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553948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2 人民版必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1、含义与特点;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2)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拓展: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篆书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2、。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不露锋芒,富于图案美(秦)隶书: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秦)楷书:字体方正,笔画规矩严整(又称真书、正书) (汉末)行书:介于楷、草之间,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晋)草书:写意性发挥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晋)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元代赵孟;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书法的审美功

3、能超过实用功能。 1)题材: 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2)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3)艺术风格: 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二、画中有诗1、中国画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注重诗意。2、文人画 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技法上: 讲究布局构图

4、,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 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山水画王维诗意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展子虔(隋)游春图描绘了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千里江山图卷清明上河图宋元的山水花鸟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山水画成为画家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元朝: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抒发出来。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

5、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北宋赵佶竹雀图清明上河图思考: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1)中国书法:(略)2)中国绘画: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三、金声玉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2、汉、唐时期的音乐; 1)秦汉:2)东晋:3)南北朝、隋唐时代: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南国“清商乐”。 民间音乐进入

6、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3、明、清时期的音乐;1)戏曲音乐繁荣; 2)产生出一大批名曲,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3)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思考: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 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3)宋、元、明、清时期,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四、宫廷舞和民间舞;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萌芽、产生、发展、鼎盛、

7、衰落;新石器时代夏商时代周代-汉代隋唐-宋元明清思考: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宫廷舞蹈民间舞蹈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瑰丽多彩其它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五、戏曲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与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有密切关系。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是窦娥冤,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下层妇女窦娥的生动形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

8、错勘贤愚枉做天!”王实甫西厢记3)元代:杂剧的兴盛。宋元南戏元杂剧杂剧的兴盛宋代时,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杂剧内容以滑稽讽刺为主,是中国最初的戏曲。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它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深入,许多作品大胆地抨击封建统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争。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到时代发展成为传奇。它内容通俗,长短不拘,比较活泼自由,在民间广泛流行。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4)明朝:传奇的繁荣。汤显祖,明代传奇剧作大家,作品代表着典型的东方风格,被现代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据说牡丹亭一出世,

9、曾令西厢记减价。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乾隆末年,安徽的微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思考:为什么戏曲产生之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1)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

10、灵活.形式多样。2)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3)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4)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探究活动1: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2: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2)经济:3)教育:4)民族关系:5)对外关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探究活动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