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宋诗导读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578070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476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6页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6页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6页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6页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宋诗导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宋诗导读课件(4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诗导读主讲:张福清1宋诗导读缘起|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宋诗取得的高度成就 ,是这一文化空前繁荣的表征之一。|宋人对自己创造的文化,有高度的自信力。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卷六苏轼题解,见朱熹)|王国维言:“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见第五册)|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开赵宋之世。”(邓广铭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也说:“宋代的文化,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载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 政策,见邓广铭学

2、术论著自选集)|二、新编全宋诗收录诗人不下9000人,诗作3785卷,无论作者人数还是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现存唐代诗人作品。但是,对宋诗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唐诗。宋诗还未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代表性的宋诗研究或与之相关的专著有莫励锋江西诗派研究、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张宏生宋诗:融通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江湖诗派研究、赵平永嘉四灵诗派研究、王琦珍黄庭坚与江西诗派、袁向彤姜夔与宋韵研究、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王树海禅魄诗魂佛禅与唐宋诗风的变迁、张高评宋诗特色研究、宋诗传承与开拓、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宋诗体派叙录 ,吕肖奂宋诗体派论(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

3、997年),|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张海鸥北宋诗学、张思齐宋代诗学,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李青春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浅见洋二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谢思炜唐宋诗学论集,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陈元锋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钟来因苏轼与道家道教、马茂军北宋儒学与文学、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朱刚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勾承益晚宋诗歌与社会、刘焕阳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汤江浩北宋临川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张剑宋

4、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马东瑶文化视域中的北宋熙丰诗坛等。|当代有代表性的宋诗选本有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一版,2005年第三版),张鸣选注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范宁、华岩宋辽金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8年),薛卫民注辑唐宋短诗经典300首(五言、七言卷,九洲图书出版社1995年)等。|除上以外,当代还有各种版本的宋诗三百首。著名的有金性尧选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喻朝刚、吴帆等编著译析本(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程杰选注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

5、000年版)、 高克勤、曹明纲等选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李梦生选注辞典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等。还有钱仲联、钱学增选注宋诗二百首(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月第一版)、王水照、朱刚选译宋诗一百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1987年12月第一版)等。|近代以前有影响的宋诗总集类选本。|宋诗钞,清康熙二年至十年(1663-1671)由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选编。目录列宋代诗人一百家,实收八十四家,各家均附小传,收诗一万二千余首,是为宋诗钞初编。后有管庭芬、蒋光熙宋诗钞补补选十六家,乃足百家之选。|宋百家诗存,清曹庭栋编。庭栋以宋诗钞虽盛行于世,但阙略尚多,有十六家刊刻未竟,往

6、往有录无书,故搜采遗佚,续成本书。所录计一百家,皆有本集传世者。|宋诗别裁集, 原名宋诗百一钞,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编。共收宋代诗人一百三十七家,诗六百四十五首。编者认为“尝鼎一脔,窥豹一斑,亦可见宋诗宗派”,故以“百一钞”为名。后人以此书与张景星等所编元诗百一钞,及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合刻为五朝诗别裁集。|宋诗纪事,清厉鹗(1692-1752)撰,入选作家达三千八百十二人,每一作家名下附有小传,缀以评论,并标作品出处大概。虽题“纪事”,但所收诗有大量并无本事,与书名不符,实为宋诗总集。|宋诗精华录,陈衍(1856-1937)选编。衍字叔伊,晚号石遗老人,福州人,

7、清光绪举人,曾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任学部主事,京师大学、厦门大学教授。有石遗室诗话、近代诗钞等。陈衍是“同光体”诗人中的理论家,论诗主兴味高妙,提倡真本领、真怀抱、真道理。其论诗云:|诗有四要三弊: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然骨力坚苍,其弊也窘;才思横溢,其弊也滥;句法超逸,其弊也轻与纤;惟济以兴味高妙则无弊。|宋诗精华录四卷,以初、盛、中、晚四期划分宋诗,注重艺术上的比较分析。陈衍认为苏轼诗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平。宋诗精华录选苏诗八十八首,为数最多。其次推崇陆游、陈与义、戴复古诸人,对杨万里诚斋体清新自然的风格和艺术上的独创亦十分赞赏,宋诗精华录中常常可以

8、看到对杨诚斋“工而自然”、“用心而不吃力”、“体物浏亮”之类的赞语,甚至以为 “作白话诗当学诚斋,看其种种不直致法子”,足见推许。|由傅璇琮、倪其心、孙钦善、陈新、许逸民主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辑的全宋诗全宋诗72册,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自1991年至1999年陆续出齐。全书辑录两宋8900余家诗人的诗作,共3734万字。如此规模,是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所收唐诗5万5千首左右,诗人3千左右,3百多万字)所收诗家之三倍,字数之十二倍。对全宋诗的研究,可以说在学界才刚刚起步,留下巨大的空间有待于诸位研究。|三、宋诗有自己的特色,并没有步唐诗之后尘。吴小如宋诗漫谈说宋诗的特点只能是“变”,“总的说

9、来,在唐诗以后,能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的,也只有宋诗;能有资格与唐诗相颉颃,基本上可以分庭抗礼的,也只有宋诗;对于后世,除了唐诗,能给予诗坛以重大影响的,还是只有宋诗。”说明宋诗之独特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所处重要位置。关于宋诗的特点,前贤论述很多,总括之,一是“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二是脱离音乐而成为纯粹的“徒诗”。这是由于词的兴起,宋诗与音乐完全分离。三是近体诗比唐诗发展得更成熟。|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到底有哪些方面呢? 通常区分唐、宋诗,除了时代概念以外,则还指风格。风格当然与时代有关,不能几械的用时间段来划开;唐诗从韩孟诗派起下启宋调,而宋朝也有传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体和西昆

10、体。就总体而言,唐宋诗风颇有不同,自宋以后直到近代,我国古典诗歌的风格,一般都没有超出过唐、宋诗这两大类的范围。|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

11、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的确,本诗与

12、李白诗相比,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了。苏轼此诗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而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 |至于理趣,唐诗中本有,像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只是叙事写景,松风山月、解带弹琴,均可资以悟道。最后以不答作答,耐人寻味。理寓于景,意在言外,这是唐诗说理的特色。 |而宋诗说理的特色,则可以照看黄庭坚的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乐园二首(之一):“万事同一机,多虑即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莲花出淤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相对上一

13、首而言,二诗其实含义相同,但黄诗在写法上较为曲折,说理更加透辟;只不过言尽句中,论到含蓄则有所不如了。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中的比喻手法,一气呵成,使人应接不暇;且中间不换韵脚,大有直下之势。诗的优美与文的流畅兼有,写作技巧可说比岑诗有进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没有唐诗的雍容之态。 |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

14、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 |唐、宋诗的孰优孰劣历来纷争不止,褒贬取舍因人而异。宋诗的长处在于技法上较唐诗有所进步,以及题材的扩大,不过文学技巧越是进步,天籁自然越失,难免露出斧凿之痕,失却雍容浑厚之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而与此同时,若一味求新求变、求深求险,一但无新意所得,只好留意于字句之间,舍本逐末,便有损诗境,因辞害意。而宋诗不及

15、唐诗之处也正在于此。 |就文学的发展而言,贵独创而不贵拘泥,宋诗人在唐诗已然兴盛至斯的情况下,难以为继;穷则思变,于是开辟新境,涉足唐人未到之处,另创一格与唐诗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元明之后,诗尽管也有所变化,却均越不出这两大派的藩篱。 |四、本人研究生阶段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如今在韩师虽然上写作概论、学术论文写作、实用文体写作等课,但本人的研究兴趣仍在唐宋文学尤其是唐宋诗歌方面。2007年申请了一项学院的社科重点课题集句诗的文献价值研究,也属宋代诗歌研究范畴。我想以此开设宋诗导读的机会,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宋诗,同时引起同学们对宋诗的研究兴趣。杨徽之|杨徽之(921-1000),字仲猷

16、,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家世尚武,父亲杨澄始读书为儒。徽之幼时刻苦为学,与同乡江文蔚、江为齐名。周显德二年(955)进士。入宋,知天兴(今陕西凤翔)、峨眉县,除著作佐郎,知全州。太平兴国初年迁侍御史,转库部员外郎,宋真宗诏命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因杨徽之精于风雅,诏命参与其事,主持编辑诗歌部分。真宗时历任秘书监、翰林侍读学士等职。他在宋初颇有诗名。“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宋史卷二九六本传)据说,宋太宗很欣赏他的诗,特地挑出十联写于屏风,并称赞他“文雅可尚,操履端正。”(渑水燕谈录卷七)杨徽之|其中如:“戍楼烟自直,战地雨长腥”(塞上);“新霜染枫叶,皓月借芦花”(湘江舟行);“开尽

17、菊花秋色老,落迟桐叶雨声寒”(宿东林)等,都句法清俊,音调谐美,不失为佳句。宋僧文莹、清代纪昀都赞赏他的诗歌,乾隆时期诗人谢启昆则以论诗绝句的形式对他的诗表示推崇:“冰瓯雪椀(瓯:水盂;椀:水碗。晶莹透亮的水盂,纯净洁白的水碗。指质地纯净的洗涤毛笔的工具。 有宋嘉话:“杨徽之诗,太宗写其警句十联于御屏上,僧文宝云:必以天池浩露,涤笔于冰瓯雪椀冰瓯雪椀中,方与此诗相副。” )浣清词,学士声名上赤墀(ch宫殿前台阶上面的空地)。牢落晚年叨宠遇,御屏风写十联诗。”(读全宋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二百首)杨徽之是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在当时诗坛“一望黄茅白苇之中”,其诗“如疏花独笑”(纪昀语瀛奎律髓汇评

18、卷四十二)。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寒食寄郑起侍郎1|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2记时、地,寂寂总括氛围。|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3写景,点明气候特点。|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4景中含情|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无限感叹注释|1寒食:节名。每年冬至后105天,禁火,吃冷食,谓之寒食。寒食后二日即清明。郑起:字孟隆,后周时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史等职。入宋,出掌泗州市征。经历与作者相似。|2柳映门:宋代清明寒食节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七载:每逢寒食,用面“造枣饣固(h饼)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3水隔二句:写郊游所见之景。隔水有寺,寺掩映于竹林之中,

19、竹林被淡烟笼罩;路边有村,村里有花,花在疏雨中凋谢。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说:“三四句调特别。”|4天寒二句:迥,远。断魂,形容哀伤至极。这是杨徽之的名句。宋太宗选出来写到屏风上的十联诗,就有此联。陈衍说:“五六景中情,虽难、易太对,然两句有流水意,不碍。”(同上卷一)导读|这是历代传诵的一首诗。诗人与郑起同遭贬为外官,二人分处异地,此诗便是诗人倾诉衷曲之作。开头和结尾两联较为平泛,但中间两联却都是精心结撰、深有感慨的佳句。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说:“中四句皆美,而下联世人尤传。”三、四句的写景,其妙处在于诗人对景物空间关系的处理,别具匠心。以特殊的句法把视野中浑然一体的景象分出了清晰的层次

20、。宋人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赖得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端指此类妙手。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又说“此种别无深味,纯以风韵取之”。|学号尾数为0、1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试论杨徽之的文学试论杨徽之的文学成就成就王禹偁王禹偁|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出身贫苦。宋太宗人,出身贫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任州县官吏、进士,历任州县官吏、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史宋史本传本传 言其为人刚正不阿,言其为人刚正不阿,“遇事遇事敢

21、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因此,因此“其为文著书,其为文著书, 多涉规讽,以是颇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为流俗所不容”。他生性耿直,对朝政直。他生性耿直,对朝政直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作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作三三 黜赋黜赋明明志:志:“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初年,迁黄州。咸平四年咸平初年,迁黄州。咸平四年(1001)卒卒于蕲州任上,后世称王黄州。有于蕲州任上,后世称王黄州。有小畜集小畜集三十卷,三十卷,小畜外集小畜外集十三卷传世。十三卷传世。 王禹偁王禹偁|北宋初年的诗歌大多是轻佻浮北宋初年的诗歌大

22、多是轻佻浮华,缺乏人民性,王禹偁就是华,缺乏人民性,王禹偁就是北宋初期倡导诗文革新的重要北宋初期倡导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人物之一。他主张“革弊复古革弊复古”,提倡,提倡“ 韩柳文章李杜诗韩柳文章李杜诗”,也效法白居易,自言,也效法白居易,自言“本与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其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其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然;内容富于强烈的现实性。然;内容富于强烈的现实性。宋初诗坛宋初诗坛“王黄州主盟一时王黄州主盟一时”(蔡宽夫诗话蔡宽夫诗话),堪称宋代现,堪称宋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实主义文学的先

23、驱。|在唱和诗风弥漫的宋初诗坛,王禹在唱和诗风弥漫的宋初诗坛,王禹偁能有意识地革除时弊,向杜甫和偁能有意识地革除时弊,向杜甫和白居易学习,在宋代诗歌发展上,白居易学习,在宋代诗歌发展上,无疑是有功绩的。清人吴之振在无疑是有功绩的。清人吴之振在宋诗钞宋诗钞小畜集钞小畜集钞的序文中说,的序文中说,王禹偁王禹偁“学杜而未至学杜而未至”,但又强调,但又强调指出:指出:“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文忠(欧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文忠(欧阳修)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阳修)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觞矣。穆修、尹洙为古文之固其滥觞矣。穆修、尹洙为古文于人所不为之

24、时,元之则为杜诗于于人所不为之时,元之则为杜诗于人所不为之时者也。人所不为之时者也。”这段话揭示这段话揭示了王禹偁诗歌在宋初诗坛独步异响了王禹偁诗歌在宋初诗坛独步异响的面貌及对宋代文坛的直接影响,的面貌及对宋代文坛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以欧阳修为开端的宋代诗尤其是对以欧阳修为开端的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导启作用。文革新运动的导启作用。|欧阳修本人所作欧阳修本人所作书王元之画像侧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云:诗云:“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可见其对王禹偁的崇仰之情。其后,苏轼可见其对王禹偁的崇仰之情。其后,苏轼作作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热烈称颂王禹,热烈称颂王

25、禹偁偁“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并自谓,并自谓“原原为执鞭不可得为执鞭不可得”;黄庭坚作;黄庭坚作题王黄州墨题王黄州墨迹后迹后诗亦云诗亦云“世有斫泥手,或不待郢工世有斫泥手,或不待郢工?往时王黄州,谋围极匪躬。朝闻不及夕,?往时王黄州,谋围极匪躬。朝闻不及夕,百壬避其锋。九鼎安磐石,一身转秋蓬百壬避其锋。九鼎安磐石,一身转秋蓬”,对王禹偁道德文章均备极推崇。通观欧,对王禹偁道德文章均备极推崇。通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创作活动,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创作活动,正显示了具有独特风貌的宋诗形成的过程,正显示了具有独特风貌的宋诗形成的过程,而他们却几乎全然一致地崇仰王禹

26、偁,并而他们却几乎全然一致地崇仰王禹偁,并由其诗学成果由其诗学成果“承流接响承流接响”,无疑透露了,无疑透露了王禹偁诗歌创作所具有的成熟化了的宋诗王禹偁诗歌创作所具有的成熟化了的宋诗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内在质素,而这一点也的某些重要特征和内在质素,而这一点也正是王禹偁的诗歌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最重正是王禹偁的诗歌在宋诗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价值所在。要的价值所在。王禹偁生平诗文系年|1.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2.刘乃昌王禹偁,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墨铸王禹偁三次谪官缘由,文史哲1984,05.谈王禹偁的谪居诗,东岳论丛1985,01.

27、王禹偁与“白体”、“昆体”|王禹偁与西昆体究竟有无关系?|吴之振宋诗抄尝言:“是时西昆之体方盛同,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受此说影响,近代以来许多研究者把王禹偁看作是西昆体流弊的反正者和转变者。|李维诗史,东方出版社1996,P166,168|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31,P50.|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P9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P548-550.|霍松林西昆体与王禹偁,文艺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P305.|认为王禹偁与西昆体没有关系:|程弘王禹偁与西昆体,光明日报,1958-10-11.

28、|曹旭王禹偁与西昆体,学林漫录二集,中华书局1981,P227.|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代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02.|尹恭弘对的意见,同上1983,01.|宋初诗风续论兼答尹恭弘同志,同上1983,01.|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03.|金启华论王禹偁的诗文,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2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村行王禹偁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1。骑马所见景|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听觉、视觉|棠梨叶落胭脂色2,荞麦花开白雪香3。视觉、嗅觉。景物鲜明,造语精巧。|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4。【注释】|1信马:随马任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

29、景,怡然自得的乐趣。|2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3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4原树:原野的树木。【导读】|王禹偁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此诗风格淡雅飘逸,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得白居易、杜甫诗的神韵。首联由动态写景:金菊绽放,花径飘香,马蹄声碎, 菊韵流美。颔联中的“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有声”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 数峰无语”句以人态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 山有情,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两情和谐,长相默契。颈联色彩明艳美丽,“ 胭脂色”与“白雪

30、香”此红彼白,有色有香;“叶落”与“花开”相对,物象天演,灭生自然,富于思理。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作者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 的沦落之感,乡愁浓浓,情趣轻盈而凝重。|日本人吉川幸次郎则着重指出诗人所探索的诗风,不同的表现对象,以及同样表现对象的不同表现方式,并标示出这些变化在诗史上的坐标:“这里的叙景,虽然看似平凡,却含有前人所未言或未能言的成分。如数峰无语立斜阳的立字,把自然拟人化,早已显出了以后宋诗的又一特色。又如对荞麦花的兴趣,在以前的诗里固然也出现过,但在感觉上显得新颖而有所不同。最后一联的惆怅意象,也与过去诗人的用法有别。要是从前,诗人是感于异乡的风景与故乡的不同

31、而惆怅,但在这首诗里,尽管也为了怀念故乡而惆怅,却籍着异乡风景似吾乡,而流露了不妨把异乡当故乡的阔达心境。”(宋诗概说P74,郑清茂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钱钟书宋诗选注评此诗|按逻辑来说,“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命题。王夫之思问录内篇所谓:“言无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的废话。改用正面的说法,例如“数峰毕静”

32、,就减削了意味,除非那种正面字眼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像李商隐禁宫:“暮雨自归山悄悄” 。畲田调|其一|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1|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2|其二|杀尽鸡豚唤劚畲,由来递互作生涯。|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其三|谷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乱入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其四|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其五|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从此商于为故乡,满山皆唱舍人诗。注释|1一、二句:大家齐心协力,砍去山坡上的草木藤蔓;耳朵听着田歌,手不要闲着,加劲儿干。劚劚:砍伐。孱颜孱颜:指山坡上荒芜

33、丛生的藤树杂草。|2三、四句:希望各家各户,都能种成千百亩好田;让绿油油的豆菜庄稼,长满南北青山。索索:古代的计量单位,百尺绳为一索。豆萁豆萁:豆秸。导读|畲田调原作共五首,有序,这里只重点讲其中的第一首。畲田是古代的一种耕作方式 ,先将田地里的草木用火焚烧,把草木的灰作为肥料,再下种。作者当时被贬商州,看到商州南部的丰阳(今陕西山阳)、上津(今属湖北)一带的山民都采用畲田方式,且边干边歌。于是,作者便用通俗易晓的民歌体语言写下了当时劳作的场面和心情。|太宗淳化二年(991),作者遭诬陷获罪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大约这年冬末或次年初春写下了这组诗。诗前作者写有较长的序,交代写作缘起,

34、大意是说,商州南部的丰阳、上津等地皆深山穷谷,当地山民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地。耕种时,山民们互助合作,主人备酒肉款待,还要击鼓唱歌,互相勉励。作者认为他们的行动可嘉,精神可贵,于是作畲田词五首,以表赞美和鼓励。歌词因而写得比较通俗,这样山民们易唱易懂。这组作品确如其言,通俗易懂,很有些民歌风味。诗人从山民畲田这一原始形态的群体耕作劳动中感觉到了自力更生、劳动自给、互助合作等人类社会的普遍精神,在诗中有意加以揭示提醒,具有鲜明的思想意义。| 畬田行畬田行 刘禹锡| 何处好畬田,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上山烧卧木。惊麏走且顾,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轻煤飞入郭。风引上高岑,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赤

35、光低复起。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孤明星汉间。如星复如月,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遂至烘天热。下种暖灰中,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苕颖如云发。巴人拱手吟,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径寸有余金。| 插田歌插田歌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

36、,我作官人去。|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烧火畲:|“晒了三天大太阳,草枯叶干好烧山。落叶草地都晒干,烧山先把火路拦。放火烧山放倒火,火顺风势烟腾空;大火熊熊火焰高,地皮烧得糊焦焦。地皮一烧开了脸,多年陈土亮光光。” 寒食|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1|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2|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3|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4注释|1 寒食寒食: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就是第六句所说的“禁烟”。商山:商山:陕西商县。可怜可怜:可爱。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 得罪了宋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首句透露出作者去年 的寒食节还是在汴

37、梁度过的。自唐至宋,寒食清明是游玩宴会的好日子,宋代理学家邵雍的春游诗第一句就说“人间佳节唯寒食”(伊川击壤集卷二)。注释|2 就:走近,靠近。拈:用手指取物,这里是捕捉的意思。|3 郊原:旷野。陌:小路。春阴:绿荫。乍:刚刚。清晨的旷野雨过天晴,草木青翠新绿满眼;街巷小路绿荫片片,因为寒食禁火不见炊烟。|4 撰碑钱:替人家作了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导读|此诗反映了作者达观自适的人生境界。他虽然被贬了官,但不颓废潦倒,反能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获取一份自得其乐的雅趣.这比一得意就忘乎所以,一失意就怨天尤人好多了.|学号尾数为2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王禹偁与畲田调寇准|寇准(961

38、-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知巴东县。太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真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封莱国公,晚年受丁谓排挤,降职。民间流传歌谣:“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丁谓),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卒于雷州贬所,谥忠愍。善诗,绝句尤为出色,宛转明媚,风神秀逸。有寇忠愍公诗集。春日登楼怀归|春日登楼怀归1|高楼聊引望2,杳杳一川平3。|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4。|荒村生断霭5,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6,沉思忽自惊。注释|1寇准十九岁中进士,知巴东县。这首诗是在巴东所作。所登之楼就是巴东的“秋风亭”,至今保存完好。方回瀛奎律髓卷十选录此诗,清纪昀评

39、云:“气体自高。”|2引望:引首遥望。|3杳杳:形容深远辽阔。|4远水二句:从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化出。远水,一作“野水”。注释|5霭:轻烟。断霭:犹孤烟。此句从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句化出。|6旧业:指故乡的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河。寇准的故乡下邽在渭河边。导读|寇准早年的这首怀乡诗,出手就显示了过人的才华。特别是颔联,虽是从韦应物诗化出,但转化为五律的对仗,不仅工稳,而且自然天成,意境完整,音调谐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清纪昀称赞这两句虽本于韦诗,“然不觉其衍”(瀛奎律髓刊误卷十)。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也说:“用韦苏州语,极自然。”这两句诗曾广为流传,历代诗话常见称引

40、。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这两句诗“深入唐人风格”。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二说:“公在巴东有野水、孤舟之句,为人传诵。”|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句诗还被宋徽宗时的翰林图画院用作考评画科考生水平高低的绘画试题,足见影响之大。据宋人邓春画继记载,当时被录取为第一名的作品是“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谓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陆游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其二说:“豪档何心后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剑南诗稿卷二)所谓“巴东诗句”就是指寇准在巴东任职时所作的诗歌,这首春日登楼怀归就是其中代表。陆游把寇准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同其军事政治上的建树相提并论

41、,可见在陆游的心目中,寇准的诗歌地位之高。寇准在巴东的诗歌曾结集为巴东集行世,可惜今已不存。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岁浪迹江湖,后归杭州。宋史 隐逸传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归杭州,结庐西湖 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终生不娶不仕,喜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名声远扬,多有名士高僧如魏野、惠崇等住谒,与范仲淹、梅尧臣、九僧等均有诗唱和。仁宗朝名臣余靖年轻时曾自粤赴杭,从其学,并改名“靖”。林逋清苦终身,年六十 二而卒,赐谥和靖先生。|林逋诗多有散佚,今存近三百首。他是宋初山林隐逸诗人中之佼佼者,陆游说:“祥

42、符、天禧间,士之风节、文学名天下者,陕郊魏仲先、钱塘林君复二人,又皆工于诗。方是时,天子修封禅、告太平,有二人在,天下麟、凤、芝草,不足言矣。”(跋林和靖帖)对他们真是推崇备至了。其诗除赠答之作外,多写西湖美景及隐居生活,尤以咏梅诗著称。他工于五、七言律诗的写作。林逋自年轻时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创作风格,诗风清隽淡远,多用白描手法。有林和靖诗集四卷,补一卷问世。晚唐体晚唐体的另一的另一群诗人群诗人潘阆、潘阆、魏野、魏野、林逋等林逋等隐逸之隐逸之士士 |林逋|林逋自书诗卷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2,占尽风情向小园3。|疏影横斜水清浅4,暗香浮动月黄昏5。|霜禽欲下先偷眼6,粉蝶如知合断魂7。|

43、幸有微吟可相狎8,不须檀板共金尊9。1【注释】|1本诗选自四部丛刊影明钞本重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宋诗纪事题作 梅花。|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3占尽风情向小园:独占小园风光之胜。风情:风韵情致。|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横斜:形容梅影之错落有致,姿质秀逸。注释|5暗香:清幽的芳香。浮动:缕缕清香四处飘散。五代南唐江为残句“竹影横斜水清 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为林逋此二句所本。|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佳。偷眼:欲看还羞,既想看见 ,又怕看见。|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8微吟:低吟。狎(xia35):亲近,抚爱。 |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

44、指歌唱。金尊:金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导读】|此诗博得古今赞赏,广为流传,主要是“疏影”句写活了梅花的气质神韵神清骨秀, 高洁端庄,幽艳超逸,为历代诗家拍案叫绝。作者从水中的倒影写梅,从虚处着笔,这就多一重意味,便于渲染静寂的气氛。疏淡的梅枝横出斜逸于水上,香气在空中若有若无地浮动,前者打破了纵的图式,形成视觉上的平衡,富有画面之美,后者又打破视界的局限,给人以身临其境似的飘渺之感。而“水清浅”与梅枝的配合,更显出苏轼书林逋诗后所谓“神清骨冷”的情趣;“月黄昏”与暗香的配合,也更显得朦胧清幽,两者共同构成了一种清雅超逸的意境,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意趣。但从全诗但从全诗来看,格来看,格局未免

45、太局未免太小,后面小,后面自鸣清高自鸣清高的标榜,的标榜,也实在有也实在有唯恐不为唯恐不为人知的味人知的味道。道。|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神态”(温公诗话)。辛弃疾在念奴娇词中奉劝文人们“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今人傅庚生分析此联道 :“其疏影,梅之魂也;横斜,其姿也;暗香,梅之气也;浮动,其韵也;陪衬之清浅之水 ,烘托之以黄昏之月;梅之为梅,尽于此矣。淡然静穆,有神仙之概焉。”全诗借物咏怀,以景抒情。花魂诗心,水乳交融;梅韵蝶梦,终篇凝香。活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构思 新颖,语言精美而意境淡远。|有人认为此诗有句无

46、篇。纪昀说,“首句纤而俗”,又云“五 六浅近,结而滑调”。苏轼书林逋诗后曰:“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此首咏梅之作,写了梅之摄骨销魂之美和玉洁冰清的品格。寄托着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的理想化人 格情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诗澄淡高远,如其为人。”点明诗品与人品的关系 。南宋词坛大家、音乐家姜夔以“疏影”、“暗香”为名创作咏梅词调,旋律优美,韵味无 穷,具有较大影响。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1 |底处凭阑思渺然2?孤山塔后阁西偏3。|阴沉画轴林间寺4,零落棋枰葑上田5。|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注释】|1端上人:名端的和尚。

47、上人:和尚的尊称。|2底处:何处。阑:栏杆。渺:高远,辽远。|3偏:边。|4阴沉画轴:诗人身处佛地,古木参天而暮色苍茫,眼前图景如一幅褪色的画。阴沉: 黯淡。|5枰(ping35):棋盘。葑(feng51):菰(gu55)根,俗称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 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导读】| 诗人于孤山寺端上人房凭阑远眺:青山隐隐,绿树丛中露出几所禅院古寺。夕阳西下,农人们荷月带锄回,水面上零零星星飘荡着几块架田,宛如从棋盘上割下的方格。极目天宇,寥廓秋空中,偶尔飞过一只小鸟。秋深时分,地面上升起袅袅炊烟,也带着丝丝寒意。古寺、 碎田、独鸟、寒烟构成四

48、幅空旷幽邃的风景画,色彩古朴简淡,展现出高僧端上人日日仙居 之清雅空寂的生活环境,这恰恰与诗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闲逸情致相吻合。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此诗写景精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五、六句在词序排列上作了调动,虽违背语法规范,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可与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媲美。三、四句因比喻贴切、想象奇妙而备受赞赏。后世黄庭坚仿效曰:“田似围棋据一枰 ” (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稻田棋局方”(次韵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沟垅如棋局”(闲居院上方晚景),杨万里有“天置楸枰(棋盘)作稻

49、畦”(晚望)等等,王渔 洋池北偶谈中品评曰“写景最工”。秋兴八首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蓬莱宫阙对

50、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晚唐体总体艺术风格 1从艺术手法上看,善于在精巧构思中描摹自然景物。既不同于西昆体的轻白描而

51、重用事,又有别于白体末流的过于浅俗平易。杨慎尝评其“忌用事,谓之点鬼簿,惟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杨慎升庵诗话)可谓烛见其微。其由于“忌用事”,所以有别于西昆体;而其同时必“深刻思之”,所以又有别于白体。2从内容上看,精于写景,多流连山水、逍遥泉石之作。“ “九僧九僧” ”即希昼、即希昼、保暹、保暹、文兆、文兆、行肇、行肇、简长、简长、惟凤、惟凤、惠崇、惠崇、宇昭、宇昭、怀古等怀古等九们僧九们僧人,其人,其中惠崇中惠崇的成就的成就比较突比较突出。出。 |3从艺术境界上看,小中见巧,诗风寒寞,诗境狭小。如魏野盆地萍:“乍认庭前青藓合,深疑鉴里翠钿稠。莫嫌生处波澜小,免得漂然逐众流”。此诗写池中浮萍

52、。前二句以“庭前青藓”,“鉴里翠钿”的生动喻象显示出浮萍的色彩、形态及其生活环境和范围,已见精巧构思;后二句承其生长环境写出,虽然“生处波澜小”,却可免于“漂然逐众流”,突出了对“虽小却好”的赞赏,又见甚富理趣。但是,正因为这种“虽小却好”的审美趣味,实际上造成诗中思维空间及其艺术境界的极端褊狭,而这正可视为整个晚唐体诗的普遍风气和特点。同时,从“莫嫌”、“免得”的主观倾向,也分明可见诗人自身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态度的喻示。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少时即有诗名,年十一,宋太 宗诏送阙下,试以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又赐进士及第。曾任翰林学士和史馆

53、修撰, 制诰多出其手,官至工部侍郎。曾修宋太宗实录、册府元龟,卒谥文,人称杨文公。杨亿性耿介,尚节气,支持抗辽入侵的正义战争,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之举。杨亿|其诗学李商隐,在史馆时,与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诗歌唱和,结集为西昆酬唱集,故有“西昆体”之称。西昆体以晚|唐李商隐为宗,内容多“缀风月,弄花草”;艺术形式上铺陈词藻 ,雕琢用典,讲究声律,以学问为诗,追求典雅华丽。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杨亿又以骈文名世,其诗文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二十卷。汉武1|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2|光照竹宫劳夜拜3,露漙金掌费朝餐4。|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5。|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

54、向长安6。注释|1这是一首咏史诗,讥剌汉武帝迷信方士之言、求长生不老药等荒诞不经之事,目的是讽谏宋真宗的求仙学道,祀神封禅,广建宫观,希求长生,是有感于现实而借古讽今之作。瀛奎律髓卷三方回评云:“此诗有说讥武帝求仙,徒费心力,用兵不胜其骄,而于人才之地不加意也。”冯班评云:“此首有作用。”纪昀评云:“此便欲直逼义山。”又说:“此咏古数章,却有意思,议论颇得义山之一体。”注释|2“蓬莱”二句:讥汉武帝求不死之药,徒费心力。相传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金银为宫阙,诸仙人及长生不死之药皆在山上。未至,望之如云,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对武帝说曾在海上见到蓬莱仙人安期

55、生。武帝于是遣人入海求安期生之属。事见史记封禅书。弱水,典出十洲记,凤麟洲在西海中央,“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注释|3竹宫:甘泉祠宫,以竹筑成。汉武帝曾在甘泉宫中作通天台以候天神,“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自竹宫而望拜”,事见汉书礼乐志。劳:烦劳,辛劳。注释|4漙:露多貌。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金掌:汉武帝所建的承露仙人掌,以铜为之,用来承接甘露。张衡西京赋:“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改性命之可度。”文选李善注引三辅故事:“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5力通:尽力通往。力通青海,指汉武用兵西域以求名马之事。文成,齐人少翁

56、,武帝时方士。以鬼神方书见武帝被封为文成将军,后因方无效被杀,武帝说他是食马肝而死。此二句讥讽汉武帝为求名马,穷兵黩武;被方士所惑,执迷不悟,自欺欺人.|6待诏二句:待诏先生,指东方朔。编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索米,讨米。长安,汉都城,今陕西西安。汉书东方朔传云,汉武帝刚即位,东方朔前来上书道:“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可以为天子大臣矣。”汉武帝封他为待诏官。待诏官俸禄微薄,也见不到汉武帝,还不如武帝跟前的侏儒。一天,东方朔骗侏儒说,皇帝要把你们杀掉呢!侏儒忙到武帝面前哭泣求饶。武帝召东方朔,问他为何恐吓侏儒?东方朔说:“侏儒长三尺余,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

57、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无令但索长安米。”一席话引得武帝大笑。这两句讽刺汉武帝侈求神仙而薄待才情之士。导读|杨亿是北宋初年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人物,西昆体以学李商隐相标榜,追求形式美丽。这首汉武便是典型之作,词藻繁丽,对偶精切,好用典故,单单从形式上与李商隐相比,完全不相上下。全篇四联八句,句句都有出典,紧扣诗题,将汉武帝醉心于神仙方术的典故与词藻组织得缜密工巧,显示杨亿的学识和才情。|五、六二句音节浏亮处亦如义山诗。然而纪昀瀛奎律髓卷三曾评:“昆体虽宗法义山,其实义山别有立命安身之处,杨刘但则其字句耳。”评论十分精当。不过这首汉武确实是效李商隐到

58、家的成功之作。书怀寄刘五1|风波名路壮心残2,三径荒凉未得还3。|病起东阳衣带缓4,愁多骑省鬓毛斑5。|五年书命尘西阁6,千古移文愧北山7。|独忆琼林苦霜霰8,清尊岁晏强酡颜9。|【注释】|1刘五:即刘筠,字子仪,时与杨亿同官知制诰。|2“风波”句:仕途风雨坎坷,自己的济世壮心,也趋衰退 。名路:功名富贵之路。残:衰退。|3三径: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慨叹由于弃家为官,以至“三径就荒”,即园中小路都荒废了。这里以陶渊明自比,以不能辞官归隐为憾。|4沈约任东阳太守时,自叙:“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此句说自己因病而瘦,有如沈约。|5骑省:官署。晋潘岳在秋兴赋序文中言己三十二岁时,“始见二毛”,即鬓发

59、斑白,当时,他正“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这里指自己因愁早衰,有如潘岳。|6书命:指为皇帝起草公文。尘:风尘、尘俗。西阁:知制诰办公的场所。尘西阁:在 西阁为俗务操劳。|7“千古”句:南齐周彦伦隐居北山,后又出山为官。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对其利用 隐居来沽名钓誉的行为加以嘲笑。这里指自己不能归隐,也有愧于北山移文。|8琼林:宋御苑名,在开封顺天门外。|9清尊:指美酒。岁晏:年终。酡颜:喝酒而脸红。此联意为年终天寒时皇帝在琼林苑赐宴,别人也许引以为荣,自己却以勉强喝酒为苦。【导读】| 作者仕途坎坷,多年辛苦而一事无成,欲罢不能又早生华发。此诗颇多感叹,所用典故中人和事,与己颇有同感。

60、作者厌官场之碌碌,求隐逸而不得。岁月如梭,忽又至落花时节。末句一“独”字愈见其幽独遗恨之情。此诗可与李商隐锦瑟“一弦一柱思华年”句参读。泪(选一)|锦字梭停掩夜机1,白头吟苦怨新知2。|谁闻陇水回肠后3,更听巴猿拭袂时4。|汉殿微凉金屋闭5,魏宫清晓玉壶欹6。|多情不待悲秋气7,只是伤春鬓已丝。【注释】|1锦字梭停:指苏蕙织锦为回文诗事。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其凄婉。”昭明太子文选李善注引织锦回文诗序:“窦滔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誓不更娶。至沙漠,更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以赠之。苻国时人也。”|

61、2白头吟:卓文君所作白头吟。新知:指司马相如将聘之妾。此句引自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 ,相如乃止。”|3陇水: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回肠:形容内心极端痛苦。 |4巴猿:指巴东三峡的猿猴。拭袂:以衣袖擦泪。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金屋闭:指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金屋:指陈皇后所居之宫殿。此句用“金屋藏娇” 之典故。|6魏宫:指魏文帝曹丕之宫殿。欹():倾斜之意。这里指魏文帝所爱美 人薛灵芸被选

62、入宫之事。拾遗记卷七:“灵芸闻别父母,嘘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日,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7多情:多愁善感之人。悲秋气: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导读】| 雨是老天的泪水,泪是人心头的情丝。情有悲喜,泪有辛甘。本诗写泪,精心选择几个典故,弃妇之思君清泪,哀猿之悲鸣啼血,思乡之梨花红雨,情深泪多,读诗未竟而心欲碎。末句伤春,叹人生之无常,时不我与,霜雪满头而心更憔悴。此诗层层深入,伤春感怀,触目惊心,颇具唯美诗风。西昆体|一、西昆酬唱集的成书及“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

63、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9741020)、刘筠(9701030)、钱惟演(9771034)三人。西昆酬唱集中,杨、刘、钱三人的诗分别为75首、73首和54首,共占全书篇数的五分之四。又全书共有70题次,其中由杨、刘、钱三人首唱的分别为41次、13次、和9次,共占全书题次总数的十分之九。由此可见,杨亿等三人不但是西昆体中作品最多的诗人,也是在当时的唱酬活动中领导风气的盟主。|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西昆体的作家主要是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的特点。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其缺陷是

64、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具体而言: 西昆体|1创作内容狭窄。西昆酬唱集中的诗篇,总不外是受诏修书,宫廷游宴,或者是描摹物态,流连光景。如禁中庭树、馆中新蝉、夜宴、荷花、梨、泪、夕阳、柳絮等题目,一人首倡,其他馆臣便赓迭相和。如李商隐有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首,杨、钱二人就有同韵和诗。其作品具有李商隐诗的外形,却缺乏李诗那种潜藏在精丽的字句与恰切的典故中的真情实感与深悲积怨。由于他们整天在秘阁里钻故纸堆,书本知识和辞章修养当然远远超过晚唐五代的一些乱世文人,但其作品却仍然显得内容空虚,思想贫乏,只有部分咏史的篇目,借古

65、喻今,是其中较有现实意义的较好作品。|2专工律诗。西昆诗人主要学习李商隐诗的艺术成就。西昆酬唱集中的诗篇用典贴切,属对工巧,音节和谐,非学有根柢、才力富健者不能有这种熔铸功夫。西昆诗人“宗法李商隐,词取妍华,而不乏气象”,“锻炼新警之处终不可磨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学习李商隐诗华美典丽的词藻,曲折隐幽的用典使事,朦胧幽约的感情表达方式,其优秀之作确深得义山艺术精髓。如杨亿汉武诗,古今诗话即评为“义山不能过也”。但毕竟西昆诗人的生活遭际|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处在凄风苦雨、动荡不安的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有着太大的反差,因而他们的诗作往往得李诗之形式而缺乏李诗那样真实深刻的内容,即使写忧患悲愁,也

66、难免为赋新诗强说愁之浮浅做作。不过,这种华美典丽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前期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另一方面其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着意追求,也为宋初诗坛注入较为高层的审美意绪,并成为以追求艺术形式美为主要特征之一的北宋中期以后形成的具有有独特风貌的宋诗的构成因素|之一。欧阳修曾将西昆体与晚唐体相比较,认为西昆诗人“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欧阳修六一诗话),给予极高的评价;只是其末流“效之者雕琢太甚,渐失本真”(胡鉴沧浪诗话注)。因而,欧阳修一方面对西昆末流再以“优游坦夷之途矫而变之”,另一方面又“有取于昆体”(明嘉靖玩珠堂刻本西昆酬唱集序)。从另一个角度为构建宋诗进行艺术经验的积

67、聚。这是西昆体在宋诗发展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晏殊|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时年三十岁)、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以“知人”见称,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

68、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据说他一生写了一万余首诗,可现在只剩下二十余首了,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晏殊春恨词意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寓意1|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3|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4|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5【注释】|1这是一首相思怀人的爱情诗。诗题一作无题,当拟李商隐的无题诗。一作寄远。|2首联又作“

69、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油壁香车,指古代妇女乘坐的轻车。乐府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3“梨花”二句:既写眼前的春宵花月,又是回忆与情人相见时的景色。过去之幽情与眼下之感伤,相互引发,相融一片。溶溶:水流貌,形容月光如水。|4“几日”二句:写此时的凄苦怀抱,入骨相思,由上一联引发而来。寂寥:寂寞,无聊。伤酒:饮酒过量,醉酒。萧索:萧条冷落。禁烟:清明节前两天禁止生火,称寒食日或禁烟日。|5“鱼书”二句:鱼书,指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何由达,即无法寄达。这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写无由再见的绝望,谓不知对方下落,欲通

70、音讯,却处处有碍。晏殊有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可参看。导读|这是晏殊颇为自负的作品,也屡为后人所称道。瀛奎律髓卷五选录此诗,冯班评云:“昆体多用富贵语,此却自然,不寒俭,胜杨(亿)刘(筠)也。”陆贻典评云:“艳丽无脂粉气。”查慎行则说:“晏工于填词,炼句每轻倩。”特别是“梨花院落”一联,清丽淡远,音律流美,写景而深情自见,确是不可多得的名句,晏本人也极为得意,常以此二句向人自夸。|晏殊的门生宋庠也极爱赏。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此自然有富贵气。”清人冯班评曰:“自然富贵,妙在无金玉气。”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则说:“同叔工词,故能作溶溶、淡淡二语,而却是诗而非词。”宋诗一般不

71、大表现爱情的内容,而此诗不仅写得深情绵渺,而且清雅蕴藉,铅华尽去,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学号尾数为3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浅议晏殊的“以词为诗”和“以诗为词”现象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 生”。梅尧臣颇有才学,然科场屡失意。后以其父“门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等 县主簿、建德令等职。皇祐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官至尚书都员外郎, 又称梅都官。梅尧臣虽一生官小俸薄,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诗),他在政治上积极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揭露时政之丑恶,同情人民的苦难,写了不少歌生民病的

72、现实主义诗篇。|梅尧臣兼工今体诗和古体诗,尤以五言擅长。他早年曾受西昆派影响,后主张诗歌革新,反 对浮艳空虚、堆砌典故的形式主义诗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宋人龚啸 称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 先生集附录)。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更推崇说:“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评其诗:“其初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遗一卷 、附录一卷。梅诗现存二千八百多

73、首。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导读】| 此首五言绝句,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形体短小精悍,对比鲜明强烈,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溢于言表。时人张愈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可与之媲美,但梅诗只列举客观事实,不加主观感叹,采用白居易“卒章显其志”的笔法,因而更加耐人寻味。今人钱钟书宋诗选在此诗的注语中说:“唐诗里像 孟郊织妇词的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郑谷偶书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于濆辛苦行的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 和杜荀鹤蚕妇的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苎麻?也都表示对这种现象的愤慨。”

74、鲁山山行1|适与野情惬2,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 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3。【注释】|1本篇选自四部丛刊影明本宛陵先生集卷七。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作者知襄城县时。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省鲁山县东北,与襄城县西南相接。|2野情: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惬:畅快,称心。|3云外:遥远之处。一声鸡:一声鸡叫,暗示有人家。【导读】| 杜牧山行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抒情俱达妙境,此首鲁山山行新颖自然,知名度虽不及杜牧的山行,然亦别有意趣。首联和颔联写自己山行的心情(乐)和见闻(趣)。工于写景,情景交融

75、,山峰多姿,幽径独行,本已具闲静愉悦的淡雅之境,五、六句属对精工。“霜落”点明时近黄昏。“林空”更显山中旷达 , 秋景深幽。“熊升树”、“鹿饮溪”愈见活泼空灵,野趣盎然,而行人闲适自在,吟醉 山林之 “野情”亦自在其中。|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正是苏轼说的“无人态”,因而显得物(熊、鹿)我三者都悠闲自在。|结尾自然而余味无穷,达到梅尧臣自己主张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的境界。|方回瀛奎律髓卷四评此诗说:“尾句自然; 熊鹿一联,

76、人皆称其工。然前联尤幽而有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四曰:“圣俞诗工于平 淡,自成一家。如东溪云: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山行云: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春阴云:鸡鸣桑叶吐,村暗杏花残,杜鹃云:月树啼方急,山房人未眠,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也。”悼亡三首1|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2!|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3。|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4。|窗冷孤萤入 ,宵长一雁过。|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5。|从来有修短6,岂敢问苍天。|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7,沉埋

77、向九泉!【注释】|1此诗为梅尧臣悼念亡妻谢氏之作,写于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初娶谢氏,谢绛之妹 。天圣六年(1028)结婚,当时尧臣二十六岁,谢氏二十岁。庆历四年(1044)尧臣乘船返汴京 ,七月七日至高邮三沟,谢氏死于船中。|2长捐:这里指永远失去。捐:奉献。|3强意:指勉强与人寒暄周旋之意。 |4“欲语”句是说人亡室空,可以向谁诉说心中情思呢?|5“精爽”句指精神、神智、感情等处于折磨之中。|6“从来”句是说人生寿命不齐,本属天意。修:长。|7连城宝:指爱妻谢氏。【导读】| 古诗写夫妇之情而工者尤少。晋潘岳悼亡(潘岳潘岳悼亡诗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

78、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颇为著名,但其中除“望庐思其人,入室想历 历”等数语外,无沉痛语。|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

79、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写“贫贱夫妻百事哀”,亦能动人;但“俸 钱百万”,“营奠营斋”,毕竟官僚口吻。只有尧臣此诗,感情最为真挚纯洁,恰如陈衍 宋诗精华录所评:“盖熏心富贵,朝命刻不去怀,人品不可与都官(梅尧臣曾任尚书都员 外郎)同日而语也。”|潘岳悼亡诗|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明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

80、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第一首是总写,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梅与谢氏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谢亡,凡十七年。“十七年”而“相看犹不足”,可见爱之深、情之挚。前四句写悲情,后四句写去日几番 转折,愈转而愈深。|第二首则作具体刻画。前四句写“每出”、“归来”,类似于司马迁写己悲时“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报任安书),“窗冷”两句以客观景物,抒写自己寂寞孤独、长夜难眠的凄凉心境。末两句更点明思妻的镂心刻骨之痛在于精神、在于灵魂上。|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

81、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三、四句将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其死亡愈堪悼惜。陈衍曾指出“从诗经硕人中来”。五、六句愿牺牲自己,挽回爱妻的生命,以反问形式着笔,更显呼天告地之痛。|梅尧臣诗论“惟造平淡难”,在这三组悼亡诗中作了很好的诠释,诗人以最平淡的语言,造就了最深最浓的情感。可谓言情的杰构。书哀|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1,憔悴鉴中鬼2 。|【注释】|1膺:胸膛。|2鉴:镜子。【导读】| 此诗写于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贤妻(谢氏)、爱子(乳名“十十”)相继在舟行途中病故。前两句用“既

82、丧又复丧”这种重叠递进的语式,传达出的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巨大悲痛。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这里还使人想起杜甫新安吏“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和庄子“哀莫大于心死”的名句,诗人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诗中主要采用对比手法,以物的可以失而复得,反衬人的不可复生。五、六句写雨落难收,珠沉难求,都是喻人的不可复生。“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物终归有重见天日、去而复来的那一天,但“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此处转折,映照出自己失去亲人的悲痛与损失,是不可比拟的,无法弥补的。物失去还可重见,而人死去则永远不能重逢,物人相比,更

83、见遗恨之深。书哀一诗又采用赋法,间以独特的比喻,将一己的深哀巨痛,以最简朴凝炼的语言表达,颇为感人至深。陈衍宋诗精华录云:“此首与前二首(指悼亡三首)精爽十字,最为沉痛。”|学号尾数为4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以梅尧臣的悼亡诗为例,试论其诗歌“惟造平淡难”的特点。东溪1|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2|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3|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4|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释】|1东溪:即宛溪,在尧臣故乡宣城县。此溪源出宣城东南峰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 、句两水,合称“双溪”,即李白诗“两水夹明镜”之两水。|2屿:小岛。|3野凫:野鸭。|4蒲

84、茸:初生的蒲草。【导读】|这是一首写景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方回赞为“当时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陈衍也说“的是名句”。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傍母眠”,梅诗三句取景与杜相同。由“凫眠”的景象中抽绎出“有闲意”来。其实正是作者自己“爱闲”、“羡闲”。|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 说其“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欧阳修说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作者“心意虽老大”的自我写照。 结句以“情虽

85、不厌”收束,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薄暮归来”和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连至日斜”(小舫)用意相同。但言之太尽,过于质木。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居三朝数十年间,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宗师”(吴充欧 阳文忠公行状)。他正直敢言,要求政治改革,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受到政 敌打击,两次遭贬。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晚年屡求谢事,于神宗熙宁 四年(1071)致仕,结庐于颍州西湖之滨。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导人物。二十四岁中进士后,在西昆派文

86、学家、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府,开始与尹洙、梅尧臣唱和诗歌并提倡古文。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重视道统和文统。在文和道的关系上,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同时,他也看到“文”的重要性,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说:“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他还认识到文对于道,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与乐秀才第一书中说:“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欧阳修“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宋史本传),曾巩、王安石、三苏就是得欧阳修奖掖,显名于世,接受他的影响,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中

87、坚力量。欧阳修|欧阳修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不仅因其具有革新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创作实践。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苏轼在六一居士集叙中称赞他:“论大道似韩愈, 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文笔皆纡徐委曲、条达疏畅,语言明白易晓,且针对世事,言之有物。欧阳修|欧阳修今存诗八百六十余首,其诗成就虽不及散文,然其语言平易流畅、风格自然清新,时有李白之风。对扫除西昆派雕琢浮艳的诗风起到良好作用。同时他还开启了宋代以文为诗、 以议论为诗的风气。如果把欧阳修诗与韩愈诗相比较,那么韩诗有如江边断崖,古树盘结,乱石荦确;下有涛声拍岸,上有苍鹘栖巢;横空排奡,奇崛

88、幽险。|欧诗则如山间谷地,流水潺潺,芳草茵茵;深处幽折,时见峭壁怪石;宽处平畅,点缀竹树人家。两家的区别,不仅是个性的不同,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认为当时人议论欧诗“或曰学昌黎,或曰学太白,或曰不甚喜杜,或曰有国初唐人风气,能变文格而不能变诗格”,这种种看法,“皆非知公也”。他认为欧“天分既高,而于古人无所不熟,故能具体百氏,自成一家。”欧阳修|收在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的词作有二百四十多首,婉丽、隽永且有放旷气息。|欧阳修著作颇多,有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史学专著新五代史七十四卷以及与宋祁合著的新唐书二百五十卷。|集古录跋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纵

89、二七二厘米,横一七一二厘米。凡五十八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百九十二字 。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1|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2,|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3。|我来夏云初4,素节今已届5。|高河泻长空6,势落九州外。|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7,|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8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9。|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10,有 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11,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12。|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13,|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譬如妖韶女14,老自有余态;|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15,|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90、|苏豪以气轹16,举世徒惊骇;|梅穷独我知 ,古货今难卖17。|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云烟一翱翔18,羽翮一摧铩19,|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20。|问胡苦思之21,对酒把新蟹。【注释】|1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 州宣城人。|2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3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迈:远。|4“我来”句指四月诗人奉使至河东。云:语气助词,无实义。|5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届:到。6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7文酒:饮酒赋诗。邈:遥远。高会:盛会。|8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礼记曲礼:“贤者狎而敬

91、之,畏而爱之。”|9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10“万窍”句语本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意谓大风起处,万穴齐鸣。这里用来比喻苏舜钦雄健的诗风。|11杀:停顿。|12柬汰:挑选、淘汰。|13“石齿”句用寒流漱石的声音比喻梅诗的清切。石齿:尖峭的石滩。濑:湍急的水。 |14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15嘬:吃,咬。|16轹li:超越,胜。|17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18“云烟”句指苏舜钦当时身官清要,以集贤校理监进奏院。|19“羽翮”句指梅尧臣当时沉沦下僚,至开封待调。羽翮:羽毛。铩:摧残、伤害。|20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21胡:

92、为什么。【导读】|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四月,欧阳修巡视河东路(宋治所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七月返汴京,途经水谷,作此诗。诗篇清苍老健,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虽涉议论,而设喻丰富,形象 生动地概括出苏、梅不同的诗风及表达方式:苏诗风格豪健,气势雄放如同万窍怒号、千里奔马;梅诗清切古淡、意味深长如同石漱寒濑、咀嚼橄榄。两人独特的创作个性一经诗人的品评,跃然纸上。|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曾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俊,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余尝子水谷夜行诗略道一二云:子美气尤雄古货今难卖,语 虽非工,谓粗得其仿佛,然不

93、能优劣也。”这首诗虽未分苏、梅诗之优劣,然确实成为苏、梅诗风的权威论断。|宋人诗论较唐兴盛,在这方面欧阳修可谓其先导。朱自清在宋五家诗钞中评此道:“此论诗诗。以譬喻作品目,盖始于汉末月旦评。尔后论诗评书论文 ,多用此体,今所谓印象批评也。”|苏、梅二诗人之诗名,在当时及后世显扬,与欧阳修的称誉很有关系。附|荒林里的鸡鸣透着寒意|一轮残月倒挂山壁|披衣起看夜色将晓|骑马揽缰叹息行程漫漫|我来还是初夏时分|而今秋天已尼来到|高高的银河在长空中奔泻|那气势直落九州之外|微风吹着单薄的衣襟|令睡意消失在拂晓的空气里|真想念我远在京城的友人|写诗、饮酒,又在那儿聚会|其间定有苏君和梅翁|两人文才可畏又可

94、爱|写出的篇章纵横多变|价值和名声并驾齐飞|子美的豪气尤其雄劲|如风入万窍一齐共鸣|有时乘兴肆意颠狂|醉中墨汁淋漓如大雨滂沱|就像那千里马腾空跃起|奔跑的气势再不能止息|看来眼前满是珠玑|无法一一挑拣去粗取精|梅翁的追求是贴切清峻|像泠泠之水漱洗尖石|三十年在作诗中度过|看待我犹与后辈无异|他行文、措辞越是清新|用心和运思便越见老练|就好像美艳的女子|至老自有一种风韵|近来诗风更为古朴硬朗|反复咀嚼苦难下口|最初宛如口含橄榄|越久越能品出真味|子美以豪气凌盖一切|举世都为之感到震惊|困顿的圣俞唯我独知|真正的古董难以时兴|二位好比一对凤凰|百鸟中最美的灵禽|一个翱翔在云烟|一个羽翼被摧折|何时

95、才能相随共游|终日聆听美妙的歌声|若问为什么如此苦苦思念|真盼望手把新蟹与你们同饮共欢戏答元珍1|春风疑不到天涯2,二月山城未见花3。|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4。|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5。|曾是洛阳花下客6,野芳虽晚不须嗟。【注释】|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宜昌)军事判官,与欧阳修常相过从。此诗是景祐四年(1037)在夷陵作。|2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3山城:亦指夷陵。 |4“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中说,夷陵“风俗朴野,小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秀美,邑

96、居缮完,无不可爱”。 冻雷:春天的雷声。|5“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为物华所感染。物华 :美好的景物。|6“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导读】|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

97、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开头二句“起得超妙”(瀛奎律髓汇评卷四纪昀语),冯舒、陆贻典、查慎行、许印芳都云首二句不凡,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絛西清诗话)起句不凡,下面又环环相扣,故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 ”|元方回編瀛奎律髓巻四:此夷陵作歐公自謂得意盖春風疑不到天涯一句未見其妙若可

98、驚異第二句云二月山城未見花即先問後答眀言其所謂也以後句句有味|宋蔡正孫編詩林廣記(前集十卷後集十卷)后集卷一曰: “西清詩話云歐公語人曰某在三峽賦詩云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不見佳處併讀之便覺精神頓出文意難評如此要當著意詳味之耳。”丰乐亭游春1|其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手迹【注释】|1丰乐亭:遗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并写有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蟬然而仰出。俯仰左右,

99、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阔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导读】|这首诗为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时作。原作三首,此选其第三首。这是一首惜春之诗。“游人”以下两句实乃以多情人之惜春与踏花人之不知惜春相对 比,表面是写“游人不管春将老”,实则深寓惜春之意。欧阳修的蝶恋花一词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比较而读。有的本子将“老”字写作“尽”字,两字虽意思相近,效果却有差别,“老”是拟人笔法,更为生动传神。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导读】|这是一首咏鸟啼之诗,作于庆历七年(1047

100、),一题为郡斋闻百舌。咏物诗如果仅仅是咏物,即使写得曲尽其妙,品格亦不高,故凡咏物诗,作者往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见解,而使境界顿出。此诗之所以为佳作,在于诗人不仅以清新、秀美的语言描绘美妙动听的鸟啼声 ,而且在金笼之啼与林间之啼的比较中,流露出自己对无拘无束自由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 同时还隐约透露了屡遭贬斥,仕路受阻的愤懑之情。今人陈友冰、杨福生说:“这首画眉鸟实际上是一首自由颂。”(宋代绝句赏析P46)倪其心、许逸民说:“这诗是借咏物以发感慨、论哲理,显示了宋代咏物诗向哲理诗发展的趋势。”(宋人绝句选P34)|欧阳修于至和初作的书三绝句后云 :“前一篇,梅圣俞咏滑滑;次一篇,苏子美咏黄莺;后

101、一篇,余咏画眉鸟。三人者之作也 ,出于偶然,初未始相知,及其至也,意辄同归,岂非其精神会通遂暗合耶。”梅圣俞竹鸡云:“泥滑滑,苦竹冈;雨潇潇,马上郎。马蹄凌兢雨又急,此鸟为君应断肠。”苏舜钦雨中闻莺:“娇人家小女儿,半啼半语隔花枝。黄昏雨密东风急,向此飘零欲泥谁。”三诗均托物抒情,寓人生坎坷之意,故曰:“意辄同归。”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1,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2,莫教弦管作离声。|【注释】|1浓烂:浓丽烂漫。轻明:轻柔明媚。|2且:聊且。一作“只”。【导读】|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改知扬州饯别之时。欧阳修于滁州任上,深深爱上了当地的青山绿水,常常徜徉于其间

102、,并写了不少描写滁州山水的佳作。在这离别之际,诗人仍是以欣喜的目光看着那花光柳色,仍然对花举杯,酣醉如常,似乎不以离别经怀。然而,最末一句却点出原来作者是以自欺的方式以忘却离别之痛,而作这最后的陶醉,依依不舍之情顿现字里行间。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正从这首诗来。末二句的写法是仿唐人张谓送卢举使河源“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管为君愁”,武元衡酬裴起居“况是池塘风雨夜,不堪弦管尽离声”,白居易及第后归觐“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等等。陈衍云“末二句直是乐天”(宋诗精华录),正是说他们均以弦管奏出的离别之声衬托诗人依依不舍之情。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

103、花。|棋罢不知人换世1,酒阑无奈客思家2。|【注释】|1“棋罢”句暗用述异记中的故事:“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童子与质 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岁。”|2酒阑:酒尽筵散。【导读】|这首诗作于皇祐元年(1049),乃记述梦中之所见。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 ,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宋洪迈云:“此欧阳公绝妙之语,然以四句各一事,似不相贯穿,故名曰梦中作。”(容斋诗话卷五)杨慎升庵诗话认为绝句诗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意连句圆”,如金昌绪春怨;一种则是一句 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104、柳)和此诗同属此 类。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所以陈衍说:“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宋诗精华录)明妃曲和王介甫作1|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2。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3。推手为琵却手琶4,胡人共听亦咨嗟5。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6。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7 。注释|1嘉祐四年(1059)在汴京作。明妃:五昭君,名墙(一作樯,或作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汉室

105、与匈奴和亲,元帝以王墙嫁呼韩邪单于,号宁胡阏氏(yn zh即皇后)。后来晋人避文帝司马昭讳主,改称为明君或明妃。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他在嘉祐四年作了明妃曲两首,梅尧臣、司马光、刘敞等名人纷纷和作。欧阳修也和作了两篇,这是第一篇。|2“胡人”四句:胡人,指匈奴。汉书晁错传:“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此胡人之生业。”李白战城南:“胡人以杀戮为耕作。”此四句写胡地狩猎游牧生活,点出胡、汉习俗之异。|3此句说明妃出塞时作琵琶曲寄托哀怨。晋石崇王明君词序云:“匈奴盛,请婚于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昭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

106、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4却手:回手。广韵:“推手为琵,引手为琶。”琵琶本象声词,用以为乐器名。释名释乐器:“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5咨嗟:叹息。|6“玉颜”二句:谓明妃游荡死于塞外,琵琶怨曲却传入中原。此是诗意转折之处,“玉颜”句承上,写明妃游荡天涯之遗恨;“琵琶”句启下,写琵琶曲传入中原以后的情形。王安石原作第二首的结句说:“可怜青冢已芜没,不尚有哀弦留至今。”这里承其意加以发挥。|7“汉宫”六句:按,指依照乐谱演奏。新声谱,指明妃所作的思归曲。洞房,深邃的内室。下堂,离开堂屋,这是指足不出户。黄云,

107、指塞外风沙。断肠,形容悲苦之深。刘长卿王明君诗:“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可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正是反用其意。导读|这首诗与再和明妃曲,都是欧阳修的名作。据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记载,他曾对其子欧阳棐说:“吾庐山高,今人莫能为,唯太白能之。明妃曲后篇,太白不能为,唯杜子美能之;至于前篇,则子美亦不能为,惟我能之也。”可见本篇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清人方东树以走红诗构思及章法布置颇为推崇,说它“思深,无一处是恒人胸臆中所有”。“以后一层作起。谁将句逆入明妃”。“玉颜二句逆入琵琶。收四语又用他人逆衬。一层一层不犹人,所以为思深笔折也”(昭昧詹言卷十二)。王安石明妃曲|其一明妃初出汉宫

108、时1,泪湿春风鬓角垂2。低徊顾影无颜色3,尚得君王不自持4。归来却怪丹青手5,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6。一去心知更不归7,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8,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9。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10,人生失意无南北。【注释】|1明妃:即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汉元帝宫妃。她入 宫数年,一直不得召见。匈奴首领呼韩邪来朝求婚,自请远嫁。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 ,后人又称明妃。|2春风:指昭君姣好的容颜,语本杜甫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之三 )。3无颜色:脸上失色,容颜惨淡。|4君王:汉元帝刘奭。不自持:不能

109、自持,不能自我克制。|5丹青手:画师。丹:丹砂。青:青灰。丹、青是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后作为画 的代称。|6“意态”两句:西京杂记卷二:“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 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弃市。”此所记载画 工事,南匈奴传未载,而后代文人喜用。|7更:再。|8寄声:寄个口信。塞南:指汉王朝。|9毡城:古代

110、匈奴人住在毡帐里,故云。|10咫尺:形容极近。周代以八寸为一“咫”。长门:汉时宫门。阿娇:汉武帝陈皇后小 名。陈皇后失宠后被幽禁在长门宫。【导读】|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时作了两首明妃曲,这是第一首。同时欧阳修、 司马光、刘敞皆有和作。|昭君出塞,是历代文人喜用来抒发情怀的题材。前人的昭君出塞诗,不是唾骂毛延寿丑化昭君形象,就是咏叹昭君在塞外的悲惨遭遇。就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九“相和歌词”、卷五九“琴曲歌词”中就不下五十首。难怪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佛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下卷,页699)这就是“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

111、的困境。而王安石在这个题材上显示出他惯有的自出新意的风格。他一反前人旧论,把昭君悲剧归咎于刚愎自用、平庸无能的汉元帝,含蓄指责了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进而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君心莫测而易变,臣子命运既无力自主又无法预料。王安石此诗当是有感而发。宋诗精华录说:“低徊二句 ,言汉帝犹有眼力,胜于神宗。意态句言人不易知。可怜句用意忠厚,末言君恩之 不可恃。”还说:“二诗荆公自己写照之最显者。”虽然把“仁宗”误作“神宗”,他这种 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力主变法,却没有受到仁宗赵祯和当政大臣的重视。而此诗作于嘉四年(1059),所以诗中含有不

112、遇明主,才干难施的深意,算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王安石此诗立意新警,人们对其贬誉不一。李壁说:“诗人务一时新奇,求出前人所未道, 而不知其言之失也。”贺裳载酒园诗话说:“王介甫明妃曲二篇,持犹可观,然意 在翻案。如家人(至)南北,其后篇益甚,故遭弹射不已。”黄庭坚跋此篇却说:“荆公 作此篇,可与李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此诗写法也颇新颖,写美人之美,专从其不美之时写起,“泪湿春风”、“低徊顾影”,皆 美人最“无颜色”之际,尚且使“君王不自持”,则其光彩照人之时又将如何呢?另外,“ 着尽汉宫衣”和“寄声欲问塞南事”两个细节,也有力地表现了昭君情系故乡故国之深致。 |和介甫明妃曲(梅

113、尧臣)|明妃命薄汉计拙,凭仗丹青死悮(“误”字之繁体)人。|一别汉宫空掩泪,便随胡马向胡尘。|马上山川难记忆,明明夜月如相识。|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辞家只欲奉君王,岂意蛾眉入虎狼。|男儿返覆尚不保,女子轻微何可望。|青冢犹存塞路远,长安不见旧陵荒。|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和王介甫明妃曲(司马光)|胡雏上马唱胡歌,锦车已驾折橐驼。|明妃挥

114、泪辞汉主,汉主伤心知奈何。|宫门铜环双兽面,回首何时复来见。|自嗟不若往巫山,布袖蒿簪嫁乡县。|万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归。|旧来相识更无物,只有云边秋雁飞。|愁坐泠泠调四弦,曲终掩面向胡天。|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传遍胡人到中土,万一佗年流乐府。|妾身生死知不归,妾意终期寤人主。|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明妃曲(王安石)|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惟悴无复理。|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1。|去住彼此无消息2,明明汉月空相识3。|死生难有却回身4,不忍回看旧写真5。|玉颜不是黄金少6,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

115、暮作胡地妾7。|独留青冢向黄昏8,颜色如花命如叶9。|1“胡尘”句出自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选前三首)之三: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2“去住”句出自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116、。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3“明明”句出自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四拍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4“生死”句出自李频太和公主还宫:天骄发使犯边尘,汉将推功遂夺亲。离乱应无初去貌,死生难有却回身。禁花半老曾攀树,宫女多非旧识人。重上凤楼追故事,几多愁思向青春。|5“不忍”

117、句出自郑谷为人题:泪湿孤鸾晓镜昏,近来方解惜青春。杏花杨柳年年好,不忍回看旧写真。|6“玉颜”句出自杜牧奉陵宫人: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7“莫作胡地妾”句:李白有王昭君二首: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8“独留”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9“颜色颜色”

118、句出自白居易诗句出自白居易诗陵园妾怜幽闭陵园妾怜幽闭也(一作托幽闭,喻被谗遭黜也)也(一作托幽闭,喻被谗遭黜也):|陵园妾,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裴回,柏城尽日风萧瑟。松

119、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光阴。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人见,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绿芜墙绕青苔院。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王面。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犹闻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明妃曲二首(曾巩)其一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何况一身寸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喧

120、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席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明妃曲二首其二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自信无由污白玉,向人不肯用黄金。一辞椒屋风尘远,去托毡庐沙碛深。汉姬尚自有妒色,胡女岂能无忌心。直欲论情通汉地,独能将恨寄胡琴。但取当时能托意,不论何代有知音。长安美人夸富贵,未央宫殿竞光阴。岂知泯泯沈烟雾,独有明妃传至今。|除了以上有关写“王昭君”的诗歌之外,能“别生眼目,独出心裁”的宋人作品还有郑清之偶记赋王昭君漫录之、陈涧

121、读明妃引、郭祥正王昭君上马图、刘子翚明妃出塞图,从昭君能“罢征戍”、“柔强虏”方面去立论,从国家的安危、两国的和平去翻案,赞扬了昭君神圣的外交使命,肯定了元帝高明的和戎政策,毛延寿的功过也重新定谳(参见张高评宋诗特色研究P399)。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2,东风落如糁3。|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4。|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5。(前半写西湖景色及朋友想念之情前半写西湖景色及朋友想念之情)|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6。|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后半写自己异乡

122、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后半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 )【注释】|1西湖: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谢法曹: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晋江)人 ,时在许州任法曹参军。歌:近体歌行,由乐府流变而成。|2烂不收:指落花委地,不可挽留。|3 落如糁:形容春风中飘洒的花絮。糁( sn ):饭粒。|4“参军”两句:自注:谢君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参军 :散官名,无职掌。宋代渚州府以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为曹官(又称法曹) 。此指谢伯初。|5天涯万里人:被贬峡州夷陵的作者自称。|6头已白:欧阳修时年三十一岁,头白之说似夸张之辞。【导读】|这首诗作于宋仁宗景

123、祐四年(1037)二月,时(1036)欧阳修因范仲淹受到攻击诽谤,写信责备谏官高若讷身处其位而不能伸张正义,被贬为夷陵县令,谢伯初曾寄诗安慰他,这是诗人的答谢诗。欧阳修六一诗话云:“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有云:长官衫色红波绿,学士文华蜀锦张。余答云: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盖景山诗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故余以此戏之也。”诗人于这一年三月去许州续娶,作诗时尚未至许州,诗中西湖暮春景色的描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此诗用流动回荡的古体、清新丰润的笔调、委婉平易的章法,叙写了西湖暮春景象、好友万里相思、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贬居山城的孤寂,感情自然真挚,文

124、气流丽婉转,娓娓如诉家常。|“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是名句,通过对冬尽春来的季节变化的描写,表现诗人在新春来临之际喜悦的心情。采用对比的意象白雪、绿色的草木、各色的鲜花,写出了春天的明丽和温和。句子的结构也不平俗,状语居于句中,把属于同一场景中的景物隔为前后两部分,从而营造出时序流动之感。全诗婉转流丽,想象之景与眼前之景交织一起,又各具特色,很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欧阳修诗歌创作理论|1重视诗歌的美刺劝戒作用,反对无病呻吟。他赞美诗经的精神说:“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以发其揄扬怨愤于口,道其哀乐喜怒于心,此诗人之意也。”(诗本义本末论)他认为,学习诗经

125、,主要在于“察其美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如果舍此而他求,那就是“劳其心而不知其要,逐其末而忘其本”(同上)。他在这里,说明了诗歌的产生,必由于触事感物而发,要具有美善刺恶的内容,从而表达出作者揄扬怨愤、哀乐喜怒的感情。|2主张诗歌语言平易充实,反对怪诞奇涩。例如杜默是石介的学生,作诗狂怪奇涩,多有“学海波中老龙,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等粗豪怪诞语,后世东坡讥之曰“吾观杜默豪气,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作诗狂怪,至卢仝、马异极矣;若更求奇,便作杜默”(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引苏东坡语)。欧阳修在赠杜默诗中对他进行委婉劝勉。他自己的诗歌语言

126、也做到了平易畅达,为情造文。|3“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穷而后工”说盖源出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史记太史公自序)之说。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之叹,白居易序洛诗也有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龙命薄”之语。韩愈也曾说过:“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集序)。欧阳|修则在

127、这里进一步接触到作家的生活遭遇对其创作成就的重要作用。古代社会的进步文人,往往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遭遇种种困境,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但这却使他们有机会深入观察事物,接触下层人民的生活。由于触事感物,忧思悲愤,进而兴于怨刺,用诗歌来批判现实,发泄不平,唱出穷苦者的心声,写出光辉的作品。诗人的境遇愈是穷困,触事感物的面就愈广阔,生活体验和现实感受就愈深刻,在创作上就能够“写人情之难言”,因而愈穷则愈工。他所说的“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正是古代许多优秀作家在创作上获得成就所走过的痛苦道路。屈原的长期放逐,杜甫的穷饿流离,都是具体的例证。欧阳修诗歌创作艺术特色|欧阳修的诗歌风格,因体而异。这里

128、拟就近、古体诗分别观之。1欧阳修的近体诗创作欧阳修的近体诗富于情韵,清新自然,摆脱了西昆派的雕琢之弊,而重返唐贤之境,尤其接近大历诸子。某些名篇,能够深刻地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如贬夷陵时,就有不少佳作,如戏答元珍、黄溪夜泊:“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古代诗人贬官居外,多自作宽解之言,以平衡内心的苦闷,这两篇也都如此。但作者既抒发了山城的寂寞,也描绘了江山的秀丽,从而反映了开朗的胸襟,可谓摆脱凡近、自出手眼之作。|2欧阳修的古体诗创作比起近体来,欧阳修的古体诗更有特色和成就。他学韩

129、愈,也学李白,并受到了梅尧臣的某些影响,因此后人以欧梅并称。其五古用韵变化较少;七古用韵多变,善于随着情感变化而调换韵脚,句型错落,常以五、七言交替,甚至插入九、十一、十三字长句或四、六字双音节句,以造成参差抑扬、富于情韵的效果(以上参考陈尚君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革新的成功,载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古代文学分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而长篇巨制,往往能融铸叙事,写景、咏物、抒情为一炉,与韩愈的手法相类似,如其咏王昭君两篇,即是好例。|欧阳修有些古体诗写得自由奔放,很有李白的气魂。他在论及李、杜诗时,也明显表现了对李白的偏爱。中山诗话云:“欧公亦不甚喜杜诗。.然于李白甚赏爱。”他在读李白集效其

130、体(一作太白戏圣俞)一诗中,对李白的雄伟气魄和豪迈风格,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他的庐山高一诗,显然是步趋李白的庐山谣。“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及诗史意义|欧诗学韩,已为共识。他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正如方东树昭昧詹言所云:“欧公作诗,全在用古文章法。”欧阳修“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具体体现在: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诗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诗歌题材的新开拓上。歌题材的新开拓上。一方面是政治社会意识的强化,另一方面是对日常起居中琐细事物的关注和描摹。这两类内容在欧诗中得到突出表现。其次是句式的散文化。其次是句式的散文化。整句中夹杂散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流动之美。再次是内容的议论化,再次是内容的议

131、论化,不仅在本来就是流利开张、便于铺叙的古体诗中有,在格律精严的律诗中也有相当普遍的体现。如对于唐崇徽公主手痕诗中“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两句,朱子语类评云:“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欧阳修以文为诗在宋诗史上具有它的过渡性意义。宋诗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对韩愈以文为诗的继承和发展。赵翼瓯北诗话所谓“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正是着眼于此。固然,宋诗至苏轼才达到最为成熟的体现和最富创造性的高峰,但是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基本特征在欧阳修诗中已全然具备,仍是不可抹煞的事实。方东树昭昧詹言云:“观韩、欧、苏、三家,章法剪裁,

132、纯以古文之法行之,所以独步千古。”可谓独具慧眼,极为明晰地勾勒出了韩、欧、苏之间的承传线索。应当指出,欧阳修诗吸收韩愈的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而又避免了韩诗的造语险怪和生僻,因此他的诗语言自然流畅,无韩诗艰涩拗折之弊,风格清新而不流于柔靡。然而有些诗因说理过多,议论太多,缺乏生动的形象,不免乏味。|学号尾数为5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欧阳修诗风“平易”与梅尧臣“平淡”之比较苏舜钦|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自其曾祖移居开封。苏舜钦自幼“喜读书,弄笔砚”,并“慷慨有大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以范仲淹荐,召见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

133、奏院。他在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的锐意改革,又以言论触怒权贵,终为保守派诬陷而罢黜,退居苏州多年,后出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死。|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宋荦称他“独崛兴于举世不为之时,挽杨(亿)刘(筠)之颓波”(苏子美文集序)。其主要成就在诗歌,与梅尧臣、欧阳修齐名,时称“苏梅”或“欧苏”。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愤世忧国,富于爱国精神。 宋史苏舜钦传说他“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其诗感情激昂,气势奔放,语言质朴畅达,风格豪健。欧阳修评曰“笔力豪隽”、“超迈横绝”。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轩昂不羁,如其为人。”有四部丛刊本苏学士文集十六卷传世,今

134、人傅平骧、胡问涛撰苏舜钦集编年校注(1991年巴蜀书社出版)。 哭曼卿1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眠君家。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春晖照眼一如昨,花已破蕾兰生芽,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魄飘忽随朝霞。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2,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注释|1曼卿:即石延年,作者好友,北宋词人和书法家。宋人评论他的书法“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颜筋柳骨。”(诗人玉屑卷十七)|2栖鸦:古人对整齐排列的字迹多用栖鸦形容。导读|此诗写于康定二年(1041)春,作者回忆去年今日花开时,与曼卿友人插花宴乐,赋诗高歌。 畅饮不觉千杯多,知己相见方恨晚。后四句

135、作悲怆之语,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曰:“按此 诗无甚异人处,惟第三句的确是曼卿酒酣神情。归来句是实在沉痛语。”时梅、欧等人多有作诗悼曼卿者。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1|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可怜节物会人意2,十日阴雨此夜收,|不惟人间重此月,天亦有意于中秋。|长空无瑕露表里,拂拂渐上寒光流3,|江平万顷正碧色,上下清澈双璧浮。|自视直欲见筋脉,无所逃遁鱼龙忧,|不疑身世在地上,只恐槎去触斗牛。|景清境胜反不足,叹息此际无交游,|心魂冷烈晓不寝,勉为笔此传中州。注释|1吴江:即吴淞江。诗题言“吴江亭”与诗中言“松江亭”实为一亭。松江亭位

136、于今江苏吴县东。张子野:即张先,著名词人。君谟:即蔡襄,著名书法家,诗文亦佳。|2可怜:作“可喜”解。节物:时令,气候。|3拂拂:本意是风吹貌,这里形容月光闪动的样子。寒光:月光。渐上:一本作“渐渐”。按“渐渐”,音阴平。语出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所作麦秀诗:“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本是形容麦芒秀出的形状,这里形容月亮的光芒。|4中州:此指京都汴梁。 导读|这是一首即景生情、怀念故人和感叹身世的诗歌。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和空间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太湖中秋月色,设想奇特,力求创新。|全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八句,借中秋对月直抒胸臆。第二层八句写中秋之月,实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一层四句,

137、由写景再次转入抒怀。导读|传统意义上的皎皎明月与中国文人的剑胆琴心息息相关,望月怀远是中国诗歌的一贯主题。唐代杜甫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刘禹锡有八月十五夜玩月,白居易有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等。此诗抒情写景颇有新意,伤感之际,却不沉重、郁闷;叹息之语,总是轻盈而美丽。与前人写月那种优美的境象、和雅的风格迥然不同。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评道:“望月怀人诗,数见不鲜矣。此诗颇能避熟就生,写月光澈骨,种种异乎寻常,如自责得陇望蜀,尤其透过一层处。” 和淮上遇便风|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1,吹入沧溟始自由2。|【注释】|1喧卑地:既繁华又低下之地。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

138、卑。” |2沧溟:大海。导读|此诗为作者和友人舟行淮河之作。前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水天共流,万里行舟,有太白遗风。后两句更显旷达自得,豪放不羁。远离尘嚣而追求自由,万川归海,终有所宿。作者心事浩茫之际忽悟人生真谛:自然,自由。淮中晚泊犊头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1犊头:古镇名,位于今江苏淮阴市内。苏舜钦南浦帖导读|此诗是苏舜钦的名作,历代传诵不衰。宋王直方诗话说大诗人黄庭坚非常欣赏这首诗,累书之,“或真草与大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清绝可爱。”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称此诗“极似韦苏州”。此诗写景清新,前二句锤炼字句,“

139、垂”与“明”二字动感强烈,赋予植物以鲜活的灵气。 结尾令人浮想联翩,韵味深长,作者借“孤”字融入自己落寞孤寂之感,情景交融而不露痕迹,意趣天然。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此诗“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读者不妨与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作比较。韦诗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1,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注释】|1别院:他院。深深:极言其深之貌。|2流莺:鸣声婉转之莺鸟。导读|刘克庄后村诗话认为此诗与淮中晚泊犊头“极似韦苏州”。的确,这首诗因为诗人心情愉悦轻松,充满着闲静优雅、洒脱旷怡的风格,梦中流莺更显得轻盈美

140、丽。韦应物的 滁州西涧则更表现出清幽空灵的意味,读者可比较回味之。 苏舜钦诗歌的特色|苏舜钦的诗歌是北宋灾难文学的代表,第一,着重表现了他强烈的政治社会意识。其在早年就极为关心国事,并时常针对政治时局和军事形势加以分析,弘论兵法政事。后虽被免职闲居,但仍心牵朝政,且忧愤倍增,其时由于接迹民间,对民间疾苦注目尤多。欧阳修所谓“其人独憔悴,其志独轩昂”,正是对苏舜钦生平及心态的深刻透析。通观苏集,其中感时伤事之作,不仅数量极多,而且构成对社会现实的广阔反映和对自身报国立功的政治抱负的深切表达。如庆州败等诗。|第二,反映民间疾苦,揭露时弊也是他诗歌着力表现的一个内容。如其吴越大早诗中,诗人的眼光直面

141、民间疾苦,老百姓除了遭受毁灭性的天灾外,还要承受 “暴敛” 、“驱力” 、 “鞭笞”三重人祸。诗人在抒发 “惶惑宇宙窄” 的感受之后进而将天灾与人祸的因果联系起来,可见其诗题虽为对天灾之纪实,而诗意实重在对人祸之控诉。这种重在从人的根源寻找人间疾苦的思绪,正是其强烈的政治意识在忧民主题中的体现。其城南感怀呈永叔五古长诗亦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苏舜钦的许多写景抒情诗,意境开阔。如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中秋松江新桥对月.等,后者云: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绝冷光中。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沉沉卧彩虹。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多住玉华宫。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少数小诗也写得

142、鲜明入画,如淮中晚泊犊头等。苏舜钦的诗,由于他的豪情壮志和愤慨不平,以感情奔放、直率自然见长;但短处也正在这里,他往往落笔急书,不够精炼,即欧阳修所谓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拣汰;因而也就缺乏含蓄和韵味。|苏舜钦在诗歌语言方面也有所创新,他在苏州居住日久,曾学习杜甫七律的吴体。所谓吴体,许印芳诗谱详说卷四云:“七律拗体变格,本名吴体,见老杜愁诗小注。”“盖当时吴中歌谣有此格调,诗流亦效用之也。”可见吴体是因为仿效吴中民歌用方言俗语而得名的,由于发音不同,在平仄上就成了拗体。自老杜以后,只有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中用过,苏舜钦则是黄庭坚以前宋人中不多的继承者之一。如无锡惠山寺即其一例:“寺古名传唐相诗

143、,三伏奔迸予何之?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时起凉参差。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二边羌胡白斗格,释子宴坐残不知。”后村诗话前集卷二评论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轩昂不羁,如其为人。及蟠屈为吴体,则极平夷妥帖。”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曾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 金溪县月塘村的“荆国世家”门楼|王安石二十岁前跟随父亲王益游历过许多地方,如江宁、扬州、韶州、开封,对 民生疾苦有一定了解。据其诗忆昨诗示诸外弟所言,他很早就有了“欲以稷契遐相希”的抱负。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先后被朝廷派往扬州、鄞县、舒州、常

144、州、饶州等地做地方官,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调任江东提点刑狱,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改革,但未受到仁宗和当政大臣的重视。嘉祐五年(1060),入朝为三司度支判官。熙宁二年(1069),擢为参知政事,前后两度为相,积极推行青苗、农田水利、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以期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无多大成效。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退居江宁。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高太后任命司马光为宰相,全面废除新法。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像|欧阳修在赠王介甫一诗中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把他

145、 比作自己平生最敬佩的文学家李白、韩愈。但王安石在酬永叔见寄诗中却回答道:“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王安石的愿望不是做个文学家,而是做个出色的政治家,希望追循 孟子,以仁义之道匡时济世。 |王安石乃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用”,“要以适用为本”,“巧且华不必适用”,“适用亦不必巧且华”。(上人书)他的散文逻辑严密、论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简练、风格峭拔,无论政论文、书论、短论、记叙文等都具有以上特点。其中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伤仲永、游褒禅山 记等篇历来为传诵之作。|王安石诗歌亦长于说理,且往往寓说理于形象之中,更加丰富生动,成就超过散文。

146、王安石 的诗风在其漫长的创作道路上经过了几次变迁,正如叶梦得在石林诗话卷中指出:“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现存一千五百多首的王诗,从艺术风格和题材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十六岁在京中任群牧判官之前是前期, 诗尚意气,少含蓄,以政治诗为主。从三十六岁到五十六岁的二十年间为中期, 此间随着政治修养和文学修养的提高,诗歌艺术渐趋成熟,形成了雄直峭拔而壮丽超逸的独特风貌。题材更为丰富,除政治诗外,还有咏古怀旧、酬答赠别之类的作品。总的说来,前中两期的诗歌大部分思想性较强,艺术性亦较高。五

147、十六岁退居江宁后十年为晚期。这时期王安石不再着意政治风雨,而流连山水、参禅学佛,生活和心境大为改变,从而引起了作品内容和风格的变化,多描写湖光山色,讲究艺术技巧、炼字炼句,早年诗中洋溢的政治热情大大消退。多作律诗和绝句,且写得精深华妙,清绝可爱。黄庭坚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咏之,便觉沆瀣生牙颊间。”(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词集)。注释王诗者以南宋李壁为最早,有王荆文公诗笺注五十卷。清人沈钦韩在李注基础上,完成了王荆公诗集李壁 注勘误补正四卷,王荆公文集注八卷。中华书局将两书校勘合并排印,名王荆公诗文沈氏注,极便检阅。

148、月塘村题有“金陵衍派”的门楼月塘凤山图的王氏祖坟地如今已经成泥田|尽管宋时绘制的月塘凤山图过去了数百年之久,但画中地形如今仍可与实际地形一一对应。 |当年王安石的钓鱼台|王氏宗祠内供奉着王安石的画像 登飞来峰1|飞来山上千寻塔2,|闻说鸡鸣见日升3。|不畏浮云遮望眼4,|自缘身在最高层5。东乡县上池村的王氏宗祠 【注释】|1飞来峰: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飞来山,据史志记载,山上有塔高二十三丈,站在山上 可见海上日出。|2千寻:极言其高。古以八尺为一“寻”。|3鸡鸣见日升:孟浩然天台诗:“鸡鸣见日出,常与仙人会。”此用其语意。|4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

149、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5自缘:只因为。【导读】|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知鄞县秩满而归,路经越州,有登越州城楼诗。本诗当亦同时而作。诗人登上飞来峰,顿觉视野开阔,胸襟宽广,豪情万丈。末二句寓哲理于形象,见宋诗理趣之特色。“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障碍、阻隔之类的事物。“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表示一种坚定执著的追求态度。“身在最高层”,象征人生期待之高远。作者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毅无畏的气概跃然纸上。 |宋郑清之也写有登飞来峰:“悬崖石路擘苍苔,川窦岩扉处处开。信是拔山人有力,一峰搦(nu)碎总飞来。” 上池村中的瑶田遗址上池村中的瑶田遗址 |可以对读

150、。但此诗就没有王安石诗的哲理性,在纯粹的描写之外,不过从“信是拔山人有力,一峰搦碎总飞来。”一联中还是可以读出郑氏的想象力之丰富。除此,别无其他可学之处。葛溪驿1|缺月昏昏漏未央2,一灯明灭照秋床3。|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4。|坐感岁时歌慷慨5,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6,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1葛溪驿:在今江西弋阳县南。驿是古代供来往官员或递送公文之人暂住和换马的处所 。|2漏未央:漏声未尽,意指黑夜正长。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未央:未尽。|3明灭:忽明忽暗。|4“病身”二句:生病之人最为敏感,最先感受到风露的寒意,归梦中不知道身与 故乡远隔千山万水。|5岁时:时节

151、,此指秋天。慷慨:感慨悲凉。|6行人:作者自指。【导读】|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吴汝煜王安石诗的系年一文认为是此年,而邓广铭王安石11世纪的改革家认为是嘉祐三年,即1058年)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此诗最后两句化用了杜甫“抱叶寒蝉静”的“抱”字,而意境则与杜诗不同。吴小如先生认为杜诗是“听到深秋树间蝉声嘶竭,从而想象到它是在抱叶作垂死哀鸣,最后乃归于

152、寂静,杳无声息”,“静字正是从蝉声未静时体察出来的。”(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以意逆志的辩证法)对照看来,王安石此二句写的则是归于寂静前抱叶作垂死哀鸣的情景,侧重于映衬诗人心绪的凄凉烦乱。|清许印芳说:“此旅宿感怀而赋诗也。首联伏后六句,无一闲字,病身、归梦、起坐、耳闻,从床字生出。风霜、岁时、鸣蝉、黄叶,从秋字生出。山水之长、天地之色、桐叶之黄,在灯月中看出。早觉不知,慷慨凄凉、乱耳之情,在月昏灯明中悟出。正抱二字,与漏未央相应,此则点明赋诗之时,收束通篇也。后六句紧跟秋床来,而五句又跟三句,六句又跟四句,七句又紧跟五、六来,故用一更字,八句则紧跟七句,乃一定之法。诗律精细如此,而气脉贯注,无隔

153、塞之病,加以风格高老,意境沉深,半山学杜,此真得其神骨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九)|许印芳分析了这首诗的结构特点,前后照应,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滴水不漏。王氏真正学到了老杜精髓。在王诗中是一首相当成熟的具有宋诗风貌的诗歌。|今人吴汝煜说:“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尽曲折往复之致,而造可兴可观的绝诣(贺裳载酒园诗话评王安石诗语)。”(宋诗鉴赏辞典P202-203)|而吴氏更是从思想内容上作了准确地分析,他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不错,诗人在悲一已之哀的同时,从“坐感岁时歌慷慨

154、,起看天地色凄凉。”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是对国家的担忧。这正是一个有良心的诗人对家国和民众发出的内心呼喊!|王安石手迹壬辰寒食1|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2。|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3。|巾发雪争出4,镜颜朱早凋5。|未知轩冕乐6,但欲老渔樵7。 【注释】|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江宁西,即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4巾:头巾。雪:白发。|5朱:红色,

155、常形容青春的容颜。|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导读】|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祐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今南京)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说:“风神跌宕,笔势清雄,荆公独擅。” |宋末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六选录此诗,清纪昀评云:“起四句奇逸。”许印芳评云:“前半缒(zhu)幽凿险而出,既有

156、精思,又行以灏气,大有盛唐人风味。五、六句法变化。尾联平淡。”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则云:“起十字无穷生清新,馀衰飒太过。”这首历来受到称赞的作品,其妙处难道只在前四句吗?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题西太一宫壁1|其一|柳叶鸣蜩绿暗2,荷花落日红酣3。|三十六陂(bi)春水,白头想见江南4。 注释|1西太一宫:神庙名,宋神宗天圣年间建。魏泰东轩笔录卷五:“太乙宫旧在京城 西苏村,谓之西太一。”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八角镇。太一:尊神名。2蜩:蝉。绿暗:形容树荫浓密。|3红酣:形容荷花艳丽。|4三十六陂: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蓄水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载,宋神宗 元 丰二年(1079)三月,“引古索河

157、为源,注房家、黄家、孟王陂及三十六陂高仰处,储水为塘 以备”。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诗中云“想见江南”,谓此处可以想见江南水乡的景色。 导读|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应刚即位的宋神宗之召,赴京任翰林学士,重游西太一宫,写下两首题壁诗,这是第一首。|六言诗始见于东汉末年孔融、曹丕之作,至宋朝颇为流行。六言诗比七绝更难工,艺术概括力更强,但王安石这首诗却极尽其妙,写得清丽空灵。诗中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富有诗情画意:夏蝉躺在柳荫深处鸣叫着,盛开的荷花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殷红,而那三十六陂的池水则静静地流淌着。这些美景勾起了诗人对江南故乡的风光、亲人的思念。当时王安石刚得到宋神宗的重用

158、,正值大展宏图之际,却流露出对江湖生活的依恋,可见心情十分矛盾。全诗意蕴深广,言有尽而意无穷。|东坡见此诗曰:“此老狐狸精也。”(蔡绦西清诗话)遂和之。欧阳修、黄庭坚均有和韵。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此题下二诗道:“绝代销魂,荆公诗当以此二首压卷。” 泊船瓜洲1|京口瓜洲一水间2,钟山只隔数重山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瓜洲:亦作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县南,大运河由此注入长江,位于长江北岸,是著名的古渡口。|2京口:今江苏镇江,位于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水相望。|3钟山:一名蒋山,即紫金山,位于今南京市东北郊,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寓居金陵 钟山。导读|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

159、安石第二次拜相入京时写下这首诗。诗中既反映了他复相入京的喜悦心情,又表达了希望早日功成身退、投老山林的心愿,或许还隐含了前途难测的疑虑。|此诗是王安石作诗态度严谨、反复推敲的著名例子。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载,吴中人士藏有作者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 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文字频改,工夫自出” (童蒙诗训)。这里,经过精心筛选的“绿”字用作动词,极其富于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及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致。难怪宋人许彦周诗话赞誉此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唐人丘为题农父庐舍有 “春风何日至,已绿

160、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有“东风已绿瀛洲草”,或为安石所本。|“春风”句非常精彩,几乎吸引了读者对此诗的全部注意力,因而最意味深长的尾句常常被忽视了。其实作者抒情的重点是在尾句,其中蕴涵着充满矛盾的复杂心情:无奈的复出,期 望功成归隐,不知能否成功,更不知能否平安归来。书湖阴先生壁1|其一|茅檐长扫静无苔2,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3,两山排闼送青来4。注释|1湖阴先生: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杨德逢的别号。|2茅檐:代指庭院。静:通“净”。|3护田: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 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师古曰:“统领保护营田之事。”|

161、4排闼:推开门。汉书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 臣,哙乃排闼直入。”导读| 这是作者七绝中的杰作。作者要赞美主人的高洁,却着力描写杨家内外的景色,不写人而写山水,将具体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相融合,气足神完,浑然无迹,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尤其是三、四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山写水,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人的意趣,既生动又自然,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称范例。叶梦得石林诗话 卷中云:“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用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云云,皆汉人语也。此惟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护田”和 “排闼”的典故都出

162、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 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却妥溜自然,只知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不觉其在“用事” 。用事而不使人觉,正是其成功之处。 王安石“王荆公体”诗的特点| 1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2 “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

163、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王安石的集句诗|3.王安石的集句诗:|送吴显道五首|送吴显道南归|送刘贡甫谪官衡阳|赠宝觉|金山寺|化城阁|明妃曲|怀元度四首|招元度|示黄吉甫|送张明甫|赠张轩民赞善|望之将行|招叶致远|独行|江口|戏赠湛源|与北山道 人|即事三首|哭慈照大师|渊师示寂|春风|春雪|花下|春山|金陵怀古|示蔡天启|赠蔡肇秘校|寄昌叔|贲然来思送程公也公来以薨麋馈我

164、我饮饯之率西水浒故作是诗|示杨德逢|示道光及安大师|老人行|离升州作|仓颉|胡笳十八拍|(王安石一共有集句诗62首,至今无人研究。)例如|赠张轩民赞善|潮打空城寂寞回,|百年多病独登台。|谁能得似张公子,|有底忙时不肯来。例:老人行|老人低心逐年少,|年少还为老人调。|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翻手作云覆手雨,|当面论心背面笑。|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王安石诗歌研究的主要论文|吴志达王安石诗初探,文史哲1957年12期。|张白山王安石前期诗歌及其诗论,文学遗产1980年2期。王安石晚期诗歌评价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5期。|周亮如何评价王安石的后期诗歌创作,贵州师范大

165、学学报1989年4期。|刘师华从入世到退隐,寓悲壮于闲淡:论王安石隐退前后的心境与诗境,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2期。|赵建梅王安石晚期绝句的意象特色,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1期。|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1期。|荒芜论王荆公的诗,光明日报1983年1月18日。|曹天民试论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华东师大学报1994年2期。|胡守仁试论王安石诗,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4期。|傅义王安石开江西诗派的先声,江西社会科学1987年1期。|学号尾数为6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试论王安石的集句诗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

166、嘉祐二年(1057)进士,嘉祐六年(1061),应中制科入第三等,除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神宗 熙宁初回朝,因接连上疏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效,自请外任,先通判杭州,转而知密州(今山东诸城 县)、徐州(今江苏徐州市)、湖州(今浙江湖州市)。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以作诗讥刺新法、讪谤朝廷的罪名弹劾苏轼,苏轼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 ,被谪降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重用旧党,苏轼于元祐元年(1086)被召还朝,授以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因不满司马光全盘废除新法,遭旧党排挤,再次自请外任,自元祐四年(1089)起,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先后出知杭州、颍州(

167、今安徽阜阳)、扬州、定州(今河北定县)。高太后逝,哲宗当政,新党得势,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被贬至惠州、儋州。徽宗即位,奉召内迁,于次年(1101)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多面手天才,他在诗、词、文里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超逸的艺术风格是欧阳修、梅尧臣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成果,表现 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文今存四千余篇,体裁多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最突出的是具有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驰骋的气势及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他在自评文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

168、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可谓对其文颇为中肯的评价。南宋郎晔曾拣选苏文四百余篇,编成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是今存最早的苏文注本。还有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苏词今存三百六十余首,具有更大的艺术创造力,它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拘泥于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框,以诗为词,把举凡诗所采用的题材都写入词中,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丰富了词的意境,带来了语言、音律的解放。此外,苏轼还在婉约词派之外,树立了豪放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词注本较重要的有近人朱祖谋编年本东坡乐府 以及龙榆生东坡乐府笺。|苏诗今存二千七百余首,内容广博

169、,各体均备,尤以七言为佳。苏轼转益多师,早年学习李白、杜甫、韩愈,晚年学陶渊明、柳宗元等等。他从前代诗人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辟一境界也。”|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云:“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亦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

170、家也 。”此两段话,大体能说明苏诗的艺术特色。历代苏诗注本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王十朋的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施元之、顾禧的施顾注苏诗,清冯应榴的苏文忠公诗合注 ,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注集成,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和子由渑池怀旧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2,坏壁无由见旧题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注释】|1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2老僧:渑池寺僧奉闲。新塔:僧人死后,人们把他遗体烧化,造个小塔藏其骨灰。|3坏壁:僧舍残破的墙壁。旧题:以前题在壁上的诗。|4“往日”二句自注云:“往岁马死于二陵,骑

171、驴至渑池。”往岁:指嘉祐元年(1056) 苏轼兄弟在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由蜀赴京。二陵:河南崤山。导读|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途经渑池出任凤翔府签判,得到苏辙的寄诗怀渑池寄子瞻诗 ,因而和韵。苏辙诗开头两句云:“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所以此诗前四句便从“雪泥”出发,变实为虚,来探索人生的奥秘:鸿雁飞向无定,偶然踏在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同时,也阐发了人生的哲理:人生变幻无常,往事留人生变幻无常,往事留下的痕迹亦瞬息即逝,应把握现在下的痕迹亦瞬息即逝,应把握现在并努力开拓未来。并努力开拓未来。|诗中独到的新颖而警策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雪泥鸿

172、爪”的成语。诗的后半段满怀感情地回忆往事,将死者形迹的消亡与生者踪迹的消失相互对照,进一步印证和深化了“雪泥鸿爪”的人生哲见。全诗前后贯通,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于情韵之中,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纪昀对此诗甚有好评:“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浑灏不及崔司勋黄鹤楼诗,而撒手游行之妙,则不减义山杜司勋一首。”(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三)游金山寺1|我家江水初发源2,宦游直送江入海3。|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4,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一层:写金 山寺山水形胜。)|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5,断霞半空鱼

173、尾赤6。|是时江月初生魄7,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8。(二层:写登金山寺所见黄昏夕|阳及深夜江心炬火特殊之景。)|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9。|我谢江神岂得已10,有田不归如江水11。|(三层:作者抒发自己的感喟。)注释|1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金山上。金山在宋时矗立于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2古时多以为长江源出岷山,岷山为蜀山,苏轼为蜀人,故说。|3苏轼当时赴杭州,杭州位于长江下游,近入海口。|4中泠:泉名,在金山西北。盘陀:形容石头大而不平。|5靴文细:靴子细密的纹路,形容微风吹皱江水。|6断霞:残霞。鱼尾赤:形容残霞片片,呈

174、现鱼尾的赤红色。|7魄:月缺时的有圆形轮廓而光线暗淡的部分。旧说每月初三后,此部 分逐渐明亮,谓之成魄。诗人游金山寺在十一月初三日,故曰“初生魄”。|8苏轼原注:“是夜所见如此。”|9“江山”二句:江山如此美好,我却仍不归隐。黑夜江心所见,大概是江神显灵来警 醒我恋俗不归的愚顽吧。|10谢:告诉。岂得已:不得已。|11“有田”句:我对着江水发誓:如果我置田后还不归隐,一定如滔滔江水。古人常指 水为誓,如东晋祖逖北伐,于中流击楫自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晋书祖逖传)导读|熙宁四年(1071),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十一月由汴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镇江,游览金山寺,

175、拜访宝觉、圆通二僧,夜宿于寺作此诗。这首诗写登览金山见江水而思故乡,抒发了出仕与归隐的矛盾心情。全诗以长江为贯串首尾的中轴,落笔即写长江的发源和入海,接下来,无论写金山的沙痕,还是写中泠的大石,都意在托出长江的潮头和波涛,直至指江水自誓,结束全诗,句句紧扣长江。|全诗一气呵成,极尽纵横驰骋之妙。开头两句起笔雄健,又与东坡生平相符,独东坡能道此语。陈衍宋宋诗精华录诗精华录卷二卷二云:“一起高屋建瓴,为蜀人独足夸口处。”汪师韩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苏诗选评笺释卷一亦云:“起二句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一往作缥缈之音,觉自来赋金山者,极意着题,正无从得此远韵。”皆中肯綮(qng)。“试登绝顶” 二

176、句萦环迂绕,连接首尾,为“篇中筋节”(赵克宜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汇钞卷三卷三)|。“微风万顷”四句,写景气势开阔,色彩瑰丽,“靴文细”和“鱼尾赤”的比喻新颖、形象、生动 。然作者不是纯写景,而是因景生情,要归结到“江山如此不归山”的感慨。接下来的四句写江心炬火似真似幻,非鬼非人,诗人则想落天外,假设为是江神对自己的警戒,归结到“ 江神见怪警我顽”。最后四句承上两层搭为一片作结,圆通巧妙。施补华施补华岘佣说诗岘佣说诗道 :“收处江山如此四句两转,尤见跌宕。”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七卷七云:“首尾谨严,笔笔矫健。节短而波澜甚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其一|黑

177、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2,无主荷花处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3,风船解与月徘徊4。|【注释】|1望湖楼: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又名看经楼、先德楼,在杭州西湖边。|2放生鱼鳖: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曾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 禁捕鱼类,为皇帝祈福。|3水枕:铺在水面(船上)的枕席。|4风船:随风飘荡的船。解:懂得。导读|此题下有诗五首,皆为西湖的素描画,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七赞曰:“随手拈来,皆得西湖之神,可谓天才。”这里选其第一、二首。|第一首描摹夏日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极为生动逼真。全诗一句一个画面

178、, 从动态中捕捉和表现景物的特点:首句写乌云翻滚,次句写暴雨倾盆,第三句写风作雨停,末句写西湖水涨,湖天一色。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七极为称赞,曰:“阴阳变化开阖于俄顷之间,气雄语壮,人不能及也。”此外,“黑云”与“白雨”相互映衬,使画面色彩鲜明。“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苏轼直到元祐四年(1089)重游杭州时,仍对“跳珠”一往情深,他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第二首描绘了西湖诸多风物:鱼鳖、荷花、山、月等等,抒写了泛舟湖上、适意自在的生活乐趣。诗人以闲适舒畅的心境观照景物,景物因而着上人的主观色彩,呈现出无拘无碍、生 动

179、活泼、亲切可爱的状态。 江上看山|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望夫台(在在忠州南忠州南数十里数十里)|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高伶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1,山色空濛雨亦奇2。|欲把西湖比西子3,淡妆浓抹总相宜。|【注释】|1潋滟:水满而波动貌。|2空濛:迷茫。|3西子:春秋时代越国美女西施。导读|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作,原共两首,此选第二首。王文诰苏文

180、忠公诗编注集成谓:“此是名 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诗之妙在于对西湖美景给予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前两句概括了西湖在“晴”、“雨”时的不同之美。后一联承接第一联而发,把西湖的风光情致,比之为西施的风韵气质,极其恰当巧妙,千百年来被公认为所有咏唱西湖名作中的名作。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云:“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何处着一毫脂粉颜色!”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曰:“后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西湖因为这样的妙喻,也被称作西子湖。|苏轼还反复在他的诗歌中使用这个比喻,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次韵答马忠玉“只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等等。足见苏轼对这个创造性比喻是颇为自负的。后人也

181、常常在诗词中引用和称赞这个比喻,如刘过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又如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新城道中1|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2。|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yn)人家应最乐3,煮芹烧笋饷春耕。|【注释】|1新城:唐宋时所置的新城在杭州之西南,是杭州的属县(今富阳县新登镇)。2钲:古敲击乐器,形如钟、铃之类,以槌击之而鸣。这里用铜钲喻日圆。3西崦:犹如说西山。导读|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第一首。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视察杭州属县,从富阳过新城时作。苏轼

182、长期生活在江南,对江南农村的景色、生活体味很深,因而在这里他以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情景交融,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农村图画。诗的前六句着意写景,一草一木因染上诗人愉悦的心情,都变得善解人意、亲切可爱:东风得知诗人要出行,赶忙吹散了绵绵春雨;野桃探出短篱对行人露出微笑;溪柳摇曳映在澄清的水面,更加妩媚动人。末两句写饷(xing)耕时候, 农家忙着做好饭菜送至田间,富于春耕生活气息,同时也跃动着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有美堂暴雨1|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2,浙东飞雨过江来3。|十分潋滟金樽凸4,千杖敲铿羯鼓催5。|唤起谪仙泉洒面6,倒倾鲛室泻琼瑰7。注释|1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

183、处。嘉祐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因仁宗赐挚诗句“地有东吴美,东南第一州”而取堂名。|2海立:语出杜甫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3杭州在钱塘江西岸,每至台风季节,常有狂风挟暴雨从东南吹向西北,故云。|4“十分”句写雨势浩大,江水高涨如金杯中斟满酒几欲溢出。|5“千杖”句写雨声急骤。唐语林卷五载,李龟年“善打羯鼓。明皇问:卿打多 少杖?对曰: 臣打五千杖讫。”奏一曲而打五千杖,可见鼓点节奏紧密,所以这里用来形容雨点繁密、 雨声急骤。敲铿:啄木鸟啄木之声,这里指鼓声。|6“唤起”句用旧唐书李白传事:“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急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

184、,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谪仙:指李白。贺知章曾称李白:“此天上谪仙人也。”|7述异记:“南海之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此句即用其事。鲛室:鲛人居住的地方。琼瑰:美玉。这里用来比喻好诗句。导读|熙宁六年(1073)夏,苏轼在吴山有美堂遇暴雨,作此诗。全诗八句,紧扣“暴雨”题目,纵横渲染,展开奇思妙想,运用典故丽藻,极其雄奇诡谲。首联起笔突兀不凡,用响首联起笔突兀不凡,用响雷、顽云雷、顽云 尽情渲染风雨欲来时的壮尽情渲染风雨欲来时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震观景象,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震撼。撼。颔联用词奇崛,写风用“黑 ”,写海用“立”,风起云涌、浊浪排空的情

185、状顿时如在目前,惊心动魄。“飞雨过江”则把暴雨越过江面,由远而近,呼啸而至的景象写得真切生动。此联涵千钧笔力,真给人以“天风海雨逼人”的气势。方回盛赞|道:“此联壮哉!”(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颈联生动 、形象的比喻,将这场暴雨的情态、声势刻画殆尽,而且,它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 物 金樽凸、羯鼓催作比,既使人感到新鲜亲切,又使人对暴雨之“暴”感受更深。尾联想落天外,以为这场暴雨是天意催诗,天帝要唤醒李白创作出瑰丽的诗篇,这是苏轼豪情自负 ,暗寓此篇的创作,气势与前一贯。纪昀曾批评此诗“犷气太重”(纪评苏文忠公诗集 卷十),孰不知这正是诗人善于“随物赋形”的表现,倘若写暴雨而笔端无“犷气”,

186、何以尽显“暴”之势?百步洪1|其一|长洪斗落生跳波长洪斗落生跳波2 2,轻舟南下如投梭,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3,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4,|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崄中得乐虽一快5,何异水伯夸秋河6。|我生乘化日夜逝7,坐觉一念逾新罗8。|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9。|觉来俯仰失千劫10,回视此水殊委蛇11。|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但应此心无所住12,造物虽驶如吾何!|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13。注释|1百步洪:在今江苏铜山,又称徐州洪。泗水所经,长约百余步,故名。|2斗落:即陡落。突然

187、下落之意。|3水师:水手。绝叫:猛叫。|4注千丈坡:注坡,本宋人军中用语,指军士从斜坡上急驰而下。|5崄:同“险”。|6此句意谓自以为识见甚广,实则孤陋寡闻。这里是用庄子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得,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7乘化:顺随命运自然变化。语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日夜逝 :论语子罕记载孔子在川上观看流水,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新罗:唐宋时的新罗,即今朝鲜的一部分。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载僧人说偈语,有“一念逾新罗”的比喻。这里引用它,意谓一念之速,要比百步洪快得多。|9晋书索靖传:靖有先知远量

188、,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来人们用“荆棘铜驼”来比喻世事变化极快。|10劫:佛家语,意为时日、岁月。|11殊:异,特别。委蛇:从容转曲自得的样子。|12住:佛家语,执著之意。|13譊譊:争论不休。师:指参寥。导读|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诗前自序云诗人因事未参与王定国游百步洪的风人雅事,后与参寥“放舟洪下,追怀曩游,已为陈迹,喟然而叹,故作二诗。一以遗参寥,一以寄定国”。 这里选第一首,即送参寥者。|白居易琵琶行连用多种比喻形容琵琶的音响,使人读后如亲聆一支动人的乐曲。苏轼不让白居易专美于前,他在此诗中恣意驰骋,一气喷出“兔走隼落”、“骏马注坡”、“弦

189、离箭脱”、“电过荷翻”等七种譬喻,描绘百步洪急速汹涌令人惊心骇目的水势,气势磅礴, 神采飞动,读来亦使人如亲眼目睹了百步洪水波冲泻的壮观景 象。前人对此多加好评,如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二叹道:“用譬喻为文,是轼所长。此篇摹写急浪轻舟,奇势迭出, 笔力破余地,亦真是险中得乐也。”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云,“东坡大气旋转,虽不屑于句法字法中别求新奇,而笔力所到,自成创格”,且称赞“有如兔走鹰隼落”以下四句, “形容水流迅急,连用七喻,实古所未有”。此诗是送给诗僧参寥的,故诗的后半首转入佛理禅观式的思辨,谈及社会、人生的问题。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十七云:“诗须如此用意,方淡浮泛。”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云:“

190、坡公喜以禅语入诗,数见无味。此诗就眼前篙眼指点出,真非钝根人所及矣。”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导读】|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一云:“此随手写四句,本不是诗,搜辑者强收入集。千古诗集有此体否?”此诗突破了唐诗依靠景物形象以抒情言志的创作窠臼,全无意象,纯以奇 趣哲理取胜,这为过去所未见,故千古诗集未有此体。然这实在是首好诗。作者以才情驱遣 笔墨,通过浅显而富有意趣的诗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妙琴声的出现,有待于客观的物( 琴)与主观的人(弹琴者)巧妙结合,弹琴如是,其他事情亦如此。南堂1|其五|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2。|客来梦觉知何处

191、?挂起西窗浪接天。|【注释】|1南堂:位于黄州,南临皋亭,俯临长江(苏轼有另一南堂在惠州)。|2此句谓竹席的纹理光滑如水,纱帐轻薄如烟。簟:供坐卧用的竹席。|【导读】|前两句写焚香昼寝,意境飘逸冲淡,后两句写客来梦醒,不知身在何方,故卷起西边的窗帘往外望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于是浪天相接的景象奔来眼底,意境自然巧妙地转入雄奇飞腾。纪昀云:“此首兴象自然。”(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二) 题西林壁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注释】|1西林:寺名,在江西庐山,建于晋代,宋时改名为乾明寺。|2“远近”句:一作“远近看山各不同”。|3只缘:只因为。 导读|元

192、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移汝州,路出九江,初游庐山,作此诗题于西林寺壁 间。赵翼云:“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作,断难出色。 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这首诗突破了山水诗写景抒情的传统范式,另辟蹊径, 把写景与言理巧妙结合起来,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极富理趣。诗的前两句以极其概括的笔 触 描绘了庐山的总体外观,庐山的雄奇多变如在读者眼前。在此基础上,后两句从认识庐山真 面目这一角度阐发了一种人生哲理:身在其中,往往不能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 而不能认识事物全貌;出乎其外,才能做到大局在握,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事物,从而真正 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浅显而

193、具有普遍意义。陈衍 宋诗精华录卷二说:“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惠崇春江晚景1|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注释】|1惠崇:见王安石诗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注。|2春江水发,河豚例向上游,渔人谓之“抢上水”。导读|这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题画诗要作得好,既要入乎画内,又要出乎画外。诗人在这首小诗中不仅再现了画面所描绘的早春风光,而且凭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生活经验,对画面作了补充和发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

194、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 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故纪昀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赠刘景文1|荷尽已无擎雨盖2,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开封祥符人。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2擎雨盖:指荷叶。导读|此诗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在杭州所作。这是一首描写初冬自然景物并称颂、勖勉友人的即景抒情名作。作者突破传统,把在一些“伤春悲秋”文人笔下最为萧条冷落的初冬景物写得生意盎然:虽然夏荷已败,秋菊已谢,然而仍有残菊

195、的枝干傲霜挺立,风姿遒劲; 更有黄橙绿橘,斑斓动人。|前人曾将本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 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相提并论,认为:“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 皆曲尽其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两者的构思与描写手法的确相似,艺术功力亦相当,然而论及意境,苏诗当稍胜一筹。韩诗尽管风神绰约,却只是单纯地写景,而苏诗则是情景交融,不着痕迹地将对刘氏的称颂之情、勖勉之意贯注于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之中 ,意味深长。故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五云:“浅语遥情。”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活水还须活火烹1 1,自临钓,自临钓石取深清。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

196、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4。注释|1活水:刚从江中取回的水。活火:旺火。赵璘因话录卷二引李约语:“茶须缓火 炙,活火煎。”作者试院煎茶“贵从活火发新泉”,即此句意。|2雪乳:茶细白,水煎时所呈色象。脚:茶脚。|3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4荒城:指今海南省儋州。长短更:打更敲梆次数有多有少,多者为长,少者为短。导读|此诗于元符三年(1100)在儋州作。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人拓宽了审美视野,把汲水、煎茶、饮茶等日常生活琐事写得诗意盎然、情趣风生。三、四两句对偶工整且想象奇特:大瓢将清波舀入瓮中,似乎

197、把投影在大瓢将清波舀入瓮中,似乎把投影在清波上的明月也贮入瓮中;小杓将江水注清波上的明月也贮入瓮中;小杓将江水注入瓶中,好像把大江的一条支流分入瓶中。入瓶中,好像把大江的一条支流分入瓶中。奇趣横生,是诗人凝神观照、物我两忘的神来之笔。五、六两句是倒语,为诗家妙法,与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句法相似,可解作:“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杨万里诚斋诗话赞此诗:“一篇之中句句皆 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卷六则把试院煎茶与此诗推为“古近体绝唱”。苏轼诗歌的内容特色|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

198、叹。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

199、为诗而获得成功。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总体评价|苏轼诗歌研究成果|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42年P25.|胡云翼宋诗研

200、究,商务印书馆1933年P65-66.|柳村任中国文学发凡,文怡书局1935年P335.|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P65,75.|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5年P542-549.艺术渊源|赵宗湘苏诗臆说,国专月刊1936年12月。|严恩文东坡诗渊源之商榷,文史杂志1945年第1期。|陈迩冬苏轼诗选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P286.|谢桃坊苏轼诗歌的艺术渊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莫砺锋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卞孝萱刘禹锡与苏轼,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P58-61.|张浩逊苏轼与李白,辽宁师大学报1997年第

201、4期。|张浩逊苏轼与杜甫,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内容艺术|程千帆苏诗札记,光明日报1957年5月19日。|马赫略论苏轼的诗,文学遗产增刊5辑,作家出版社1957年P132.|胡国瑞苏诗内容的评价,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刘乃昌苏轼评传,历代著名作家评传第3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P237-25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P590.|胡念贻略论宋诗的发展,齐鲁学刊1982年第2期。|赵仁珪苏诗的议论、苏诗的才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1985年第6期。(后者总结:一是生动活泼、丰富浪漫的想像;二是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三

202、是构思布局的波澜起伏、变化莫测。)苏诗理趣|吴枝培言虽浅鄙,自有深趣,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王洪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洪柏昭试论苏轼诗的议论化和散文化,东坡研究论丛,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P32-35.|葛晓音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张尹玄苏轼诗歌感喟人生的哲理特征,文史哲1997年第3期。|马德富苏诗以意胜,文学评论1989年第2期。|白敦仁论东坡诗的“新”和“妙”,成都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P61.|张三夕论苏轼诗中的空间感,文学遗产1982年第2期。苏诗分期研究|王

203、水照王水照论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论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社社会科学战线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年第1期期。(分七个时期:嘉祐、治平时期熙宁在朝时期熙宁、元丰外任时期贬谪贡黄州时期元祐在朝时期元祐、绍圣外任期贬谪惠儋时期)|谢桃坊谢桃坊苏诗分期评议苏诗分期评议,论苏轼岭南论苏轼岭南及其他及其他,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年。(分六个时期:早期凤翔时期杭密徐时期黄州时期元祐时期岭海时期)|孙民孙民对仕宦人生的深刻反省对仕宦人生的深刻反省谈苏轼谈苏轼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沈阳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学报学报1985年第年第2期期。(分三个时期:1069年实施新法以前新法实施到10

204、79年被贬黄州黄州以后)|王士博王士博苏轼诗论苏轼诗论,吉林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1981年年1期。期。(分五个时期:早期杭密徐湖时期黄州、汝州时期元祐时期晚年)和陶诗研究|朱靖华论苏轼的及其评价问题,苏轼新论,齐鲁书社1983年P180-201.|王水照论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张宏生苏东坡的和陶诗,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林冠群试论苏轼和陶诗,海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熊莘耕苏轼和陶诗初探,常德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易朝志论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心态及旨趣,华东师大学报1993年第5期。题画诗研究|张忠权苏轼的题画诗,四川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林从龙、范炯略论苏轼题画诗,

205、江海学刊1985年第2期。|汤炳能论苏轼题画诗的丰富想像,学术论坛1987年第2期。|周义敢苏轼的题画诗,东坡诗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P75-87.山水诗研究|曹济平试论苏轼的山水诗,文艺论丛第13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P253-255.|陶文鹏苏轼山水诗的谐趣、奇趣和理趣,江汉论坛1982年第4期。|冷金成走出自然从苏轼的山水诗看自然诗化的走向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尚章正苏轼的自然审美观与山水文学创作,江淮论坛1992年第2期。|葛晓音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学号尾数为7、8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

206、作业:|试论苏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黄庭坚画像黄庭黄庭坚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英宗治平(1067)进士,之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县尉,神宗熙宁五年(1072)参加学官考试,试中,被任命为国子监教授,留京八年。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今属江西)知县。在政治上黄庭坚属于旧党中人,所以他的政治生涯也随着旧党的消长而升沉变化,元祐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他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录,后新党执政,他因此而被贬到黔州(今属四川),戎州(今属广西)等地。宋徽宗年间,又几经贬徙,最后卒于宜州(广西宜山)。|黄庭坚少

207、年敏学,读书“数过辄记”,据宋史本传载:“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后以诗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山谷博学多才,尤以诗著,和陈师道,陈与义并为江西诗派的“三宗”,后人更把他的诗歌风格看成是有宋一代诗歌风格的代表。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里就称赞他“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但也有人说他“乃邪思之尤者”(张戒岁寒堂诗话)。|山谷论诗推崇杜甫,讲究诗歌的法度,主张“无一字无来处”,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他的这些主张,本意是想通过学习古人诗句的用字遣词,通过严格的诗律句法的训练,从而使诗歌创作逐渐达到自然成熟的境界,这无疑是对诗歌创作道路的

208、有益探索。但也有人因此而批评他是“剽窃之黠者”(王若虚滹南诗话)。江西诗派的末流,更加误解了山谷的原意,盲目学古、拟古,作了许多专意剽窃辍字的诗。但把这些负面影响都归结于山谷,却是有失公允和偏颇片面的。山谷和东坡一起,开拓了宋诗的新诗境,他的许多诗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宋代大诗人。|此外,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和苏、米、蔡合称四大家,词也卓有成就。现存其山谷集,内集有任渊注本,外集有史容注本。今人注本有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陈永正黄庭坚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黄庭坚像送王送王郎郎( (雜雜雜雜言詩言詩言詩言詩, ,古古古古體)體)體)體)|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

209、君以湘纍秋菊之英。贈君以黟川點漆之墨,送君以陽關墮淚之聲。酒澆胸次之壘塊,菊制短世之頹齡。墨以傳萬古文章之印,歌以寫一家兄弟之情。江山千里俱頭白,骨肉十年終眼青。連牀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遠別音書少。炊沙作糜終不飽,鏤冰文章費工巧。要須心地收汗馬,孔孟行世日杲杲。有弟有弟力持家,婦能養姑供珍鮭。兒大詩禮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宋趙與旹宋趙與旹(“时时”的讹字)的讹字)撰撰賔退録賔退録卷四卷四:“鮑明逺鮑明逺行路難行路難首云首云:奉君金巵奉君金巵之美酒之美酒,瑇瑇(玳玳)瑁玉匣之瑤琴瑁玉匣之瑤琴。七綵芙蓉之羽帳七綵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九華蒲萄之錦衾錦衾。黄魯直黄魯直

210、送王郎送王郎: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泛君以湘纍秋菊之英以湘纍秋菊之英。贈君以黟川贈君以黟川漆之墨漆之墨,送君以陽關墮淚之送君以陽關墮淚之聲聲。正用其體正用其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苕苕溪漁隱曰溪漁隱曰:永叔永叔送原甫出守永興送原甫出守永興詩云詩云:酌君以荆州魚枕之蕉酌君以荆州魚枕之蕉,贈君以宣城鬚之管贈君以宣城鬚之管。酒如長虹飲酒如長虹飲滄海滄海,筆若駿馬馳平坂筆若駿馬馳平坂。黄魯直黄魯直送王郎詩送王郎詩云云:酌君以蒲城桑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落之酒,泛君以湘纍秋菊之英泛君以湘纍秋菊之英。贈贈君以黟川漆之墨君以黟川漆之墨,送君以陽闗墮送君以陽闗墮淚之聲淚之聲。酒澆胷

211、中之磊落酒澆胷中之磊落(一作磈,(一作磈,一作塊,一作隗),一作塊,一作隗),菊制短世之頽菊制短世之頽齡齡。墨以傳千古文章之印墨以傳千古文章之印,歌以寫歌以寫從來從來(一作(一作“一家一家”)兄弟之情兄弟之情。近時學者以謂此格獨魯直為之近時學者以謂此格獨魯直為之,殊不知永叔已先有也殊不知永叔已先有也。”寄黄几复1|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3|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4|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5注释|1黄几复:名介,是山谷的同乡好友。|2我居句:语出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自跋曰:“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

212、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这句写两人相距之远。谢不能:可惜不能,委婉的说法。相传大雁南飞,不过衡阳。因黄几复在岭南,故雁不能到。意为想托雁传信,也不能了。|3两句:当年和熙春风中,与君共饮于桃李花之下。流落江湖十年了,而今独对残灯,寂寞听着夜雨。|4四立壁:语出史记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暗喻黄几复为官清正。蕲:希望。三折肱: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诗中反用此意,说黄几复治理政事,富有才能,不须多次挫折,便能够取得好政绩。|5猿哭:猿声悲切,故云哭。瘴溪:瘴指瘴气,南方山林中易使染病的湿热之气,四会在广东,故山谷说瘴溪。两句说我想您读书读得头发都白了,陪伴着您的,只有隔溪丛生山藤,凄切

213、猿声。导读|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春,是诗人在山东德平任上寄给友人黄几复的。山谷此诗感情复杂。“桃李”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当年京城相聚的快乐和别后索居的寂寞。“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意象密集而多变,表现岁月匆促和人生之漂泊不定,方东树昭昧詹言云此两句“浩然一气涌出”。后四句先赞美朋友,又表达关切、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的生命感受。而“想得”两句,在写景中抒发感情,意境苍凉。|诗的首联和颔联,历来为许多诗评家所激赏。明陶宗仪撰说郛卷七十九释普闻诗论曰:“鲁直寄黄几复诗云云,初二句为小破题,第三第四为颔联,大凡颔联皆宜意对,春风桃李但一杯而已,想象无聊窭空为甚,飘蓬寒雨十年灯之下,

214、未见青云得路之便,其覊孤未遇之叹具见矣。其意句亦就境中宣出。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皆境也,昧者不知直谓境句,谬矣。”此说明黄诗颔联的特点不是“境句”而是“意句”, 正如诗家所云:“炼字莫如炼句,炼句莫若得格。格高本乎琢句,句高则格胜矣。天下之诗莫出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境句易琢,意句难制;境句人皆得之,独意句不得其|妙者,盖不知其旨也,所以鲁直、荆公之诗出乎流辈者,以其得意句之妙也,何则?盖意从境中宣出,所以此诗作荆公集中之眼者,妙在斯耳。”宋蔡正孙编诗林广记后集卷五引任渊注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其实,任注只说了前一句,这一联的后句却未了了知。而王直

215、方诗话云:“张文潜尝谓余曰:黄九似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是竒语。”但张耒没有说明奇在何处。吕氏童蒙训云:“或称鲁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以为极至,鲁直自以此犹砌。合须石吾甚爱之,勿使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此乃可言至耳。”那么,此两联“奇”和“极至”在何处呢?|诗的首联写了两人空间上相距之远,山谷在德州的德平镇(今山东省德平县,一说山东商河县,备考),离渤海很近,称“北海”,而黄介在广东四会,离南海很近,称“南海”。想让大雁传书,但大雁谢绝说我飞不到那儿。第二联笔锋一转,由第一联写空间相距之远写到时间相离之远,回想当年的欢聚和悲叹现在漂泊江湖的凄凉。第一、二联从字面上

216、是看不出“奇”和“极至”在何处,因为诗句全部用的是常见的词语。我们必须把它放在整首诗中去考察,才会发现其奥妙。首先这两联“奇”和“极至”在空间和时间的大跨度跳跃。尤如中唐著名诗人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时空跨度。“桃李”句写的是昔日欢会的热闹场面,“江湖”句写的是离别后十年凄凉孤寂的生活境况。张祜宫词把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大跨度融合在一联中,首句“故国三千里”从空间着笔,写宫女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从时间着眼,写其入宫之久,这一联不仅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有高度的概括性,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出来,而且是更进一层地表达了诗中女主角的愁恨。而黄庭坚诗却把这种

217、空间和时间上的大跨度分别整合到了首联和颔联中,首联从空间上写我与友人一个居北海,一个住南海,连大雁传书都不可能,显示了作者对友人的相思之苦;颔联从时间上写昔时欢会和现在的孤寂。随着空间距离之|远和时间跨度之大,不仅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淡薄,反而更使他们相思更深。其次,这两联“奇”和“极至”在感情的回环往复和强烈对照。诗人的构思脉络是因为两人相隔之遥远,连大雁都传书不到,思念友人只好寄托在诗歌中,进而回忆过去两人在一起欢会饮酒的情形,再到现在两人的孤独寂寞。这是一条哀乐哀的感情线索,回环往复,让读者深感两人情谊之深,思念之苦。尤其是第二联,在感情上还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诗人在追忆昔日欢聚的情景时,

218、无论是对景物的描绘,还是感情的流露,都极为明快欢畅,桃李春风,美酒畅饮,此情此景正暗寓着当年他们两人春风得意的神情。但是,在表现十年漂泊时,诗人的感情却是那样的深沉|悲悽。昔日欢聚,好景不长,京城一别,竟是各自漂流江湖,夜雨孤灯,一晃就是十余载。莫砺锋先生在江西诗派研究把黄庭坚这类题材的诗歌归于“思亲怀友、感时抒怀、对羁旅行役和生活遭遇的描绘”,“这些诗主要抒写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页26)他认为“桃李春风”一句写出了良辰美景,好友欢聚的情景,色泽浓艳,气氛欢快,但马上就被“江湖夜雨”的凄凉寂寞驱散无遗。全诗的重点是相思之苦,生活之贫。(页52)莫先生的看法是对的,但如果进一步深入比较的话,

219、我们就会发现,诗人在强烈的个人情感对照中,其实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为诗的下文上升到对社会、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作了铺垫。第三,这两联“奇”和“极至”在意象的排列组合上。|第一联的“北海”、“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第二联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尤其是第二联类似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象组合,没有一个动词,全部是名词构成。这也下启了元曲类似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象排列,这种意象的组合,我们称之为并列式意象。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汪彦章有云千里江山渔笛晚,十年灯火客毡寒效山谷体也,余亦尝

220、效此体作一聫云钓艇江湖千里梦,客毡风雪十年寒。”两人仿效的就是第二联,但总有点东施效颦、故意做作的感觉,远赶不上黄诗的艺术感染力。早行|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1|闻鸡凭早晏,占斗辨(全唐诗许浑诗早行作“认”。)西东。2|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3|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4|瀛奎律髓瀛奎律髓卷十三卷十三早行早行作惠作惠洪,其评云:洪,其评云:“歐公詩有歐公詩有夜江夜江斗辨西東斗辨西東,此句似落第二此句似落第二。然五然五言簡亦勝七言言簡亦勝七言。山谷集山谷集有此詩有此詩,甘露滅集甘露滅集亦有之亦有之。谷集谷集為覺恐為覺恐非。非。”石门文字禅石门文字禅卷九、卷九、宋宋元诗会元诗会卷五十八、卷五十

221、八、石仓历代诗石仓历代诗选选卷二百二十六、二百三十、卷二百二十六、二百三十、御选宋诗御选宋诗卷四十四、卷四十四、古今禅古今禅藻集藻集卷十都作释惠洪(德洪);卷十都作释惠洪(德洪);山谷集山谷集外集外集卷十三作黄庭坚、卷十三作黄庭坚、古今事文類聚古今事文類聚别别集集卷卷二二十十五、五、全唐诗全唐诗卷五三二作(唐)许浑。卷五三二作(唐)许浑。注释|1失枕:失眠。两句说旅人忧心明朝赶路,辗转不能入眠。迷糊间却忽然警醒,起床之后又发现起得太早,人们还在睡梦之中。|2凭:凭定,断定。早晏:早晚。占: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两句写清晨起床准备上路的情景:听鸡声断定时

222、间的早晚;望着北斗星分辨东西方向。|3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行露:指路旁的露水,诗经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两句意为路旁的露水,沾湿马络头,衣裳单薄,更感到晓风寒凉。|4两句写写朝阳出,光影掩映,宛如吐出万道霞光,映红了半个树林。导读导读|此诗作于熙宁元年山谷赴叶县途中,是山谷早年的作品,描写了秋日早起赶路的情形。前三句渲染早行的孤清寥落。“惊”、“单”字,把远行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辔湿”两句,既写出了秋日清晨的清冷,也衬出旅人旅途的孤寂。“秋阳”两句笔锋一转,基调又趋光明,“弄”字、“吐”字,很是新警。全诗写得颇有唐人意象。次韵赏梅1|安知宋玉在邻墙?笑立春晴照粉光。2

223、|淡薄似能知我意,幽闲元不为人芳。3|微风拂掠生凉思,小雨廉织洗暗妆。4|只恐浓葩委尘土,谁令解合反魂香。5注释注释|1次韵:也称步韵,即按照别人原诗中的韵脚及用韵次序作诗。|2宋玉:战国时的辞赋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曾写登徒子好色赋,说他东邻有一位美丽的女子,登上墙头窥看自己,以示她的爱慕之意。两句意为梅花宛如宋玉笔下美女,何曾得知宋玉就在邻家墙外呢?她只是含笑而立,让春日阳光照在她的素洁的脸上。|3淡薄:同“澹泊”,恬淡寡欲的意思。幽闲:亦作“幽娴”。元:原。两句意为她(梅花)恬淡清静,似能知我的心意,她的幽闲,原就不是为人而芳的,是自然而生的。|4廉织 :细雨貌。韩愈诗:“廉织晚雨不能晴

224、。”暗妆:沾了暗尘的容妆。|5浓葩:秾丽的花。反魂香:博物志载:“武帝时西域贡反魂香三枚,病者闻之即,已死未三日者熏之即活。”谁令:谁使,谁能。解合:懂得制成。合,即“和香”,调和各种香料,制成成品。两句意为只恐怕美丽的梅花最终会萎谢在泥土中,谁能懂得用它来制造反魂香呢!导读导读|山谷此诗写得绮丽深情。前两联活用宋玉的典故,把梅花比作宋玉笔下的东家女子,描写了梅花的高洁,也暗含着诗人不图虚荣,淡泊自守的风骨。王有宗十八家诗钞谓:“第四句隐然写己”。后两联写诗人因微风轻拂而生出的联想:谁能让梅花避免萎谢呢?借此发问,委婉地表达了山谷的伤春之意。瀛奎律髓卷二十:“外集有此诗,恐少作。然一字不茍。”

225、次韵裴仲谋同年1|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2|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3|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4|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5注释|1裴仲谋:名纶,曾任舞阳县尉。与山谷交情颇深。|2交盖:两车相遇,乘客下车相见,车上的伞盖就倾倒相交了,这里比喻遇见。汝水:即汝河,淮河支流。僧毡:和尚用的毡子,卧僧毡,即投宿僧寺。|3舞阳:河南县名。去;距离。叶(she):河南县名,山谷曾任叶县尉。贱子:山谷的自谦之语。少年:年轻。|4种:种子。坐:因为。无钱:温庭筠诗:“自是无钱可买山。”两句是说如今两人白发齐生,好象有种子在萌芽一样,本应回到故乡的青山里好好过活的,可惜却没

226、有买山的钱。|宋黄徹撰溪詩話巻二云:“王夷甫、蔡景節並號口不言錢,二子皆因弊矯之者,衍以其妻貪惏(lan)黷貨,至藉俠士李陽以懼之樽,在臨海其婢納女巫之賂,為百姓撾登聞鼓,其絶口蓋有由然。如子美、張籍皆云呼兒散冩乞錢書、太白顔公三十萬,盡赴酒家錢、岑参閑時耐相訪,正有牀頭錢、小杜清貧長欠一杯錢、坡滿江風月不論錢、山谷青山好去坐無錢不害諸公之髙也”|5输与:让给。鸬鹚:水鸟名,俗称“水老鸦”,又称“乌鬼”。能捕鱼。取次:任意,随便。眠:睡。两句意为遥想着故乡江南,轻烟笼罩着岸边,水浅沙明,修竹摇曳。可惜这些只能让那些悠闲的鸬鹚去任意享用了。导读|此诗作于熙宁二年,时山谷正在叶县任上。前四句回忆年

227、轻时与裴相识交往的旧事,后四句感叹了岁月蹉跎,白发齐生而清贫依旧。从而更怀念年少美好时光,怀念故乡美丽景物。全诗情感浓厚真挚,风格清新奇拗。在组织结构上摆脱了唐诗的工整的对偶形式,力求生新。“白发”两句是山谷诗中的名句,写出虚度年华的无限感慨。山谷还有另一首诗河舟晚饮呈陈说道,也是写白发的,有“由来白发生无种,岂似青山保不磨?”句。黄庭坚书法作品:|惟清道人帖惟清道人帖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行书,纸本。纵厘米,横32厘米,尺牍十一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绍圣元年1094年,钤有“缉熙殿宝”、项元汴印、仪周珍藏等藏印。此帖曾经明内府及项元汴、安岐等收藏。书风端稳紧结,俊健古雅,有晋唐人法度和韵

228、致。与黄庭坚行楷书特具的跌宕开阖、斜欹外拓的风格相比有所不同。乾隆评此帖云:“凌冬老干,偃蹇岩壑。”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1|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2|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3|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4|几度白沙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5注释|1伯兄:山谷兄长黄大临。山谷与其兄感情极好。|2雍容:从容不迫,平和之状。两句写梦回故园,与兄相会,从容和睦。醒来时,阳光已经照在南窗上了。此两句又作“相攜猶聴隔溪舂,睡起開書見手封。”|3诗酒两句:诗酒相酬,已是一年前的旧事了,而今再也不能一起谈笑。但即使江山千里,还是能够通过梦魂相通的。|4槲:俗名大叶栎,树高二三丈。鹿茸:

229、公鹿初生之角,是贵重药物,吴子华诗云:“暖漾鱼遗子,晴游鹿引麛。”两句写景,河流倒映天空月晕,游鱼散布卵子,槲叶于微风中颤抖,小鹿儿正安静地成长着。|5搘:拄着。筇:竹名,可作竹杖。审听一句:我独自拄着竹杖而站,审听马儿的嘶鸣,期望你的到来。此联一作“白髪倚門愁絶處,可堪衣斷去時縫。”导读|此诗作于山谷赴叶县一年多。因思家而作。感情细腻,洋溢着对兄长的真挚怀念,尾联尤富情韵。方东树说:“此等诗只是真,清新古健,不腻不弱,不熟不俗,不与时人近。”写景两句,幽深精美,兴寄深远,俨然不减唐人。清人黄爵滋读山谷诗集云:“山谷诗尽多自然佳句。”即指此等诗而言。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1|县楼三十六峰寒,王

230、粲登临独倚栏。2|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3|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4|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5注释|1和答:针对对方来诗回诗作答。登封:县名,在河南嵩山之南十里。王晦之:山谷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县做官。见:表敬意的助词,如见谅,见告。|2县楼:登封的城楼。三十六峰:指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卷一:李太白贈嵩山焦鍊師序云:“余訪道少室,盡登三十六峯。”按河南志河南府永安縣少室山,在縣西南七十里,有三十六峯,具列其名。王荆公詩“三十六峯應好在,寄聲多謝欲來遊。”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写过有名的登楼赋。文選亦选有王仲

231、宣登樓賦。此以王粲喻同姓的王晦之。|3歇:停。|4嗟:感叹。宽:宽怀。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云:“列子善于能自寛者也。杜詩老去悲秋強自寛”。|5“举目”一联,晋向秀傳: “始秀欲注荘周書,嵇康曰:此盡詎復須注,正是妨人作樂耳。”荘子應帝王篇:“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爲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三焉。音義云:鯢桓:魚名,又云鯢鯨也”。鲵桓: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一说鲵指鲸,桓为盘桓之意。按庄子应帝王篇:“鲵桓之审为渊。”审,处也。两句意为,我在这里所见尽是都是不如意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去,自由自在地垂钓大海呢?导读|是诗作于熙宁四年春。诗歌表现了山谷厌倦了琐碎的公务,希图归去过平静生活的愿望。诗

232、境界开阔,“清坐”两句,描写春雨洒过,雨后天晴,夕阳将下的美丽景色。融景入情,和上一首的“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同属写景好句。黄爵滋云:“清坐相思一层,唐人必在言外,但只要句法句意恰到好处,虽是宋体,亦未尝不好。”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1|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2|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3|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4|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5注释|1平舆:属蔡州。故城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六十里。李子先:山谷的同乡好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地区。平輿縣隶蔡州,嘉祐四年升幷州為太原府。案:潛夫詩話載山谷教人云:“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臯。”此

233、可為律詩之法,即此詩也。解葉縣尉時作。|2幽人:襟怀深远淡泊的人,这里指李子先。易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青袍:旧时读书人穿的一种衣服。庾信哀江南賦云:“靑袍如草,白馬如練。”杜詩“汀草亂靑袍”,范魯公(范質)詩“靑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王荆公詩“照映里門非白屋,陵雲春草有袍靑。”两句说的是前日你被派去当吏曹小官,我走在堤上,那青草跟青袍的颜色难以分辨。|3汝水:出河南嵩县天息山,流入颖水。兴:兴会,感会。两句说,我的心情随汝水的春波而动,君的兴致,或许和并州城门上升上的夜月一样高。|4九方皋:春秋时的相马专家,曾为秦穆公出外求马,他不大管马的颜色和雌雄,却能掌握马的内在本质,求得真正的好

234、马。列子説符篇:“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自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臣之子皆才下,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纒薪菜者。自九方皋請見之,公使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巳得之矣。牝而黄,使人取之,牡而驪。公謂伯樂曰:敗矣。子之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不能知,又何焉之能知也?伯樂曰:臯之所觀天機也。”两句以千里马喻李子先,叹其未遇“九方皋”,言外之意,或有自伤不遇之意。|5酒船两句:归来吧!家乡的酒船鱼网正等着你,新涨的溪水漂送落花,正好一竹篙深呢!两句写故乡风物。导读|据史容山谷外集诗注,是诗作于山谷解叶县尉之后。诗人在叶县当了几年县尉,心情郁悒。此时所写的诗歌里,常把自己比作“

235、伏辕驹犊”,比作正在“束腰折带”的陶潜。有才而不被重用,备受长官的闲气,所以山谷常常思归,也是自然的事。前面所选几首诗,或多或少表现了山谷的这种想法。此诗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前两联中,交叉写对方和自己,把两地朋友想念之情细致刻画出来,而且融情入景,意更深切。“酒船”两句,写故土风物,刻画了悠闲和谐,清新醇美的意境,让人神往。|清赵翼在瓯北诗话赞此诗“独辟溪径”, 并谓:“诗果意思沉著,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余;若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次韵寅庵四首1|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2|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3|苦楝狂风寒徹骨,黄梅小雨润如酥。4|此时睡到日三丈

236、,自起开关招酒徒。5注释|1寅庵:山谷的哥哥黄大临。字元明。|2大若塘,小桃源:皆在黄大临隐居的双井。擉(chuo,阴平。):同戳。庄子则阳:“冬则擉鳖于江。”司马彪注:“擉,刺也。”带经锄:带着经书去耕地,典出汉书倪宽传,“倪宽治尚书,贫无资用,带经而锄,息则诵读。”|3诗催孺子成鸡栅:杜甫有催宗文树鸡栅诗,宗文是杜甫的儿子。芋区:种芋的洼垅。|4苦楝:树名。春末开花,楝风,三月谷雨节最后的花信风。黄梅:语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5南齊天文志:“永明五年,日出三竿。”盧仝詩“日高丈五睡正濃”,杜牧之詩“白頭扶不起,三丈日還高。”开关:开门。酒徒,语出史記:“酈食其叱

237、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耳。”导读|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此诗:“通首皆写寅庵自得之趣,而措语极高,不杂一毫尘俗气。读山谷诗,皆当以此求之,世间一切厨馔腥蝼意义语句,皆绝去,所以谓之高雅,脱去凡俗在此。”是诗虽然写的是大临在乡下之事,其实也深寓山谷想要归去的理想。池口风雨留三日|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1|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2|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3|仰俯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4注释|1小市:小镇。杜詩“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閉門。”|2属玉:一种水鸟。即鸀zhu,似鸭而大,长颈,赤目、毛羽紫绀gan(去声)色。上林賦:“鴻鷫鵠鴇,駕鵝屬玉。”注云:屬玉

238、,似鴨而大,長頸赤目。蘇子羙詩“屬玉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舂锄:即白鹭。爾雅:“鷺,春鋤。”皮日休詩“數舂鋤烟雨”。两句说:在辽阔的天地间,一双属玉自由飞过。水边有只白鹭默默地站着,看似悠闲,实为觅食而忧。|3“翁从”句,漢高紀:“高祖適從旁舍來”。适:却。董仲舒:“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4仰俯:表示时间的短暂。王逸少蘭亭禊飲序“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归了:归后。两句说转眼间一切都成为过去,黄昏时候,我回到窗前,继续读我的残书。导读|山谷早年为地方官,曾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个闲职,他常自比为唐代的广文先生郑虔。元丰三年(1080)秋,作者自汴京归

239、江南,赴吉安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任。道经安徽贵池,遇风雨,在池口镇逗留了三天。此诗就写于此期间。|熙宁、元丰年间正是新法推行之时,山谷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加上位卑职微,心怀抑郁。他一方面慨叹抱负不能实现,一方面向往归隐田园,对现实政治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这一时期的诗文反映了山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放旷达观中透出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如“枯桐满腹生蛛网,忍向时人觅清赏”(再答明略二首),“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次韵寅庵),“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次韵寄上七兄),“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次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等等即是。本诗描写旅途中的见闻杂感,表现出不慕营利

240、,以读书自娱的人生态度,在悠闲旷达的笔调中隐隐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不平。|这首清新有味的诗。首两句写小城风雨,从扣题入手,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次两句写鸟。写景写物,自然生动,于景中抒情。临渊而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仰俯”一句则颇有理诗的味道,须弥之间,便已陈迹,宇宙万物也不过如是。最后一句则为山谷心声: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题落星寺岚漪轩1|其三|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2|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3|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4|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5注释|1落星寺:在江西南康(今巨子县)。相传有星坠落在鄱阳湖北的彭蠡湾中

241、,化为巨石,因名落星石。石旁建落星寺。岚漪轩:作者自注:“寺僧择隆作宴作小轩,为落星之胜处。”|2开士:菩萨的意译,和尚的另一种称呼。一切经音义:“梵语菩萨者也,谓以法开道之士。”屋:指岚漪轩。楞嚴經云:“竝其同伴十六開士”。杜詩“獨在深崖結茅屋”。龙阁老翁:指山谷的舅舅李常,曾任龙图直学士。李公擇,即李常,南康軍建昌人。廬山亦在南康境内,必有賦詠。按:元祐三年八月丙子,御史中丞李常充龍圖直學士,其賦詩當在此前。两句意为落星寺的僧人在寺院深处建屋,龙图阁的老先生曾来此赋诗。|3莊子大宗詩篇:“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迟:缓慢貌。两句意为朦胧细雨遮住了远山,客人安闲久坐。遥望长江接天处,远帆缓缓而

242、来。|4宴寝:闲居寝息,用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人燕集诗:“宴寝凝清香。”画图:作者自注“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寒山,拾得,均是唐代的诗僧、画家。|5牖:窗。两句说的是一间间僧房打开窗户,宛如蜂巢一样,到处可见僧人们用一根根枯藤烧火煮茶。題落星寺四首其一|星宮游空何時落,著地亦化為寳坊。1|詩人晝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牀。2|蜜房各自開牖户,蟻穴或夢封侯王。3|不知青雲梯幾級,更借瘦藤尋上方。4|1寰宇記:“落星石在江州廬山東,周廻一百五歩,髙丈許。”寳坊:見前注,落星寺在彭蠡湖中。|2白樂天詩:“髙堂虚且逈,坐卧見江山。”王禹偁詩:“隨船曉月孤輪白,入坐晴山數青。”|3魏志:“管輅

243、(l)射覆,卦成曰:家室倒懸,門户衆多,此蠭窠也。杜詩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4墨子:“公輸班為雲梯,以攻宋。”文選“謝靈運詩:共登青雲梯。”导读|按外集列落星寺诗共四首,史容注云:“非同时作,后人类聚于此,故诗语有重复。”所选的为第三首。全诗写景静寂广阔,“小雨藏山”和“长江接天”写出了由近至远的美景,“宴寝”两句别有幽远清空的趣味。“蜂房”两句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了恬静悠然的意境,向为后世诗评家称道。山谷之甥洪龟父举了“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為我生凉秋。” 二句和此两句“蜂房各自開戸牖,蟻穴或夢封侯王”为山谷好诗,山谷深然之。|在形式上,此诗也很有特点,每句的平仄都不依正格,是一首奇

244、拗的七律,有如一篇古诗。而且字句挺健,为诗人所独辟。 次元明韵寄子由|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水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注释|次韵:见前注。元明:山谷的兄长黄大临。子由:苏辙。苏轼的弟弟。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此时他在筠州(今江西高安)监管酒盐税。元丰三年(1080)冬,黄大临写诗寄给苏辙,诗中颇为苏辙大材小用而抱不平。|交:朋友。亲:亲戚。图画:画像。凌烟:唐太宗建筑凌烟阁,并于贞观十七年画功臣二十四人图象于其上。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劉楨詩“逝者如流水,哀此遂分離。”盧仝詩“百年逝過如流川

245、”。两句意为此生已如流水逝去,故交亲人中,又有谁能得到重用,能为国建功立业呢?|语出杜甫诗:“且看欲尽花经眼。”韩愈云“海水昏昏水拍天。”意为年年春风春雨,花开花落,过眼而去。我怅望江北,君怅望江南,唯见不息江水,波浪拍天。|铜章:铜铸的官印。史容注云:漢官儀:“縣令秩五百石,銅章墨綬。欲觧銅章可見太和作,四首同時。汉法规定:县令“铜章墨绶”。行:将。石友:市交,金石交,指友情坚如金石。忘年:忘年交。山谷比苏辙小八岁。又是苏轼门下,故自认低一辈。|脊令:鸟名,即鹡鸰。诗经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以比喻兄弟间亲密互助的关系,此用原意。雪:指白发。颠:头顶。此句出自杜甫寄杜位诗:“干戈

246、况復塵随眼,鬓发还应雪满颠(一作頭)”。黄庭坚和黄大临,苏轼和苏辙,弟兄关系很好,但彼此多年离别,因有此感。言彼此皆有兄弟之思,如脊令在原也。导读|此诗是寄给苏辙的勉励之作。其中“春风”两句,杨万里云:“春风春雨,江南江北,诗家常用”,而山谷活用,写得密丽不失清疏,新意央然,当属“点铁成金”之作。全诗着力表现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语言形象鲜明,构思巧妙,如方东树云:“平叙起,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为对,笔势宏放。三四即从次句生出,更横阔。五六始入题叙情,收别有情事亲切。”答余洪范二首选一|悬磬斋厨数米炊,贫中气味更相思。|可无昨日黄花酒?又是春风柳絮时。注释|余洪范:余卞。时为虔州(江西赣州)郡掾。

247、元丰四年(1081)秋,黄庭坚自太和赴南安考试,经过虔州,曾与他有过唱和。|悬:挂。磬:古代石制乐器,悬挂在架上敲击。国语鲁语:“室如悬磬。”意思是说房子里什么也没有,只剩下屋梁,是用来悬挂石罄。比喻家境贫寒。数米炊:数米粒做饭,形容生活困窘。气味:比喻意趣或情调。两句写在贫困中,愈加显出友情的可贵。|黄花酒:黄花即菊花。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弦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两句意为岂能没有昨天你赠送的黄花酒呢,因为此时春风吹拂,柳絮飘扬,正好是与君共饮同醉的撩人时节。导读|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元丰四年秋,山谷自太和往南安考试,与洪范

248、相遇,两人志趣相投,诗歌唱酬,这是山谷回到太和县后,回赠洪范的一首诗。诗写了与洪范的真挚友情。全诗感情深挚,隽永自然,风骨俱上,是黄诗七绝中的佳作。后两句化用了王安石题江上驿舍:“江晴日暖芦花起,恰似春风柳絮时”,而痕迹不露,又是“点铁成金”。登快阁1|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5注释|1快阁:地名,据清一统志吉安府:“在太和县治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元丰五年秋,山谷任江西太和县知县。每当公事完毕,就到县外的“快阁”上游玩。|2痴儿:痴人,呆儿,此处是作者

249、自谓。了却公家事:办完公家的事。晋书傅咸传载夏侯济与傅咸书曰:“生子痴,了公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矣。”东西:时而东,时而西。|3“落木千山天远大”两句写登临所见,登上了快阁后,远望无数秋山,高树上叶子零落,天空便更显得辽远阔大,澄澈的赣江在快阁流过,黄昏时分,映着倍加空阔的天空上那一轮弯月,此时更觉分明。老杜天河詩:“常時任顯晦,秋至晨分明。”李白詩:“水寒夕渡急,木落秋山空。”枊子厚詩:“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4朱弦:吕氏春秋本味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

250、白,表示轻蔑。横:横斜着眼睛看,这里表示无可奈何的勉强的神情。两句意为知音不复在,于是我弄断了琴弦不再弹奏;清樽美酒在前,姑且露出快乐的神情,籍以消忧。|5万里归船:杜甫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白鸥盟:指隐居的人和鸥鸟作伴。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鸥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夏文莊詩:“自有沙鷗知此心”。两句意为,我多么希望坐上那万里归船,吹奏悠扬长笛,回到故乡,我的心,早已经跟那里的白鸥订好了盟约了。导读|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时山谷在太和(江西泰和)任上已有三年,离家越久,怀念故乡之情就越浓厚。所以每当公事毕了,他便到太和附近风景秀丽的快阁

251、去游玩,因为这里和他故乡的风景有些相象。这首著名的七律写的就是登临后的所见所感,以及由此激发的诗人向往逍遥的归意。起句以鲜明的基调叙登快阁的快乐,一个“倚”字把人和境融成整体,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此“且叙且写,一往浩然”。次两句学杜痕迹明显,却能自出机枢,杜甫有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山谷此句虽没有了那份悲凉,却不减其阔远,画出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姚鼐云:“豪而有韵。此能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朱弦”两句基调开始趋于沧桑无奈,源于不被重用的愁闷和对烦琐公务的厌恶。结句是全诗的升华,诗人期望能够摆脱束缚,归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这是黄诗中的名作。通首“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

252、顿挫又极浏亮。”( 潘伯鹰评语,见所编黄庭坚诗选99页),姚鼐认为,这首诗“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方东树续昭昧詹言卷七转引)很能道出它的特点。元韦居安梅磵诗话说,太和的快阁,经黄庭坚作品题,“名重天下,前后和者无虑数百篇,罕有杰出者。”附朱熹登阁|登閣朱元晦|横空敞新閣,髙處絶炎氛。|野迥長風入,天凉秋氣分。|憑欄生逸想,投迹逺人羣。|終憶茅簷外,空山多白雲。夜发分宁寄杜涧叟1|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2|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3注释|分宁:今江西修水,山谷故乡。杜涧叟:杜槃,号涧叟。时居于庐山。|阳关:阳关曲,古代一首抒写离别的乐曲,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其中有句云:“劝君更

253、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当时人把这诗谱成乐曲,称为阳关三叠,又叫阳关曲。水东流:指修水,经分宁东流入鄱阳湖。旌阳:山名。在分宁东。|3我自句:语出欧阳修别滁:“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两句是说我只象平常那样喝醉了,而满江的风月却在替离别的人悲愁。导读|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作者赴德州(今山东德州)任职,登舟上途时写了这首诗。此诗表达他离别时刻的愁恻心境。其中末两句,是点睛之作,上句语极淡,不说离别借酒消愁,只说如常醉,似无所动情,下句却把忧愁都推给了“满川风月”,正是诗人无法排遣的离愁的悲伤。但金代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批评这一句:“山谷题阳关图云: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行人作许

254、悲。夫人有意而物无情,固是矣;然夜发分宁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雨替人愁。此复何理也 ?”其实物之有情无情,存乎诗人之心,以物烘托心境,自古就有,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王安石“只有月明西海上,替人征戍替人愁”等诗句,恐怕王氏反对的并不是这种手法,而是抓住了山谷两诗中的前后不一罢了。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1|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2|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3|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4|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5注释|1钱穆父:名勰。字穆父,杭州人,时钱勰任中书舍人,出使高丽。得到了猩猩毛笔,写诗以记。此诗为和答彼诗。猩猩毛笔:高

255、丽笔,芦管黄毫,健而易乏,旧说是猩猩毛制成(见鸡林志)。|2爱酒:据唐文粹中裴炎猩猩说载:阮研使封溪,见邑人云:猩猩在山谷间,数百为群。人以酒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乃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之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所擒获。 能言:曲礼:“猩猩能言,不离禽兽。”机事:机密的事情。易系辞上曰:“几事不密则害成。”几、机相通。两句意思是猩猩贪杯好酒,因此喝醉了就走不动了,猩猩又会人话,事情也就不机密了。写猩猩贪小欲而丧生。|3平生几两屐:据晋书阮孚传:阮孚很爱屐,自己亲自制作。曾叹息说:“

256、未知一生能著几两屐。”五车书: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两句说猩猩纵使爱屐如命,到头来又能穿多少双呢,但猩猩死后,用它的毛制成的毛笔,却能著书五车。|4物色:访求。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郑玄认为是周王城建成后,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这里借以点出毛笔来自外国。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班固西都赋:“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勋劳:毛笔的功劳。两句意为猩猩毛笔来自高丽,它的功勋在于人们的著述。|5杨朱:战国时期杨朱学派的创始人,提倡利己主义。孟子: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两句说的是猩猩拔出的毛制成了笔,在您的手上,能发挥济世的功用,看来真该把拔一毛而利天下的道理告诉杨朱才对。导读|钱

257、穆父曾写有咏猩猩毛笔,此诗为山谷和诗,借咏猩猩毛笔来说明为人处世应该有利于社会,而不应象杨朱一样。诗人从猩猩及毛笔想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深含着对人生命价值的追寻。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之句极具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力。|全诗用了多个典故,有些典故的出处并不容易找到,因此读起来多少有些难懂。所以王若虚曾批评山谷的这首诗说:“此及俗子谜也,何足为诗哉!”但也应看到,山谷善于把故实剪裁到诗里,以表现新的内容。如“爱酒”、“能言”两个典故,把猩猩的生动活泼写了出来,此正所谓的“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平生”两句,王士祯谓曰:“超脱而精切,一字不可移易。”最后两句又是用典,一边固是

258、赞扬钱穆父文章了得,一边又以此毛喻杨朱之毛,怪不得纪昀说:“点化甚妙,笔有化工,可为咏物用事之法。”|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子瞻送孟容诗云:“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即此韵|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1|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2|赤壁风月笛,玉堂云雾窗。3|句法提一律,坚成受我降。4|枯松倒涧壑,波涛所舂撞。5|万牛挽不前,公乃独力扛。6|诸人方嗤点,渠非晁张双。7|但怀相识察,床下拜老庞。8|小儿未可知,客或许敦厖。9|诚堪婿阿巽,买红缠酒缸。10注释|1曹郐:西周时分封的小诸侯国。左传载:吴公子季札听到郐、曹两国的音

259、乐后,瞧不起小国,不屑作出评论。|2五湖:太湖的别名。三江:指长江下游地区的水道。或谓娄江、东江、松江。|3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曾贬于此五年。玉堂:学士院正厅。赤壁和玉堂,分别代表苏轼失意和得意的两个时期。云雾窗:语出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恍惚。”|4句法提一律:语出杜诗:“觅句知新律”,又退之樊宗师铭:“由汉迄今用一律。此借用其字,言自提一家之军律也。”坚成受我降:汉书:“武帝遣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这句的意思是苏诗的句法自成一家,自己深为佩服。|5两句用枯松倒悬在涧壑,波涛撞击岩石来比喻苏轼诗之奇特而有力度。|6万牛:语出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独力扛

260、:语出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7诸人:人们。渠:他。晁张:晁补之,张耒。双:两人。|8老庞:庞德公,东汉末年人,襄阳记:“庞德公,襄阳人。孔明每至其家,独拜于床下。”两句意思是我只是怀着彼此相知之意,象诸葛亮独拜在庞德公的床下一样。|9小儿:山谷小儿黄相。敦厖:敦厚。左传成十六年传曰:“民生敦厖。”两句意思是我的小孩将来怎么样,虽未可知,但客人们也有称赞他忠厚老实的。|10阿巽:苏迈之女,东坡之孙。后因关河间阔,生活变迁,终未能与黄子成婚。买红缠酒缸:时人定婚者多以红彩缠酒壶。他要真能跟阿巽结亲,那我先买些红彩缠着酒瓶吧。导读|任渊注编此诗于元祐元年,但苏轼的送孟容诗

261、作于元祐二年,山谷的和诗应在此后,因此疑任渊注有误。|这是一首和诗。表达了山谷对苏轼的敬佩和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这首诗同样用了不少典故,用典而不露痕迹,正是山谷一直所提倡的诗法之一。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批评东坡、山谷说:“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其实面对唐诗这样的一座高山,宋人只好另觅出路,严羽所批评的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也恰恰是宋诗开拓新路的表现。此外,此诗也化用了前人的不少佳句,具体见注。这是山谷的得意之处,是他所提倡的“夺胎换骨”也是后来成为江西诗派末流剽窃的借口。|宋人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评山谷此诗云:“其尊坡公可谓至,而自况可谓小矣。而实不然,其深意乃自负而讽坡诗之不入律也。曹

262、郐虽小,尚有四篇之诗入国风;楚虽大国,而三百篇绝无取焉。”苏黄一生交契,这些话穿凿过分,大可不必相信。戏呈孔毅父1|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2|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3|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4|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5注释|1孔毅父:名平仲,山谷友人。长于史学。|2管城子:指毛笔。韩愈毛颖传云:“秦皇帝使恬赐之汤休,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食肉相:后汉书班超传载:看相的人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次万里侯相也。”孔方兄:钱的别称。铜钱中有方孔。鲁褒钱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两句意为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孔方兄也

263、给我送来绝交书。两句带着自嘲说自己。|3丝窠:指蜘蛛网。两句意为文章如果没有经治国家的功用,那跟丝网上缀着的水珠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是说自己既贫又贱,文章无功用,像是网上露珠。|校书:校书郎。属秘书省,掌校勘书籍。著作:著作郎,属秘书省,掌编纂国史。时山谷为著作佐郎。诏:朝廷的命令。除:拜官授职。上车问何如:据杜祐通典载:“秘书郎自齐梁之末,多以贵游子弟为之,无其才实。当时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两句说诏令除令一道接着一道,我当过了校书郎又当著作郎,就像齐梁时候的那些上了车就不懂得下车的著作郎,那些问候体中何如的秘书郎一样,挂着虚名,做着重复的事。|同:一起。东湖:在山谷老家。两

264、句说突然想起当年与君一起在僧床便饭,夜里梦间,也随着那秋雁飞回到了东湖了。导读|是诗貌似自嘲,其实却是山谷思归的心声。山谷当了十几年的地方小官吏,对于官场的黑暗,官务的烦琐,早已经厌倦不已,更不期望封侯拜相,飞黄腾达,所以他在前两联自嘲自己。首句用典精绝,许顗许彦周诗话谓此两句“精妙明密,不可加矣。当以此语反三隅也。”次两句承上句而来,稍有悲愤的情感。接着又用典故,写自己的尸位素餐。而后笔意一转,写当年和孔毅父一起僧床野饭的情形。前面的自嘲,全为了衬托自己的思归之意。|是诗句法挺健,词语精练、幽默,思路深远,正表现山谷“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人生态度。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1|清洛思君昼夜

265、流,北归何日片帆收。2|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3|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4|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5注释|1王定国:王巩。宰相王旦之孙。与东坡,山谷交厚。|2清洛二句:清清的洛水像我对君的思念,昼夜不息而流。君要何时才能北归京邑,收起征程的片帆呢?|3青云:比喻高官显爵。佐州:指王定国任扬州通判。两句意为君白发未生,尚能禁得住消愁美酒,但快要青云直上,却被压下来佐理州郡。|4鸡头:据证类本草,芡实又名鸡头实。生于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两句意为鱼肚作脍,就像雪片飞下堆满盘中,煮熟了的芡实,数以斗计。|5恶:差。竹西:扬州地名。杜牧题扬州禅智

266、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两句意为平生能行乐也无妨,那里有像竹西的歌吹一样多的愁。导读|这首诗既是对友人坎坷经历的安慰,也表达自己强自欢笑的心情。首联写深长的思念,颔联是对朋友真切的劝勉和同情,后两联乃宽慰之情。吴汝纶称此诗曰:“苏奇处在才气,黄奇处在工力。如未生白发等联,皆痛?出奇,前无古人,自辟一家蹊径。”次韵子瞻送李豸1|骥子坠地追风日,未试千里谁能识。2|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3|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4|虽然一閧有奇偶,博悬于投不在德。5|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6|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7注释|1李豸:字方叔,阳翟人,素为东坡所知。元祐三

267、年,东坡知贡举,山谷为其属,而李豸竟未考中。苏黄皆作诗送之,以道可惜之意。此诗劝方叔志其大者,勿以速成为事。|2骥子:良马。汉桓谭新论求辅:“于边郡求得骏马,恶貌而正走,名骥子。”|3习之:唐李翱,字习之。作皇祖楚金实录,其文瑰奇,山谷以李豸比李翱,称其文有正色。女:汝。|4春官:主礼部试的考官。塞责:搪塞推脱责任。两句是说自己辅佐东坡主试而失却李豸,自己也应该负责。|5一閧:亦作一哄,众声喧闹的样子。博:赌博。悬:系挂。两句的意思是考试就象赌博一样,运气的成分太多了。|6巨浸:大海。湟潦:洼地无根之水。|7雾豹:庄子及列女传皆有玄豹的故事,是说豹子欲养成身上的文采,宁可在雾雨中隐藏十日。忍饿

268、不出,言其不欲速化。风蝉:夏天的蝉入秋就脱壳了,仙:仙去了。导读|这是一首安慰友人的诗。苏轼、黄庭坚作为主考官,知道李豸有才华,却没有录取他,或许这和当时考试采用糊名制度有关。为了安慰朋友,两人各自写诗安慰他。黄此诗夸奖李有才华,不必因一次落选而消沉,应当志存高远,潜心治学,不求速成。|题竹石牧牛|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1|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2|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3|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角。4|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5注释|1子瞻:苏轼。伯时:李公麟,自伯时。|2野次:野地中间。峥嵘:本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指画中怪石嶙峋特立之貌。幽篁:幽深的竹丛。两句

269、写野地里的石头和幽深的竹丛相映成趣。|3阿童:童儿。棰:竹杖。觳(h)觫(s):孟子梁惠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h)觫(s),若无罪而就死地。”原指牛的恐惧颤抖貌。诗中用以代牛。两句说放牛童儿持着三尺长的竹子,驾着老牛。|4砺角:磨角。两句意为,石是我所钟爱的,不要让牛在石头上磨角。|5两句退一步说,牛磨角还可以,但它们争斗起来就会伤害我的竹子了。导读|宋诗的一个整体倾向就是诗的趣化。这首小诗便是典型的宋诗。无论是写野竹,怪石,牧童,牛,牛斗,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写得饶有趣味。|尤其是后面四句,山谷自认为是他生平最好的诗,但这四句引起后人的许多争论。金代的王若虚在滹南诗话里说

270、此诗:“山谷牧牛圆诗,自谓平生极至语,是固佳矣,然亦有何意味!”清代的陈衍也在石遗室诗话批评山谷此诗“理之不足,名大家常有之若其石既为吾所甚爱,惟恐牛之砺角,损坏吾石矣,乃以较牛斗之伤竹,而曰砺角尚可,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耶?于理似说不去。”其实山谷这里追求的并非是意味或理,而是趣味。四句先说爱石,而后又退一步说“砺角尚可”,可以想见到老翁纵容小童,看着牛、石、竹、童,怡然得乐的一派田园意趣。正如历代诗话说“此诗机致圆美。只将竹、石、牛三件顿挫入神,自成雅调。”|此外,另有一说是竹和石皆为美好的事物,作者自然不想它们受到摧残,牛砺角和牛斗,大概有所讥讽,似是言元祐初年北宋统治者内部的争斗尖锐,山

271、谷对此有所不安和痛心。亦非无理。跋子瞻和陶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生平研究|于景祥黄庭坚卒年质疑,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徐无闻黄庭坚卒年可以无疑, 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卒年1105年)|李世亮黄庭坚卒年卒址新证(卒年1121年),学术研究1993年第6期。|周裕锴黄庭坚家世考,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P193.|王毅黄庭坚家世考补,文献1986年第3期。思想研究|黄宝华论黄庭坚儒道佛合一的思想,复旦学报1983年第1期。|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序言,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72、|钱志熙黄庭坚与禅宗,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祝振玉黄庭坚禅宗源流述略,文史知识1988年第4期。|周义敢黄庭坚思想发展初探,安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诗歌艺术研究|一、山谷体与江西派一、山谷体与江西派|李维诗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P175.|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P75.|顾随宋诗略说,顾羡季先生诗词讲记,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2年P277:“诗之工莫过于宋,宋诗之工莫过于江西派,山谷、后山、简斋。宋人对诗用功最深,而诗之衰亦自宋始。”又说“凡山谷诗出色处皆用人之诗,整旧为新。”|刘麟生中国诗词概论,中国文学八论,世界书局1936年P45-46.|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

273、华书局1995年P558.|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P601-602.|二、山谷诗思想内容:二、山谷诗思想内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P603.|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P630-631.|匡扶山谷诗的思想内容新探,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第4期。|孙文葵论黄庭坚诗的民主性精华,河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3期。|王士博黄庭坚诗平议,光明日报1985年1月29日。|白敦仁论黄山谷诗,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胡守仁论山谷七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P31.

274、|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P153-154.|孙望、常国武宋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P357:“黄庭坚现在诗歌约1900余首。就其内容而言,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占有相当比重。其中部分诗歌,或以诗代笺,偏于应用;或依韵限题,涉于应酬;或雕隽新巧,近乎游戏笔墨,这类作品往往缺乏诗的韵味,价值不大,可以略而不论。黄诗中值得注意的有两个部分:其一,直接涉及现实的;其二,侧重表现自我的。”|三、山谷诗艺术特征|学习前人和今人:|梁昆宋诗派别论说:“山谷父既学杜,师又皆学杜,则山谷诗可得不学杜耶?又可知山谷学杜间接受王荆公影响不少。”山谷学杜只是“以老杜为主耳,老杜

275、外,有陶渊明,亦山谷所宗”。并说“山谷嗜陶,似在晚年,其所以嗜陶者,则历经世变,又受东坡影响使然耳。”“总之,杜甫诗为山谷所宗主,陶潜、韩愈、李白三人皆山谷所推尊,苏轼、韩维、李常、孙觉、谢师厚五人皆山谷所亲炙,而西昆体、王安石皆山谷所得力,黄庶则山谷之父也。山谷可谓集宋诗大成者矣!惟晚唐诗为山谷所卑弃也。”(商务印书馆1938年P82-84.)|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P136-137.|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P96.|金启华杜甫诗句对黄山谷之影响,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陈俊山关于江西诗派,星火1979年第5期。|用典:|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

276、局1984年P22.|曾子鲁试论黄庭坚诗歌用比的新与变,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费秉勋黄庭坚诗歌艺术发微,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钱志熙黄庭坚的兴寄观及黄诗的兴寄精神,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P154.|章法、句法:|李宪法黄庭坚诗歌的章法、句法和字法,齐鲁学刊1987年第5期。|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P138-139.|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P369.|钱志熙黄庭坚与禅宗,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孙昌武黄庭坚的诗与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2期。|生新瘦硬的诗风:|胡云翼宋诗研究,商务印书馆

277、1933年P90.|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P632.|匡扶从山谷诗的艺术特点谈到“江西诗派”,文史哲1981年第5期。|刘乃昌、杨庆存黄山谷的文艺思想和诗歌艺术,齐鲁学刊1981年第6期。|白敦仁论黄山谷诗,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洪柏昭论山谷诗的瘦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王守国八节滩头上水船:山谷诗美学特征论略,成都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周裕锴江西诗派风格论,文学遗产1987年第2期。指出山谷诗中的意象,如茶碗炉薰之清香,古松瘦竹之清劲,书册翰墨之清寒,蛛网尘壁之清贫,青眼白眼之清高,白鸥扁舟之清闲,都具有清淡的审美特征。|周裕锴论黄庭坚诗歌

278、的艺术特征,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8辑研究生论文选刊。|费秉勋黄庭坚诗艺发微,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比较研究:|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中华书局1918年P41.|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5年P565.|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P97.|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P133-134.|周裕锴苏轼、黄庭坚诗歌理论之比较,文学评论1983年第4期。|许总黄庭坚诗影响成因论,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P110.|韩经太苏黄诗比较论,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5期。|刘乃昌试论山谷诗与王安石,文史哲1988年第2期。|还有

279、的文章将黄庭坚与杨万里、陈师道、严羽等人作了比较研究。题画诗及其他研究|祝振玉发明妙慧,笔补造化黄庭坚题画诗略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凌左义风斜兼雨重,意出笔墨外:论黄庭坚的题画诗,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第4期。|钟圣生黄山谷与他的题画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傅秋爽试论黄庭坚题画诗的艺术特色,河北学刊1986年第3期。|钱志熙黄庭坚分期初论,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莫砺锋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阶段,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朱安群黄庭坚是宋诗风范的主要体现者,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学号尾数为9的同学准备本学期所交的课程作业(二选一):|1.试论黄庭坚诗歌“游戏”之特点。|2.简论黄庭坚诗歌所受李白诗歌之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