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955001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0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基亚公司的发展史及竞争战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诺基亚公司的调查与分析 诺基亚的历史始于 1865 年,当时一个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Fredich Idestam) 的工程师在芬兰北部的一条河边建立了一家木浆工厂。随着工业化浪潮在欧洲兴起,纸板的消费量急剧增加,工程师定名为诺基亚的工厂不久便一炮打响。在工厂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社区,后来命名为诺基亚。 艾德斯坦还建立了一个国际销售网, 使诺基亚的产品出口到了俄国、英国和法国。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也成为诺基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芬兰橡胶加工厂 芬兰橡胶加工厂始创于 1898 年,主要生产套靴。这家加工厂很快成了诺基亚的邻居,因为工厂的两名行政人员周游这个地区时发现,诺基亚周围不但风景优美

2、而且可为工厂提供水电。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这家工厂开始以诺基亚作为他们的品牌,除了皮靴和轮胎外,工厂继续开发其他橡胶产品,如工业用橡胶制品、雨衣、地毯、球类及橡胶玩具等。 芬兰电缆厂 电缆电信业的根基:芬兰电缆厂始创于 1912 年,位于赫尔辛基中心。随着人们对电力运输、电报电话网络需求的日益增加,电缆需求量也随之激增。起初工厂员工仅有几个人,但工厂发展迅速。二战以后,芬兰电缆厂开始和苏联进行贸易。 60 年代对西方国家的出口迅速增加。 1922 年,芬兰橡胶加工厂购买了芬兰电缆厂的大部分股份,三个工厂的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同一个业主手中。最后到了 1967 年,三大工厂联合为诺基亚集团

3、。 自从那时以来,公司首先发展成为个包括造纸、化工、橡胶等几个领域集团公司。 诺基亚电信部门发展的种子是 1960 年电缆厂电子部建立时种下的,而电信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在 1962 年始于电缆厂,它的电子部当时已在研究无线电传输问题,从而奠定了诺基亚电信的基础。到 1967 年诺基亚集团成立时,电子部已发展成为雇佣 460 人,所创净销售额占整个集团净销售额 3%的大部门。 1969 年诺基亚首先引进符合国家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I)标准的PCM 传输设备,通过提前迈入数字时代,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70 年代早期标志着诺基亚在相邻的瑞典、苏联及后来全世界的线缆和微波传

4、输设备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长的开始。其客户领域包括天然气、石油、铁路公司等。 70 年代, 诺基亚的目标逐渐转变为向完全数字化的电信网络提供设备。后来成为诺基亚移动和固定网络交换机和基站控制器的基础的 DX200 的产品就是在七十年代开始开发的,并以此开始了诺基亚交换系统迅速成功的发展进程。随后,移动电话和更多的电信基础设施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客户的要求。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数字通讯技术的先驱。 20 世纪 80 年代末,诺基亚的高管层意识到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当时,诺基亚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经营林产品、 橡胶和电缆) 。多元化举措来源于

5、企业对技术和创新的一贯重视。 诺基亚对数字移动通信的关注, 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系统化和正式的战略制定过程,只是来源于对重大变革的预见性和个人直觉。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诺基亚电信业务集团的高管层便预见了即将发生的两项重大变革。 首先, 政府可能在移动服务市场上引入新的竞争对手, 这些新引入的小运营商并没有庞大的研发中心, 诺基亚正好能够为其提供具有成本优势的端对端解决方案。诺基亚一位年轻的业务规划师建议,把基站与交换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业务部门电话部门和网络基建部门)重组为一个新的网络部门。重组后,手机业务单独成为一个业务部门(后来发展为诺基亚手机公司) 。诺基亚搭建了与新兴战略机会

6、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新的组织遏制了新旧部门为争夺资源而大打出手的现象, 使资源能够更加容易地从模拟电话领域流向数字电信领域, 简化了端对端数字网络解决方案的开发流程。 手机将成为一项独立的业务, 而不再仅仅是网络“终端机”而已。 其次,诺基亚意识到,网络可能出现全数字化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财务资源和技术能力有限, 诺基亚在开发第一款线路交换系统时甚至无法自行完成半导体的设计。 当竞争对手仍旧围绕大型计算机开发专利混合电路和交换机时,诺基亚便开始借助于早期的英特尔处理器, 围绕小型处理器开发模块化设计的数字交换机。诺基亚的管理层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了数字化的含义。 在理解了这两项重

7、大变革以及公司可能的受益之后, 诺基亚决定采取以下行动:尽早符合泛欧数字 GSM(全球移动通信)标准;专注于 GSM 欧洲研发联盟的基站开发;积极建立与刚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独立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合作。 因此,当 GSM 市场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启动时,诺基亚已经和一家新运营商(芬兰的 Radiolinja 公司)签下了第一笔大单。这清楚地表明,诺基亚的早期投入是完全正确的。诺基亚新任 CEO 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开始重点关注移动通信领域。这就意味着,诺基亚放弃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纸制品、橡胶和化学制品业务 (诺基亚早在 1989 年便开始剥离这些业务, 并最终于 1995

8、年把这些业务拆分至诺基亚轮胎公司) ,还包括计算机业务(1991 年出售给 ICL-富士通公司)和消费电子业务。在奥利拉的领导下,诺基亚于 1992 年推出了“Vision 2000”计划, 要把公司打造成一家在电信领域提供高增值产品的全球化公司。 这为诺基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诺基亚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的战略灵活性还与另外两个见解 (更像是个人见解)密切相关。首先,诺基亚年轻的管理团队在玩 Mac 电脑时得到了启发如果手机的用户界面友好且设计优良,便同样能够成为大众消费品。然而,当时诺基亚的竞争对手并不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 手机仅仅只是网络“终端机”而已。随后,诺基亚

9、在用户界面、产品设计(包括与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知名设计机构展开合作) 和品牌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因此在新兴的移动电话市场上抢得了先机,赢得了消费者。 其次,诺基亚认为,在全球建立子公司并不是在新兴市场上获取机会的唯一方法,这一观点依旧与竞争对手相悖。国有电信垄断巨头提出了一个条件诺基亚必须进行本地投资,否则一切交易都免谈。但刚刚获得执照的商业运营商并没有这些要求。巧合的是,诺基亚当时有一名重要高管正在欧洲的一家大型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他研究的对象正好是那些从成立之初便定位于国际化的新兴企业;另外一位高管也正在撰写博士论文,研究在系统业务的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在不损及规模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同时,

10、让产品适应不同的本地化需求。他们的研究为诺基亚的快速国际扩张描绘出了重要的蓝图。 总而言之, 在20世纪90年代初, 诺基亚的战略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公司层面,还体现在业务部门层面。公司层面的战略灵活性使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容易,但它仍然要求企业保持领导力的统一。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 市场的动荡便促使奥利拉组建自己的管理团队。在这一阶段,企业保持着很高的战略敏感度。 尽管诺基亚的远见为公司指明了一条清晰的发展方向, 但还不足以推动公司的发展。诺基亚还需要系统性的年度规划(详细列出技术和产品发展蓝图)作为补充。公司的产量和销量必须不断扩大,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盈利预期。因此,市场的快速增长是

11、诺基亚在这一阶段的追求目标。 1995 年,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NMP)在运营、供应链和采购方面突然陷入了困境。 由于缺乏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公司的零配件采购本是困扰多年的难题,如今变得日益严重,这引发了整个采购链的多米诺效应。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整个集团的股价因此大幅下滑。这次危机就像是公司“成长中的烦恼”(爆炸性增长的副作用) ,并不是因为管理层的无能而导致的。它要求公司重新设计一项新的、更加规范的结构性方法并尽快实施。此外,它还凸显出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随后,诺基亚开始推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这次经历使公司意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 如果说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诺基亚的灵活

12、性是意外产物,那么到了90 年代末期, 诺基亚已经建立起更加正式的增长管理流程, 但也加大了战略僵化的风险。业务部门经营自主权的加强,这威胁到领导力的统一性。供应链危机发生后,诺基亚改善了资源的流动性, 但这也仅仅局限于大规模生产的产品。 这场危机的惨痛经历使公司变得小心翼翼, 却引发了规划过程中的僵化现象。 此时的诺基亚开始饱受战略僵化的困扰。 从那时起,诺基亚的战略规划与机会战略之间的矛盾便一直存在。一方面,新产品上市和价格侵蚀的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 语音与数据业务之间的整合模糊了行业之间的界限。 这就迫使诺基亚在严格执行战略的同时, 必须尝试核心业务中的新机会。诺基亚需要迅速在全球范围

13、内对新产品展开测试,如果反响不错,则必须立即进行大规模投产。 由于担心对核心业务的过度关注可能使企业错过新的发展机遇, 诺基亚开始推行一些新的举措, 满足战略与灵活性的不同需求(这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互相矛盾的) 。1992 年推出的“Vision 2000”大获成功后,诺基亚每年都会举办动员活动。“智能领导(Intellectual leadership)”是 1995 年的活动主题,目的是消除成功所带来的自满情绪,激励每位员工在应对运营问题时能够把目光放得更远。尽管供应链危机导致的流程问题使这项行动有所延误, 但“智能领导”仍然有助于公司更好地了解各项新机遇, 拓宽了公司的视野和兴趣。 在

14、一些外部咨询师的帮助下,诺基亚建立起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战略流程。 此时,诺基亚开始努力寻找“第三条腿”,即移动电话和网络之外的高增长业务。供应链危机使公司高管意识到了依赖于原有两项核心业务的风险。然而他们很快发现:由于两项核心业务的增长速度实在惊人,所以不管新业务的机遇多么诱人,也必须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对诺基亚的风险、回报或股票估值带来显著的影响。事实上,创新团队可能会出现一种麻痹效应:他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法满足预先的期望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一项规模足够大的新业务。 矛盾产生了如果保持现状,诺基亚便永远也无法找到完全独立的“第三条腿”。这个现实困扰着诺基亚的管理层,逐步削弱了他们的野心,他们

15、越来越致力于战略改进和核心业务革新,而不是另外寻找新的业务机会。 尽管目标不够明晰且新业务大多没能取得显著的成功,但1988 年成立的诺基亚创新机构(Nokia Venture Organization, NVO)依旧从三个方面革新了公司的战略流程。首先,规定了企业制定和实施战略的逻辑并正式确立了下来。新业务流程与诺基亚的年度规划无关, 也不会受到核心业务的要求和表现的影响。 第二,战略流程不会被企业僵化的规划程序所束缚。相反,它能够懂得企业新见解的价值,并将其视作新业务战略开发的指导原则。第三,公司成立了两个新的对话论坛:诺基亚战略小组(成立于 1996 年,重点关注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开发机会

16、)和业务发展论坛 (业务部门的领导展开讨论, 确定战略优先顺序以及各个部门对各战略和跨部门举措的承诺投入,并为战略小组确定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业务发展论坛使诺基亚的中层管理人员能够参与战略讨论, 为实质性的战略探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多年来, 公司的高管和专家第一次感觉到有能力公开解决战略难题。 总而言之, 诺基亚创新机构和围绕创新流程建立的各种对话平台, 使公司得以保持必要的战略敏感度(不仅仅包括公司最高层,而且贯穿各个管理层面) ,并把对话与反省机制正式地确定下来。 在自主经营的业务部门取得辉煌的增长业绩后, 随着部门之间依存度的提高,许多业务部门的领导开始觉得缺乏动力,并在 2004

17、2005 年选择了辞职。2004年的重组经历让公司意识到,领导力的统一性已被大幅削弱。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公司规模。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和诺基亚网络公司的负责人不仅需要专注于公司业务和员工, 还必须应对股票市场分析师与日俱增的关注。 这两家公司在市场方面也出现了分歧。 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开始供应符合不同通信标准的手机(GSM 手机的主导地位被削弱) ,但诺基亚网络公司却仍然坚守在 GSM和3G领域。 这两家公司开始独立制订战略决策,进一步削弱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005 年 8 月, 诺基亚的董事会任命康培凯 (Olli-Pekka Kallasvuo) 担任 CEO,约尔马奥

18、利拉担任非执行主席。康培凯于 2006 年 6 月正式上任。上任后,他便开始着手成立一支新的高管团队。执行委员会 20062007 年的人员变动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处理内部治理流程。 2006 年夏,诺基亚在兼并西门子公司的网络业务后,组建了一家新的公司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除网络设备业务整合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外,诺基亚还有机会发展成为一家集成度更高的设备和数字服务公司。 2006 年末,诺基亚的新管理团队认为,公司三大领域(手机、多媒体设备和企业解决方案) 的业务模型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异, 于是他们开始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界限。此外他们发现,每项业务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设备的良好,还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服务和

19、软件应用。因此,公司于 2008 年初对公司的三大业务进行了重组:把所有的产品都划入设备部门;所有与消费者和企业有关的应用软件和服务都纳入新的移动软件和服务部门。 此外, 诺基亚还成立了一个负责管理供应链、销售渠道和营销的市场部门,为前两个部门提供支持。 重组后的新组织要求公司高层更好地展开合作。 高管不再只囿于自己的“封地”,而是需要为公司的整体成功付出努力。其次,他们必须管理好相互矛盾的经营目标。 设备项目若想取得最大化的成功, 必须有配套的服务给予支持并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反过来说,新服务项目若想取得最快的增长速度, 就必须建立开放性的平台,并向尽可能多的客户(包括设备竞争对手)提供这项软

20、件和服务。如果处理得当,两个部门就能展开更深层次的对话,并使整个公司从中受益。 为了提升高管之间的合作和真实对话, 诺基亚采用了一种简单方法: 不仅具体沟通各自的目标, 还会写下自己对他人的期望。 这让所有的高管都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领导力的统一性。 随着 iOS 和 Android 兴起之后,诺基亚的手机销售量出现了下滑,并且在智能机及 Symbian 智能操作系统上,没有下足功夫,使 Symbian 的操控体验远远落后于 iOS 和 Android。现在诺基亚已经决定放弃 Symbian 而用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作为未来主要的智能系统, 并且每月都会

21、有新的机型出现, 也算是诺基亚为挽回市场做的努力吧。 如今,手机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和拓展功能。用户体验就是手机的输入输出界面, 输入就是触控操作, 输出当然是通过屏幕。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当然是苹果,苹果手机拥有超好的触控操作体验以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手机的华丽屏幕, 可见苹果在用户体验上深悟真谛,并且在其认为最重要的用户体验上追求到极致。除了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就是拓展功能了,天才的乔布斯开创的 App Store 模式在手机功能拓展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在用户体验和拓展功能方面做到最好,无怪乎 iPhone 拥有今天的地位,哪怕是“天线门”也对其没什么影响。 诺基亚今天的衰落一定程度上是

22、因为它过去太成功了, 当用户的第一部, 第二部甚至第三部手机都是诺基亚的时候, 如何让用户在购买第四部手机的时候再次选择诺基亚需要相当的努力, 品牌忠诚度是一个方面, 诺基亚在这方面并不差。更重要的是用更有形的东西将用户粘注。这就涉及到所谓的生态系统了,一个生态系统内包括平台,合作伙伴,个人开发者,开发工具,开发平台,用户,还有在线商店。其中个人开发者或许是最重要的,是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赋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把用户吸引过来,并留在这个系统内。 诺基亚作为百年的老企业,公司发展几经波折,我相信有足够的经验和实力随着战略的调整会走出衰退的处境。 诺基亚的各系列产品:过去的手机可没有现在这

23、样小巧。1984 年推出的 Mobria Talkman 重约 5 公斤。现在,一部 iPhone 5 重仅 112 克。 八年后,手机变得更小。诺基亚 1011 于 1992 年 11 月 10 日推出(由此得名 1011) 。它是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 GSM 制式手机。 诺基亚公司凭借诺基亚 2110 开始展现其设计能力。它是首款使用诺基亚标志性铃声的手机。 2003 年推出的诺基亚 1100 被诺基亚公司称为“因联想文字输入等标准功能而变得快速简单”。这款手机卖出了逾 2.5 亿部。相比之下,2012 年第四季度,诺基亚 Lumia 手机发货量仅为 440 万部。 到2013年5月, 在多

24、年占据霸主地位后, 诺基亚在芬兰失去了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份额,由三星取而代之。 在现代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之前, 诺基亚曾试图用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顾客。 诺基亚 3650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输入方式。 诺基亚称 7600 有着“独一无二的设计”。它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二款 3G 手机,能够播放MP3 和 AAC 音乐文件,并装有 VGA(视频图形阵列)摄像头。 2012 年,诺基亚开始新的尝试,推出诺基亚 808 PureView。它搭载塞班操作系统(这是最后一款搭载塞班系统的诺基亚手机) ,配备了 4,100 万像素的相机传感器 在宣布微软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前,诺基亚首席执行长埃洛普(Stephen

25、Elop)发布了诺基亚的最后一款新智能手机。Lumia 1020 预装有微软 Windows Phone 8 操作系统。 通过多产品的技术,设计的不断创新,诺基亚一直遵循科技的真正魅力应该来源于人性本身,当人与科技在互动中相得益彰的时候,科技便找到了他存在的真实意义。诺基亚决定另辟蹊径,从人文角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根基和新的市场诉求点,提出了“human-technology”的品牌理念,改变了高科技企业以科技为唯一诉求的营销模式。 这种品牌策略改变了人们对高科技企业的思维定势,体现出了高科技为人所用的人文关怀,建立了品牌的差异性,扩大了产品的使用领域。 对于诺基亚产品战略、设计战略、品牌

26、战略的理解: 无论是 NOKIA 的尊荣手机,低端手机,商务手机,NOKIA 都没有要用明星人物,而是一些知名度极低,但是与品牌产品的定位非常准的人物来进行。NOKIA专注的是品牌本身的建设,它体现格调,绝不允许明星的光芒盖过品牌本身,因此品牌成名了,获得了高度认可。 让设计与技术达到完美的平衡,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是诺基亚界定优秀设计师的标准。 最终是整个产品设计的成功让诺基亚赢得用户满意度及用户对品牌的信心这是整个诺基亚设计部的共识。 “科技以人为本” ,这是整个诺基亚设计部的共识。 正确的品牌定位来源于诺基亚对自己的了解和对市场消费观念的正确把握。经过市场分析, 诺基亚认识到, 手机用途被限制在商务活动上造成了手机消费市场的局限性, 应该打破普通消费者对手机的片面理解, 使先进的通信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填补市场的空白点。 诺基亚品牌的成功, 首先是其战略上的成功, 即正好切准了手机产品由商务市场向普通大众市场转移的黄金点;其次,是其恰到好处的品牌定位,其“以人为本”的品牌主张正好顺应了科技民用化的战略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