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56955508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细节是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文学批评和研究当中,细节不仅指静态的“描写”,也包含动态的“叙述”,甚至是一个语词、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特别是在小说中,细节在塑造人物、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呼应结构、深化主题、烘托氛围、介绍背景,以及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可以揭示出小说的秘密。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如何在时间之流中呈现一定密度和频次的细节,是小说艺术成败的关键要素。在这里,所谓密度是指一个细节单元的体量,频次主要是指相同或相似细节出现的频率。

2、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就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而言,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越丰富越好,但这并不等于无原则堆砌和罗列细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从其倡导的“总体性”出发,认为细节应该是情节之中的细节,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书写命运而存在,否则就是“细节肥大症”。所谓“肥大”不仅是细节的“量”的问题,还指细节所承担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就人物塑造而言,作家常常采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但如果没有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再多的细节也无法掩饰人物形象的模糊和空洞。不少古典小说中人物外貌及景色描写,是从古诗词里拿来的意象,虽繁复,但意义不大,不仅无助于人

3、物形象的塑造,反而因这种“堆砌”和“停顿”而影响了叙事的进程。当然,古典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证。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究其原因,还是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抓住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金圣叹曾经指出,同样是写水浒人物之粗鲁,鲁达是性急,史进是少年任气,李逵是蛮,武松是豪杰不受羁。这一评价真可谓“粗”中有“细”。按照卢卡奇的理论,小说中的细节应服务于情节,情节服务于故事,故事服务于主题,并以此实现对纷繁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平衡时间之流中细节的“停滞”与叙事进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林白的长篇小说妇女闲聊录,以“口述”“闲聊”的方式呈现了王榨村的“人与事”“风俗与事物”,几乎完全是

4、原生态的细节呈现。随意的“闲聊”,不仅让每一个普通个体“平等”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说中“人物”“情节”与“故事”等概念,这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小说的精神与形式。也有一些作家采用了“暗渡陈仓”的方式,通过巨量的细节消解了时间性和因果律,叙事时间和小说情节被延宕甚至搁置。贾平凹的秦腔古炉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作者通过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细节书写颠覆了“细节情节”叙事模式。再看看国外作品,卡夫卡的变形记用大量细节精细地描述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的各种变化和感受。细节不为情节发展而设置,却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艰难的生存境遇和体验。“细节的洪流”就是小说的主体,细节具有了自

5、足性。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洪流”,读者无法“原谅”一位不交代格里高尔“为何变”“如何变”的作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细节的洪流”?如何看待这些文学经典?如果抛开文学叙事背后的参照物历史或时间,所谓细节与情节、故事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律也就瓦解了,这些文本依靠“细节的洪流”成就了别样的小说艺术。小说艺术常常通过调节相同或相似细节的出现频次来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美国文学评论家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写道:“对一部小说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要通过注意诸如此类重复出现的现象来完成。”理解了这种“重复”与“频次”,也就拿到了打开小说艺术的钥匙。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奥雷连诺上校反复制作又销毁小金鱼的细节,似

6、乎在象征着人类永不停息地劳作、永不停息地抗争,但这种抗争又是徒劳的。这个多频次的细节描写实现了制造悬念、推进叙事、前后呼应的效果。短篇小说由于篇幅限制,往往采用低频次细节描写,并将之设置在开头与结尾处。短篇小说也有高频次细节描写。这一类型的小说往往不是以故事的曲折复杂性吸引读者,而是靠深刻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取胜。契诃夫苦恼中的马车夫姚纳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都在反复地向别人倾诉孩子的离去。这种高频次细节描写与小说主题的揭示、深化基本是同频共振的。最为极端的大概当属鲁迅的示众,小说通过“伸”“挤”“钻”“堵”“挡”“塞”“打”“冲”“撞”等相似的高频次细节描写看客们的心理。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个别故事单

7、元类似于短篇小说,也常常采用高频次策略。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中的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等。这种高频次细节描写除了增强故事性之外,更多是为塑造人物性格、凸显故事象征意义而设置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高密度、高频次细节的渴望,与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和能力有着根本性联系。现在摄像机的像素越来越高、快门速度越来越快,物品的细部被拍得越加精细,微观世界也越加丰富。以此来看,如果以更加宏观或微观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人们对小说细节密度和频次的认知有可能被刷新,也许一个细节单元就是整个艺术世界。(摘编自李晓禺细节揭示出小说的

8、秘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细节具有制造悬念、推进叙事、深化主题以及引发读者思考等诸方面的作用,甚至有时关乎小说艺术的成败。B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将其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C细节本身具有自足性的特点,可以消解小说叙事的时间性和因果律,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D苦脑和祝福中的反复可以揭示小说主题而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作品中的“重复”更多是为增强故事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试图通过细节写活人物,就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特征,否则,再多的细节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B要平凹的秦腔古炉和卡

9、夫卡的变形记具有相似性,都采用巨量的细节描写,改变了“细节情节”叙事模式。C小说创作中利用好细节的“重复”与“频次”可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但要遵循短篇低频次、长篇高频次的规律。D从认识论角度看,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和能力不断加强,故也渴望高密度、高频次的细节,就好比人们追求摄像机的有关功能。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卢卡奇“细节应服务于情节”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变色龙中多次写到军大衣,尤其是奥楚蔑洛夫“脱大衣”“穿大衣”两处细节描写对比鲜明,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荷花淀中,当水生把参加大部队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时,小说通过“震动”“吮”这两个动作细节来反映水生嫂的内心活动。C林教头风

10、雪山神庙开头细致描述陆虞候等人的言谈举止,该细节的设置引出了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D阿Q正传中阿Q行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告诉读者阿Q临死前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4本文是如何做到论证有力的?请简要分析。(4分)5校文学社即将举办主题为“细节说”的文学创作理论分享会,你将从本篇文章中提炼出三个要点作为分享内容。请写出你提炼的要点。(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乡下的阿基米德汪曾祺阿基米德,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

11、,城破时被害。辞海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儿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刷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

12、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坚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

13、天。为了旱涝保收,所里决定冬天打井。没有人会。派他到公社打井队住了一个星期,回来,支起架子就开工了。两个冬天,打出了八口井。再打两口,就完成了计划。打井不能打打停停,因此得三班倒。为了提高效率,搞了竞赛,逐日公布各班进度。在手的这口井已经打穿了沙层,打到石层了,一两天就能出水了。井筒、油毡都已经准备好,净等着敲锣打鼓报喜了。打到石层,可就费劲了。一班出不了多少活。夜班的带班的是个干部。他搞了点物质刺激,说是拿下多少进度,他买五包牡丹烟请客。这一下,哥儿几个玩了命,而且违反了操作规程,该起锥时不起锥,该灌泥浆时不灌,一个劲地把井锥往下砸。一下把个井锥夹住了,起不出来了。全班十二个棒小伙子捣鼓了多

14、半夜,人人汗透了棉袄,这井锥像是生了根,动都不动!天亮了,全所的干部、工人轮流来看过,出了很多主意,全都不解决问题,锥还是一动不动。大家都很丧气。得!费了半个月,四百四十个工,还扔了一个崭新的火箭锥,这口井报废了。老蔫来看了看,围着井转了几圈,坐下来愣了半天神。后晌,他找了几个工人,扛来三十来根杉篙,一大捆粗铁丝。先在井架四角立了四根柱子,然后把杉篙横一根竖一根用铁丝绑紧,一头绑在锥杆上,一头坠了一块千数来斤重的大石头。都弄完了,天已经擦黑了。他拍拍手,对几个伙计说:“走!吃饭!饿了!”工人们走来,看看这个奇形怪状的杉木架子,都纳闷:“这是闹啥咧?”我也来看了看,心里有点明白。凭我那点物理学常

15、识,我知道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杠杆。天刚刚亮,一个工人起来解手,大声嚷嚷起来:“嗨!起来啦!井锥起来啦!”老蔫看看,没有说什么话。还跟平常一样,扛着铁锨下地,脸上笑眯眯的。(有删改)文本二: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是一个突出的文本现象。具体而言,在其小说中,叙述者通常会与读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甚至跳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乃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叙事话语中既有叙述者与读者的对话,也有以大量补白形式出现的说明文字,还有作者的插入语交代其写作动机与构思过程,等等。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与“共情”的重

16、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极大的开放性。汪曾祺接受采访时曾提到他对小说的定义:“小说应该就是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这里所说的“谈”即小说的语言问题。关于小说的语言问题,汪曾祺曾说过一句广被引用的话:“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还强调“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本体”。不仅如此,汪曾祺小说对“语言”的呈现方式同样有其独特性。换句话说,汪曾祺由对“语言”的重视,进而在小说叙事层面进行探索,最终使其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面貌。(摘编自刘世浩论汪曾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