真的吗?第二节第二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NPNP一、形式语言一、形式语言L L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 三、三、NPNP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一、形式语言一、形式语言L L(一)初始符号(一)初始符号 初始符号有三类:初始符号有三类: (1 1)命题变项:)命题变项:p p、q q、r r、s s、t t、,p1p1、p2p2、 (2 2)命题常项:)命题常项: 、 (3 3)技术性符号:(,)。)技术性符号:(,)。 我们规定,除(我们规定,除(1 1)()(3 3)外,无其他任何符号。)外,无其他任何符号。(二)形成规则(二

83、)形成规则 1.1.任一命题变项是公式。任一命题变项是公式。 2.2.如果如果A A是公式,则(是公式,则( A A)是公式。)是公式。 3.3.如果如果A A、B B是公式,则(是公式,则(ABAB)、()、(ABAB)、)、 (ABAB)、()、(A A B B)是公式。)是公式。 4.4.只有符合规则(只有符合规则(1 1)()(3 3)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除此之外,无任何合式公式。除此之外,无任何合式公式。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二、推导规则与形式推演(一)推导规则(一)推导规则 1.1.结构规则结构规则 2.2.联结词规则联结词规则 3.3.导出规则导出规则

84、 (二)(二)NPNP系统的形式推演系统的形式推演 自然推理系统自然推理系统NPNP是有前提的形式推演系统。所谓有前提的是有前提的形式推演系统。所谓有前提的形式推演是指:一个有穷的公式系列形式推演是指:一个有穷的公式系列B1B1、B2B2、BnBn是从是从前提集前提集(不是空集不是空集) )到结论到结论B B的形式推演,如果每一的形式推演,如果每一Bi(iBi(i=1=1,2 2,n)n)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Bi1. Bi是前提集是前提集中的一个公式;中的一个公式; 2. Bi2. Bi是依据是依据或或 - -临时引入的一个假设公式;临时引入的一个假设公式; 3. Bi

85、3. Bi是该演算序列中在前的若干公式运用推导规则得出是该演算序列中在前的若干公式运用推导规则得出 的公式;的公式; 4.B=4.B=BnBn。 依据上述形式推演定义,我们可在有穷步骤内证明一个依据上述形式推演定义,我们可在有穷步骤内证明一个公式。因此,有时将有前提的形式推演称为形式证明。公式。因此,有时将有前提的形式推演称为形式证明。 自然推理系统自然推理系统NPNP中的定理是无穷的。中的定理是无穷的。 三、三、NPNP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一)可靠性(一)可靠性 一个系统是语义可靠的,即该系统的所有可证一个系统是语义可靠的,即该系统的所有可证公式(定理)都是重言式。也就

86、是说,一个系公式(定理)都是重言式。也就是说,一个系统是语义可靠的,它能够保证该系统中的推理统是语义可靠的,它能够保证该系统中的推理可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可从真前提得出真结论。(二)完全性(二)完全性一个系统是语义完全的,即任一重言式在该一个系统是语义完全的,即任一重言式在该系统中都是可证的。或者说,一个语义完全系统中都是可证的。或者说,一个语义完全的系统,它包含着该系统中所有的重言式。的系统,它包含着该系统中所有的重言式。 推理综合题推理综合题1.1.侦查人员掌握了以下情况:侦查人员掌握了以下情况:(1 1)甲或乙杀害了丙,不会是别人干的。)甲或乙杀害了丙,不会是别人干的。(2 2)如果甲杀

87、害丙,那么,作案地点不会在办公室。)如果甲杀害丙,那么,作案地点不会在办公室。(3 3)如果秘书证词真实,则办公室里有枪声。)如果秘书证词真实,则办公室里有枪声。(4 4)仅当作案地点在办公室,秘书的证词才不真实。)仅当作案地点在办公室,秘书的证词才不真实。(5 5)甲会使用手枪但办公室里没有枪声。)甲会使用手枪但办公室里没有枪声。(6 6)侦查人员根据上述情况推断凶手是乙而不是甲。)侦查人员根据上述情况推断凶手是乙而不是甲。 问:侦查人员的推断是否有效?问:侦查人员的推断是否有效?侦查人员的推断有效。侦查人员的推断有效。推荐:推荐: 观看观看 尼罗河上的惨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

88、1.1.如何理解推理的有效性?如何理解推理的有效性?2.2.以真值联结词为基础的复合命题推理有哪些种类?各有以真值联结词为基础的复合命题推理有哪些种类?各有 何推理规则?何推理规则?3.3.什么是等值推理?假言易位推理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什么是等值推理?假言易位推理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 定后件式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定后件式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4.4.如何驳斥诡辩的二难推理?如何驳斥诡辩的二难推理?5.5.自然推理自然推理NPNP系统由哪些内容构成?系统由哪些内容构成?6.6.如何理解如何理解NPNP系统的推理规则?什么是系统的推理规则?什么是NPNP系统的形式推系统的形式推 演?演?7.7.如

89、何理解如何理解NPNP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全性?系统的可靠性与完全性?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四章第四章 词项逻辑(上)词项逻辑(上)第一节第一节 词项概述词项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词项的种类词项的种类第三节第三节 词项外延间的关系词项外延间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理解词项定义及其逻辑特征;理解词项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2.掌握词项种类和词项外延间的各种关掌握词项种类和词项外延间的各种关系;系;3.

90、3.熟练掌握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的熟练掌握限制、概括、定义、划分的定义以及相应规则。定义以及相应规则。第一节第一节 词项概述词项概述 一、词项及其特征一、词项及其特征 二、语词、词项和概念二、语词、词项和概念想一想:想一想:1.1.“危机危机”2.2.“陈水扁陈水扁”3.3.“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健康危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健康危机机垃圾危机;垃圾危机;扁家弊案、法庭辩词、政治庇护扁家弊案、法庭辩词、政治庇护;孟姜女是谁?怎么哭?哭哪里的长城?孟姜女是谁?怎么哭?哭哪里的长城?温家宝致信新华社更正发言中错误并向读者致歉温家宝致信新华社更正发言中错误

91、并向读者致歉http:/http:/news.QQ.comnews.QQ.com20092009年年1010月月1212日日21:24 21:24 新华网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新华网北京1010月月1212日电日电 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全文如下:信,全文如下: 新华社总编室新华社总编室 贵社昨天播发我的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一文, 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 成岩)、变质岩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92、。 温家宝温家宝 二二0000九年十月十二日九年十月十二日一、词项及其特征一、词项及其特征(一)定义(一)定义 这里所讲的词项,是指在主、谓式语句所这里所讲的词项,是指在主、谓式语句所 陈述的命题(性质命题)中,充当命题的陈述的命题(性质命题)中,充当命题的 主项和谓项的语词。主项和谓项的语词。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爱情? ?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 ,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于是充满信心地出去了。谁知过了半

93、天他仍得很容易,于是充满信心地出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没有回来。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原因: :好容易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好容易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因为只可以摘一次,所以为了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不因为只可以摘一次,所以为了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不得已只好放弃;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得已只好放弃;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那就是爱情”。 A term is any word or

94、 arrangement of words that may serve as the subject of a statement or proposition.(二)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二)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1.1.内涵内涵 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具有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词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具有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词项表达的概念项表达的概念 。 2.2.外延外延 词项的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对象范围。词项的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对象范围。n词项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所具有的两个基本逻辑词项的内涵和外延是词项所具有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特征。 词项的内涵词项的内涵词项的内涵就是词项具有的内在含义,即词项词项的内涵就

95、是词项具有的内在含义,即词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What it is?What it is?词项的外延词项的外延词项的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对象范围。词项的外延就是词项指称的对象范围。How many How many How muchHow muchInventor:Inventor:someone who has invented something, or whose job is to someone who has invented something, or whose job is to invent things.invent thi

96、ngs.Intension (attributes):Intension (attributes):Clever, intuitive Clever, intuitive (based on feelings rather than on knowledge (based on feelings rather than on knowledge or facts),or facts),creative, imaginative, etc.creative, imaginative, etc.Extension (class members):Extension (class members):

97、Thomas Edison, Thomas Edison, Alexander Graham Bell,Alexander Graham Bell,Wright brothers, etc.Wright brothers, etc.3.3.任何词项都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任何词项都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 词项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词项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的,这是词项确定性的表现;词项又随着客观事物这是词项确定性的表现;词项又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这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这是词项灵活性的表现。是词项灵活性的表现

98、。 “.CN.CN” / /“. .中国中国” 中文上网计日可待中文上网计日可待 中国争取母语互联网话中国争取母语互联网话语权语权_http:/ and term and concept)concept) (一)定义(一)定义 语词是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它分为实语词是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它分为实 词和虚词两大类。词和虚词两大类。 凡具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就叫词项,因而语词中凡具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就叫词项,因而语词中 的实词都是词项。的实词都是词项。 在传统逻辑中,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在传统逻辑中,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 属性的思想称为概念。属性的思想称为概念。 (二)关系(二)

99、关系 1.1.联系联系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词项来表达,而任何词项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词项来表达,而任何词项都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都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2.2.区别区别 (1 1)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词项。)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词项。 (2 2)同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3 3)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单词单义单词单义凡具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就叫词项。凡具有确定意义的语词就叫词项。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词项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词项例如:例如: “国国家家”(名名词词)、“保保卫卫”(动动词词)、“勇勇敢敢”(形容(形容词)、

100、词)、“别人别人”(代词)、(代词)、“一群一群”(数量词)等。(数量词)等。 虚词(除连词外)往往没有实在意义,大部分不能虚词(除连词外)往往没有实在意义,大部分不能作为句子成分,一般不表达词项。例如,作为句子成分,一般不表达词项。例如,“最最”(副(副词词)、“从从” (介介词词)、“吗吗”(助助词词)、“啊啊”(叹叹词)词)等。等。同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如:例如: “玉玉米米”,别别名名有有“包包谷谷”、“棒棒子子” 等等,语语词词虽虽有有异异,但指但指称的实为同一种粮食作物。称的实为同一种粮食作物。 “等等边边三三角角形形”又又叫叫“正正三三

101、角角形形”,叫叫法法虽虽不不同同,但但都都是指是指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父亲、爸爸、大、爹、父亲、爸爸、大、爹、daddydaddy、father father 同义词同义词“换汤不换药换汤不换药” 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罗氏芬、丽珠芬、菌必治、菌得治、抗菌治、康力舒都是什么药?相信没有几个患者能准确回答这个问舒都是什么药?相信没有几个患者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题其实,它们就是一种药:头孢曲松钠。其实,它们就是一种药:头孢曲松钠。 又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感冒清、白加黑又比如百服宁、泰诺、必理通、感冒清、白加黑( (商品名商品名) )等,这些在电视广告

102、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药等,这些在电视广告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药名,其实通用名都只有一个:名,其实通用名都只有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 (通用通用名名) )。 药品一般有三种名称,即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药品一般有三种名称,即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比赛场地:比赛场地:The playing area for football,rugby,hockey (曲棍球(曲棍球)and cricket(板球)板球)is called a pitch; for tennis,volleyball,basketball,squash(壁球)壁球)and badminton(羽毛球羽毛球) it

103、 is a court;for golf it is a course.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 多义词多义词 歧义歧义关于关于deepdeep的各种翻译的各种翻译People stood five deep in front of the store. People stood five deep in front of the store. 人们把那家铺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们把那家铺子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bar You may want to join the bar but may be barred if you fail the bar and win

104、d up tending bar or selling candy bars. 你可能想要加入你可能想要加入律师行业律师行业,但是如果你达,但是如果你达不到不到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条件,你就会被,你就会被阻止阻止在外,尽管为在外,尽管为此你可能关闭了此你可能关闭了酒吧酒吧或或糖果店糖果店。第二节第二节 词项的种类词项的种类 一、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一、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三、正词项和负词项三、正词项和负词项 词项的种类词项的种类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名称名称根据词项指称事物外延的根据词项指称事物外延的数量不同数量不同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

105、词项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根据词项指称的对象是事根据词项指称的对象是事物的群体还是群体中的任物的群体还是群体中的任何个体何个体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根据词项所指称的事物是根据词项所指称的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否具有某种属性正词项和负词项正词项和负词项一、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一、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一)单独词项(一)单独词项(二)普遍词项(二)普遍词项(三)空词项(三)空词项(一)单独词项(一)单独词项 1.1.定义定义 单独词项是指称某一个事物的词项,它的外延单独词项是指称某一个事物的词项,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事物。是独一无二的事物。 2. 2.专有名词专有名

106、词 专有名词指称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事物专有名词指称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事物 3.3.摹状词摹状词 摹状词是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有属性来指称摹状词是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有属性来指称 某事物的语词,或是那些包含了数目序列、某事物的语词,或是那些包含了数目序列、包含了最高程度限制词、包含了包含了最高程度限制词、包含了“这个这个”、“那个那个”等指示词的语词。等指示词的语词。 (二)普遍词项(二)普遍词项 1.1.定义定义 普遍词项是指称某一类事物的词项,它的外延是由普遍词项是指称某一类事物的词项,它的外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构成的类。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构成的类。 2. 2.从语言角度看,语词上的普遍名词、从

107、语言角度看,语词上的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普遍词项。动词、形容词都是普遍词项。 (三)空词项(三)空词项 空词项一般是指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其指称的空词项一般是指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其指称的对象的词项。对象的词项。 例如,例如,“飞马飞马”、“神仙神仙”等,在现实世界等,在现实世界中,这些词项指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中,这些词项指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判定一个词项是否为空词项,必须注意该词判定一个词项是否为空词项,必须注意该词项使用的特定环境(语境)。项使用的特定环境(语境)。 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二、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一)集合词项(一)集合词项 (二)非集合词项(二)非集合词项 (一)集

108、合词项(一)集合词项 1.1.定义定义 集合词项是指称事物群体的词项。集合词项是指称事物群体的词项。 2.2.群体群体 所谓群体,又称集合体,它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所谓群体,又称集合体,它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例如例如“法规汇编法规汇编”就是指称由若干法规汇集成就是指称由若干法规汇集成册册的一种群体;的一种群体;“联合国联合国”就是指称由许多成员国依章组就是指称由许多成员国依章组建建的一个群体。的一个群体。 (二)非集合词项(二)非集合词项 1.1.定义定义 非集合词项是指称某类事物中的分非集合词项是指称某类事物中的分子的词项,它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子的词项,它不以事

109、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映对象。 例如例如: : “法规法规”可指称劳动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可指称劳动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护法等;法等; “国家国家”可指称中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可指称中国、越南、泰国、缅甸等。注意:注意: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示集合词由于语境不同,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示集合词项,有时可以表示非集合词项。项,有时可以表示非集合词项。 比较比较: :1.1.中国人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炎黄子孙。2.2.中国人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是勤劳勇敢的。三、正词项和负词项三、正词项和负词项(一)正词项(一)正词项(二)负词项(二)负词项(一)正词项(一)正词项 1.1.定义定义

110、 正词项也称肯定词项,它是指称具有某种属正词项也称肯定词项,它是指称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词项,其内涵为正概念。例如:性的事物的词项,其内涵为正概念。例如:“有效合同有效合同”、“安全安全”、“合法行为合法行为”、“成年人成年人”等都是正词项等都是正词项。(二)负词项(二)负词项 1.1.定义定义 负词项也称否定词项,它是指称不具有某负词项也称否定词项,它是指称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词项,其内涵为负概念。种属性的事物的词项,其内涵为负概念。例如:例如:“无效合同无效合同”、“不安全不安全”、“非法行为非法行为”、“未成年未成年人人”等都是负词项。等都是负词项。注意:注意:并非所有带有并非所有带有

111、“无无”、“不不”、“非非”等字样等字样的词项的词项都是负词项,都是负词项,例如:例如:“无价之宝无价之宝”、“不丹不丹”、“非洲非洲”。 2.2.论域论域 在传统逻辑学中,常常把负词项相对的范围在传统逻辑学中,常常把负词项相对的范围称为论域。所谓论域就是人们思考或议论问题称为论域。所谓论域就是人们思考或议论问题时所涉及的一个特定的对象范围,是正词项和时所涉及的一个特定的对象范围,是正词项和负词项外延的总和。负词项外延的总和。 例如:例如: “非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的论域是的论域是“矛盾矛盾”; “非司法人员非司法人员”的论域是的论域是“人人”。 第三节第三节 词项外延间的关系词项外延间的

112、关系 一、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一、相容关系(一)全同关系(一)全同关系 1.1.定义定义 如果如果S S、P P两个不同词项的外延完全重合,则两个不同词项的外延完全重合,则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全同关系。全同关系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全同关系。全同关系也称同一关系。也称同一关系。 2.2.欧拉图欧拉图 该图表示:所有该图表示:所有S S是是P P,并且所有,并且所有P P是是S S。 S P(二)真包含关系(二)真包含关系 1.1.定义定义 如果词项如果词项S S的外延大于并包含了词项的外延大于并包含了词项P P的全的全部外延,则部外延,则S

113、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关系就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是真包含关系。 2.2.欧拉图欧拉图该图表示:所有该图表示:所有P P是是S S并且有并且有S S不是不是P P。 P S(三)真包含于关系(三)真包含于关系 1.1.定义定义 如果词项如果词项S S的外延小于并包含于词项的外延小于并包含于词项P P的外延,则的外延,则S S、P P两个词项外延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两个词项外延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2.2.欧拉图欧拉图 该图表示:所有该图表示:所有S S是是P P,并且有,并且有P P不是不是S S。P S(四)交叉关系(四)交叉关系 1.1.定义定义 如果如果S

114、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两个词项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则S S、P P两词项的外延间关系就是交叉关系。两词项的外延间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2.2.欧拉图欧拉图该图表示:有的该图表示:有的S S是是P P,且有的,且有的S S不是不是P P;有的;有的P P是是S S且有的且有的P P不是不是S S。 PS二、不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 (一)定义(一)定义 词项间的不相容关系也称全异关系,就是指词项间的不相容关系也称全异关系,就是指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两个词项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 (二)欧拉图(二)欧拉图 该图表示:所有该图表示:所有S S

115、不是不是P P且所有且所有P P不是不是S S。SP(三)种类(三)种类 1.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 如果如果S S、P P两个不相容词项被包含于同一属词项两个不相容词项被包含于同一属词项I I中,并且中,并且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词两个词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词项项I I的外延,则的外延,则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矛盾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矛盾关系。关系。 欧拉图表示:所有欧拉图表示:所有S S不是不是P P,且所有,且所有P P不是不是S S,而,而所有所有S S是是I I且所有且所有P P是是I I,并且没有,并且没有I I既不是既不是S S又不又不是是P P。 I

116、 S P 2.2.反对关系反对关系 如果如果S S、P P两个不相容词项被包含于同一属词项两个不相容词项被包含于同一属词项I I中,并且中,并且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两个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词项词项I I的外延,则的外延,则S S、P P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两个词项的外延间就是反对关系。反对关系。 欧拉图表示:所有欧拉图表示:所有S S不是不是P P且所有且所有P P不是不是S S,而所有,而所有S S是是I I且所有且所有P P是是I I,并且有,并且有I I既不是既不是S S也不是也不是P P。 I S P两男子称不敢两男子称不敢偷偷和和抢抢只能只能骗骗http:/ 明

117、确词项的逻辑方法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一、限制和概括一、限制和概括 二、定义二、定义 三、划分三、划分 一、限制和概括一、限制和概括 (一)词项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一)词项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词项的限制(二)词项的限制 (三)词项的概括(三)词项的概括 (一)词项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一)词项间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任何词项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属性任何词项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属性关系的词项之间,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间构成一种关系的词项之间,它们的内涵和外延间构成一种反变关系:即一个词项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反变关系:即一个词项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就越少;反之

118、,一个词项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就越少;反之,一个词项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就越多。涵就越多。 (二)词项的限制(二)词项的限制 1.1.定义定义 词项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的内涵以缩小词词项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的内涵以缩小词 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2.2.同一词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限制。同一词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限制。 如:如: “伤害伤害”,从主观动机可以限制为,从主观动机可以限制为“故意伤害故意伤害”; 从手段上可以限制为从手段上可以限制为“器械伤害器械伤害”;从危害程度;从危害程度上可以限制为上可以限制为“轻度伤害轻度伤害”。 究竟从哪个角度进行限制,应根据实际需要而

119、定。究竟从哪个角度进行限制,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3.3.种类种类(1 1)一次限制)一次限制(2 2)连续限制)连续限制 限制的极限是单独词项限制的极限是单独词项 4.4.作用作用 词项的限制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一般过词项的限制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一般过 渡到特殊,使认识具体化。渡到特殊,使认识具体化。 (三)词项的概括(三)词项的概括 1.1.定义定义 词项的概括就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词项的概括就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大词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2.2.同一词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同一词项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如:如: “人人”,可以概括为,可以概括

120、为“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也可以概括为也可以概括为“哺乳动物哺乳动物”, 还可以概括为还可以概括为“动物动物”等。等。究竟从哪个角度进行概括,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究竟从哪个角度进行概括,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3.3.种类种类(1 1)一次概括)一次概括 (2 2)连续概括)连续概括 概括的极限是范畴词项。概括的极限是范畴词项。 4.4.作用作用 词项的概括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特殊词项的概括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特殊 过渡到一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过渡到一般,掌握事物的共同本质。 二、定义二、定义(一)什么是定义(一)什么是定义 (二)下定义的方法(二)下定义的方法 (三)定义的规则(三

121、)定义的规则 (四)定义的作用(四)定义的作用 (一)什么是定义一)什么是定义 1.1.定义定义 定义是以简明的方式揭示词项内涵或外延的定义是以简明的方式揭示词项内涵或外延的 逻辑方法。逻辑方法。 2.2.构成构成 (1 1)被定义项)被定义项 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其他语词来揭示其内涵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其他语词来揭示其内涵 或外延的词项,通常用或外延的词项,通常用“DsDs”表示。表示。 (2 2)定义项)定义项 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或外延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或外延的词项,通常用的词项,通常用“DpDp”表示表示 (3 3)定义联项)定义联项 定义联项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

122、定义联项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词项,现代汉语中常常用词项,现代汉语中常常用“是是”、“即即”等来表示。等来表示。 定义的一般形式为:定义的一般形式为:DsDs就是就是DpDp。(二)下定义的方法(二)下定义的方法 1.1.实质定义实质定义 (1 1)定义)定义 实质定义也称真实定义,它是用来揭示词项实质定义也称真实定义,它是用来揭示词项 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定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定 义,人们可以凭借真实定义认识事物的内涵。义,人们可以凭借真实定义认识事物的内涵。(2 2)最常用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 属加种差定义法:属加种差定义法: 被定义项被定义项 = = 种

123、差种差 + + 邻近属邻近属 定义项定义项(3 3)主要种类:)主要种类: 性质定义性质定义 关系定义关系定义 发生定义发生定义 功用定义功用定义 2.2.外延定义外延定义 (1 1)定义)定义 外延定义是用简短的语言揭示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是用简短的语言揭示被定义项的对象范围的定义。对象范围的定义。 3.3.语词定义语词定义 (1 1)定义)定义 语词定义是用来说明或规定语词的含义的。语词定义是用来说明或规定语词的含义的。 (2 2)种类)种类 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规定的语词定义 (三)定义的规则(三)定义的规则 1.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这一规则,

124、就会犯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定义过宽” 、“定定义过义过 窄窄”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2.2.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一规则违反这一规则 ,就会犯,就会犯“同语反复同语反复” 、“循循环环 定义定义”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3.3.除非必要,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词项除非必要,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词项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否定定义否定”的逻辑错的逻辑错误。误。 4.4.定义必须简洁确切定义必须简洁确切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定义含混”或或“以比以比喻喻 作定义作定义”的逻辑错误

125、。的逻辑错误。 (四)定义的作用(四)定义的作用 1.1.定义是巩固人们的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定义是巩固人们的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2.2.定义有助于我们掌握知识定义有助于我们掌握知识 。 3.3.定义能检验人们对词项的认识是否正确。定义能检验人们对词项的认识是否正确。三、划分三、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方法(二)划分的方法 (三)划分的规则(三)划分的规则 (一)什么是划分(一)什么是划分 1.1.定义定义 划分是揭示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 2.2.构成构成 (1 1)划分的母项)划分的母项 划分的母项是被划分的属词项。划分的母

126、项是被划分的属词项。 (2 2)划分的子项)划分的子项 划分的子项是划分后得到的种词项。划分的子项是划分后得到的种词项。 (3 3)划分的根据)划分的根据 划分的根据是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划分的根据是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 3.3.划分不同于分解划分不同于分解 划分是把一个大类分为若干个小类,小类必然划分是把一个大类分为若干个小类,小类必然 具有大类的属性。具有大类的属性。 分解是把一个整体分为若干个部分,部分不必分解是把一个整体分为若干个部分,部分不必 然具有整体的性质。然具有整体的性质。 (二)划分的方法(二)划分的方法 1.1.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 (1 1)一次划分)一次

127、划分 一次划分就是根据一个标准将被划分的词项一一次划分就是根据一个标准将被划分的词项一 次性分为若干个子类,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次性分为若干个子类,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 项两层。项两层。 (2 2)连续划分)连续划分 连续划分是在一次划分基础上,再将其子项当连续划分是在一次划分基础上,再将其子项当作母项继续划分。作母项继续划分。 连续划分至少有两次划分,具体划分次数要根连续划分至少有两次划分,具体划分次数要根据需要而定。据需要而定。 2.2.二分法二分法 二分法是以母项所反映的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二分法是以母项所反映的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根据,将其子项分为一个正词项和作为划分根据,将其子项分为

128、一个正词项和一个负词项,子项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负词项,子项之间是矛盾关系。 3.3.分类分类 分类是以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分类是以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的划分。显著特征作为根据的划分。 4.4.划分与分类的区别划分与分类的区别 (1 1)根据不同)根据不同 (2 2)作用不同)作用不同 (三)划分的规则(三)划分的规则 1.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这一规则,就是犯了违反这一规则,就是犯了“多出子项多出子项” 、“划划分不分不 全全”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2.2.划分标准必须同一划分标准必须同一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混淆

129、标准混淆标准”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3.3.划分的子项不得相容划分的子项不得相容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 注意:注意: 以上三条规则是从不同角度对划分作出的规定,以上三条规则是从不同角度对划分作出的规定,在思维实际中,一个错误的划分可同时违反多条在思维实际中,一个错误的划分可同时违反多条规则,犯有多项错误。规则,犯有多项错误。 1.1.词项、语词与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词项、语词与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2.2.词项有哪些种类?如何理解集合词项?词项有哪些种类?如何理解集合词项?3.3.词项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些?词项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

130、些?4.4.如何理解限制与概括的逻辑方法?如何理解限制与概括的逻辑方法?5.5.什么是定义?它有哪些具体方法?应遵守哪些规则?什么是定义?它有哪些具体方法?应遵守哪些规则?6.6.什么是划分?它有哪些具体方法?应遵守哪些规则?什么是划分?它有哪些具体方法?应遵守哪些规则?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6.6.彭漪涟、余式厚:彭漪涟、余式厚: 趣味逻辑趣味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5年版。年版。 7.7.彭漪涟:彭漪涟: 古诗词

131、中的逻辑古诗词中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5年版。年版。8.8.金岳霖:金岳霖: 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791979年版。年版。9.9.周礼全:周礼全: 逻辑逻辑,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41994年版。年版。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五章第五章 词项逻辑(下)词项逻辑(下)第一节第一节 直言命题直言命题第二节第二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第三节第三节 三段论三段论 第四节第四节 谓词逻辑自然推理谓词逻辑自然推理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明确直言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明确直言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

132、;2.2.掌握掌握6 6种基本的直言命题种类;种基本的直言命题种类;3.3.理解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理解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4.4.把握直言命题直接推理规则及其应用;把握直言命题直接推理规则及其应用;5.5.弄懂三段论及其基本规则;弄懂三段论及其基本规则;6.6.理解谓词逻辑自然推理的基础知识。理解谓词逻辑自然推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直言命题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二、直言命题的种类二、直言命题的种类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四、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四、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分析:分析:(1 1)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生从何来,

133、死往何处? (2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3 3)难道这些困难真的无法克服?)难道这些困难真的无法克服?(4 4)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5 5)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清则无鱼。(6 6)只有年满)只有年满1818岁,才有选举权。岁,才有选举权。 (7 7)并非所有金属都是液体。)并非所有金属都是液体。 (8 8)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9 9)中国与越南相邻。)中国与越南相邻。(1010)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

134、一、直言命题及其结构(一)什么是直言命题(一)什么是直言命题 所谓直言命题,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所谓直言命题,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 某种性质的命题。某种性质的命题。 它是以主谓式语句表达的命题。它是以主谓式语句表达的命题。 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 (二)直言命题的构成(二)直言命题的构成 1.1.主项主项 主项是处于表达直言命题的语句中主语位置并指称主项是处于表达直言命题的语句中主语位置并指称思维对象的词项,通常用大写字母思维对象的词项,通常用大写字母S S表示。表示。 2.2.谓项谓项 谓项是在表达直言命题的语句中处于谓语位置并指称谓项是在表达直言命题的

135、语句中处于谓语位置并指称思维对象性质的词项,一般用大写字母思维对象性质的词项,一般用大写字母P P表示。表示。 3.3.联项联项 联项是表示主项和谓项联系的词项,通常称为直言命联项是表示主项和谓项联系的词项,通常称为直言命题的质。题的质。 (1 1)肯定联项)肯定联项 在直言命题中,表示肯定性质的联项称为肯定联项,在直言命题中,表示肯定性质的联项称为肯定联项,一般用系词一般用系词“是是”来表示来表示 (2 2)否定联项)否定联项 在直言命题中表示否定性质的联项则称为否定联项,在直言命题中表示否定性质的联项则称为否定联项,一般用系词一般用系词“不是不是”表示。表示。 4.4.量项量项 量项是指断

136、定主项外延数量的词项,通常称为直言命量项是指断定主项外延数量的词项,通常称为直言命题的量。题的量。 (1 1)单称量项)单称量项 单称量项是反映主项只有一个分子的词项单称量项是反映主项只有一个分子的词项 (2 2)全称量项)全称量项 在命题中陈述了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或者说断在命题中陈述了主项所指称的对象的全部,或者说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通常用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通常用“所有所有”、“任何任何”、“一切一切”、“每一个每一个”、“凡凡”、“都都”等词语表示。等词语表示。 (3 3)特称量项)特称量项 特称量项又称存在量项,表示在命题中至少陈述了主项所特称量项又称存在量项,表示在命题中至少

137、陈述了主项所 指称的对象中的一个,或者说断定了主项外延中的至少一指称的对象中的一个,或者说断定了主项外延中的至少一 个对象。个对象。 特称量项通常用特称量项通常用“有些有些”、“有的有的”、“存在存在”、“至少至少一个一个”、“许多许多”、“大多数大多数”、“少数少数”等词语表示。等词语表示。 任何一个直言命题的结构:任何一个直言命题的结构:量项量项+ +主项主项+ +联项联项+ +谓项。谓项。二、直言命题的种类二、直言命题的种类(一)全称肯定命题(一)全称肯定命题(二)全称否定命题(二)全称否定命题(三)特称肯定命题(三)特称肯定命题(四)特称否定命题(四)特称否定命题(五)单称肯定命题(五

138、)单称肯定命题(六)单称否定命题(六)单称否定命题(一)全称肯定命题(一)全称肯定命题 所有所有S S是是P P。 全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全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S S的全部对象具有谓项的全部对象具有谓项P P的性质。的性质。(二)全称否定命题(二)全称否定命题 所有所有S S不是不是P P。 全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全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S S不具有谓项不具有谓项P P的性质。的性质。 (三)特称肯定命题:(三)特称肯定命题: 有有S S是是P P。 特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特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S 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谓项谓项P P的性质。的性质。 (四)特称否定命题(四)特称否定

139、命题 有有S S不是不是P P。 特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特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S 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谓项谓项P P的性质。的性质。(五)单称肯定命题:(五)单称肯定命题: (这个)这个)S S是是P P。 单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单称肯定命题反映主项S S所指称的某特定对象具有谓所指称的某特定对象具有谓 项项P P的性质。的性质。(六)单称否定命题:(六)单称否定命题: (这个)(这个)S S不是不是P P。 单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单称否定命题反映主项S S所指称的某特定对象不具有所指称的某特定对象不具有 谓项谓项P P的性质。的性质。类别类别界定界定命题形式命题形式符号

140、化符号化简称简称全称肯定命题全称肯定命题断定所有思维对象具有断定所有思维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某种性质的命题。所有所有S S是是P P。SAPSAPA A全称否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断定所有思维对象不具断定所有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所有所有S S不是不是P P。SEPSEPE E特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断定有的思维对象具有断定有的思维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有S S是是P P。SIPSIPI I特称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断定有的思维对象不具断定有的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有S S不是不是P P。SOPSOPO O单称肯定命题单称

141、肯定命题断定某个思维对象具有断定某个思维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某种性质的命题。某个某个S S是是P P。(SAPSAP)(A A)单称否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断定某个思维对象不具断定某个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某个某个S S不是不是P P。(SEPSEP)(E E)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三、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一)定义(一)定义(二)周延情况(二)周延情况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一)定义(一)定义 所谓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是指在一个直言命题所谓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是指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情况。中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情况。

142、(二)周延情况(二)周延情况 1.1.全称肯定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全称肯定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2.2.全称否定命题的主、谓项都周延全称否定命题的主、谓项都周延 3.3.特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特称肯定命题的主、谓项都不周延 4.4.特称否定命题的主项不周延,但谓项周延特称否定命题的主项不周延,但谓项周延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 1.1.周延性问题是就直言命题中的主项或谓项而言的周延性问题是就直言命题中的主项或谓项而言的 2.2.周延问题是直言命题对其主、谓项外延的断定情周延问题是直言命题对其主、谓项外延的断定情 况,与主谓项外延在客观上存在什么关系是两个况,与主谓项外

143、延在客观上存在什么关系是两个 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 3.3.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不应与命题的真假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不应与命题的真假 问题混同问题混同 4.4.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是就命题形式而言,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是就命题形式而言, 与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与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 结论:结论: (1 1)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 (2 2)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 (3 3)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 (4 4)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四、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四、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一)

144、反对关系(一)反对关系 (二)下反对关系(二)下反对关系 (三)矛盾关系(三)矛盾关系 (四)差等关系(四)差等关系(一)反对关系(一)反对关系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一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可真可假。个命题可真可假。 A A与与E E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就是反对关系。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二)下反对关系(二)下反对关系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必真;一个命

145、题真,另,即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必真;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可真可假。一个命题可真可假。 I I与与O 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就是下反对关系。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就是下反对关系。 (三)矛盾关系(三)矛盾关系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可同假不能同真,也不可同假”,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必真。一个命题必真。 A A与与O O、E E与与I I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都是矛盾关系。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都是矛盾关系。 (四)差等关系(四)差等关系 具有差等关系的两个命题具有差等关系的两个命题“可以同

146、真,也可同假可以同真,也可同假”,即在同质的条件下,全称命题真,则特称命题必真;即在同质的条件下,全称命题真,则特称命题必真;全称命题假,则特称命题可假;特称命题假,则全称全称命题假,则特称命题可假;特称命题假,则全称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则全称命题可真。命题必假;特称命题真,则全称命题可真。 A A与与I I、E E与与O O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都是差等关系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都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逻辑方阵 A E I O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下下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差差等等关关系系差差等等关关系系注意注意 : : (1 1)传统逻辑的对当关系是以主项存在为前提的,)传统逻辑的对当关系是以主项存在为前提的

147、, 即预设主项即预设主项S S为非空词项。为非空词项。 (2 2)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命题不能作全称命题处)在对当关系中,单称命题不能作全称命题处理,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理,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是矛盾关系,而不是反对关系。而不是反对关系。 基础逻辑题基础逻辑题甲班有人,其中:甲班有人,其中: I I、有的人通过了司考;有的人通过了司考; IIII、有的人未通过司考;有的人未通过司考; IIIIII、班长未通过司考,班长未通过司考,已已知知关关于于游游泳泳的的以以上上三三句句一一真真两两假假,问问:甲甲班班有有多少人通过了司考?多少人通过了司考? A. 100A. 100人

148、会;人会; B. B. 没有人会;没有人会; C. 99C. 99人会;人会; D. 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第二节第二节 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 一、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一、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二、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二、直言命题变形推理 一、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一、直言命题对当关系推理 (一)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一)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 (二)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二)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 (三)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三)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 (四)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四)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 ( (一一) )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 SAP SAP SOP SEP SO

149、P SEP SIPSIP SAP SOP SAP SOP SEP SIPSEP SIP SOP SOP SAP SIP SAP SIP SEP SEP SOP SAP SOP SAP SIP SEPSIP SEP(二)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二)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 SAP SAP SEPSEP SEP SEP SAPSAP(三)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三)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 SIP SOPSIP SOP SOP SIPSOP SIP(四)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四)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 SAP SIPSAP SIP SIP SIP SAP SAP SEP SOP SEP SOP SOP SOP SEPS

150、EP二、直言命题变形推理二、直言命题变形推理 (一)换质法(一)换质法 (二)换位法(二)换位法 (一)换质法(一)换质法 1.1.换质法的定义换质法的定义 换质法是指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从而推出换质法是指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从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 2.2.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换质法的基本规则 (1 1)改变原命题的质,即把否定改为肯定,或由)改变原命题的质,即把否定改为肯定,或由肯定改为否定;肯定改为否定; (2 2)谓项改为与原词项相矛盾的词项。)谓项改为与原词项相矛盾的词项。 3.3.换质法的推理形式换质法的推理形式 SAP SAP SEP SEP

151、SIP SIP SOP SOP4.4.换质法的基本功能换质法的基本功能 (1 1)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同一思维对象,可以帮助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同一思维对象,可以帮助人们从统一性中找出差别性,从差别性中找出统一性。们从统一性中找出差别性,从差别性中找出统一性。 (2 2)换质法是语法修辞、调换句式、加强表达效果的)换质法是语法修辞、调换句式、加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方法。重要方法。 (二)换位法(二)换位法 1.1.换位法的定义换位法的定义 通过交换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而推出另一个直言通过交换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称为换位法。命题的推理,称为换位法。 2.2.换位法的基

152、本规则换位法的基本规则 (1 1)只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命题的质;)只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命题的质; (2 2)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3.3.换位法的推理形式换位法的推理形式 SAP PISSAP PIS SEP PES SEP PES SIP PIS SIP PIS4.4.换位法的基本功能换位法的基本功能 (1 1)改变命题断定的思维对象,从而获得新的命题)改变命题断定的思维对象,从而获得新的命题 (2 2)帮助人们明确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是否周延,)帮助人们明确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是否周延,说明有些话可以颠倒过来讲和

153、有些话不可以颠倒过说明有些话可以颠倒过来讲和有些话不可以颠倒过来讲的原因。来讲的原因。 第三节第三节 三段论三段论 一、什么是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 二、三段论的规则二、三段论的规则 三、三段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三、三段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一、什么是三段论一、什么是三段论 (一)三段论的定义(一)三段论的定义 (二)三段论的特点(二)三段论的特点 (三)三段论的格和式(三)三段论的格和式 (一)三段论的定义(一)三段论的定义 1.1.定义定义 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

154、结论的推理。理。2.2.构成构成 (1 1)大前提)大前提 (2 2)小前提)小前提 (3 3)结论)结论 (4 4)推理规则)推理规则(二)三段论的特点(二)三段论的特点 三段论明确地体现了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从三段论明确地体现了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方向是一般导向特殊。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方向是一般导向特殊。 三段论的大前提通常表述一般性原理,小前提三段论的大前提通常表述一般性原理,小前提表述的是特殊性的知识,进而推出一个关于特表述的是特殊性的知识,进而推出一个关于特殊性知识的结论。殊性知识的结论。(三)三段论的格和式(三)三段论的格和式 1.1.三段论的格三段论的格

155、三段论的格就是根据中项在前提中所处的三段论的格就是根据中项在前提中所处的 不同位置来确定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 (1 1)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主项,在小前中)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主项,在小前中 作谓项作谓项(实际运用的三段论以第一格最为常见)。(实际运用的三段论以第一格最为常见)。 其形式为:其形式为: M M P P S S M M S S P P(2 2)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谓项。)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谓项。 其形式为:其形式为: P P M M S S M M S S P P(3 3)第三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主项。)第三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主项。

156、其形式为:其形式为: M M P P M M S S S S P P(4 4)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谓项,在小前提中作主项。)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作谓项,在小前提中作主项。 其形式为:其形式为: P P M M M M S S S S P P2.2.三段论的式三段论的式 三段论的式是指三段论中大、小前提和结论的命题三段论的式是指三段论中大、小前提和结论的命题形式的组合结构式。形式的组合结构式。 2424个有效式:个有效式: 第一格:第一格:AAAAAA,AAIAAI,AIIAII,EAEEAE,EAOEAO,EIOEIO; 第二格:第二格:AEEAEE,AEOAEO,AOOAOO,EAEE

157、AE,EAOEAO,EIOEIO; 第三格:第三格:AAIAAI,AIIAII,EAOEAO,EIOEIO,IAIIAI;OAOOAO; 第四格:第四格:AAIAAI,AEEAEE,AEOAEO,EAOEAO,EIOEIO,IAIIAI。二、三段论的规则二、三段论的规则 (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二)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二)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 (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2.2.中项在两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中项在两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前提中不

158、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4.从两个否定的前提得不出必然的结论从两个否定的前提得不出必然的结论5.5.如果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也是否定的;如果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也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 6.6.两个特称前提得不出必然的结论两个特称前提得不出必然的结论 7.7.如果两前提有一特称,则结论必为特称如果两前提有一特称,则结论必为特称(二)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二)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 1.1.第一格的具体规则:第一格的具体规则: (1 1)小前提必是肯定的;)小前提必是肯定的; (2 2)大前提必是全称的。)

159、大前提必是全称的。2.2.第二格的具体规则:第二格的具体规则: (1 1)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2 2)大前提必是全称的。)大前提必是全称的。 第三格的具体规则:第三格的具体规则: (1 1)小前提必是肯定的;)小前提必是肯定的; (2 2)结论是特称的;)结论是特称的; (3 3)至少有一个前提是全称的。)至少有一个前提是全称的。4.4.第四格的具体规则:第四格的具体规则: (1 1)如果前提中有一否定命题,那么大)如果前提中有一否定命题,那么大 前提是全称的;前提是全称的; (2 2)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那么小前提)如果大前提是肯定的,那么小前提 是全称的;

160、是全称的; (3 3)如果小前提为肯定的,那么结论是)如果小前提为肯定的,那么结论是 特称的;特称的; (4 4)前提不能是特称否定的;)前提不能是特称否定的; (5 5)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的。)结论不能是全称肯定的。三、三段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三、三段论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一)(一)“审判格审判格” 审判格的大前提总是全称命题,小前提为肯定命题。审判格的大前提总是全称命题,小前提为肯定命题。 (二)应用(二)应用 具有普遍适用性质的法律规定作为大前提,把某一案件具有普遍适用性质的法律规定作为大前提,把某一案件 的事实作为小前提,断定其具有大前提援引的法律条文的事实作为小前提,断定其具有大前提

161、援引的法律条文 所规定的性质,据此推出有关该案件的法律结论。所规定的性质,据此推出有关该案件的法律结论。 第四节第四节 谓词逻辑自然推理谓词逻辑自然推理 一、什么是谓词逻辑一、什么是谓词逻辑 二、谓词公式的生成二、谓词公式的生成 一、什么是谓词逻辑一、什么是谓词逻辑 谓词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谓词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把简单命题分析为主词、谓词、量词等非命通过把简单命题分析为主词、谓词、量词等非命题成分,来研究简单命题的形式结构和推理的规题成分,来研究简单命题的形式结构和推理的规律与规则的逻辑理论。律与规则的逻辑理论。 二、谓词公式的生成二、谓词公式的生成

162、谓词公式即谓词逻辑的命题公式,是指在分析命谓词公式即谓词逻辑的命题公式,是指在分析命题的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基础上,依据一定规题的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基础上,依据一定规则对命题进行完全符号化后得到的公式。则对命题进行完全符号化后得到的公式。 (一)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分析方法(一)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的分析方法 1.1.个体词个体词 个体词是指简单命题中表示个体的语词。个体词是指简单命题中表示个体的语词。 2.2.谓词谓词 谓词是用来说明个体词的,根据谓词所说明的谓词是用来说明个体词的,根据谓词所说明的 个体词的情况,谓词可分为一元谓词、二元谓个体词的情况,谓词可分为一元谓词、二元谓 词、三元谓

163、词等。词、三元谓词等。 3.3.量词量词 量词就是刻画简单命题中个体词数量的语词。量词就是刻画简单命题中个体词数量的语词。 在谓词逻辑中只分析两种量词,一是全称量词,在谓词逻辑中只分析两种量词,一是全称量词,即表示个体词所指称对象全部的语词,如即表示个体词所指称对象全部的语词,如“所有所有”、“任一任一”等;二是存在量词,即表示个体词等;二是存在量词,即表示个体词 所指称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语词,如所指称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语词,如“有的有的”、 “有些有些”、“至少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含有全称量词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简单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简单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

164、命题称为存在命题。为存在命题。(二)谓词公式的形成规则(二)谓词公式的形成规则 1.1.谓词的后边或两边带有一个或多个个体词的是原子谓词的后边或两边带有一个或多个个体词的是原子 公式,原子公式是公式;公式,原子公式是公式; 2.2.如果如果A A是公式,那么是公式,那么A A是公式;是公式; 3.3.如果如果A A和和B B是公式,那么是公式,那么ABAB、ABAB、ABAB、ABAB是公式;是公式; 4.4.如果如果A A是公式,是公式,V V是一个体变元,那么是一个体变元,那么vAvA、vAvA是公式;是公式; 5.5.如果如果A A是公式,那么(是公式,那么(A A)是公式;)是公式;

165、6.6.只有符合以上只有符合以上5 5条规则生成的表达式才是公式。条规则生成的表达式才是公式。三、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方法三、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方法 (一)(一)LNPLNP系统的形式语言系统的形式语言 (二)(二)LNPLNP系统的推理规则系统的推理规则 (三)(三)LNPLNP系统的完全性与可靠性系统的完全性与可靠性 推荐:推荐: 观看观看 阳光下的罪恶阳光下的罪恶 1.1.如何理解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如何理解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2.2.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存在何种联系与区别? 3.3.简述直言命题直接推理的种类与特征。简述直言命题直接推理的

166、种类与特征。 4.4.换质法与换位法推理的法律意义是什么?换质法与换位法推理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5.5.三段论推理的特点和规则是什么?三段论推理的特点和规则是什么? 6.6.三段论有哪几个格?怎样区分三段论的格和式?三段论有哪几个格?怎样区分三段论的格和式?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7.7.什么是谓词逻辑?什么是谓词逻辑?8.8.如何理解个体词、谓词、量词?如何理解个体词、谓词、量词?9.9.谓词公式的生成规则有哪几条?谓词公式的生成规则有哪几条?10.LNP10.LNP系统与系统与NPNP系统有何联系与区别?系统有何联系与区别?11.11.如何理解和运用如何理解和运用NPNP系

167、统的量词推理规则?系统的量词推理规则?12.LNP12.LNP系统的推理有哪些基本步骤?系统的推理有哪些基本步骤?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6.6.江天骥主编,江天骥主编, 西方逻辑史研究西方逻辑史研究,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41984年版。年版。 7.7.陈波:陈波: 逻辑哲学导论逻辑哲学导论, ,人大出版社人大出版社, 2002, 2002年版。年版。 8.8.陶济著:陶济著: 欧洲哲学史著名命题史话欧洲哲学史著名命题史话, ,北京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1

168、9891989年版。年版。9.9.苏天辅著:苏天辅著: 人类重要的逻辑命题人类重要的逻辑命题, ,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2000年版。年版。10.10.陈嘉映:陈嘉映: 语言哲学语言哲学, ,北大出版社北大出版社,2003,2003年版。年版。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六章第六章 归纳逻辑(上)归纳逻辑(上)第一节第一节 归纳逻辑概述归纳逻辑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全称归纳推理全称归纳推理第三节第三节 求因果归纳推理求因果归纳推理第四节第四节 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第五节第五节 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1.1.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169、;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及其特征;2.2.把握全称归纳推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公式、要求以及把握全称归纳推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公式、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实际案例应用;3.3.掌握求因果归纳推理类型、公式、特征、要求以及掌握求因果归纳推理类型、公式、特征、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实际案例应用;4.4.了解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类型、公式、特征、要求以了解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类型、公式、特征、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及实际案例应用;5.5.把握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类型、公式、要求以及实把握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类型、公式、要求以及实际案例应用。际案例应用。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第一节 归纳逻辑概述归纳逻辑概述 一、归纳逻

170、辑及其特征一、归纳逻辑及其特征 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三、归纳逻辑的种类三、归纳逻辑的种类一、归纳逻辑及其特征一、归纳逻辑及其特征 (一)定义(一)定义 (二)基本特征(二)基本特征(一)定义(一)定义 归纳逻辑是研究或然性推理的特征与方法归纳逻辑是研究或然性推理的特征与方法以及提高其结论可靠性程度的要求与原则的以及提高其结论可靠性程度的要求与原则的逻辑理论。逻辑理论。(二)基本特征(二)基本特征 1.1.从思维进程来看从思维进程来看: : 归纳逻辑所研究的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归纳逻辑所研究的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从特殊到另一特殊的推理特殊到另一特殊的推理 2.2.从结论所

171、断定的对象范围或属性特征看从结论所断定的对象范围或属性特征看: : 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一般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一般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范围 3.3.从结论的性质来看从结论的性质来看: :归纳逻辑所研究的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具归纳逻辑所研究的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具有必然性有必然性 4.4.从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来看从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来看: :归纳逻辑就是要在研究或然性推理的特征归纳逻辑就是要在研究或然性推理的特征与方法之基础上,探索提高其结论的可靠与方法之基础上,探索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的逻辑要求与合理性原则性程度的逻辑要求与合理性原则 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二、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一)区

172、别(一)区别 (二)联系(二)联系 (一)区别(一)区别 1.1.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 2.2.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二)联系(二)联系 1.1.演绎离不开归纳,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演绎离不开归纳,演绎要以归纳为基础 2.2.归纳也离不开演绎归纳也离不开演绎 三、归纳逻辑的种类三、归纳逻辑的种类 (一)狭义归纳逻辑(一)狭义归纳逻辑 (二)广义归纳逻辑(二)广义归纳逻辑(一)狭义归纳逻辑(一)狭义归纳逻辑 1.1.古典归纳逻辑古典归纳逻辑 古典归纳逻辑主要研究全称归纳推理,其中包括古典归纳逻辑主要研究全称归纳推理,其中包括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173、。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2.2.现代归纳逻辑现代归纳逻辑 现代归纳逻辑,本书仅介绍常用的概率归纳推理现代归纳逻辑,本书仅介绍常用的概率归纳推理和统计归纳推理等。和统计归纳推理等。 (二)广义归纳逻辑(二)广义归纳逻辑 它不仅研究归纳推理,还研究类比推理、溯它不仅研究归纳推理,还研究类比推理、溯因推理等因推理等 第二节第二节 全称归纳推理全称归纳推理一、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一、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二、完全归纳推理二、完全归纳推理三、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三、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四、典型归纳推理四、典型归纳推理一、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一、全称归纳推理的特征与种类 (一)定义(一)定义

174、(二)逻辑特征(二)逻辑特征 (三)形式(三)形式(一)定义(一)定义 全称归纳推理是指,根据某类事物中某个、某些全称归纳推理是指,根据某类事物中某个、某些或全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以全称命题或全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以全称命题形式来陈述该类事物都具有该属性的结论。形式来陈述该类事物都具有该属性的结论。 (二)逻辑特征(二)逻辑特征 前提中分别考察的是某类事物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某前提中分别考察的是某类事物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某个典型对象或部分个体对象或全部个体对象,而在个典型对象或部分个体对象或全部个体对象,而在结论中将前提中所陈述的个体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结论中将前提中所陈述的个体对象所

175、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广到该类事物全体对象,同时结论以全称命题性推广到该类事物全体对象,同时结论以全称命题来表达。来表达。 (三)形式(三)形式 全称归纳推理的形式可以表示为:全称归纳推理的形式可以表示为: S1S1是是P P; S2S2是是P P; S3S3是是P P; S S是是P P; S1S1、S2S2、S3S3、S S是是S S类的某个或某些或全部对象。类的某个或某些或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所以,所有的S S都是都是P P。二、完全归纳推理二、完全归纳推理 (一)定义(一)定义 (二)特点(二)特点 (三)局限(三)局限 19941994年年1111月月2626日日, ,张君在重庆江北区

176、农贸市场公厕内打死一张君在重庆江北区农贸市场公厕内打死一男子男子, ,抢走现金抢走现金60006000元。元。 19951995年年1 1月,张君在重庆渝中区尾随一名从储蓄所取款的包月,张君在重庆渝中区尾随一名从储蓄所取款的包工头并将其打死,抢走现金工头并将其打死,抢走现金5 5万元。同年万元。同年1212月月2222日,张君等两名日,张君等两名歹徒闯入重庆友谊华侨商店沙坪坝分店,向拥挤的人群开了歹徒闯入重庆友谊华侨商店沙坪坝分店,向拥挤的人群开了6 6枪,枪,打死打死1 1名清洁工,打伤名清洁工,打伤2 2名顾客,洗劫了价值名顾客,洗劫了价值5050余万元的金银首余万元的金银首饰。饰。 19

177、961996年年1212月月2525日,张君一伙人在重庆市上海一百重庆店,日,张君一伙人在重庆市上海一百重庆店,打死打死1 1人,洗劫了一楼黄金制品价值人,洗劫了一楼黄金制品价值7070万元的金银首饰。万元的金银首饰。 19971997年年1111月月2727日,张君等日,张君等3 3名劫匪在长沙友谊商城,打死名劫匪在长沙友谊商城,打死2 2名营业员,打伤名营业员,打伤4 4名营业员和顾客,抢走价值名营业员和顾客,抢走价值160160万元的黄金制万元的黄金制品。品。 1998 1998年年1212月月1919日,张君等人在湖南长沙湘江宾馆抢了一日,张君等人在湖南长沙湘江宾馆抢了一辆桑塔纳出租车

178、,并开枪打死司机。同年辆桑塔纳出租车,并开枪打死司机。同年1212月月2020日,张君一日,张君一伙人驾驶抢来的出租车由湖南驶入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镇收费伙人驾驶抢来的出租车由湖南驶入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镇收费站,冲关未成,开枪打死站,冲关未成,开枪打死1 1名交通协管员和名交通协管员和1 1名治安协管员。名治安协管员。 19991999年年1 1月月4 4日,张君等人在武汉武广黄金柜,开枪打死日,张君等人在武汉武广黄金柜,开枪打死1 1人,抢走价值人,抢走价值350350万元的黄金首饰。万元的黄金首饰。 2000 2000年年6 6月月1919日,重庆渝中区陕西路重庆商业银行发生日,重庆渝中区陕西路

179、重庆商业银行发生抢劫案。张君等人打死抢劫案。张君等人打死1 1名银行职工,打伤名银行职工,打伤2 2名保安,打死名保安,打死1 1名出租车司机,抢走名出租车司机,抢走1111万元现钞。同年万元现钞。同年8 8月月1515日,张君等人日,张君等人杀害常德市安乡县农业银行行长胡梦廉夫妇。杀害常德市安乡县农业银行行长胡梦廉夫妇。8 8月月3131日,张日,张君等人杀害常德市出租车司机王吉勇。君等人杀害常德市出租车司机王吉勇。9 9月月1 1日,君等人抢劫日,君等人抢劫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江北支行的运钞车。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江北支行的运钞车。 由此可见,张君参与了由此可见,张君参与了1212起案件且都具

180、有恶性抢劫特起案件且都具有恶性抢劫特征。征。 ( (一一) )定义定义 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推理。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年),在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年),在十岁那一年有一天,当他上小学算术课时,老师出了一道十岁那一年有一天,当他上小学算术课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算术题:? 高斯很快地算了出来,报告答案是:。老师高斯很快地算了出来,报告答案是:。老师和同学们个个都感到惊讶。高斯对这道题计算得如此神速、和同学们个个都感到惊讶。高斯对这道

181、题计算得如此神速、正确,是由于他进行了如下推理而得出的。从,正确,是由于他进行了如下推理而得出的。从,共有对首尾相加,所以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为个共有对首尾相加,所以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为个即。即。 高斯的这一推理是典型的完全归纳推理。高斯的这一推理是典型的完全归纳推理。 (二)特点(二)特点 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不是这类事物部分对象,所以,其结论没有超出前而不是这类事物部分对象,所以,其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结论与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结论与前提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的。 (三)局限(三)局限 它只

182、适用于个体对象是有限的、可数的类,而不适用于它只适用于个体对象是有限的、可数的类,而不适用于个体对象是无限的、不可数的类。个体对象是无限的、不可数的类。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陵是明代13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的的修建时间长达二百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修建时间长达二百余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http:/ (四)结论的可靠性要求(四)结论的可靠性要求分析:分析: 我国著

183、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对简单枚举法的思维实际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对简单枚举法的思维实际作了一个简明而生的描述。他说:作了一个简明而生的描述。他说:“从一个袋子里出来从一个袋子里出来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立刻会出现一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我们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子的东西全部是红玻璃球是不是这个袋子的东西全部是红玻璃球? ?但但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是,当我们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个猜想:失败

184、了;这时我们会出现另一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都是玻璃球东西全都是玻璃球? ?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我们会出现第三个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我们会出现第三个猜想: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 ?这个猜想对不对,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能见个分晓。” (一)定义(一)定义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在经验认识基础上考察了一类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在经验认识基础上考察了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发现它

185、们都具有某种属性,并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发现它们都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关于该类对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关于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据据内经内经针刺针刺记载,有一个患有头痛病的樵夫记载,有一个患有头痛病的樵夫在一次上山砍柴时,不小心碰破脚趾头,出了一点血,在一次上山砍柴时,不小心碰破脚趾头,出了一点血,头却不痛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只是在他又头头却不痛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只是在他又头痛时刚巧又在那脚趾头的原处碰破了,奇怪得很,头痛时刚巧又在那脚趾头的原处碰破了,奇怪得很,头又不痛了。这时才引起了他的注意,会

186、不会是脚趾头又不痛了。这时才引起了他的注意,会不会是脚趾头这个部位被碰破了头才不痛的?因此,当他头痛病发这个部位被碰破了头才不痛的?因此,当他头痛病发作时,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脚趾头这个部位,果然每次作时,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脚趾头这个部位,果然每次都十分有效。都十分有效。 这个樵夫不自觉地应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法。这个樵夫不自觉地应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法。后来,人们根据他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试验,证后来,人们根据他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试验,证实了针刺脚趾头这个部位实了针刺脚趾头这个部位大敦穴能治头痛的规大敦穴能治头痛的规律。律。(二)公式(二)公式 S1S1是是P P; S2S2是是P P; S

187、nSn是是P P; S1S1,S2S2,SnSn是是S S类中的部分对象,而且考察中未类中的部分对象,而且考察中未遇到相反情况。遇到相反情况。 所以,所有所以,所有S S都是都是P P。(三)逻辑特征(三)逻辑特征 1.1.前提所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而不是该类事前提所考察的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而不是该类事 物的全部对象物的全部对象 2.2.它是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推出结论的它是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推出结论的 3.3.其结论是或然性的其结论是或然性的 鸡叫三遍天亮。鸡叫三遍天亮。牵牛花破晓开放。牵牛花破晓开放。青蛙冬眠春晓。青蛙冬眠春晓。大雁春来秋往。大雁春来秋

188、往。 (四)结论的可靠性要求(四)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1.1.要尽可能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要尽可能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 2.2.尽可能调整考察对象的视角与范围尽可能调整考察对象的视角与范围 3.3.要注意考察看有无反面的事例要注意考察看有无反面的事例 四、典型归纳推理四、典型归纳推理(一)定义(一)定义(二)公式(二)公式(三)结论的可靠性要求(三)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我国我国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在抢救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在抢救“非典非典”患者时不幸被感染患者时不幸被感染,他,他想到尝试给想到尝试给“非典非典”患者患者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使身体产生抗体,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使身体产生抗

189、体,并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并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1515天后,他终于降天后,他终于降伏了自己身上的伏了自己身上的“非典非典”疫魔。疫魔。由此认为,在由此认为,在“非典非典”特效药没有出台之际,血清疗法对于救治特效药没有出台之际,血清疗法对于救治同血型同血型“非典非典”病人是可行的。病人是可行的。(一)定义(一)定义 典型归纳推理是指根据某类事物中某个典型典型归纳推理是指根据某类事物中某个典型代表性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代表性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物全部对象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二)公式(二)公式 S1S1是是P P S1 S1是是S

190、S类的典型代表对象类的典型代表对象 所以,所有的所以,所有的S S都是都是P P(三)结论的可靠性要求(三)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一是选准典型个体一是选准典型个体 二是找准共性特征二是找准共性特征 典型案例后面隐藏的医德问题典型案例后面隐藏的医德问题 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经济半小时”播出播出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学教授为何死在北北 大医院?大医院? http:/ 求因果归纳推理求因果归纳推理 一、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一、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 二、穆勒五法二、穆勒五法一、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一、求因果归纳推理及其特征 (一)定义(一)定义 (二)特征(二)特征(一)定义一)

191、定义 求因果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场合某一研究现象与该求因果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场合某一研究现象与该现象出现之前或其后的若干情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现象出现之前或其后的若干情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推出所有场合该现象与其所有的先行或后行情况之间推出所有场合该现象与其所有的先行或后行情况之间都具有这种关系的结论。都具有这种关系的结论。 (二)特征(二)特征 1.1.求因果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体现着有关现象间求因果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体现着有关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因果联系。 2.2.求因果归纳推理,作为归纳推理的一种,其结论仍然求因果归纳推理,作为归纳推理的一种,其结论仍然具有或然性。具有或然性。

192、 二、穆勒五法二、穆勒五法 (一)求同法(一)求同法 (二)求异法(二)求异法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四)共变法(四)共变法 (五)剩余法(五)剩余法 (一)求同法(一)求同法 1.1.定义定义 求同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个场合中,求同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个场合中, 仅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仅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共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 象的原因(或结果)。象的原因(或结果)。 人们在寻求七色彩虹的形成原因时,发现:雨后人们在寻求七色彩虹的形成原因时,发现:雨后天晴出现彩虹;太阳光线通过三棱镜也出现虹的各种天晴出现彩虹;

193、太阳光线通过三棱镜也出现虹的各种颜色;晴天在瀑布的水星中、在船桨打起的水花中,颜色;晴天在瀑布的水星中、在船桨打起的水花中,都可以看到虹的色彩,都能观察到与虹相似的现象。都可以看到虹的色彩,都能观察到与虹相似的现象。在上述出现虹的色彩在各种不同场合中,其他情况各在上述出现虹的色彩在各种不同场合中,其他情况各不相同;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即光线通过球形或不相同;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即光线通过球形或棱形的透明体。因而得出结论:光线通过球形或棱形棱形的透明体。因而得出结论:光线通过球形或棱形的透明体是形成虹的七色光彩的原因。的透明体是形成虹的七色光彩的原因。 这个推理属于求同法。这个推理属于求同法

194、。2.2.公式公式场合场合 先行(或后行)情况先行(或后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被研究现象(1 1) A A、B B、C aC a(2 2) A A、D D、E aE a(3 3) A A、F F、G aG a 所以,情况所以,情况A A是现象是现象a a的原因(或结果)的原因(或结果)分析:分析: 20022002年年4 4月月2 2日下午日下午6 6时,在江西省九江市烟水亭附时,在江西省九江市烟水亭附近近A A餐馆里,餐馆里,6 6名正在吃饭的民工突然接二连三栽倒在名正在吃饭的民工突然接二连三栽倒在地上,脸色发白,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其中有地上,脸色发白,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其中有3 3人中人

195、中毒身亡。同年毒身亡。同年4 4月月3 3日中午日中午1212时,该市烟水亭附近时,该市烟水亭附近B B餐馆餐馆里,九江人熊六桂吃了一两口饭菜后突然倒地,几分里,九江人熊六桂吃了一两口饭菜后突然倒地,几分钟之后,熊第二次倒地,随即死亡。同年钟之后,熊第二次倒地,随即死亡。同年4 4月月6 6日上午日上午1010时,该市烟水亭附近时,该市烟水亭附近C C餐馆里卖水果的刘发林喝了一餐馆里卖水果的刘发林喝了一杯开水,一分钟之后便开始出现头晕、手脚发抖、眼杯开水,一分钟之后便开始出现头晕、手脚发抖、眼前发黑等症状。后送至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此前发黑等症状。后送至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此后几天里毒

196、性反复发作。后几天里毒性反复发作。 投毒事件发生后九江市警方将其列为首要案件。投毒事件发生后九江市警方将其列为首要案件。他们对这几起中毒案的饭菜及饮水进行了化验,发现他们对这几起中毒案的饭菜及饮水进行了化验,发现致命的剧毒物是同一种药致命的剧毒物是同一种药国家明令禁止的老鼠药,国家明令禁止的老鼠药,人服用后两三分钟之内立即死亡。人服用后两三分钟之内立即死亡。 3.3.特点特点 异中求同异中求同4.4.结论的可靠性要求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1 1)尽可能增加考察的场合)尽可能增加考察的场合 (2 2)确定共同情况的唯一性)确定共同情况的唯一性 (3 3)确定唯一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间是否存在)确定

197、唯一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因果联系 网络连接:网络连接: 经济与法经济与法 老教授的五份遗嘱老教授的五份遗嘱 http:/ 1.1.定义定义 求异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求异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 合中,仅有一个情况不同且仅出现在被研究现象存在的合中,仅有一个情况不同且仅出现在被研究现象存在的 场合,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场合,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或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 2.2.公式公式 场合场合 先行(或后行)情况先行(或后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被研究现

198、象 (1 1) A A、B B、C a C a (2 2) 、B B、C C 所以,情况所以,情况A A是现象是现象a a的原因(或结果)的原因(或结果)分析:分析: 洗冤录洗冤录上载有一因借钱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子:上载有一因借钱不还而用镰刀杀人的案子:检官探明了借钱人的住处,便命令该地居民全部将镰刀交检官探明了借钱人的住处,便命令该地居民全部将镰刀交出,一一摆放在地上。当时正直酷暑季节,只见其中的一出,一一摆放在地上。当时正直酷暑季节,只见其中的一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检官指着镰刀问众人:把镰刀上苍蝇云集。检官指着镰刀问众人:“这把镰刀是这把镰刀是谁的?谁的?”有一人应声,经调查,他就是借钱到

199、期之人,于有一人应声,经调查,他就是借钱到期之人,于是将其抓获讯问。但他拒不认罪,大喊冤枉。检官不慌不是将其抓获讯问。但他拒不认罪,大喊冤枉。检官不慌不忙,指着刀让他自己看:忙,指着刀让他自己看:“大家的镰刀上没有苍蝇云集,大家的镰刀上没有苍蝇云集,而你用镰刀杀人后,血腥气还在,所以苍蝇集聚在你的镰而你用镰刀杀人后,血腥气还在,所以苍蝇集聚在你的镰刀上,这难道还不清楚吗?刀上,这难道还不清楚吗?”于是借钱人低头认罪。于是借钱人低头认罪。3.3.特点特点 同中求异同中求异4.4.结论的可靠性要求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1 1)尽可能增加考察的场合)尽可能增加考察的场合 (2 2)确定)确定“只有一个

200、情况不同,而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不同,而其他情况都相同” (三)求同求异并用法(三)求同求异并用法 1.1.定义定义 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仅有某一情况在被研究现象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仅有某一情况在被研究现象 存在的若干场合中出现,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存在的若干存在的若干场合中出现,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存在的若干 场合中不出现,那么这一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场合中不出现,那么这一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 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结果)或必不可少的部分原因。 2.2.公式公式场合场合 先行(或后行)情况先行(或后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被研究现象(1 1) A A、B B、C aC a

201、(2 2) A A、D D、E aE a(3 3) A A、F F、G aG a (a a) 、B B、D D (b b) 、C C、G G (c c) 、D D、E E 所以,情况所以,情况A A是现象是现象a a的原因(或结果)的原因(或结果)分析:分析: 19571957牛英国发生了历史上第一例胰岛素谋杀案。牛英国发生了历史上第一例胰岛素谋杀案。3030岁的妇岁的妇女巴洛被其丈夫注射胰岛素而死亡但其丈夫拒供。法医们女巴洛被其丈夫注射胰岛素而死亡但其丈夫拒供。法医们进行尸体检验后,发现死者心脏和其他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进行尸体检验后,发现死者心脏和其他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死者也没有糖尿病,

202、但死者腚、右臀部各有两个点状小针孔死者也没有糖尿病,但死者腚、右臀部各有两个点状小针孔痕迹。根据死者死亡前的症状,法医们怀疑被害人可能是因痕迹。根据死者死亡前的症状,法医们怀疑被害人可能是因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亡的。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亡的。 为了查明案情法医们反复做了如下动物实验:首先,将为了查明案情法医们反复做了如下动物实验:首先,将死者臀部针孔部位的皮肤、脂肪和肌肉连同针孔一起切下来、死者臀部针孔部位的皮肤、脂肪和肌肉连同针孔一起切下来、把该部位组织制成提取物,分别给一组试验用的小鼠、海豚把该部位组织制成提取物,分别给一组试验用的小鼠、海豚和大鼠注射,

203、结果发现这些动物都有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症状,和大鼠注射,结果发现这些动物都有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症状,即表现出颤抖、抽搐、躁动,直至虚脱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即表现出颤抖、抽搐、躁动,直至虚脱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亡;然后,又将同样的尸体提取物用化学制剂半胱氨酸和胃亡;然后,又将同样的尸体提取物用化学制剂半胱氨酸和胃蛋白酣蛋白酣( (可破坏胰岛素并使其失去作用可破坏胰岛素并使其失去作用) ),处理后注射到另一,处理后注射到另一组小鼠、海豚和大鼠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注射胰组小鼠、海豚和大鼠体内,结果发现这些动物都没有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各种症状。据此,法医们认为:巴洛是由于注射岛素引起的各种症状。据此,法

204、医们认为:巴洛是由于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亡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休克而死亡的。 3.3.特点特点 两次求同、一次求异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4.4.结论的可靠性要求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1 1)要尽可能增加所考察的正、负事例)要尽可能增加所考察的正、负事例 (2 2)尽可能选择并比较正、负事例组的相同情况)尽可能选择并比较正、负事例组的相同情况 (四)共变法(四)共变法 1.1.定义定义 共变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共变法是指,如果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 中,唯有一个情况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中,唯有一个情况也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

205、的 情况便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情况便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2.2.公式公式 场合场合 先行(或后行)情况先行(或后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被研究现象 (1 1) A1A1、B B、C a1C a1 (2 2) A2A2、B B、C a2C a2 (3 3) A3A3、B B、C a3C a3 所以,情况所以,情况A A是现象是现象a a的原因(或结果的原因(或结果)分析:分析: 如果人全身浸在冷水中,体温的丧失的速度比暴露于同样温如果人全身浸在冷水中,体温的丧失的速度比暴露于同样温度的干燥空气中快度的干燥空气中快3 3倍。人在倍。人在2222的水中,可以保持体温的平的水中,可以保持体温

206、的平衡;当水温降到衡;当水温降到1616时,调节体温的机制即可遭到破坏;全身时,调节体温的机制即可遭到破坏;全身浸在浸在55的冷水中数小时即可引起死亡;浸在的冷水中数小时即可引起死亡;浸在00的水中,半小的水中,半小时即可冻死。一般来说,当人受冻体温下降至时即可冻死。一般来说,当人受冻体温下降至3535是,大脑的是,大脑的功能就可发生障碍,判断错误、感觉迟钝、行动缓慢。体温下功能就可发生障碍,判断错误、感觉迟钝、行动缓慢。体温下降至降至3232时,痛觉丧失,发生幻觉,反射迟钝等。下降至时,痛觉丧失,发生幻觉,反射迟钝等。下降至3030时,发生寒冷性麻痹,寒颤停止,意识障碍,幻觉、呼吸、脉时,发

207、生寒冷性麻痹,寒颤停止,意识障碍,幻觉、呼吸、脉搏减慢,血压下降,运动能力低下,随即引起心房纤颤。下降搏减慢,血压下降,运动能力低下,随即引起心房纤颤。下降至至2929时,血压不能测出,并发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发生肾小时,血压不能测出,并发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发生肾小管坏死。下降至管坏死。下降至26-2726-27时,反射消失,瞳孔反射也消失,脉时,反射消失,瞳孔反射也消失,脉搏缓慢,呼吸、血管中枢麻痹等。下降至搏缓慢,呼吸、血管中枢麻痹等。下降至25-2825-28时,可发生时,可发生心室纤颤,导致死亡。心室纤颤,导致死亡。 3.3.特点特点 同中求变同中求变 4.4.结论的可靠性要求结论的可靠

208、性要求 (1 1)要尽可能增加被考察的场合)要尽可能增加被考察的场合 (2 2)把握先行(或后行)情况中发生变化是)把握先行(或后行)情况中发生变化是唯一的唯一的(五)剩余法(五)剩余法 1.1.定义定义 剩余法是指,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被研究现象中的部分剩余法是指,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被研究现象中的部分 是某情况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就是某情况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个复合现象的剩余部分就 是其他情况作用的结果。是其他情况作用的结果。 2.2.公式公式 复合的被研究现象复合的被研究现象a a、b b、c c是其他复合情况是其他复合情况A A、B B、C C作用作用的结果;的结果; b

209、b是是B B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 c c是是C C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 所以,所以,a a是是A A作用的结果作用的结果分析:分析: 有一电视剧有一电视剧廉吏于成龙廉吏于成龙描写:清官于成龙有一天描写:清官于成龙有一天去邻县办事,途中看见两个壮汉用木板抬着一个棉被遮盖去邻县办事,途中看见两个壮汉用木板抬着一个棉被遮盖面的一女病人,两边还有三个壮汉跟随,一路上几名壮汉面的一女病人,两边还有三个壮汉跟随,一路上几名壮汉不断换人抬床且显得很累。于成龙见状心生怀疑:一个妇不断换人抬床且显得很累。于成龙见状心生怀疑:一个妇人哪有这么重?这其中另有原因。于是派人一查,结果发人哪有这么重?这其中另有原因。于

210、是派人一查,结果发现床上除女病人外,还有许多金银物品。现床上除女病人外,还有许多金银物品。3.3.特点特点 由余果求余因由余果求余因4.4.结论的可靠性要求结论的可靠性要求 (1 1)尽可能增加考察场合)尽可能增加考察场合 (2 2)严格分析已知现象间的因果联系)严格分析已知现象间的因果联系 (3 3)注意分析)注意分析“余因余因”是否是唯一的是否是唯一的 第四节第四节 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特称预测归纳推理 一、什么是特称预测归纳推理一、什么是特称预测归纳推理 二、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二、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 三、提高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三、提高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 基本要求基

211、本要求生活中的预测生活中的预测白金饭碗白金饭碗: :未来五年十大金牌职业未来五年十大金牌职业 http:/ (一)定义(一)定义 (二)公式(二)公式(一)定义(一)定义 特称预测归纳推理,是指根据过去或当前已知的某些特称预测归纳推理,是指根据过去或当前已知的某些事物对象具有某属性,推测同类事物其他未知的某些事物对象具有某属性,推测同类事物其他未知的某些(或某个)对象也会具有该属性的推理。(或某个)对象也会具有该属性的推理。 (二)公式(二)公式 S1S1、S2S2、SnSn具有某属性具有某属性P P; S1S1、S2S2、SnSn是是S S类中的部分对象;类中的部分对象; SmSm是是S S

212、类中的其他对象。类中的其他对象。 所以,所以,SmSm是是P P。分析:分析: 20022002年年2 2月月4 4日日7 7时时5050分左右,分左右,A A市某银行前发生特大爆炸事件,市某银行前发生特大爆炸事件,运钞车被炸,运钞车被炸,5 5人死亡,人死亡,200200万元人民币被歹徒抢走。案发后,公万元人民币被歹徒抢走。案发后,公安机关全力追捕,除主犯李某、张某外,其余安机关全力追捕,除主犯李某、张某外,其余6 6名嫌疑人落网。名嫌疑人落网。20042004年年1 1月月1818日日7 7时时4242分左右,分左右,A A市某邮政储蓄所门前发生特大杀人市某邮政储蓄所门前发生特大杀人抢劫银

213、行运钞车事件,抢劫银行运钞车事件,1 1人死亡,人死亡,120120万元人民币被抢走。案发后,万元人民币被抢走。案发后,公安机关全力搜捕,除主犯李某、张某外,主犯王某和其余公安机关全力搜捕,除主犯李某、张某外,主犯王某和其余3 3名嫌名嫌疑人落网。据王某交代,他们只在春节前抢劫。疑人落网。据王某交代,他们只在春节前抢劫。 根据王某的交代以及多年办案经验,此案负责人许某推测,根据王某的交代以及多年办案经验,此案负责人许某推测,20052005年春节前张某或李某有可能再次抢劫年春节前张某或李某有可能再次抢劫A A市银行运钞车。但是,市银行运钞车。但是,20052005年春节前该市未发生抢劫运钞车案

214、。张某、李某等人却于年春节前该市未发生抢劫运钞车案。张某、李某等人却于20062006年年3 3月月2727日在该市合伙抢劫运钞车。只是由于公安机关部署周日在该市合伙抢劫运钞车。只是由于公安机关部署周密密, ,终于抓获了张某、李某等罪犯。终于抓获了张某、李某等罪犯。二、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二、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特征 (一)从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来看,结论中(一)从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来看,结论中的预测对象与前提中的已知对象是属于同的预测对象与前提中的已知对象是属于同一类对象,体现出结论和前提在推理对象一类对象,体现出结论和前提在推理对象上的同类性。上的同类性。 (二)从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结论来看,(

215、二)从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的结论来看,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而结论是或然性的。围,因而结论是或然性的。 (三)从推理的类型上看,特称预测归纳(三)从推理的类型上看,特称预测归纳推理属于归纳推理推理属于归纳推理 。三、提高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三、提高特称预测归纳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一)尽可能增加前提中作为推理依据对(一)尽可能增加前提中作为推理依据对象的数量,并注意考察已知同类对象是象的数量,并注意考察已知同类对象是否都具有某种相同属性无反例否都具有某种相同属性无反例。1.1.如果前提中作为推理依据对象的数量很少,如果前提

216、中作为推理依据对象的数量很少,那么预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较低。那么预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较低。 2.2.如果已知同类对象在某种属性相反,那么预如果已知同类对象在某种属性相反,那么预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不可靠。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不可靠。 (二)结论中的预测对象与前提中的已知对(二)结论中的预测对象与前提中的已知对象应是同类事物。象应是同类事物。 (三)尽可能掌握能够体现已知对象与预测(三)尽可能掌握能够体现已知对象与预测对象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的那种共同属性对象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的那种共同属性 第五节第五节 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概率与统计归纳推理 一、概率归纳推理一、概率归纳推理 二、统计归纳推理

217、二、统计归纳推理一、概率归纳推理一、概率归纳推理(一)定义(一)定义 概率归纳推理,又称为概率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已概率归纳推理,又称为概率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已观察到的部分对象具有某属性的频率,进而推出所有观察到的部分对象具有某属性的频率,进而推出所有该类对象(或该类中某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的概率该类对象(或该类中某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的概率的一种推理形式,其结论是一个统计命题。的一种推理形式,其结论是一个统计命题。 (二)两种具体情形(二)两种具体情形 1.1.一是由部分推到整体。一是由部分推到整体。 它的公式可表示为:它的公式可表示为: S1S1是是P P; S2S2不是不是P P; S

218、nSn是(或不是)是(或不是)P P; S1S1,S2S2,S3S3,、,、,SnSn是是S S类中的部分对象,类中的部分对象,且其中有且其中有m m个是个是P P。 所以,所以,S S类所有对象是类所有对象是P P的概率为的概率为m/nm/n。2.2.由部分推向个体由部分推向个体 公式可表示为:公式可表示为: 已观察到的已观察到的S S是是P P的频率为的频率为m/nm/n; SiSi是是S S中任意一个。中任意一个。 所以,所以,SiSi是是P P的概率为的概率为m/nm/n。 注意:注意: 为了提高以上两种概率推理结论的可为了提高以上两种概率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仍需遵守归纳推理的最一般

219、要靠性程度,仍需遵守归纳推理的最一般要求,即尽可能多地增加试验或观察的次数,求,即尽可能多地增加试验或观察的次数,尽可能广泛地考察事件出现的范围。尽可能广泛地考察事件出现的范围。 二、统计归纳推理二、统计归纳推理(一)定义(一)定义 所谓统计归纳推理,就是由样本所具有的某所谓统计归纳推理,就是由样本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出对象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种属性推出对象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二)公式(二)公式 S S类对象的样本中百分之几具有属性类对象的样本中百分之几具有属性P P。 所以,所以,S S类对象的总体中百分之几都具有属性类对象的总体中百分之几都具有属性P P。 (三)逻辑特征(三)逻

220、辑特征 其前提是关于所选取样本的考察和分析,而结论是基其前提是关于所选取样本的考察和分析,而结论是基于样本的一种概括,因此,这种推论是从部分推向总于样本的一种概括,因此,这种推论是从部分推向总体,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体,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性的。 (四)选取样本要遵循的原则(四)选取样本要遵循的原则 1.1.量多原则量多原则 2.2.随机原则随机原则 3.3.分层原则分层原则 1.1.归纳与演绎有何区别和联系?归纳与演绎有何区别和联系?2.2.什么是全称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什么是全称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3.3.什么是典型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什么是典型归纳推理

221、?它有何逻辑特征?4.4.什么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什么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5.5.穆勒五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逻辑特征?各用什么穆勒五法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逻辑特征?各用什么 公式表示?公式表示?6.6.什么是特称预测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什么是特称预测归纳推理?它有何逻辑特征?7.7.什么是概率归纳推理?什么是统计归纳推理?什么是概率归纳推理?什么是统计归纳推理? 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七章第

222、七章 归纳逻辑(下)归纳逻辑(下)第一节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第二节溯因推理第二节溯因推理 1.1.理解类比推理的定义、公式、特征、理解类比推理的定义、公式、特征、 类型以及结论可靠性要求;类型以及结论可靠性要求;2.2.弄清类比与比较的区别;弄清类比与比较的区别;3.3.理解溯因推理的定义、公式、特征、理解溯因推理的定义、公式、特征、 类型以及结论可靠性要求;类型以及结论可靠性要求; 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类比推理第一节类比推理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一、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 二、类比推理的类型二、类比推理的类型 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

223、要求 “3 3”与麦当劳标志与麦当劳标志 再 回味鲁班与锯的发明鲁班与锯的发明 小草小草 鲁班发明的锯子鲁班发明的锯子 传说我国古代鲁班,有一次上山砍树,手指被野草的叶传说我国古代鲁班,有一次上山砍树,手指被野草的叶子划伤。他发现这些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于是就子划伤。他发现这些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于是就在铁片上制作了许多相似的小齿,发明了人们沿用至今的锯在铁片上制作了许多相似的小齿,发明了人们沿用至今的锯子。子。 鲁班发现:野草的叶子和铁片有相似之处,野草的叶子鲁班发现:野草的叶子和铁片有相似之处,野草的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可以划伤手指;铁片的边缘若有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

224、小齿,可以划伤手指;铁片的边缘若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也可以锯开木头。许多锋利的小齿,也可以锯开木头。 这个推理属于类比推理。这个推理属于类比推理。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沃森、克里克与最初的双螺旋模型沃森、克里克与最初的双螺旋模型旋转式阶梯旋转式阶梯处处留心皆类比处处留心皆类比何为类比一、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一、类比推理的含义及特征(一)含义(一)含义(二)公式(二)公式(三)特征(三)特征(一)含义(一)含义 类比推理是指根据类比推理是指根据A A、B B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的相似,又已知属性上的相似,又已知A A对象还有其他属性,从对象还有其他

225、属性,从而推出而推出B B对象也具有其他相似属性的推理。对象也具有其他相似属性的推理。 (二)公式(二)公式 对象对象A A有属性有属性a a、b b、c c、d d 对象对象B B有属性有属性a a、b b、c c 所以,对象所以,对象B B也具有属性也具有属性d d(三)特征(三)特征 1.1.从推理类型上看,类比推理具有跨域性和从推理类型上看,类比推理具有跨域性和 跳跃性跳跃性 2.2.从思维进程或思维方向上看,类比推理是从思维进程或思维方向上看,类比推理是 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它的思维进程不同于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它的思维进程不同于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3.3.从前提

226、和结论的联系来看,类比推理的从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来看,类比推理的前提和结论的联系不具有必然性。前提和结论的联系不具有必然性。4.4.类比推理不同于比较的思维方法类比推理不同于比较的思维方法 比较比较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定义 确定两个事物或两类事确定两个事物或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或方法思维过程或方法 根据根据A A、B B两类对象在若两类对象在若干属性上的相似,又已知干属性上的相似,又已知A A对对象还有其他属性,从而推出象还有其他属性,从而推出B B类对象也具有其他相似属性类对象也具有其他相似属性的推理的推理 重心重心 侧重于研究两对象侧重于研究两对象的

227、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对其陈述或描述,是较低层次其陈述或描述,是较低层次的认识。的认识。 在比较的基础上对在比较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未知情况进行推研究对象的未知情况进行推论,强调推理的过程,是更论,强调推理的过程,是更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活动。高层次的理性思维活动。联系联系 比较是类比推理的基础,类比推理是比较在思维比较是类比推理的基础,类比推理是比较在思维进程上的深层拓展。进程上的深层拓展。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二、类比推理的类型二、类比推理的类型 (一)肯定类比(一)肯定类比 (二)否定类比(二)否定类比 (三)中性类比(三)中性类比 (一)肯定类比(一)肯定类比 1.1.定义

228、定义 肯定类比肯定类比( (或正类比或正类比) )是类比推理的最一般的形式。是类比推理的最一般的形式。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存在某些相似的属性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存在某些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是相似的。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是相似的。 2.2.公式公式 对象对象A A有属性有属性a a、b b、c c、d d 对象对象B B有属性有属性a a、b b、c c 所以,对象所以,对象B B也具有属性也具有属性d d(二)否定类比(二)否定类比 1.1.定义定义 否定类比否定类比( (或负类比或负类比) ),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 存在某些属性的相异而推出它们在另

229、一属性上存在某些属性的相异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 也是相异的。也是相异的。 2.2.公式公式 对象对象A A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c c、d d 对象对象B B不具有属性不具有属性a a、b b、c c 所以,对象所以,对象B B也不具有属性也不具有属性d d(三)中性类比(三)中性类比 1.1.定义定义 中性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而中性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而在另外一些方面的差异,在平衡两者之间的相在另外一些方面的差异,在平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基础上,依据关键的相同或相同点和差异点的基础上,依据关键的相同或相异要素,推出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其它方面异

230、要素,推出两个(或两类)对象在其它方面的相同或相异的结论。的相同或相异的结论。 2.2.公式公式 对象对象A A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c c;p p、q q、r r;还有;还有x x 对象对象B B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c c;不具有属性;不具有属性p p、q q、r r 所以,对象所以,对象B B具有属性具有属性( (或不具有或不具有) )属性属性x x 中性类比中性类比: : 火星生命之谜的探索火星生命之谜的探索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的行星昼夜周期昼夜周期拥有大气层、水分拥有大气层、水分适中的表面温度适中的表面温度属性属性a a、b b、c c不缺氧不缺氧水蒸汽含量适中水蒸

231、汽含量适中大气压适中大气压适中有磁场有磁场属性属性 p p、q q、r r 地球具有属性地球具有属性a、b、c;p、q、r;还有还有生命生命 火星具有属性火星具有属性a、b、c;不具有属性不具有属性p、q、r(平衡两者异同)得出结论:(平衡两者异同)得出结论:火星上没有生命火星上没有生命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三、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基本要求 (一)尽可能多地寻找比较两类比对象的相同或(一)尽可能多地寻找比较两类比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相似属性 (二)尽量找出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最接近本(二)尽量找出类比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最接近本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质属性的属性进行类比 (三)尽可

232、能查证分析两类比对象间的差异性,(三)尽可能查证分析两类比对象间的差异性,防止忽视重要差异而犯防止忽视重要差异而犯“机械类比机械类比”的错误的错误 19351935年年5 5月,红军抵达大渡河的安顺渡月,红军抵达大渡河的安顺渡口,这里山势峭峻,地域狭小,部队没有口,这里山势峭峻,地域狭小,部队没有回旋余地,七十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回旋余地,七十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及其部队就在这儿全军覆没,红军抵达开及其部队就在这儿全军覆没,红军抵达渡河时,蒋介石得意忘形地叫嚣说:渡河时,蒋介石得意忘形地叫嚣说:“共共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插翼难飞,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插翼难飞,只有做第二个石达

233、开了只有做第二个石达开了”。第二节溯因推理第二节溯因推理 一、什么是溯因推理一、什么是溯因推理 二、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二、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三、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故宫故宫“正大光明正大光明”的匾后里藏了什么的匾后里藏了什么? ?_http:/ 溯因推理是指根据某事物现象特征去推测溯因推理是指根据某事物现象特征去推测该现象之原因的逻辑方法。该现象之原因的逻辑方法。 视频:视频: 经济与法经济与法 扎入脑袋的铁钉扎入脑袋的铁钉http:/ E E待解释的观察陈述待解释的观察陈述 HEHE 猜测性假说可导出观察陈述猜测性假说可导出观察陈述 H H 被猜想的

234、理论成立被猜想的理论成立二、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二、溯因推理的基本方法 (一)溯因解释法(一)溯因解释法 (二)(二)多元多元溯因法溯因法 (三)多级溯因法(三)多级溯因法 (一)(一) 溯因解释法溯因解释法 1.1.定义定义 溯因解释法,是对已知现象的机理(或原因)溯因解释法,是对已知现象的机理(或原因) 作出回溯推测的思维方法。作出回溯推测的思维方法。 2.2.公式公式 E E 已观察到的某现象已观察到的某现象 如果如果H H,则,则E E 猜想理论猜想理论H H成立,则成立,则E E可被解释可被解释 所以,所以,H H 猜想理论成立猜想理论成立(二)多元(二)多元溯因法溯因法 1.1.定义

235、定义 由于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某一现象由于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某一现象 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现象分别引起的,也有可能可能是由多种不同的现象分别引起的,也有可能 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不同现象共同引起的。因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不同现象共同引起的。因 此,人们追溯某一现象的原因,可从不同的角度此,人们追溯某一现象的原因,可从不同的角度 推测出不同的原因。推测出不同的原因。 2.2.公式公式 E E H1E H1E H2E H2E HnEHnE 推测:推测:H1H2H1H2 HnHn 例如例如: :侦查人员从一居民家失火案中收集到如下材侦查人员从一居民家失火案中收集到如下材料料 : :(

236、)群众在救火时()群众在救火时, ,发现男主人躺在床上发现男主人躺在床上 , ,尸体尸体已被烧焦;()勘查现场发现床顶上的线路被烧毁,已被烧焦;()勘查现场发现床顶上的线路被烧毁,显然火苗是从床上开始燃烧的;()邻居反映他们显然火苗是从床上开始燃烧的;()邻居反映他们夫妻关系不和夫妻关系不和, ,亡者有过轻生的念头。亡者有过轻生的念头。 侦查人员根据这些材料侦查人员根据这些材料, ,从火是从床上开始燃烧的从火是从床上开始燃烧的事实出发,依据他们的经验事实出发,依据他们的经验, ,应用逻辑推理对案件性质应用逻辑推理对案件性质作了如下假设:可能是因电路发生故障而失火;可能作了如下假设:可能是因电路

237、发生故障而失火;可能是死者自焚;可能是杀人毁尸灭迹。因为这三种假设是死者自焚;可能是杀人毁尸灭迹。因为这三种假设都可以合逻辑地解释上述现象。都可以合逻辑地解释上述现象。 (三)多级溯因法(三)多级溯因法 1.1.定义定义 多级溯因法是一种逐层探索事物现象原因的溯因思维多级溯因法是一种逐层探索事物现象原因的溯因思维 方法。换句话说,多级溯因法是一种连续的溯因模方法。换句话说,多级溯因法是一种连续的溯因模 式,即根据事实式,即根据事实E E去猜测可以解释去猜测可以解释E E的原因的原因H1H1;接着根;接着根 据据H1H1的特征,去猜测蕴涵的特征,去猜测蕴涵H1H1的上层原因的上层原因H2H2如此

238、连如此连 续下去,不断追求高一层次的原因。续下去,不断追求高一层次的原因。 2.2.公式公式 E E H1 H1E E H2 H2H1H1 H3 H3H2H2 Hn+1 Hn+1HnHn 推测:推测:Hn+1Hn+1 据报道,据报道,19621962年某日日晚上年某日日晚上, ,一枚炸弹在某国一家饭店一枚炸弹在某国一家饭店的电梯里爆炸了。当地警方在查验炸弹残留物时,发现其所的电梯里爆炸了。当地警方在查验炸弹残留物时,发现其所用雷管是本国正规生产的产品(用雷管是本国正规生产的产品(E E)。)。 根据这一发现,警方认为:(根据这一发现,警方认为:(1 1)这种正规雷管产品是)这种正规雷管产品是国

239、家指定的零售商出售的(国家指定的零售商出售的(H1H1),因为某雷管是在国家指定),因为某雷管是在国家指定的零售商购买的,那么该雷管是本国正规生产的产品;的零售商购买的,那么该雷管是本国正规生产的产品;(2 2)这家零售店的购货单上留下了嫌疑人的笔迹)这家零售店的购货单上留下了嫌疑人的笔迹(H2)(H2),因,因为如果零售商坚持让国家军火制品购买者亲自签名并留下地为如果零售商坚持让国家军火制品购买者亲自签名并留下地址,那么该零售商是经国家认定的。所以,警方最后推断:址,那么该零售商是经国家认定的。所以,警方最后推断:犯罪嫌疑人可能在购货单上留下了笔迹。犯罪嫌疑人可能在购货单上留下了笔迹。 经过

240、查询,警方终于找到一家军火零售商,据他说,他经过查询,警方终于找到一家军火零售商,据他说,他记得在案发前三天,购买那些雷管的买主在其登记本上签下记得在案发前三天,购买那些雷管的买主在其登记本上签下了名字,并且留下了一个地址。警方在该国著名的笔迹学家了名字,并且留下了一个地址。警方在该国著名的笔迹学家的协助下,抓获了真正的疑犯。的协助下,抓获了真正的疑犯。三、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三、提高溯因推理结论可靠性的要求 (一)逆推时所设想的理论性假说(一)逆推时所设想的理论性假说H H与待解释的与待解释的观察现象观察现象E E之间要有相关性,即如果之间要有相关性,即如果H H真,则真,则E E可

241、可被解释被解释 (二)逆推的解释理论不应是特设性的,而应是(二)逆推的解释理论不应是特设性的,而应是可检验的可检验的 (三)要注意分析假设原因(三)要注意分析假设原因H H与现象与现象E E之间的联系之间的联系是否具有必然性是否具有必然性1.1.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有哪些种类?各自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有哪些种类?各自 的逻辑模式是什么?的逻辑模式是什么?2.2.中性类比与比较分析法有何关系?中性类比与比较分析法有何关系?3.3.怎样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怎样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4.4.什么是溯因推理?它有哪些基本模式?什么是溯因推理?它有哪些基本模式?5.5.怎样提高

242、溯因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怎样提高溯因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八章第八章 侦查逻辑侦查逻辑第一节第一节 侦查逻辑概述侦查逻辑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第三节第三节 侦查假设侦查假设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理解侦查逻辑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理解侦查逻辑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2.2.把握侦查解释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把握侦查解释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3.3.掌握侦查假设的形成与检验的

243、逻辑方法。掌握侦查假设的形成与检验的逻辑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侦查逻辑概述侦查逻辑概述 一、什么是侦查逻辑一、什么是侦查逻辑 二、侦查逻辑的特点二、侦查逻辑的特点一、什么是侦查逻辑一、什么是侦查逻辑(一)定义(一)定义 侦查逻辑是在对侦查行为的一般特征及规律的认识侦查逻辑是在对侦查行为的一般特征及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研究侦查思维的一般模式与方法的应用逻基础上,研究侦查思维的一般模式与方法的应用逻辑学。辑学。 (二)侦查(二)侦查 侦查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查获证据,揭露和证侦查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查获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的司法活动,包括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依

244、法进行的司法活动,包括立案、现场勘查,制订侦查计划、实施侦查方案、侦查立案、现场勘查,制订侦查计划、实施侦查方案、侦查讯问、侦查解释与分析、侦查推测与检验等一系列活动。讯问、侦查解释与分析、侦查推测与检验等一系列活动。 (三)侦查思维(三)侦查思维 具有思维一般性,也具有思维的特殊性,如溯因性、具有思维一般性,也具有思维的特殊性,如溯因性、排疑性与试错性等。它需要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排疑性与试错性等。它需要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进行推理和论证。 二、侦查逻辑的特点二、侦查逻辑的特点(一)侦查逻辑是侦查实践经验及侦查思维规律(一)侦查逻辑是侦查实践经验及侦查思维规律的逻辑抽象的逻辑

245、抽象 (二)侦查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有其特殊性(二)侦查逻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有其特殊性 (三)侦查逻辑为侦查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思维(三)侦查逻辑为侦查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思维工具工具 第二节第二节 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 一、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一、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 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一、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一、侦查解释的逻辑方法 (一)定义(一)定义 (二)演绎律则法(二)演绎律则法 (三)假设演绎排否法(三)假设演绎排否法 (一)定义(一)定义 侦查解释或侦查说明,是运用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去侦查解释或侦查说明,是运用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去说明某一案件现象何

246、以产生或存在的机理。说明某一案件现象何以产生或存在的机理。(二)演绎律则法(二)演绎律则法 1.1.定义定义 所谓演绎律则法(所谓演绎律则法(deductive - deductive - nomologicalnomological),), 又称定律覆盖演绎模式,它是依据普遍性原理或定又称定律覆盖演绎模式,它是依据普遍性原理或定 律,结合相关条件陈述,推导某一待解释事实。律,结合相关条件陈述,推导某一待解释事实。 2. 2.公式公式 L L (理论原理)(理论原理) C C (相关条件陈述)(相关条件陈述) E E (待说明的事实陈述)(待说明的事实陈述)(三)假设演绎排否法(三)假设演绎排

247、否法 1.1.定义定义 侦查工作者常常是根据对现有材料的分析,提出多种可侦查工作者常常是根据对现有材料的分析,提出多种可 能性假定,然后再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否定一能性假定,然后再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否定一 些假定,最后作出一个肯定性解释的结论。这种侦查解些假定,最后作出一个肯定性解释的结论。这种侦查解 释方法就是假设演绎排否法。释方法就是假设演绎排否法。 2.2.公式公式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二、侦查推测的逻辑方法 (一)定义(一)定义 (二)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二)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 (三)并案类比推测法(三)并案类比推测法 (四)并案归纳溯因法(四)并案归纳溯因法 (一)定义

248、(一)定义 侦查推测是侦查人员在掌握有关案件的某些事侦查推测是侦查人员在掌握有关案件的某些事实材料基础上,结合相关条件陈述,对未知案实材料基础上,结合相关条件陈述,对未知案情作出逻辑推导的方法。情作出逻辑推导的方法。 (二)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二)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 1.1.定义定义 作案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是指侦查人员在分析过程溯因推测法,是指侦查人员在分析 有关案件现象的相关联系时,根据若干事件有关案件现象的相关联系时,根据若干事件 现象的特征,推测事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现象的特征,推测事件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 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 2. 2.逻辑模式逻辑模式 作案作案过

249、程溯因推测法的逻辑模式与多级溯因推过程溯因推测法的逻辑模式与多级溯因推 理模式基本相同。理模式基本相同。 (三)并案类比推测法(三)并案类比推测法 1.1.定义定义 并案侦查类比推测法,是并案侦查的常用方并案侦查类比推测法,是并案侦查的常用方法,它是指侦查人员根据两起或多起案件在法,它是指侦查人员根据两起或多起案件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点,同时又已知其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点,同时又已知其中一起案件是某一作案人或团伙所为,由此中一起案件是某一作案人或团伙所为,由此并案侦查,进而推出其他案件也是该作案人并案侦查,进而推出其他案件也是该作案人或团伙所为的一种侦查推测方法。或团伙所为的一种侦查推测

250、方法。2.2.公式公式 A A案具有案具有a a、b b、c c等特征;并且已知等特征;并且已知A A案是某作案人或案是某作案人或团伙所为,团伙所为, B B、C C等案件也具有等案件也具有a a、b b、c c等特征,等特征, 所以,所以,B B案也是该作案人或团伙所为。案也是该作案人或团伙所为。 并案侦查并案侦查 是把在是把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几起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几起相同性质的案件,认定相同性质的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为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并将之串联分子所作,并将之串联起来一并组织专案侦查起来一并组织专案侦查的一项侦查措施。的一项侦查措施。A案具有案具有a、b、c、d特征,已

251、知为特征,已知为P所为所为B案、案、 C案等亦具有案等亦具有a、b、c、d特征;特征;所以,所以,B案、案、C案等也可能为案等也可能为P所为。所为。 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案件性质相同;:案件性质相同; 基本依据基本依据:案件各要素(包:案件各要素(包括作案手段、痕迹物证、作案括作案手段、痕迹物证、作案人特征、侵害的客体、案件环人特征、侵害的客体、案件环境等)的相同或者相似境等)的相同或者相似。并案侦查案例并案侦查案例 案情案情:19941994年年1010月月2020日晚日晚8 8时许,某县缸窑镇境内发生了时许,某县缸窑镇境内发生了一起特大杀人抢劫案。侦查人员在分析此案过程中,发现一起特大杀人抢

252、劫案。侦查人员在分析此案过程中,发现与在此之前发生在该县境内的多起拦路抢劫杀人案在以下与在此之前发生在该县境内的多起拦路抢劫杀人案在以下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点: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点:作案时间都是在夜间;作案时间都是在夜间;作案地点多在距公路不远的乡间野外;作案地点多在距公路不远的乡间野外;犯罪动机都是杀人劫货;犯罪动机都是杀人劫货;作案手段都是拦路抢劫;作案手段都是拦路抢劫;作案过程中都是使用凶残的暴力;作案过程中都是使用凶残的暴力;作案者均为作案者均为2-32-3人。人。多起案件可能为多起案件可能为同一伙人所犯同一伙人所犯并案侦查并案侦查并案侦查并案侦查成果成果:一举破获案件:一举破获案件23起,

253、其中盗窃案起,其中盗窃案18 起,杀人案起,杀人案3起,拦路抢劫案起,拦路抢劫案2起。起。(四)并案归纳溯因法(四)并案归纳溯因法 1.1.定义定义 并案归纳溯因法,是指侦查人员根据有关案件的并案归纳溯因法,是指侦查人员根据有关案件的 若干现象或事实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而若干现象或事实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而 推测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是由同一原因所导致推测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是由同一原因所导致 的思维方法。的思维方法。 2.2.逻辑模式逻辑模式 e1 e1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c c e2 e2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c c en en具有属性具有属性a a、b b

254、、c c 如果如果H H,则,则e1 e1 ,e2e2,enen都具有属性都具有属性a a、b b、c c 因此,因此,H H(这些案件系同一人所为)(这些案件系同一人所为)第三节第三节 侦查假设侦查假设 一、侦查假设及其基本特征一、侦查假设及其基本特征 二、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二、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 三、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三、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一、侦查假设及其基本特征一、侦查假设及其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侦查假设(一)什么是侦查假设 (二)侦查假设的基本特征(二)侦查假设的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侦查假设(一)什么是侦查假设 所谓侦查假设,是指侦查人员在收集了一定所谓侦查假设,是

255、指侦查人员在收集了一定 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知的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理论和知 识,对案件未知情况所作的一系列假定性猜识,对案件未知情况所作的一系列假定性猜 测的一种逻辑方法。测的一种逻辑方法。(二)侦查假设的基本特征(二)侦查假设的基本特征 1.1.侦查假设是一种工作假设侦查假设是一种工作假设 2.2.侦查假设具有相当突出的实践性侦查假设具有相当突出的实践性 3.3.侦查假设具有认识活动的连续性侦查假设具有认识活动的连续性 二、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二、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方法 (一)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一)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 (二)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二)侦查假

256、设形成的完成阶段 (三)侦查假设形成应满足的条件(三)侦查假设形成应满足的条件 (一)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一)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 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是指侦查工作者根据侦查假设形成的初始阶段,是指侦查工作者根据已搜集和占有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材料、相关理已搜集和占有的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材料、相关理论知识及现行法律规定,通过思维加工(主要运论知识及现行法律规定,通过思维加工(主要运用推理等逻辑方法)而提出初步尝试性假定。用推理等逻辑方法)而提出初步尝试性假定。(二)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二)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 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是指从已确定的初侦查假设形成的完成阶段,是指从已

257、确定的初步假定出发,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步假定出发,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及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进行系统说明和解及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进行系统说明和解释,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而确定的猜测或释,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而确定的猜测或设想,即侦查推论。设想,即侦查推论。 (三)侦查假设形成应满足的条件(三)侦查假设形成应满足的条件 1.1.初步假定形成的根据必须可靠初步假定形成的根据必须可靠 2.2.侦查假设应能导出可由经验检验的若干事实侦查假设应能导出可由经验检验的若干事实 3.3.侦查假设要力求穷尽所有可能性侦查假设要力求穷尽所有可能性 4.4.侦查假设不仅要能够说明有关案件

258、已有的事实,而侦查假设不仅要能够说明有关案件已有的事实,而且要能够预测可由经验检验的有关案件的未知事实且要能够预测可由经验检验的有关案件的未知事实 人们发现,蝙蝠在黑夜里能快速而准确地飞行而不会撞在任人们发现,蝙蝠在黑夜里能快速而准确地飞行而不会撞在任何东西上。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根据常识提出了这样一何东西上。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们根据常识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说:蝙蝠能在黑夜中避开障碍物飞行是由于它有特别强的视个假说:蝙蝠能在黑夜中避开障碍物飞行是由于它有特别强的视力。那么,由这个假说可知,如果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飞行力。那么,由这个假说可知,如果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飞行中就会由于看

259、不见东西而撞在障碍物上。中就会由于看不见东西而撞在障碍物上。 为了检验由假说推出的结论,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小实验:为了检验由假说推出的结论,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一暗室中系上许多纵横交错的钢丝,在每条钢丝上系上一个灵在一暗室中系上许多纵横交错的钢丝,在每条钢丝上系上一个灵敏的铃子,让一些蝙蝠蒙上眼睛在这个暗室里飞行,蝙蝠如果撞敏的铃子,让一些蝙蝠蒙上眼睛在这个暗室里飞行,蝙蝠如果撞上钢丝,铃子便会发出响声。可实验结果铃子不响,蝙蝠没有撞上钢丝,铃子便会发出响声。可实验结果铃子不响,蝙蝠没有撞在钢丝上。从而推翻了原假说。科学家们想,蝙蝠是否有别的特在钢丝上。从而推翻了原假说。科学家们想,蝙

260、蝠是否有别的特异功能呢?是否无须眼睛就能辨别障碍物呢?异功能呢?是否无须眼睛就能辨别障碍物呢? 于是,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蝙蝠能发出一种超声波,于是,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蝙蝠能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以后会发生反射,反射波被蝙蝠接收,便可知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以后会发生反射,反射波被蝙蝠接收,便可知前方有障碍物。由此假说可以推知:蝙蝠在飞行中会不断发出超前方有障碍物。由此假说可以推知:蝙蝠在飞行中会不断发出超声波。后来,科学家们用仪器把这种超声波探测出来了,从而证声波。后来,科学家们用仪器把这种超声波探测出来了,从而证实了这一假说。实了这一假说。三、侦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三、侦

261、查假设检验的逻辑方法(一)两个途径(一)两个途径 1.1.逻辑推演逻辑推演 (1 1)定义)定义 逻辑推演过程,是指依据假说的基本观点,逻辑推演过程,是指依据假说的基本观点,结合相关知结合相关知 识或条件的陈述,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识或条件的陈述,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 (2 2)逻辑模式)逻辑模式 如果如果H H且且C C,则,则E E2.2.事实验证事实验证(1 1)定义)定义 事实验证过程,是指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所提出事实验证过程,是指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所提出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检验从假说所导出的关于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检验从假说所导出的关于事实的陈述是否可靠,从而确认假说是否成立。事实的陈述

262、是否可靠,从而确认假说是否成立。(2 2)侦查假设的证伪)侦查假设的证伪 侦查假设的证伪,是指依据假定所蕴涵的事实命题的侦查假设的证伪,是指依据假定所蕴涵的事实命题的虚假来否定原侦查假设的真实性。虚假来否定原侦查假设的真实性。 公式表示:公式表示: H H被否证,当且仅当被否证,当且仅当 (1 1)H H C EC E; (2 2)E E假;假; (3 3)C C真。真。(3 3)侦查假设的确证)侦查假设的确证 侦查假设的确证(或称弱证实),是指依据有限的事侦查假设的确证(或称弱证实),是指依据有限的事实证据对侦查假设提供部分证实或一定程度的支持。实证据对侦查假设提供部分证实或一定程度的支持。

263、 逻辑模式:逻辑模式: 如果如果H H且且C C,则,则E E(E1E1、E2E2、ENEN););E E; 因此因此 H H。 某天傍晚,有一孕妇安某坠楼身亡。据了解,某天傍晚,有一孕妇安某坠楼身亡。据了解,死者生前无任何自杀迹象,而且,夫妻感情和睦,死者生前无任何自杀迹象,而且,夫妻感情和睦,经济比较宽裕,本人性格也很开朗,因而认定自杀经济比较宽裕,本人性格也很开朗,因而认定自杀的可能性不大。现场勘查发现,一块湿抹布在死者的可能性不大。现场勘查发现,一块湿抹布在死者身边,还有一块抹布放在水池内,两块抹布均无血身边,还有一块抹布放在水池内,两块抹布均无血迹个;开着的窗户有两块玻璃留有刚擦过的

264、痕迹,迹个;开着的窗户有两块玻璃留有刚擦过的痕迹,而死者穿的工作鞋一只在窗台上,一只随死者掉在而死者穿的工作鞋一只在窗台上,一只随死者掉在楼下。工作鞋是再生塑料的,加之窗台也比较光滑,楼下。工作鞋是再生塑料的,加之窗台也比较光滑,死者又怀孕死者又怀孕6 6个月,身体笨重,这些都使她在擦玻璃个月,身体笨重,这些都使她在擦玻璃时很容易失足坠楼。于是侦查人员提出了这样的初时很容易失足坠楼。于是侦查人员提出了这样的初步假定:步假定:“安某是擦玻璃不慎失足坠楼而死的。安某是擦玻璃不慎失足坠楼而死的。” 然而,在进一步勘查现场时,发现死者坠楼窗口外然而,在进一步勘查现场时,发现死者坠楼窗口外的树叶上有一点

265、自上至下的滴状血迹。这个事实与擦窗的树叶上有一点自上至下的滴状血迹。这个事实与擦窗失足坠楼死亡的假设的结论相矛盾。失足坠楼死亡的假设的结论相矛盾。 侦查人员在全面勘查现场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并侦查人员在全面勘查现场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并详细分析了法医检验尸体的报告,结果证明:第一,安详细分析了法医检验尸体的报告,结果证明:第一,安某平常最反对将抹布泡在水池中,而现场勘查却发现一某平常最反对将抹布泡在水池中,而现场勘查却发现一块抹布泡在水池中。可见,有人动用过抹布,很可能用块抹布泡在水池中。可见,有人动用过抹布,很可能用来抹洗过现场,故现场未发现明显血迹;第二,经反复来抹洗过现场,故现场未发现明

266、显血迹;第二,经反复仔细勘查,在室内窗户下的暖气片夹缝中发现了四滴小仔细勘查,在室内窗户下的暖气片夹缝中发现了四滴小米粒大的喷溅血迹,与死者血型相同;第三,法医的检米粒大的喷溅血迹,与死者血型相同;第三,法医的检验报告表明死者颈部有轻微掐痕,颈前有轻度皮间出血。验报告表明死者颈部有轻微掐痕,颈前有轻度皮间出血。 确证确证“安某是被人击昏后抛出窗外摔死的安某是被人击昏后抛出窗外摔死的”这一侦这一侦查假设。查假设。推荐:推荐: 观看观看 大宋提刑官大宋提刑官、神探狄仁杰神探狄仁杰1.1.侦查逻辑有哪些特点?侦查逻辑有哪些特点?2.2.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的常用逻辑方法有哪些?侦查解释与侦查推测的常用

267、逻辑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特点?3.3.什么是侦查假设?侦查假设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什么是侦查假设?侦查假设的理论意义与现实 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4.4.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过程如何?运用了哪些逻侦查假设形成的逻辑过程如何?运用了哪些逻 辑方法?辑方法?5.5.如何理解侦查假设的确证与证伪的逻辑方法?如何理解侦查假设的确证与证伪的逻辑方法?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九章第九章 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规范逻辑第一节

268、第一节 法律规范逻辑概述法律规范逻辑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规范命题推理法律规范命题推理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法律规范适用推理第四节第四节 法律规范选择推理法律规范选择推理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理解法律规范逻辑的内涵与逻辑结构;理解法律规范逻辑的内涵与逻辑结构;2.2.把握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关系以及把握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关系以及 相关推理;相关推理;3.3.把握法律规范适用推理、选择推理的应用条把握法律规范适用推理、选择推理的应用条 件与类型。件与类型。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规范逻辑概述法律规范逻辑概述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规范逻辑

269、的研究内容二、法律规范逻辑的研究内容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一)规范(一)规范 (二)法律规范(二)法律规范 (一)规范(一)规范 规范是权威部门颁行或社会习俗中包含的关于规范是权威部门颁行或社会习俗中包含的关于人们言行的标准、准则、规定等。它表现为道人们言行的标准、准则、规定等。它表现为道德规范、宗教规范、语言规范与法律规范等。德规范、宗教规范、语言规范与法律规范等。(二)法律规范(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规范,它是由法律规范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且是依据国家的强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且是依据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

270、施的行为准则。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准则。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可以这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可以这样简单地表述为:样简单地表述为:“如果具有性质如果具有性质T T的主体,并且出现情况的主体,并且出现情况W W,那么(必须、允许或禁止)那么(必须、允许或禁止)C C;违者处以;违者处以S S。”二、法律规范逻辑的研究内容二、法律规范逻辑的研究内容 法律规范逻辑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关于法律法律规范逻辑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关于法律 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及其推理关系,以及法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及其推理关系,以及法 律规范选择与适用的逻辑方法。律规范选择与适用的逻辑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规

271、范命题推理法律规范命题推理 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及关系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及关系 二、法律规范命题直接推理二、法律规范命题直接推理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及关系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种类及关系 (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 (二)法律规范命题的种类(二)法律规范命题的种类 (三)法律规范命题间的关系(三)法律规范命题间的关系 (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一)法律规范命题的特征 1.1.法律规范命题法律规范命题 法律规范命题是陈述国家法律的命题,法律是法律规范命题是陈述国家法律的命题,法律是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

272、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例如:例如: 1. 1.“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 发展。发展。”(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条) 2.2.“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 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 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宪法第三十六条)(宪法第三十六条) 3.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

273、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条)(刑法第二十条)2.2.特征特征 从命题的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规范命题是由规范从命题的逻辑结构上看,法律规范命题是由规范词和子命题两部分组成的。这里的子命题是陈述词和子命题两部分组成的。这里的子命题是陈述行为主体实施或不实施某行为的命题。行为主体实施或不实施某行为的命题。 规范词通常包括规范词通常包括“必须必须”、“禁止禁止”、“允许允许”等。等。 (二)法律规范命题的种类(二)法律规范命题的种类 1.1.必须命题必须命题 (1 1)必须肯定命题()必须肯定命题(“必须必须p p”或或OpOp” ) 必须肯定命题即规范

274、某种行为必须履行的命题。必须肯定命题即规范某种行为必须履行的命题。 (2 2)必须否定命题()必须否定命题(“必须非必须非p p”或或“O Op p”) 必须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必须不实施的命必须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必须不实施的命 题。题。 2.2.禁止命题禁止命题 (1 1)禁止肯定命题()禁止肯定命题(“禁止禁止p p”或或“FpFp”) 禁止肯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不得实施的命禁止肯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不得实施的命题。题。(2 2)禁止否定命题()禁止否定命题(“禁止非禁止非p p”或或“F Fp p”) 禁止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不得不实施的禁止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不得不实施的命题

275、。命题。 3. 3.允许命题允许命题 (1 1)允许肯定命题()允许肯定命题(“允许允许p p”或或“PpPp”) 允许肯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可予实施的命题允许肯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可予实施的命题 (2 2)允许否定命题()允许否定命题(“允许非允许非p p”或或“P Pp p”) 允许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可以不实施的命题允许否定命题即规定某种行为可以不实施的命题 (三)法律规范命题间的关系(三)法律规范命题间的关系 OpOp O Op p Pp Pp P Pp p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下下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差差等等关关系系差差等等关关系系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美国前总统林肯说: “最高明的骗子,可能

276、在某最高明的骗子,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的人。”如果林肯如果林肯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些断定是假的?的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哪些断定是假的? 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林肯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受骗。 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骗子也可能在某个时刻受骗。 不存在某个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不存在某个时刻所有的人都必然不受骗。 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不存在某一时刻有人可能不受骗。答案是答案是 。二、法律规范命题直接推理二、法律规范命题直接

277、推理 (一)反对关系推理(一)反对关系推理 (二)下反对关系推理(二)下反对关系推理 (三)矛盾关系推理(三)矛盾关系推理 (四)差等关系推理(四)差等关系推理 (一)反对关系推理一)反对关系推理 必须必须PP不必须非不必须非P P (OPOPO Op p) 必须非必须非PP不必须不必须P P (O OppOpOp) (二)下反对关系推理(二)下反对关系推理 不允许不允许PP允许非允许非P P (PpPPpPp p) 不允许非不允许非PP允许允许P P (P Pp p Pp Pp)(三)矛盾关系推理(三)矛盾关系推理 必须必须pp不允许非不允许非p p 不必须不必须pp允许非允许非p p 允许

278、非允许非pp不必须不必须p p 不允许非不允许非pp必须必须p p 必须非必须非p p 不允许不允许p p 不必须非不必须非pp允许允许p p 允许允许pp不必须非不必须非p p 不允许不允许pp必须非必须非p p(四)差等关系推理(四)差等关系推理 必须必须PP允许允许P P (Op PpOp Pp) 不允许不允许PP不必须不必须P P (PpPpOpOp) 必须非必须非PP允许非允许非P P (O OpPpPp p) 不允许非不允许非PP不必须非不必须非P P (P PppO Op p)“你可以随时愚弄某些人。你可以随时愚弄某些人。”假如以上属实,以下哪些必然为真?假如以上属实,以下哪些必

279、然为真? 张三和李四随时都可能被你愚弄。张三和李四随时都可能被你愚弄。 你随时都想愚弄人。你随时都想愚弄人。 你随时都可能愚弄人。你随时都可能愚弄人。 你只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人。你只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人。 你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你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只有只有。只有。只有。只有只有和和。只有。只有、。答案是。答案是。 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规范适用推理法律规范适用推理 一、裁决三段论一、裁决三段论 二、法律类推二、法律类推熊卓为医疗事故案熊卓为医疗事故案http:/http:/ (一)定义(一)定义 (二)直言裁决三段论(二)直言裁决三段论 (三)假言裁决三段论(三)假言裁决三段论 (四)规范裁决三段论

280、(四)规范裁决三段论 (一)定义(一)定义 裁决三段论是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陈述案情裁决三段论是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陈述案情的命题为小前提,并依据二者关系导出具体裁定的命题为小前提,并依据二者关系导出具体裁定结论的推理。结论的推理。 例如:例如: 刑法刑法第第233233条明确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条明确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M M),处),处3 3年以年以上上7 7年以下有期徒刑(年以下有期徒刑(P P);现已查明,某甲();现已查明,某甲(S S)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人死亡(M M);所以,某甲();所以,某甲(S S)应处)应处3 3年以上年以上7 7年以下有期徒刑(年以下有期徒刑(

281、P P)。)。 这一三段论大前提是一个全称肯定命题(这一三段论大前提是一个全称肯定命题(A A命题),小命题是命题),小命题是一个单称肯定命题(一个单称肯定命题(A A命题),结论是一个单称肯定命题(命题),结论是一个单称肯定命题(A A命题)命题),其推理形式为:,其推理形式为: M A PM A P S A M S A M S A P S A P 直言裁判三段论体现了司法审判直言裁判三段论体现了司法审判“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绳”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二)直言裁决三段论(二)直言裁决三段论 1.1.直言裁决三段论的特征直言裁决三段论的特征 直言裁决三段论,是

282、指直言三段论在司法裁决中的直言裁决三段论,是指直言三段论在司法裁决中的 具体应用,也就是指在司法裁决或审判过程中,根具体应用,也就是指在司法裁决或审判过程中,根 据两个包含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推出另一个直据两个包含一个共同项的直言命题,推出另一个直 言命题的推理,其中,大前提是陈述法律规范的直言命题的推理,其中,大前提是陈述法律规范的直 言命题,小前提陈述案情的直言命题,结论是陈述言命题,小前提陈述案情的直言命题,结论是陈述 裁决结论的直言命题。裁决结论的直言命题。 2.2.直言裁判三段论的种类直言裁判三段论的种类 (1 1)定罪三段论)定罪三段论 定罪三段论是以明确的法律规范条文规定的罪状

283、或有定罪三段论是以明确的法律规范条文规定的罪状或有关罪名的定义为大前提,以证据确凿的犯罪事实为小关罪名的定义为大前提,以证据确凿的犯罪事实为小前提,根据小前提的犯罪事实和大前提中有关罪名概前提,根据小前提的犯罪事实和大前提中有关罪名概念与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作出被告人的行念与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作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该罪结论的推理过程。为是否构成该罪结论的推理过程。 在实际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运用定罪三段论应特别注意在实际的司法审判实践中,运用定罪三段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下几点。第一,作为大前提的罪名定义与特征必须是法律条文所第一,作为大前提的罪名定义与特征必须是法律条文所

284、具体规定的。具体规定的。第二,作为小前提的法律事实必须真实可靠。第二,作为小前提的法律事实必须真实可靠。 第三,作为罪名概念特征内涵的中项必须保持同一。第三,作为罪名概念特征内涵的中项必须保持同一。 (2 2)量刑三段论)量刑三段论 所谓量刑三段论,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犯罪主体,以刑所谓量刑三段论,就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犯罪主体,以刑 法分则有关刑罚条款为大前提,以某种性质的犯罪为小法分则有关刑罚条款为大前提,以某种性质的犯罪为小 前提,根据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对某一具体犯罪前提,根据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对某一具体犯罪 主体应处以某种刑罚的结论的推理过程。主体应处以某种刑罚的结论的推理过程。

285、 3.3.直言裁决三段论的有效性直言裁决三段论的有效性 直言裁决三段论的有效性,如同直言三段论的有效性直言裁决三段论的有效性,如同直言三段论的有效性 一样,是指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不是裁决结论的正确一样,是指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不是裁决结论的正确 性(或称有效性),因为裁决结论的正确性依赖于前性(或称有效性),因为裁决结论的正确性依赖于前 提真实与推理形式有效两个方面。因此,对直言裁决提真实与推理形式有效两个方面。因此,对直言裁决 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所依据的是推理规则,也就是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所依据的是推理规则,也就是 直言三段论规则。直言三段论规则。(三)假言裁决三段论(三)假言裁决三段论

286、1.1.充分条件假言裁决三段论充分条件假言裁决三段论 2.2.必要条件假言裁决三段论必要条件假言裁决三段论 (四)规范裁决三段论(四)规范裁决三段论 1.1.必须规范三段论必须规范三段论 大前提或结论是必须规范命题的三段论。大前提或结论是必须规范命题的三段论。 2.2.允许规范三段论允许规范三段论 大前提或结论是允许规范命题的三段论。大前提或结论是允许规范命题的三段论。 3.3.禁止规范三段论禁止规范三段论 大前提或结论是禁止规范命题的三段论。大前提或结论是禁止规范命题的三段论。 4.4.纯规范三段论纯规范三段论 纯规范三段论是指两个前提和结论均是纯规范三段论是指两个前提和结论均是 法律规范命

287、题的三段论。法律规范命题的三段论。 二、法律类推二、法律类推 (一)类推适用(一)类推适用 (二)判例类推(二)判例类推 (一)类推适用(一)类推适用 1.1.定义定义 所谓类推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所谓类推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 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条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条 件下比照与本案最类似的法律条文进行处理件下比照与本案最类似的法律条文进行处理 的适用法律的推理。的适用法律的推理。 2.2.类推适用推理形式类推适用推理形式 某规范适用某规范适用A A案件;案件; B B案件(待处理案件)在特征上都与案件(待处理案件)在特征上都与A A案件

288、相似;案件相似; 因此,某规范也可适用于因此,某规范也可适用于B B案件。案件。(二)判例类推(二)判例类推 1.1.定义定义 2.2.判例类推的步骤与关键判例类推的步骤与关键伯顿的三步法伯顿的三步法美国学者史蒂文美国学者史蒂文丁丁伯顿:伯顿: 一是要识别出推理的一个基点情况一是要识别出推理的一个基点情况 ; 二是要描述基点情况与问题情况相同或相似和不同二是要描述基点情况与问题情况相同或相似和不同或不相似的那些事实方面;或不相似的那些事实方面; 三是要判断这些事实上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在这种情三是要判断这些事实上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在这种情形下哪些是更重要的。形下哪些是更重要的。 孙斯坦的五步法孙斯坦

289、的五步法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凯斯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凯斯R R孙斯坦则用另一种模式孙斯坦则用另一种模式分析了法律类比推理的步骤与关键:分析了法律类比推理的步骤与关键: 某种事实模式某种事实模式A A(即(即“源源”案例)有某些特征;我案例)有某些特征;我 们把这些特征称为们把这些特征称为X X、Y Y和和Z Z。 事实模式事实模式B B(即(即“目标案例、待决案件目标案例、待决案件”)有特征)有特征 X X、Y Y和和T T,或者,或者X X、Y Y、Z Z和和T T; A A在法律中是以某种方式处理的;在法律中是以某种方式处理的; 在思考在思考A A、B B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建立

290、或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建立或 发现了一些能够解释为什么那样处理发现了一些能够解释为什么那样处理A A的原则;的原则; 因为因为B B与与A A具有共同之处,具有共同之处,B B也应当得到同样的处理,为也应当得到同样的处理,为同一原则所涵盖。同一原则所涵盖。 第四节第四节 法律规范选择推理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一、什么是法律规范选择推理一、什么是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二、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应用条件二、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应用条件 三、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类型三、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类型一、什么是法律规范选择推理一、什么是法律规范选择推理 (一)定义(一)定义 (二)特征(二)特征(一)定义(一)定义 所谓

291、法律规范选择推理(以下称规范选择推理),所谓法律规范选择推理(以下称规范选择推理),是指在司法过程中缺乏明确适用的法律规范时,是指在司法过程中缺乏明确适用的法律规范时,不得不从法律规范中或在创建新规范中作出选择,不得不从法律规范中或在创建新规范中作出选择,以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一种推理。以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一种推理。 (二)特征(二)特征 1.1.规范选择推理是在法律适用中面临相互矛盾规范选择推理是在法律适用中面临相互矛盾的命题、或已有的法律规范不能直接涵盖案件的命题、或已有的法律规范不能直接涵盖案件的事实时所进行的的事实时所进行的 2.2.规范选择推理的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规范选择推理的

292、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所引起的疑难问题,包括各种法律漏洞等。复杂性所引起的疑难问题,包括各种法律漏洞等。 3.3.规范选择推理对法律或案件性质的认识的规范选择推理对法律或案件性质的认识的 推导过程,是建立在事物辩证法的客观基础推导过程,是建立在事物辩证法的客观基础上,是逻辑与经验的统一,是逻辑推导与价上,是逻辑与经验的统一,是逻辑推导与价值选择的统一。值选择的统一。 二、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应用条件二、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应用条件 (一)当法律规定本身存在实质内容上的(一)当法律规定本身存在实质内容上的不确定、不具体时,需要对有关法律规范不确定、不具体时,需要对有关法律规范进行法的目的或

293、价值观的选择性解释,以进行法的目的或价值观的选择性解释,以形成清晰准确的适用规范。形成清晰准确的适用规范。 (二)法律规范对有关问题未作明文规(二)法律规范对有关问题未作明文规定。这种情形是在现行有效的原则不定。这种情形是在现行有效的原则不能适当地适用或扩大适用于异常组合能适当地适用或扩大适用于异常组合的事实时才发生的,因而会出现了适的事实时才发生的,因而会出现了适用法律的用法律的“空隙空隙”地带。地带。 (三)法律中可能规定了两种或两种以(三)法律中可能规定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可供选择适用的条款,出现了法律上可供选择适用的条款,出现了法律规范的竞争或者相互抵触。规范的竞争或者相互抵触。 (四)法

294、律适用过程中发生的(四)法律适用过程中发生的“合法合法”与与“合理合理”之间的矛盾。之间的矛盾。 三、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类型三、法律规范选择推理的类型 (一)法律解释选择推理(一)法律解释选择推理 (二)判例选择推理(二)判例选择推理 (三)个别衡平选择推理(三)个别衡平选择推理 (四)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四)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一)法律解释选择推理(一)法律解释选择推理 1.1.定义定义 法律解释选择推理是指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以一法律解释选择推理是指在适用法律过程中,以一 定的方法或标准对法律的精神进行推理论证,从定的方法或标准对法律的精神进行推理论证,从 不明确的法律规范中导出所隐

295、含的规范,从而确不明确的法律规范中导出所隐含的规范,从而确 定和阐明法律本义的解释方法。定和阐明法律本义的解释方法。 2.2.法律体系解释法律体系解释 法律体系解释,又叫法律系统解释,它是指在适用法律体系解释,又叫法律系统解释,它是指在适用某法律规范时,分析它与其它法律规范的联系,确某法律规范时,分析它与其它法律规范的联系,确定该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和法律规范之间的逻辑联定该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和法律规范之间的逻辑联系。系。 3.3.法律目的性解释法律目的性解释 所谓法律目的性解释,是指依据制定某一法律规所谓法律目的性解释,是指依据制定某一法律规范的法律目的来解释法律。这种目的性解释也就是范的法律

296、目的来解释法律。这种目的性解释也就是解释者的选择推理。解释者的选择推理。 4. 4.法律价值解释法律价值解释 所谓法律价值解释,是指基于社会利益需求所谓法律价值解释,是指基于社会利益需求或社会价值取向的原则而进行的法律解释。或社会价值取向的原则而进行的法律解释。 (二)判例选择推理二)判例选择推理 1.1.定义定义 判例选择推理,是指在判例法下过去的判判例选择推理,是指在判例法下过去的判 例或判案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待判例或判案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待判 案件时,依据法律原则,选择并修正原相案件时,依据法律原则,选择并修正原相 关判例或创制新判例,为待判决的案件提关判例或创制新判例,为待

297、判决的案件提 供判决依据。供判决依据。 连接连接: :罗彩霞案罗彩霞案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法院对湖南省邵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法院对湖南省邵东县学生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案作东县学生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事件案作出一审公开宣判,王佳俊的父亲原湖南省隆回县出一审公开宣判,王佳俊的父亲原湖南省隆回县公安局干警王峥嵘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法公安局干警王峥嵘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与原犯的受贿罪所判处的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与原犯的受贿罪所判处的有期徒刑三年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有期徒刑三年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四年。 类似案件的定罪量刑类似

298、案件的定罪量刑. . (三)个别衡平选择推理(三)个别衡平选择推理 1.1.定义定义 个别衡平选择推理是指这样一种规范选择推个别衡平选择推理是指这样一种规范选择推 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某法律规范理: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为了克服某法律规范 与一般法律原则或社会价值的冲突,而选择公与一般法律原则或社会价值的冲突,而选择公 正公平的法律价值原则为前提,来作出有别于正公平的法律价值原则为前提,来作出有别于 原法律规范要求的个别例外处理。因此,这种原法律规范要求的个别例外处理。因此,这种 推理也可称为例外衡平推理。推理也可称为例外衡平推理。2.2.从法律的正义公平基本价值原则出发的个从法律的正义

299、公平基本价值原则出发的个别衡平别衡平 3.3.从法律的一般原则出发的个别衡平从法律的一般原则出发的个别衡平 分析:分析: 在在“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诉胥智芬、四川文艺出版社著作权纠纷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诉胥智芬、四川文艺出版社著作权纠纷案案”中,如果仅仅是对照中,如果仅仅是对照著作权法著作权法的条文,就很难判定被告的行为的条文,就很难判定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经过审理,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钱钟书对其是否构成侵权。经过审理,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钱钟书对其创作的小说创作的小说围城)享有著作权;被告胥智芬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对围城)享有著作权;被告胥智芬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对(围城

300、(围城进行汇校,被告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进行汇校,被告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围城围城汇校本,其行为汇校本,其行为违反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第9494条、第条、第118118条的规定,共同构条的规定,共同构成了侵害钱钟书著作权。被告以成了侵害钱钟书著作权。被告以“汇校本汇校本”名义出版名义出版围城围城,是不适,是不适当地大量复制发行当地大量复制发行围城围城一书的行为,违背了民法通则第一书的行为,违背了民法通则第4 4条规定的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出版界正常的出版秩序,侵害了已经由人民文学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出版界正常的出版秩序,侵害了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享有的对出

301、版社享有的对围城围城原著的专有出版权。据此,上海市中级人民法原著的专有出版权。据此,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害原告著作权的责任。被告不服一审判决,认为院判决被告承担侵害原告著作权的责任。被告不服一审判决,认为“我我国现行国现行著作权法著作权法规定,专有出版权仅限于规定,专有出版权仅限于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三项,不包括汇校本。原判引用民法通则的原则作为认定侵犯专有出三项,不包括汇校本。原判引用民法通则的原则作为认定侵犯专有出版权的法律依据,显然是不当的。版权的法律依据,显然是不当的。”遂以遂以“原判认定的重大事实不清、原判认定的重大事实不清、定性不当、适用法律不当定性

302、不当、适用法律不当”为由,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为由,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n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第1010条和第条和第1212条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条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303、据此,钱钟书依法享有对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据此,钱钟书依法享有对围城围城一书的一书的著作权。著作权。“汇校汇校”是对原作品演绎的一种形式。青智芬未经钱钟书许是对原作品演绎的一种形式。青智芬未经钱钟书许可而对可而对围城)进行汇校,侵犯了钱钟书对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围城)进行汇校,侵犯了钱钟书对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四川文艺出版社在钱钟书未授权他人汇校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权。四川文艺出版社在钱钟书未授权他人汇校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出版发行的,出版发行围城围城汇校本一书,也构成了对钱钟书著作权的侵害,汇校本一书,也构成了对钱钟书著作权的侵害,应承担连带责任。该行为已经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尊

304、重社会公德的原则,应承担连带责任。该行为已经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尊重社会公德的原则,扰乱了正常的出版秩序,构成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专有出版权的侵害。扰乱了正常的出版秩序,构成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专有出版权的侵害。民法通则是我国规范民事行为的准则,一审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著作权民法通则是我国规范民事行为的准则,一审适用民法通则关于著作权的规定对本案作出判决,并无不当。的规定对本案作出判决,并无不当。(四)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四)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 所谓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是指当现有法所谓参照公共政策的选择推理,是指当现有法律规范不能适用于某具体案件时,根据社会利律规范不能适用于某具体案件时,根据社会

305、利益的需要,参照公共政策的规范,从而推出结益的需要,参照公共政策的规范,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论的推理。 1.1.什么是规范命题?什么是规范命题?2.2.法律规范命题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法律规范命题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关系?3.3.如何理解法律规范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如何理解法律规范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4.4.什么是法律规范三段论?什么是法律规范三段论?5.5.什么是审判三段论?什么是审判三段论?6.6.什么是类推适用?什么是案例类推?什么是类推适用?什么是案例类推?7.7.什么是规范选择推理?它有何特征?什么是规范选择推理?它有何特征?8.8.规范选择推理有哪几种类型?规范选择推理有

306、哪几种类型?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6.6.沈国明等:沈国明等: 资深法官谈名案资深法官谈名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001年版。年版。7.7.王洪:王洪: 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时事出版社,时事出版社,2002,2002年版。年版。8.8.王洪:王洪: 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法律逻辑学案例教程, ,知识产权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2003年版年版9.9.孔庆荣主编孔庆荣主编: : 法律逻辑学基础

307、法律逻辑学基础, ,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2007年版。年版。10.10.刘江编著刘江编著: : 逻辑学逻辑学: :推理和论证推理和论证,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004年版。年版。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十章第十章 法律论辩逻辑(上)法律论辩逻辑(上)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论辩概述法律论辩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 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规则法律论辩的规则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理解论辩、法律论辩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理解论辩、法律论辩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2.把握法律论辩的各条逻辑规

308、律;把握法律论辩的各条逻辑规律;3.3.掌握法律论辩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的相掌握法律论辩的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的相 应规则。应规则。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论辩概述法律论辩概述 一、什么是法律论辩一、什么是法律论辩 二、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二、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 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一、什么是法律论辩一、什么是法律论辩 (一)定义(一)定义 (二)三方面(二)三方面 (三)构成要素(三)构成要素 论辩是人们消除争议求取统一认识的言语论辩是人们消除争议求取统一认识的言语交际行为。交际行为。 它具有互制性、对抗性、功用性。它具有互制性、对抗性、功用性。 消除分歧,

309、达成共识。消除分歧,达成共识。论辩的具体形态:论辩的具体形态:学术争鸣、法庭辩论、外交谈判、论文答辩、学术争鸣、法庭辩论、外交谈判、论文答辩、辩论赛等。辩论赛等。论辩的主要方法:论辩的主要方法:证明、反驳、辩护。证明、反驳、辩护。论辩的基本原则:论辩的基本原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论辩与演讲论辩与演讲 演讲的主体是演讲者自己,由演讲者唱独角戏;内容演讲的主体是演讲者自己,由演讲者唱独角戏;内容 上一般能自圆其说,其论断具有单一性;效果上设法上一般能自圆其说,其论断具有单一性;效果上设法 说服听众,让听众自由抉择。说服听众,让听众自由抉择。 演

310、讲中的辩论演讲,具有讲演和论辩的双重特征。如:演讲中的辩论演讲,具有讲演和论辩的双重特征。如:法庭辩护。法庭辩护。论辩与日常谈话论辩与日常谈话 日常谈话仅仅是交际者轮番说话,相互传递信息,日常谈话仅仅是交际者轮番说话,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虽然有分歧,但一般是心平气和地讨论,交流思想感情,虽然有分歧,但一般是心平气和地讨论,而不至于形成激烈的对抗。而不至于形成激烈的对抗。 一旦出现对抗,并且双方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则,一旦出现对抗,并且双方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则,就从日常谈话发展成为论辩。就从日常谈话发展成为论辩。 一旦出现对抗,并且失去理智的控制,就发展成为一旦出现对抗,并且失去理智的

311、控制,就发展成为争吵。争吵。一、什么是法律论辩一、什么是法律论辩(一)定义(一)定义 法律论辩则是指在涉法思维中运用一个或一法律论辩则是指在涉法思维中运用一个或一些命题对待证命题进行论证与辩护的思维过程。些命题对待证命题进行论证与辩护的思维过程。 (二)三方面(二)三方面 证明证明就是以引用的真实性命题为根据就是以引用的真实性命题为根据, ,从而推出另一从而推出另一 命题为真的思维过程。命题为真的思维过程。 反驳反驳就是引用确认为真的命题来论证某一命题为假就是引用确认为真的命题来论证某一命题为假 或某一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或某一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辩护辩护一般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证

312、明自己观点的一般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通过证明自己观点的 正确来回驳对方的批评指责,简单地说,对反驳的正确来回驳对方的批评指责,简单地说,对反驳的 反驳。反驳。(三)构成要素(三)构成要素 论题论题是指需要证明其真实性的命题,通常称为论点。是指需要证明其真实性的命题,通常称为论点。 论据论据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理由、根据,它包括理论性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理由、根据,它包括理论性 命题和事实性命题两类。命题和事实性命题两类。 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指论据与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通常就是是指论据与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通常就是 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形式。 二、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二、

313、法律论辩与推理的关系 (一)联系(一)联系 (二)区别(二)区别 (一)联系(一)联系 法律论辩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论辩必须运法律论辩与推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论辩必须运用推理,离开了推理,法律论辩就无法进行。法律用推理,离开了推理,法律论辩就无法进行。法律论辩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其论据相当于推理论辩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其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而法律论辩中所使用的论证方式则相当于的前提,而法律论辩中所使用的论证方式则相当于推理形式。推理形式。(二)区别(二)区别 1.1.思维过程的方向不同思维过程的方向不同 2.2.思维的着重点不同思维的着重点不同 3.3.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逻辑

314、结构的繁简不同 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三、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一)合理性(一)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是指法律论辩要符合理性,即具所谓合理性,是指法律论辩要符合理性,即具有逻辑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的要求。有逻辑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的要求。 (二)正确性(二)正确性 所谓正确性,是指法律论辩要具有合规性、合法所谓正确性,是指法律论辩要具有合规性、合法性,符合法律规范的规定。具体讲,是指在法律性,符合法律规范的规定。具体讲,是指在法律论辩过程中,法律论辩者所援用的规范准则必须论辩过程中,法律论辩者所援用的规范准则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法律规范要求,同时法律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

315、法律规范要求,同时法律论辩中的法庭辩护主体及过程要符合法律规定。论辩中的法庭辩护主体及过程要符合法律规定。 (三)要求(三)要求 1.1.法律论辩不仅要遵循思维规律的要求,而且要法律论辩不仅要遵循思维规律的要求,而且要 考虑法律的正义价值考虑法律的正义价值 2.2.法律论辩更注重批判地应用逻辑法律论辩更注重批判地应用逻辑 3.3.法律论辩具有开放性法律论辩具有开放性 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法律论辩的逻辑规律 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概述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概述 二、同一律二、同一律 三、矛盾律三、矛盾律 四、排中律四、排中律 五、充足理由律五、充足理由律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概述一、

316、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概述 (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实质(一)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实质 (二)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客观性(二)法律论辩逻辑规律的客观性二、同一律二、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同一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同一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1.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同一律可用公式表示为:如果同一律可用公式表示为:如果A

317、A,那么,那么A A。即:。即: AAAA。公式中的。公式中的“A A”表示任一词项表示任一词项( (概念概念) )、命题。、命题。2.2.要求要求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而言,所运用的词项以及所作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而言,所运用的词项以及所作的断定必须是确定的。的断定必须是确定的。 同一律要求思想自身保持同一,并不反对思想的发同一律要求思想自身保持同一,并不反对思想的发展变化。展变化。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1.偷换概念偷换概念 2.2.混淆概念混淆概念 3.3.偷换

318、论题偷换论题 4.4.转移论题转移论题 爸爸妈妈吵架,儿子在爸爸妈妈吵架,儿子在一边不知所措,妈妈突然一边不知所措,妈妈突然抓住儿子:抓住儿子:“你说,你站你说,你站在哪边?在哪边?” 儿子:儿子:“旁边。旁边。”旁边。 小孩心爱的鸟死了,很不高兴。他父亲说:小孩心爱的鸟死了,很不高兴。他父亲说:“再买一只再买一只活的活的吧!吧!”过了几天,邻居家死了过了几天,邻居家死了一个人,许多人围着哭。小孩跑过去说:一个人,许多人围着哭。小孩跑过去说:“我我父亲说的:死了再买一只父亲说的:死了再买一只活的活的就是!就是!” 法系法系法的体系法的体系: 一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老师叫他起来:一学生在课堂上睡觉

319、,老师叫他起来:“你你为什么点头?为什么点头?” 学生:学生:“因为老师讲得很有道理。因为老师讲得很有道理。” 老师:老师:“那你为什么流口水?那你为什么流口水?” 学生:学生:“因为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因为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甲:你说这条河有甲:你说这条河有多宽多宽? 乙:我可以找一条绳子拉到对岸,就可以精确乙:我可以找一条绳子拉到对岸,就可以精确地测出来。问题是这儿既没有船,我们又不会地测出来。问题是这儿既没有船,我们又不会游泳。游泳。(三)同一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同一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1.1.同一律在立法中的作用同一律在立法中的作用 2.2.同一律在司法中的作用同一律在司法中的

320、作用 1.1.遵守同一律的要求是做好司法工作的必要条件。遵守同一律的要求是做好司法工作的必要条件。 2.2.在审判工作中要贯彻在审判工作中要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的原 则,首先必须正确地理解法律条文。则,首先必须正确地理解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规定的是什么就理解为是什么,即保持法律法律条文规定的是什么就理解为是什么,即保持法律 规定的自身同一,才可能做到规定的自身同一,才可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严”。 3.3.法律规定的罪名概念,都有其固有的内涵和外延,法律规定的罪名概念,都有其固有的内涵和外延, 都有其严格的定义。因此在办案中必须保持罪名概念都有

321、其严格的定义。因此在办案中必须保持罪名概念 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不能达到准确定罪的目的。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不能达到准确定罪的目的。 三、矛盾律三、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矛盾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矛盾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步履蹒跚步履蹒跚的的小孩小孩。他在他在2020世纪世纪里活了里活了120120岁。岁。船桨忽上忽下地拍打着水面,发出船桨忽上忽下地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紊乱的的节奏节奏声。声。三、矛盾律三、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矛盾律的基本内

322、容与逻辑要求 1.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 这里,这里,“互相否定互相否定”是指不可同真的矛盾关系、反是指不可同真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对关系。 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 并非(并非(A A并且非并且非A A),或表示为:),或表示为: (AAAA) 2.2.逻辑要求逻辑要求(1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否定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互相否定的 概念指称同一对象;概念指称同一对象;(2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互相矛盾或互相)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两个命题陈

323、述同一对象,或者说,对互反对的两个命题陈述同一对象,或者说,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分析:分析: 1.1.在一次案情分析上,甲说:在一次案情分析上,甲说:“现有材料充分证明此现有材料充分证明此案是案是报仇杀人报仇杀人”;乙说:;乙说:“现有材料充分证明此案是现有材料充分证明此案是劫财杀人劫财杀人” ;丙说:;丙说:“甲、乙两人的意见都有道理,甲、乙两人的意见都有道理,我我都同意都同意。” 2. 2. “公诉人的指控公诉人的指控基本上完全正确基本上完全正确”、“我的辩护我的辩护人已讲得人已讲得很全面很全面,由于我的心情不好,我,由于

324、我的心情不好,我只补充两点只补充两点。” 3. 3. “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来说,偷书不是偷偷书不是偷”、“上亿元工程的负责人上亿元工程的负责人受贿几万元,受贿几万元,算不上算不上犯罪犯罪”。(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1.“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2.2.司法工作中常见的自相矛盾错误司法工作中常见的自相矛盾错误 (1 1)使用互相矛盾的两个概念指称同一事物)使用互相矛盾的两个概念指称同一事物 (2 2)使用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反映同一事物情况)使用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反映同一事物情况 (3 3)使用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反映同一事物情况)使用反

325、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反映同一事物情况 (三)矛盾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矛盾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1.1.运用矛盾律,揭示案情材料中的自相矛盾运用矛盾律,揭示案情材料中的自相矛盾 2.2.运用矛盾律,发现或防止定罪、量刑中的自运用矛盾律,发现或防止定罪、量刑中的自 相矛盾相矛盾 3.3.运用矛盾律,揭露犯罪分子自相矛盾的狡辩运用矛盾律,揭露犯罪分子自相矛盾的狡辩 北大医学女教授惨死北大医院北大医学女教授惨死北大医院 _http:/_http:/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排中律在法律论辩中

326、的作用(三)排中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四)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四)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与逻辑要求 1.1.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同 假。假。 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A A或者非或者非A A,也可表示为:,也可表示为:AAAA。 2.2.逻辑要求逻辑要求(1 1)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反映同一对象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反映同一对象的两个矛盾关系的概念。两个矛盾关系的概念。 (2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关系的)在同一

327、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矛盾关系的命题。命题。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有有三个三个盒子,其中一个是金盒子,一个是银盒子,盒子,其中一个是金盒子,一个是银盒子,一个是铜盒子。三个盒子中有一个有一个内有一块宝一个是铜盒子。三个盒子中有一个有一个内有一块宝石,但究竟在哪个盒子里并不清楚,只知道三个盒子石,但究竟在哪个盒子里并不清楚,只知道三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金盒子上写道:上各写有一句话。金盒子上写道:“宝石不在此盒子宝石不在此盒子中中”;银盒子上写道:;银盒子上写道:“宝石在此盒子中宝石在此盒子中”;铜盒子;铜盒子上写道:上写道:

328、“宝石不在银盒子中宝石不在银盒子中”。又知这三句话中只。又知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有一句是真的。 请问:宝石在哪个盒子中?请问:宝石在哪个盒子中?宝石在金盒子中。宝石在金盒子中。(三)排中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排中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1.1.运用排中律,揭露、制止被讯问人的模棱两可行为运用排中律,揭露、制止被讯问人的模棱两可行为 2.2.正确运用排中律,防止在审讯工作中滥用复杂问语搞正确运用排中律,防止在审讯工作中滥用复杂问语搞 诱供。诱供。 3.3.运用排中律,发现和避免司法中的模糊裁定运用排中律,发现和避免司法中的模糊裁定 (四)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四)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1

329、.1.适用范围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2.2.逻辑要求不同逻辑要求不同 3.3.逻辑错误不同逻辑错误不同 矛盾律矛盾律 排中律排中律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较宽,它既适适用范围较宽,它既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又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又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命题题 适用范围较窄,适用范围较窄,它只适用于互相它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命题矛盾的命题 逻辑要求逻辑要求不能两可不能两可 不能两不可不能两不可 逻辑错误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分析:分析: 甲说:甲说:“请问,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呢?请问,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呢?” 乙说:乙说:“这个罪犯既不是故意

330、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这个罪犯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 “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与与“这个罪犯是过失犯罪这个罪犯是过失犯罪”是是两个矛盾关系的单称直言命题,甲同时予以否定,违反两个矛盾关系的单称直言命题,甲同时予以否定,违反排中律要求,犯排中律要求,犯“两不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五、充足理由律五、充足理由律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三)充足理由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三)充足理由律在法律论辩中的作用 (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求(一)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和要

331、求 1.1.内容内容 在论辩过程中要确定一个论断是真的,就必须有充在论辩过程中要确定一个论断是真的,就必须有充 足的理由。足的理由。 公式可以表示为:公式可以表示为:B(BA)AB(BA)A。 即:即:A A真,因真,因 为为B B真,且能从真,且能从B B真推出真推出A A真。这里真。这里A A代表论断,代表论断,B B代表代表 理由。理由。 2.2.要求要求 (1 1)理由必须是真实的)理由必须是真实的 (2 2)理由必须是充分的)理由必须是充分的 (二)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1.理由虚假理由虚假 2.2.推不出推不出 视频:吴淑珍法庭上称资产

332、被冻结后生活困难视频:吴淑珍法庭上称资产被冻结后生活困难 http:/ 1.1.遵循充足理由律,有助于加强法律论辩的论证遵循充足理由律,有助于加强法律论辩的论证性和说服力性和说服力 2.2.运用充足理由律,有助于全面把握案件中的因运用充足理由律,有助于全面把握案件中的因果联系果联系 3.3.要注意案件因果联系有作为与不作为两种状况要注意案件因果联系有作为与不作为两种状况 民事上诉状民事上诉状事实和理由:事实和理由: 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仍存在以下不足:上诉人认为,一审判决仍存在以下不足:一、事实认定错误:一、事实认定错误:二、遗漏重要事实:二、遗漏重要事实:三、死亡赔偿金计算依据错误:三、死亡

333、赔偿金计算依据错误:熊卓为医疗事故案熊卓为医疗事故案 http:/http:/ 某人做了好事没有留下姓名。已知在甲、乙、丙、丁四某人做了好事没有留下姓名。已知在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人是做好事的人。当有人问到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人是做好事的人。当有人问到甲、乙、丙、丁四人时,他们回答如下:人时,他们回答如下: 甲:不是我做的。甲:不是我做的。 乙:是丁做的。乙:是丁做的。 丙:是乙做的。丙:是乙做的。 丁:不是我做的。丁:不是我做的。 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其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 请回答:是谁说了真话?好事是谁做的?请回答:是谁说了真话?好事是谁做的?本题中丁说了真话,好事是甲做的。

334、本题中丁说了真话,好事是甲做的。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论辩的规则法律论辩的规则 一、论题规则一、论题规则 二、论据规则二、论据规则 三、论证方式规则三、论证方式规则一、论题规则一、论题规则 (一)论题必须清楚、明确(一)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二)论题必须保持同一(二)论题必须保持同一(一)论题必须清楚、明确(一)论题必须清楚、明确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论题不清论题不清”。(二)论题必须保持同一(二)论题必须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转移论题”。二、论据规则二、论据规则 (一)论据必须是已被证明过的真实命题(一)

335、论据必须是已被证明过的真实命题 (二)论据的真实性不应该依赖于论题(二)论据的真实性不应该依赖于论题 (一)论据必须是已被证明过的真实命题(一)论据必须是已被证明过的真实命题 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 “虚假理由虚假理由”或或“预期理由预期理由” 1.1.“虚假理由虚假理由” “虚假理由虚假理由”,亦称虚假论据,是指推理所依据的,亦称虚假论据,是指推理所依据的论论 据材料不真实。据材料不真实。 2.2.“预期理由预期理由” “预期理由预期理由”,是用真实性未被证明的论据,是用真实性未被证明的论据来论证论题的一种逻辑错误。来论证论题的一种逻辑错误。 地球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肯定是

336、外星球的地球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肯定是外星球的宇宙人发射的,因为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外星球宇宙人发射的,因为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外星球可能存在比地球人更高级的宇宙人。他们向地球可能存在比地球人更高级的宇宙人。他们向地球发射宇宙飞行物是很自然的事。发射宇宙飞行物是很自然的事。 不正确。犯了不正确。犯了“预期理由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二)论据的真实性不应该依赖于论题(二)论据的真实性不应该依赖于论题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做“循环论循环论证证”。 刘某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在法庭辩论中,刘某的辩护刘某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在法庭辩论中,刘某的辩护人指出:人

337、指出:“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因为证据不足,现刘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因为证据不足,现场丢下的自行车不能作为刘某作案的证据。场丢下的自行车不能作为刘某作案的证据。” 公诉人说:公诉人说: “现场留下的自行车是刘某的,这证明现场留下的自行车是刘某的,这证明刘某是案犯,正因为刘某是案犯,所以,毋庸置疑,现场刘某是案犯,正因为刘某是案犯,所以,毋庸置疑,现场丢下的自行车就是赃物。丢下的自行车就是赃物。” 公诉人犯了公诉人犯了“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的逻辑错误。三、论证方式规则三、论证方式规则 (一)论据与论题必须相干(一)论据与论题必须相干 (二)论据对于论题的导出必须是充分的(二)论据对

338、于论题的导出必须是充分的 (三)从论据导出论题时必须符合有关的推导(三)从论据导出论题时必须符合有关的推导 规则规则 (一)论据与论题必须相干(一)论据与论题必须相干 1.1.论据与论题无关论据与论题无关 2.2.以人为据以人为据 “临时性强奸临时性强奸”是法制灾难是法制灾难http:/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论证的推理论证的推理形式不正确形式不正确”。 1.1.什么是法律论辩?它与论证、推理有何不同?什么是法律论辩?它与论证、推理有何不同?2.2.如何理解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如何理解法律论辩的合理性与正确性?3.3.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339、的基本内容和逻辑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 要求各是什么?要求各是什么?4.4.违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违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 分别会犯什么逻辑错误?分别会犯什么逻辑错误?5.5.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者之间的联系?矛盾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者之间的联系?矛盾 律与排中律的区别有何表现?律与排中律的区别有何表现?6.6.法律论辩的论证规则有哪些?违反各条规则会犯何种逻辑法律论辩的论证规则有哪些?违反各条规则会犯何种逻辑 错误?错误?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

340、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法律论辩逻辑(中)法律论辩逻辑(中)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论证概述法律论证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评价法律论证的评价 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1.1.熟练掌握法律论证的定义、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法律论证的定义、基本方法、 相应公式;相应公式;2.2.理解法律论证的评价及其应用。理解法律论证的评价及其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论证概述法律论证概述 一、法律论证及其构成一、法律论证及其构成 二、法律论证的建构二、法律

341、论证的建构一、法律论证及其构成一、法律论证及其构成 本书所讲的法律论证,是指涉法思维中本书所讲的法律论证,是指涉法思维中的论证,它包括法律论辩中的证明与反的论证,它包括法律论辩中的证明与反驳,同时它又是法律辩护与辩论的基础。驳,同时它又是法律辩护与辩论的基础。二、法律论证的建构二、法律论证的建构 (一)图尔敏的论证结构理论(一)图尔敏的论证结构理论 (二)法律论证的表述(二)法律论证的表述 1.1.观点明确,易于理解观点明确,易于理解 2.2.论点与理由孰先孰后论点与理由孰先孰后 3.3.用语准确,语言简洁用语准确,语言简洁 4.4.能具体则不宜抽象能具体则不宜抽象 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基

342、本方法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 一、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一、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 二、反证法与选言证法二、反证法与选言证法 三、反驳法三、反驳法 四、破斥诡辩法四、破斥诡辩法一、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一、演绎证明法与归纳确证法 (一)演绎证明法(一)演绎证明法 (二)归纳确证法(二)归纳确证法 (一)演绎证明法(一)演绎证明法 1.1.定义定义 演绎证明法就是引用一般性的原理、原则,演绎证明法就是引用一般性的原理、原则, 并通过运用演绎推理证明论题真实性的方并通过运用演绎推理证明论题真实性的方 法。法。2.2.特点特点(1 1)论据中通常有一个或几个较论题断定范围更)论据中通常有一个或几个较论题

343、断定范围更为广泛的、一般的命题。如法律论证中所经常援为广泛的、一般的命题。如法律论证中所经常援用的法律法规的条款。用的法律法规的条款。(2 2)论题是较为特殊的命题。如具体案例分析的)论题是较为特殊的命题。如具体案例分析的结论或律师辩护观点。结论或律师辩护观点。(3 3)由论据导出论题的推理是各种形式的演绎推)由论据导出论题的推理是各种形式的演绎推理,其结论是必然性的。理,其结论是必然性的。(二)归纳确证法(二)归纳确证法 1.1.定义定义 归纳确证法是指运用归纳、类比等或然性推理,通归纳确证法是指运用归纳、类比等或然性推理,通 过引用一系列事实的或较为特殊性的判断,对论题过引用一系列事实的或

344、较为特殊性的判断,对论题 的真实性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的论证方法。的真实性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的论证方法。 2.2.特点特点(1 1)论据通常为一系列反映具体事实的判断。)论据通常为一系列反映具体事实的判断。(2 2)论据与论题联结而形成的推理,通常是归纳推理或)论据与论题联结而形成的推理,通常是归纳推理或类比推理,其结论是或然性的。类比推理,其结论是或然性的。 (3 3)在司法工作中,归纳确证法是论证观点的一种辅助)在司法工作中,归纳确证法是论证观点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又是法律论证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手段,但又是法律论证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二、反证法与选言证法二、反证法与选言证法 (一)反证法

345、(一)反证法 (二)选言证法(二)选言证法 (一)反证法(一)反证法 1.1.定义定义 反证法就是通过说明与自己所主张的论点相矛盾的反证法就是通过说明与自己所主张的论点相矛盾的 论题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点正确的论证方论题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点正确的论证方 法。法。 2.2.运用反证法的辩护步骤运用反证法的辩护步骤(1 1)设立反论题,即提出与所主张的论点相)设立反论题,即提出与所主张的论点相矛盾的论题矛盾的论题; ;(2 2)根据事实或法律规定说明反论题是不能)根据事实或法律规定说明反论题是不能成立的成立的; ;(3 3)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是正确的。)根据排中律,确定原论题是正

346、确的。 3.3.运用反证法的思维过程运用反证法的思维过程 主张:主张:“p p”正确正确 论证:论证: (1 1)设)设“非非p p”正确正确 (2 2)证)证“非非p p”不成立,即不成立,即 如果如果p p,则,则q q ; q q假,假, 所以,所以,“非非p p”不成立不成立 (3 3)根据排中律,由)根据排中律,由“非非P P”不成立推出不成立推出“P P”正确。正确。 美国总统乔治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年轻的时候,一天,邻居盗走了他的马。华盛顿年轻的时候,一天,邻居盗走了他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找到了马。可是邻居说这马是他华盛顿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找到了马。可是邻居

347、说这马是他的,不肯把马交出来。的,不肯把马交出来。 华盛顿思索着:如何证明华盛顿思索着:如何证明“这马不是你的这马不是你的”。不一会儿,华。不一会儿,华盛顿用手将马的双眼捂住问:盛顿用手将马的双眼捂住问:“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它的哪只眼是瞎的?它的哪只眼是瞎的?” “右眼右眼”,邻居回答说。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邻居回答说。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是明亮的。是明亮的。 “啊!我弄错了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邻居纠正说:“是左眼!是左眼!”华盛顿把手华盛顿把手从左眼移开,马的左眼也是明亮的。从左眼移开,马的左眼也是明亮的。 邻居为自己辩护

348、说:邻居为自己辩护说:“糟糕!我又错了。糟糕!我又错了。” 华盛顿说:华盛顿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马的眼睛是否有瞎的,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马的眼睛是否有瞎的,你就不会说错;可是,你为什么都说错了?你就不会说错;可是,你为什么都说错了?” 警察说:警察说:“够了够了,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华盛够了够了,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华盛顿先生,我们把马牵回去吧!顿先生,我们把马牵回去吧!”(二)选言证法(二)选言证法 1.1.定义定义 选言证法,也称排除证法,它是把所论证的论点看选言证法,也称排除证法,它是把所论证的论点看 成是诸多可能成立命题中的一个,然后寻找论据把成是诸多可能成立

349、命题中的一个,然后寻找论据把 其他的命题一一否定,进而确定所欲论述的论点是其他的命题一一否定,进而确定所欲论述的论点是 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 2.2.选言证法的辩护过程选言证法的辩护过程 主张:主张:p p 论证:论证: (1 1)或者)或者p p,或者,或者q q,或者,或者s s (2 2)已知)已知q q、s s为假(或证明为假(或证明q q假、假、s s假)假) (3 3)所以,)所以,p p正确正确 用选言证法分析:曹操与刘备是如何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用选言证法分析:曹操与刘备是如何青梅煮酒论英雄的。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邀请刘备到他府上作客,第二十一回

350、,曹操邀请刘备到他府上作客,青梅煮酒。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对刘青梅煮酒。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对刘备说:备说:“你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指给我看看。你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指给我看看。”刘刘备推辞说:备推辞说:“我刘备肉眼,哪里知道天下英雄我刘备肉眼,哪里知道天下英雄? ?”曹操说:曹操说:“不要过谦嘛!不要过谦嘛!”刘备又摧辞说:刘备又摧辞说:“我承蒙皇恩,在朝廷做官,我承蒙皇恩,在朝廷做官,见的人不多,谁是天下英雄,实在不知道。见的人不多,谁是天下英雄,实在不知道。”曹操哪里肯放曹操哪里肯放过刘备过刘备? ?又说:又说:“你没有见过他们,总听说过他

351、们的名字吧!你没有见过他们,总听说过他们的名字吧!” 刘备被逼得无法,只得说:刘备被逼得无法,只得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英雄? ?” 曹操笑着说:曹操笑着说:“他是家中枯骨,我早晚要擒获他他是家中枯骨,我早晚要擒获他! !” 刘备说:刘备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数不胜数。踞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数不胜数。踞在冀州,手下有本领的人很多,是不是英雄在冀州,手下有本领的人很多,是不是英雄? ?” 曹操又笑着说:曹操又笑着说:“袁绍色厉内在、好谋寡断。于大事而吝袁绍色厉内在、好谋寡断。于大事而吝惜生命,见小利而不顾死活,不是英雄啊惜生命,见小利而不顾

352、死活,不是英雄啊! !” 刘备说:刘备说:“有一个人名称八俊,成振九州,他的名字叫刘有一个人名称八俊,成振九州,他的名字叫刘景升,是不是英雄景升,是不是英雄? ?” 曹操摇摇头说:曹操摇摇头说:“刘表徒有虚名,不是英雄。刘表徒有虚名,不是英雄。” 刘备说:刘备说:“江东领袖孙伯符,血气方刚,该是英雄了吧!江东领袖孙伯符,血气方刚,该是英雄了吧!” 曹操说:曹操说:“孙策是凭借他父亲的名声,哪里是英雄孙策是凭借他父亲的名声,哪里是英雄? ?” 刘备又说:刘备又说:“盐州刘季玉,是不是英雄盐州刘季玉,是不是英雄? ?” 曹操说:曹操说:“刘璋虽然是皇家宗宝,但只不过是守护家园刘璋虽然是皇家宗宝,但

353、只不过是守护家园的一条狗,怎么会是英雄?的一条狗,怎么会是英雄?” 刘备最后说:刘备最后说:“张绣、张鲁、韩遂这几个人怎么样张绣、张鲁、韩遂这几个人怎么样? ?” 曹操拍手大笑说:曹操拍手大笑说:“这些碌碌小人,何足挂齿这些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 刘备把手一摊,说:刘备把手一摊,说:“除此以外,我刘备实在是不知道除此以外,我刘备实在是不知道啊!啊!” 曹操说:曹操说:“要说英雄,就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要说英雄,就要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刘备问:“那么,谁能当英雄那么,谁能当英雄? ?”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然后又指了指

354、自己,说: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然后又指了指自己,说:“如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啊如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啊! ! 刘备一听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惊得掉在了地上。刘备一听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惊得掉在了地上。此时正巧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地弯腰捡起了筷此时正巧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地弯腰捡起了筷子,掩饰了心中的惊慌。子,掩饰了心中的惊慌。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运用的是选言证法。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运用的是选言证法。 曹操故意让刘备历尽天下著名人物,然后一一否定,曹操故意让刘备历尽天下著名人物,然后一一否定,最后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得出:最后根据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得出:“如今天下

355、的英雄,如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啊!只有你和我啊!”三、反驳法三、反驳法 (一)直接反驳法(一)直接反驳法 (二)间接反驳法(二)间接反驳法 (三)归谬反驳法(三)归谬反驳法 (一)直接反驳法(一)直接反驳法 1.1.定义定义 所谓直接反驳法就是用论据从正面说明某一所谓直接反驳法就是用论据从正面说明某一 命题是不正确的或某个论证方式是无效的的。命题是不正确的或某个论证方式是无效的的。 华佗并未为关羽刮骨疗毒。据史料记载,华佗并未为关羽刮骨疗毒。据史料记载,关羽刮骨疗毒是在樊城关羽刮骨疗毒是在樊城“水淹七军水淹七军”之战中。之战中。但樊城之战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而华佗在建安但樊城之战是在建安二十

356、四年,而华佗在建安十二年就被曹操杀了,他又怎么可能为关羽动十二年就被曹操杀了,他又怎么可能为关羽动手术呢?手术呢? 通过论据表明,关羽在通过论据表明,关羽在“水淹七军水淹七军”之战之战中刮骨疗毒的时候,华佗早已被曹操杀害的事中刮骨疗毒的时候,华佗早已被曹操杀害的事实,反驳了论题: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实,反驳了论题: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 美国大律师赫梅尔在一件赔偿案中代表一个保险美国大律师赫梅尔在一件赔偿案中代表一个保险公司出庭辩护。原告声称:公司出庭辩护。原告声称:“我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我的肩膀被掉下来的升降机轴打伤,至今抬不起来。降机轴打伤,至今抬不起来。” 赫梅尔问道:赫梅尔问道:“请你请

357、你给陪审员看看,你的手现在能抬多高?给陪审员看看,你的手现在能抬多高?”原告慢慢地原告慢慢地将手抬起,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痛苦的样将手抬起,举到齐耳的高度,并表现出非常痛苦的样子,以示不能再举高了。子,以示不能再举高了。“那么,你受伤以前能举多那么,你受伤以前能举多高呢?高呢?” 赫梅尔又出其不意地发问。他的话音刚落,赫梅尔又出其不意地发问。他的话音刚落,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子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引得旁听原告不由自主地一下子将手臂举过了头顶,引得旁听席上一片笑声。原告的赔偿诉求因此不攻自破。席上一片笑声。原告的赔偿诉求因此不攻自破。(二)间接反驳法(二)间接反驳法 1.1.定义定义 所谓间

358、接反驳法是先提出一个与所要反驳的论点具所谓间接反驳法是先提出一个与所要反驳的论点具 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并独立地证明它的真实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命题,并独立地证明它的真实 性,然后根据矛盾律关于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思性,然后根据矛盾律关于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思 想必有一假的原理,从反面说明对方主张的论点是想必有一假的原理,从反面说明对方主张的论点是 不成立的。不成立的。2.2.间接反驳的思维过程间接反驳的思维过程 反驳论题:反驳论题:P P 反驳:反驳: (1 1)设非)设非P P(与(与P P有矛盾或反对关系)有矛盾或反对关系) (2 2)证明非)证明非P P真真 (3 3)根据矛盾律,由

359、)根据矛盾律,由“非非P P”真,推出真,推出“P P”假。假。 被告人陈某于被告人陈某于19801980年某月某日晚年某月某日晚7 7时许,在位于某市的时许,在位于某市的家中,因嫌妻子徐某做饭太迟,辱骂徐而引起夫妻争吵。陈家中,因嫌妻子徐某做饭太迟,辱骂徐而引起夫妻争吵。陈先砸伤徐的前额,继而举长凳猛击徐的头顶,致使徐头骨破先砸伤徐的前额,继而举长凳猛击徐的头顶,致使徐头骨破裂,脑浆溢出,当即死亡。陈的儿子(裂,脑浆溢出,当即死亡。陈的儿子(8 8岁)、女儿(岁)、女儿(5 5岁)岁)见状,吓得嚎啕大哭,求陈停止行凶,陈即用长凳猛击其子见状,吓得嚎啕大哭,求陈停止行凶,陈即用长凳猛击其子女的

360、头顶,将两个孩子头颅砸裂,当即死亡。陈某故意杀死女的头顶,将两个孩子头颅砸裂,当即死亡。陈某故意杀死妻子、子女的犯罪事实清楚,有现场勘察笔录,收缴的凶器,妻子、子女的犯罪事实清楚,有现场勘察笔录,收缴的凶器,法医验尸单,证人证言,证据确实充分。法医验尸单,证人证言,证据确实充分。 该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该案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01980年某日开庭审理,一审年某日开庭审理,一审判处陈某死刑。陈不服上诉,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判处陈某死刑。陈不服上诉,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以“考虑上考虑上诉人被辞退工作,得不到妥善安置,一家人生活来源断绝,诉人被辞退工作,得不到妥善安置,一家人生活来源断绝,因而厌世

361、自绝等被迫犯罪原因以及全部犯罪事实因而厌世自绝等被迫犯罪原因以及全部犯罪事实”为由,撤为由,撤消原判,改判陈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此,该省高级人消原判,改判陈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对此,该省高级人民检察院认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从宽改判,量刑错误,于民检察院认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从宽改判,量刑错误,于是提请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是提请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抗诉。 在抗诉中针对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从宽改判的理由,在抗诉中针对该省高级人民法院从宽改判的理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举事实和证据加以反驳:经调查证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举事实和证据加以反驳:经调查证实,陈某原去某地插队,后上调为正

362、式工人,陈某之妻徐某当陈某原去某地插队,后上调为正式工人,陈某之妻徐某当小学老师,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案发时,陈某有存款小学老师,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案发时,陈某有存款23402340元。事实证明陈在上诉中所说的犯罪原因纯属虚构,元。事实证明陈在上诉中所说的犯罪原因纯属虚构,省高级人民法院将陈某虚构之词作为从宽判处的理由与事省高级人民法院将陈某虚构之词作为从宽判处的理由与事实相违背。实相违背。 从上例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某省高级人民从上例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某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从宽判处的理由,运用间接反驳法,通过证明法院二审从宽判处的理由,运用间接反驳法,通过证明“因生活所迫而

363、犯罪不成立因生活所迫而犯罪不成立”来否定二审判决的论据。来否定二审判决的论据。(三)归谬反驳法(三)归谬反驳法 1.1.定义定义 归谬反驳法是指,为了反驳某一命题,先假定它是对归谬反驳法是指,为了反驳某一命题,先假定它是对 的,然后由它推出一个或若干明显荒诞的结论,再运的,然后由它推出一个或若干明显荒诞的结论,再运 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被反驳的命题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被反驳的命题 是不正确、不合法的。是不正确、不合法的。 2.2.归谬反驳法的思维过程归谬反驳法的思维过程 (1 1)由被反驳论题导出一个虚假命题。)由被反驳论题导出一个虚假命题。 反驳论题:反驳论题:p

364、 p 反驳:反驳: 设设P P真真 证明证明p p假,即假,即 如果如果p p,那么,那么q q; q q假,假, 所以,所以,p p假假(2 2)由被反驳论题导出两个相矛盾的命题。)由被反驳论题导出两个相矛盾的命题。 反驳命题:反驳命题:p p 反驳:反驳: 设设p p真真 证明证明p p假,即假,即 如果如果p p,那么,那么q q且非且非q q; q q且非且非q q假,假, 所以,所以,p p假假四、破斥诡辩法四、破斥诡辩法 (一)破斥偷梁换柱式诡辩(一)破斥偷梁换柱式诡辩 (二)破斥诉诸公众式诡辩(二)破斥诉诸公众式诡辩 (三)对人身攻击式诡辩的破斥(三)对人身攻击式诡辩的破斥 (四

365、)对强词夺理式诡辩的破斥(四)对强词夺理式诡辩的破斥第三节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评价法律论证的评价 一、法律论证评价及其步骤一、法律论证评价及其步骤 二、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二、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 三、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三、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 四、法律证据的效用评价四、法律证据的效用评价一、法律论证评价及其步骤一、法律论证评价及其步骤 (一)法律论证的评价(一)法律论证的评价 (二)评价步骤(二)评价步骤(一)法律论证的评价(一)法律论证的评价 法律论证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步骤法律论证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与步骤对某一具体法律论证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对某一具体法律论证的有效性进行的评

366、价。法律论证的有效性包括内容的有效性评价和法律论证的有效性包括内容的有效性评价和论证方式的有效性评价,前者是指内容的合论证方式的有效性评价,前者是指内容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后者是指论证方式符合论辩法性与真实性,后者是指论证方式符合论辩规律与规则。规律与规则。 (二)评价步骤(二)评价步骤 1.1.寻找并分析论题寻找并分析论题 2.2.分析并评价论据分析并评价论据 3.3.分析并评价论证方式分析并评价论证方式 4.4.综合评价整个论证综合评价整个论证 二、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二、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 (一)论题的确定性评价(一)论题的确定性评价 (二)论据的真实性评价(二)论据的真实性评价 (三)论证

367、方式的有效性评价(三)论证方式的有效性评价 三、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三、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 (一)定义(一)定义 (二)标准(二)标准(一)定义(一)定义 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是指在综合某一法律论证的法律论证的综合强度评价,是指在综合某一法律论证的论题的确定性评价、论据的真实性评价和论证方式的有效论题的确定性评价、论据的真实性评价和论证方式的有效性评价之基础上,对该论证作出总的评价。性评价之基础上,对该论证作出总的评价。(二)标准(二)标准 一个论证的综合强度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则该论证一个论证的综合强度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则该论证论题确定、论据真实和论证方式有效;否则该论证的论题确定、

368、论据真实和论证方式有效;否则该论证的综合强度是无效的。综合强度是无效的。四、法律证据的效用评价四、法律证据的效用评价 (一)已知同类证据的效用强度比较(一)已知同类证据的效用强度比较 (二)已知证据的精确性效用强度比较(二)已知证据的精确性效用强度比较 (三)预测性证据效用强度比较(三)预测性证据效用强度比较 (四)证据质量的判决性评价(四)证据质量的判决性评价 某单位财务室被盗后,保安人员勘查现场后认为:某单位财务室被盗后,保安人员勘查现场后认为:作案人是从窗户进去的。作案人是从窗户进去的。 下列哪项事实对保安人员的推断支持力最低?下列哪项事实对保安人员的推断支持力最低? (1 1)财务室的

369、门锁未受任何破坏。)财务室的门锁未受任何破坏。 (2 2)窗户门是开着的。)窗户门是开着的。 (3 3)有一扇窗户门的玻璃被打碎而且全落在室内。)有一扇窗户门的玻璃被打碎而且全落在室内。 (4 4)窗台上有一双朝外的皮鞋印。)窗台上有一双朝外的皮鞋印。 此题是在论题确定与论据真实的前提下,评价论证此题是在论题确定与论据真实的前提下,评价论证强度中的论据效用强度。这里,强度中的论据效用强度。这里,4 4项事实都与保安人员的项事实都与保安人员的推断有关,且可支持其推断,但第推断有关,且可支持其推断,但第1 1项支持力最低。项支持力最低。推荐:推荐: 观看观看 控辩双方控辩双方1.1.什么是法律论证

370、?它推理有何不同?什么是法律论证?它推理有何不同?2.2.什么是法律论证的建构?建构法律论证通常运用哪些步骤什么是法律论证的建构?建构法律论证通常运用哪些步骤 与方法?法律论证的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与方法?法律论证的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3.3.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间接论证与间接反驳有何异法律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间接论证与间接反驳有何异 同?同?4.4.法律论证的反证法与归谬反驳法有何关系?法律论证的反证法与归谬反驳法有何关系?5.5.什么是法律论证的评价?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与综合强度什么是法律论证的评价?法律论证的要素评价与综合强度 评价各有何规定?评价各有何规定?6.6.各类论据

371、的效用有何不同?各类论据的效用有何不同?本章思考题本章思考题本章主要参考书目本章主要参考书目1.1.张大松张大松, ,蒋新苗主编蒋新苗主编: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 , 法律逻辑学教程法律逻辑学教程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法律论辩逻辑(下)法律论辩逻辑(下) 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辩护法律辩护 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辩论法律辩论1.1.理解法律辩护的定义理解法律辩护的定义; ;2.2.理解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理解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3.3.把握法律辩论的定义、特点及把握法律辩论的定义、特点及 其常用方法。其常用方法。本章重点提示本章重点提示第一节第一节 法律辩护法律辩护 一、法律

372、辩护及其特点一、法律辩护及其特点 二、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二、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他任总统之前曾以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他任总统之前曾以一个辩护律师的身份成功地推翻了一起冤案。林肯的朋友、已经个辩护律师的身份成功地推翻了一起冤案。林肯的朋友、已经去世的老阿姆斯特朗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人指控谋财害命,去世的老阿姆斯特朗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人指控谋财害命,并且已被法庭判定有罪。林肯以被告律师的身份提请复审。他并且已被法庭判定有罪。林肯以被告律师的身份提请复审。他在查阅了本案的全部卷宗后发现其关键证据的虚假,于是为此在查阅了本案的全部卷宗后发现其关键证据

373、的虚假,于是为此作了出庭准备。复审中,原告证人仍坚持当初的证词,反驳了作了出庭准备。复审中,原告证人仍坚持当初的证词,反驳了他人对其证词的质疑,并发誓是在他人对其证词的质疑,并发誓是在1010月月1818日深夜亲眼目睹了小日深夜亲眼目睹了小阿姆斯特朗开枪击毙了死者。以下是林肯对原告证人的质询记阿姆斯特朗开枪击毙了死者。以下是林肯对原告证人的质询记录:录: 林肯:你认清了是小阿姆斯特朗吗?林肯:你认清了是小阿姆斯特朗吗? 证人:是的。证人: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面,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相距二三林肯:你在草堆后面,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相距二三十米,你能确定你看清楚了吗?十米,你能确定你看清楚

374、了吗? 证人:看得很清楚,因为当时月光很亮。证人:看得很清楚,因为当时月光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等方面看清的吗?林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等方面看清的吗? 证人:不是的。我肯定是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好照证人:不是的。我肯定是看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好照在他的脸上。在他的脸上。 林肯:那么当时的具体时间也能肯定吗林肯:那么当时的具体时间也能肯定吗? ? 证人:完全可以肯定,因为我回屋看过钟,是十一点一刻。证人:完全可以肯定,因为我回屋看过钟,是十一点一刻。 林肯对众人: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林肯对众人: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他一口咬定是的骗子!他一

375、口咬定是1010月月1818日夜里十一点一刻在月光下认出日夜里十一点一刻在月光下认出了被告的脸,但是了被告的脸,但是1010月月1818日那天是上弦月,十一点钟月亮早已日那天是上弦月,十一点钟月亮早已下山,哪里会有什么月光呢?退一步说,也许证人把时间记错下山,哪里会有什么月光呢?退一步说,也许证人把时间记错了,是更早一些月亮还没有下山的时候,那么月光就应该是从了,是更早一些月亮还没有下山的时候,那么月光就应该是从西向东照射过来的,而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当被告面对草堆时,西向东照射过来的,而草堆在东大树在西,当被告面对草堆时,脸上不可能被月光照到,证人又怎么可能从二三十米外的草堆脸上不可能被月光照

376、到,证人又怎么可能从二三十米外的草堆后面看清楚呢?后面看清楚呢? 原告证人顿时目瞪口呆。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中,小阿姆原告证人顿时目瞪口呆。在人们的掌声和欢呼中,小阿姆斯特朗被宣告无罪。斯特朗被宣告无罪。一、法律辩护及其特点一、法律辩护及其特点 (一)定义(一)定义(二)特点(二)特点(一)定义(一)定义 法律辩护是涉法思维中的一种特殊论辩方法,它是法律辩护是涉法思维中的一种特殊论辩方法,它是指在己方所持的观点遭到他人的指责或反驳时,为指在己方所持的观点遭到他人的指责或反驳时,为维护自己观点而进行的再反驳。简言之,法律辩护维护自己观点而进行的再反驳。简言之,法律辩护是在法律论辩中对反驳的反驳。是

377、在法律论辩中对反驳的反驳。(二)特点(二)特点 1.1.法律辩护具有一般辩护的共性法律辩护具有一般辩护的共性 2.2.法律辩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性法律辩护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性 二、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二、法律辩护的常用方法 (一)证明式辩护法(一)证明式辩护法 (二)反驳式辩护法(二)反驳式辩护法(一)证明式辩护法(一)证明式辩护法 1.1.定义定义 证明式辩护法是指通过证明己方观点或加强证明式辩护法是指通过证明己方观点或加强 己方立场来反击对方责难的辩护方法。己方立场来反击对方责难的辩护方法。 2.2.解释说明法解释说明法 解释说明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对遭解释说明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对

378、遭 到对方责难的己方观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到对方责难的己方观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 明,以巩固己方立场,进而为己方观点作辩明,以巩固己方立场,进而为己方观点作辩 护。护。 3.3.补充强化法补充强化法补充强化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者对遭到对补充强化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者对遭到对方责难的己方观点作补充论证,以强化己方观点。方责难的己方观点作补充论证,以强化己方观点。4.4.转换法转换法转换法是指辩护者在己方某观点转换法是指辩护者在己方某观点A A遭对方指责遭对方指责时,不直接论证时,不直接论证A A是否为真,而是说明是否为真,而是说明A A的原因或的原因或与与A A相关的问题,以此从根本或基础上

379、消解对方相关的问题,以此从根本或基础上消解对方的责难。的责难。 5.5.援引法援引法 援引法是指辩护方甲的某观点援引法是指辩护方甲的某观点A A遭对方指责时,遭对方指责时,甲不直接论证甲不直接论证A A是否为真,而是引用有关的法是否为真,而是引用有关的法律规定、相关判例、相关政策或公认准则,律规定、相关判例、相关政策或公认准则,以支持以支持A A。 6. 6.逆辩法逆辩法 逆辩法是指论辩过程中,辩护人为了增强论辩逆辩法是指论辩过程中,辩护人为了增强论辩语言的效果,实施拉近距离的策略,主动替对语言的效果,实施拉近距离的策略,主动替对方说理,实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方说理,实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二

380、)反驳式辩护法(二)反驳式辩护法 1.1.定义定义 反驳式辩护法主要是还用反驳方式为己方论反驳式辩护法主要是还用反驳方式为己方论 辩作辩护的方法,主要有辨析法、语义分离辩作辩护的方法,主要有辨析法、语义分离 法、斥伪法、移植法和类比法等。法、斥伪法、移植法和类比法等。 2.2.辨析法辨析法 辨析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通过分析辨辨析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通过分析辨别对方反驳时的论辩内容,揭露并反驳对方误别对方反驳时的论辩内容,揭露并反驳对方误解我方观点或对我方观点故意偷梁换柱的论辩解我方观点或对我方观点故意偷梁换柱的论辩错误;或者揭示对方反驳时默许的错误标准或错误;或者揭示对方反驳时默许

381、的错误标准或隐藏的自相矛盾隐藏的自相矛盾 3.3.语义分离法语义分离法 语义分离法是指在辩护中,针对对方反驳时语义分离法是指在辩护中,针对对方反驳时所使用语词概念的混乱或误用等情况,通过所使用语词概念的混乱或误用等情况,通过明确有关语词的语义内涵,指出对方的错误,明确有关语词的语义内涵,指出对方的错误,以推翻对方的反击。以推翻对方的反击。 4.4.斥伪法斥伪法 斥伪法就是揭露和驳斥对方在论辩中所用论斥伪法就是揭露和驳斥对方在论辩中所用论据(包括所援引的法律和事例证据)的虚假据(包括所援引的法律和事例证据)的虚假或论证方式的错误。或论证方式的错误。 5.5.移植法移植法 移植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

382、辩护人将对方的责难移植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将对方的责难移植给对方。移植给对方。 6.6.类比法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针对对方的类比法是指在辩护过程中,辩护人针对对方的责难观点与方法,寻找与之相似的观点与方法责难观点与方法,寻找与之相似的观点与方法给予反驳。这种方法尽管不足以驳倒对方,但给予反驳。这种方法尽管不足以驳倒对方,但可动摇对方的责难,进而维护己方立场。可动摇对方的责难,进而维护己方立场。第二节第二节 法律辩论法律辩论 一、法律辩论的特点一、法律辩论的特点 二、法律辩论的常用方法二、法律辩论的常用方法一、法律辩论的特点一、法律辩论的特点 (一)辩论与法律辩论(一)辩

383、论与法律辩论 (二)法律辩论与事实支持(二)法律辩论与事实支持二、法律辩论的常用方法二、法律辩论的常用方法 (一)反驳的方法(一)反驳的方法 (二)质询(或盘问)的方法(二)质询(或盘问)的方法 (三)答辩的技巧(三)答辩的技巧 (一)反驳的方法(一)反驳的方法 1.1.事实反驳法事实反驳法 2.2.揭示矛盾法揭示矛盾法 3.3.让步反驳法让步反驳法 4.4.二难反驳法二难反驳法 5.5.比较反驳法比较反驳法 6.6.比喻反驳法比喻反驳法 7.7.隐含推论反驳法隐含推论反驳法 8.8.幽默反驳法幽默反驳法 (二)质询(或盘问)的方法(二)质询(或盘问)的方法 1.1.质询的功能质询的功能 2.

384、2.质询的基本方法与要求质询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1 1)质询的问题应力求简明易懂)质询的问题应力求简明易懂 (2 2)质询应避免开放性问题)质询应避免开放性问题 (3 3)质询者应有效地节制时间)质询者应有效地节制时间 (4 4)质询的问题若能令对手)质询的问题若能令对手“两难两难”最为理想最为理想 (5 5)诱使对手误认质询者的目的)诱使对手误认质询者的目的 (6 6)避免无关紧要的攻击行动)避免无关紧要的攻击行动 (7 7)尽量减少在专业技术层面上对专家)尽量减少在专业技术层面上对专家进行盘问进行盘问 (8 8)对对方论辩出发点的事实的质疑宜)对对方论辩出发点的事实的质疑宜早不宜迟早不宜迟 (9 9)对难以撼动的共识或事实,不宜盲)对难以撼动的共识或事实,不宜盲目正面攻击,而应要转移争点目正面攻击,而应要转移争点 (1010)注重事实的确定、选择、配置和使)注重事实的确定、选择、配置和使用用 (三)答辩的技巧(三)答辩的技巧 1.1.清晰地辨明问题清晰地辨明问题 2.2.慎选合宜的答辩词句慎选合宜的答辩词句 3.3.避免不必要的抗拒性防御避免不必要的抗拒性防御 4.4.合理闪避问题合理闪避问题 5.5.认真对待假设性问题认真对待假设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