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499752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ppt.ppt(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介绍课程介绍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经济/ /管理类本管理类本管理类本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科专业必修课程科专业必修课程科专业必修课程.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证明证明证明, ,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不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不

2、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不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不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急。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急。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急。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急。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是他们一方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是他们一方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

3、识,是他们一方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是他们一方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第一章

4、第一章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概论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与管理 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一、信息与数据的概念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信息是认识了的

5、数据,是: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数据的含义;同时,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载体的性质。载体的性质。载体

6、的性质。 管理信息的定义:管理信息的定义:管理信息的定义:管理信息的定义: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二、信息的递归定义二、信息的递归定义二、信息的递归定义二、信息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管理数据和信息

7、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

8、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三、管理三、管理三、管理三、管理管理管理管理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和有效利用,

9、以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含义:(1)(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2)(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制等活动进行的

10、。制等活动进行的。制等活动进行的。四、企业管理系统四、企业管理系统四、企业管理系统四、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需要构成一个可控制的管理系统。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可控制的管理系统。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可控制的管理系统。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可控制的管理系统。它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一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 (生产和服务过生产和服务过生产和服务过生产和服务过程程程程) );二是管理

11、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二是管理的主体,即管理者和管理机构;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三是联系两者的信息系统。第二节第二节管理信息管理信息一、管理信息的作用一、管理信息的作用一、管理信息的作用一、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管理信息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2.管理信息是决策

12、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4.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二、管理信息的特点二、管理信息的特点二、管理信息的特点二、管理信息的特点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管理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特点,又有其本身独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

13、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特之处,这些特点可归纳如下: (l) (l) 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 (2) 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3) (3) 信息量大。信息量大。信息量大。信息量大。(4) (4) 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5) (5) 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上的

14、不一致性。上的不一致性。上的不一致性。三、管理信息的分类三、管理信息的分类三、管理信息的分类三、管理信息的分类 (1)(1)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和流动信息两类。和流动信息两类。和流动信息两类。(2)(2)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

15、重复使用,不发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不发生质的变化。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生质的变化。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生质的变化。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生质的变化。它是企业一切计划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要依据。要依据。要依据。 流动信息流动信息流动信息流动信息( (作业统计信息作业统计信息作业统计信息作业统计信息) ) ,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它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动中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通常将信息稳定

16、系数在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以上的信息划成为以上的信息划成为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固定信息。固定信息。固定信息。(2) (2) 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战略信息:供企业高级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包括系统内外、

17、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信息。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战术信息:供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完成大量计划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主要包括系统内部各种固定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信息,历史情况与

18、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信息,历史情况与现状信息、以及部分具体的外部信息息息息 。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业务信息: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主要包括直接与生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主要包括直接与生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主要包括直接与生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主要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

19、前情况的信息。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四、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四、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四、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四、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 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1.1.1.1.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收集 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

20、的当时、当地,原始信息收集:在信息或数据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从信息或数据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或数据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种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二次信息收集:收集已记录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

21、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开的信息或数据。2. 2.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 3. 3.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加工从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

22、从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从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从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大类:大类:大类: (1)(1)数值运算包括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数值运算包括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数值运算包括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数值运算包括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的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的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的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的各种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化算法以及模拟预测方法等。化算法以及模拟预测方法等。化算

23、法以及模拟预测方法等。化算法以及模拟预测方法等。 (2)(2)非数值处理包括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非数值处理包括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非数值处理包括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非数值处理包括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常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规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4. 4.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应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信息传输应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信息传输应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信息传输应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可能性要求等。能性要求等。

24、能性要求等。能性要求等。5. 5.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提供信息的提供信息加工完成后,就应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信息加工完成后,就应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信息加工完成后,就应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信息加工完成后,就应按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企业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企业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企业种形式,将信息提供给有关单位和人员,在企业中提供的主要形式为各种计划、统计报表、报告中提供的主要形式为各种计划、统计报表、报告中提供的主要形式为各种计划、统计报表、报告中提供的主要形式为各种计划、统计报表、报告文件等。文件等。文件等。文件等

25、。第三节、管理系统中计算第三节、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机应用的发展 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即广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概念,其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l. l.电子数据处理电子数据处理电子数据处理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Data(ElectronicDataProcessingPro

26、cessing,EDP)EDP)a.a.数据单项处理数据单项处理数据单项处理数据单项处理 b.b.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综合处理 2. 2.数据的系统处理数据的系统处理数据的系统处理数据的系统处理 MISMIS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有以下特点: (1) (1) 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 (2) 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3) (3) 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采用决策模型解

27、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3. 3.支持决策支持决策支持决策支持决策(1) (1)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DSS)。 (2) (2)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3) (3) 智能支持系统。智能支持系统。智能支持系统。智能支持系统。 (4) (4) 经理信息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经理信息系统。经理信息系统。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二、管理系统中计算

28、机应用的基本条件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除必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硬件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 1.科学的管理基础科学的管理基础科学的管理基础科学的管理基础 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为了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必须逐步做到:(1) (

29、1)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工作的程序化。 (2) (2) 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3) (3) 报表文件的统一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 (4) (4) 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代码化。2. 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划。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划。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划。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划。 (2) (2) 抓好决策。抓好决策。抓好决策。抓好决策。 (3) (3) 抓好落实。抓好落实。抓好落实。抓好落实。 3. 3.建

30、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这类培训一般按三个层次学习以下三方面的相应的内容:应的内容:应的内容:应的内容: (1) (1) 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向负责系统开发的领导成员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系统的基本概念、开发的方法和原则。 (2) 向参与

31、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向参与系统开发的成员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步骤和规范等知识。系统的开发方法、步骤和规范等知识。 (3) 向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普及计算机基向职能部门的业务人员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础知识,介绍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他们在提高信息管必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他们在提高信息管理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理意识、打破传统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第四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四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 1.职能结构

32、职能结构职能结构职能结构 2. 2.管理阶段结构管理阶段结构管理阶段结构管理阶段结构 3. 3.层次层次层次层次( (纵向综合纵向综合纵向综合纵向综合) )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4. 4.全面综合结构全面综合结构全面综合结构全面综合结构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1. 1.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Planning,MRPII) MRPII) 系统系统系统系统 2. 2.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

33、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Planning,ERP) ERP) 3. 3.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节、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第五节、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一、企业信息化一、企业信息化一、企业信息化一、企业信息化 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 :1.1.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生产过

34、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2.2.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3.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二、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二、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几方面:1.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重组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3.虚拟企业虚拟企业三、电子商务三、电子商务三、电子商务三、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lectronic Commerce,E

35、C) EC) 是指是指是指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换或直

36、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l. l.电子商务的功能电子商务的功能电子商务的功能电子商务的功能 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1) 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广告宣传。网上广告宣传。 (2) (2) 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3) (3) 网上产品订购。网上产品订购。网上产品订购。网上产品订购。 (4) (4) 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网上货币支付和

37、电子银行。 (5) (5) 服务传递。服务传递。服务传递。服务传递。 (6) (6) 意见征询。意见征询。意见征询。意见征询。 7) 7) 交易活动管理。交易活动管理。交易活动管理。交易活动管理。 2. 2.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的分类电子商务的分类 (1) (1)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简称简称简称简称B-CB-C模模模模式式式式) )。 (2) (2)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 (简称简称简称简称B-BB-B模式模式

38、模式模式) ) 。 (3)(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3.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的特点 (1) 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 (2) 高效、快捷。通过高度可视化方式展高效、快捷。通过高度可视化方式展示商品,高效完成销售的各环节,缩短销示商品,高效完成销售的各环节,缩短销售周期;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降低售周期;能减少交易过程中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 (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4) 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五、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五、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五、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五、管理信息处理

39、的要求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1 1 1 1、及时、及时、及时、及时2 2 2 2、准确、准确、准确、准确3 3 3 3、适用、适用、适用、适用4 4 4 4、经济、经济、经济、经济第二章第二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台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第一节、计算机系统 一、计算机系统一、计算机系统一、计算机系统一、计算机系统 1.1.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Computer)(Co

40、mputer):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计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算机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计算机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可以把数据( (原始原始原始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 )和程序都存储起来和程序都存储起来和程序都存储起来和程

41、序都存储起来2.2.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分类 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 :(1)(1)巨型机巨型机巨型机巨型机(Supercomputer)(Supercomputer)。 (2)(2)小巨型机小巨型机小巨型机小巨型机( (MinisupercomputerMinisupercomputer) )。 (3)(3)大型机、中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大型机、中型机(Mainframe)(Mainframe)。 (4)(4)

42、小型机小型机小型机小型机(Minicomputer)(Minicomputer)。 (5)(5)个人机个人机个人机个人机(PersonalComputer)(PersonalComputer)。 (6)(6)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Workstation)(Workstation)。 3.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2)基本组成。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4.4.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系统软

43、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应用软件:直接完成某种具体应用的软件。体应用的软件。体应用的软件。体应用的软件。(2)(2)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软件、硬件系统的关系。 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

44、基础,软件是灵魂;它们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实现计算机的计算与数据处理任务。任务。任务。任务。 (3)(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4)(4)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 5.5.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 (1 1) 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字

45、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字长:指计算机能一次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制数码的位数。制数码的位数。制数码的位数。 (2 2)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运算速度:用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单位一般用来表示,单位一般用来表示,单位一般用来表示,单位一般用MIPS(MIPS(百万条指令百万条指令百万条指令百万条指令/ /秒秒秒秒) )。 (3 3)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内存容量:内存储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内存容量:内存储

46、器中能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字节数。字节数。字节数。 (4 4)主频:指计算机)主频:指计算机)主频:指计算机)主频:指计算机CPUCPU的时钟频率。的时钟频率。的时钟频率。的时钟频率。(5)(5)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存取周期:存储器完成一次读( (取取取取) )或写或写或写或写( (存存存存) )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信息操作所需的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 (或或或或访问访问访问访问) )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时间,而连续

47、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时间,而连续两次读或写所需的最短时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间,称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或存储周期或存储周期或存储周期或存储周期) )。 (6)(6)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总线宽度: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DB、地址地址地址地址总线总线总线总线ABAB和控制总线和控制总线和控制总线和控制总线CBCB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三组线构成的,每组线由若干根线组成。由若干根线组成。由若干根线组成。由若干根线组成。 二、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二、多媒体技

48、术和多媒体计算机二、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二、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1.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2.2.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

49、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 (l)(l)集成性。集成性。集成性。集成性。(2)(2)交互性。交互性。交互性。交互性。(3)(3)实时性实时性实时性实时性(4)(4)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数字化。 第二节、通信及网络系统第二节、通信及网络系统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一、数据通信技术基础1.1.数据通信模型数据通信模型数据通信模型数据通信模型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

50、务如下:通信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如下: (1 1)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信号接口:产生或接收符合通信协议的信号。 (2 2) 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路由和寻址:为发出信号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径。径。径。(3 3)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呼叫和应答:信号发送前先呼叫,接收方应答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

51、过程叫握手。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后建立通信链路,这个过程叫握手。 (4 4)可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传输:采用各种措施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2.数据通信的带宽数据通信的带宽(1)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两种通信系统,即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2)模拟通信的带宽。)模拟通信的带宽。(3)数字通信的带宽。)数字通信的带宽。3.常用传输介质常用传输介质(1)双绞线)双绞线(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3)光缆)光缆(4)无线

52、通信)无线通信(5)微波通信)微波通信4.数据传输数据传输(1)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带,简称为基带。(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频带传输。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的方法称为频带传输。5.5.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调制与解调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

53、上,调制:把需要传送的信号加载到另一种信号上,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以便容易在给定的介质中传送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的另一种信号叫做传送信号的载波。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解调:信号传送到接收站以后,再把载波上加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载的信号卸载下来的过程。6

54、.6.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在一条介质上同时传送多于一路以上信号的传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输方式,叫做该介质的多路复用。7.7.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1 1)专线连接。)专线连接。)专线连接。)专线连接。 (2 2)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电路交换。 (3 3)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

55、分为: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可以分为: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报文交换。 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报文分组交换。二、计算机网络基础二、计算机网络基础二、计算机网络基础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

56、支持下,向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向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向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向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多个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实现数据、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程序与硬件等各类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分布处理。共享和分布处

57、理。共享和分布处理。共享和分布处理。 1.1.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1)(1)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组成的 . .(2)(2)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CP)、专用专用专用专用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

58、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或公用的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络和广播式网络。络和广播式网络。络和广播式网络。(2)(2)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网局域网局域网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ocalAreaNetw

59、ork,LAN)LAN):是小是小是小是小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范围的计算机网络。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广域网广域网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ideAreaNetwork,WAN)WAN)也叫做也叫做也叫做也叫做远程网远程网远程网远程网 3.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1)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星型拓扑 (2)(2)环型拓扑环型拓扑环型拓扑环型拓扑 (3)(3)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 (4)(4)树型拓扑树型拓扑树型拓扑树型拓扑 4.4.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

60、协议计算机网络协议 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守的规则和约定。守的规则和约定。守的规则和约定。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语言,规定了通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信双方交换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格式、响应及动作;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

61、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网络协议是实现不同主机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间及工作站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在在在在19811981年提出了开放系年提出了开放系年提出了开放系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统互联统互联统互联(OSI)(OSI)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即网络七层协议。三、局域网三、局

62、域网三、局域网三、局域网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局域网的技术特点如下 :(1)(1)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公司、机关、学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校、工厂等处计算机、终端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间联网的要求。联网的要求。联网的要求。联网的要求。 (2)(2)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能

63、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能够提供高数据传输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据传输环境。据传输环境。据传输环境。 (3)(3)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和扩展。 (4)(4)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局域网的特性主要由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1.1.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

64、的硬件组成局域网的硬件组成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局域网在逻辑上可以由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网卡、传输介质和连接转换部件构成。 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其中连接转换部件可以是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路由器、网关等。路由器、网关等。路由器、网关等。2.2.局域网的软件系统局域网的软件

65、系统局域网的软件系统局域网的软件系统 (1)(1)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2)(2)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管理软件。(3)(3)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3.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4.局域网工作方式局域网工作方式共享介质式,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共享介质式,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将会以传输介质,当一个结点发送数据时,将会以广播的形式传送到所有

66、的结点上。广播的形式传送到所有的结点上。交换式交换式5.5.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总线总线总线CSMA/CDCSMA/CD控制、令牌环传递控制、令牌环传递控制、令牌环传递控制、令牌环传递TokenRingTokenRing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控制和令牌总线传递 TokenBusTokenBus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6.6.局域网协议局域网协议局域网协议局域网协议 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控制网络访问的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控制网络访问的

67、协议,这类访问主要就是CSMA/CDCSMA/CD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访问和令牌传送访问。7.7.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 对等网络模式。对等网络模式。对等网络模式。对等网络模式。 (2)(2)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 /服务器网络模式。服务器网络模式。服务器网络模式。服务器网络模式。8.8.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网络互联: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网络互联:指

68、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相同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或不同的、协议相同或不相同的网络及设备,相互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实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实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现网络互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1)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少有物理线路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

69、少有物理线路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少有物理线路在互联的网络之间提供链路,至少有物理线路和数据线。和数据线。和数据线。和数据线。(2)(2)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在不同网络结点的进程之间提供适当的路由来交换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数据。 (3)(3)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网络记账服务,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 (4)(4)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不改变互联网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

70、不改变互联网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不改变互联网提供各种互联服务,应当尽可能不改变互联网的结构。的结构。的结构。的结构。四、四、四、四、InternetInternet的基础的基础的基础的基础 InternetInternet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是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接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所以也叫做网际网。以也叫做网际网。以也叫做网际网。以也叫做网际网。 1.Internet1.

71、Internet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的组成(1)(1)通信线路。通信线路。通信线路。通信线路。 (2)(2)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 (3)(3)主机。主机。主机。主机。 (4)(4)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2.Internet2.Internet通信协议通信协议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规范和约定。这种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这种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这种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这种

72、规范和约定就叫做网络通信协议,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协议。协议。协议。协议。3.Internet3.Internet网络地址网络地址网络地址网络地址 (1 1)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物理地址。 (2 2)IPIP地址。地址。地址。地址。(3 3)域名。)域名。)域名。)域名。4.Internet4.Internet的应

73、用的应用的应用的应用 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信息服务。它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信息浏览。信息浏览。信息浏览。信息浏览。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信息发布。 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信息检索。 文件下载。文件下载。文件下载。文件下载。 (2)(2)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网上通信。网络通信分为以下几类: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电子邮件。 网上聊天。网上聊天。网上聊天。网上聊天。 IPIP电话。电话。电话。电话。 网上寻呼。网上寻呼。网上寻呼

74、。网上寻呼。(3)(3)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协同工作。它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协同办公和联合研究。 网上讨论。网上讨论。网上讨论。网上讨论。 IPIP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网络视频会议。(4)(4)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 (5)(5)网上教育。网上教育。网上教育。网上教育。 (6)(6)网上娱乐。网上娱乐。网上娱乐。网上娱乐。 5.Internet5.Internet的接入方法的接入方法的接入方法的接入方法 (1)(1)通

75、过局域网接入。通过局域网接入。通过局域网接入。通过局域网接入。 (2)(2)通过电话网接入通过电话网接入通过电话网接入通过电话网接入 。6.6.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企业内部网 所谓企业内部网所谓企业内部网所谓企业内部网所谓企业内部网(Intranet)(Intranet),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就是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 (1)(1)发展过程:企业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企业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企业

76、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企业网络技术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集中处理阶段。集中处理阶段。集中处理阶段。集中处理阶段。 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 浏览器浏览器浏览器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服务器模式。 (2)Intranet(2)Intranet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的技术特点。(3)Intranet(3)Intranet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 IntranetIntranet是由服务器、客户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是由服务器、客户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是由服务器、客户

77、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是由服务器、客户机、物理网络和防火墙四个部分组成的。部分组成的。部分组成的。部分组成的。7.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企业外部网(Extranet):利用利用Internet的协议和标准,并通过公共的协议和标准,并通过公共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可以是可以是Internet网络或专用线网络或专用线路路),使通过认证的指定用户能够分享企,使通过认证的指定用户能够分享企业内部网上部分信息和部分应用服务的半业内部网上部分信息和部分应用服务的半开放专用网。开放专用网。第三节、数据库系统第三节、数据库系统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一、数据库的基本概

78、念 1.1.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库的基本术语数据库的基本术语 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DataBase,DB)DB)(2)(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描述语言数据描述语言数据描述语言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DDL(DataDescriPtionDescriPtionLanguage)Language) 数据操作语言数据操作语言数据操作语言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DML(DataManiPulationManiPulationLanguage)Language) 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其他管理和控制

79、程序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 (3)(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ataBaseSystem):指指指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4)(4)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统统统(DBMS)(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支持下

80、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写为写为写为DBASDBAS。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数据共享。(3)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4)可控冗余度。可控冗余度。(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二、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1.1.模型的概念模型的概念模型的概念模型的概念 2.2.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 (l)(l)基本术语基本术语基本术语基本术语 (2)(2)实体集内部的联系实体集内部的联系实体集内部的联

81、系实体集内部的联系 3.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数据模型:是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结构。结构。结构。 物理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物理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层次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面向对象模型三、关系模型与关系数

82、据库三、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三、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三、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 1.1.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数据独立

83、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2.2.关系操作关系操作关系操作关系操作 (1)(1)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传统集合运算。传统集合运算有并、交、差三种。种。种。种。(2)(2)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 (筛选筛选筛选筛选) )、投影和连接三种。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投影和连接三种。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投影和连接三种。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投影和连接三种。

84、选择运算是对关系表中元组组组组( (行行行行) )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操作结果是找出满足条件的元组。四、四、四、四、VsualVsual Foxpro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l)(l)数据表。数据表。数据表。数据表。 (2)(2)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 (3)(3)索引。索引。索引。索引。 (4)(4)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 (5)(5)视图。视图。视图。视图。 (6)(6)存储过程。存储过程。存储过程。存储过程。 第三章第三

8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一节、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第一节、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第一节、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第一节、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 一、系统开发的任务一、系统开发的任务一、系统开发的任务一、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点出发,运

86、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二、系统开发的特点二、系统开发的特点二、系统开发

87、的特点二、系统开发的特点 1. 1.复杂性高复杂性高复杂性高复杂性高 2. 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集体的创造性活动集体的创造性活动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3. 3.质量要求高质量要求高质量要求高质量要求高 4. 4.产品是无形的产品是无形的产品是无形的产品是无形的 5. 5.历史短,经验不足。历史短,经验不足。历史短,经验不足。历史短,经验不足。 第二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第二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第二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第二节、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一、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一、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一、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一、系统开发的指导原则 1 1、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 应明

88、确系统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应明确系统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应明确系统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应明确系统开发的目的,确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点。点。点。 2 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 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3 3、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 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分析系统的

89、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顶向下发展系统。顶向下发展系统。顶向下发展系统。 4、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开发易扩展、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开发易扩展、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开发易扩展、应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开发易扩展、易维护的系统。易维护的系统。易维护的系统。易维护的系统。 5 5、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工作成果文档化,图表规范化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

90、些程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序所需的所有文档。序所需的所有文档。序所需的所有文档。 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方法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方法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方法第三节、系统开发的方法 一、系统开发的方法一、系统开发的方法一、系统开发的方法一、系统开发的方法1 1、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

91、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分成若干步骤。分成若干步骤。分成若干步骤。1 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1)(1)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立新系

92、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2)(2)(2) (2)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即计算机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总体结构和数据

93、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总体结构和数据库设计,并提出系统配置方案。(3) (3)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按照物理模型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实现应用软件的编制和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统切换、系统交付使用以及运行后的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工作。和评价等工作。和评价等工作。和评价等

94、工作。 2 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1) (1) 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 “自自自自顶向下顶向下顶向下顶向下” ” 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

95、下,来考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虑具体的解决方案。虑具体的解决方案。虑具体的解决方案。(2) (2)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

96、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 缺陷:缺陷:缺陷:缺陷: (1) (1) 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 (2) (2) 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 2、原型法、原型法、原型法、原型法 原型法原型法原型法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Prototypi

97、ng Approach)的基本思想的基本思想的基本思想的基本思想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是: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框架,称之为原

98、型。框架,称之为原型。框架,称之为原型。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 l l)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 2)用户参与积极性高)用户参与积极性高)用户参与积极性高)用户参与积极性高 3) 3) 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3 3、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Object Oriented) 1 1)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

99、操作与数据共同封装 2 2)类与继承机制)类与继承机制)类与继承机制)类与继承机制 4 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ware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Engineering,CASE)CASE)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是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量的重要途径。量的重要途径。量的重要途径。 5 5、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

100、方法的选择、开发方法的选择 原型法需要软件支撑工具快速形成原型,并不原型法需要软件支撑工具快速形成原型,并不原型法需要软件支撑工具快速形成原型,并不原型法需要软件支撑工具快速形成原型,并不断地与用户讨论、修改,最终建立系统。要将这种断地与用户讨论、修改,最终建立系统。要将这种断地与用户讨论、修改,最终建立系统。要将这种断地与用户讨论、修改,最终建立系统。要将这种方法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所有环节是不适宜方法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所有环节是不适宜方法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所有环节是不适宜方法用于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所有环节是不适宜的。因此,它主要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的。因此,它主要

101、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的。因此,它主要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的。因此,它主要用于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或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局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是以对象为基础,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的描述到应用软件结构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的描述到应用软件结构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的描述到应用软件结构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的描述到应用软件结构的转换,特别适合于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转换,特别适合于小

102、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转换,特别适合于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转换,特别适合于小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 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在大型系统的开发中,常常不是采用一种开发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 第四节、系统开发的方式第四节、系统开发的方式 一、系统开发的方式一、系统开发的方式一、系统开发的方式一、系统开发的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目前,我国企业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目前,我国企业

103、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目前,我国企业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由本企业自行开发由本企业自行开发由本企业自行开发 2. 2.委托开发委托开发委托开发委托开发 3. 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 4.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购买应用软件产品购买应用软件产品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第五节、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第五节、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一、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一、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一、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一、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1 1、系统开发的组织、系统开发的组织、系统开发的组织、系统开

104、发的组织 1 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如下: (1) (1) 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提出建立新系统的目标和总策略。 (2) (2) 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指导项目小组工作,保证满足企业不同部门对新系统的需求。对新系统的需求。对新系统的需求。对新系统的需求。 (3) (3) 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105、。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对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 (4) (4) 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5) (5) 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 (6) (6) 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委任计算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规定他们的职责范围。职责范围。职责范围。职责范围。2

106、2)系统开发项目组)系统开发项目组)系统开发项目组)系统开发项目组 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项目小组直接负责系统开发的具体企业工作。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项目小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2 2、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计算机管理

107、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系统工程,除了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以外,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还需要一定的支持环境,如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完整化,应用人革,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

108、完整化,应用人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员的培训,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机房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成以后,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第四章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规划和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信息系统规划概论第一节、信息系统规划概论 一、系统规划的目的一、系统规划

109、的目的一、系统规划的目的一、系统规划的目的 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对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2. 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系统

110、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3. 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4. 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二、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

111、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战略性规划是宏观指导性的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长远规划,执行性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化和细化。细化。细化。细化。1. 1.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 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

112、的信息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就是要在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指导下,考虑企业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作进行合理安排,确定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

113、发展目标、关键任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及结构关系,并制定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关键任务和主要内容。务和主要内容。务和主要内容。务和主要内容。 2. 2.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企业信息系统的执行性规划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企业信息系统执行性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是对战略性规划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是对战略性规划

114、的具体落实,主要内容如下: (1) (1) 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与范围的描述。首先要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界面,系统与外部的信息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联系;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与企业其他计算机的应用。机的应用。机的应用。机的应用。 (2) (2) 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

115、在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在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在系统运行环境描述。它是说明系统运行在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与条件,包括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管理方法变革的设想、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构的变化、职能调整的设想。 (3) (3) 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信息系统的

116、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信息系统的硬件与系统软件配置。它是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配置要求,系统软件的配置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要求。其目的是通过系统配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开发信息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开发信息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开发信息计出系统的总投资,有利于领导对是否

117、开发信息系统进行决策。系统进行决策。系统进行决策。系统进行决策。 (4) (4) 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系统开发计划。在计划中要确定系统开发策略略略略( (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即系统开发的方式与方法) ) ,开发阶段的划,开发阶段的划,开发阶段的划,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分,开发的优先顺序及每阶段投入资源的预算,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系统

118、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系统运行环境的形成与优化方案三、诺兰模型三、诺兰模型三、诺兰模型三、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诺兰模型六个阶段:诺兰模型六个阶段:诺兰模型六个阶段:1. 1.初始阶段初始阶段初始阶段初始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这个阶段人们对计算机还很不了解,引入少数的计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兴趣也算机主要起到宣传、启蒙的作用,人们对它的

119、兴趣也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只是由于新鲜,注重学习技术,不求实际的效益。 2. 2.普及阶段普及阶段普及阶段普及阶段 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此时计算机技术开始普及,一些初期尝试的成功,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开始产生了实际的、基于自身工作需要的兴趣

120、。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作需要的兴趣。这个阶段,计算机的作用主要还是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学习及普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及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的工作。3. 3.控制阶段控制阶段控制阶段控制阶段 此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此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此时投入使用的计

121、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此时投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逐渐多起来。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然而由于缺乏全局考虑,各单项应用之间不协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调,并未取得预期的效益。人们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 4. 4.集成阶段集成阶段集成阶段集成阶段 人们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人们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人们按

122、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人们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规划,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切实地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改造。的建设与改造。的建设与改造。的建设与改造。 5. 5.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信息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段的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段的

123、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段的水平上,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缺少的工具,日常信息处理工作已经普遍由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来完成。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 6. 6.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 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

124、机的条件下,人们进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进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一步对这些数据加工整理,充分利用,从而使决策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水平提高,优化管理,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对各级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

125、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决策的支持作用。这时,计算机的作用才充分发挥出来。出来。出来。出来。 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第二节、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一、战略集合转移法一、战略集合转移法一、战略集合转移法一、战略集合转移法 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集合转移法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SST) 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是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

126、、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 (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如管理水平、环境约束) )等组成。等组成。等组成。等组成。 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第一步是识别和阐述企业的战略集,首先考察企业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是否有写成文的战略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个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个战略

127、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个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个战略集。可以采用下述步骤: 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一是描绘出企业有关的各类人员的结构,如企业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股东。供应商、顾客、管理者等不同集团。 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二是识别每种集团的目标。 三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三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三是识别每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三是识别每

128、种集团的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第二步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MIS的战略集。的战略集。的战略集。的战略集。MISMIS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战略集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及战略计划。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在此基础上信息系统分析员可提出MISMIS执行计执行计执行计执行计划。划。划。划。 二、二、二、二、关键成功要素法关键成功要素法关键成功要素法关键成功要素法 所谓

129、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所谓的关键要素,就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关键成功要素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关键成功要素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关键成功要素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关键成功要素

130、法分析包括四个步骤: 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一是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二是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可以借助因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果关系树等方法来辅助分析。 三是确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三是确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三是确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三是确

131、定关键要素。这需要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判断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影响力,找出影响力大的因素,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辅助分析。辅助分析。辅助分析。辅助分析。 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

132、的性能四是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给出每个关键要素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标准。指标和测量标准。指标和测量标准。指标和测量标准。 三、企业系统规划法三、企业系统规划法三、企业系统规划法三、企业系统规划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BSP) 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的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

133、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

134、各级管理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第一步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 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BSPBSP方法的核心。方法的核心。方法的核心。方法的核心。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

135、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基础。 第三步

136、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可可可* *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使用中的问

137、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要求。 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和各个子系统,以

138、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 第三节、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第三节、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一、初步调查一、初步调查一、初步调查一、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初步调查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可行性分析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139、几个方面:小组需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1.企业和环境概况企业和环境概况企业和环境概况企业和环境概况 2. 2.信息处理状况信息处理状况信息处理状况信息处理状况 3.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二、规划的可行性分析二、规

140、划的可行性分析二、规划的可行性分析二、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1. 1.经济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经济的可行性 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效益分析。2. 2.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

141、 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3. 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 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

142、研究报告,其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 1. 1.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人员、设备、效益等。人员、设备、效益等。人员、设备、效益等。 2. 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143、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 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4. 4.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 5.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

144、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行性。行性。行性。 6. 6.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 (1) (1) 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 (2) (2) 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需

145、要推迟到某些条件( (如资金、技术、管理如资金、技术、管理如资金、技术、管理如资金、技术、管理) ) 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3) (3) 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开发。开发。开发。 (4) (4) 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止工作。止工作。止工作。 2.顶层数据流程图顶

146、层数据流程图 (1)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顶层数据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2)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顶层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3.低层次数据流程图低层次数据流程图 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在顶层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将处理功能(逻辑逻辑功能功能) 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逐步分解,可得到不同层次的数据流程图.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信息联系要划定系统的边界,分析系统与外界的信息联系。 4.扩展的

147、数据流程图扩展的数据流程图 扩展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扩展的具体内容有两个方面:(1) 应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以后,可以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的各以后,可以增加许多原来手工处理难以完成的各种功能。种功能。(2) 扩展是增加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扩展是增加对各种例外情况和错误情况的处理。情况的处理。 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最终确定的数据流程图,是新系统的综合逻辑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而逻辑模型的许多描述,着重反映系统的全貌。而逻辑模型的许多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细节,如每个处理功能的要求,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具体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储的具体

148、内容、特征等,不可能在一套图中完全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下面两步的分析表示出来,因此还要进一步进行下面两步的分析工作,即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工作,即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 二、数据分析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的定义和说明。1.数据字典的作用和编写要求。数据字典的作用和编写要求。 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明的工具。数

149、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数据字典中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是以后系细说明。数据字典中有关系统的详细信息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2.数据字典的生成方法数据字典的生成方法 生成数据字典的方法有两种:由手工方式生生成数据字典的方法有两种:由手工方式生成和由计算机辅助生成。手工编写的优点是具成和由计算机辅助生成。手工编写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手工编写效率

150、低。有较大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手工编写效率低。编辑困难、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对数据字典编辑困难、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对数据字典的检验、维护、查询、统计、分析都不方便。的检验、维护、查询、统计、分析都不方便。计算机辅助编写数据字典是将数据字典有关的计算机辅助编写数据字典是将数据字典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在数据字典库中。计算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在数据字典库中。计算机辅助生成的数据字典具有查询、维护、统计、机辅助生成的数据字典具有查询、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分析等功能。 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以下六种形式: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以下六种形式: (1) 数据项。数据项。 (2)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 (3

151、) 数据流。数据流。 (4)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 (5) 处理功能。处理功能。 (6) 外部实体。外部实体。 三、功能分析三、功能分析三、功能分析三、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功能分析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详细的说明。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详细的说明。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详细的说明。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152、 1.1.决策树决策树决策树决策树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决策树又称判定树,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适合于描述处理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左端圆圈为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左端圆圈为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左端圆圈为件的判定,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左端圆圈为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

153、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树根表示决策结点;由决策结点引出的直线,形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似树枝,称为条件技,每条树枝代表一个条件;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中间的圆圈称为条件结点;右端的实心圆表示决策结果。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策结果。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策结果。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结点所引出策结果。决策树中条件结点以及每个

154、结点所引出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条件技的数量依具体问题而定。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当条件多,决策树的优点是清晰、直观;缺点是当条件多,而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而且互相组合时,不容易清楚地表达判断过程。 2.2.决策表决策表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决策表又称判断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各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决策表由四部分组成。3.3.结构化语言结构化

155、语言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表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种:即祈使语句中达方式,它使用的词汇主要有三种:即祈使语句中明确的动词;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明确的动词;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中的名词;表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示处理逻辑结构的保留字。 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1) 顺序结构中的祈使语句应包含一个动词及一个宾语,表示要进行的处理(包括输入、输出及运算等) 。 (2) 判断结构有两种表示形式,可与判定树、判定表的表达方式相对应。 (3) 循环结构是指在条件成立时,重复执行某处

156、理,直到条件不成立时为止。 四、数据四、数据/ /功能分析功能分析U/C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 /功能系统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 *处,填写功能与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数据类的关系。 U/CU/C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矩阵的正确性,可由三方面来检验: (1) (1) 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完备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

157、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一个产生者( (即即“ “C”) C”) 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 (即即“ “U”) U”) ;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否则这个则这个U/CU/C矩阵是不完备的。矩阵是不完备的。 (2) (2) 一致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一致性检验。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仅有一个产生者,即在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产生者,即在矩阵中每个数据类只有一个“ “C”C”。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会产生数据不如果有多个产生者的情况出现,则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一致的现象。 (3) (3) 无冗余性检验。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

158、须无冗余性检验。这是指每一行或每一列必须有有“ “U” U” 或或“ “C”C”,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若存在即不允许有空行空列。若存在空行空列,则说明该功能或数据的划分是没有必空行空列,则说明该功能或数据的划分是没有必要的、冗余的。要的、冗余的。 将将U/CU/C矩阵进行整理,移动某些行或列,把字母矩阵进行整理,移动某些行或列,把字母“ “C” C” 尽量尽量* *近近U/CU/C矩阵的对角线,可得到矩阵的对角线,可得到C C符号的符号的适当排列。适当排列。 第三节、系统分析报告第三节、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阶段最后一项任务是编写系统方案说明书。它实际上是整个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总结

159、或成果,又是企业领导对系统进入设计阶段决策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 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第六章第六章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第一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一、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 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二、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1.结构化设计的要点结构化设计的要点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系。“ “结

160、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 ” 的构想,成为系统设计的基的构想,成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其要点如下:本思想。其要点如下: (1) (1) 模块化。模块化。 (2) (2) 由顶向下,逐步求精。由顶向下,逐步求精。 (3) (3) 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2.控制结构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定(1) 每个模块有自身的任务,只有接收到上级模块的调用命令时才能执行。 (2) 模块之间的通信只限于其直接上、下级模块,任何模块不能直接与其他上下级模块或同级模块发生通信联系。 (3) 若

161、有某模块要与非直接上、下级的其他模块发生通信联系,必须通过其上级模块进行传递。 (4) 模块调用顺序为自上而下。三、模块分解的规则三、模块分解的规则1.1.模块独立性模块独立性 所谓两个模块彼此完全独立,是指其中任一模块所谓两个模块彼此完全独立,是指其中任一模块在运行时,与另一个模块存在无关。独立性只是一在运行时,与另一个模块存在无关。独立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个相对的概念。具有独立功能而且和其他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少的模块,称为独立性高的模块。相互作用少的模块,称为独立性高的模块。 保证模块独立性高是设计一个系统的关键,它具保证模块独立性高是设计一个系统的关键,它具

162、有以下优点:有以下优点:(1) (1) 系统容易开发。系统开发往往由若干人分工系统容易开发。系统开发往往由若干人分工合作完成,由于模块之间联系少,接口简单,可以合作完成,由于模块之间联系少,接口简单,可以简化合作者之间的协调工作。简化合作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2) (2) 系统可靠性高。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小,当一系统可靠性高。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小,当一个模块出错时,产生波动效应的概率低,从而提高个模块出错时,产生波动效应的概率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了系统的可* *性。性。(3) (3) 系统容易维护。在对一个模块进行修改和维护系统容易维护。在对一个模块进行修改和维护时,不必担心其他模块的内部是

163、否会受到影响。时,不必担心其他模块的内部是否会受到影响。 2.2.模块凝聚模块凝聚 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以下五级:重要标准。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以下五级: (1) (1) 偶然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偶然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理彼此无关,偶然地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组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织得最差的模块,凝聚程度最低。 (2) (2) 逻辑

164、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逻辑凝聚。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却彼此不同。这种模块处理逻辑相似,但功能却彼此不同。这种模块通常包含一个选择控制和若干彼此独立的处理通常包含一个选择控制和若干彼此独立的处理功能。先执行选择功能,再根据选择的结果,功能。先执行选择功能,再根据选择的结果,控制执行不同的处理功能。由于它的逻辑途径控制执行不同的处理功能。由于它的逻辑途径比较复杂,修改困难,因此凝聚程度较差。比较复杂,修改困难,因此凝聚程度较差。 (3) (3) 时间凝聚。这是指若干处理由于执行时间彼此时间凝聚。这是指若干处理由于执行时间彼此有关,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模块。如初始化模块,

165、各处有关,集中在一起组成的模块。如初始化模块,各处理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执行,而各处理内容彼此无理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内执行,而各处理内容彼此无关,故凝聚程度较差。时间凝聚的模块通常要影响到关,故凝聚程度较差。时间凝聚的模块通常要影响到其他许多模块的运行,因此与其他模块之间联系多,其他许多模块的运行,因此与其他模块之间联系多,修改比较困难。修改比较困难。 (4) (4) 数据凝聚。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一数据凝聚。模块内部包含若干处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后定的顺序执行,且前一处理所产生的输出数据,是后一处理的输入数据,这称为数据凝聚模块。这种模块一处理的输

166、入数据,这称为数据凝聚模块。这种模块可较明确表述其功能,内部结构较密切,与其他模块可较明确表述其功能,内部结构较密切,与其他模块联系一般较少,凝聚性较好。联系一般较少,凝聚性较好。 (5) 功能凝聚。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明确的功能,即上级模块调用它时,它只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这种模块独立性强、便于修改。凝聚程度高,是结构化设计模块的理想目标。一个模块的内部凝聚程度。 3.3.模块耦合模块耦合 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耦合,它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耦合,它是衡量模块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耦合有三种是衡量模块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耦合有三种类型:类型:(1) (1) 数据耦合。两个

167、模块间通过调用关系传递被数据耦合。两个模块间通过调用关系传递被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耦合。处理的数据称为数据耦合。 (2) (2) 控制耦合。两个模块间通过调用关系,不仅控制耦合。两个模块间通过调用关系,不仅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传递数据,还传递对运行过程有影响的控制信号。(3)(3)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四、控制结构图的绘制 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绘制控制结构图,首先

168、是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 分解时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1.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 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2.2.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待分解的模块要处理几项逻辑上相似的业务,待分解的模块要处理几项逻辑上相似的业务,即它是一个逻辑凝聚的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将即它是一个逻辑凝聚的模块。这种模块可以将之分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之分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

169、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 以上两种分解方式常常要混合使用,以达到以上两种分解方式常常要混合使用,以达到模块凝聚程度高、模块之间独立性强、易于修模块凝聚程度高、模块之间独立性强、易于修改的目的。改的目的。 第二节、数据库设计第二节、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设计的要求和步骤一、数据库设计的要求和步骤 1.1.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适的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应当是:这个数据模型应当是: (1)(1)满足用户要求:既能合理地组织用

170、户需要的满足用户要求:既能合理地组织用户需要的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处理功能。所有数据,又能支持用户对数据的所有处理功能。 (2)(2)满足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能够在数满足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能够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据库管理系统中实现。 (3)(3)具有较高的范式:数据完整性好、效益高,具有较高的范式:数据完整性好、效益高,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便于理解和维护,没有数据冲突。 2.数据库设计步骤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 (1) 概念结构设计。这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阶段,已经得到了系统的数据

171、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现在要结合数据规范化的理论,用一种数据模型将用户的数据需求明确地表示出来。概念数据模型是面向问题的模型,反映了用户的现实工作环境,是与数据库的具体实现技术无关的。建立系统概念数据模型的过程叫做概念结构设计。 (2) (2) 逻辑结构设计。根据已经建立的概念数据模逻辑结构设计。根据已经建立的概念数据模型,以及所采用的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型,以及所采用的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模型特性,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模型特性,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够接受的逻辑数据模型。为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够接受的逻辑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库管

172、理系统提供了不同的逻辑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不同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3) (3) 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二、概念结构设计二、概念结构设计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

173、(E-R(实体一实体一联系联系) ) 模型,或者叫做模型,或者叫做E-RE-R图。利用图。利用E-RE-R图实现图实现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就叫做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就叫做E-RE-R方法。方法。 1.1.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在构成的。在E-RE-R图中,使用了下面四种基本的图中,使用了下面四种基本的图形符号。图形符号。2.2.确定系统实体、属性及联系确定系统实体、属性及联系利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字典,并对照利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字典,并对照数据流程图对系统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分类、数据流程

174、图对系统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分类、组织,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组织,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标识实体的码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实体的码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类型。 3.3.确定局部确定局部( (分分) E-R) E-R图图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画出部分实体联系图。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画出部分实体联系图。 在这些实体中有下画线的属性可以作为实体的码,这在这些实体中有下画线的属性可以作为实体的码,这几个实体之间存在着几个实体之间存在着1:11:1、l:nl:n和和m:nm:n几种联系。几种联系。4.4.集成完整集成完整( (总总) E-R) E-R图图 各个局部各个局部( (分分)

175、E-R) E-R图画好以后,应当将它们合并起来图画好以后,应当将它们合并起来集成为完整集成为完整( (总总) E-R) E-R图。在集成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图。在集成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 (2) (2) 解决各分解决各分E-RE-R图之间的冲突。图之间的冲突。(3) (3) 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E-R图。图。 三、逻辑结构设计三、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段建立的基本E-R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图,按选定

176、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持的数据模型( (层次、网状、关系层次、网状、关系) ) ,转换成相应,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则。E-R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1) (1) 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

177、关系的码。 (2) (2) 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1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1:n1:n联系,联系,n 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3) (3) 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1.1

178、.转换关系转换关系 2.2.合并关系合并关系 第三节、数据库的物理实现第三节、数据库的物理实现一、建立 VFP的数据表数据表也简称表,在VFP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称库表);但是也可以独立存在,叫做自由表。 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的一个关系对应了VFP软件中的一个表,关系的属性对应了表的字段,关系框架对应了表结构,关系元组对应了表记录。 1.1.建立数据表结构建立数据表结构 (1) (1) 设计数据表。在利用设计数据表。在利用 VFPVFP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以前,应当根据逻辑模型和数据字典先分析表文件以前,应当根据逻辑模型和数据字典先分析和设计数据表。

179、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和设计数据表。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的索引字段等。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的索引字段等。 (2) (2) 创建数据表。在创建数据表。在 VFPVFP的主窗口,单击工具栏的主窗口,单击工具栏“ “新建新建” ” 按钮,打开按钮,打开“ “新建新建” ” 对话框。在文件类对话框。在文件类型框中选定型框中选定“ “表表” ”选项,单击选项,单击“ “新建新建” ” 按钮,打开按钮,打开“ “创建创建” ” 新文件的对话框。新文件的对话框。在表设计器中我们已经可逐次键入字段名、类型、在表设计器中我们已经可逐次键入字段名、类型、宽度及小数

180、位数的信息。宽度及小数位数的信息。 2.2.数据表记录的输入数据表记录的输入在创建数据表时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直接输入记录,在创建数据表时可以根据系统提示直接输入记录,但是也可以暂时不输入记录。没有记录只有结构的但是也可以暂时不输入记录。没有记录只有结构的数据表叫做空表。数据表叫做空表。 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 “以只读方式打开以只读方式打开” ” 的文件的文件是不能编辑修改的。因为不需要是不能编辑修改的。因为不需要“ “共享共享” ”数据,我数据,我们选择用们选择用“ “独占独占” ” 方式打开文件。单击方式打开文件。单击“ “确定确定” ”按按钮后数据表文件被打开。钮后数据

181、表文件被打开。(3) (3) 追加记录。首先在主菜单的追加记录。首先在主菜单的“ “显示显示” ”下拉菜单下拉菜单中,单击中,单击“ “刘览刘览” ”选项,打开表的浏览窗口。选项,打开表的浏览窗口。追加一条记录。追加一条记录。连续追加。连续追加。成组追加。成组追加。 3.3.浏览数据表记录浏览数据表记录 二、建立二、建立VFP的数据库的数据库数据库本身是不存储数据的,它只存储表、视数据库本身是不存储数据的,它只存储表、视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在数据库中的表叫做数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在数据库中的表叫做数据库表,数据库为数据表提供了数据字典、各种据库表,数据库为数据表提供了数据字典、各种数据保护

182、和数据管理功能,所以数据库表比自由数据保护和数据管理功能,所以数据库表比自由表要完善得多。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表要完善得多。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和数据库索引文件件(.DCX)H类文件组成的。类文件组成的。l.建立数据库文件建立数据库文件2.创建数据库表创建数据库表3.数据库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数据库文件的打开与关闭三、设置数据表的索引三、设置数据表的索引三、设置数据表的索引三、设置数据表的索引1.1.索引表和索引文件索引表和索引文件索引表和索引文件索引表和索引文件用户对数据表常常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加快用户对数据表常常会有

183、不同的需求,为了加快用户对数据表常常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加快用户对数据表常常会有不同的需求,为了加快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就需要对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就需要对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就需要对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就需要对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另一种叫做索引。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另一种叫做索引。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另一种叫做索引。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另一种叫做索引。排序的作用是按指定字

184、段或字段组中数据值的排序的作用是按指定字段或字段组中数据值的排序的作用是按指定字段或字段组中数据值的排序的作用是按指定字段或字段组中数据值的大小顺序,以递增大小顺序,以递增大小顺序,以递增大小顺序,以递增( (升序升序升序升序) )或递减或递减或递减或递减( (降序降序降序降序) )方式重新方式重新方式重新方式重新排列全部数据记录,并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排列全部数据记录,并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排列全部数据记录,并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排列全部数据记录,并生成一个新的数据表文件。2.2.索引关键字的类型索引关键字的类型索引关键字的类型索引关键字的类型索引关键字: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构成

185、的索索引关键字: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构成的索索引关键字: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构成的索索引关键字: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构成的索引表达式。索引表达式的类型决定了不同的索引引表达式。索引表达式的类型决定了不同的索引引表达式。索引表达式的类型决定了不同的索引引表达式。索引表达式的类型决定了不同的索引方式。方式。方式。方式。VFPVFP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别是主索引、候选索

186、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 (1)(1)主索引。主索引。主索引。主索引。 (2)(2)候选索引。候选索引。候选索引。候选索引。 (3)(3)普通索引。普通索引。普通索引。普通索引。 (4)(4)唯一索引。唯一索引。唯一索引。唯一索引。4.4.索引的操作索引的操作索引的操作索引的操作(1)(1)打开与关闭。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打开与关闭。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打开与关闭。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打开与关闭。要使用索引,必须先要打开索引。结构复合索引总是随着数据表打开,一旦数据表文件结构复合索引总是随着数据表打开,一旦数据表文件结构复合索引总是随着数据表打开,一旦数据表文件结

187、构复合索引总是随着数据表打开,一旦数据表文件关闭,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关闭,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关闭,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关闭,相应的索引文件也就自动关闭了。(2)(2)确定主索引。结构复合索引打开后,其中的索确定主索引。结构复合索引打开后,其中的索确定主索引。结构复合索引打开后,其中的索确定主索引。结构复合索引打开后,其中的索引标识引标识引标识引标识(Tag)(Tag)并不起作用,数据表记录顺序仍然保持并不起作用,数据表记录顺序仍然保持并不起作用,数据表记录顺序仍然保持并不起作用,数据表记录顺序仍然保持着原始自然排列。必须要执行确定主索引的操作后,着原始自然排列

188、。必须要执行确定主索引的操作后,着原始自然排列。必须要执行确定主索引的操作后,着原始自然排列。必须要执行确定主索引的操作后,数据表记录的排列顺序才会跟着变化。数据表记录的排列顺序才会跟着变化。数据表记录的排列顺序才会跟着变化。数据表记录的排列顺序才会跟着变化。(3)(3)删除索引标识。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删除索引标识。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删除索引标识。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删除索引标识。要删除结构复合索引文件中的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并打开其表设计器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并打开其表设计器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并打开其表设计器索引标识,应当打开数据表文件,

189、并打开其表设计器对话框。在对话框。在对话框。在对话框。在“ “索引索引索引索引”页卡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页卡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页卡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页卡中选定要删除的索引标识后,单击后,单击后,单击后,单击“ “删除删除删除删除”按钮删除。按钮删除。按钮删除。按钮删除。 三、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三、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三、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三、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联对于数据库中各相关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对于数据库中各相关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对于数据库中各相关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对于数据库中各相关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建立关联来实现。建立关联来实现。建立关联来实现。建立关

190、联来实现。数据表是和关系相对应的,所以数据表之间的联数据表是和关系相对应的,所以数据表之间的联数据表是和关系相对应的,所以数据表之间的联数据表是和关系相对应的,所以数据表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但是系也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但是系也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但是系也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类。但是在实际处理时,往往把一个多对多的联系分解成两在实际处理时,往往把一个多对多的联系分解成两在实际处理时,往往把一个多对多的联系分解成两在实际处理时,往往把一个多对多的联系分解成两个一对多的联系处理。个一对多的联系处理。个一对多的联系处理。个一对多的

191、联系处理。1.1.创建关联创建关联创建关联创建关联 (1)(1)建立表间的一对一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一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一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一关系。 (2)(2)建立表间的一对多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多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多关系。建立表间的一对多关系。 2.2.调整或删除关联调整或删除关联调整或删除关联调整或删除关联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修改主要有两个方面:(l)(l)删除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删除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删除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删除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

192、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中。如果要删除可敲中。如果要删除可敲中。如果要删除可敲中。如果要删除可敲DelDel键,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键,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键,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键,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在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 “删除关系删除关系删除关系删除关系”选项。选项。选项。选项。(2)(2)编辑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编辑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编辑关联。在数据

193、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编辑关联。在数据库设计器对话框窗口中,用鼠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标左键单击关联线,该连线变粗了则说明它已经被选中。在主菜单中。在主菜单中。在主菜单中。在主菜单“ “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数据库” ”选项的下拉菜单中单击选项的下拉菜单中单击选项的下拉菜单中单击选项的下拉菜单中单击“ “编编编编辑关系辑关系辑关系辑关系” ”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对话框窗选项,也可以单击鼠标右键在

194、弹出对话框窗口中单击口中单击口中单击口中单击“ “编辑关系编辑关系编辑关系编辑关系”选项,这样将会打开其对话框选项,这样将会打开其对话框选项,这样将会打开其对话框选项,这样将会打开其对话框窗口。窗口。窗口。窗口。四、创建视图四、创建视图四、创建视图四、创建视图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它是从

195、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叫做用户的视图。叫做用户的视图。叫做用户的视图。叫做用户的视图。在在在在 VFPVFP中,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分为本中,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分为本中,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分为本中,视图是数据库的一个部分,分为本地视图和远程视图两类。本地视图是利用本地数地视图和远程视图两类。本地视图是利用本地数地视图和远程视图两类。本地视图是利用本地数地视图和远程视图两类。本地视图是利用本地数据库表、自由表及其他视图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据库表、自由

196、表及其他视图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据库表、自由表及其他视图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据库表、自由表及其他视图建立在本地服务器上的视图。远程视图是利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建的视图。远程视图是利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建的视图。远程视图是利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建的视图。远程视图是利用远程服务器中的数据建立的视图。立的视图。立的视图。立的视图。一般建立视图的目的有三个:一般建立视图的目的有三个:一般建立视图的目的有三个:一般建立视图的目的有三个:数据库系统是供多用户使用的,不同的用户只能查数据库系统是供多用户使用的,不同的用户只能查数据库系统是供多用户使用的,不同的用户只能查数据库系统是供多用户使用的,不同的用户只能

197、查看与自己相关的一部分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看与自己相关的一部分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看与自己相关的一部分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看与自己相关的一部分数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视图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数据集合。整。视图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数据集合。整。视图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数据集合。整。视图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数据集合。为了保证数据表具有较高的范式,往往将一个数据为了保证数据表具有较高的范式,往往将一个数据为了保证数据表具有较高的范式,往往将一个数据为了保证数据表具有较高的范式,往往将一个数据集合分解成多个相关的数据表。而在使用多个表的数集合分解成多个相关的数据

198、表。而在使用多个表的数集合分解成多个相关的数据表。而在使用多个表的数集合分解成多个相关的数据表。而在使用多个表的数据时,将各表中有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视图是最方便据时,将各表中有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视图是最方便据时,将各表中有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视图是最方便据时,将各表中有用的数据集中到一个视图是最方便的办法。的办法。的办法。的办法。简化对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只要事先将各表中相关简化对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只要事先将各表中相关简化对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只要事先将各表中相关简化对数据库的操作管理。只要事先将各表中相关数据项集中放在一个视图中,通过视图就可以同时更数据项集中放在一个视图中,通过视图就可以同时更数

199、据项集中放在一个视图中,通过视图就可以同时更数据项集中放在一个视图中,通过视图就可以同时更新各表中的数据。新各表中的数据。新各表中的数据。新各表中的数据。 第四节、代码设计第四节、代码设计一、代码设计方法一、代码设计方法一、代码设计方法一、代码设计方法1.1.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的原则 . .惟一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惟一标惟一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惟一标惟一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惟一标惟一性:是区别系统中每个实体或属性的惟一标识。识。识。识。 . .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

200、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简单性:尽量压缩代码长度,可降低出错机会。 . .易识别性:为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易识别性:为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易识别性:为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易识别性:为便于记忆、减少出错,代码应当逻辑性强,表意明确。辑性强,表意明确。辑性强,表意明确。辑性强,表意明确。 . .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可扩充性:不需要变动原代码体系,可直接追加新代码,以适应系统发展。新代码,以适应系统发展。新代码,以适应系统发展。新代码,以适应系统发

201、展。 . .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合理性:必须在逻辑上满足应用需要,在结构上与处理方法相一致与处理方法相一致与处理方法相一致与处理方法相一致. . .规范性: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规范性: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规范性: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规范性:尽可能采用现有的国标、部标编码,结构统一。构统一。构统一。构统一。2.2.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进行代码设代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进行代码设代码的类型

202、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进行代码设代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进行代码设计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代码类型组合计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代码类型组合计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代码类型组合计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代码类型组合. .(1)(1)顺序码。它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顺序码。它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顺序码。它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顺序码。它也叫序列码,用连续数字作为每个实体的标识。实体的标识。实体的标识。实体的标识。(2)(2)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叫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叫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叫重复码。采用与原来手工系统相同的编码

203、,叫做重复码。做重复码。做重复码。做重复码。(3)(3)成组码。它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成组码。它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成组码。它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成组码。它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码、它将代码分为几段分为几段分为几段分为几段( (组组组组) ),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连,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连,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连,每段表示一种含义,每段都由连续数字组成。续数字组成。续数字组成。续数字组成。(4)(4)表意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表意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表意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表意码。它将表示实体特征的文字、数字或记号直接

204、作为编码。记号直接作为编码。记号直接作为编码。记号直接作为编码。 (5)(5)专用码。它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专用码。它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专用码。它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专用码。它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编码,如汉字国标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国标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国标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国标码、五笔字型编码、自然码、ASCllASCll代码等。代码等。代码等。代码等。(6)(6)组合码。它也叫合成码、复杂码。它由若干组合码。它也叫合成码、复杂码。它由若干组合码。它也叫合成码、复杂码。它由若干组合码。它也叫合成码、复杂码。它由若干种简单编码组合而成,使用十分普遍。

205、种简单编码组合而成,使用十分普遍。种简单编码组合而成,使用十分普遍。种简单编码组合而成,使用十分普遍。3.3.代码的校验代码的校验代码的校验代码的校验为了减少编码过程中的错误,需要使用编码校验为了减少编码过程中的错误,需要使用编码校验为了减少编码过程中的错误,需要使用编码校验为了减少编码过程中的错误,需要使用编码校验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技术。这是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附加校验码的技术。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术。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术。校验码是根据事

206、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术。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算法构成的,将它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附加到代码本体上以后,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规定好的算法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规定好的算法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规定好的算法当代码输入计算机以后,系统将会按规定好的算法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验证,从而检测代码的正确性。常用的简单校验码是在原代码上增加一个校验位,常用的简单校验

207、码是在原代码上增加一个校验位,常用的简单校验码是在原代码上增加一个校验位,常用的简单校验码是在原代码上增加一个校验位,并使得校验位成为代码结构中的一部分。系统可以并使得校验位成为代码结构中的一部分。系统可以并使得校验位成为代码结构中的一部分。系统可以并使得校验位成为代码结构中的一部分。系统可以按规定的算法对校验位进行检测,校验位正确,便按规定的算法对校验位进行检测,校验位正确,便按规定的算法对校验位进行检测,校验位正确,便按规定的算法对校验位进行检测,校验位正确,便认为输入代码正确。认为输入代码正确。认为输入代码正确。认为输入代码正确。 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代码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代码二、管理

208、信息系统中的代码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管理信息系统中常见的代码有部门代码、人员代码、物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物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物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物资代码、设备代码、产品代码、会计科目代码等。这些常见代码的设计方法如下:码等。这些常见代码的设计方法如下:码等。这些常见代码的设计方法如下:码等。这些常见代码的设计方法如下:1.1.部门代码部门代码部门代码部门代码 2.2.人员代码人员代码人员代码人员代

209、码 3.3.物资代码物资代码物资代码物资代码 4.4.设备代码设备代码设备代码设备代码 5.5.产品代码产品代码产品代码产品代码 6.6.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代码 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联机处理:直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输入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信息系统的方式。信息系统的方式。信息系统的方式。 2.2.信息输入的原则信息输入的原则信息输入的原则信息输入的原则(1)(1)源点输入。源点输入。源点输入。源点输入。(2)(2)统一输入。统一输入。统一输入。统一输入。(3)(3)数据简

210、洁。数据简洁。数据简洁。数据简洁。(4)(4)用户界面友好。用户界面友好。用户界面友好。用户界面友好。 3.3.输入数据的校验输入数据的校验输入数据的校验输入数据的校验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数据校验主要使用人工静态校验和计算机动态校验两种方式。校验两种方式。校验两种方式。校验两种方式。(1)(1)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静态校验、就是利用人工目测的方式检查错误。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

211、一般不超过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查出率会因人而异,一般不超过8080。(2)(2)重复校验。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重复校验。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重复校验。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重复校验。对于同一组数据,由不同人员重复输入;然后由计算机比较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入;然后由计算机比较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入;然后由计算机比较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入;然后由计算机比较检查一致性,叫做重复校验。重复校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重复校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重复校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重复校

212、验可以将出错率降到0.l0.l以下。以下。以下。以下。(3)(3)界限校验。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界限校验。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界限校验。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界限校验。事先制定数据的取值范围,由计算机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界限。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界限。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界限。系统校验数据是否超出了界限。(4)(4)逻辑校验。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逻辑校验。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逻辑校验。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逻辑校验。校验数据的逻辑合理性。(5)(5)平衡校验。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平衡校验。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平衡校验。由计算机

213、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平衡校验。由计算机来校验一组相关数据之间是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否平衡,比如总计数应当等于各小计数之和。 (6)(6)匹配校验。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较,若匹配校验。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较,若匹配校验。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较,若匹配校验。以业务代码与存储文件代码比较,若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不匹配则有数据错误。该工作一般由计算机和人工共同完成。

214、同完成。同完成。同完成。 (7)(7)存在校验。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须存在,如存在校验。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须存在,如存在校验。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须存在,如存在校验。有些信息在输入文件中必须存在,如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该工作可以用计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该工作可以用计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该工作可以用计果找不到,就可以判定是数据错误。该工作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算机来完成。算机来完成。算机来完成。4.4.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计算机数据校验的实现(1)(1)逻辑校验。为了防止在年龄字段中错误地输入字逻辑校验。为了防止在

215、年龄字段中错误地输入字逻辑校验。为了防止在年龄字段中错误地输入字逻辑校验。为了防止在年龄字段中错误地输入字符值。符值。符值。符值。(2)(2)重复校验。要让系统自动进行重复性校验,最简重复校验。要让系统自动进行重复性校验,最简重复校验。要让系统自动进行重复性校验,最简重复校验。要让系统自动进行重复性校验,最简单的办法是将数据表的码设置为主索引域候选索引。单的办法是将数据表的码设置为主索引域候选索引。单的办法是将数据表的码设置为主索引域候选索引。单的办法是将数据表的码设置为主索引域候选索引。(3)(3)界限校验。界限校验。界限校验。界限校验。(4)(4)匹配校验。匹配校验是检查两个表之间的匹配校

216、验。匹配校验是检查两个表之间的匹配校验。匹配校验是检查两个表之间的匹配校验。匹配校验是检查两个表之间的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5)(5)存在校验。存在校验。存在校验。存在校验。 输入界面的设计输入界面的设计输入界面的设计输入界面的设计 1.1.界面设计的原则界面设计的原则界面设计的原则界面设计的原则系统输入界面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一般系统输入界面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一般系统输入界面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一般系统输入界面也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界面,一般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1)可靠性高、容错性好。可靠性高、容错性好。可靠

217、性高、容错性好。可靠性高、容错性好。(2)(2)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尽可能减少录入量。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尽可能减少录入量。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尽可能减少录入量。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尽可能减少录入量。(3)(3)创建空白界面。创建空白界面。创建空白界面。创建空白界面。第三节、输出界面设计第三节、输出界面设计一、一、一、一、 输出方式的选择输出方式的选择输出方式的选择输出方式的选择1.1.选择输出设备选择输出设备选择输出设备选择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磁盘磁带、绘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磁盘磁带、绘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磁盘磁带、绘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

218、、磁盘磁带、绘图机、网络,也可以是扬声器等。图机、网络,也可以是扬声器等。图机、网络,也可以是扬声器等。图机、网络,也可以是扬声器等。2.2.选择输出形式选择输出形式选择输出形式选择输出形式一般用报表、标签输出,也可以用简单提示、报警一般用报表、标签输出,也可以用简单提示、报警一般用报表、标签输出,也可以用简单提示、报警一般用报表、标签输出,也可以用简单提示、报警等形式。另外,输出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声等形式。另外,输出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声等形式。另外,输出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声等形式。另外,输出也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声音,甚至影像。音,甚至影像。音,甚至影像。音,甚至

219、影像。3.3.输出内容输出内容输出内容输出内容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期限的不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期限的不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期限的不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目的的不同、使用期限的不同、安全级别的不同,分类设计各类输出内容。同、安全级别的不同,分类设计各类输出内容。同、安全级别的不同,分类设计各类输出内容。同、安全级别的不同,分类设计各类输出内容。二、二、二、二、 输出界面的设计输出界面的设计输出界面的设计输出界面的设计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报表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报表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报表报表输出是最常见

220、、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报表输出界面的设计的过程如下。输出界面的设计的过程如下。输出界面的设计的过程如下。输出界面的设计的过程如下。 创建报表布局创建报表布局创建报表布局创建报表布局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局。数据源是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局。数据源是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局。数据源是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局。数据源是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视图、查询或临时表;布局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视图、查询或临时表;布局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视图、查询

221、或临时表;布局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视图、查询或临时表;布局是用来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格式的文件。布局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第四节、处理过程设计第四节、处理过程设计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处理过程设计就是要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这

222、种描述将成为以后编写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将成为以后编写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将成为以后编写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将成为以后编写处理程序的基础。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处理程序的基础。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处理程序的基础。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处理程序的基础。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 “输输输输入一加工一输出入一加工一输出入一加工一输出入一加工一输出” ”( (InpuInpuProcessOutputProcessOutput,IPO)IPO)图。图。图。图。IPO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223、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IPO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式中

224、,处理程序的设计需要详细描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述各种处理所用的算法和处理步骤等。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方法中,处理程序主要描述系统中各对象的方法及其对外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部事件的响应和行为。 第五节、系统设计说明书第五节、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系统设

225、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依据。实施的依据。实施的依据。实施的依据。 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要求是:全面、清楚、准确、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要求是:全面、清楚、准确、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要求是:全面、清楚、准确、编写系统说明书的要求是:全面、清楚、准确、详细地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详细地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详细地阐明系统实

226、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详细地阐明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技术、手段及环境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包手段及环境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包手段及环境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包手段及环境要求。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当包含七个方面。含七个方面。含七个方面。含七个方面。(1)(1)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控制结构图及每一模块的详细说明;(2)(2)数据库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3)(3)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配置说明;计算机和网

227、络系统配置说明;(4)(4)代码设计说明;代码设计说明;代码设计说明;代码设计说明;(5)(5)用户界面设计说明;用户界面设计说明;用户界面设计说明;用户界面设计说明;(6)(6)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计算机处理过程说明;(7)(7)实施费用估计。实施费用估计。实施费用估计。实施费用估计。实施方案应当提供两个以上,以便比较、讨实施方案应当提供两个以上,以便比较、讨实施方案应当提供两个以上,以便比较、讨实施方案应当提供两个以上,以便比较、讨论、修改,最后选定一个方案。论、修改,最后选定一个方案。论、修改,最后选定一个方案。论、修改,最后选定一个方案。 第八章

228、第八章系统实施系统实施第一节、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第一节、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第一节、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第一节、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 一、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一、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一、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一、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1.1.建立系统平台建立系统平台建立系统平台建立系统平台包括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包括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包括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包括购置和安装必要的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设备、软件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系统。所需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系统。

229、所需硬件设备包括主机、外部设备、辅助设备( (如如如如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稳压电源、空气调节装置) )、机房设施。通信设备等。、机房设施。通信设备等。、机房设施。通信设备等。、机房设施。通信设备等。2.2.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首先,对新系统的用户,即各类管理人员要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

230、一方面是关于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管理者学会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管理者学会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管理者学会法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面向业务的培训,使管理者学会新系统的应用方法。新系统的应用方法。新系统的应用方法。新系统的应用方法。 3.3.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数据的准备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它们转存到计算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它们转存到计算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它们转存到计算企业中有许多基础数据,要把

231、它们转存到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存储器中。机存储器中。机存储器中。4.4.管理流程重组管理流程重组管理流程重组管理流程重组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由于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根据系统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根据系统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根据系统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设计的要求,重新规定系

232、统业务流程、信息流向,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改革组织机构,划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第二节、程序模块的设计第二节、程序模块的设计一、程序设计的概述一、程序设计的概述一、程序设计的概述一、程序设计的概述 1.1.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程序设计的任务 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系统设计说明书中关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于模块

233、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于模块的详细描述和处理过程的描述,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的工作。2.2.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

234、化。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计的质量要求发生了变化。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3.良好的编程习惯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制程序需要熟悉所使用的语言,具有编制程序需要熟悉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尽

235、可能丰富的编程经验;但是更加重要的尽可能丰富的编程经验;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具有系统的观点,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是要具有系统的观点,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和工具,自上而下统筹考虑,避免编程想和工具,自上而下统筹考虑,避免编程时变量随意增减,变量类型随机指定,无时变量随意增减,变量类型随机指定,无法兼容时再任意转换等。法兼容时再任意转换等。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二、结构化程序设计二、结构化程序设计二、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用于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为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用于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为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用于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为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用于面向过程的编程方式,为了克服程序编制中的随

236、意性,避免错误的出现,现代了克服程序编制中的随意性,避免错误的出现,现代了克服程序编制中的随意性,避免错误的出现,现代了克服程序编制中的随意性,避免错误的出现,现代程序的编写都遵照程序的编写都遵照程序的编写都遵照程序的编写都遵照“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 ”的方法。其基的方法。其基的方法。其基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

237、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 1.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顺序结构顺序结构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顺序,一条语句接一条语句地执行程序。顺序结构十分简单,它语句接一条语句地执行程序。顺序结构十分简单,它语句接一条语句地执行程序。顺序结构十分简单,它语句接一条语

238、句地执行程序。顺序结构十分简单,它只是一种编写和执行程序的协议、规则,并不需要用只是一种编写和执行程序的协议、规则,并不需要用只是一种编写和执行程序的协议、规则,并不需要用只是一种编写和执行程序的协议、规则,并不需要用专门的结构语句来支持。专门的结构语句来支持。专门的结构语句来支持。专门的结构语句来支持。 2.2.判断选择结构判断选择结构判断选择结构判断选择结构在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对问题在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对问题在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对问题在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要对问题的给定条件做出判断,以便选择不同的解决方的给定条件做出判断,以便选择不同的解决方的给

239、定条件做出判断,以便选择不同的解决方的给定条件做出判断,以便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必须使用判断选择法,这就必须使用判断选择法,这就必须使用判断选择法,这就必须使用判断选择( (分支分支分支分支) )结构来编制结构来编制结构来编制结构来编制程序。判断选择结构有相应的结构语句。程序。判断选择结构有相应的结构语句。程序。判断选择结构有相应的结构语句。程序。判断选择结构有相应的结构语句。 3.3.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循环结构 在一个大程序段中,常常会重复使用某一段在一个大程序段中,常常会重复使用某一段在一个大程序段中,常常会重复使用某一段在一个大程序段中,常常会重复使用某一段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

240、。在编制程序时,不必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在编制程序时,不必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在编制程序时,不必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在编制程序时,不必重复编写这个程序段,可以用重复结构来替代重复编写这个程序段,可以用重复结构来替代重复编写这个程序段,可以用重复结构来替代重复编写这个程序段,可以用重复结构来替代它。重复结构也叫循环结构。系统提供了建立它。重复结构也叫循环结构。系统提供了建立它。重复结构也叫循环结构。系统提供了建立它。重复结构也叫循环结构。系统提供了建立三种重复结构。三种重复结构。三种重复结构。三种重复结构。 三、程序的调试三、程序的调试三、程序的调试三、程序的调试程序设计完成之后,很少有一

241、次运行成功的,尤程序设计完成之后,很少有一次运行成功的,尤程序设计完成之后,很少有一次运行成功的,尤程序设计完成之后,很少有一次运行成功的,尤其是复杂程序,包含的缺陷可能更多,程序设计者其是复杂程序,包含的缺陷可能更多,程序设计者其是复杂程序,包含的缺陷可能更多,程序设计者其是复杂程序,包含的缺陷可能更多,程序设计者必须经过多次调试,不断地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必须经过多次调试,不断地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必须经过多次调试,不断地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必须经过多次调试,不断地发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证实正确无误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一个大的应用系证实正确无误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一个大的应用系证实正确无

242、误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一个大的应用系证实正确无误以后才能投入使用。一个大的应用系统可以先对各模块分调,然后再连调和总调。统可以先对各模块分调,然后再连调和总调。统可以先对各模块分调,然后再连调和总调。统可以先对各模块分调,然后再连调和总调。 . .程序错误的分类程序错误的分类程序错误的分类程序错误的分类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 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

243、计语言的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 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比如计算机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对于系统错比如计算机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对于系统错比如计算机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对于系统错

244、比如计算机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对于系统错误,主要是误,主要是误,主要是误,主要是* *经验和对硬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判断经验和对硬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判断经验和对硬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判断经验和对硬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判断排除。排除。排除。排除。逻辑错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逻辑错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逻辑错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逻辑错误,指那些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这些错误系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这些错误系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这些错误系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这些错误系统一般很难自行检测出来。统一般很

245、难自行检测出来。统一般很难自行检测出来。统一般很难自行检测出来。 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强调构成事物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强调构成事物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强调构成事物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大特征是强调构成事物的每一个对象,描述的是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而对每一个对象,描述的是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而对每一个对象,描述的是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而对每一个对象,描述的是每个对象的属性与方法。而对于响应每个事件的程序,一般不再独立构成一个文件,于响应每个事件的程序,一般不再独立构成一个文件,于响应

246、每个事件的程序,一般不再独立构成一个文件,于响应每个事件的程序,一般不再独立构成一个文件,而被封装在每个具体的对象之中。而被封装在每个具体的对象之中。而被封装在每个具体的对象之中。而被封装在每个具体的对象之中。概念概念概念概念(1)(1)对象对象对象对象(Object)(Object)。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 (事物事物事物事物) )都是对象。都是对象。都是对象。都是对象。 (2)(2)类类类

247、类(Class)(Class)。类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类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类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类是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的对象的集合。的对象的集合。的对象的集合。(3)(3)属性属性属性属性属性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属性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属性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属性就是对象的特性,是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 (4)(4

248、)事件事件事件事件事件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事件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事件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事件是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5)(5)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方法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方法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方法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一个过程来支持。一个过程来支持。一个过程来支持。一个过程来支持。2.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l)(l)封装性。封装性。封装性。封装性。 (2)(2)可扩展

249、性。可扩展性。可扩展性。可扩展性。 3.类的设计和使用类的设计和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基类派生出对象及子类,也用户可以通过基类派生出对象及子类,也可以利用子类派生出对象或子类。把特殊需可以利用子类派生出对象或子类。把特殊需要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定义在该子类中,从要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定义在该子类中,从而创建出用户的自定义类。而创建出用户的自定义类。第三节、应用系统的设计第三节、应用系统的设计一、应用系统的设计一、应用系统的设计一、应用系统的设计一、应用系统的设计 建立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建立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建立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系建立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计

250、算机应用系统,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最终目的。一个完整的统,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最终目的。一个完整的统,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最终目的。一个完整的统,是系统实施阶段的最终目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应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应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应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计算机应用系统,一般应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模块。模块。模块。模块。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

251、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1 1、主控程序设计、主控程序设计、主控程序设计、主控程序设计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

252、一级的程序。同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同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同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同时在结束系统运行时,也负责关闭应用系统,时在结束系统运行时,也负责关闭应用系统,时在结束系统运行时,也负责关闭应用系统,时在结束系统运行时,也负责关闭应用系统,结束事件循环,恢复结束事件循环,恢复结束事件循环,恢复结束事件循环,恢复 VFPVFP系统初始环境的工系统初始环境的工系统初始环境的工系统初始环境的工作。作。作。作。 2 2、项目管理器、项目管理器、项目管理器、项目管理器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数据表、数据库、视图等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数据表、数据库、视图等为了便于管

253、理和使用数据表、数据库、视图等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数据表、数据库、视图等对象,可以使用对象,可以使用对象,可以使用对象,可以使用 VFPVFP的项目文件,它提供了对于的项目文件,它提供了对于的项目文件,它提供了对于的项目文件,它提供了对于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创建项目文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创建项目文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创建项目文任务中所有文件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创建项目文件的工具是件的工具是件的工具是件的工具是 VFPVFP系统提供的项目管理器。系统提供的项目管理器。系统提供的项目管理器。系统提供的项目管理器。项目管理器是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项目管理器是开

254、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项目管理器是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项目管理器是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平台。这里所说的平台。这里所说的平台。这里所说的平台。这里所说的“ “项目项目项目项目” ”是相关文件、数据及是相关文件、数据及是相关文件、数据及是相关文件、数据及对象的集合。项目管理器有以下几种功能:对象的集合。项目管理器有以下几种功能:对象的集合。项目管理器有以下几种功能:对象的集合。项目管理器有以下几种功能: (1)(1)采用采用采用采用“ “目录树目录树目录树目录树”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结构对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中管理。中管理。中管理。 (

255、2)(2)以其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快捷访问系以其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快捷访问系以其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快捷访问系以其集成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快捷访问系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在项目管理器窗口,有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在项目管理器窗口,有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在项目管理器窗口,有统设计工具的窗口,在项目管理器窗口,有多种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多种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多种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多种功能按钮,可以根据需求创建、修改、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增加和删除资源文件。(3)(3)支持建立数据字典,用以存储各数据表支持建立数据字典,用以存

256、储各数据表支持建立数据字典,用以存储各数据表支持建立数据字典,用以存储各数据表间的关系。间的关系。间的关系。间的关系。(4)(4)用简单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其系统资源用简单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其系统资源用简单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其系统资源用简单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其系统资源编译成可独立运行的编译成可独立运行的编译成可独立运行的编译成可独立运行的.APP.APP或或或或.EXE.EXE文件。文件。文件。文件。 第四节、系统测试第四节、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 “程序十

257、文档软件程序十文档软件程序十文档软件程序十文档软件” ”,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档以及源程序。档以及源程序。档以及源程序。档以及源程序。2.2.系统测试的目的系统测试的目的系统测试的目的系统测试的目的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应用软件系统测试的目的是努力发现软件中的

258、错误,并改正错误。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按错误,并改正错误。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按错误,并改正错误。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按错误,并改正错误。测试中可能发现的错误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1)功能错误。由于处理功能说明不够完整或功能错误。由于处理功能说明不够完整或功能错误。由于处理功能说明不够完整或功能错误。由于处理功能说明不够完整或不够确切,致使编程时对功能有误解而产生的错不够确切,致使编程时对功能有误解而产生的错不够确切,致使编程时对功能有误解而产生的错不够确切,致使编程时对功能有误解而产生的错误。误。误。误。 (2)系统

259、错误。指与外部接口错误、子程序系统错误。指与外部接口错误、子程序调用错误、参数使用错误等。调用错误、参数使用错误等。(3)过程错误。主要指算术运算错误、逻辑过程错误。主要指算术运算错误、逻辑错误等。错误等。(4)数据错误。指数据结构、实体、属性错数据错误。指数据结构、实体、属性错误,参数与控制数据混淆等。误,参数与控制数据混淆等。(5)编程错误。指语法错误、程序逻辑错误、编程错误。指语法错误、程序逻辑错误、编程书写错误等。编程书写错误等。二、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二、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二、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二、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1.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系

260、统测试的基本原则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成立测试小组,测试小组应与开发组分立。即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组人员承担。即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组人员承担。即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组人员承担。即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组人员承担。 (2)(2)精心设计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必须由两精心设计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必须由两精心设计测试用例。一个测试用例必须由两精心设计测试用例。

261、一个测试用例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个部分组成:个部分组成:个部分组成: 对系统的输入数据描述;对系统的输入数据描述;对系统的输入数据描述;对系统的输入数据描述; 由这些输入数据经系统处理,预期的测试由这些输入数据经系统处理,预期的测试由这些输入数据经系统处理,预期的测试由这些输入数据经系统处理,预期的测试正确结果。正确结果。正确结果。正确结果。 (3)(3)进行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进行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进行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进行回归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错误的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测试用例再进行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测试用例再进行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

262、测试用例再进行软件,经修正后,要用原来的测试用例再进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利用回归测试,一方面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利用回归测试,一方面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利用回归测试,一方面验测试称为回归测试。利用回归测试,一方面验证原有错误是否确实修正了;另一方面能够发证原有错误是否确实修正了;另一方面能够发证原有错误是否确实修正了;另一方面能够发证原有错误是否确实修正了;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因修改而可能引入的新错误。现因修改而可能引入的新错误。现因修改而可能引入的新错误。现因修改而可能引入的新错误。(4)(4)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一个模块已发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一个模块已发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一个模块已发

263、集中测试出错多的模块。一个模块已发现的错误越多,则其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也就越现的错误越多,则其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也就越现的错误越多,则其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也就越现的错误越多,则其中存在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大。在进行深入测试时,要集中测试那些出错大。在进行深入测试时,要集中测试那些出错大。在进行深入测试时,要集中测试那些出错大。在进行深入测试时,要集中测试那些出错多的模块。多的模块。多的模块。多的模块。 2.2.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的方法系统测试的方法软件产品测试,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软件产品测试,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软件产品测试,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软件产品测试,常用以下两种方法:(l)(l)

264、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程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程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程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序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足设定的功能。足设定的功能。足设定的功能。(2)(2)白盒法。又称为结构测试,按照程序的内部白盒法

265、。又称为结构测试,按照程序的内部白盒法。又称为结构测试,按照程序的内部白盒法。又称为结构测试,按照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结构和处理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结构和处理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结构和处理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三、系统测试过程三、系统测试过程三、系统测试过程三、系统测试过程 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系统测

266、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1.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模块分调模块分调模块分调模块分调) )每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单元,而且每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单元,而且每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单元,而且每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单元,而且也比较容易设计测试用例。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也比较容易设计测试用例。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也比较容易设计测试用例。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也比较容易设计测试用例。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错误,往往是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错误,往往是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错误,往往是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错误,往往是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2.2.子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子

267、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 (模块联调模块联调模块联调模块联调) )子系统测试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子系统测试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子系统测试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子系统测试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试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试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试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试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 3.3.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

268、个完整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有设计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有设计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有设计的系统来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发现的错误有设计和编程的错误,也有需求分析中的错误。和编程的错误,也有需求分析中的错误。和编程的错误,也有需求分析中的错误。和编程的错误,也有需求分析中的错误。 4.4.验收测试验收测试验收测试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将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验收测试是将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验收测试是将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验收测试是将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

269、测试,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是验收测试是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是验收测试是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是验收测试是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相同,但是验收测试是在用户参与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由用户来测试在用户参与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由用户来测试在用户参与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由用户来测试在用户参与下进行的,它的目的是由用户来测试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软件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

270、在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 第五节、系统切换第五节、系统切换系统切换就是指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系统切换就是指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系统切换就是指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系统切换就是指老系统停止使用、新系统开始运行的过程。系统切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的过程。系统切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的过程。系统切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的过程。系统切换的任务就是保证新、老系统进行平稳而可行平稳而可行平稳而可行平稳而可* *的交接,最后使整个

271、新系统能正式交付的交接,最后使整个新系统能正式交付的交接,最后使整个新系统能正式交付的交接,最后使整个新系统能正式交付使用。使用。使用。使用。一、一、一、一、 系统切换的方式系统切换的方式系统切换的方式系统切换的方式1.1.直接切换直接切换直接切换直接切换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后,用新系统直接替换老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换老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换老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换老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

272、这种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这种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这种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这种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于重要的系统。重要的系统。重要的系统。重要的系统。 2.2.平行切换平行切换平行切换平行切换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老系统平行运行的时期。平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老系统平行运行的时期。平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老系统平行运行的时期。平这种方式安排了一段新

273、、老系统平行运行的时期。平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直到新系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直到新系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直到新系行运行时间视业务内容及系统运行状况而定,直到新系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统正常运行有保证时,才停止旧系统运行。其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

274、险小,安全,可小,安全,可小,安全,可小,安全,可* *;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3.3.试点后直接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有多个销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有多个销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有多个销某些系统有一些相同部分,例如系统中包括有多个销售点、多个仓库等。切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售点、多个仓库等。切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售点、多个仓库等。切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售点、多个仓库等。切换时先选择一个销售点或仓库作试点,试

275、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直接切换。这种方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直接切换。这种方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直接切换。这种方试点,试点成功后,其他部分可同时直接切换。这种方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式风险较小,试点的部分可用来示范和培训其他部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工作人员。 4.4.逐步切换逐步切换逐步切换逐步切换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切换。既避免了直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切换。既避免了直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切换。既避免了直它的特点是分期分批地进

276、行切换。既避免了直接切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切换时费用大的接切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切换时费用大的接切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切换时费用大的接切换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平行切换时费用大的问题。但是,需要很好地处理新、老系统之间的问题。但是,需要很好地处理新、老系统之间的问题。但是,需要很好地处理新、老系统之间的问题。但是,需要很好地处理新、老系统之间的接口。在系统切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接口。在系统切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接口。在系统切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接口。在系统切换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

277、善的过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行修改、调试,因此它也是新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程。程。程。 二二二二 、系统切换的主要工作、系统切换的主要工作、系统切换的主要工作、系统切换的主要工作 1.1.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建立系统使用说明文档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应当使用简明、通用的语言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应当使用简明、通用的语言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应当使用简明、通用的语言系统使用说明文档应当使用简明、通用的语言说明系统各部分应如何工作、维护和恢复,主要说明系统各部分应如何工作、维护和恢复,主要说明系统各部分应如何工作、维护和恢复,主要说明系统各部分应如何工作、

278、维护和恢复,主要使用说明文档有:使用说明文档有:使用说明文档有:使用说明文档有: (1)(1)用户操作手册用户操作手册用户操作手册用户操作手册( (用户使用说明书用户使用说明书用户使用说明书用户使用说明书) )。用户操。用户操。用户操。用户操作手册可针对不同子系统用户编写。在操作手册作手册可针对不同子系统用户编写。在操作手册作手册可针对不同子系统用户编写。在操作手册作手册可针对不同子系统用户编写。在操作手册中应指明的主要内容有:手册使用者及编写手册中应指明的主要内容有:手册使用者及编写手册中应指明的主要内容有:手册使用者及编写手册中应指明的主要内容有:手册使用者及编写手册的目的;应用软件的目的

279、;应用软件的目的;应用软件的目的;应用软件( (子系统子系统子系统子系统) )目标、功能、性能概目标、功能、性能概目标、功能、性能概目标、功能、性能概述;运行环境要求;系统支持软件;用户使用说述;运行环境要求;系统支持软件;用户使用说述;运行环境要求;系统支持软件;用户使用说述;运行环境要求;系统支持软件;用户使用说明;操作举例等。明;操作举例等。明;操作举例等。明;操作举例等。(2)(2)计算机操作规程。根据具体系统制定。计算机操作规程。根据具体系统制定。计算机操作规程。根据具体系统制定。计算机操作规程。根据具体系统制定。(3)(3)程序说明书。程序说明书主要内容为:整程序说明书。程序说明书

280、主要内容为:整程序说明书。程序说明书主要内容为:整程序说明书。程序说明书主要内容为:整个系统程序的清单和说明;程序测试过程和测试个系统程序的清单和说明;程序测试过程和测试个系统程序的清单和说明;程序测试过程和测试个系统程序的清单和说明;程序测试过程和测试用例;修改程序的规定等。用例;修改程序的规定等。用例;修改程序的规定等。用例;修改程序的规定等。 2.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初始化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资源初始化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资源进行设置、系统运行和控制参数设定,进行设置、系统运行和控制参数设定,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等内容。等内容。第九章第

281、九章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第一节、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第一节、信息系统的管理机构 一、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一、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一、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一、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地位 我国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大体有我国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大体有我国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大体有我国信息中心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以下两种情况:以下两种情况:以下两种情况:(1 1)信息中心受企业管理办公室与总工程师办公)信息中心受企业管理办公室与总工程师办公)信息中心受企业管理办公室与总工程师办公)信息中心受企业管理

282、办公室与总工程师办公室双重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室双重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室双重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室双重领导,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2 2)信息中心直属于厂部,与企业管理办公室及)信息中心直属于厂部,与企业管理办公室及)信息中心直属于厂部,与企业管理办公室及)信息中心直属于厂部,与企业管理办公室及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相同地位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相同地位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相同地位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相同地位二、信息中心的组成和人员二、信息中心的组成和人员二、信息中心的组成和人员二、信息中心的组成和人员 信息中心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素质要求如下:信息中心各类人员的职

283、责及素质要求如下:信息中心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素质要求如下:信息中心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素质要求如下:1.1.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中心负责人信息中心负责人其主要任务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规划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规划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规划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规划组织新系统的发展。新系统的发展。新系统的发展。新系统的发展。2.2.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职责是:研究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指导企业管理

284、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需求;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需求;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需求;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确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方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方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方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修改方案。 3.3.程度设计员程度设计员程度设计员程度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程序设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程序设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程序设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系统分析员所提出的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修改程序。提出的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修改程序。提出的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

285、试、修改程序。提出的系统设计报告,编制、调试、修改程序。在系统开发工作结束以后,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在系统开发工作结束以后,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在系统开发工作结束以后,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在系统开发工作结束以后,负责系统日常运行中程序维护工作。中程序维护工作。中程序维护工作。中程序维护工作。4.4.操作员操作员操作员操作员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操作员不仅指终端的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操作员不仅指终端的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操作员不仅指终端的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操作员不仅指终端的操作人员,还包括数据准备设备、数据舆设备操作人员,还包括数据准备设备、数据舆设备操作人员,还包括数据准备设备、数据舆设备操作人员

286、,还包括数据准备设备、数据舆设备等所有硬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人员。等所有硬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人员。等所有硬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人员。等所有硬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人员。 5.信息控制员信息控制员相当于信息中心的信息收发员和调度员。相当于信息中心的信息收发员和调度员。6.其他人员其他人员如硬件维修人员、文档和磁盘磁带文件的如硬件维修人员、文档和磁盘磁带文件的管理人员等。管理人员等。第二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二节、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一、系统的安全性一、系统的安全性一、系统的安全性一、系统的安全性1.1.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影响安全性的因素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287、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 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自然灾害、偶然事件。如地震、水灾、火灾、战争等,这些因素直接危及系统整体的火灾、战争等,这些因素直接危及系统整体的火灾、战争等,这些因素直接危及系统整体的火灾、战争等,这些因素直接危及系统整体的安全。安全。安全。安全。(2 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

288、统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流行其广的计算机病毒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流行其广的计算机病毒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流行其广的计算机病毒的软件泄密和被破坏。流行其广的计算机病毒也是以软件为手段侵入系统进行破坏的。也是以软件为手段侵入系统进行破坏的。也是以软件为手段侵入系统进行破坏的。也是以软件为手段侵入系统进行破坏的。(3 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由于数据)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由于数据)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由于数据)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由于数据是计算机盗窃、间谍等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是计算机盗窃、间谍等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是计算机盗窃、间谍等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是计算机

289、盗窃、间谍等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此保证数据存贮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十分重要。此保证数据存贮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十分重要。此保证数据存贮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十分重要。此保证数据存贮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十分重要。(4 4)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硬件故障。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故障,电磁干扰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磁干扰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磁干扰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磁干扰等影响系统安全运行。2 2、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为保证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应采取下为保证

290、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应采取下为保证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应采取下为保证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应采取下列措施:列措施:列措施:列措施:(1 1)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环境要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环境要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环境要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机房环境要求(如防电磁干扰、防火、防雷击,保持空气求(如防电磁干扰、防火、防雷击,

291、保持空气求(如防电磁干扰、防火、防雷击,保持空气求(如防电磁干扰、防火、防雷击,保持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等)、供电安全(配置不间断温度、湿度要求等)、供电安全(配置不间断温度、湿度要求等)、供电安全(配置不间断温度、湿度要求等)、供电安全(配置不间断电源、安全接地等)。电源、安全接地等)。电源、安全接地等)。电源、安全接地等)。信息存贮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信息存贮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信息存贮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信息存贮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

292、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信息都存贮于存贮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信息都存贮于存贮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信息都存贮于存贮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信息都存贮于存贮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中。这些存贮介质必须定期复制,复制品位放中。这些存贮介质必须定期复制,复制品位放中。这些存贮介质必须定期复制,复制品位放中。这些存贮介质必须定期复制,复制品位放置于远离机房的安全地点,以减少各种自然灾置于远离机房的安全地点,以减少各种自然灾置于远离机房的安全地点,以减少各种自然灾置于远离机房的安全地点,以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对系统造成的损失。害对系统造成的损失。害对系统造成的损失。害对系统造成

293、的损失。 (2 2)人员及管理控制)人员及管理控制)人员及管理控制)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在信息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在信息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在信息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在信息系统中特定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有关的功系统中特定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有关的功系统中特定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有关的功系统中特定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业务有关的功能模块。非法用户不允许使用系统任何资源,能模块。非法用户不允许使用系统任何资源,能模块。非法用户不允许使用系统任何资源,能模块。非法用户不允许使用系统任何资源,跨越用户职权范围使用系统中其他功能模块也跨越用

294、户职权范围使用系统中其他功能模块也跨越用户职权范围使用系统中其他功能模块也跨越用户职权范围使用系统中其他功能模块也是非法的。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是非法的。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是非法的。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是非法的。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意地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意地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意地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意地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鉴定用户合法身份可采用由用户输入用户识别鉴定用户合法身份可采用由用户输入用户识别鉴定用户合法身份可采用由用户输入用户识别鉴定用户合法身份可采用由用户输入用户识别符、保密字,用户携带的特殊工具(如磁卡

295、、符、保密字,用户携带的特殊工具(如磁卡、符、保密字,用户携带的特殊工具(如磁卡、符、保密字,用户携带的特殊工具(如磁卡、IDID卡),或用户自身特有的自然标识(如指纹、卡),或用户自身特有的自然标识(如指纹、卡),或用户自身特有的自然标识(如指纹、卡),或用户自身特有的自然标识(如指纹、签名)等进行鉴别。签名)等进行鉴别。签名)等进行鉴别。签名)等进行鉴别。 (3 3)存取控制)存取控制)存取控制)存取控制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

296、要措施。信息系统要通过存取控制来确定各用户能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统要通过存取控制来确定各用户能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统要通过存取控制来确定各用户能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统要通过存取控制来确定各用户能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什么范围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什么范围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什么范围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什么范围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操作。通过存取控制,既给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资源,操作。通过存取控制,既给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资源,操作。通过存取控制,既给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资源,操作。通过存取控制,既给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资源,又可防止非法越权行为。又可防

297、止非法越权行为。又可防止非法越权行为。又可防止非法越权行为。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定的操作权限。对用户的授权、操作权限由两方面定义:定的操作权限。对用户的授权、操作权限由两方面定义:定的操作权限。对用户的授权、操作权限由两方面定义:定的操作权限。对用户的授权、操作权限由两方面定义: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即设备、程序、文件、数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即设备、程序、文件、数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即设备、程序、文件、数一方

298、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即设备、程序、文件、数据等,用户的这些可操作对象可定义到各种资源的最小据等,用户的这些可操作对象可定义到各种资源的最小据等,用户的这些可操作对象可定义到各种资源的最小据等,用户的这些可操作对象可定义到各种资源的最小操作单元,如数据的数据项。另一方面是用户可进行的操作单元,如数据的数据项。另一方面是用户可进行的操作单元,如数据的数据项。另一方面是用户可进行的操作单元,如数据的数据项。另一方面是用户可进行的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地权、阅读权、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地权、阅读权、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地权、阅读权、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

299、权、运地权、阅读权、修改权、清除权等。修改权、清除权等。修改权、清除权等。修改权、清除权等。 二、系统的可靠性二、系统的可靠性二、系统的可靠性二、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开发的质量对系统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开发的质量对系统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开发的质量对系统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系统开发的质量对系统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用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用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用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用的可靠性措施有可靠性措施有可靠性措施有可靠性措施有 1 1、设备冗余技术、设备冗余技术、设备冗余技术、设备冗余技术 2 2、负荷分布技术、负荷分布技术、负荷分布技术、负荷分布技术 3 3、系统重新组合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