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第1 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原始社会原始社会170万年前万年前—BC2070年年奴隶社会奴隶社会BC2070年-BC5世纪年-BC5世纪夏夏商商西周西周春秋春秋远古人群远古人群氏族公社氏族公社传说时代传说时代战国(前战国(前475475年年——前前221221年)封建制度的确立年)封建制度的确立秦朝(前秦朝(前221221年年——前前207207年)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年)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两汉(前两汉(前202202年年—220—220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220—589年)大分裂时期年)大分裂时期隋、唐(隋、唐(581—907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年)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279907—1279年)国家分裂到统一年)国家分裂到统一明、清朝前期(明、清朝前期(1368—18401368—1840年)封建社会晚期年)封建社会晚期古古代代中中国国BBCC55世世纪纪--1840年年封封建建社社会会早期阶段早期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夏商周夏商周时期)时期)BC2070年年~BC476年年 ((战国战国至至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前的清朝)的清朝) BC475~AD1912年年分封制分封制 宗法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夏夏商商原原始始社社会会约前约前2070约前约前1600西周西周约前约前1046东周东周约前约前770约前约前256春秋春秋 战国战国约前约前475约前约前221周周启启桀桀 汤汤纣纣 武王武王阳城阳城(今河南登封)(今河南登封)亳亳(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商丘)盘庚迁盘庚迁殷殷(今河南安阳)(今河南安阳)镐京镐京(今陕西西安)(今陕西西安)洛邑洛邑(今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一、一、早期国家的形成早期国家的形成((1)、时间、区域:)、时间、区域:((2)、原因:)、原因:((3)、标志:)、标志: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发展农耕经济的发展①金属器具的使用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礼制的初步形成(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文物遗址文物遗址(一)(一)夏朝兴衰:夏朝兴衰:禹建启继禹建启继 400余年余年 亡于商亡于商汤汤(二)(二)政治特征政治特征::戴冠冕的夏禹戴冠冕的夏禹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二、夏夏 朝(朝(约约BC2070—约约BC1600年年 )) 材料一:《礼记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材料二: 而夏朝建立后: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读史感悟读史感悟::结合材料归纳夏朝建立后结合材料归纳夏朝建立后有哪些新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有哪些新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么? 材料三:材料三: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材料四:材料四: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史记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史记》记载,夏朝自启至桀共》记载,夏朝自启至桀共1616位王全为姒姓全为姒姓传贤传贤禅让制禅让制传子传子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公天下”“家天下家天下”大同大同小康小康夏朝兴衰:夏朝兴衰:禹建启继禹建启继 400余年余年 亡于亡于商汤商汤政治特征政治特征::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家天下”制度开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保护私有制、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产生保护私有制、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产生2.2.夏夏 朝朝((约约BC2070—约约BC1600年年 ))戴冠冕的夏禹戴冠冕的夏禹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评价:评价: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
你是否认同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否认同此观点?此观点?评价:评价: 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和私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有制发展的结果,是是阶级对立的产物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必然趋势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 1夏朝兴衰:夏朝兴衰:禹建启继禹建启继 400余年余年 亡于亡于商汤商汤政治特征:政治特征: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家天下”制度开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保护私有制、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产生保护私有制、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产生2.2.夏夏 朝朝((约约BC2070—约约BC1600年年 ))戴冠冕的夏禹戴冠冕的夏禹评价:评价: 生产力发展、阶级矛盾的产物生产力发展、阶级矛盾的产物历史必然趋势历史必然趋势王朝兴衰:王朝兴衰:汤建汤建 600年左右年左右 殷墟殷墟3. 商商 朝朝(约(约BC1600—BC1046年)年) 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商朝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
因此,不管做什么事,一切都是天帝安排的因此,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都必须先问问鬼神,这就叫“占卜占卜” 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分明是政治事件,,但还是通过占卜 ,,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 ,,于是迁都于殷 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刻写在甲骨上的有关这些占卜的事情的文字,就叫做文字,就叫做“卜辞卜辞”而今幸存下来的近而今幸存下来的近20万片甲骨万片甲骨,几乎全是卜辞几乎全是卜辞1.通过以上信息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你能发现商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 .生产力低下生产力低下, ,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统治者借迷信崇拜统治者借迷信崇拜, ,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 . 被称为被称为““天下第一家谱天下第一家谱””的一片甲骨上记的一片甲骨上记录了一个完整的录了一个完整的1111代家庭世系,它是目前代家庭世系,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年代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家谱最早的家谱。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3 3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坑穴有上千处的坑穴有上千处商代贵族以血缘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行宗法制;实行;实行残酷的奴隶制统残酷的奴隶制统治三、三、 商商 朝朝(约(约BC1600—BC1046年)年) 王朝兴衰:王朝兴衰:汤建汤建 600年左右年左右 亡于周武亡于周武王王政治特征:政治特征: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残酷的奴隶制度残酷的奴隶制度----“人祭人祭”二、二、 周周((B.C.1046-B.C.221))周朝兴衰:周朝兴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多年 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你会怎么管理?周朝兴衰:周朝兴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多年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二、二、 周周((B.C.1046-B.C.221))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史记··周本纪》周本纪》请回答:请回答:⑴⑴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封侯””地位地位的主要有哪些人?的主要有哪些人?西周分封周王周王成成王王弟弟召召公公之之子子周周公公子子伯伯禽禽(鲁)(鲁)(燕)(燕) (晋)(晋)商商后后代代(宋)(宋)尧尧后后代代(蓟)(蓟)舜舜后后代代(陈)(陈)((齐齐))异异姓姓功功臣臣贵贵族族 姜姜尚尚同同姓姓王王室室贵贵族族先先代代帝帝王王后后代代和和边边远远氏氏族族部部落落首首领领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姬姓之国四十人————《左传《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昭公二十八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拱卫王室拱卫王室分封制的目的与作用分封制的目的与作用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孟子··告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纳不纳贡侯纳不纳贡————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范文谰《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侯悉至…………————《史记《史记··周本纪》周本纪》 材料五材料五 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侯国要提供力役各诸侯国要提供力役请回答:请回答:⑵⑵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据材料二、三、四说明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些义务?军赋军赋权利:权利:义务:义务:获得土地、人民,封地世袭统治获得土地、人民,封地世袭统治述职、朝贡述职、朝贡、提供军赋提供军赋和力役力役4、影响4、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缓和阶级、内部矛盾;缓和阶级、内部矛盾;威慑边疆巩固边防;威慑边疆巩固边防; (积极)(积极)5 5、结果:、结果:3、内容3、内容2 2、对象:、对象:1 1、目的:、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 (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分封制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候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诸候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等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周王周王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庶人庶人授授土土授授民民义义务务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候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候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材料七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 材料七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射(周)王中肩————《左传《左传··桓公五年》桓公五年》请回答:请回答:⑶⑶材料七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材料七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质问题是什么? 答: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答: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分封制崩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分封制崩溃权利:权利:义务:义务:封地世袭统治封地世袭统治朝贡朝贡、提供军赋提供军赋和力役力役4、影响4、影响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缓和阶级内部矛盾;缓和阶级内部矛盾;威慑边疆巩固边防;威慑边疆巩固边防; (积极)(积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消极)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消极)5 5、演变:、演变:春秋出现争霸局面,到战国时期被郡县制取代春秋出现争霸局面,到战国时期被郡县制取代 3、内容3、内容2 2、对象:、对象:1 1、目的:、目的: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稳定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 (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分封制周朝兴衰:周朝兴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多年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二、二、 周周((B.C.1046-B.C.221))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女:女:女: 大儿子大儿子大儿子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三女儿三女儿三女儿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大宗与小与小宗的宗的 关系关系是怎是怎样的样的?? 西周社会形成了西周社会形成了“王臣公,公臣大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夫,大夫臣士”的严格的等级制度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大宗大宗”一定一定“大大”吗?吗?“小宗小宗”就一定就一定“小小”吗?吗?就周王室而言: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在诸侯国内:在卿大夫封地内:在卿大夫封地内:大宗和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大宗和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 在宗族上是族长、族人的关系;在宗族上是族长、族人的关系; 在政治上是隶属关系在政治上是隶属关系三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1 1、含义、含义: :按照按照宗族血缘关系宗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3 3、特点、特点: :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继承制(核心) 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4 4、结果、结果: :形成了形成了““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 的宗法等级的宗法等级5 5、影响、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观念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观念中2 2、目的:、目的: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周天子周天子 诸侯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 士士 平民平民奴隶奴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的表现(表)(表)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血缘纽带血缘纽带(里)(里)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这是二张拍摄于清末和这是二张拍摄于清末和2121世纪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世纪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都没有放弃的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都没有放弃的““团圆饭团圆饭””情结,情结,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藉、才觉完满。
藉、才觉完满 探究思路和方向:探究思路和方向:1.“1.“尊宗敬祖尊宗敬祖””、、““认祖归宗认祖归宗””等现象等现象2 2..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 3..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4 4、、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材料一:材料一:在在 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大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天子”;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商朝的;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国大事都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据史料记载:““巫巫””是早期国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家中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材料二:材料二: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传贤”转为转为“传子传子”,,“家天下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的制度由此开始…………商代贵族以政治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商代贵族以政治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实体个宗族都是实体…………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整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整个国家的政权就是由个国家的政权就是由““大宗大宗””、、““小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系组织的组织中的等级是对应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特点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 特点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国家政治结构 材料三:材料三: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王王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据史据史载::“禹会禹会诸侯于涂侯于涂山,山,执玉帛者万国玉帛者万国”,,“殷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国尚有千八百国”这些些诸侯国在自己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政治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当其羽翼丰力,当其羽翼丰满或王室衰或王室衰微微时,他,他们往往会起来反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王室王国维在在谈到早期国到早期国家家权力力时说::“盖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未有君臣之分也 特点三: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 特点三: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高度集中 A、内外服制度、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宗法制 C、分封制、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幢古代建筑如下图所示,这是一幢古代建筑-----太太庙,它座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庙,它座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此可知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此可知它与古代哪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古代哪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 A A.宗法制.宗法制 B. B. 分封制分封制 C. C. 郡县制郡县制 D. D. 内外朝制内外朝制史载: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封武王弟康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①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③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④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A..①②③①②③ B..②③④②③④C..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①②④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