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9502179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整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改革开放财政政策调整回顾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经济学词汇经济学词汇. .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

2、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部分。需求&供给198219891994199820042008201019791979【背景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

3、需求双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题。【时间】:1979【内内容容】:“ “调整、改革、整整、改革、整顿、提高、提高” ”八字方八字方针。1.1.调整整进出口商品出口商品结构构,平衡,平衡国国际收支收支2.2.改革改革财政体制,政体制,实行行“ “分分灶灶吃吃饭” ”,促,促进各各级财政政实现收支平衡收支平衡3.3.压缩基建基建规模,控制投模,控制投资需求。控制消需求。控制消费需求,需求,压缩各各项开开支。支。稳定市定市场,平抑物价,平抑物价4.4.增加增加农业、轻工工业投投资,提高消,提高消费品供品供给能力。能力。

4、【效果效果】:通:通过宏宏观调控,基本控,基本实现了了财政收支平衡、政收支平衡、物价物价稳定和信定和信贷平衡的平衡的预期目期目标。但由于。但由于经济调整中整中紧缩的政策力度的政策力度过大,大,经济增增长率率从从19801980年的年的7.8%7.8%降到降到19811981年的年的5.2%5.2%。1982【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下滑【时间】:1982年【内容】:1982年开始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效果】:从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当

5、年增长9.1%,增幅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983年加快到10.9%。1988【背景】:从1984年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显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升。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而为弥补赤字,银行超量发行货币,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185,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188。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时间】:1988年9月【内容】: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了紧缩财政、

6、紧缩信贷的“双紧”政策。1.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控制社会消费需求3.紧缩中央财政开支4.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效果】:“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物价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膨胀得到化解,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有所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状态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1993【背景】: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全国排除干扰,解放思想,又掀起了新一轮

7、的经济建设高潮。到199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继续攀升,投资增长过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市场物价水平迅速上升,经济形势十分严峻。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2,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47)【时间】:1993年【内容】: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党中央果断做出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1993年提出了加强调控的16条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1.改革财政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2.实行税利分流,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3.进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效果】:实践证明,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

8、的效果。1996年,国民经济较为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的区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功典范。1998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内容】:为了扩大需求,从1998年7月开始,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1.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2.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3.增加社会保障、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4.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5.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6.加大治理乱收费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7.实行“债转股”【效果】:

9、1998年至2002年的财政宏观调控,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在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4【背景】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问题。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显。二是投资问题。固定资产资增长过猛,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投资过度扩张。【内容】: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财政作为重要的调

10、控手段,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适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1.国债投资规模调减调向。2.推后预算内建设性支出的时间。3.有保有控,在总量适度控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4.深化税制改革,发挥税收调节作用。5.改革企业所得税。6.调整资源税。7.调整消费税。8.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效果】: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格局。【时间】:20042008【背景】: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内容】:积极财政政策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

11、维护社会稳定等。2.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讯等产业.3.截至2009年7月,相关部委还推出了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海经济特区等地区性的产业升级投资刺激计划。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管理层继续出台大量区域振兴计划,从不同的方面不断振兴经济发展,细化振兴内容,必然对后市经济起到新的促进作用。【效果】: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0【时间】:2010年【内容】: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1.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12、效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推进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3.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5.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在最初的近30年里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后的20多年里中国经济则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与之相适应,中国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追寻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

13、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轨迹,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一、由“区别对待”到“国民待遇”二、由“生产建设性财政”到“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 三、由“苛守年度预算平衡”到“追求经济总量平衡”四、政府收入机制由“不规范”到“逐步走向规范” 以上四点,通过对中国财政政策沿着市场化方向演进的历史性回顾,旨在说明其在变化中所呈现的一般规律,而政策演变的结果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以“一视同仁”的说法为例,中国目前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完全做到“一视同仁”,而且绝对的“一视同仁”似乎永远也不能实现,但这并不妨碍政府将它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取向。总之,财政政策的演变轨迹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正在向着公平、规范、透明方向发展,财政政策已经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公共性”特征。 谢谢观看谢谢观看创作:百度邵会文 邵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