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718366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行为、品德与道德修养.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道德行为和品德:第六章道德行为和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优良道德之实现学习要点:学习要点:一、道德行为的选择、评价;一、道德行为的选择、评价;二、道德意识的结构、内容;二、道德意识的结构、内容;三、品德与人格;道德修养与境界。三、品德与人格;道德修养与境界。第一节 个体道德行为的选择、评价 一、行为(实践)和道德行为一、行为(实践)和道德行为1、行为、实践和道德行为、行为、实践和道德行为行为、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在理性指导下的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毛泽东曾经撰写实践论并撰文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

2、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伦理行为、非伦理行为伦理行为、非伦理行为伦理行为伦理行为,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道德意义、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的行为。 道德行为是符合道德目的,具有正道德价值的行为。不道德行为:违背道德目的,具有负道德价值的行为。非伦理行为非伦理行为指的是不受一定的意识支配,也不涉及有害或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无道德意义、不能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2、道德行为的重要性、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君子欲讷于言

3、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荀子儒效)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子语类) 二、道德行为选择二、道德行为选择1、道德选择与条件、道德选择与条件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行为选择:指道德行为者在面临特殊场合,根据对某种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的认识,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善恶之间、不同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道德行为选择的条件道德行为选择的条件客观环境提供选择的可

4、能性。道德行为的选择总是受着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人们的具体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社会上实际存在着的道德规范体系、风俗习惯传统的制约。主体的意志自由。人们行道德选择,必须有充分的意志自由,有进行选择的主观能力。人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要受制于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制约和支配,但人可以超越一定的道德关系,自由地选择一定的行为。 2、道德行为选择的冲突和困境道德冲突指的是行为者面临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道德冲突表现:不同道德体系之间原则规范要求之间的冲突;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原则、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 此外,道德冲突还表现在,道德意

5、识的现有水平和道德理想的要求之间的冲突,人的道德理智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冲突,等等。 三、道德行为评价三、道德行为评价1、道德评价及其社会作用、道德评价及其社会作用道德评价,是在道德活动中,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行为和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 道德评价对人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道德评价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是社会道德生活的调节器;是将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的重要方式;是改造社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2、道德评价的形式社会评价: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社会舆论有进步与落后之分,传统习惯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 进步的社会

6、舆论能够刺激人的上进心,调动人的积极性,鼓舞人的创造精神;落后的社会舆论则会腐蚀人的心灵,蒙蔽人的眼睛,扼杀人的开拓精神,压抑人的热情和进取心。传统习俗也具有双重作用。作为一定的民族或社会心理的长期积淀,传统习俗既包括有历史文化的优秀成分,民族的传统优良美德,也包括有一定历史沉渣和惰性。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的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道德信念对自己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或即将发生的行为的动机进行的一种道德判断。自我评价主要是以行为者本人的义务感、荣誉感、尊严感和良心等内心信念反映出来的。 3、道德评价的依据动机论者以动机作为衡量行为道德性质及其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行动的动机之中,

7、与其效果无关。 效果论的著名代表是近代英国功利主义大师边沁和密尔,他们主张以效果评判人们的行为道德价值。尽管功利主义者承认动机在行为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对行为的评价上他们否认动机与行为性质有任何联系,认为决定行为道德性质的只有效果,只要行为效果好,这个行为即可认为是道德行为,至于动机的优劣好坏是无关紧要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既反对将主观动机看成道德评价的唯一根据,也反对把效果视为评价的唯一根据;而是主张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 道德评价中,我们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在此前提下,略微偏重于行为的动机,在检验动机时主要依据行为效果。 一般来说,动机在道德评价中应占首要地位,这不仅由于它

8、体现了道德评价有别于其他评价的特殊性,而且动机也反映着人的行为整个精神趋向和原初意图,最能体现行为者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本质。 动机是一个观念形态的东西,并不是现实可见的,故而要弄清行为者的动机,还必须借助于效果。行为的效果对行为者的动机具有检查和验证的作用。 4、道德评价中的目的与手段、道德评价中的目的与手段 目的决定论,目的决定论,认为评价人的行为的好坏优劣,只需看其目的是否高尚,是否合乎道德性即可。至于为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何种手段,这无关紧要,手段并不决定行为的道德性质。手段决定论。手段决定论。认为目的是我们不知道的,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只是手段,手段就是一切。无论是对社会恶势力的挑战,还是对反

9、革命势力的破坏行动,或是流氓犯罪分子的种种不法行为,都不应该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而应该采取仁慈、善良、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来对待,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将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进行道德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目的决定着手段,目的作为行为的预期结果,它贯穿于行为的始终,统帅着行为的整个过程,并要求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道德手段。手段的道德性体现目的的道德性,手段的有效性决定着目的的现实性。第二节 个体道德意识与品德一、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的意识部分好比露在海洋面上的冰山的小小山顶,而无意识正如海洋面底下那看不见的巨大的冰块。无

10、意识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内驱力、动机、种族遗传和未解决的冲突的根源。 弗洛伊德区分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用以说明人格的动力发展结构。 “本我本我”(Id)是道德心理结构中最底层的部分,“它包含着遗传的、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质内的切东西,所以,首先包括本能”。“自我自我”(ego)是后天形成的意识结构,是人在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那一方面。自我是一种理性的道德机制,它既不违背相对抗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又想方设法找到实现个人欲望的合理途径。“超我超我”(super-ego)是个体道德心理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善恶标准在个体身上的内化。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

11、通常所说的良心,良心使人产生一种犯罪感和内疚感,来惩罚由“伊持”所产生的种种不道德的念头;二是所谓的“自我理想”,它为人确定一种人生的理想境界,树立一种人生的楷模。 二、个体道德心理构成、内容与发展二、个体道德心理构成、内容与发展1、个体道德的心理构成、个体道德的心理构成 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道德自我对一定的道德规范及其所蕴含的道德必然性和道德规律的认识,也包含有个体对自己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及其人生价值的认肯与确定。包括道德感知、道德思维、道德直观、道德思维。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表现为倾慕或鄙弃、爱好或憎恶、荣幸或羞耻、以及信任、同情、快乐、

12、痛苦与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指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做出行为抉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坚持精神。具有自主性、自决性、自律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控性等内容。 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对某种道德观、道德理想的正义性发自内心的笃信。2 2、个体道德意识的内容、个体道德意识的内容 爱与恨:引发一切伦理行为之普遍根源爱与恨:引发一切伦理行为之普遍根源爱人之心:同情心与报恩心恨人之心:嫉妒心与复仇心自爱心:求生欲与自尊心自恨心:罪恶感与自卑感善与恶善与恶正义与非义正义与非义荣与辱荣与辱尊与卑尊与卑怜悯与嫉妒怜悯与嫉妒3 3、个体道德心理发展的历程、个体道德心理发展的历程自发阶段自发阶段,是个体道德

13、心理得以萌芽的阶段。自发的道德意识就规定了道德主体在进行道德选择时,要么是惘然不知所措,要么是只凭天性和直觉不由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自觉阶段自觉阶段,是个体道德心理得以形成的阶段。不仅能接受面且能审视、省察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使外在于人的道德准则规范变为内在于己的心理品质。 自由阶段自由阶段,是人的个体道德心理得以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是道德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在自由阶段,不仅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了内在的道德要求,而且单纯被动地遵循道德规范变成了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带有创造性地去实践道德规范。 三、品德、良心与道德人格三、品德、良心与道德人格 1、品德的形成、结构和类型、品德的形成、结构和

14、类型品德、道德品质,品德、道德品质,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的个体道德意识和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是建立在道德观和道德行为统一基础上的个人自觉意志的操守。品德的形成是由主观主观和客观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实现的:第一,品德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制约;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文化机构以及各种形式的大众传播工具的教育和影响实现的。第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品德形成过程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 2、道德良心、道德良心良心良心是人所特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以及人对其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实践活

15、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反映,它的核心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尽的社会义务的认识与感受。良心的构成有三种成分,即认知成份、情感成份和行为意向的成份。 良心的作用方式良心的作用方式良心的直觉作用形式是指良心往往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甚至是下意识的本能,或者顿悟的瞬觉,或者朦胧的幻感,或者模糊的预感,使人的行为沿着一定的轨道进行。良心的理智作用方式是指经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冲突,作出深思熟虑的合乎理性的选择;自觉地遵守道德原则规范,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良心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良心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在人们的行为之前,良心起着选择与命令的作用。它是决策中心,检测着人们行为的动机与意向;在人们

16、的行为进行过程中,良心是道德向导,对人的行为行进方向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 在人的行为之后,良心是内在法庭,起着审查和评价的作用。 3、道德人格、道德人格人格、道德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人格、道德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人格:人格:指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也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是个人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道德义务和人生价值,树立起理想目标,参与道德生活,从而具有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道德人格具有如下特征:道德人格具有如下特征:意志的自主性;自我的同一性;主体的完整性;主体的丰富性;主体

17、的发展性。道德人格的结构道德人格的结构:道德准则意识:道德准则意识:道德主体依据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而确立的待人处世的原则和根本态度;道德责任意识道德责任意识:既是个体自由意志的根本性规定,又是个体道德行为的自觉自主的内在根据。 道德目标意识:道德目标意识:是道德人格中的动力因素和导向力量,核心是理想,道德人格主体对自身人格未来的希望、追求和向往,是其塑造自己人格的奋斗目标。理想道德人格及其目标理想道德人格及其目标理想道德人格:理想道德人格:是道德理想或道德上的完美典型。理想人格的突出特点是理想性和完美性,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理想人格的目标理想人格的目标君子:善人、好人、合乎道德的人;仁人:

18、具有博爱精神、无私利他的人;圣人:具有至善美德与道德完人。四、道德修养、超越与境界四、道德修养、超越与境界1、道德教育和环境影响、道德教育和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父母言传身教学校教育:智育与德育的结合职业教育:职业责任感培养大众传播媒介:道德舆论与道德赏罚2、个体道德修养、个体道德修养学习与思考:提高个人道德认识和形成品德所有因随的道德修养方法立志:省察克治,陶冶个人道德感情的道德修养方法躬行:积善成德,培养个人道德意志的道德修养方法自省与慎独:培养个人道德认识、个人道德情感和个人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修养方法3、道德的超越性、道德的超越性道德对感性欲望和个体利益的精神超越;道德对世俗生活的精神超越;

19、道德实践理性对制度规范的超越。4、个体道德境界、个体道德境界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指人们在经过一定的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意识水平,是人对自己应当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觉悟和见解。从个人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见解和对待态度评价,可以分出: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自利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自利利人、舍己利人利人、舍己利人;从公与私的关系上划分道德境界,可以分为:损公利私、利私不损公、公私兼顾、先公后私损公利私、利私不损公、公私兼顾、先公后私和大公无私。和大公无私。冯友兰人生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思考问题:1、名词解释:道德行为、道德冲突、品德、良心、道德人格、道德境界2、道德评价的形式有哪些?道德评价的正确依据是什么?3、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途径有那些?理想道德人格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