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思想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9531998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的仁政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孟子的仁政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孟子的仁政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孟子的仁政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孟子的仁政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的仁政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的仁政思想(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至至圣圣孔孔子子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1 1、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民贵君轻)2 2、邦国的主权在民。(敬天保民)、邦国的主权在民。(敬天保民)、邦国的主权在民。(敬天保民)、邦国的主权在民。(敬天保民)3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 4、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5 5、用人以民意为准。、用人以民意为准。、用人以民意为准。、用人以民意为准。6 6、国君应以保

2、民为职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7 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8 8、反对不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孟 子子 名名 轲轲 , 邹邹 人,人, 三三 岁岁 时时 父父 亲亲 逝逝 世世 , 孟孟 子子 便便 与与 母母 亲亲 相相 依依 为为 命命 。 孟孟 母母 非非 常常 疼疼 爱爱 自自 己己 的的 儿儿 子子 , 曾曾 经经 为为 了了 替替 孟孟 子子 找找 一一 个个 舒舒 适适 的的 学学 习习 环环 境境 而而 三

3、三 次次 搬搬 家家 。 孟孟 子子 自自 小小 便便 受受 严严 格格 的的 管管 教,教, 据据 说说 他他 自自 从从 搬搬 家以后家以后 , 便便 十十 分分 认认 真真 读读 书书 , 稍稍 大大 一一 点点 , 孟孟 子子 变变 得得 十十 分分 贪贪 玩玩 。 孟孟 母母 便便 剪剪 断断 织织 机机 上上 的的 麻麻 布布 , 她她 要要 孟孟 子子 勤勤 奋奋 读读 书书 , 要要 不不 然然 将将 会会 像像 那那 块块 麻麻 布布 般般 , 变变 成成 一一 团团 废废 物。物。 孟孟 子子 牢牢 记记 母母 亲亲 的的 教教 诲诲 , 立立 志志 成成 材材 。 孟孟子

4、子长长大大后后,被被儒儒家家思思想想所所吸吸引引,于于是是决决定定离离开开邹邹国国到到孔孔子子的的家家乡乡鲁鲁国国深深造造,其其老老师师正正是是孔孔子子的的孙孙子子子子思思的的徒徒弟弟。通通过过学学习习,孟孟子子认认为为孔孔子子是是有有人人类类以以来来最最伟伟大大的人,于是的人,于是他他立立志志发发展展孔孔子子的的思思想。想。 孟子孟子终于名声大噪终于名声大噪,邹和鲁国君邹和鲁国君也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也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小国可惜小国,很很难实施孟子难实施孟子“仁政仁政”的抱负的抱负。他决定他决定带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齐国去。但齐采取的是富国强兵的政但齐采取的是富国强兵的

5、政策策,对其不理睬对其不理睬。最后。最后,他来到膝他来到膝国国,膝膝国太子国太子对孟对孟子的子的“仁仁政政”十分感十分感兴兴趣趣,于是孟子便在膝,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国实行他实行他“仁仁政政”的思想的思想。遗憾的遗憾的是是,膝国是膝国是个个小小国国,时时时时有被灭有被灭的危险的危险,不可能,不可能把把仁政推行天下仁政推行天下。于是于是到其他到其他国家宣扬国家宣扬“仁仁政政”思想思想。可是没有一可是没有一位君主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孟子放弃继续宣扬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6、君为轻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邦国的主权在民:应由百姓决定立谁为君3 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 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5 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用人以民意为准:选拔、杀掉某些人,应以国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人的意见为出发点,不能只听大臣、大夫之言6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7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8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老吾吾老老以以

7、及及人人之之老老幼幼吾吾幼幼以以及及人人之之幼幼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天天将将降降大大任任于于斯斯人人也也,必必先先苦苦其其心心志志,劳劳其其筋筋骨骨,饿饿其其体体肤肤空空乏乏其其身身,行行拂拂乱乱其其所所为为,所所以以动动心心忍忍性性,增增益益其其所所不不能能。男男女女授授受受不不亲亲。乐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忧以天下。寡寡人人之之于于国国也也孟孟子子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轲子舆子舆战国战国孔孟孔孟亚圣亚圣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孟孟子子是是在在梁梁惠惠王

8、王35年年(前前335年年)应应邀邀来来到到魏魏国国的的。魏魏在在战战国国初初期期曾曾是是军军事事强强国国,但但到到梁梁惠惠王王在在位位的的后后期期却却遭遭到到一一连连串串的的失失败败,又又畏畏秦秦之之甚甚,于于31年年(前前339)将将首首都都从从安安邑邑(今今山山西西夏夏县县西西北北)迁迁至至大大梁梁(今今河河南南开开封封),盂盂子子到到来来时时,梁梁惠惠王王曾曾对对他他说说:“寡寡人人不不佞佞,兵兵三三折折于于外外,太太子子虏虏,上上将将死死,国国以以空空虚虚,以以羞羞先先君君宗宗庙庙社社稷稷,寡寡人人甚甚丑丑之之。叟叟不不远远千千里里,辱辱幸幸至至敝敝邑邑之之廷廷,将将何何以以利利吾吾

9、国国?”(引引自自史史记记魏魏世世家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孟子子在在梁梁只只住住了了一一年年多多。第第二二年年梁梁惠惠王王死死了了,襄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并无本质区别)相同(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不违农时,谷不违农时,谷不可不可胜食胜食也也。找出实行找出

10、实行“王道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的七种措施的句子数罟不入洿池,鱼鳖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不可胜食胜食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不可胜用胜用也也。五亩五亩之宅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可以衣帛衣帛矣矣鸡豚狗彘鸡豚狗彘之畜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可以食食肉肉矣矣。百亩百亩之田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可以无无饥饥矣矣。谨库序谨库序之教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负戴于道路矣矣。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仁政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保

11、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初步措施根本措施不不可可胜胜食食不可胜用不可胜用保保民民教教民民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对比对比 狗彘食人食狗彘食人食( (贵族)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涂有饿莩(百姓) 比喻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政

12、。施仁政施仁政除暴虐除暴虐天天下下之之民民至至焉焉通假字通假字(1)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颁通通“斑斑”(2)涂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有饿殍而不知发涂涂通通“途途”(3)直直不百步耳不百步耳直通直通“只只”,(课文没作要求。),(课文没作要求。)(4)则)则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无失其时失其时无无通通“毋毋”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1)填然)填然鼓鼓之之鼓:鼓:打鼓打鼓(2)七十者)七十者衣衣帛食肉帛食肉衣:衣:穿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王者,未之者,未之有也有也王: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树之以桑

13、之以桑树:树:种植种植(5)王无)王无罪罪岁岁罪:罪:归罪、归归罪、归咎咎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是使民养是使民养生生丧丧死死无憾也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则则移移其民于河东,其民于河东,移移其粟于河内其粟于河内使使.迁移迁移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谨谨庠序之教庠序之教认真从事认真从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河内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暴躁,心肠狠。)邻国之民不邻国之民不加加少(更,再,副词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常指增加)或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选择连词)兵兵刃既

14、接弃甲曳兵而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兵器(兵器/战士,士兵;战士,士兵;逃跑逃跑/行)行)谷不可谷不可胜胜食也(尽食也(尽/胜利)胜利)数数罟不入洿池(细、密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数字或者数数)树树之以桑(种植,动词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常指较高大的林木)七十者七十者可以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表同意认可)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未未之之有也有也在否定句中,在否定句中,“之之”作动词作动词“有有”的宾语,放在了的宾语,放在了“有有”的前面。的前面。判断句判断句1、是亦走、是亦走也也2、非非我我也也,兵,兵也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是使民养生丧死

15、无憾也也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申之、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2、树之、树之以桑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也固定句固定句1、直直不百步不百步耳耳,是是亦走亦走也也直直耳耳,是,是也也只是只是罢了,那还是罢了,那还是 2、或或百步而后止,百步而后止,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刺人而杀之,曰:“非非我也,兵也我也,兵也”?是何异于是何异于这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不同呢?1、下列有关、下列有关“以以”的意义和用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树之以桑树之以桑B以五十步笑百步以五十步笑百步C请

16、以战喻请以战喻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答案:答案:D2、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河内河内凶凶(有战争)(有战争)B邻国之民不邻国之民不加加(增加)少(增加)少C填然鼓填然鼓之之(代词,代(代词,代“鼓鼓”)D弃甲弃甲曳曳(拖着)兵而走(拖着)兵而走答案答案D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春心莫共花争春心莫共花争发发B弃甲曳弃甲曳兵兵而走而走斩木为斩木为兵兵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轻于鸿毛,或或重于重于泰山泰山D是是亦走也亦走也是是使民养生丧

17、死无憾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答案A 对下列各句中对下列各句中“之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是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天下之民至焉鸡豚狗彘之畜鸡豚狗彘之畜树之以桑树之以桑未之有也未之有也邻国之民不加少邻国之民不加少A/B/C/D/答案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A请以战喻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答案C 6、完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完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一、王:一、王:1、然而不、然而不王王者者2、梁惠、梁惠王王曰曰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ng名作动名作动

18、君王君王wng名词名词二、食:二、食:1、谷不可胜、谷不可胜食食也也2、狗彘食人、狗彘食人食食吃吃动词动词食物食物名词名词三、时:三、时:1、不违农、不违农时时2、无失其、无失其时时季节季节名词名词机会、时机机会、时机名词名词四、以:四、以:1、请、请以以战喻战喻2、可、可以以无饥矣无饥矣3、以以时入山林时入山林4、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5、老臣、老臣以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媪为长安君计短也用用介词介词凭借凭借介词介词按照按照介词介词把把介词介词认为认为动词动词五、于: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则无望民之多于于邻国也邻国也2、寡人之、寡人之于于国也国也3、颁白者不复戴、颁白者不复戴于于道路

19、矣道路矣比比介词介词对对介词介词在在介词介词六、之:六、之:1、填然鼓、填然鼓之之2、王道、王道之之始也始也3、五亩、五亩之之宅宅4、申、申之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无义无义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结构助词结构助词的的代词代词百姓百姓七、然:七、然:1、河内凶亦、河内凶亦然然2、填、填然然鼓之鼓之3、然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亡子亦有不利焉4、太后曰:、太后曰:“然然”代词代词这样这样助词助词地、地、的样子的样子连词连词然而、但是然而、但是形容词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认为对的对的八、则:八、则:1、则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民于河东2、人死,、人死,则则曰:曰:“非我也,兵也非我也,兵也”顺接连词顺接连词就、那么就、那么转接连词转接连词却却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1、孟子的、孟子的“王道王道”思想包括思想包括“温饱温饱”和和“教化教化”两两部分,部分,也就是今天的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精神文明”;3、开发自然资源,做到、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滥”、“不竭不竭”,是,是今天今天的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的概念。2、统治者要严于律己,不可推卸责任;、统治者要严于律己,不可推卸责任;孟子孟子(约前前372前前28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