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9557167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18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黄帝内经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黄帝内经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黄帝内经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黄帝内经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解读.PPT(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必读必读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养生养生 本单元主要讨论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内经的的 养生思想与方法养生思想与方法2原文导读l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l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数,食饮

2、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原文导读原文导读】3一、提出养生基本原则:一、提出养生基本原则:l 对外环境要对外环境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适应自然环境;l 对人体本身要对人体本身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恬惔虚无,精神内守” 调养神志; 分析分析 4二、具体养生纲要:二、具体养生纲要: 防御:防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法于阴阳: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阴阳变化顺应自然

3、界阴阳变化养生原则养生原则 和方法和方法 扶正扶正 和于术数和于术数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 食饮有节食饮有节不偏嗜、饥饱适宜、清洁卫生不偏嗜、饥饱适宜、清洁卫生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作息规律、居住环境作息规律、居住环境 不妄作劳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形劳而不倦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恬惔虚无,精神内守重视精神情志调摄重视精神情志调摄5原文导读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

4、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6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

5、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面焦,发鬓颁白;七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天癸竭( (2) ),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行步不正,而无子耳。7 分析分析 1 1、本段通过对人体生长壮老等生命过程的论述,突出、本段通过对人体生长壮老等生命过程的论

6、述,突出 了了肾气肾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示了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示了保养肾中保养肾中 精气精气对祛病抗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对祛病抗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意义。 2 2、肾气盛衰与生长壮老的关系肾气盛衰与生长壮老的关系:l其标志其标志发、齿、骨、筋、生殖能力发、齿、骨、筋、生殖能力l人的生育、成熟、衰老的过程就是肾气由盛到衰的人的生育、成熟、衰老的过程就是肾气由盛到衰的 过程。过程。 8讨论:讨论:关于关于 “肾者主水肾者主水(1)(1),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乃能泻故五脏盛,乃能泻”的理解的理解 一)说明肾主藏精的功能,肾不仅藏先天之精,而且一)

7、说明肾主藏精的功能,肾不仅藏先天之精,而且 接受来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接受来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 五脏精气充盛时,有余精气才能转输藏于肾五脏精气充盛时,有余精气才能转输藏于肾 二)只有当五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二)只有当五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 9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养阴(3)(3),以从其根;故与,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乱,10一一、顺应四时养生的原则顺应四时养生的原

8、则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原文本义:原文本义: 春夏属阳当春夏属阳当顺其生长之气养生养长顺其生长之气养生养长, 秋冬属阴应秋冬属阴应顺其收藏之气养收养藏顺其收藏之气养收养藏。 分析分析 11 即:即:春养春养少阳少阳,以助生发之气;,以助生发之气; 夏养夏养太阳太阳,以助盛长之气;,以助盛长之气; 秋养秋养少阴少阴,以助收敛之气;,以助收敛之气; 冬养冬养太阴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以助闭藏之气, 使使人人体体阴阴阳阳与与自自然然界界四四时时阴阴阳阳消消长长变变化化保保持持协协调调一一致。具体而言:致。具体而言:起居作息适应四时的昼夜长短起居作息适应四时的昼夜长短 春夏多进行室

9、外活动,秋冬则要安居少出;春夏多进行室外活动,秋冬则要安居少出;精神情志也要顺应四时精神情志也要顺应四时 春夏要欢快活泼,秋冬则要恬静内藏。春夏要欢快活泼,秋冬则要恬静内藏。 12除此之外,历代注家尚有其他不同认识除此之外,历代注家尚有其他不同认识: 1调调节节阴阴阳阳虚虚实实:张张志志聪聪:“春春夏夏之之时时,阳阳盛盛于于 外外而而虚虚于于内内;秋秋冬冬之之时时,阴阴盛盛于于外外而而虚虚于于内内”;夏夏季季不不贪贪凉凉饮饮冷冷,夏夏天天确确见见阳阳虚虚内内寒寒洞洞泄泄症症;冬冬季季,不不宜宜过于厚衣锦裘,冬天不乏阴虚内热盗汗症。过于厚衣锦裘,冬天不乏阴虚内热盗汗症。 2阴阴阳阳互互根根互互用

10、用:张张介介宾宾:阳阳为为阴阴之之根根,养养春春夏夏之之阳阳是是为为了了养养秋秋冬冬之之阴阴,阴阴为为阳阳之之用用,养养秋秋冬冬之之阴阴是是为为了春夏之阳。了春夏之阳。 3阴阴阳阳互互制制:王王冰冰:“养养即即制制也也”。春春夏夏阳阳盛盛,故故宜宜食食寒寒凉凉以以制制其其亢亢阳阳;秋秋冬冬阴阴盛盛,故故宜宜食食温温热热以以抑抑其其盛阴。盛阴。13 二、治未病的思想二、治未病的思想1.1.“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学思想。是中医养生学思想。 内经内经认为治病之理同于治国,皆须防患于未然。认为治病之理同于治国,皆须防患于未然。 本段以本段以“渴而穿井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斗而铸锥”为喻,论证了为喻

11、,论证了“治未病治未病”的重要性,强调养生防病优于病后施治。的重要性,强调养生防病优于病后施治。2.2.内经内经“治未病治未病”思想是先秦诸子之学中思想是先秦诸子之学中防患虑防患虑患患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14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u本单元主要论述了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内经中阴阳学说的中阴阳学说的 基本概念和内容。基本概念和内容。u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5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阴阳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天地之道也(5)(5),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生杀之本始,神明之

12、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 (6 6) ) 。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则生飧泄飧泄(7)(7);浊气在上,;浊气在上,则生则生月真月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

13、窍;清清阳发腠理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16 分析分析 一、一、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阴与阳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阴与阳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二:阴阳的关系二:阴阳的关系阴阳对立:阴阳对立:“阴静阳躁阴静阳躁”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17三、提出临床诊治原则是三、提出临床诊治原则是“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6)(6)”。 本,指阴阳而言本,指阴阳而言,“

14、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意为诊治 疾病时,一定要推求阴阳的盛衰。疾病时,一定要推求阴阳的盛衰。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 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 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18四、论述了人体阴阳升降反常所导致的病证。四、论述了人体阴阳升降反常所导致的病证。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月真胀胀” 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医家常用此句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医家常

15、用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19六、六、“清阳、浊阴清阳、浊阴”的含义的含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指精微物质。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清阳,指精微物质。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指卫气清阳,指卫气(9) (9) 。浊阴,。浊阴, 指精血津液。指精血津液。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

16、府: 清阳清阳, ,指精微物质。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指精微物质。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20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壮火食气(10)(10),气食,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21【分析分析】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一、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壮火,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而言,后世医家进一步指药食气味纯阳者而言,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认为壮火是病理之火,即亢盛的阳气。发挥,认为壮火是病理之火,即亢盛的阳气。 少火,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

17、者而言,后世医家进一步指药食气味温和者而言,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认为少火是生理之火,即和平的阳气。发挥,认为少火是生理之火,即和平的阳气。 此句意思是:药食气味纯阳的壮火之品能使人体此句意思是:药食气味纯阳的壮火之品能使人体正气虚衰,药食气味温和的少火之品能使人体正气盛正气虚衰,药食气味温和的少火之品能使人体正气盛壮。壮。 22二、二、壮火食气,气食壮火食气,气食(s(s) )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即药食的纯阳作用消蚀人体的正气,即药食的纯阳作用消蚀人体的正气, 而人体的正气赖药食的温和作用来滋养;而人体的正气赖药食的温和作用来滋养; 药食的纯阳作用耗散人体的正气

18、,药食的纯阳作用耗散人体的正气, 药食的温和作用补养人体的正气。药食的温和作用补养人体的正气。 “壮火食气壮火食气”的的“食食”字字(10)(10) ,是消蚀的意思,是消蚀的意思, “气食气食(s(s) )少火少火”的的“食食”字,音义同饲,供养。字,音义同饲,供养。23原文导读原文导读: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湿胜则濡泻胜则濡泻(8)(8)。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19、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24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11)(11),审清浊,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而知部分;视喘息,听

20、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25 分析分析 一、一、“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句的涵义:句的涵义: 本句的意思是:针刺阴分可以引阳分之邪,针刺本句的意思是:针刺阴分可以引阳分之邪,针刺阳分可以引阴分之邪。阳分可以引阴分之邪。 因为人体的阴阳气血是内外上下交相贯通的,人因为人体的阴阳气血是内外上下交相贯通的,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所以针刺阳分或体的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所以针刺阳分或阴分,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阴

21、分,能够调节相对一方经脉的虚实盛衰。26二、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运用二、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运用l提出提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先别阴阳”诊法原则诊法原则l人体疾病用阴阳来概括,不外乎阴阳失调偏胜偏衰人体疾病用阴阳来概括,不外乎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所致,故临证无论察色和按脉,必须先别其阴阳的所致,故临证无论察色和按脉,必须先别其阴阳的盛衰。盛衰。l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中医诊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中医诊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成为诊法的纲领。已成为诊法的纲领。27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藏象藏象 内经内经中的藏象学说,从象来概括藏,从人与自中的藏象学说,从象来概括藏,从

22、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然的相互关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28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13)(13)。胆者,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14)(14)。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

23、之官,水道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29【分析分析】1 1、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本段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2 2、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十二脏腑相互之间的关系;3 3、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强调了心为五脏六腑的主宰。301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u心藏神,主血脉心藏神,主血脉 为为“君主之官君主之官”。u肺主气,助心行血肺主气,助心行血 为为“相傅之官

24、相傅之官”。u肝犹如将军,主深谋远虑肝犹如将军,主深谋远虑 为为“将军之官将军之官”。u胆主决定判断胆主决定判断 为为“中正之官中正之官”。u膻中为心包络,代君行令膻中为心包络,代君行令 为为“臣使之官臣使之官”。u脾胃受纳化生水谷精微脾胃受纳化生水谷精微 为为“仓廪之官仓廪之官”。u大肠传化糟粕大肠传化糟粕 为为“传导之官传导之官”。u小肠分清别浊小肠分清别浊 为为“受盛之官受盛之官”。u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强劲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强劲 为为“作强之官作强之官”。u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三焦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为为“决渎之官决渎之官”。u膀胱贮尿排尿膀胱贮尿排尿 为为“州都之官州都之官”。3

25、1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阳中之太阴(当作太阴(当作“少阴少阴”),),通于秋气。肾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当作少阴(当作“太阴太阴”),),通于冬气。通于冬气。32原文导读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

26、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当作此为阳(当作“阴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15)(15)。33 分析分析 藏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的主要生理功能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五脏与体表组织的关系提出了提出了“凡十一藏取

27、决于胆也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的著名观点34一、人以五脏为本一、人以五脏为本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藏神之所。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为藏神之所。肺为藏魄之处肺为藏魄之处,魄,主要指形体的感觉和本能动作而言。形由,魄,主要指形体的感觉和本能动作而言。形由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气而生,故魄以气为基础。肺为气之本,所以也是藏魄之处。之处。 肾肾藏精,只宜封藏,不宜耗泄,藏精,只宜封藏,不宜耗泄,为为“封藏之本封藏之本”肝为藏魂之处肝为藏魂之处,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魂是在神的支配下的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或动作,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有所舍,夜寐

28、安和。以肝血为物质基础,肝血充盈,则魂有所舍,夜寐安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营养物质化生之源,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营养物质化生之源, 故故曰曰“营之居营之居”。35 此句意思是十一脏腑的功能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此句意思是十一脏腑的功能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 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只并非指胆是十一藏的主宰而凌驾于心君之上,只 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是强调了胆的功能而已。1、否定:十一为、否定:十一为“土土”之误之误2、肯定:、肯定:对该句经文的肯定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对该句经文的肯定的理解主要有五个方面: 二、提出了二、提出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凡十一藏

29、取决于胆也”的著名观点的著名观点春生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春生之气为万物化源,胆应于春,气主升发,脏腑之气皆赖之以生,故曰:之气皆赖之以生,故曰:“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凡十一藏取决于胆”。36胆居相火,温煦诸脏,相火源于肾,寄居于胆而布胆居相火,温煦诸脏,相火源于肾,寄居于胆而布 于三焦。少阳相火温煦,才能延续生命。于三焦。少阳相火温煦,才能延续生命。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则数谋虑精神活动系于五脏而决断在胆,若胆虚,则数谋虑 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而不决,必影响神魂魄意志而致“五神藏五神藏”不安。不安。少阳主枢,通达阴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少阳主枢,通达阴

30、阳。人身表里,脏腑上下的气 机枢转,均有赖于少阳枢机作用。机枢转,均有赖于少阳枢机作用。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胆贮藏胆汁,助肝疏泄,以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气血运行、精神活动,从而使十一藏功能协调。气血运行、精神活动,从而使十一藏功能协调。 总之,十一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脏的功能正总之,十一脏的功能离不开胆,即十一脏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常与否与胆的功能密切相关。37原文导读 所所谓谓五五脏脏者者,藏藏精精气气而而不不泻泻也也,故故满满而而不不能能实实。六六腑腑者者,传传化化物物而而不不藏藏,故故实实而而不不能能满满(16)(16)也。也。 38分析分

31、析脏腑藏泻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l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如补脾之时配以和胃消导之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如补脾之时配以和胃消导之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配伍宣肃之品等。品,养心宜佐以和血活血之品,补肺应配伍宣肃之品等。l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病理特征,故以通降去实为其治六腑以满而不通为其病理特征,故以通降去实为其治疗大法,所以后世有六腑疗大法,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以降为顺”的说法。的说法。 历代医家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诸如承气汤、历代医家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诸如承气

32、汤、大黄牡丹汤、大柴胡汤等,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大黄牡丹汤、大柴胡汤等,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39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也。40【分析】 水饮入胃后其精气输布运行的过程水饮入胃后其精气输布运行的过程 水水饮饮胃胃脾脾肺肺通调水道通调水道下输下输膀胱膀胱水精四布水精四布 五经平行五经平行41原文导读 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故伤于风者

33、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42 临床辨证论治,当考虑病邪伤人部位之差异临床辨证论治,当考虑病邪伤人部位之差异 n六淫之邪伤人六淫之邪伤人 头部、体表的病证,多考虑风邪为患;头部、体表的病证,多考虑风邪为患; 下部、体内的病证,多考虑湿邪致病。下部、体内的病证,多考虑湿邪致病。【分析分析】病邪伤人,同气相求的意义病邪伤人,同气相求的意义43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精气神精气神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本单元主要论述了神的概念及其分类,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内容。血脉的生成、运行和功能等内容。44原文导读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

34、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随神往来者谓之魂来者谓之魂(18)(18);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意之所存谓之志(19)(19);因;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之智。451 1、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说明自然赋予了形成人类生命的物质与自然法则说明自然赋予了形成人类生命的物质与自然法则。2、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35、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阳 相错,升降相因,始有生化之机,产生生命。相错,升降相因,始有生化之机,产生生命。3 3、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是神支配下的意识活动,魂是神支配下的意识活动, 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等。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等。4、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魄是以精为物质基础的 生理本能,如感知和动作等。生理本能,如感知和动作等。465、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用来担当认识、分析和处用来担当认识、分析和处 理外界事物的思维能力,叫做心。理外界事物的思维能力,叫做心。6、心有所

36、忆谓之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心感知事物,根据记忆产生心感知事物,根据记忆产生 意念但尚未成定见之时的思意念但尚未成定见之时的思 维叫做忆。维叫做忆。7、意之所存谓之志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念积累之后形成志向的思意念积累之后形成志向的思 维活动称之志。存,积累。志,志向。维活动称之志。存,积累。志,志向。8 8、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反复 思考的过程称为思。存变,反复思量。思考的过程称为思。存变,反复思量。471111、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思而远慕谓之虑: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通过反复思考,对事物进 行由近及远、深思远虑的推想,称为虑。远慕,

37、行由近及远、深思远虑的推想,称为虑。远慕, 即深谋远虑。即深谋远虑。1212、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意为经过深思远虑而对事意为经过深思远虑而对事 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就叫做智。智智慧、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就叫做智。智智慧、 明智。明智。48l人的生命源于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人的生命源于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 天之在我者德也天之在我者德也 父精父精 德流气薄德流气薄- 两精相搏两精相搏- 地之在我者气也地之在我者气也 母精母精 生生神神49 魂的生理与病理魂的生理与病理属阳,主意识、知觉、谋虑之类抽象的属阳,主意识、知觉、谋虑之类抽象的 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包括人的感性、觉性、

38、知性、悟性等。包括人的感性、觉性、知性、悟性等。 魂离,则出现梦游、梦话、神志恍惚魂离,则出现梦游、梦话、神志恍惚 等等 情况。情况。随随神神往往来来者者谓谓之之魂魂50魄的生理与病理魄的生理与病理属阴,人随先天精气产生的精神活动,属阴,人随先天精气产生的精神活动, 因其依附于先天精气,与生俱来,故为因其依附于先天精气,与生俱来,故为 本能的、较低级的运动及痛痒感觉等。本能的、较低级的运动及痛痒感觉等。如新生儿啼哭、吮吸、耳听、目视及如新生儿啼哭、吮吸、耳听、目视及 冷热痛痒等感知觉。冷热痛痒等感知觉。落魄,则表现为幻听、幻视、语言失误等落魄,则表现为幻听、幻视、语言失误等。并并精精而而出出入

39、入者者谓谓之之魄魄51 精神意志思维活动产生的过程精神意志思维活动产生的过程 物物 心心 意意 志志 思思 虑虑智智忆忆存存处物处物远远慕慕存存变变 反映反映 储存储存 分析分析 酝酿酝酿 决断决断52任物:任物:担当认识处理事物之职。担当认识处理事物之职。忆:忆:形成印象。形成印象。存:存:保存,产生长久记忆。保存,产生长久记忆。变:变:调整改变。调整改变。远慕:远慕:推理、预测、想象。推理、预测、想象。处物:处物:过全面分析综合,过全面分析综合,做出判断和处理。做出判断和处理。 外界外界心心意意志志思思虑虑智智处物处物远慕远慕任物任物忆忆变变存存53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

40、以传与肺,五脏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五十度而复大会(22)(22),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相贯,如环无端。541 1、营卫二气的生成及其区别。营卫二气的生成及其区别。2 2、营卫二气的运行。、营卫二气的运行。3 3、原文提出营卫二气、原文提出营卫二气“五十而复大会五十而复大会” 。55经文指出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经文指出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化生。其中其中“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水谷精气中之精纯柔和周行者为营

41、,水谷精气中之精纯柔和周行者为营, 慓悍滑利捍护者为卫。慓悍滑利捍护者为卫。 此清和浊,指营卫之气的性能而言。此清和浊,指营卫之气的性能而言。营气性精专柔和,故能入脉为营;营气性精专柔和,故能入脉为营;卫气性慓悍滑利,故充实于皮肤分肉为卫。卫气性慓悍滑利,故充实于皮肤分肉为卫。1 1、营卫二气的生成及特性:、营卫二气的生成及特性:【分析分析】 562 2、营卫二气的运行、营卫二气的运行u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 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 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卫气循脉而行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

42、五周。周。u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u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手太阴肺。57卫气的运行道路二卫气的运行道路二卫在脉外,营在脉中,营卫相伴而行卫在脉外,营在脉中,营卫相伴而行。 营营阴阴卫卫阳阳相相随随而而行行,依依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循循行行次次序序, ,一一昼昼夜夜五五十周于身。十周于身。 卫气的运行道路三卫气的运行道路三卫卫气气散散行行,可可分分布布于于皮皮肤肤、腠腠理理、分分肉肉、肓肓膜膜、胸胸腹腹、四四肢肢等等处处,以以温温养养内内外外,护护卫卫肌肌表表,抗抗御御外外邪邪 ,调调节汗孔

43、之开合。节汗孔之开合。 58原文导读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上焦如雾,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中焦如沤(23)(23),下焦如渎。,下焦如渎。 59 中焦与营卫中焦与营卫: : 1 1中焦如沤:中焦如

44、沤:用水将物质长期浸泡,形容胃中用水将物质长期浸泡,形容胃中 内容物腐熟状态,内容物腐熟状态, 2 2血之于气,血之于气,异名同类异名同类 :气血皆由中焦化生。:气血皆由中焦化生。 3. 3.夺血者无汗夺血者无汗 : :出血病人,慎用发汗法出血病人,慎用发汗法 夺汗者无血夺汗者无血: : 汗出者,慎用破血、动血、放血疗法汗出者,慎用破血、动血、放血疗法 血汗同源(津与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津液渗于血汗同源(津与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津液渗于 脉中成为血液组成部分)脉中成为血液组成部分)60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20)(20)。何

45、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避,是谓脉。61 【分析分析】 论

46、述了六气的生成、作用及临床意义。论述了六气的生成、作用及临床意义。 后天水谷精气后天水谷精气 六气的生成六气的生成 ( (源于气源于气) ) 先天精气先天精气 精精构成生命的最原始部分构成生命的最原始部分 气气 温养肌肤、充养全身温养肌肤、充养全身 六气的生理六气的生理 津津布散周身、滋润组织功能布散周身、滋润组织功能精气津液血脉精气津液血脉 液液补充骨髓、脑髓、润滑关节补充骨髓、脑髓、润滑关节血血营养周身营养周身 脉脉约束血液约束血液 62【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47、卫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气者,所以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24)(24);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怒者也。 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63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本单元主要讨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本单元主要讨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传变等内容。括病因、发病、病机和传变等内容。 64原文导读 风雨寒热,不得虚

48、,邪不能独伤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65一、一、发病机理发病机理(25)(25) 两实两实相逢相逢 两两 自然气候正常自然气候正常 众人肉坚众人肉坚 实实 人体正气充足人体正气充足 两虚两虚相得相得 两两 虚邪虚邪= =邪气邪气 乃客其形乃客其形 虚虚 人之虚:正气不足人之虚:正气不足 66讨论:内经发病学观点不得虚邪不发病不得虚邪不发病-突出外因。突出外因。逢虚邪未必发病逢虚邪未必发病-正气存内,抗邪于外。正气存内,抗邪于外。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内因为主的发病学内因为主的发病学观点,同

49、时又不忽视外因。观点,同时又不忽视外因。发病时,正虚是起发病时,正虚是起 主导作用的,是前提。主导作用的,是前提。 反映了反映了内经内经以以67原文原文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68l因于湿因于湿 病机:湿蒙清阳,郁而化热,留恋筋脉;病机:

50、湿蒙清阳,郁而化热,留恋筋脉; 症状:首如裹,筋脉拘挛(四肢僵硬)症状:首如裹,筋脉拘挛(四肢僵硬) 或筋脉松弛(四肢痿软)。或筋脉松弛(四肢痿软)。69原文导读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使人煎厥煎厥(27)(27)。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70阳亢精绝:煎厥阳亢精绝:煎厥临床表现:突然昏厥,或耳闭、目盲。临床表现:突然昏厥,或耳闭、目盲。 来势骤急,类似于今之中暑。来势骤急,类似于今之中暑。 病病 因:平素烦劳过度。因:平素烦劳过度。 病病 机:阳亢阴亏,复加暑热煎灼,机:阳亢阴亏,复加暑热煎灼, 致阴精衰惫,

51、发生突然昏厥,致阴精衰惫,发生突然昏厥, 分析:阳气功能失常引起的病证及其病机分析:阳气功能失常引起的病证及其病机 71l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当作当作“养神则精,养筋则柔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即阳气温养功能正常则精神爽慧,筋即阳气温养功能正常则精神爽慧,筋脉柔和。脉柔和。 72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26)(26)。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

52、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73【分析】本段从本段从生理、病理、养生三方面生理、病理、养生三方面 论述了论述了阳气与阴精的关系阳气与阴精的关系 (一)生理上(一)生理上1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阴平阳秘相对的动态平衡相对的动态平衡3阳气的重要地位阳气的重要地位: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致密于外,则五脏阳气致密于外,则五脏精气充足、固守;精气充足、固守; 74

53、(二)病理上(二)病理上 1“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取象比类解释取象比类解释 阴阳失调致自然逆乱,人体亦然;阴阳失调致自然逆乱,人体亦然; 2“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阳气亢盛,(阳气亢盛, 则脉流薄疾,甚至发狂阳盛阴相对不足)则脉流薄疾,甚至发狂阳盛阴相对不足) 3“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阳气不阳气不 足,五脏功能低下,反映九窍不畅通,阳虚而阴盛)足,五脏功能低下,反映九窍不畅通,阳虚而阴盛) 4“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进一步强调阳气过于亢进一步强调

54、阳气过于亢 盛,则阴液衰竭(阳气在发病学中的地位)盛,则阴液衰竭(阳气在发病学中的地位) 5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阴阳不能制约,不能维阴阳不能制约,不能维 系,精气乃绝(死亡)系,精气乃绝(死亡)75(三)养生上(三)养生上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结果:内外调和结果:内外调和 体内:则体内:则“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 血皆从,耳目聪明,气立如故,血皆从,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邪不能害邪不能害”。76原文选读原文选读 阴阴之之所所生生,本本在在五五味味;阴阴之之五五宫宫,伤伤在五味。在五味。77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55、气上,喜则气缓,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悲则气消(28),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劳则气耗(29),思则气结。,思则气结。78【分【分 析】析】本本段段通通过过对对外外感感邪邪气气、情情志志过过激激、过过劳劳等等所所伤伤病病机机的的论论述述,阐阐发发了了“百百病病生生于于气气”观观点点,提提出出各各种种致致病病因因素素只只有有在在造造成气的失调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成气的失调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 79 不和则为邪气 在表:无汗、畏寒、在表:无汗、畏寒、 寒则气收寒则气收阻遏气机阻遏气机 寒热寒热l寒热偏盛寒热

56、偏盛 在里:腹痛、下利在里:腹痛、下利 所所 伤伤 炅则气泄炅则气泄腠理开腠理开汗出汗出气随津泄气随津泄 热伤阴热伤阴劳逸所伤 劳则气耗劳则气耗 80 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暴怒(大怒、明怒)怒则气逆暴怒(大怒、明怒)怒则气逆 喜则气缓:喜则气缓: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暴喜伤阳暴喜伤阳” 七情七情 心气机涣散不收,惊慌失措心气机涣散不收,惊慌失措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伤肺,气短胸闷伤肺,气短胸闷 内伤内伤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肾失封藏:遗尿、遗泄、腹泻、下焦胀肾失封藏:遗尿、遗泄、腹泻、下焦胀 惊则气乱:伤心惊则气乱:伤心 神气飞越,意志散乱神气飞越,意志散乱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思

57、思 发于脾成于心发于脾成于心 81 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虚则内热(31),阳盛则,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外热,阴盛则内寒.82 调调 经经 论论现现 代代阳虚则外寒:阳虚则外寒:外感寒邪早期,寒邪阻外感寒邪早期,寒邪阻遏卫阳,体表失于温煦遏卫阳,体表失于温煦外感表实外感表实证或太阳伤寒证之表证恶寒证或太阳伤寒证之表证恶寒阳虚则寒:阳虚则寒:体内阳气不体内阳气不足的虚寒证足的虚寒证 阴虚则内热:阴虚则内热:劳倦伤脾,清浊升降失劳倦伤脾,清浊升降失司,胃中谷气郁而化热司,胃中谷气郁而化热脾虚,气脾虚,气虚发热虚发热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肺胃或肝肾肺胃或肝肾阴虚,阴

58、不制阳,虚火阴虚,阴不制阳,虚火内生内生 阳盛则外热:阳盛则外热:外寒郁遏卫阳,阳气不外寒郁遏卫阳,阳气不得宣越的外感发热得宣越的外感发热表证发热(仅表证发热(仅限于表)限于表)阳盛则热:阳盛则热:邪气入侵,邪气入侵,阳气亢盛;包括表热和阳气亢盛;包括表热和里热证里热证阴盛则内寒:阴盛则内寒:阴寒上逆,久留胸中,阴寒上逆,久留胸中,损伤胸阳,血脉凝涩损伤胸阳,血脉凝涩胸阳不振之胸阳不振之内寒证(栝蒌薤白白酒汤之类)内寒证(栝蒌薤白白酒汤之类) 阴盛则寒:阴盛则寒:泛指一切脏泛指一切脏腑的阴寒内盛的实寒证腑的阴寒内盛的实寒证 83 篇解篇解 至,极也。至,极也。真,精微,精深。真,精微,精深。要

59、,重要、切要、纲要。要,重要、切要、纲要。 本篇主要讨论了五运六气方面的有关内容及六气本篇主要讨论了五运六气方面的有关内容及六气变化所致疾病的病机、证候、诊断、治疗等,这些变化所致疾病的病机、证候、诊断、治疗等,这些理论都是极其精深而重要的,故篇名为理论都是极其精深而重要的,故篇名为“至真要至真要”。由于本篇范围广泛,论述精深,篇幅较长,故称为由于本篇范围广泛,论述精深,篇幅较长,故称为“大论大论”。素问素问 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84原文导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皆属于肺

60、。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3333)。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痿喘呕,皆属于上(3232)。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3434)。诸逆冲上,皆属。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肤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诸病肤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61、。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85A五脏病机(五脏病机(5条)条)(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86(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风(主要)内风(主要) 实词实词风风 手足震颤手足震颤 掉掉:振掉、震颤:振掉、震颤 外风外风 四肢抽

62、搐四肢抽搐 热极生风:清热熄热极生风:清热熄 风;羚角钩藤汤证风;羚角钩藤汤证 阴虚生风:滋阴熄风;大、小定风珠汤阴虚生风:滋阴熄风;大、小定风珠汤属肝属肝:肝主筋:肝主筋 筋失所养筋失所养 风风 血虚生风:养血熄风;四物汤加减;血虚生风:养血熄风;四物汤加减; 肝阳化风:平肝熄风;天麻钩藤汤、肝阳化风:平肝熄风;天麻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证镇肝熄风汤证 眩眩 头目眩晕,肝开窍于目,肝主动头目眩晕,肝开窍于目,肝主动 无火不作眩(刘完素)无火不作眩(刘完素)肝火上扰肝火上扰 无痰不作眩(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朱丹溪)痰火上扰痰火上扰 无虚不作眩(张介宾)无虚不作眩(张介宾) 阴虚阴虚肺、肝、肾肺、

63、肝、肾 阳虚阳虚脾、肾脾、肾 气虚、血虚气虚、血虚 87(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收收敛敛 肌肉筋脉拘急肌肉筋脉拘急 引动引动 筋失所养筋失所养肾之阳气不足肾之阳气不足 外寒外寒引引急急 关节曲伸不利关节曲伸不利 招致招致 伴见畏寒、肢冷、面色伴见畏寒、肢冷、面色huang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虚尺弱、舌胖嫩脉虚尺弱、舌胖嫩 寒痹寒痹四逆汤证、桂附理中汤证、黄芪桂枝五味汤证,肾气丸证四逆汤证、桂附理中汤证、黄芪桂枝五味汤证,肾气丸证88(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膹郁膹郁:胸部痞塞,呼吸急促:胸部痞塞,呼吸急促 外邪内饮

64、束肺:越婢加半夏汤外邪内饮束肺:越婢加半夏汤 功能减退功能减退 风寒袭肺:三拗汤风寒袭肺:三拗汤 哮、喘、咳哮、喘、咳 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 肺肺 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 肺为邪束肺为邪束 痰热壅肺:小陷胸汤合痰热壅肺:小陷胸汤合 主主 千金苇茎汤千金苇茎汤 气气 上逆上逆 痰浊阻肺:三子养亲汤痰浊阻肺:三子养亲汤 主主 一身之气一身之气 中阻中阻关格(食逆病)关格(食逆病) 下聚:气结、气闭、气逆下聚:气结、气闭、气逆内伤:肺阴虚: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内伤:肺阴虚: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脾为生痰之源脾为生痰之源 补肺补肺气虚痰阻气虚痰阻 培土生金培土生金 补肺汤补肺汤+二陈

65、汤二陈汤 肺为贮痰之器肺为贮痰之器 化痰化痰 89(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内湿内湿 脾失运化水谷脾失运化水谷满满(脾胀满(脾胀满) 招招 引引脾主运化脾主运化 湿湿 致致 动动 脾失运化水湿脾失运化水湿肿肿(必伴见满(必伴见满) 外湿外湿 浮浮 湿邪困脾: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湿邪困脾: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 胀胀 湿邪困脾:平胃散加减湿邪困脾:平胃散加减 脾虚湿停: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虚湿停:参苓白术散加减 寒湿困脾:温脾汤加减寒湿困脾:温脾汤加减 肿肿 脾阳虚不化:实脾饮加减脾阳虚不化:实脾饮加减 满满 脾胃湿热:连朴饮加减脾胃湿热:连朴饮加减90(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五

66、)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热甚则疼痛热甚则疼痛 疮(疮疡)疮(疮疡) 热微则痿痒热微则痿痒 心属火,其化热心属火,其化热红肿热痛红肿热痛 灵枢灵枢 痈疽痈疽“火热不止,热甚则肉腐,火热不止,热甚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疽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疽”91B、上下病机(2条) (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七)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七)诸痿喘呕,皆属于上92(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六)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下下(指下部的脏腑,主要指肝肾)(指下部的脏腑,主要指肝肾)厥厥:包括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的昏厥:包括突然昏倒,不醒人事的昏厥 和四肢厥冷的肢厥。和四肢厥冷的肢厥。 昏厥:如肝肾阴虚

67、,虚阳上亢可致煎厥,昏厥:如肝肾阴虚,虚阳上亢可致煎厥,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致薄厥;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致薄厥; 厥厥 肢厥:肢厥:灵枢灵枢本神本神指出:指出:“肾气虚则厥肾气虚则厥”, 肾阳虚可致肾阳虚可致“阳气衰于下,为寒厥阳气衰于下,为寒厥” 肾阴虚可见肾阴虚可见“阴气衰于下,为热厥阴气衰于下,为热厥”;93 固固:包括大便秘结、小便窿闭。:包括大便秘结、小便窿闭。 肾阳虚失于温煦致大肠传导不利肾阳虚失于温煦致大肠传导不利半硫丸半硫丸 大便秘结大便秘结 肾阴虚致大肠失于濡润而导致肾阴虚致大肠失于濡润而导致增液汤;增液汤; 肾阳虚致膀胱气化不利肾阳虚致膀胱气化不利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 小

68、便窿闭小便窿闭 肝气郁结致气秘症有关肝气郁结致气秘症有关沉香散沉香散+ 槟榔、枳壳;槟榔、枳壳;94 泄泄:主要指大便泄泻、小便数多。主要指大便泄泻、小便数多。 大便泄泻大便泄泻 脾肾阳虚可致五更泄泻脾肾阳虚可致五更泄泻四神丸四神丸+理中汤理中汤 肝气犯脾可致痛泄肝气犯脾可致痛泄痛泻要方痛泻要方 小便数多小便数多 肾阳虚,命门火衰致膀胱失约肾阳虚,命门火衰致膀胱失约肾气丸、肾气丸、 水陆二仙丹;水陆二仙丹; 故临床上多种厥证或二便不通或二便泻利不禁故临床上多种厥证或二便不通或二便泻利不禁的病证,大多与下部的脏腑(主要指肝肾)病变的病证,大多与下部的脏腑(主要指肝肾)病变有关。有关。95(七)诸

69、痿喘呕,皆属于上(七)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上上: :下以上,(上焦、中焦)下以上,(上焦、中焦)喘喘:呼吸急迫:呼吸急迫邪气束肺(肾不纳气邪气束肺(肾不纳气例外)例外) 有声有物有声有物呕呕呕呕:胃气上逆胃气上逆 胃主降胃主降不降反升不降反升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汤 有物无声有物无声吐吐痿痿:(:(1 1)肺痿)肺痿金匮金匮“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痿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痿” 病位在肺,伴见症状:咳嗽、痰多、气喘病位在肺,伴见症状:咳嗽、痰多、气喘 (2 2)痿躄:足部(四肢)废痿不用)痿躄:足部(四肢)废痿不用 素问痿论素问痿论“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阳明虚,则宗筋

70、纵,带脉不引,而足痿不用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而足痿不用也” 96 C、六淫病机(12条)风、寒、湿各1条,属热的4条,属火的5条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暴强

71、直,皆属于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諸痉项强,皆属于湿。諸痉项强,皆属于湿。97(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热热:热象,高热,脉洪数、舌绛红:热象,高热,脉洪数、舌绛红温热病温热病瞀瞀:昏蒙:昏蒙热入心包,神不守舍热入心包,神不守舍瘛瘛(chi):抽掣:抽掣火热伤津,筋膜失养火热伤津,筋膜失养 轻:银翘散轻:银翘散+蝉衣、僵蚕、蝉衣、僵蚕、 全蝎、钩藤、羚角全蝎、钩藤、羚角 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98(九)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九)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躁躁:躁动不安(严重失眠、神烦):躁动不安(

72、严重失眠、神烦)越越:越于常态:越于常态狂狂:弃衣而走、登高而歌、不避亲疏:弃衣而走、登高而歌、不避亲疏 (清心泻肝)(清心泻肝) 生铁落饮、礞石滚痰丸治痰火燥狂生铁落饮、礞石滚痰丸治痰火燥狂 当归龙荟丸治肝火燥狂当归龙荟丸治肝火燥狂99不属于火的躁狂:不属于火的躁狂: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瘀血: 抵当汤心阳亡越之虚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100(十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十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逆逆:由下而上:由下而上 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赤肿痛;火性上炎火性上炎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口舌生疮; 胃火上炎胃火上炎牙龈肿痛牙龈肿痛101(十)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

73、于火(十)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禁禁:口噤不开:口噤不开鼓栗鼓栗:鼓颌、发抖、下巴鼓动:鼓颌、发抖、下巴鼓动如丧神守如丧神守:神情惊恐不安,不能自主:神情惊恐不安,不能自主 温热病初期,恶寒、战栗温热病初期,恶寒、战栗- 继继 而神志蒙胧、昏迷、口噤不开而神志蒙胧、昏迷、口噤不开102(十二)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十二)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胕肿胕肿,此当为腐肿,火热壅滞皮肉筋脉,此当为腐肿,火热壅滞皮肉筋脉,致血瘀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致血瘀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疼疼痛或痛或酸酸楚;楚;内迫脏腑,扰神则内迫脏腑,扰神则惊骇惊骇不宁。不宁。 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

74、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103总结总结火火热极动风热极动风( (瘛瘛) )热极似水热极似水( (口禁鼓慄口禁鼓慄) )心神被扰心神被扰(4(4条条: :惊骇惊骇 狂狂 神神 瞀瞀) )火性炎上火性炎上( (逆冲上逆冲上) ) 火热留连肉腠,腐肉酿脓。火热留连肉腠,腐肉酿脓。 火热:高热火热:高热104(十三)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十三)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病有声病有声肠鸣音肠鸣音鼓鼓(动词)(动词)之如鼓之如鼓(形容词)(形容词) 原理:原理: 热热 /气滞气滞行气泻热行气泻热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 如:临床所见肠梗阻、肠结症、小儿疳积等如:临床所见肠梗阻、肠结症、

75、小儿疳积等105(十四)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十四)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转转 腰腰 转侧不利转侧不利 小腿转筋小腿转筋 反反背反张背反张 热伤津液热伤津液筋膜失养筋膜失养戾戾身屈曲身屈曲水液浑浊水液浑浊:小便短、:小便短、 赤、少赤、少两者并见如热霍乱:蚕矢汤加减两者并见如热霍乱:蚕矢汤加减106(十五)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十五)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酸酸:泛酸水;左金丸加乌贼骨、栀子、竹茹等:泛酸水;左金丸加乌贼骨、栀子、竹茹等暴注暴注:急性肠炎(水泄为注):急性肠炎(水泄为注)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下迫下迫:里急后重、菌痢(赤白痢):里急后重、菌痢(赤白痢

7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107(十六)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十六)诸腹胀大,皆属于热外感邪热传里,壅结胃肠,致气机升降失常,外感邪热传里,壅结胃肠,致气机升降失常,热结腑实,可见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大热结腑实,可见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大便难下。如阳明腑实证。便难下。如阳明腑实证。 湿热蕴结,升降失常:中满分消丸湿热蕴结,升降失常:中满分消丸108总结总结热热1 1、与消化道关系密切,易引起邪热、与消化道关系密切,易引起邪热 内结,内结,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或传导失司。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或传导失司。2 2、热极生风,筋脉失养。、热极生风,筋脉失养。3 3、邪热煎熬津液。、邪热煎熬津液。109(

77、十七)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十七)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澄澈澄澈: 白白清冷清冷: 透明透明 鼻涕清稀鼻涕清稀外感风寒外感风寒 白带清稀白带清稀宫寒宫寒寒寒 呕吐清水呕吐清水胃寒胃寒 外科浓清稀外科浓清稀阴疽等阴疽等 尿清长、夜尿尿清长、夜尿肾阳虚(前列腺肥大)肾阳虚(前列腺肥大) 大便鹜溏大便鹜溏脾肾阳虚脾肾阳虚 110(十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十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痉痉:角弓反张,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身体强直 阻滞气机阻滞气机 筋脉失养筋脉失养 湿湿 不能温煦筋脉不能温煦筋脉项强项强:颈项强直,转动不利颈项强直,转动不利 (内、外)易伤阳气(内、外)易伤阳气常用方剂:葛根汤

78、常用方剂:葛根汤刚痉;刚痉; 栝蒌桂枝汤栝蒌桂枝汤柔痉柔痉临床临床 湿蕴经脉:羌活胜湿汤加减湿蕴经脉:羌活胜湿汤加减 湿热致痉:湿热致痉: 湿热致痉:湿热致痉:111(十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十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暴暴:突然:突然 强直强直:肢体强硬、拘急:肢体强硬、拘急 外:风寒侵袭经络骨节外:风寒侵袭经络骨节 风风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 内内 热极动风热极动风112筋脉失养的病机筋脉失养的病机(共7条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

79、暴强直,皆属于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113二分析病机的注意事项二分析病机的注意事项 1 1、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定位、定性:定位、定性 依依据据 脏脏腑腑归归属属部部位位及经络循行部位及经络循行部位 脏腑经络定位脏腑经络定位 依据脏腑的功能特点依据脏腑的功能特点 依依据据脏脏腑腑之之所所外外应应体征特点体征特点 依依据据发发病病时时季季与与病病因特点因特点 114 2 2、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根根据据一一般般

80、病病机机推推论论,不不应应该该出出现现某某症症状状、体体征征而而出出现现的的,当当探探求求其其出出现现的的机机制制,应应该该出出现现而而未未见见的的,亦会应探求其不出现的机制。亦会应探求其不出现的机制。 115三指导意义三指导意义1 1、提提示示医医生生要要全全面面掌掌握握病病机机的的重重要要性性、以以及及分分析析病病机机的方法的方法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知常达变知常达变 十九条提到的十九条提到的“常常”、十九条未提到的、十九条未提到的“变变” ” 2 2、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3 3、提示医生火热致病最为常见、提示医生火热致病最为常见 5 5条条火火 +

81、 4+ 4条条热热 9/199/19 刘刘河河间间主主张张火火热热致致病病最最为为常常见见,创创立立 “寒寒凉凉派派” ” 。4 4、素素问问玄玄机机原原病病式式补补入入燥燥邪邪致致病病“諸諸涩涩枯枯涸涸,干干劲劲皴揭皴揭,皆屬於燥皆屬於燥”。116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精神实质中病机十九条的精神实质(1 1)利用相同的病机分析不同的症状,如属火的病机)利用相同的病机分析不同的症状,如属火的病机 条文,虽病状表现不同,但机理相同。条文,虽病状表现不同,但机理相同。(2)相似的症状推求不同的病机。如筋脉失养的病机)相似的症状推求不同的病机。如筋脉失养的病机(3)以六淫五脏部位

82、为纲,把错综复杂的病证进行分)以六淫五脏部位为纲,把错综复杂的病证进行分 析归类,体现了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思想。析归类,体现了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思想。l为病析病机方法之示范。为病析病机方法之示范。117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病证病证118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黄帝问曰: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119 注释注释 伤寒:伤寒:病名,外感性热病的总称。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病名,外感性热病的总称。有广义与狭义两种u广义伤寒,指由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性广义伤寒,指由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热病;u狭义伤寒,指由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狭义伤寒,指由感受寒邪

83、引起的外感性热病120 分析分析 阐明了热病与伤寒的关系,提出了阐明了热病与伤寒的关系,提出了“今夫今夫 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观点。的理论观点。121l热病的含义及与伤寒的关系热病的含义及与伤寒的关系 热病: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热病: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 病名:伤寒(广义):病名:伤寒(广义): 难经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 有热病,有温病。有热病,有温病。” 病因:四时邪病因:四时邪 气气 122原文导读原文导读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

84、勿止。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123 分析分析 一、温病和暑病的区别:有两种理解一、温病和暑病的区别:有两种理解u同为冬日感受寒邪,伏而不发,至夏至前发同为冬日感受寒邪,伏而不发,至夏至前发 病的为温病,夏至后发病的为暑病。病的为温病,夏至后发病的为暑病。 温病发热较轻,暑病发热较重。温病发热较轻,暑病发热较重。u病因为感受四时不同时邪,冬日感受寒邪为病因为感受四时不同时邪,冬日感受寒邪为 伤寒,春日感受温邪为温病,夏日感受暑邪伤寒,春日感受温邪为温病,夏日感受暑邪 为暑病。为暑病。124 二、提出了关于暑病的治疗方法。二、提出了关于暑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暑病,切勿见汗止汗,宜清暑

85、泄热。治疗暑病,切勿见汗止汗,宜清暑泄热。 张介宾:张介宾:“暑气侵入,当令有汗,则暑随汗暑气侵入,当令有汗,则暑随汗 出,故曰勿止。出,故曰勿止。”125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分析分析 提出了提出了“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也”的发病学观点。的发病学观点。126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六腑先受邪气五脏六腑先受邪气 肺脏先病肺脏先病 肺咳肺咳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咳五脏六腑咳127 举例举例: 木火刑金之咳:泻白散、黛蛤散木火刑金之咳:泻白散、黛蛤散 阴虚火旺之咳:滋肾润肺

86、法,百合固金汤阴虚火旺之咳:滋肾润肺法,百合固金汤 脾肺气虚之咳:脾肺气虚之咳: 培土生金法,健脾补肺:四君子汤;培土生金法,健脾补肺:四君子汤; 健脾化痰(湿):二陈汤健脾化痰(湿):二陈汤128 意义意义: :咳嗽的治疗须辨明咳嗽的治疗须辨明咳嗽的病因病机咳嗽的病因病机及及标本标本关系关系,或治病或治标或标本兼治;,或治病或治标或标本兼治;用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脏腑相关的整体观认识咳病病机和治疗认识咳病病机和治疗129原文导读原文导读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已。已。

87、 岐伯对曰: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130痛的病因:主因:寒邪痛的病因:主因:寒邪 寒气入经寒气入经阻碍气血运行阻碍气血运行 痛的病机:痛的病机: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互文互文 虚虚血少血少不荣则痛不荣则痛 实实气不通气不通不通则痛不通则痛 分析分析 131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胜者为行痹,寒

88、气胜者为痛痹寒气胜者为痛痹(36)(36),湿气胜者,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为著痹也。132u痹之安生痹之安生 原因:原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分类分类 风气胜风气胜行痹行痹 湿气胜湿气胜著痹(着痹)著痹(着痹) 寒气胜寒气胜痛痹痛痹 分析分析 133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

89、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134 分析分析 论述了痹证的发生与营卫之气的关系。论述了痹证的发生与营卫之气的关系。 l营卫的生理营卫的生理 营卫之气与人体的防御功能关系密切营卫之气与人体的防御功能关系密切 l营卫与痹证发生的关系营卫与痹证发生的关系 从其气则愈从其气则愈 不为痹不为痹 逆其气则病逆其气则病营卫不和,腠理疏松,营卫不和,腠理疏松, 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如:如:金匮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历节痛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历节痛1351.1.生理条件下,营

90、卫温养、滋润全身,抵御风寒湿气的侵生理条件下,营卫温养、滋润全身,抵御风寒湿气的侵袭。营卫调和,则其袭。营卫调和,则其“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2.2.病理状态下,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失于卫外,则风寒病理状态下,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失于卫外,则风寒湿邪侵袭伤人,致使脉络闭阻,气血凝滞,而成痹病。湿邪侵袭伤人,致使脉络闭阻,气血凝滞,而成痹病。即原文所谓:即原文所谓:“逆其气则病。逆其气则病。”可见可见营卫失调是痹病发营卫失调是痹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之一。生的内在因素之一。3.3.临证指导意义:这一认识为后世医家以临证指导意义:这一认识为后世医家以调和营卫、补益调和营卫、

91、补益气血气血之法治疗痹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之法治疗痹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预防痹病的发预防痹病的发生生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营卫在痹病发生中的作用及临证指导意义营卫在痹病发生中的作用及临证指导意义136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注释注释 遇寒则虫遇寒则虫:即痹证遇寒则拘急而痛。:即痹证遇寒则拘急而痛。 分析分析 痹的类型不同的症状差异痹的类型不同的症状差异 。 逢寒则虫(疼)逢寒则虫(疼) 与季节气候寒湿有关与季节气候寒湿有关 痹痹 逢热则纵逢热则纵137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释词

92、释词】 痿躄(痿躄(bi壁):壁):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躄,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躄,两腿行动不便。两腿行动不便。138分析: 本段强调肺气热是痿证发生的主要病机肺气热是痿证发生的主要病机。肺主气,朝百脉,居五脏之伤上,能敷布精血津液,内养五脏,外濡五体。若肺气热,内可灼伤津液,外可熏蒸五体,五体失养,以致四肢痿废不用,故成痿躄之证。139原文导读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38)(38)岐伯曰:岐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润宗筋,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

93、,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140 阳明虚衰致痿的机理阳明虚衰致痿的机理 五脏六腑之海五脏六腑之海 阳明虚阳明虚 阳明阳明 主润宗筋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则宗筋纵则宗筋纵 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之源 阳明虚阳明虚冲脉冲脉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

94、海承阳明之气血承阳明之气血 则冲脉失养,则冲脉失养, 阳明虚阳明虚 不能渗灌谿谷不能渗灌谿谷带脉带脉约束诸经约束诸经 与阳明有内在与阳明有内在 则带脉不引则带脉不引 属络关系属络关系 阳明虚阳明虚督脉督脉督领一身之阳气督领一身之阳气 则不能督阳则不能督阳诸阳经失其诸阳经失其 温煦温煦 肢体痿废不用肢体痿废不用141讨论二:“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肺脏有热,在内可致肺叶枯萎,在外可致四肢痿废肺脏有热,在内可致肺叶枯萎,在外可致四肢痿废不用的痿证。不用的痿证。痿证之病虽表现在四肢,痿证之病虽表现在四肢,但其产生根源却在五脏。但其产生根源却在五脏。而五脏之中,尤以肺为

95、关键。而五脏之中,尤以肺为关键。如肺脏有热,热邪内迫,肺津消耗,水精失布,五如肺脏有热,热邪内迫,肺津消耗,水精失布,五脏失养,四肢不得禀水谷精微而痿废不用,所以五脏脏失养,四肢不得禀水谷精微而痿废不用,所以五脏皆可因肺热叶焦而发为痿皆可因肺热叶焦而发为痿躄躄。142小结小结论痿的病机突出在论痿的病机突出在肺肺 治疗突出在治疗突出在阳明阳明以集中体现气血津液的作用以集中体现气血津液的作用 气血津液生化来源于脾胃,气血津液生化来源于脾胃, 布散周身依赖于肺布散周身依赖于肺143第八单元 诊法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精本单元主要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精深微妙的原理、要领及应用,以论脉

96、为先为主。深微妙的原理、要领及应用,以论脉为先为主。144原文导读 诊法常以平旦诊法常以平旦(40),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145分析分析平旦诊脉的机理及临床意义平旦诊脉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阴气未动阴气未动 饮食未进饮食未进机理机理 经脉未盛经脉未盛 气血未乱气血未乱 脉象真实脉象真实 阳气未散

97、阳气未散 络脉调匀络脉调匀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最佳诊脉时间最佳诊脉时间 内外环境安静(此处主要指病人):饮食、运动、情志内外环境安静(此处主要指病人):饮食、运动、情志 不可拘泥不可拘泥 “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诊,不可以平旦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诊,不可以平旦为 拘也拘也”(明汪机)(明汪机)146诊法的原则:四诊合参 四诊参伍四诊参伍 切(切(切脉动静切脉动静) 视(视(视精明,察五色视精明,察五色) 参参 决决 闻闻 (五脏有余不足)(五脏有余不足) 伍伍 死死 生生 问问 (六府强弱)(六府强弱) (错综比验)(错综比验)147原文导读 夫脉者,血之府也。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

98、气病,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高,下盛则气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胀;代则气衰, 细则气少,细则气少, 涩则心痛;浑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死。148分析分析四诊合参举隅四诊合参举隅l通过举例说明脉诊的诊断要点,对脉诊的通过举例说明脉诊的诊断要点,对脉诊的应用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应用起提纲挈领的作用。u注意脉动的频率快慢,如注意脉动的频率快慢,如“数则烦心数则烦心” ;u注意脉动的节律齐差,如注意脉动的节律齐差,如“代则气衰代则气衰”;u注意脉象的体态,如上、下、长、短几

99、种脉象是注意脉象的体态,如上、下、长、短几种脉象是对脉位的论述,浑浑、绵绵、大脉是论脉势,细对脉位的论述,浑浑、绵绵、大脉是论脉势,细脉是论脉体的阔狭,涩脉论脉脉是论脉体的阔狭,涩脉论脉 中气血运行的流利中气血运行的流利程度。程度。 149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者胸中之府(43),背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

100、行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150望形态望形态 脑,髓之府(元神之府)脑,髓之府(元神之府) 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 头倾视深头倾视深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背者,胸中之府背者,胸中之府 背曲肩随背曲肩随 五五 肺主气肺主气 府府 肾虚肾虚 腰者,肾之府腰者,肾之府肾藏精肾藏精转摇不能转摇不能 腰椎病变腰椎病变 膝者,筋之府膝者,筋之府肝主筋肝主筋屈伸不能,行则偻附屈伸不能,行则偻附 骨者,髓之府骨者,髓之府肾主髓之府肾主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不能久立,行则振掉151原文导读 四变之动

101、,脉四变之动,脉 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应中矩,秋应中衡秋应中衡(41)(41),冬应中权。,冬应中权。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下肤,蛰虫将去(42);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君子居室。152分析分析:凭脉辨证:凭脉辨证 一、一、脉与四时阴阳脉与四时阴阳脉合阴阳、脉应四时脉合阴阳、脉应四时 说明了人体脉象受四时的影响说明了人体脉象受四时的影响如原文云:如原文云:“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春应

102、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衡,冬应中权。”153分析分析论持脉大法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是诊脉的基本要求,与是诊脉的基本要求,与“诊诊法常以平旦法常以平旦”前后呼应。前后呼应。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言诊脉时保持清虚宁静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言诊脉时保持清虚宁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法则。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法则。说明两方面含义:说明两方面含义: 一是诊脉时一是诊脉时医生医生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应清虚安静,排除杂念,全神贯 注,这样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注,这样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 二是诊脉时二是诊脉时患者患者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

103、刺激对患应清虚安静,避免外界刺激对患 者的干扰,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者的干扰,这样才能反映出真实的脉象。154u四时正常脉象特征四时正常脉象特征 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 -显现部位浅,着力要轻显现部位浅,着力要轻 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秋日下肤,蛰虫将去; 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脉位深在,需重按至骨脉位深在,需重按至骨 155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胃之大络,名曰

104、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156分析分析本节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本节论述了脉以胃气为本。指指出出虚虚里里为为胃胃之之大大络络,它它从从胃胃脉脉支支出出,贯贯胃胃络络肺肺,会会聚聚胃胃气气与与清清气气,在在左左乳乳下下形形成成搏动区,是诊察宗气盛衰存亡之处。搏动区,是诊察宗气盛衰存亡之处。157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形气相得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色泽以浮,谓之易,谓之易已;已;脉从四时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谓之可治;脉弱以滑脉弱以滑,是有,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

105、气相失形气相失,谓,谓之难治;之难治;色夭不泽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脉逆四时,为不可治。,为不可治。158分析分析 本节重点论述从整体观念出发诊治疾病本节重点论述从整体观念出发诊治疾病 ,全面,全面审察病人的情况,审察病人的情况, 并总结为并总结为 “四难四难”和和“四易四易”,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 。 “四易四易”是:是: 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弱以滑、脉从四时;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弱以滑、脉从四时; “四难四难”是是(44): 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

106、逆四时。 159原文导读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谓五实(46)。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汗得后利,则实者活(4545)。此其侯也此其侯也。160u五实证因五实证因邪气内盛于五脏邪气内盛于五脏,不得外泄而出,不得外泄而出, 形成闭证,故曰五实死。形成闭证,故曰五实死。u五虚证因五虚证因五脏精气俱夺五脏精气俱夺, “饮食不入饮食不入”

107、,精气无源;,精气无源; “泄利前后泄利前后”精气耗损,有出无入,精气耗损,有出无入, 故曰五虚死。故曰五虚死。 分析:分析: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判断。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判断。161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治则治法治则治法162原文导读素问原文导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形不足者足者(4747),温之以气,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

108、满者,泻之于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163分析分析一、论述了针刺要掌握时机。一、论述了针刺要掌握时机。二、论述了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二、论述了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三、提出三、提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治则。的治则。164阴

109、阳理论用于治法阴阳理论用于治法 留针时间长短留针时间长短其盛,待衰而已其盛,待衰而已 -张志聪张志聪“其病盛者,勿去其针,其病盛者,勿去其针, 待其衰而已待其衰而已” 对定时发作性疾病,可待病对定时发作性疾病,可待病 势衰而治势衰而治 - 病盛不可刺,伤其正气病盛不可刺,伤其正气 灵枢灵枢逆顺逆顺强调护卫强调护卫165 一、调整阴阳一、调整阴阳(一)治则:(一)治则:“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审其阴阳,以别柔刚”(二)治法:(二)治法: 滋阴潜阳滋阴潜阳虚热证(阴虚阳亢证)虚热证(阴虚阳亢证)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 从阳引阴,阳中求阴从阳引阴,阳中求阴 温阳祛寒温阳祛寒虚寒证(阳虚阴盛证)虚寒证(阳虚阴

110、盛证) 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从阴引阳,阴中求阳从阴引阳,阴中求阳166二、定其血气二、定其血气 防止由气及血,由浅入深防止由气及血,由浅入深 “先安未先安未 邪在气分,守其阴血,勿使邪入阴血邪在气分,守其阴血,勿使邪入阴血 受邪之地受邪之地 邪在血分,当固护阳气,勿使阴邪伤阳邪在血分,当固护阳气,勿使阴邪伤阳 (叶天士)(叶天士)167三、扶正祛邪三、扶正祛邪一)因其衰而彰之一)因其衰而彰之补法补法 身形身形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形形 甘温厚味温养之甘温厚味温养之 (仲景小建中汤、肾气丸(仲景小建中汤、肾气丸 ) 形气(劳倦所伤)形气(劳倦所伤)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精不足者,补

111、之以味精血亏虚,以厚味之品滋养精血亏虚,以厚味之品滋养 (血肉有情之品,左归丸)(血肉有情之品,左归丸) 气虚者以掣引之气虚者以掣引之气虚下陷气虚下陷升提(药物、导引升提(药物、导引) 168二)其实者,散而泻之二)其实者,散而泻之发散通泻发散通泻 1.因其轻而扬之因其轻而扬之 其高者引而越之其高者引而越之病位在上,上位排出病位在上,上位排出 :痰阻胸膈:痰阻胸膈: 欲呕不能、欲吐不出(瓜蒂散、三圣散、通关散)欲呕不能、欲吐不出(瓜蒂散、三圣散、通关散) 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热浴取汁热浴取汁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发汗法发汗法 2.因其重而减之因其重而减之 其

112、在下者,引而竭之其在下者,引而竭之因势利导,二便排出因势利导,二便排出 中满者,泻之于内中满者,泻之于内中焦实满,李东垣中满分消中焦实满,李东垣中满分消 血实者宜决之血实者宜决之血瘀:化瘀;决之:刀刺、化瘀药物;血瘀:化瘀;决之:刀刺、化瘀药物; 慓慓(piao悍者悍者(病情躁动、病势急骤、传变迅速)(病情躁动、病势急骤、传变迅速) 按而收之按而收之 :向上向外:向上向外-镇摄收敛镇摄收敛 桂甘龙牡汤桂甘龙牡汤因烧针而烦躁因烧针而烦躁 奔豚汤奔豚汤治奔豚气治奔豚气 生铁落饮生铁落饮治狂治狂169原文导读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此之谓也

113、。170分析分析u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 患者的神机为本,患者的神机为本, 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为标,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为标, 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则不能使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则不能使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71u医患标本关系在治疗中的作用医患标本关系在治疗中的作用 标本不得的原因标本不得的原因 标标工为标,指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工为标,指医生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本本病为本,指病人的病情和神机。病为本,指病人的病情和神机。(1)病人不遵医嘱)病人不遵医嘱(2)病人的情绪未调整)病人的情绪未调整嗜欲无穷

114、,忧患不止嗜欲无穷,忧患不止(3)不信任医生:)不信任医生:“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素问五脏别论素问五脏别论) 对医生要求:技术精湛,服务良好,适当宣传对医生要求:技术精湛,服务良好,适当宣传172原文导读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者独行。173分析:分析:u 间者并行间者并行主要指病情轻缓者,如虚实夹杂、主要指病情轻缓者,如虚实夹杂、表里相兼、新旧同病等,可标本兼治。表里相兼、新旧同病等,可标本兼治。u 甚者独行甚者独行是指病情严重者,则应分析具是指病情严重者,则应分析具体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

115、急则独治其本。体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则独治其本。并行、独行,都要通过认真分析病情来决定,并行、独行,都要通过认真分析病情来决定,即所谓即所谓“谨察间甚,以意调之。谨察间甚,以意调之。” 174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小毒治病,十去其八(4848),无毒治病,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伤其正也。175【注释】 u 谷谷肉肉果果菜菜,食食养养尽尽之之:服服药药未未尽尽之之症症,可可用用谷谷物物、肉肉食食、水水果果、蔬蔬菜菜等等调

116、调养养正正气气以以消消除除之。之。 176【 分析 】 论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论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u疾病有新感和痼疾的不同;疾病有新感和痼疾的不同;u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区别;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区别;u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u人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等人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等 因因而而用用药药有有一一定定的的法法度度。中中医医药药治治病病的的关关键键是是调调整整机机体体的的生生命命机机能能,调调动动机机体体主主动动的的驱驱邪邪、抗抗病病、康康复复能能力力,故故用用药药不不要要求求除除邪邪至至尽尽,强强调调食食疗疗、食食养养促促

117、使使机机体体正正气气的的自自然然康康复复。这这一一观观点点对对当当今今临临床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77原文原文素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五殒,亦无殒也。曰:有故五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过者死。178原文导读原文导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

118、者温之,逸者行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逆者正治正治(49),从者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79l正治正治微者逆之微者逆之 1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2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3虚者补之虚者补之 4实者泻之实者泻之 5散者收之散者收之自汗、盗汗、遗

119、精以收敛固涩自汗、盗汗、遗精以收敛固涩 6逸者行之逸者行之逸病,主动:运动,逸病,主动:运动, 被动:药、食、按摩被动:药、食、按摩 7惊者平之惊者平之受惊、不安定以镇惊药物受惊、不安定以镇惊药物 8薄之劫之薄之劫之内迫、敷贴、蚀之,劫:劫断内迫、敷贴、蚀之,劫:劫断180l反治反治甚者从之甚者从之 寒因寒用:如阳盛格阴寒因寒用:如阳盛格阴严重实热证;严重实热证; 热因热用:如阴盛格阳热因热用:如阴盛格阳本质阳虚;本质阳虚; 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181原文导读原文导读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诸寒之而

120、热者,取之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之阳(49);所谓求其属也。所谓求其属也。182分析分析1 1、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寒药治热证,用寒药治热证, 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治疗。治疗。2 2、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热药治寒证,寒象用热药治寒证,寒象不除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治疗。不除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治疗。183 实寒实寒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假寒假寒寒因寒用寒因寒用白虎汤白虎汤 温燥温燥 寒寒 误治误治热之而寒热之而寒 如麻桂如麻桂散气伤阳散气伤阳阳气更虚阳气更虚 虚寒虚寒 辛温辛温 求其属求其属 取之阳:取之阳: 温阳温阳 实热实热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假热假热热因热用热因热用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热热 伤阴伤阴使阴虚更甚使阴虚更甚 误治误治寒之而热:苦寒寒之而热:苦寒 虚热虚热 (如连、芩、柏、龙胆)(如连、芩、柏、龙胆) 伤阳,阳不化阴伤阳,阳不化阴 求其属求其属 取之阴:取之阴: 滋阴滋阴 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