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59093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课件新人教版.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CuO H2 =Cu H2O失去失去O,O,发生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得到得到O,O,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下反应属于何种类型的反应以下反应属于何种类型的反应? ?1.1.从得氧失氧角度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氧得到氧的反应。的反应。失去氧失去氧的反应。的反应。有有氧氧的的得失得失的反应。的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CuO H2 = Cu H2O2CuO C = 2Cu CO2 H2O C = H2 CO试分析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

2、试分析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并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并找出其中变化的规律。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200+1+200+4+100+22.2.从化合价升降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有元素化合价升高价升高的反应。的反应。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的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价降低的反应。的反应。想一想想一想以下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以下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Fe + CuCl2 = FeCl2 + Cu0+2-1+2 -10从得失氧的角度:从化

3、合价升降的角度:否;否;是;是;Fe:0+2;化合价;化合价 Fe发生了发生了Cu:+20;化合价;化合价 Cu元素(元素( CuCl2 )发生了)发生了与氧得失有与氧得失有关的反应关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1.Na2O + CO2 = Na2CO32.2Na + 2H2O = 2NaOH + H23. 2KMnO4 K2MnO4+MnO2+O2 4.2Na + Cl2 2NaCl5.H2 +Cl2 2HCl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

4、化还原反应。0+1+10+7 -2+6+4000+1 -100+1 -1在反应在反应2Na + Cl2 2NaCl和和 H2 +Cl2 2HCl中中,引起元素化合价改引起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变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讨论讨论钠与氯气的反应钠与氯气的反应Na ClNa+Cl -Na+失去失去e- Cl -+10-10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升高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反应的过程中有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的得失电子的得失。Cl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H Cl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偏离共用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化合价升高共用电子对偏向共用电子对偏向

5、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的过程中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的偏移偏移。0 0+1+10 0-1-1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导致元素化合价发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导致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原因:反应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得失或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偏移)。总结总结1 1、元素的原子、元素的原子失去失去(或偏离)电子时,元素的化合(或偏离)电子时,元素的化合 价价升高升高;2 2、元素的原子、元素的原子得到得到(或偏向)电子时,元素的化合(或偏向)电子时,元素的化合 价价降低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总结)特征:特征:有元素化合价

6、的升降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判断的标准)本质:本质: 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注意:注意:化合价的升降数化合价的升降数= =得失电子数得失电子数Fe2O3 + 3 CO 2Fe + 3CO2 高温高温1 1、反应中、反应中, _, _的化合价升高了,的化合价升高了, _ _电子,电子, C/CO C/CO 发生了发生了_ _ 反应,被反应,被_;2 2、反应中、反应中, _, _的化合价降低了,的化合价降低了, _ _电子,电子, Fe/FeO Fe/FeO3 3发生了发生了_ _ 反应,被反应,被_;C C失去失去氧化氧化氧化氧化FeFe得到得到还原还原还原还原判

7、断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判断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B.C.D.D D D D用用双线桥法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1 1、标价、标价找出反应前后找出反应前后化合价化合价发生发生变化变化的的元素元素, 并将其并将其化合价标化合价标出来;出来;2 2、画箭头、画箭头箭头从箭头从反应物反应物指向指向产物产物; 同一箭头连接同一箭头连接同一种元素同一种元素(有化合价(有化合价 变化的元素)。变化的元素)。3 3、标注、标注在线上标明【得失在线上标明【得失电子数电子数,化合价化合价升降情升降情 况及况及被氧化被氧化(被还原被还原)】

8、)】4 4、检查、检查得失电子数相等得失电子数相等; 得失电子数通常表示成:得失电子数通常表示成:m nem ne- -;( (n n n n是指是指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得失的得失的电子数目电子数目电子数目电子数目,m m m m是指有得失电子的是指有得失电子的原子数目原子数目原子数目原子数目)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作业作业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x= 。(1)氧化剂是,还原剂是;(3)每消耗4molHCl,作为还原剂的HCl的物质的量 是,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在该

9、反应中,盐酸表现了性和性。MnOMnO2 2HClHCl2 22mol2mol2mol2mol酸酸还原还原+D+2222l2lnl4nCOHCMHCOM(浓)二、氧化剂和还原剂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2)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性;1.1.还原剂还原剂: :反应物反应物反应物反应物中中失去失去失去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 ,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化合价升高的物质;(2)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性;注意: (1)氧化剂是指反应物反应物;注意: (1)还原剂是指反应物反应物;2.2.氧化剂氧化剂: :反应物反应物中中得到得到得到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

10、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氧化剂反应时,本身被还原被还原了,生成还原产物还原产物;(3)还原剂反应时,本身被氧化被氧化了,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总结总结氧化剂氧化剂 + + 还原剂还原剂 = =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 + +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性)(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性)下列反应中,下列反应中,COCO2 2是作氧化剂的是(是作氧化剂的是( )。)。A.A.B.B.C.C.D.D.B B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A

11、.B.B.C.C.D.D.C C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OA. CO2 2COCOB.HClClB.HClCl2 2C. FeFeC. FeFe3+3+D. CaOCaCOD. CaOCaCO3 3A A 某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由化合态某元素在化学变化中由化合态( (化合物化合物) )变为游变为游离态离态( (单质单质),),则该元素则该元素( ).( ).A.A.一定被氧化一定被氧化 B.B.一定被还原一定被还原C.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D.以上都不是以上都不是C C总结总结氧化剂氧化剂 + + 还原

12、剂还原剂 = =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 + +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氧化性越强。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则还原性越强。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的规律1.1.价态规律价态规律: : (1 1)元素处于)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最高价态时只有时只有性性 ; ;其相应物质在其相应物质在 反应中只能做反应中只能做剂剂 ;(2 2)元素处于)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最低价态时只有时

13、只有 性性; ;其相应物质其相应物质在在 反应中只能做反应中只能做 剂剂 ;(3 3)元素处于)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中间价态既有既有氧化性氧化性又有又有还原性还原性;在;在 反应中既能做反应中既能做氧化剂氧化剂,又能做,又能做还原剂还原剂;氧化氧化氧化氧化还原还原还原还原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 化化 学学 反反 应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1.1.在在FeFe、CuCu2+2+、FeFe2+2+中中, ,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在氧化还原反应里, ,只能作还只能作还原剂的是原剂的是_,_,只能作氧化剂的是只能作氧化剂的是_。FeCu

14、2+2.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下列各组物质均可作氧化剂的下列各组物质均可作氧化剂的是是( )( )A.ClA.Cl- -、AgAg+ +、S S2- 2- B.Fe B.Fe3+3+、MnOMnO4 4- -、NONO3 3- -C.ClOC.ClO- -、Mg D.ClMg D.Cl2 2、FeFe3+3+、AlAlB氧化性:氧化剂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氧化产物2.2.由强到弱规律由强到弱规律: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关系: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关系:还原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剂氧化剂 + + 还原剂还原剂 = = 氧化产物

15、氧化产物 + + 还原产物还原产物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H H2 2SOSO3 3 + I + I2 2 + H + H2 2O = HI + HO = HI + H2 2SOSO4 42FeCl2FeCl3 3 + 2HI = 2FeCl + 2HI = 2FeCl2 2 + 2HCl + I + 2HCl + I2 23FeCl3FeCl2 2 + 4HNO + 4HNO3 3 = 2FeCl = 2FeCl3 3 + NO + 2H + NO + 2H2 2O + Fe(NOO + Fe(NO3 3) )

16、3 3A.A.H H2 2SOSO3 3 HI FeCl HI FeCl2 2 NO NOB.B.B. HI FeClB. HI FeCl2 2 H H2 2SOSO3 3 NO NOC.C.C. FeClC. FeCl2 2 HI H HI H2 2SOSO3 3 NO NOD.D.D. NO FeClD. NO FeCl2 2 H H2 2SOSO3 3 HI HI A3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规律:、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的规律: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

17、阳离子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在含有在含有Cu(NOCu(NO3 3) )2 2、Mg(NOMg(NO3 3) )2 2和和AgNOAgNO3 3的混合溶液中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A.MgB.AgB.AgC.CuC.CuD.HD.H2 2原则:一个还原剂还原剂同时与几个氧化剂氧化剂反应时,谁的氧化氧化 性强性强,谁先先反应; 一个氧化剂氧化剂同时与几个还原剂还原剂反应时,谁的还原还原 性强性强,谁先先反应;B Bxexe- -(2)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x= 。(1)氧化剂

18、是,还原剂是;(3)每消耗4molHCl,作为还原剂的HCl的物质的量 是,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在该反应中,盐酸表现了性和性。MnOMnO2 2HClHCl2 22mol2mol2mol2mol酸酸还原还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所以我们还可以用所以我们还可以用“ “单线桥单线桥单线桥单线桥” ”来表示反应中电子来表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的转移情况。4e-注意:注意:1 1、箭头由、箭头由失电子的原子失电子的原子失电子的原子失电子的原子指向指向得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原子;2 2、线桥上只标、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电子转移的数目电子转移的数目电子转移的数目,不必标出,不必标出“得得”、 “ “失失”字样;字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