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9552384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等相关词语;还有如“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等短句。这反映出当时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 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 注重科技的实用性D.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商代甲骨文中有关于雨量大小、多少、来向等众多词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气象进行仔细观测和记载,说明当时人们非常关注气象对农业生产

2、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一结论,排除A项;农业改革收成的多少在于生产劳动等,与祭祀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2. 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人物身份陈胜、吴广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刘邦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萧何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曹参沛县狱掾(典狱长)殷通会稽郡守任嚣南海郡尉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A. 底层民众反抗激烈B. 六国贵族势力活跃C. 对外战争动员频繁D. 地方治理体系崩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可知,反叛者大多属于秦朝地方官员,体现了地方治理体系崩溃是

3、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材料中的反叛者属于地方官僚,不属于底层民众,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反叛者是六国贵族势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战争动员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3. 宋书恩幸传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解决了当时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晋以后品第偏重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门第己成事实,而最终成为门阀士族的选举工具。这一变化( )A. 导致了选官权归中央B. 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C. 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D. 更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

4、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晋以后品第偏重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门第己成事实,而最终成为门阀士族的选举工具”和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虽然在一定时期满足了国家对选官的需要,但是后期却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C项正确;科举制使选官权收归中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排除B项;科举制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D项。故选C项。4.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顾命大臣之一的褚遂良首先遭到贬黜,紧随其后,针对长孙无忌的打击也展开。而在打击长孙无忌的同时,关陇集团势力也遭到清洗,政治权力更进一步向皇权集中。

5、这一事件表明( )A.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弱B. 君主专制的削弱C.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D. 统治集团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武则天对关陇集团进行清洗,政治权力更进一步向皇权集中,有力的打击了魏晋以来的士族势力,A项正确;政治权力更进一步向皇权集中,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削弱,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非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士族的打击,而非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5. 据史书记载,北宋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例许世人纳纸墨钱自

6、印”,且“工价低廉”。当时刻本书籍的价格只是抄本书籍的十分之一,“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上述现象可以表明当时A. 国子监书籍畅销于书市B. 雕版印刷推动文化传播C. 政府大力推广活字印刷技术D. 理学借助官方渠道扩大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书籍印刷费用成本低于手抄价格,表明当时雕版印刷推动文化传播,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例许世人纳纸墨钱自印”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推广活字印刷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书籍印刷费用成本低于手抄价格,没有涉及理学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6. 光绪三、四年,干旱、洪灾遍及全国,是为“丁戊奇荒”。此时洋务派积极

7、主持组织了赈灾。洋务派筹集的赈灾捐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捐官所得,另一类是绅商义捐,第三类是华侨捐款。洋务派多方筹措赈银赈粮,积极救济灾民,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据此可知( )A. 清政府救灾与防灾体系较完善B.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C. 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D. 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救灾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洋务派筹集的赈灾捐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捐官所得,另一类是绅商义捐,第三类是华侨捐款”和所学可知,在面对干旱、洪灾遍及全国的情况下,洋务派积极组织捐款赈

8、灾,虽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不能及时有限的干预灾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防灾体系的构建,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救灾体系的引进,排除D项。故选C项。7.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新式高校勃兴,留学归国人员在缺乏必要考核情况下迅速跻身教授,而本土学者却备受压迫。此时中国学术界,充斥着一批二三十岁的教授,形成了“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的独有现象。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A. 推动了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B. 不利于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C. 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D. 冲击中国传统教育和学术独立性【答案】D【解析】【详解

9、】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到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留学归国人员迅速跻身教授,而本土学者却备受压迫,不利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而且“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高校,使国内高校更容易依附于西方学术体系,从深层次上威胁着学术独立,D项正确;材料强调“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高校,未体现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排除A项;新式高校勃兴和留学人员归国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排除B项;“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高校,不代表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两者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8. 点

10、石斋画报(1884-1898)共刊出过16幅气球的故事,其中绝大多数画作借用了传统文化。下图新样气球即为其中一幅,其引用了中国古代列子御风行的描述。点石斋画报的这种做法旨在( )新样气球A. 借用传统资源启迪民智B. 维护民族文化传统C. 谈古论今辅助文化宣传D. 古为今用传播西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1898年(中国)。根据题干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当时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任务,画报创作用传统文化只是方法手段,选择人民能够接受理解的形式向人民大众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文明,最终目的是启迪民智以救亡

11、图存,A项正确;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不是其最终目的,排除B项;谈古论今辅助文化宣传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借用传统资源而不是传播西学,排除D项。故选A项。9.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1919年元旦,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更径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1919年底,他们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成立“工读互助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B. 社会精英思想观念趋于保守C. 国人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D. 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

12、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奉优胜劣汰为圭臬,到后来批评天演论,宣扬互助,其主要原因是受一战的影响,知识界有所转变,从对西方文明全盘肯定,到对进化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等西方文明有所反思,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并非社会精英的思想观念趋于保守,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所有的国人,也没有体现他们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 傅葆琛在1934年出版的乡村教育纲要

13、指出:“废除科举改设掌校之时,无人知乡村教育应当特别研究。乡村教育最初的呼声,始于民国五四运动。”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 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B. 推动知识界重视劳工阶层C. 源于乡村新式教育的发展D. 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关注劳工阶层,所以重视乡村问题,重视乡村教育,B项正确;革命重心转向农村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五四运动推动乡村新式教育发展,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五四运动推动中国乡村教育近代化,但不是开启

14、,排除D项。故选B项。11. 为了解决三大地区(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产品的交换和国民的需求,印加帝国建立了物质调配制度,将剩余产品尽量纳入国家掌握,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把剩余产品按地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配。这一做法旨在A. 维持国家的统一稳定B. 服务帝国的对外扩张C. 推动各地的经济交流D. 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印加帝国建立了物质调配制度,将剩余产品尽量纳入国家掌握,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把剩余产品按地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配”可知,物质调配制度将剩余产品分配的权力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有利于维持国家的统一稳定,巩固统治,A项正确;物质调配制度按照不同地区需求调

15、配物资,并非“服务帝国的对外扩张”,排除B项;物质调配制度按照不同地区需求调配物资,客观上推动各地的经济交流,但这并非政府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印加帝国建立物质调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并非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12. 读下图。下列选项中,对、区域的文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区域广泛使用B.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村落和文字出现于区域C. 位于区域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D. 出现于区域的某部历法经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区域为希腊地区,而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是古罗马的儒略历在经过修订后,形成了格里高利历,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D项正确;为古埃及,契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广泛使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为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村落,B项不合题意,排除B项;为古罗马,古罗马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3. 雅克韦尔热在中世纪大学一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