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58652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1 陈情表课件 鲁人版必修3.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至爱亲情至爱亲情亲情是望穿双眼等候在村口的双亲的身影,模糊、恒久;亲情是关山路遥却挡不住的似箭归心,急切、甜蜜。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滋养。本单元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对“至爱亲情”这一主题进行诠释,让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本单元共有两篇必读文本,两篇自读文本。其中既有传统经典篇目,如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有当代作家的作品,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陈情表是蜀国旧臣李密向当时的统治者提出要求赡养年老多病的老祖母的奏章,作者结合自己孤苦伶仃的遭遇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现状来打动晋武帝,写得真挚感人。我不是个

2、好儿子以平实的语言,通过描写自己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塑造了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的真情,有对母亲的爱,也有对母亲的愧疚,打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全篇,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真切感人。我与地坛(节选)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抒情散文,文章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与疾病抗争,追求新生,开拓幸福的人生之路,是文章所宣扬的主题。学习建议学习建议1.灵活多样地运用诵读欣赏、推敲关键词句、体会不同句式、品析修辞手法等各种方法,

3、品味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在不断的积累、感悟、熏陶和运用中,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文言文中的字词,原则上是选择那些常见的,有普通意义的而又不太好掌握的虚词和实词进行归纳整理。归纳的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知识理性化,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3.在学习中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盲从,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敢于疑课本之说,疑老师之解,在怀疑中去探幽求微,发现真理,寻求发展。1陈情表 守着凄苦的家境,他从不埋怨什么,因为他拥有祖母无微不至的关爱;面

4、对郡县的逼迫,他从不畏惧什么,因为他知道他还有重要的使命去完成,那就是奉养祖母。世人嘲笑他舍富贵而求贫贱,皇帝误会他求高洁而蔑权贵,而他的陈情表却震撼了整个晋王朝,永远沉积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亲情的砥柱警示世人:情无价,亲情更无价。他就是李密,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子汉。学习本文,要积累相关文言知识,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正确评价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作者名片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官。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

5、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背景指南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居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拢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施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

6、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孝治天下的策略,推行孝道,以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以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会惹来杀身之祸。李密无奈,就写了这篇陈情表,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臣少多疾病(生病)历职郎署(担任)(2)名词作状语则刘病日笃(一天天)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3)动词的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使知道)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形容词用作名词夙遭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

7、母之丧)凡在故老(旧臣)(5)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分古今(1)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行走。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3)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使人知道。(4)臣之辛苦古义:指辛酸苦楚的处境。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省略句)(4)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7.积名句(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8、。(2011江西高考)(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010山东高考)(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010安徽高考)(4)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8.记常识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章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句段点评多维

9、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译文:微臣因为命运不济,很早就遭到不幸。点评:文章一开始的八个字,非常概括地写出了作者幼年时候的悲惨遭遇,落笔十分酸楚,基调十分低沉。“险衅”“闵凶”这些词语,既是作者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早年迭遭不幸的概述,也是下文具体描写的总纲。它总提了四项内容: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

10、狈。译文:(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点评:此语段写在朝廷多次征召下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作者连用“切峻”“责臣”“逼迫”“临门”“急于星火”来写朝廷催促之急,又用“欲奉诏奔驰”来写自己恨不得立刻到京城见驾,说明自己确实想有所作为以不负皇帝器重。但又用“则”写出“刘病日笃”的实际情况,顺势写出自己进退维谷的苦闷:“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对武帝之忠心、对祖母之孝敬,一一从胸中流出,

11、生动而真挚。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点评:“圣朝以孝治天下”,并且做到“凡在故老,犹蒙矜

12、育”,是热情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措施得当,更是为“愿乞终养”设置根据。于是说出了“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特”和“尤”“甚”集中有力地写出了作者的情况是异乎寻常的特殊,那就越发应当而且必须“蒙矜育”了。“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少”“仕”“历职”说明了仕宦之久、供职之勤,但其根本目的不是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是“图宦达”,那就说不上“矜名节”,这就较多地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接下来作者连用“贱”“微”“陋”“过”“宠命”“优渥”几个词语,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达了自己的欣慰、惶惑、感奋不已。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位置,先讲

13、理后讲情好不好?提示:调整后不好,本文陈述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二人”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可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14、观点一,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观点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面临着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

15、鉴赏3.作者是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提示: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的确十分尴尬。出任吧,对新朝不明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的情况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切峻”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

16、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陈情表的“陈情”艺术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

17、,不虚然哉”,“乃停召”,允其不仕。(一)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讲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讲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二)融情于理上表陈词,不仅要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还需在陈情中言之以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李密陈情的理据,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史载司马昭死,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他即位时举贤的六条标准,又明示了“孝敬尽礼”“友于兄弟”两条。司马氏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

18、,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三)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语言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

19、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像是在跳舞。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下去。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的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

20、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都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

21、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美文品读素材积累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做一场旅行。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有删节)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掩卷遐思,令人感慨。面对君王的征召,李密上表陈述祖母

22、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震撼人心。自古以来,圣人就提出忠孝为一个人的做人准则,对国家要忠心,对长辈要尽孝道。忠是对一个人的高标准要求,而孝则为做人的基本标准。请围绕“敬老”这一中心,储备写作素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内则)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汉文帝刘恒,是一位比较宽厚有为的封建帝王,也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君主,其生母薄太后多病,他在

23、处理完繁忙政务后,经常亲自在母亲病榻旁陪伴。在薄太后患病三年间,刘恒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文帝都要先亲自尝过后,才让太后服用。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有一首歌曲叫做听妈妈的话让人记忆犹新,作为娱乐圈最赚钱的明星,周董不是拿钱去让妈妈开心,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曾经有一次的新专辑就是以妈妈叶惠美的名字命名的。长年在外演出的杰伦为了照顾妈妈,有时候甚至带着妈妈出去演出,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多照顾妈妈。除了对妈妈的爱,杰伦还非常孝顺外婆,与为妈妈写歌一样杰伦也为外婆写了一首歌曲,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就是那首外婆。可见杰伦有多孝顺。陈情表中铺叙的语言技巧陈情表云:我从小很

24、苦,祖母把我带大。现在祖母有病在身,我要在她身边照料她。陛下您要我做官,我非常感激,可是我怎么能离开她呢?况且,陛下您也是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啊。我先尽孝后尽忠,愿陛下您答应我。寥寥数语就可以表述清楚的事,作者却写下五百多字。为什么呢?这要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谈起。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即太子侍从官)。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

25、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氏的问题,像文中所说“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为了感动对方,达到目的,作者抓住“孝”字,极力宣扬感情,甚至不惜堆砌词语。在语言上,作者精雕细琢,但毫无雕琢之痕,达到了极好的抒情效果。文中,作者突出了三种情绪,用语伸缩有致,行于当行,止于

26、当止,让人折服,显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一、个人身世之悲。文章一开始就追叙自己一生的悲惨遭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作者不惜笔墨,再写三大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让人心生怜悯,这还不够,继写家族悲剧:“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如此家境,清贫,孤单,让读者心酸泪流。最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象地刻画了幼年时经历的寂寞、悲怆、冷酷、凄厉无告、遭人白眼的惨境,对祖母的感激之情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如泣如诉,层层递进,虽显琐碎,但用词考究,无累赘之感。字

27、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二、奉养祖母之切。作者反复提到祖母病情之危,如“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刘病日笃”,此时此境,自己则应在家中照料,否则就是不孝。作者很自然地把自己欲奉养祖母的愿望流露于字里行间,并反复陈述自己奉养之心不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最后,作者的奉养之心变为渴求:“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作者写出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分离

28、的紧密关系,然后不遗余力地诉说请求晋武帝体恤下情,发自肺腑,动人神魄。同时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成功地消融了晋武帝对自己的某些疑虑。三、对新朝之感激。作者在文中显出对圣朝的不胜感激。先说恩遇:“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作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者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一个“贱”字,仍感不足,再加上一个“微”字和一个“陋”字,而且是“至微至陋”,前朝降臣恩荣加身,必然欣慰,惶恐,感奋不已,效忠不二,这正是武帝所急切希望的。最后不忘再加一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再次强调对武帝的不二忠心。面对这样的忠臣,武帝还有何求呢?陈情表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主旨,语言铺叙成章,凄恻婉转,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