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950209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教育课程融入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我們的學生少一點自信、少一些能力那麼,給他們多一點機會、多一些磨練、多很多肯定態度,決定高度!老師的期許,影響學生的未來新春賀禮:永不放棄死亡爬行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一個台灣地理中心的全球關懷首部曲架構我們的生存脈絡如何融入課程國際教育之概念解析與課程轉化 國際教育推展的迷思與問題檢核國際教育資料來源在開始之前來點思考思考為何推動國際教育?希望達到何種目標?從哪些面向推動國際教育?我們的生存脈絡:超越世界體系的全球化世代全球流動與國際交流埔里街上販售的越南口味

2、法國麵包全球競爭力全球市場:跨文化溝通英語作為國際溝通語言資訊與傳播科技(ICT)全球職業結構:詐騙集團兩岸統一化?你的信用卡服務人員是誰? 多元任務的未來。全球流動:流動與應變的能力全球競爭:中國人的世代來臨了?-批判思考與創意知識經濟:作為基本素養的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態度、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如何面對全球化觀點一:世界正在轉變,教育的未來中文http:/ 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貢獻途徑附加途徑轉化途徑社會行動途徑著重於英雄、假日和其他個別文化元素原課程中加入不同的文化內容、概念、主題和觀念,但保留原課程結構改變原課程架構,使學生能夠從多種族群文化團體的觀點來理解不同的概念、問題事件和主

3、題學生在重要的社會議論上做其決定,並採取行動,以協助解決問題(引自李苹綺譯,1998:45)(一)貢獻途徑所引用的族群文化內容僅限於介紹不同族群文化節日和慶典。(二)附加途徑通常用來整合教學課程,使之呈現不同的文化內容。即在課程中附加不同的文化內容、概念和評論,但仍保留原有課程結構、目的和特性。通常是以附加的書籍、教學單元或一門課程的形式來呈現。但是貢獻或附加途徑仍是遵循主流文化中的規範。因此,學校課程所加選的族群和女性團體之相關內容,其實是和主流文化中的價值觀相配合的。(三)轉化途徑主要在促進課程準則、典範和基本假設的整體改革,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概念、訴求、評論和問題,以幫助學生從

4、多種族群文化的觀點來瞭解不同的人、事、物,並理解知識的社會建構功能。(四)做決定與社會行動途徑更為延伸轉化功能。使學生能夠應用其所學的概念、問題和論點,自行擬定學習計畫並籌備活動,以採取個人、社會和公民行動。國際教育的整體取向課程是整體的(holist),而非片段的:融入現有課程與議題。(跨議題、跨領域 )課程是建構的(constructivist):以學生為中心、以社區/學校為脈絡、以文化為基礎、建構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跨領域的課程融入:單科課程跨領域課程校本課程。從微觀到鉅觀:課程融入、校本課程、學校國際化、國際交流短期到長期的規劃:短期、中期、長期規劃 。單打獨鬥到策略聯盟的發展:縱向與

5、橫向。視訊跨國交流的課程設計跨國專題與交流的進行:先建立跨文化理解、全球意識等觀點(相關課程與活動)尋找對象(可透過高中職國際交流資訊網SSEI、扶輪社、世界展望會、其他有經驗之中小學、大學等來進行連結)以對方之文化理解為專題進行交流(如介紹台灣簡單、生活)選定特定專題,進行跨國交流跨校策略聯盟:鄰近小學、北中南小學、大學、非政府組織(如伊甸、世界展望會)面對面跨國交流的課程設計先建立跨文化理解、全球意識等觀點(相關課程融入與活動)先建立對交流國的認知外語學習:生存語言溝通語言藉由城鄉交流培養獨立生活能力、跨文化溝通認知與技能交流議題的探究、本土文化為基礎跨文化溝通的落實以認知為基礎,進入思考

6、與態度養成讓學生思考7個W問題:什麼(what)、時機(when)、為何(why)、對象(who)、教誰(whom)、哪些(which)、如何(how)等問題小組討論的進行適當的提問問題解決的思考開放的討論空間教學設計交流活動、課程態度與視野的養成,有賴: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經驗分享價值澄清比較批判思考批判思考:批判性全球視野教導學生批判地思考,並從之理解全球議題學生亦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聲音可以被納入課程批判思考乃是一種判斷應做且道德之事的能力與態度,是一種開放心胸、公平對待、獨立思考、不斷探究與質疑、尊重他人的態度。(Bailin and Siegel, 2003)融入很難?帶學生批判

7、思考很難?引領學生養成視野與態度很難?灰姑娘一堂美國的閱讀課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9/14/47925.html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灰姑娘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灰姑娘會變成原來髒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邋裏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

8、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倒狀,全班大笑)。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與9/12年課綱草案國際教育概念解析與課程轉化 國際教育目標:全球公民素養奠基於本土文化認識與認同(公民教育)1.全球意識與全球視野:全球一體、國際理解、世界社會(world society)的認識2.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打破我族中心觀點,尊重、瞭解不同國家與族群文化,打破刻板印象與偏見,且能進行良好溝通3.全球關懷與行動:理解與維護人權與社會正義,促進國際理解與和平批判思考我的概念:奠基於本土文化認識與認同(公民教育)教育部概念的轉化:在國際與全球脈絡中的國家認同檢核點質的參考指標1.國家認同1.深入了解自我文化的

9、特質2.認識臺灣特殊的歷史定位3.體認國家在國際社會的特殊處境4.正視自己對國家的責任與教育部指標之對應檢核點質的參考指標2.國際素養1.理解不同文化2.尊重不同文化3.欣賞不同文化4.接觸並認識國際及全球議題5.學習跨文化溝通的知識與技巧我的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1.跨國/文化瞭解:理解文化差異、尊重與包容其他國家/文化觀點;2.跨文化溝通3.打破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4.打破刻板印象、偏見5.語言能力+我的全球意識與全球視野:全球一體:1.相互連結2.全球暖化/生態議題3.跨國公司4.跨國組織5.世界社會(world society)6.資訊資本主義。檢核點質的參考指標

10、3.全球競合力1.瞭解國際間競爭與合作實際運作情形2.強化學生參加國際交流及國際教育活動所需的多元外語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3.鼓勵學生體驗國際競爭與合作經驗我的解讀:其他能力與態度的落實檢核點質的參考指標4.全球責任感1.認識及尊重不同族群的異質文化2.強調人權與永續觀念3.體認世界和平的價值4.重視全球環境生態的相互依存性5.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生命共同體的概念我的全球關懷:1.公民責任與道德實踐2.理解與維護人權與社會正義3.促進國際理解與和平(一)全球意識與全球視野全球一體:1.相互連結2.全球暖化/生態議題3.跨國公司4.跨國組織5.世界社會(world society)6.資訊資本主義。

11、範例一:紐西蘭的全球暖化議題教學老師開始談到這個世界是個循環,彼此相互影響。他舉了當天早上的新聞為例:倫敦的洪水。之後談到跟全球暖化的關係。老師接著舉南極冰帽融化為例,請學生們根據這個焦點來討論詢問這樣的現象繼續,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學生有人回答:少了居住地。老師問:誰的居住地?學生回答愛斯基摩人。之後開始有各種不同的討論出現老師在黑板上記下它們之間的關係。 有學生說:犯罪率上升、人類死亡、更多地方可以釣魚。老師接著說生活方式改變,他舉了在雜誌上看到的例子豬必須學著游泳,例如飲食方式改變,吃更多的海鮮。範例二:全球架構下的咖啡從一杯早安咖啡開始思考1.咖啡在全球的貿易量僅次於石油商品。(劉鶴群等

12、編譯,2011)思考:對全球市場與各地的影響為何?對我們的影響為何?咖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2.咖啡貿易全球化的今日,飲用咖啡的習慣因地而異:80的歐洲人會坐下來享用;80的美國人外帶,不在店裡停留。(劉鶴群等編譯,2011)思考:為何有此差異?台灣人的習慣呢?3.咖啡16世紀源於衣索比亞,經由土耳其帝國而受到歐洲人注意。歐洲人對咖啡的需求助長加勒比海與拉丁美洲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對廉價勞工的剝削。4.政治運動者推動公平貿易咖啡。5.生態運動者譴責咖啡產業造成雨林的破壞,對全球暖化的影響。(劉鶴群等編譯,2011)思考:我們可以怎麼做?咖啡貿易帶來任何的正面影響嗎?誰從經濟活動中受益?

13、範例三:三信以地科用冰島火山爆發的國際時事融入課程為。課程設計:以冰島火山爆發的地現象為單元主題教學目標:認火山的型 冰島火山爆發對世界的影響 認台灣火山分布、型、形成 逃難路線規劃範例四:自然領域電力議題說明各種電力的來源+各地不同條件(如風力)如歐洲於非洲地區設置太陽能農場(我:電力的傳輸則給歐洲。可藉此討論全球一體的概念;也討論此一舉動對歐洲與非洲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帶全球連結、全球關懷)比較各國(我:或可進一步討論到核能發電,進而討論日本地震、海嘯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反省核能發電的利弊得失;也可討論生態議題、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我:教學活動如何設計?)(二)跨文化理解與溝通能力跨國/文化

14、瞭解:理解文化差異、尊重與包容其他國家/文化觀點跨文化溝通打破我族中心主義(ethnocentrism)打破刻板印象、偏見語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時,那些永遠不起立鼓掌的人範例五:體健課不同國家的人吃什麼:時代週刊最新組圖饑餓的星球 日本:生活在Kodaira城的一家 一週伙食費: 317.25美元 喜愛的食物:生魚片、水果、蛋糕和薯片 教學設計問答:各國飲食特色小組討論:各國飲食特色反映的脈絡差異(如地理位置、氣候、作物、族群、貧富狀況等)相互討論:各國食物如何相互影響打破我族中心主義Bereday(1964)指出:最常見的偏見便往往出現在面對他人對本國批評時

15、的防衛性表現。在比較教育研究中,文化偏見便非如此簡單。學者以不將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這一原則為導向對本國文化更清楚之認知的要素,然此一原則亦激使觀察者成為本國文化代言人與擁護者,結果是民族驕傲跟個人聲望等同起來,以致未經批判地拒絕外國教育的優點。(洪雯柔,2000)課程範例六-千秋國小五上社會/自然環境-天氣與氣候 能說出臺灣四季氣候變化的情形能說出臺灣四季氣候變化的情形 能說出臺灣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國際教育: 台灣的四季分明vs.越南的乾濕兩季課程範例六-教學設計小組討論:想像一下,四季分明與乾濕兩季的氣候,會造成哪些特色?-先討論氣候形態-繼之討論氣候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衣、食、住、行、其他

16、生活習慣等瞭解與欣賞文化差異 打破刻板印象Stereotype VS. Socio-typeThree little wolvesandone big bad pig你有什麼偏見?刻板印象?課程範例六:各國文化介紹各國介紹學生的生活重點概念不僅傳遞知識,也傳遞一種看待世界的視野。如日本在全球地圖上的位置、與紐西蘭的相關位置。不僅是單向的介紹,更提供雙向的思考:他們與我們的關係、異同。如找年齡相近的主角。不是與我們無關的世界,而對照了與我們生活相關的面向。如cooking。並非制式地傳遞知識,而將之轉化為與生活相關。如種植。打破既有的框架,發現事物的另類之美觀看外國經驗的視野與省思Make st

17、range familiar.Make familiar strange. Critical thinking(三)全球關懷公民責任與道德實踐理解與維護人權與社會正義促進國際理解與和平各國介紹範例:阿拉伯女性課程範例七E.g.阿拉伯女性vs.運動 近期,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阿西爾省,一條婦女常在運動的街道不再開放給女性慢跑者,因為Haia(弘揚美德阻止惡行委員會)認定該街道不安全。Haia說明街道的關閉是因為該區域光線不足,常有犯罪,這麼做是為了保護女性。然而,許多部落客不認同該說法,認為背後有其它原因。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10/05/17

18、/6254/部落客A:早就有政府部門干預婦女運動的先例。去年,很多女性運動中心沒有得到政府部門的批准,被視為非法。這些場所不被視為商店,因為這些地方提供女性運動而不是購物或美髮,所以必須要政府核可營業。部落客B:這是沙烏地阿拉伯多數女性有糖尿病的一大原因。沒有運動,飲食不健康,這都有相關。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2010/05/17/6254/國際教育推展的迷思與問題檢核國際教育vs.公民教育以本土認同與文化為基礎,並不意味著教學內容聚焦於本土文化之教導,而仍以國際/全球為主。國際教育地理空間的侷限-大國迷思偏重借鑑西方先進國家,較少及於其他國

19、家(洪雯柔,2005),且往往認為僅有西方先進國家值得效法。如建構式數學。未經批判、反思地經驗借鑑,應予脈絡化(contextualization)我們借鑑外國經驗時有時較少考量我國的問題、需求以及脈絡(洪雯柔,2005)。引用外國教學經驗時,須考量我國脈絡、教學對象、教學科目的適用性。因各國、各校各有其獨特脈絡,任何經驗的借鑑,必須經過批判的檢視,以及脈絡化,以求符合需求,並發展特色。認知面向的偏重 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較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僅重視知識的傳遞,而非觀點與態度的形塑。甚且認為觀點與態度的養成須待更高的教育階段方能進行。 偏重瞭解其他文化與我國之差異處在國際教育融入課程時,若僅突顯差

20、異,僅引發對文化差異的認知,卻較少進一步教導如何面對文化差異。此外,未論及文化之相同處,則未能理解各國/區域亦有相同之處,產生連結感。資料來源的正確性進行跨國研究時,資料來源必需多元,兼顧官方、民間、學術,以掌握全面的瞭解(洪雯柔,2005),思想必須批判,以避免錯誤的訊息與解讀。 比較三陷阱需避免 (1)Pago-Pago fallacy謬誤:其說每件事多麼奇特古怪;(2)Victorian lady-in-waiting fallacy:因厭惡而皺鼻子且說How wrong!;(3)Judy OGrady fallacy:全世界都一樣,而不考慮人類經驗的多樣性。(Noah & Eckste

21、in, 1998: 28) 國際教育不等同於英語學習國際教育不等同於英語學習國際教育資料來源各國資料國際教育局IB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UnescoWorld BankOECDUNICEFEU(如Eurydice、Eurybase)各國國際教育獻上教材區線上教材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人力建置入口網http:/intledu.ccu.edu.tw/Homepage/index.php Asia Education Foundation http:/www.asiaeducation.edu.au/404.aspSpecial One Day i

22、n the Life Project Event http:/www.iearn.org/event/special-one-day-life-project-eventInternational Studies Schools Association,ISSA http:/www.du.edu/issa/British Council “Learning World”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learning-world.htm參考文獻李苹綺譯(1998)。(James A. Banks原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市:心理。 洪雯柔(2002)。全球化、本

23、土化辯證關係中的比較教育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台北:揚智文化。劉鶴群、廖淑娟、陳竹土、陳美靜編譯(Richard T. Schadfer原著,2011)。社會學(第十二版)。台北:巨流。 Bailin, Sharon, and Siegel, Harvey (2003). Critical Thinking. In Nigel Blake, Paul Smeyers, Richard Smith, and Paul Standish (eds.), 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

24、osophy of Education (Pp.181-193). MA, USA: Blackwell. Parker, V (2005). Were from Japan. Illinois: Heinemann library .Soysal, Y. N., and Wong, Suk-Ying (2007). Educating Future Citizens in Europe and Asia. (pp. 73-88) In A. Benavot and C. Braslavsky (eds.), School Knowledge in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hanging Curricula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Netherlands: SpringerUNESCO (2009). Policy Guidelines on Inclusion in Education. Paris: Auth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