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598126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课件一轮复习资料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1.北宋建立的时间北宋建立的时间?人物人物?都城都城? 960年年 赵匡胤赵匡胤 东京东京(开封开封)2.北宋建立后统一南北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北宋建立后统一南北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先南后北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先易后难3.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时间?标志标志? 979年年 消灭北汉消灭北汉4.北宋初期面临哪三大问题北宋初期面临哪三大问题? 众多割政权众多割政权;藩镇势力强大藩镇势力强大;边疆少数民族威胁边疆少数民族威胁;5.北宋中期有哪三大社会问题北宋中期有哪三大社会问题? 政治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边患危机边患危机民族政权契丹辽西夏兴起

2、民族沿革建国政治制度与北宋关系战争议和影响 民族政权契丹辽西夏兴起民族沿革建国政治制度与北宋关系战争议和影响居住于辽河上游,居住于辽河上游, 游牧、渔猎生活。游牧、渔猎生活。居住于陕、甘、宁一带,居住于陕、甘、宁一带, 游牧生活游牧生活东胡东胡契丹契丹羌羌党项党项916916年,阿保机,年,阿保机, 都上京都上京10381038年,元昊年,元昊, 都兴庆都兴庆蕃汉分治蕃汉分治仿汉制仿汉制 (中央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 枢密院等;推行科举制);枢密院等;推行科举制);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 两阶段两阶段 (1 1)北宋进攻北宋进攻 (2 2)辽进攻辽进攻双方交兵,损失都很严重

3、,双方交兵,损失都很严重,元昊请和。元昊请和。 (10051005年)年) (1 1)宋给辽岁币;)宋给辽岁币; (2 2)辽撤兵;)辽撤兵; (3 3)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10441044年)年) (1 1)元昊取消帝制,)元昊取消帝制, 北宋册封为夏国主,夏称臣;北宋册封为夏国主,夏称臣; (2 2)宋给西夏)宋给西夏“岁币岁币” ” (3 3)重开边境贸易)重开边境贸易 一一. 辽的建立和发展辽的建立和发展:1.建立辽的民族是建立辽的民族是_.原来居住在原来居住在_2.契丹人开始农耕定居生活始于契丹人开始农耕定居生活始于_3.唐末唐末,中原人口迁移有哪两

4、个主要方向中原人口迁移有哪两个主要方向?带来怎带来怎样的影响样的影响? 南迁南迁:江南进一步开发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迁北迁:推动契丹族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推动契丹族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4.推动契丹族发展的杰出首领是谁推动契丹族发展的杰出首领是谁?他主要作为他主要作为有哪些有哪些?契丹族契丹族 辽河上游辽河上游唐朝末年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太祖):蕃汉分治蕃汉分治制度制度北面官:契丹人任契丹人任南面官:汉人和契丹人任汉人和契丹人任耶律德光时期:取得幽云十六州耶律德光时期:取得幽云十六州今天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北部一带。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其他(1

5、 1)统一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统一各部,提倡农业,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2 2)916916年,建契丹国,定都上京年,建契丹国,定都上京; (3 3)在位期间,创契丹文字。)在位期间,创契丹文字。5.契丹势力较快发展是在何时契丹势力较快发展是在何时?表现是什么表现是什么?6.辽的统治者采取何种政治制度辽的统治者采取何种政治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蕃汉分治”的原因这一制度的特点实质民族分治民族分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阶级统治阶级统治契丹版图下,契丹版图下,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不同.因此契丹的统治者因

6、此契丹的统治者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对不同的民族采用不同的统治方式:式: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汉人的制度管理汉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契丹人,用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人。影响(1)是对先进的封建文化的肯定和保护; (2)推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有利于民族融合, 推动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古代古代双轨制双轨制 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7.“蕃汉分治蕃汉分治”的原因?影响?特点?实质?的原因?影响?特点?实质?辽代的二元体制辽代的二元体制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

7、乱之,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921921),诏正班,诏正班,诏正班,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官分南、北,以国官分南、北,以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国制简朴,汉制则。国制简朴,汉制则。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沿名之风固存也。沿名之风固存也。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

8、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租赋、军马之事租赋、军马之事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辽史辽史辽史卷四五卷四五卷四五卷四五百官志百官志百官志百官志辽代的二元体制辽代的二元体制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

9、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大惕隐司(管皇族事制,包括北、南大王院、大惕隐司(管皇族事务)、大国舅司(管后族事务)、夷离毕院务)、大国舅司(管后族事务)、夷离毕院(管司法)、大林牙院(管起草文书)、敌烈(管司法)、大林牙院(管起草文书)、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契丹、奚以及其它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契丹、奚以及其它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

10、居住地设置州县州县。 辽辽辽辽代代代代汉汉汉汉官官官官辽代的二元体制辽代的二元体制内内内内蒙蒙蒙蒙古古古古宁宁宁宁城城城城辽辽辽辽中中中中京京京京遗遗遗遗址址址址上京临潢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南京析津府:北京南京析津府:北京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大同西京大同府:大同辽代的二元体制辽代的二元体制天祚帝天祚帝道宗道宗兴宗兴宗1101112510551101103110559519699699829821031穆宗穆宗景宗景宗圣宗圣宗947951926947916926世宗世宗太宗太宗太祖太祖圣宗在位的5

11、0年是辽朝的鼎盛时期。二、辽、宋的和、战背背景景: :是宋辽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双方势均力敌,在,在宋朝做了较大让步宋朝做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情况下签订。内容内容: :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辽撤兵辽撤兵; ;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影响影响: :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 另一方面:结束辽宋几十年战争,形成另一方面:结束辽宋几十年战争,形成辽宋对峙辽宋对峙局面。局面。 使宋辽边境使宋辽边境长期处于长期处于和平和平状态状态,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 促进促进了两

12、地的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经济、文化交流; 也促进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1、宋辽战争第一阶段:宋攻打辽第一阶段:宋攻打辽(目的(目的: :夺取幽云十六州夺取幽云十六州; ;高梁河之战高梁河之战; ;结果;影响)结果;影响)第二阶段:辽攻打宋第二阶段:辽攻打宋(目的:掠夺财富(目的:掠夺财富; ;澶州之战)澶州之战)2、澶渊之盟(1005年 宋辽和约 ) 三三.辽的灭亡辽的灭亡: 北宋中后期北宋中后期, ,辽控制下的辽控制下的女真族女真族完颜部强大完颜部强大, ,逐逐渐统一女真各部渐统一女真各部. . 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举兵抗辽举兵抗辽, ,并于并于111

13、51115年建立金朝年建立金朝. .建国后建国后, ,国力迅速增强国力迅速增强, ,那时辽政权那时辽政权由于政治腐朽由于政治腐朽, ,剥削苛重剥削苛重, ,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 .阿阿骨打屡次兴兵攻辽骨打屡次兴兵攻辽, ,削弱了辽的力量削弱了辽的力量. . 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金与北宋联合夹击辽. .1125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所俘, ,辽朝灭亡辽朝灭亡. . 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1 1、西夏的建立:、西夏的建立:10381038年年 元昊(党项族)元昊(党项族) 兴庆(银川)兴庆(银川)2 2、西夏完善统治制度、西夏完善统治制度3 3、夏、宋关系

14、、夏、宋关系(1 1)夏宋战争)夏宋战争(2 2)夏宋议和)夏宋议和(1044(1044年)年)背景背景: :不断交兵不断交兵, ,双方损失严重双方损失严重; ;内容内容: :元昊取消帝号元昊取消帝号, ,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 ;夏对宋夏对宋 称臣称臣; ;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重开边境贸易 影响影响: :辽和辽和西夏在政治制度上西夏在政治制度上特点及形成原因特点及形成原因(中央机构、选官制、文化)(中央机构、选官制、文化) 宋、辽之间宋、辽之间“议和议和”的异同的异同? ? 相同相同: :背景背景: : 内容内容: : 作用作用: : 不

15、同不同: :双方关系双方关系: :北宋在与西夏和辽的战争北宋在与西夏和辽的战争“不败而败不败而败”,其原因是,其原因是1 1、统治者妥协退让;、统治者妥协退让; 2 2、“守内虚外守内虚外”的政策;的政策; 3 3、“积贫积弱积贫积弱”。4.西夏的灭亡西夏的灭亡 1227年年,西夏被蒙古政权所灭西夏被蒙古政权所灭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如何认识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争?如何认识宋辽、宋夏间的议和?如何认识宋辽、宋夏间的议和?怎样认识宋辽、宋夏间的怎样认识宋辽、宋夏间的“战战”与与“和和”的关的关系?系?我国境内我国境内不同民族政权间不同民族政权间的战争。的战争。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6、一方面: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加剧北宋财政困难。另一方面,加剧北宋财政困难。另一方面,有积极的客观效果:有积极的客观效果:给边境带来和平环境,有利于民族经济、文给边境带来和平环境,有利于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战争是短暂的,和平友好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战争是短暂的,和平友好是长期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西夏木活字印本西夏木活字印本民族政权契丹辽西夏兴起民族沿革建国政治制度与北宋关系战争议和影响居住于辽河上游,居住于辽河上游, 游牧、渔猎生活。游牧、渔猎生活。居住于陕、甘、宁一带,居住于陕、甘、宁一带,

17、游牧生活游牧生活东胡东胡契丹契丹羌羌党项党项916916年,阿保机,年,阿保机, 都上京都上京10381038年,元昊年,元昊, 都兴庆都兴庆蕃汉分治蕃汉分治仿汉制仿汉制 (中央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 枢密院等;推行科举制);枢密院等;推行科举制);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 两阶段两阶段 (1 1)北宋进攻北宋进攻 (2 2)辽进攻辽进攻双方交兵,损失都很严重,双方交兵,损失都很严重,元昊请和。元昊请和。 (10051005年)年) (1 1)宋给辽岁币;)宋给辽岁币; (2 2)辽撤兵;)辽撤兵; (3 3)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 (104410

18、44年)年) (1 1)元昊取消帝制,)元昊取消帝制, 北宋册封为夏国主,夏称臣;北宋册封为夏国主,夏称臣; (2 2)宋给西夏)宋给西夏“岁币岁币” ” (3 3)重开边境贸易)重开边境贸易1.1.辽统治者采取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 ,下列有关下列有关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在地方设南面官在地方设南面官 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统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权力等同北面官权力等同北面官A B C D A B C D 2.2.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夏历史的有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夏历史的有都城设立在今天的银川都城设立在今天的

19、银川 仿效唐宋王朝建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立政治制度 依照汉字草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依照汉字草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 官职分为汉制和本族两大系统官职分为汉制和本族两大系统 A B C A B C D D 3.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A辽辽 B金金 C西夏西夏 D蒙古汗国蒙古汗国4下列各项中,与契丹族状况不相符合的是下列各项中,与契丹族状况不相符合的是A唐中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唐中期居住在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 B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采取采取“蕃汉分治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 D仿照汉字偏

20、旁创制契丹文字仿照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5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得到幽云十六州,它的范围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得到幽云十六州,它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A北京、天津及河北、内蒙南部一带北京、天津及河北、内蒙南部一带 B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C北京、天津及河北、辽宁西部一带北京、天津及河北、辽宁西部一带 D内蒙、河北、辽宁一带内蒙、河北、辽宁一带6宋太宗两次征辽失败,对宋朝最主要的影响是(宋太宗两次征辽失败,对宋朝最主要的影响是( )A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人民的负担B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C军事力量减弱军事力量减弱 D人民反抗

21、加剧人民反抗加剧7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大力推行科举制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大力推行科举制的是的是A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 B耶律德光耶律德光 C元元 昊昊 D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议和”的共同点的共同点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总结总结 1 1、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争,但战争仍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争,

22、但战争仍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宋辽、宋夏的关系,虽然有战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宋辽、宋夏的关系,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有和,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2 2、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中,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辽和西夏也不例外,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辽和西夏也不例外,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蕃汉分治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的制度,即对本

23、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度。 3 3、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长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长期融合,互相学习,他们的发展对我国边疆地区特别期融合,互相学习,他们的发展对我国边疆地区特别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源远流长的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小结:三族发展都封化,一国两制原因深;有战有和和为主,和平协议辩证评.少数民族是怎么学习“汉法”的?如何思考?-政

24、治学习汉官职;经济转向农耕;文化学习汉字和儒家思想等。比如西夏。学习的影响?促少族封建化;促经济发展;促民族融合。1.05江苏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契丹族的是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八旗制度D行省制度2.(02上海历史22)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返回3(04北京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A.与北宋订

25、立澶渊之盟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4(04上海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5、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科举B、任用汉官C、创制文字D、称皇帝返回6、澶洲之盟与宋夏和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求和方的停战愿望B、北宋要输送岁币C、双方确立的政治关系D、和议产生的影响7、南宋初年与金相邻的政权,除南宋之外还有A、西夏B、蒙古C、大理D、辽8、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B、金军攻陷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C、金军攻占东京,渡过长江D、南宋与金议和,对金称臣返回9、宋辽、宋夏,宋金和议,两宋朝廷都要向对方A、割地求和,划界管辖B、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C、少数民族政权称臣D、提供制瓷、印刷技术援助10、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风景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C、斥责南宋的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