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69552054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A. 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 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国人虽能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

2、也只是更换宗主,这说明即使国君可能因国人的意见而被更换,但新立的国君依然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继承,维护了血缘政治的传统,说明血缘政治色彩浓厚,B项正确;“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说法错误,国人虽能发表意见并产生一定影响,但最终决定权不在国人,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表明宗法制度在当时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非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2. 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这可用于( )A. 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B. 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C. 证明秦朝的制

3、度不适用于楚地D. 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未能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差异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地方统治缺乏根基,容易引发反抗。而楚地在秦朝时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这使得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对于像楚地这样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地区,不能完全采用单一的郡县制进行管理。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传统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能够更好地安抚民心,稳定统治,D项

4、正确;仅从楚地反秦斗争声势最大不能直接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排除A项;“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秦统一六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秦朝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不能简单地说不适用于楚地,而是秦朝的统治方式在楚地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3. 下表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4.193348A. 大规模的瘟疫流行B. 战乱异常频繁C.

5、 豪强大族势力膨胀D. 官府组织移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至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从东汉永和五年到南朝宋昇明三年,湖南地区官府掌握的户口数和人口数下降幅度很大,结合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不断,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流亡南下,南方人口相对来说,下降幅度较小,而材料中的官府掌握的户数和人口数十不存一,这说明部分户数和人口数被地方豪强大族掌握,C项正确;大规模的瘟疫流行不是官府控制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此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B项;官府组织移民可能会使人口在地区间发生

6、流动,但通常不会导致总体数量如此大幅度的减少,排除D项。故选C项。4. 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A. 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B. 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 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 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从敦煌文书中所见的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可以看出:契约中明确规定了工期、酬劳以及对受雇者的工作要求和违

7、规处罚,这说明当时已经可以通过出卖劳动力来获取报酬,不再完全依附于某一个地主或庄园,人身控制相对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不能说明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排除A项;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但并非材料所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表述不准确,材料中没有足够的信息表明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 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A. 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B. 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 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

8、提高D. 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到后周(中国)。据材料“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可知,新藩镇军队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而中央禁军力量的强大则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这有助于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局面,为重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A项正确;“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说法过于绝对。虽然这些变化对遏制藩镇割据有积极作用,但不能说从源头完全消除了

9、藩镇割据,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军事力量的变化,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并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6. 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说明( )A. 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B. 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 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D. 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圣

10、旨形式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圣旨形式保留了蒙古文化元素,A项正确;材料没有民族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无法由此看出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排除C项;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7. 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这一变化( )A. 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B. 体现了统治集团分裂C. 改变了中枢决策机制D. 反映了官制改革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11、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癸卯(1903)、甲辰(1904)进士群体,既是清朝历史上最后的两科进士,也是清季科举改制造就的两科进士,其在辛亥鼎革前后的出处浮沉至为不一。清朝厉行新政,改革官制,裁汰冗员,酌置散卿以议庶政,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D项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材料所述变化并非科举制废除原因,排除A项;此时统治集团并未出现分裂,仍然是清政府,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官制改革,中枢决策机制并未受到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8. 下图为1912年刊登在时报附刊之画报上的一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

12、界进步留声器授课”。这反映出( )A. 西方商品挤占国货市场B. 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隐蔽C. 商业营销迎合启蒙需求D. 新型授课手段广受大众欢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世界)。根据材料“留声机广告”“配文为世界进步留声器授课。”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家为了推动留声器的销售,将留声器作为讲学授课的主体,留声器播放的内容能较简易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这适应了启蒙的诉求,更有利于留声器的销售和推广,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商品在国货市场上所占的比例,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方

13、借助留声器进行文化输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留声器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9. 下表为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职业人口数百分比农民1 62060手工业者29711游民27010商人1355政府机关1004地主783其他1847共计2 684100A.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B. 有助于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 明确了革命的领导力量D.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30年毛泽东对江西

14、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中,农民占据总人口的60%,结合所学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击退国民党的打击,D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排除A项;共产党从1930年12月至1933年9月曾经历了五次国民党的“围剿”,且击退国民党的“围剿”属于制定正确斗争策略的结果,排除B项;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并非农民,排除C项。故选D项。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这反

15、映出土地改革( )A. 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B. 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C.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D. 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下,农村宗族、血缘为主的结构被打破,国家借用土改的力量,彻底重组了农村基层社会,对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再造,A项正确;“消亡”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后,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后的土改,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还是小农经济,仍然具有分散性,排除D项。故选A项。11. 1993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050.9万公顷,比1978年减少1007.8万公顷。农村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达到6417亿元,比1978年增长6.9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C.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D. 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