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596278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设计和制作和制作案例设计制作步骤n1、首先应考虑五个、首先应考虑五个W 的因素的因素 : Why, Who, When, Where, What Why:为何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为何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合的教学 n必要性:课程内容、性质必要性:课程内容、性质 n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程度是否会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程度是否会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入而提高信息技术的融入而提高 n前提是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把握学科前提是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关注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Who: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实施者与对象为谁施者与对象为谁n教师本身应具有哪些信息素养?学生应教师本身应具有哪些信息素养?学生应具有哪些信息技术技能?具有哪些信息技术技能? n前提是对教师(实施者)和学生(教学前提是对教师(实施者)和学生(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对象)进行分析When:是何时进行是何时进行n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课中、课后n课中:课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切入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切入点和时机点和时机n前提是分析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化解前提是分析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

3、点;及时收集、调控、反馈教学信息难点;及时收集、调控、反馈教学信息. . Where:实施的地点为何实施的地点为何n可行性:这些地点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可可行性:这些地点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可以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以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n对实施整合教学地点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对实施整合教学地点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 What:整合:整合哪一类型的信息技术哪一类型的信息技术n硬件、软件环境和信息资源硬件、软件环境和信息资源n与课程性质、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课程性质、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现有软硬件及其特点等均有密切关系现有软硬件及其特点等均有密切关系 典

4、型教学设计参考模版简介n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设计n网络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设计nWebquest(网络探究网络探究)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n媒体类型的选择媒体类型的选择n媒体的使用方式媒体的使用方式 A.设疑设疑播放播放讲解;讲解; B.设疑设疑播放播放讨论;讨论; C.讲解讲解播放播放概括;概括; D.讲解讲解播放播放举例;举例; E.播放播放提问提问讲解;讲解; F.播放播放讨论讨论总结;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学习者自己操

5、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自定义。 n媒体类型的选择:媒体类型的选择:n内容内容-目标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媒体三维选择模型型事实事实概念概念技能技能原理原理问题问题评价评价识记识记理解理解应用应用分析分析综合综合展示展示事实事实设疑设疑思辨思辨呈现呈现过程过程提供提供示范示范创设创设情景情景目标目标内内容容媒媒体体Webquest学习模式(网络探究)学习模式(网络探究)n n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或者是课程单元。n nWebquest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题、提供进

6、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孩子在而努力让孩子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较高的水平上思考。WebQuest有两种学习方式有两种学习方式:n n短期短期WebQuest: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其目的是知识的获取和整合。在短期合。在短期合。在短期合。在短期WebQuestWebQuest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结束时,学习者将获取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个阶段大约为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个阶段大约为并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个阶段大约为并

7、理解了一定数量的新信息。这个阶段大约为1-31-3课时。课时。课时。课时。n n长期长期WebQuest:其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其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其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其目的是拓展和提炼知识。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深入地分析、改造知识,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深入地分析、改造知识,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深入地分析、改造知识,经过这个阶段,学习者深入地分析、改造知识,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通过创设一些他人以在线或离线方式可以相互交流的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这些知识。这个阶交流的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

8、这些知识。这个阶交流的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这些知识。这个阶交流的材料证明自己理解了这些知识。这个阶段大约为段大约为段大约为段大约为1 1周至周至周至周至1 1个月的时间。个月的时间。个月的时间。个月的时间。WebQuest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n n引言:引言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让引言:引言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让引言:引言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让引言:引言部分提供背景信息和动机因素,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n n任务任务任务任务: : : : 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

9、这部分要阐明学生在完成WebQuestWebQuestWebQuestWebQuest时要时要时要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达到什么样的结果。n n过程过程过程过程: : : : 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这一部分描述学习者完成任务所需要经过的步骤。过的步骤。过的步骤。过的步骤。n n资源:这一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资源:这一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资源:这一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资源:这一部分包括一些学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的资源。的资源。的资源。n n评价:每

10、一项评价:每一项评价:每一项评价:每一项WebQuestWebQuest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都需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n n反思: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反思: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反思: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反思:是学生进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的阶段。使用使用Webquest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好处?1. 1.Webquest采用了不少策略激发学生学采用了不少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习动机 。2. 2.Webquest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能促进要求

11、学生解决的问题能促进高水平的思维,它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和高水平的思维,它整合了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思想。建构主义的思想。3. 3.Webquest还充分用到了合作学习的形还充分用到了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哪些主题适用于哪些主题适用于Webquest?尽管尽管尽管尽管WebquestWebquest适用于许多主题,但不是所有适用于许多主题,但不是所有适用于许多主题,但不是所有适用于许多主题,但不是所有主题都能用主题都能用主题都能用主题都能用WebquestWebquest。它不适用于教倍数表、元。它不适用于教倍数表、元。它不适用于教倍数表、

12、元。它不适用于教倍数表、元素周期表、国旗等。换句话说,素周期表、国旗等。换句话说,素周期表、国旗等。换句话说,素周期表、国旗等。换句话说,WebquestWebquest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不适合教那些已成为事实的内容。即使你会发现教那些已成为事实的内容。即使你会发现教那些已成为事实的内容。即使你会发现教那些已成为事实的内容。即使你会发现WebquestWebquest有时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它绝有时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它绝有时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它绝有时也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它绝不是仅限于事实的讲授。不是仅限于事实的讲授。不是仅限于事实的讲授。不是仅限于事实的讲授。 We

13、bquest Webquest最好用于教那些不确定的内容最好用于教那些不确定的内容最好用于教那些不确定的内容最好用于教那些不确定的内容那些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有多种可能解决途径的那些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有多种可能解决途径的那些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有多种可能解决途径的那些需要创造性的任务,有多种可能解决途径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WebquestWebquest设计设计模板样式模板样式n设计模版网址:设计模版网址:http:/ 惟存教育,网络主题探究网站惟存教育,网络主题探究网站请大家到网站上选取与自己相关的案例请大家到网站上选取与自己相关的案例WebquestWebquestnWebquestWe

14、bquest简介简介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可以称之为动,可以称之为“网络专题调查网络专题调查”或或“网络主网络主题探究题探究”。nWebQuestWebQuest有两种学有两种学习方式方式 :n短期短期WebQuestWebQuest 1 1课时;课时;其目的是知其目的是知识的的获取和整合取和整合 n长期期WebQuestWebQuest 1 1周至周至1 1个月个月;其目的是拓其目的是拓展和提展和提炼知知识n WebquestWebquest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 n引言引言n任务任务n过程过程n资源资源n评价评价n结束语结束语案例教学设计要求案例

15、教学设计要求n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教学对象教学对象n教学内容教学内容n教学策略教学策略n教学媒体教学媒体n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依据)(理念、依据)n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着眼点)(着眼点)n关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关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n知知识识、能能力力、情情感感目目标标设设计计合合理理,表表述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力求明确、具体、可操作整合中的教学目标特点整合中的教学目标特点n既有学科内容目标,又有信息技术能力目标既有学科内容目标,又有信息技术能力目标n信息技术能力目标是为完成学科内容目标服信息技术能力目标是为完成学科

16、内容目标服务的务的n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教学目标设置的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教学目标设置的前提之一前提之一例:季风气候显著例: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n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n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n1、能对照地图,说出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季风气候显著。n2、用资料(统计图、等值线图等)说明,季风对气温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的影响;n3、会搜集资料,说明季风对我国不仅有有利的影响作用,也会带来灾害性天气。n4、初步形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加工、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季风气候显著例:

17、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 2n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n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n学习过程:n1、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n2、合作学习的过程:季风气候对我国温度、降水分布的影响。n3、个别探究的过程:搜集资料,探究我国灾害性天气与季风的关系。n4、思维碰撞的过程:全班交流、讨论学习成果、相互质疑与辨析例:季风气候显著例: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 3n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态度、价值观n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快乐。n2、学习用事实证明论点的方法,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n3、认识气候的两重性(资源价值、灾害原

18、因)。n4、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5、在对灾害研究中,保持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积极生活态度。例: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n初二学生已经学过一一年年地地理理,具备了一一定定的的学学习习能能力力,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较高,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并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协作学习习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学对象分析要求教学对象分析要求n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对象分析建议教学对象分析建议n把握学生特征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把握学生特征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提n学生的年龄、个性、先前经验、学习风学生的年龄、个性、先前经验、学习风格等格等n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要求n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无科学性错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无科学性错误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确定n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n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