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概述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969848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美学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美学概述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欣赏何铁山卫兵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书法美学概述第四章第四章 书法美学概述书法美学概述引言引言书法美学就是研究人与书法艺术之审美关系的科学。纵观世界美学,中国书法美学是独一无二的。它所追求的“中和”、“和谐”、“刚柔相济”、“不激不厉”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古老的道、儒、阴阳等哲学一脉相连。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艺术的本质精神,也包含了与其他艺术相通的最基本的审美规律。可以这样说,不懂中国书法美学,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从表面上看,中国书法美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一样,大多是一些短论、笔记、随感,似未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并不等于没有。通过对中国古

2、代书论的全面归纳、总结、概括,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书法美学是一个以“中和美”为最高理想,强调形与神、状物与抒情、意与法、天资与功夫等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识系统。2书法美学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以以“中和美中和美”为最高审美理想为最高审美理想汉字字书法以法以“中和美中和美”为最高最高审美理想,其理美理想,其理论基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也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所奉行的哲学是中国古典哲学。也即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所奉行的哲学伦理道德理道德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中庸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中庸说:“喜怒哀喜怒哀乐之未之未发,谓之中;之中;发而皆中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3、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人的喜怒哀意思是:人的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就是中,如果表不形于色就是中,如果表现出来却能符合礼制要出来却能符合礼制要求求则是和。中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是万物运行的是和。中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与法律与法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的运行就是常。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的运行就是常态,世界万物就能生,世界万物就能生长繁育。繁育。“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意意为:君子的言行:君子的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之道的;而小人是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之道的;而小人则是反中庸之道的。是反中

4、庸之道的。“中庸其至矣乎!中庸其至矣乎!”意意为:中庸就是最高道德与行:中庸就是最高道德与行为的的标准啊!从上述言准啊!从上述言论不不难看出,儒家看出,儒家认为的的“中和中和”,不,不仅是一种至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言行高无上的道德言行标准,也是万物运行的法准,也是万物运行的法则与与规律。如果背离了律。如果背离了这种种规律,那么世界将会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状律,那么世界将会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状态。所以。所以君子要守君子要守“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不仅要要让自己的言行合乎礼法、中庸,同自己的言行合乎礼法、中庸,同时也要用自己的作也要用自己的作为使社会的使社会的发展展实现有序。所以,儒有序。所以,儒家家

5、认为,“中庸中庸”是君子所是君子所应遵循的最高道德行遵循的最高道德行为准准则。把。把“极者,中之至也极者,中之至也”这种思想用于种思想用于书法,法,则生生发出:出:艺术的最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达到了与高境界,也就是达到了与“中和中和”、“中庸中庸”的高度的高度统一,一,“会于中和,斯会于中和,斯为至美。至美。”明明项穆在穆在书法雅言中法雅言中进一步一步认为:“中也者,无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不戾是也。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不戾是也。”其其实也就是也就是孙过庭在庭在书谱序中所言:序中所言:“违而不犯,和而不而不犯,和而不同同”,“思思虑通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

6、而风规自自远。”同同时,这与道家所与道家所说的:的:“阴阳相生,上下相成阴阳相生,上下相成”,“和和实生生物,同物,同则不不继。以他平他。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之和,故能丰长而物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弃矣之。若以同裨同,尽弃矣”(意意为单调同一的事物累加,不能构成和同一的事物累加,不能构成和谐之美;只有把不同之美;只有把不同质的的对立的矛盾因素,按一定立的矛盾因素,按一定规律律组合在一起,才能有新的合在一起,才能有新的创造和造和发展,才能构成和展,才能构成和谐之美。之美。)也是一也是一致的。致的。“中和美中和美”应用于用于书法法实践,主要践,主要强调的是和的是和谐。3书法美学概述一、情与理的

7、和谐一、情与理的和谐情感的情感的喷发,不管如何高亢激烈,都要能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不管如何高亢激烈,都要能控制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即要,即要“温柔敦厚温柔敦厚”。号称天下。号称天下第一行第一行书的羲之的羲之兰亭序就被李世民亭序就被李世民认为达到了达到了这个个“中和中和”或或“中庸中庸”的的标准。前人在准。前人在评颜真卿争座位帖与祭侄稿真卿争座位帖与祭侄稿时,都,都认为后者比前者境界要高出一筹,就是因后者比前者境界要高出一筹,就是因为前者尚前者尚带“矜矜怒之气怒之气”,后者,后者则“有柔思焉有柔思焉”。说到底就是后者更符合到底就是后者更符合“温柔敦厚温柔敦厚”、“不激不不激不厉”的中和、的中和、中

8、庸原中庸原则。而要做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一点,就需要我们在在创作作品作作品时保持一种保持一种闲适的心境,即心适的心境,即心怀“冲和之气冲和之气”。“欲欲书之之时,当收,当收视反听,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凝神,心正气和”(虞世南笔髓虞世南笔髓论)“用用锋 不如用冲和之不如用冲和之气气”(李世民指意李世民指意)“书者,散也。欲者,散也。欲书,先散,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之。若迫于事,虽中山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至尊,则

9、无不善矣。无不善矣。”(蔡邕笔蔡邕笔论)意即只有在心情舒意即只有在心情舒畅、意气和平的前提下,才能、意气和平的前提下,才能“神融笔神融笔畅”,才,才能能创作出合乎中庸境界的高作出合乎中庸境界的高质量的作品。量的作品。4书法美学概述二、笔法的和谐二、笔法的和谐笔法即笔法即书法法书写的用笔方法。写的用笔方法。这个和个和谐具体表具体表现为点画的点画的圆满周到。怎周到。怎样才是才是圆满周到呢,当然没有一个周到呢,当然没有一个绝对的的标准,但准,但共同的基本原共同的基本原则还是有的。起笔多藏是有的。起笔多藏锋,收笔多回,收笔多回锋。就是逆。就是逆锋起笔,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右先左。如非要露起笔,欲左先

10、右,欲上先下,欲右先左。如非要露锋也不也不是不可以,但即使露是不可以,但即使露锋也不要露芒。也不要露芒。简单地地说,就是起笔、收笔微露,就是起笔、收笔微露锋,而不要把,而不要把锋露得太露得太长,拐弯,拐弯处露露轮廓而不要露骨。廓而不要露骨。运笔要中运笔要中锋行笔。中行笔。中锋行笔,就是要保持笔行笔,就是要保持笔锋即笔尖基本在笔画的中即笔尖基本在笔画的中间运行。运笔运行。运笔过程要有提、按、捻、程要有提、按、捻、带、环的的变化,化,但不是但不是骤变,而是要,而是要渐变且大多呈弧,或凹或凸,不能成且大多呈弧,或凹或凸,不能成锯齿状。提、按,主要是用来表达运笔状。提、按,主要是用来表达运笔过程中的程

11、中的轻重重变化。提是化。提是逐逐渐提起,往往又与捻密切配合。按也多提起,往往又与捻密切配合。按也多为渐按,而不能按,而不能过重、重、过快。捻,是指笔管在运笔快。捻,是指笔管在运笔过程中手指程中手指转动笔管。笔管。这个个转动的目的主要是使的目的主要是使铺开的笔毫收开的笔毫收拢,松散的笔力重聚。注意,捻是在运笔,松散的笔力重聚。注意,捻是在运笔过程中程中实现的,不能停止运笔而捻笔。的,不能停止运笔而捻笔。带,主要,主要是指笔画之是指笔画之间的虚笔。的虚笔。这是是实现笔画笔画变化、字体生化、字体生动的一个重要手段。的一个重要手段。环,主要用于草、行、篆,指笔画近,主要用于草、行、篆,指笔画近圆近弧的

12、用笔,近弧的用笔,它需要运、提、按、捻、它需要运、提、按、捻、环同同时进行,方能收到奇效。行,方能收到奇效。这个个过程是个有机的程是个有机的过程,不程,不经过较长时间的的训练,殊,殊难得心得心应手。手。总之,整个起笔、运笔、收笔的之,整个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要能使所表程,要能使所表现出来的笔画出来的笔画实现曲与直、藏与露、断与曲与直、藏与露、断与连、方与、方与圆、迟与速、枯与与速、枯与润、行与留、疾与行与留、疾与涩、正与、正与侧、平与正的、平与正的对立和立和统一。唐徐浩云:一。唐徐浩云:“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笔不欲捷,亦不欲徐;亦不欲平,亦不欲侧。侧崄令平,令平,平正使平正

13、使侧;提;提则须定,徐定,徐则须利。如此利。如此则其大其大较矣。矣。”这里所里所说的意思就是中和。用笔不能太快,亦不能太慢;笔画不能的意思就是中和。用笔不能太快,亦不能太慢;笔画不能太平,也不能太太平,也不能太侧,即要使,即要使险侧平正达到和平正达到和谐的极致。明的极致。明赵宦光宦光论书认为:“笔法尚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弱而无骨;体势尚方,尚方,过方方则无韵。笔无韵。笔圆而用方,而用方,谓之遒;体方而用之遒;体方而用圆,谓之逸。之逸。”这里里说出了用笔要方出了用笔要方圆结合,方中寓合,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而不能中有方,而不能偏偏执一极,只有一极,只有这样才能才能“遒遒劲寓寓飘逸,逸,刚

14、健含婀娜健含婀娜”。当然,它也是一种中和。当然,它也是一种中和。5书法美学概述三、结体的和谐三、结体的和谐结体即字的体即字的间架架结构。构。结体的和体的和谐主要是横直相安、疏密得宜、气韵生主要是横直相安、疏密得宜、气韵生动。“字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亦不欲小。”(徐浩徐浩论书)或或“四面停匀,八四面停匀,八边具具备,短,短长合度,粗合度,粗细折中。折中。”(欧阳欧阳询八八诀)意即,字的笔画之意即,字的笔画之间,不能,不能太局促,也不能太疏松。字的大小要适宜,不能太大,亦不能太小。字的笔画粗太局促,也不能太疏松。字的大小要适宜,不能太大,亦不能太小。

15、字的笔画粗细长短都要符合短都要符合对立立统一原一原则。这也是中和。但也是中和。但值得注意的是,得注意的是,这里所里所说的疏密的疏密得宜,得宜,长短合度,大小相称,决不是我短合度,大小相称,决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大小等同,粗一般所理解的大小等同,粗细均匀,状均匀,状如算子。它是一种有如算子。它是一种有变化、有化、有节奏的和奏的和谐。大致而言,有大致而言,有这样一些共通的一些共通的结体原体原则。一是等距。二是相称。三是平行。四是大小合度。6书法美学概述四、风格的和谐四、风格的和谐风格即格即风度和格度和格调。细分起来,它理分起来,它理应是多种多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国的。但中国书法美学所崇尚的法美学所崇

16、尚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阳上是两种:一种是阳刚美,一种美,一种为阴柔阴柔美。美。这与中国古典哲学以及道家、阴阳家的学与中国古典哲学以及道家、阴阳家的学说也是一致的。阳也是一致的。阳刚之美之美强调“骨骨”、“力力”、“势”,阴柔之美崇尚,阴柔之美崇尚“韵韵”、“味味”、“趣趣”。如古人。如古人评书以以“龙跳天跳天门,虎卧,虎卧凤阙”,“龙威虎振,威虎振,剑拔弩拔弩张”,“荆轲负剑,壮士弯弓,壮士弯弓”等等语称之,称之,则为阳阳刚之美。之美。颜真卿真卿书“如烈士如烈士临朝,大朝,大节而不可而不可夺”,也是尚阳,也是尚阳刚之美,与此相之美,与此相类的如柳公的如柳公权、欧阳、欧阳询

17、、苏东坡、黄山谷、毛坡、黄山谷、毛泽东等人之等人之书也是以阳也是以阳刚美美为尚。尚。古人古人评书如以如以“平淡天真平淡天真”、“萧散散简远”、“艳媚婉媚婉丽”等称之,等称之,则为阴柔之美,如阴柔之美,如卫恒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台”,赵佶佶书“如幽如幽兰慧竹,随慧竹,随风飘然然”即是此列。与此相即是此列。与此相类的如的如赵文敏、董其昌,蔡襄等人之文敏、董其昌,蔡襄等人之书。事。事实上,中国士人所崇尚的中和美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上,中国士人所崇尚的中和美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仅偏偏执于一方的。正如人的性格一于一方的。正如人的性格一样,阳,阳刚丈夫也要有似水柔情,温柔女子也需丈夫也要

18、有似水柔情,温柔女子也需坚韧刚强。这才是最高境界,才能才是最高境界,才能备受称道。上述各例,受称道。上述各例,虽有所有所侧重,但并不重,但并不过火。有人火。有人说王羲之王羲之书如如“龙跳天跳天门,虎卧,虎卧凤阙”,有雄逸的一面,没有,有雄逸的一面,没有错;也有人;也有人说,王羲之,王羲之书“有女郎才,无丈夫有女郎才,无丈夫气气”,也是,也是对的。只是各人欣的。只是各人欣赏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李世民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李世民则认为王羲之王羲之 “研精篆、隶,尽善尽美,研精篆、隶,尽善尽美,观其点拽之工,裁成之妙,烟其点拽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霏露结,状若断而,状若断而还连;凤翥翥龙蟠,蟠,势如斜

19、而反直。玩之不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倦,览之莫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何足论哉!哉!”把王把王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最高境界,也无不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最高境界,也无不可。这是因是因为王王书确确实融融汇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横看成岭横看成岭侧成峰,成峰,远近高低近高低各不同各不同”,怎么看都好看。即如符合了中庸的原,怎么看都好看。即如符合了中庸的原则,那么不同的欣,那么不同的欣赏者就会得到不同的者就会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而美感受,而这些感受都能些感受都能给人以感人以感动与愉悦。在与愉悦。在书法

20、学法学习与与创作中,要想得到上述所作中,要想得到上述所谓“沉著寓沉著寓飘逸,逸,刚健含婀娜健含婀娜”,“骨丰肉骨丰肉润”的中庸之美的的中庸之美的结果,一要果,一要“会古通今会古通今”,二要,二要“取南取南法北法北”。“会古通今会古通今”,即从篆籀到隶楷行草要无所不能;,即从篆籀到隶楷行草要无所不能;“取南法北取南法北”,则要以帖要以帖为基,以碑基,以碑为本,即碑帖本,即碑帖贯通。有如通。有如孙过庭在庭在书谱序中所序中所说:“非夫心非夫心闲手敏,手敏,难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以兼通者焉。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杆扶疏,凌霜雪而弥加之。亦犹枝杆扶疏

21、,凌霜雪而弥劲;花叶;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茂,与云日而相辉。”这样就是就是“中庸中庸”的最高境界了。的最高境界了。另外,要另外,要强调神与形、意与法、抒情与状物、功夫与天神与形、意与法、抒情与状物、功夫与天资的和的和谐统一。一。这部分将在第二部分将在第二节叙述。叙述。7书法美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神神”与与“形形”的完美统一的完美统一神即精神、气神即精神、气质、神采。形即形状、形象、形、神采。形即形状、形象、形质。形与神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哲学上的命。形与神的关系,本来就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这个个问题,主要有两派意,主要有两派意见。唯心主。唯心主义者者认为,神

22、是第一位的,形是服从于神并,神是第一位的,形是服从于神并为神服神服务的。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精神、气的。就好比一个人,没有精神、气质与与灵魂,徒具形骸,有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也是没有意灵魂,徒具形骸,有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也是没有意义的。唯物主的。唯物主义者者则认为,形是神存在的基,形是神存在的基础,形是第一位的,神,形是第一位的,神是第二位的。就好像一把斧子,没有是第二位的。就好像一把斧子,没有锋刃,何来刃,何来锋利?表面上看起来,他利?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有道理,其都有道理,其实他他们都犯了一元都犯了一元论的的错误。形。形与神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与神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他一体,他们是相互依存

23、,互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表里的。对于于书法而言,形当然是前提和条件,法而言,形当然是前提和条件,试想,想,书法法这个个实体形象本身并不存在,我体形象本身并不存在,我们的的书法美学又从何法美学又从何谈起?所以我起?所以我们谈书法美学,是以有法美学,是以有书法的物法的物质存在存在为前提的。在前提的。在这个前提个前提下,神成了形与神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下,神成了形与神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实现神与形的完美神与形的完美统一,又必得一,又必得实现意与法、抒情与状物、功夫与天意与法、抒情与状物、功夫与天资的高度的高度统一。一。南朝王僧虔在他的笔意南朝王僧虔在他的笔意赞中中认为:“书之妙道,神彩之妙道

24、,神彩为上,形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于古人。”他第一次提出了他第一次提出了书法法神与形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书法玄妙的奥秘,是把神采放在第一位的,形法玄妙的奥秘,是把神采放在第一位的,形质放在次要地位的。如果二者兼而得之,就可以与古人一比放在次要地位的。如果二者兼而得之,就可以与古人一比高低了。后来者,高低了。后来者,对于于书法神形的法神形的论述,都因承了王的述,都因承了王的观点。清朱和羹点。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池心解认为:“作字以精、气、神作字以精、气、神为主主”,但同但同时也也说:“落笔落笔处要力量,横勒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要波折,转捩捩处要要圆劲,直下,直下处要

25、提要提顿,挑踢,挑踢处要挺拔,承接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要沉着,映带处要要含蓄,含蓄,结局局处要回要回顾”,才能表,才能表现精、气、神的状精、气、神的状态。又言:。又言:“法度者,法度者,间架架结构之构之类,以及精神气魄,寄予用笔用墨是,以及精神气魄,寄予用笔用墨是也。也。”一方面一方面强调精、气、神的重要性,但同精、气、神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也认为,没有好的笔墨功夫来表,没有好的笔墨功夫来表现,也只能是空,也只能是空谈神采了。唐李世民也有神采了。唐李世民也有类似的似的论述:述:“字以神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字无态度也。度也。”清刘熙清刘熙载则强调书法当法当“炼神最上,

26、神最上,炼气次之,气次之,炼形又次之。形又次之。”唐、宋、明、清以来唐、宋、明、清以来类似的言似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其意思相有很多,但其意思相类。8书法美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神神”与与“形形”的完美统一的完美统一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的作品才是实现了形与神的完美了形与神的完美统一呢?就目前的普遍一呢?就目前的普遍认识而言,首先王羲之而言,首先王羲之书法,或以法,或以王王为代表的魏晋代表的魏晋时书法,其次是唐人法,其次是唐人书法,再次是宋人法,再次是宋人书法。法。实现形与神的完美形与神的完美统一有一有诸多的条件。从宏多的条件。从宏观的角度看,主要是的角度看,主要是时代的原因。魏晋代的原因。魏晋时期

27、,玄学盛期,玄学盛行,士族生活行,士族生活优裕,裕,“越名教任自然越名教任自然”思想得到充分思想得到充分发展。展。“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味。”(孙过庭庭书谱序序)“魏晋人魏晋人书,纵不能尽不能尽妙,也爽爽然有一种妙,也爽爽然有一种风气气”。此。此时期,士人大多胸襟虚期,士人大多胸襟虚旷,又,又对政治冷漠,于是潜心于学政治冷漠,于是潜心于学问、书画、琴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画、琴棋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书法尤巨。王羲之法尤巨。王羲之变革真革真书而而创行草,行草,实际上是一种从

28、哲理上是一种从哲理到到艺术的醇化。它一方面契合了当的醇化。它一方面契合了当时士大夫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随意适便的生活情趣,同所追求的随意适便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使也使书法从此法从此真正成了人真正成了人们用以抒用以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从微情感的重要工具。从微观角度看,要想达到神与形的完美角度看,要想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就必一,就必须实现抒情与状物、意与法、天抒情与状物、意与法、天资与功夫的与功夫的统一。关于一。关于历史与史与时代的原因,笔者在其他各章中都将涉代的原因,笔者在其他各章中都将涉及,及,这里主要里主要说说其他几个相关的方面。其他几个相关的方面。9书法美学概述一、一、“天资天资”与与“功夫功

29、夫”的统一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神神”与与“形形”和谐统一的前提和谐统一的前提中国中国书法美学法美学强调天天资与功夫的与功夫的统一。古典一。古典书法美学尤其如此。天法美学尤其如此。天资即天禀、天即天禀、天赋、天分、天性、天分、天性、天然,即天生的天然,即天生的资质,或人之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或人之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对于一般人而言,天于一般人而言,天资相差并不大,但差相差并不大,但差别总是有的。有些特殊的人才,具有非凡的天是有的。有些特殊的人才,具有非凡的天资,则可称之可称之为天才。功夫即工夫、工力、学力、功天才。功夫即工夫、工力、学力、功力,即人在其思想的支配下所作的一切后天的努力,或以此努

30、力而力,即人在其思想的支配下所作的一切后天的努力,或以此努力而获得的一切素得的一切素质与素养。与素养。王羲之在笔王羲之在笔势论中中说:“本本领者,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也;心意者,副将也”,强调笔墨技巧的重要性。清笔墨技巧的重要性。清初初诗人人冯班在他的班在他的钝吟吟书要中要中则认为:“本本领极要极要紧,心意附本,心意附本领而生而生”。孙过庭庭书谱序序则进一步一步认为:“心不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乎无际;

31、庖丁之目,不;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全牛。”苏轼说得更得更是是绝对:“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千管,墨磨万铤,不作,不作张芝作索靖。芝作索靖。”10书法美学概述一、一、“天资天资”与与“功夫功夫”的统一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神神”与与“形形”和谐统一的前提和谐统一的前提为什么古人什么古人强调功夫的程度要功夫的程度要胜于天于天资呢?当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呢?当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祖辈先人的教诲。二是古人早就认识到了,书法本身只是文人士大夫们用来获取功名或修身养性的一种工具,即它是服从于功业道德文章的。三是所谓的天资其实也是能通过后天的努力

32、加以弥补的。四是功夫就是反复的实践。所以古人特所以古人特别推崇天分与功夫的高度推崇天分与功夫的高度统一。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一。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采不实。“资分高下,学分高下,学别浅深。浅深。资学兼学兼长,神融笔,神融笔畅,苟非交善,苟非交善,讵得从心?得从心?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优而而资劣,作字劣,作字虽工,盈虚舒惨、回互工,盈虚舒惨、回互飞腾之妙弗得之妙弗得也。也。书有神气,非有神气,非资弗明。若弗明。若资迈而学疏,笔而学疏,笔势虽雄,雄,钩抢截拽之截拽之权弗熟也。所弗熟也。所以以资贵聪颖,学尚浩渊。,学尚浩渊。”这是成就是成就书法大

33、家的至理。法大家的至理。钟、张、羲、献莫不如此。、羲、献莫不如此。11书法美学概述二、二、“意意”与与“法法”的统一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神神”与与“形形”统一的手段统一的手段意是指意象、心意、旨意、意味、意趣、旨趣,即意是指意象、心意、旨意、意味、意趣、旨趣,即书者者创作前作前对作品的大致期望或构思。法是指作品的大致期望或构思。法是指法法则、方法、方法、规律、原律、原则,实际上是笔法、墨法、章法的上是笔法、墨法、章法的统称。意与法是一个矛盾称。意与法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一体。一方面我面我们要通要通晓所有的用笔、用墨、所有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的法构章法的法则与与规律;另一方面,我律;另一方面

34、,我们又要突破又要突破陈法,法,创造造新的法新的法则,或,或实现无法之法。在无法之法。在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意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意处于主于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法法处于从属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一方面意指引法于从属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一方面意指引法实现创作的全作的全过程,但同程,但同时法也不是完全法也不是完全被被动的,的,对意能意能发挥巨大的反作用。我巨大的反作用。我们如果功力深厚,天如果功力深厚,天资聪颖,尽可能快地熟,尽可能快地熟练掌握了各种掌握了各种法法则与与规律,那么律,那么这样创作的作的过程就不容易受到法的制程就不容易受到法的制约,就会意到笔到、

35、意趣横生;相反,如,就会意到笔到、意趣横生;相反,如果我果我们既无天既无天资也无功力,没有掌握用笔、用墨、也无功力,没有掌握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的基本构、章法的基本规律与法律与法则,那么就会,那么就会为法法所困而毫无作所困而毫无作为。意,首先表现为“意在笔先”,即在创作之前要对整个作品进行构思,在心中形成一种大致的理想状态,即你想要的那个最后的结果或意象。其次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意”,不是刻意之意,而是无意之意或是有意与无意之间的“意”。12书法美学概述“法者,天下之公也法者,天下之公也”;“法者,法者,书之正路也之正路也”。古人也。古人也强调法的重要性。我法的重要性。我们学学习书法

36、,必得法,必得从法开始。如果没有法,那就不能入从法开始。如果没有法,那就不能入门。但我。但我们学法的目的,不是亦步亦学法的目的,不是亦步亦趋地践古人后地践古人后尘,而是,而是要自出新意。宋黄伯思在要自出新意。宋黄伯思在论书中云:中云:“学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人人而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人人而传,而妙必其心,而妙必其心中之所独得。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之法,而模之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人妙必似,而古人妙处已亡,妙不在法也。已亡,妙不在法也。”这是在告是在告诉我我们,书法因有法,所以人皆能学之,学之能会。但要会古法因有

37、法,所以人皆能学之,学之能会。但要会古通今成大家,却不在法,而在妙。通今成大家,却不在法,而在妙。书有可有可传之法,却有不之法,却有不传之妙。之妙。意与法的意与法的统一,是一,是“无意之意无意之意”与与“无法之法无法之法”的有机的高度的有机的高度统一。它的前提是在尽一。它的前提是在尽晓“有意之有意之意意”、“有法之法有法之法”之后才可能之后才可能实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遣不恒疾;带燥方燥方润,将将浓逐枯;泯逐枯;泯规矩于方矩于方圆,遁,遁钩绳之曲直;乍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理于于毫端,合情理于纸上;上;无

38、无间心手,忘心手,忘怀楷楷则。自可背羲、献。自可背羲、献现而无失,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青琴,殊姿共艳;隋珠、和璧,异隋珠、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竟惭真体;得真体;得鱼获兔,犹吝筌蹄。兔,犹吝筌蹄。”(孙过庭庭书谱)就是就是对这种最佳状种最佳状态的描述。有了的描述。有了这种种“无意之意无意之意”与与“无法之法无法之法”的高度的高度统一,就能一,就能实现神与神与形的高度形的高度统一。一。二、二、“意意”与与“法法”的统一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神神”与与“形形”统一的手段统一的手段13书法美学概述三、三、“抒情抒情”与与“状物状物”的统一

39、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形形”与与“神神”统一的统一的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抒情就是抒抒情就是抒发情感、性情,表情感、性情,表现性格、性格、风度。度。“书者,抒也。者,抒也。”书法自成法自成为一一门独立独立艺术以来,就有抒以来,就有抒发情情感的功能。状物,就是塑造形象。感的功能。状物,就是塑造形象。书法能有神采,就是因法能有神采,就是因为它融它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抑或生命力。了作者的情感抑或生命力。书法能有形象,法能有形象,就是因就是因为它它“纵横有所象者,方可横有所象者,方可谓之之书矣矣”。书法的神与形是相法的神与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同相成、不可分割的,同时其抒情与状物其抒情与状物的功能也是不可分

40、割的。的功能也是不可分割的。古人古人认为,书法之所以能法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首先就是因人以美的感受,首先就是因为它能状物。它能状物。“每作一字,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或分,或发如篆籀;或如篆籀;或竖如深林之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杆,或下;或上尖如枯杆,或下细如如针芒,或芒,或转折之折之势似似飞鸟空空坠,或棱,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之形如流水激来”(王羲之王羲之书论)。王羲之。王羲之认为书法之用笔可摹法之用笔可摹拟自然形象自然形象“观夫夫悬针垂露之垂露之异,奔雷异,奔雷坠石之奇,石之奇,鸿飞兽骇之之资,鸾舞蛇惊之舞蛇惊之态,绝岸岸颓

41、峰之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如蝉翼;翼;导之之则泉注,泉注,顿之之则山安;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能成;信可谓智巧兼智巧兼优,心手双,心手双畅;翰不虚;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茫。毫茫。”(孙过庭庭书谱序序)孙过庭庭则认为书法的状物是与人的情感法的状物是与人的情感变化化紧密相密相联的,是一种抽象与具象的的,是一种抽象与具象的统一。唐一。唐张怀瓘瓘书

42、议,认为书法能法能“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当然,它不是,当然,它不是对自然万物、人自然万物、人类自身的具自身的具体模体模拟,而是高度抽象化的模,而是高度抽象化的模拟或只是偶合。而那些:或只是偶合。而那些:“龙蛇云露之流、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花英之类,乍,乍图真于率真于率尔,或,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翰墨,异夫楷式,”(孙过庭庭书谱)的所的所谓书法画,法画,则是不在此列的。是不在此列的。14书法美学概述书法能使人法能使人联想到各种形象,一方面是因想到各种形象,一方面是因为它塑造的它塑造的对象是象是汉字。字。汉字的字的创造造“近取近

43、取诸身,身,远取取诸物物”,所,所以有各种形象,以有各种形象,实在情理之中。我在情理之中。我们今天所今天所书的今文的今文汉字字虽大多与象形相去甚大多与象形相去甚远,但却并不能中断与古文字,但却并不能中断与古文字一脉相承的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关系。另一方面,根据马克思唯物主克思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的一般原则,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只是高于生活而本来就源于生活,只是高于生活而已。已。与其他与其他艺术门类一一样,书法法艺术在能状物的同在能状物的同时,也能,也能“达其情性,形其哀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唐唐孙过庭庭语)“或寄以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之怀”(唐唐张怀

44、瓘瓘语)“以抒其沉以抒其沉闷之气之气”(郑板板桥语)。即借。即借书抒情,以抒情,以书移情。移情。书者者常常高常常高兴了想作了想作书,痛苦了想作,痛苦了想作书,孤独了,孤独了还是想作是想作书。书法能抒法能抒发感情,表感情,表现性情、性格,首先在于他能性情、性格,首先在于他能传情。情。在抒情与状物的关系上,抒情在抒情与状物的关系上,抒情处于主于主动地位,情之所地位,情之所动,随字附形,往往能出人意表。但它,随字附形,往往能出人意表。但它们也得以功力、也得以功力、天天资为前提。抒情、状物在与神、形的关系上,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抒情、状物在与神、形的关系上,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前者是后者的原因。有果,前者

45、是后者的原因。有时它它们又可互又可互为因果。因果。神与形、抒情与状物、意与法、功力与天神与形、抒情与状物、意与法、功力与天资之之间高度的高度的统一和一和谐,是,是书法法创作作进入高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入高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这种和种和谐的最高表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中庸、中和,即不偏不倚,不激不形式就是中庸、中和,即不偏不倚,不激不厉,恰到好,恰到好处。三、三、“抒情抒情”与与“状物状物”的统一是实现的统一是实现“形形”与与“神神”统一的统一的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15书法美学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中国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法美学的基本发展展历程大致可划分程

46、大致可划分为七个七个阶段。段。16书法美学概述一、两汉的书法美学一、两汉的书法美学书法、法、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中国古人早就具有尚美意画与文字相伴而生。中国古人早就具有尚美意识。汉字从最初的象形字从最初的象形图画到表意的抽象画到表意的抽象线条,再到条,再到线条的条的圆转而方折,而方折,经过了两千年。到了了两千年。到了汉代,一方代,一方面由于社会的需要及面由于社会的需要及书法文字本身内在的法文字本身内在的发展展规律性,另一方面由于律性,另一方面由于统治治阶级的的提倡、支持,提倡、支持,书法成法成为一种独立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开始脱离形式,并开始脱离实用功能。此用功能。此时期,隶期,隶书逐逐渐

47、取代篆取代篆书。传史游史游创章草,章草,张芝芝创今草,刘德升今草,刘德升创行行书、楷、楷书,隶,隶书、草、草书走向成熟并走向成熟并为官方官方认可,行可,行书、楷、楷书得到初步得到初步发展。于是,有不少人开始了展。于是,有不少人开始了对书法理法理论的探索,中国的的探索,中国的书法美学由此法美学由此产生。生。东汉末年,末年,扬雄的法言、雄的法言、许慎的慎的说文解字,文解字,虽不是不是书论专著,但其中著,但其中论及及书法的部分,已属法的部分,已属书法美学的范畴。法美学的范畴。说文解字文解字虽未直接未直接论及及书法法艺术,但它,但它对文字的解文字的解说,特,特别是是论及文字及文字 “远取取诸物、近取物

48、、近取诸身身”及象形与文字形成与及象形与文字形成与发展的关系,展的关系,为书法美学的法美学的产生提供生提供了理了理论支持。支持。17书法美学概述一、两汉的书法美学一、两汉的书法美学东汉崔瑗的草崔瑗的草书势是中国第一部是中国第一部书学理学理论专著。原作已佚,但有部分著。原作已佚,但有部分还保存在保存在卫恒的四体恒的四体书势中。中。文中文中对草草书许多形多形态特征特征进行了生行了生动的描述:的描述:“方不中方不中规,圆不副矩不副矩”,“志在志在飞移移”,“将奔未将奔未驰”,“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等,都是符合草等,都是符合草书的美学特征的:草的美学特征的:草书就就单个字而言,首

49、先它的个字而言,首先它的结体是姿体是姿态万千的;万千的;其次,它的每个字都其次,它的每个字都处于一种蓄力待于一种蓄力待发或欲或欲飞未未飞状状态;其三,它的省略与;其三,它的省略与简化又是有化又是有规律性的,律性的,约定俗成定俗成的,是不能随意的,是不能随意变动的。的。另一个另一个书法理法理论家是蔡邕。他著有笔家是蔡邕。他著有笔赋、笔、笔论、篆、篆势、九、九势(有些可能有些可能为后世后世伪作作)等。他等。他对书法法艺术的的审美本美本质及及创作作规律律进行了比行了比较深入的探深入的探讨。他。他认为:“夫夫书肇于自然肇于自然”,“势来不可止,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去不可遏”,“惟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奇怪

50、生焉”。所以。所以书法所法所创作出来的文字不再是一般的文字,它必作出来的文字不再是一般的文字,它必须有一定的形象,有一定的形象,“纵横有可象者,方可横有可象者,方可谓之之书”,还要有要有势有力。他有力。他认为毛笔毛笔弹性的性的发挥是是书法美法美产生的前提条件,从而分生的前提条件,从而分析了中国析了中国书法美法美产生的客生的客观原因。他原因。他还认为:“欲欲书先散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之”,强调了了书法美的法美的产生生还与人的生理、心理状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联系密切。系密切。汉代代书法美学理法美学理论的出的出现及初步及初步发展,展,说明在明在汉代代书法已脱离文字的附庸地位

51、而成法已脱离文字的附庸地位而成为一一门独立的独立的艺术。18书法美学概述二、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二、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期,是我国书法法发展的成熟展的成熟时期,也是第一个高峰。清人用期,也是第一个高峰。清人用“尚韵尚韵”二字来概括晋人二字来概括晋人书风。其。其实这里所里所说的的“韵韵”,已不是,已不是简单的的“韵律韵律”、“风韵韵”,它,它应是达到了是达到了“和和谐”、“中庸中庸”的最高境界。的最高境界。其具体表其具体表现就是以就是以“二王二王”为代表的大批代表的大批对后世中国后世中国书坛产生巨大影响的名家作品。他生巨大影响的名家作品。他们的的书法法实践与践与书

52、法法美学理美学理论都都为后世奉后世奉为圭臬。圭臬。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书风的形成既与的形成既与书法法发展的内在展的内在规律性有关,也与魏晋玄学的律性有关,也与魏晋玄学的兴盛盛紧密相密相联。玄学。玄学杂黄老、佛、黄老、佛、道、儒多家思想,主道、儒多家思想,主张追求身心自由、放浪形骸,追求身心自由、放浪形骸,较全面地体全面地体现出人性的出人性的觉醒,醒,这种种觉醒又反醒又反过来来对艺术的的发展展产生了巨大力量。于是一种数体俱入的行草生了巨大力量。于是一种数体俱入的行草书诞生了。它随意适便,不激不生了。它随意适便,不激不厉,有一种爽爽,有一种爽爽风气,人气,人见人人爱。书法法实践的繁荣践的繁荣导致了

53、致了书法理法理论的繁荣,此的繁荣,此时期的期的书法理法理论文章文章较多,有成公多,有成公绥的隶的隶书体,体,卫恒的四恒的四体体书势,索靖的草,索靖的草书势,王珉的行,王珉的行书状,状,杨泉的草泉的草书赋,卫夫的笔夫的笔阵图,王羲之的,王羲之的书论、笔、笔势十二章,王僧虔的十二章,王僧虔的论书、笔意、笔意赞,江式的,江式的论书表,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表,陶弘景的与梁武帝论书启启,袁昂的古今,袁昂的古今书评,萧衍的衍的观钟繇繇书法十二意、草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状、古今书人人优劣劣评,庾肩吾的,庾肩吾的书品等,它品等,它们对书法的本法的本质、创作作规律、律、书法美学等都法美学等都进行了比行了比较深入的

54、探深入的探讨。19书法美学概述二、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二、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美学首先,学首先,学书必必须要兼学众家,兼通众体。要兼学众家,兼通众体。其次,用笔其次,用笔结字要平正中寓敧字要平正中寓敧侧,参差,参差变化。化。第三,是情感要第三,是情感要“平和平和”,“意在笔先意在笔先”。第四,要内藏骨力,外耀第四,要内藏骨力,外耀丽光,即一般所言光,即一般所言“骨丰肉骨丰肉润”,“刚柔相柔相济”或或“刚健含婀娜健含婀娜”。第五,是第五,是“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第六,第六,强调功夫与天功夫与天资、情感的、情感的统一。一。20书法美学概述三、隋唐时期的书法美学三、隋

55、唐时期的书法美学隋唐隋唐时期是我国期是我国书法法发展的又一高峰。展的又一高峰。这个高峰的出个高峰的出现,与其,与其发达的达的经济、开放的思想、清明的政治是分不开的。、开放的思想、清明的政治是分不开的。由于李世民由于李世民对王王书的推崇,的推崇,这一一时期的期的书法美学理法美学理论主要是在主要是在对魏晋魏晋继承基承基础上的上的创新。新。“中和中和”美仍然是他美仍然是他们所奉行的最高准所奉行的最高准则。这可可从从孙过庭的庭的书谱序及李世民的王羲之序及李世民的王羲之传论看出来。看出来。唐人的唐人的创新又在哪里呢?新又在哪里呢?一是发挥了汉人“书,心画也”的观点,认为“书如其人”。二是认为书法具有很好

56、的抒情功能。三是主张书法有法可循。21书法美学概述四、宋代的书法美学四、宋代的书法美学后人后人评宋人宋人书,两字以蔽之:,两字以蔽之:“尚意尚意”,是,是较为恰当的。恰当的。这个个“尚意尚意”就是比前人更加尊崇个人就是比前人更加尊崇个人主主观意志、性情、意志、性情、爱好、意趣,不刻意做作。好、意趣,不刻意做作。米芾米芾认为:“写大字写大字要要须如小字,如小字,锋势备至,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至,都无刻意做作乃佳”,“学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忘,乃入妙”。这是告是告诉我我们,无,无论是写大字、小字,都要是写大字、小字,都要结字开字开张,用力有力而自然,无刻意,用力有力而自然,无刻意做

57、作;平做作;平时书法学法学习,要真喜,要真喜欢才能自然入神,才能得其自然之妙才能自然入神,才能得其自然之妙处。苏轼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好的好的书法作品不是刻意作出来的,但一定是特定情境下的法作品不是刻意作出来的,但一定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物。苏轼也也认为“书如其人如其人”。“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甚至于甚至于认为人的道德品人的道德品质可可对人的人的书法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生决定性的

58、影响。“古人古人论书法,兼法,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而不工而不贵也也”。22书法美学概述四、宋代的书法美学四、宋代的书法美学黄庭黄庭坚不不仅崇尚崇尚苏东坡的坡的“不践古人不践古人”、“书如其人如其人”,同,同时还认为,书贵有有“书卷气卷气”、“禅禅味味”:“学学书须要胸中有道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又广以圣贤之学,之学,书乃可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字中有笔,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

59、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具此眼者,乃能知之。”欧阳修欧阳修认为书法能法能娱乐身心。身心。“明窗明窗净几,笔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得古人佳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得古人佳处,若以,若以为乐,则自是有自是有馀。”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渐已已废去,或去,或厌而不而不为,或好之未,或好之未厌,力有,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者,书也。至于学字,也

60、。至于学字,为于不倦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无意也。”综上上观之,无之,无论是是苏东坡的坡的“无意于佳无意于佳”,米芾的,米芾的“无刻意做作无刻意做作”,还是黄庭是黄庭坚的的“书卷气卷气”、“禅味禅味”,欧阳修的,欧阳修的“以以书为乐”,都是,都是“尚意尚意”书风的具体化。而的具体化。而这种种“尚意尚意”,并不是刻意,并不是刻意的胡作非的胡作非为、信手涂、信手涂鸦,而是一定,而是一定历史情境下的史情境下的产物。物。23书法美学概述五、元、明的书法美学五、元、明的书法美学后人后人评元明人元明人书为“尚尚态”。一个。一个“态”字,有无

61、字,有无穷意味。它首先意味。它首先应是姿是姿态,可,可“姿姿态”是是“万万千千”的。的。赵子昂的子昂的“态”是清幽、淡是清幽、淡远,“信手落笔笔清妍信手落笔笔清妍”,“其妙其妙贵淡不淡不贵浓”。这点点为后世董世昌后世董世昌所所继承并加以承并加以发挥。郝郝经(著有著有临川集川集)所所认为的的“态”,进一步把一步把书法人格化:法人格化:“斯刻薄寡恩人也,故其斯刻薄寡恩人也,故其书如屈如屈铁琢玉,瘦琢玉,瘦劲无情,其法精尽,后世不可及无情,其法精尽,后世不可及颜鲁公忠公忠义大大节,极古今之正,极古今之正苏东坡雄文大坡雄文大笔,极古今之笔,极古今之变苟其人品凡下,苟其人品凡下,颇僻僻侧媚,媚,纵其其书

62、工,其中心工,其中心蕴蓄者亦不能掩。有蓄者亦不能掩。有诸于内必于内必形形诸于外也。若二王、于外也。若二王、颜、坡之忠正高古,、坡之忠正高古,纵其其书不工,亦无凡下之笔矣,况乎工乎?不工,亦无凡下之笔矣,况乎工乎?”陈绎曾曾(著有翰林要著有翰林要诀)认为的的“态”是是“情情态”,“喜怒哀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气和而字舒,怒怒则气粗而字气粗而字险,哀,哀则气郁而字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气平而字丽。情有重。情有重轻,则字之字之敛舒舒险丽亦有浅深,亦有浅深,变化无化无穷。”24书法美学概述五、元、明的书法美学五、元、明的书法美学真正的真正的“以丑以丑为美美”有了市有了市场

63、:“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庸陋无稽之徒,妄作大小不齐之之势,或以一字而包,或以一字而包络数字,或以一傍而数字,或以一傍而攒簇数形;簇数形;强合合勾勾连,相排相,相排相纽,点画混沌,突,点画混沌,突缩突伸。突伸。如瞽目丐人,如瞽目丐人,烂手折足;手折足;绳穿老幼,穿老幼,恶状丑状丑态,齐唱俚唱俚词游行村市也游行村市也”,“狂怪与俗,如醉酒巫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丐儿村,丐儿村汉,胡行乱,胡行乱语,颠朴丑陋矣。朴丑陋矣。”(项穆穆书法雅言法雅言)这是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世俗市民文化形展,世俗市民文化形成的重要表成的重要表现。这些粗俗之作也曾些粗俗之作也曾为书家所吸收而成家所吸收而成为经典。明徐渭

64、行草就是:以俗、丑、怪入典。明徐渭行草就是:以俗、丑、怪入书而另辟新径。而另辟新径。董其昌的董其昌的“态”是是优美的美的萧散、散、简远, “大抵大抵传与不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在淡与不淡耳”。他。他认为平淡素朴,是平淡素朴,是传之久之久远的重要原因。的重要原因。正如水味淡而久正如水味淡而久长,五味,五味浓烈却不能持久一烈却不能持久一样。“渐老老渐熟,乃造平淡;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非平淡,绚烂之极。之极。”董所董所认为的平淡,不是的平淡,不是一般的平庸的平淡,而是富一般的平庸的平淡,而是富贵的朴的朴实无无华,美,美丽的素面朝天,的素面朝天,沧桑后的恬淡雍容。其桑后的恬淡雍容。其题倪迂画倪迂画

65、诗“剩山残水好卜居,剩山残水好卜居,差怜院体差怜院体过江余。江余。谁知知简远高人意,一一笔端百卷高人意,一一笔端百卷书”则说明此淡明此淡还需有需有萦绕笔端的笔端的“书卷气卷气”才行。才行。项穆的穆的书法雅言法雅言对前人前人书法美学法美学进行了全面的行了全面的总结,意欲把,意欲把“中和中和”作作为最高最高标准重新准重新树立。他把立。他把历代代书家按家按“正宗正宗”、“大家大家”、“名家名家”、“正源正源”、“旁流旁流”等等进行分行分类,其用心一望便知。又以,其用心一望便知。又以“不激不不激不厉,规矩矩谙练,骨,骨态清和,清和,众体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众体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作作为最高境

66、界,其最高境界,其实只是只是孙过庭或王羲之美学思想的庭或王羲之美学思想的传承或延展。他提出承或延展。他提出“三戒三戒”、“三要三要”,等于,等于为“中和美中和美”立了个立了个评定定细则。他。他说“大率大率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敧;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敧;继知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矩,戒不活与滞;终能成熟,戒狂怪与俗能成熟,戒狂怪与俗”。三要是。三要是“第一要清整,清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点画不杂乱,整乱,整则形体不偏斜;第二要温形体不偏斜;第二要温润,温,温则性情不性情不骄怒,怒,润则折挫不枯折挫不枯涩;第三要;第三要闲雅,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起伏不恣肆”

67、。于是。于是“自狂狷而自狂狷而进中和中和”,“进退于肥瘦之退于肥瘦之间,深,深造于中和之妙造于中和之妙”,“始自平整而追秀拔,始自平整而追秀拔,终自自险绝而而归中和中和”。25书法美学概述六、清代的书法美学六、清代的书法美学清代清代书法美学是法美学是对中国古代所有中国古代所有书法美学思想的全面法美学思想的全面综合与合与总结,以,以“中和中和”的的“壮美壮美”作作为最高最高审美理想。美理想。这种壮美,一是与清代的尊碑种壮美,一是与清代的尊碑风尚相关。康有尚相关。康有为、阮元、包世臣所追求的、阮元、包世臣所追求的“雄雄强”、“茂密茂密”就是就是这种境界。康有种境界。康有为广广艺舟双楫云舟双楫云书法

68、十美:法十美:“一曰魄力雄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奇逸,六曰精神飞劲,七曰,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其其实都与都与壮美关系密切。壮美关系密切。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壮美在得注意的是,清代的壮美在强调“骨力骨力”、“气气势”、“雄雄强”、“茂密茂密”,尊崇北碑的同尊崇北碑的同时,也是重,也是重视“虚和虚和”、“融和融和”、“沉郁沉郁”、“婉婉丽”的。刘熙的。刘熙载云云“书要兼要兼备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大凡沉著屈郁,

69、阴也;奇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拨豪达,阳也豪达,阳也”,“书,阴阳阴阳刚柔不可偏柔不可偏颇”,“高韵深情,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26书法美学概述七、现代的书法美学七、现代的书法美学现代代书法美学大多是法美学大多是对古代古代书法美学思想的法美学思想的阐幽幽发微。有些受西学思想的影响把微。有些受西学思想的影响把中国中国书法与国外的印象画派、超法与国外的印象画派、超现实主主义哲学哲学联系在一起,不是一点意系在一起,不是一点意义也没有,也没有,但也有其局限。但也有其局限。现代代书法的法的总的的风格也是二字:格也是二字:“尚奇尚奇”。这种种“尚奇尚奇”之之风,自然与当今并

70、无,自然与当今并无多少建多少建树的的书法美学有关。法美学有关。现代代书法出法出现“尚奇尚奇”之之风,还有其他有其他诸多原因:一是多原因:一是书法法经数千年的数千年的发展,众展,众体体纷呈,呈,经典繁富,有了典繁富,有了许多成功多成功经验可以可以继承;二是大量的地下承;二是大量的地下发掘,提高了掘,提高了人人们对于于书法的法的认识,也多了,也多了许多可以取法的新渠道;三是多可以取法的新渠道;三是现代化的代化的发展展对产生生人的人的压力日力日渐增大,形成不同增大,形成不同层次的情感、精神需求;四是展次的情感、精神需求;四是展览、展、展厅的文化效的文化效应。27书法美学概述习习 题题1. 什么是中和美?它有哪些具体表什么是中和美?它有哪些具体表现?2. 书法中神与形的关系究竟如何?怎法中神与形的关系究竟如何?怎样才能才能实现神形兼神形兼备,众美俱众美俱陈?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书法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法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8书法美学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