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569555307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之诗歌鉴赏解题策略母题1-1:右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题策略:这是中考新增题型,也是考查古诗词鉴赏最常见的题型。这要求考生对律诗、绝句、宋词和对联的断句了然于心。(1)绝句(4句):分为五言绝句(每句5字)和七言绝句(每句7字)。(2)律诗(8句):分为五言律诗(每句5字)和七言律诗(每句7字);律诗分为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和尾联(7、8句)。颔联、颈联为对偶句。(3)宋词的断句受限于词牌名,同一个词牌名的宋词,断句基本一致。母题

2、1-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右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B.使至塞上(王维)C.黄鹤楼(崔颢)D.游山西村(陆游)答案:B解题策略:这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这要求考生对诗歌题材熟悉掌握。具体可看诗词题材分类。(1)抓题目。个别题目就包含“送”“怀古”“塞上”,我们可以轻松确定分别属于送别诗、怀古诗和边塞诗。(2)抓意象。注意不同题材的诗词,意象的不同。具体看诗词题材分类。(3)抓情感。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例如“孤”“寂”“只”)。母题2:原题: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

3、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答案: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风吹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为寒气所逼,沉郁低沉。解题策略:(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切忌照搬,内容要忠实于原诗。(2)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母题3:题目: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答案: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

4、“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啄春泥”,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解题策略:(1)认真审题,找出问题关键词。(2)回归诗歌内容进行分析。(3)结合内容进行回答。母题4:原题: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木兰身上还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解题策略:无论是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还是分析诗歌反映

5、出的诗人形象,都应结合诗中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诗人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母题5:原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作者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解题策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其思想

6、情感: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等。母题6:原题: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

7、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解题策略:炼字:(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品句:(1)明内容:该句写了什么内容(画面、情感、道理)。(2)析手法:运用了何种手法。(3)谈作用:在整首诗中此句有何作用。母题7:原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

8、“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作者刚健昂扬的精神。作者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解题策略:了解诗词常见的意象,并结合具体诗句回答:(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母题8: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答案:诗人选取这两样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

9、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解题策略: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母题9:原题: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答案: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逆境。那么,我们不妨把生活中的逆境看作人生的一份厚礼,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用智慧的做法享受人生。解题思路:谈感受或者启示,都要结合诗词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来谈,切忌脱离诗词内容进行回答,也要避免只谈诗词内容,没有个人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