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9498236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概论勘探地震学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一节第一节 勘探地震学基础勘探地震学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第三节第三节 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第四节第四节 地震资料的解释地震资料的解释第五节第五节 勘探地震学小结勘探地震学小结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正是应用在石油勘探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石油勘探主要有三大类方法,分别为地质法,地球物理方法以及钻探法。 石油勘探是一项非常注重多学科联合的工作,仅仅依靠其中一种方法是远远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需要结合地质,物探和钻井的资料一起来预测地下的构造岩性特征,以获得油气藏的位置。 地震勘探的

2、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自大庆油田开发以来,95%的新油田都是由地震勘探提供构造的,国外有墨西哥湾油田、中东油田、黑海油田和北海油田。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1) 地质法俗称地质勘探,主要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石的手段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量评价,也就是否形成油气量的可能。但是地质勘探获取的资料来自于地表,虽然对浅层的地质情况能够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但是对于深层的地下构造最多只能有个大概的限定。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2) 地球物理方法简称物探,它主要利用各种物探仪器记录到来自地下的多种信息的手段,然后根据这

3、些数据对地下的构造和岩性特征做出预测。与地质法相比,物探法是一种间接探测的方法,但是它具有勘探范围深,效率高的优势。根据仪器记录到的信息不同,物探方法又可以分为: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别,在地面上测量重力变化),磁性勘探(利用岩石磁性的差别,在地面上测量地磁场的变化),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电阻率的差别,在地面上测量电场的变化),地震勘探(利用岩石波阻抗的差别,在地面上记录地震波场的变化)。 其中地震勘探由于其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而应用最为广泛。占97%。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3) 钻探法是利用物探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的情况。和地震

4、方法相比,它能够直接获得深层地下的物质情况,所以可信度更高,然而由于钻探成本的昂贵以及覆盖范围限制(在工区平面只能取得一个点的数据),在实际生产中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性的资料。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地震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方法 地地震震勘勘探探就就是是利利用用人人工工方方法法激激发发的的弹弹性性波波,来来定定位位矿矿藏藏(包包括括油油气气,矿矿石石,水水,地地热热资资源源等等)、确确定定考考古古位位置置、获获得得工工程程地地质质信信息息。地地震震勘勘探探所所获获得得的的资资料料,与与其其它它的的地地球球物物理理资资料料、钻钻井井资资料料及及地地质质资资料料联联合合使使用用,并并根根据据相相应应的的物物

5、理理与与地地质质概概念念,能能够够得得到到有有关关构构造造及及岩岩石石类型分布的信息。类型分布的信息。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地震勘探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的普查与勘探中。同时,地震勘探方法在水煤田的普查与勘探中。同时,地震勘探方法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可解决厂址、坝基、桥址的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可解决厂址、坝基、桥址的探测,潜水位和含水层的探测,及追索断裂破碎探测,潜水位和含水层的探测,及追索断裂破碎带等。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带等。在勘探油气的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地震概论作者

6、:赵克常ShallowstructureoftheEarth;Reflection/RefractionSeismology;Seismic(SonicWell-logging);MarineSeismology;Seismicsignalprocessing;Seismicwavespropagation(one-way);勘探地震学的基本方法勘探地震学的基本方法Exploration SeismologyImaging of sub-surfaces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地震学理论勘探地震学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地震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球

7、内部结构,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金属与非金属和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金属与非金属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工作。矿产、油气资源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方面工作。 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30年代兴起的地球物理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勘探和开发利用石油与天然气地热资源金属与非金属矿藏,预测与预防(或防治)诸如地震、火山、滑坡及岩爆等 自然灾害保护与监测地球生态环境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资料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天然地震学:天然地震学:被动源方法(passive source method)

8、,观测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场。研究对象的尺度很大(几百到几千公里,甚至全部地球)。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主动源方法(active source method),利用人工震源(人工爆破、空气枪等)将信号传入地下,然后记录传回地表的地震波场。研究对象的尺度较小(几百米到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反射地震学(反射地震学(reflectionseismology)利用反射地震波对地下介质进行成像。利用反射地震波对地下介质进行成像。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勘探地震学折射地震学(折射地震学(refractionseismology)利

9、用地下介质分界面产生的折射波(首波)的到时对地质结构的界面分利用地下介质分界面产生的折射波(首波)的到时对地质结构的界面分布和速度进行解释。布和速度进行解释。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反射地震学反射地震学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反射地震学反射地震学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简史勘探地震学简史 1845年,英国地震学家马利特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来测量地壳中弹性波的传播速度,这是地震勘探方法的萌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徳军及其对手曾利用重炮后坐力产生的地震波来确定对方的炮位。地震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到石油勘探上应该以1919年德国明托普(Mintrop)获得折射初至法专利为标志,它第一次将该方法使用在盐丘

10、的探测上面,之后不少公司通过折射的方法成功地获得了工业流油,从此利用地震折射波勘探的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流行起来。折射波方法在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容易导致解释错误也使得折射的方法让位于利用地震反射波方法。到了20世纪40年代,哈瑞(Harry)提出的共深度点记录反射波思想在如今的野外勘探中已经普及,并且记录的道数又最早的6道数据变成如今上千上万道数据,最初的二维勘探也已经广泛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相对与陆上勘探,海上勘探的在50年代发展起来,通过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尤其近年来海底电缆的应用也给海上勘探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地震勘探技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野外采集阶段:是在地

11、质工作和其它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野外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盘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磁带(野外原始资料)。 (2)室内资料处理阶段,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工作,以及计算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的速度这一阶段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 (3)地震资料的解释阶段,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种反射层相当于什么地质特征做出正确判断,对起伏形状的图件构造图,最后查

12、出有油气潜力的构造。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一节第一节 勘探地震学基础勘探地震学基础 几何地震学是勘探地震学的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的是地震波场传播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即地震学中经常提到的时距关系。通常在二维情况下我们用时距曲线来描述地震波的时距关系,在三维情况下时距曲线则变成一个时距曲面。几何地震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寻求地震波的时距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来推断地下构造情况。此外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勘探地震学可以分为反射波地震勘探和折射波地震勘探,本节将分别对两种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同时在介绍这方面内容时候,我们会引进一些地震勘探中常用到的术语,比如炮检距,正常时差,倾角时差,叠加速度,均方根速度等等

13、。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一、反射波的时距关系1.水平双层介质的时距关系 SSRSCSR“SCSh炮检距SR=x 波速:V1St反射波时距曲线直达波时距曲线t0波速:V2图9.1 水平层反射曲线时距关系图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地震波从S点出发反射到达地面观测点R的时间:或者,我们对上公式两边平方,得到时间t和炮检距x之间的关系,即我们要求的时距关系:根据野外勘探获得t2和x2的数据,拟合出一条直线,求取速度以及地层厚度的信息。这便是以前地震勘探中常用的“T2-X2”法。 (9.1)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2. 正常时差(Normal Moveout) 根据公式(9.1),在2hx的时候,我们通过泰勒

14、展开可以将其简化为:其中,而这一项我们称为正常时差,如图9.1所示。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3. 水平多层介质一次反射波的时距关系 SSRS炮检距SR=x V1tS多层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t0h1h2hn-1hnV2Vn-1Vnx图9.2多层水平模型的时距关系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勘探地震学中称为均方根速度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给定一个层速度模型就可以计算出该模型的均方根速度。但是反过来,如果已知均方根速度,同样可以计算出层速度模型。这便是勘探地震学当中有名的Dix公式: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4. 倾斜地层的时距关系 SSRSCSh炮检距SR=x 波速

15、:VStS反射波时距曲线直达波时距曲线t0OxS图9.3倾斜地层的时距关系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根据时距关系第一个公式再进行泰勒展开得到: 第三项,则是勘探地震学当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倾角时差。很明显,在常规处理当中,只有先将正常时差消除之后才能进一步消除倾角时差。而消除正常时差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记录偏移距为的数据,然后相减就可以消除正常时差的影响,而两者之差正好是倾角时差的那一部分。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二、折射波的时距关系 SRSC2SC1Sh炮检距SR=x V1tS反射波时距曲线直达波时距曲线t0V2t1xS折射波时距曲线图9.4水平地层各种波的时距曲线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其中 通过野外

16、地震数据记录拟合出一条直线,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V2,通过求取截距项再求出V1 多层模型折射波的时距关系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三、地震速度 地震速度在勘探地震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我们野外进行地震勘探记录到的是地震波的一个时间序列,而我们的目的是求取地下深度构造情况,因此速度就成为了时间和深度发生联系的桥梁,正如我们之前研究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时距关系当中,都少不了速度这一各因素。一般来说,影响速度的参数有很多,同理根据这些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速度来反推岩性、压力等参量的变化,例如在油气开发阶段,可以通过地震速度来预测地下的孔隙压力的变化,避免超高压力对钻探设备以及人员带来不安全因素,在地震

17、解释当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比值推断地下的岩性情况。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1. 地震速度的概念 (1)层速度(interval velocity)是地震波穿过某一均匀层的速度,是地震速度中最基本的概念,在上面提到的地质模型中的速度都属于层速度。 (2)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的定义为对于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波垂直穿越各层厚度之和与总的传播时间的比值。注意这里平均速度对应的是垂直入射的情况。 (3)均方根速度(root-mean square velocity)的概念在水平多层模型中已经提到过,它的引入主要是基于时距公式,将多层模型等效成一个速度为均方根速度的单

18、层速度模型,从而把问题简化。 (4)叠加速度(stacking velocity)是地震数据处理中速度分析阶段所产生的,它的提出类似于均方根速度,将复杂的地下速度模型等效成一个单层的速度模型,并且在叠加和偏移阶段会使用。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2. 速度的测量 地震勘探中常见的主要有地震测井,声波测井和VSP等方法。 (1)地震测井法 (well shooting) 不考虑速度横向变化的时候,公式求出的速度即为我们要求的垂向平均速度。在求取了垂向平均速度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下公式求取出层速度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Sxd井壁电缆RSR1R2l井壁图9.5地震测井原理图9.6声波测井原理地震概论作

19、者:赵克常 (2)声波测井主要是利用声波在钻井中传播的时间来求取地震速度,由于声波测井仪发射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大于音频,又称超声波测井。声波测井的原理如图9.6所示,将一个震源发射器和两个接收器放置于同一个单元上面(该单元贴着井壁),地震波通过检波器R1和R2记录到的时间差进行速度的测量。R1和R2之间的距离固定,只需用测定的时间差去除这段距离就可以测出速度。 (3)VSP方法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技术是从地震测井技术发展起来,用于测量速度的原理和地震测井一样,都是通过地表震源激发,井中检波器接收的方法记录时间求取速度。然而速度测量只是VSP技术的一项

20、应用,和地震测井的区别在于,VSP不仅仅记录地震波的到时,它还记录地震波的振幅,频率相位等信息,相对于常规的反射地震勘探技术而言是一种比较新的勘探技术。VSP资料一般要优于反射资料,因为它的传播距离短,相应的衰减小,从而精度也优于反射地震。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二节第二节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地震勘探的第一步即是地震采集工作。获取高质量的地震数据是野外地震勘探成功的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每个石油公司是有专门的部门去负责数据采集这一部分,国内称之为地震队。而国外的一些公司甚至专门做地震采集方面的工作,然后通过销售数据作为营利的手段。一般来说,一个地震队主要由测量员,放线班,爆

21、炸工,司钻员等几个小组组成。在检波器获取地震到时数据之后,需要以一定的格式数字化储存,我们称之为SEGY格式,它是由国际地球物理学家协会 (SEG)提出的一个标准。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储存,分卷头,道头和走时数据三个部分。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一、观测系统 观测系统主要是指采集当中震源和检波器位置的相对关系,它是地震资料采集中最核心的部分,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去设计观测系统。 检波器检波器双边接收单边接收T形排列S1S2S3S4S5S6R6R5R4R3R2R1C多次覆盖自激自收数据图9.7观测系统和覆盖次数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二、震源陆上勘探的震源又可分为炸药震源和非炸药震源。其中炸药震源一直以来为

22、进行勘探的主要手段,其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能量,从而能够使得来自深层的反射信号能够被地面上检波器所接收,同时其强破坏力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关于震源的摆放位置主要是考虑让更多的有效能量向下传播,因为震源在能量释放的时候会有相当部分以其他形式转化,比如对周围岩石的破裂,或是被周围松散地层所吸收以及转换成能量很强的面波。非爆炸震源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可控震源,由震源车激发如图 9.8所示,其基本原理是基于液压驱动的一个震动器。可控震源的有点在于它激发的能量较小,因而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它不会破坏岩石,能够让更多的能量传播到深层介质,并且可控震源可以调节震源的频率来满足不同的勘探要求。然

23、而因为需要用到重量非常沉的震源车,因此对于一些路况不好的区块,可控震源不方便使用。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 9.8 2008年在罗马举行EAGE大会上展出的震源车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三、检波器检波器(geophone或是hydrophone)主要用来接收地震波的数据,早期陆上勘探都是利用一个移动的纸进行记录,之后已经完全为数字化的仪器取代了,并且为了减少检波器带来的误差,野外勘探已经普遍采用检波器组合技术进行高质量资料的获取。根据勘探环境的不同,检波器也分为陆上和海上两类。陆上的检波器主要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原理,利用电感线圈将地表的振动速度转换成感应电压输出,同时考虑到地下深层反射信息能量微弱

24、,一般检波器会通过放大器将信号进行放大记录。 海上勘探的检波器也称为水听器,和陆上勘探不同,水听器记录的是声波的压力。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9.9海上地震船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三节第三节 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 在野外采集结束之后,要做的工作便是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将野外采集到的单炮数据进行去噪再转换成一个能够反映地下构造信息的叠加剖面数据以及偏移剖面(时间域)。在得到这些数据后,地震解释人员会对其进行解释,然后绘制出地下的构造情况(深度域),并标定出油气以及钻井的位置。 因此数据处理的结果质量直接影响到之后的地震解释阶段,有的时候解释人员认为地震数据存在问题或者不能

25、够用于解释,处理人员甚至还必需重新处理一遍。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一、野外地震资料的编辑1. 观测系统的加载 2. 坏道和初至的剔除 3. 增益的恢复 4. 静校正 图9.7观测系统和覆盖次数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SR1R2R3R1R2R3S基准面实际地表炮井低速层V0V1图 9.10 野外静校正原理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二、去噪处理 在传统的反射地震勘探中,一次反射纵波对我们而言是有效波,但是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当中不仅仅有反射波的成分,还有直达波,能量巨大的面波,多次波以及绕射波等等,这些波都被当作噪音处理,需要去除。去噪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比较有效信号和噪音之间的差别消除噪音以提高信噪比。有些噪

26、音和有效信号差别比较大,例如直达波在到时上要先于有效信号,可以直接人工判断然后切除;其他噪音并不容易直接切除,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数学的变化处理再切除,比如面波成分在频率上一般低于有效信号,可以通过傅立叶变换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进行滤波处理,而多次波可以通过与一次反射波的相关关系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近些年地球物理学界发展了多种去噪的方法,比如F-K滤波方法,聚束滤波法,拉冬变换方法等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三、速度分析 在前面静校正和去噪工作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利用地层下的速度来实现动校正并进行叠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获取动校所需的速度,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叠加速度。速度分析这一阶段可谓是整个

27、地震数据处理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数据处理员往往要在这个阶段花上数周的时间才能确定好动校叠加所需的速度。读者可能注意到,我们在第一节介绍地震速度的时候已经提到过地震速度的测量,主要通过地震测井或者是声波测井的方法。无疑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我们很精确的地下速度信息,问题在于考虑到成本问题,石油公司不可能随随便便打上一口耗资上千万的钻井,并且每一口井测得的数据也仅仅是反映了该井点的速度信息,而我们在处理阶段希望获得的是整个测线下的地震速度信息,因此我们通过井数据得到的速度信息在数据处理阶段是远远不够用的,这些数据的应用更多地放在地震解释的过程当中。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9.11速度分析中的速度谱地震概

28、论作者:赵克常四、叠加和偏移 叠加最后得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激自收的剖面,即零偏移距剖面。它的目的是通过多道数据求平均的思想来消除部分噪音,增强资料的信噪比。因此叠加之前必需做好静校正和动校正。静校正的目的是消除野外采集仪器不同高程的影响,将它们的位置投影到一个水平的基准面上,以满足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双曲线的假设。而动校正的目的是在于消除偏移距的影响,使得所有数据都变成一个自激自收的数据。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偏移是数据处理当中的最后一步,其目的在于使得绕射波归位,以及地层倾角的校正,如图9.12所示。偏移又可分为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时间偏移主要是利用叠加速度对时间剖面进行偏移归位,得到的剖

29、面仍然是以时间为变量的。而深度偏移必需利用层速度将时间剖面转换到深度域,理论上是得到实际的地质模型,可以直接用于地质解释。目前工业界常规的偏移处理主要用在时间偏移上面,深度偏移需要提供精度很高的层速度,通过叠加速度转换的层速度精度还不足以用于深度偏移。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9.12左图为合成的一个叠加剖面,右图为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可以看出偏移处理之后剖面在绕射波和一些层位的变化。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四节第四节 地震资料的解释地震资料的解释 地震解释是整个勘探地震学的最后一步,它的目的在于将时间域的地震剖面转换到深度域的地质剖面,并标定出油气藏的位置,以及钻井的位置。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

30、根据野外测得的数据反演地下信息的一个过程,由于基于实际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地震解释是一个多解问题,即我们无法保证解释出来的成果一定是正确的,在如今实际生产中解释正确率能够达到30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正确的解释成果,在解释当中除去手头的地震资料之外,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获取其他有用的资料,包括前人已经做出的成果,钻井的资料,重力数据,地磁数据,它们可以提供地震资料无法显示的信息,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地质资料,例如该地区的地质沉积史,它在宏观上给我们提供解释的向导。所以说,地震资料的解释是一个多学科的融合,要称为一名优秀的地震解释人员,除具扎实的地球物理基础之外,还需要有过硬

31、的地质方面的知识。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一、构造解释1. 地震剖面的分析解释 根据地震反射同相轴在剖面上的特征解释出构造情况,这是建立在多地震波场传播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地震同相轴的定义为,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是一条连续的,具有较强振幅的,相似的曲线,它反映的是地下同一组岩性特征。例如对于水平地层界面,反射波的同相轴成一条双曲线。而对于凹陷的构造,它的反射同相轴特征成一个蝴蝶结的几何形态;断点和尖灭点上,出现的一般是具有强绕射特征的同相轴,如图1-13所示;至于在背斜界面通常表现出发散的形态等等。地震解释人员主要根据这些反射同相轴的形态特征结合其他非地震资料进行解释。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9.

32、13不同地质特征对应的同相轴特点;左图对应蝴蝶结状几何特征,右图对应强绕射特征.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2. 构造图的绘制 由于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了解地下整片区域的构造情况,单单从一条测线上解释出来的剖面只是地下区域的一个切片。因此将多条测线的数据解释完成之后才能够绘制出地下完整的构造信息。构造图是根据地震资料给出的等值线图,此外它还包含丰富的构造信息,使用不同的符号去代表不同的构造情况,它又可以分为等时间构造图和等深度构造图。因为地震资料给出的是时间域的信息,因此等时构造图很好绘制,只需要取地震剖面上的同一个时刻值就可以完成,它可以大概反映出地下的构造情况,然而与真实的情况总是有偏移。等深构造

33、图时建立在时深转换之后的基础之上,反映的也是真实的地下信息,它可以在等时构造图的基础上做空间校正获得。在构造图完成之后,钻井队就可以依据构造图进行钻井,进行取岩心,测井等数据。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3. 连井解释 在完成钻井之后,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井资料数据,这些数据因为是直接从地下获取的,从而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度。在获取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从钻探井位出发,反过来来控制我们地震剖面的解释,使得地震解释的可信度更高。因此地震解释也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的过程。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二、岩性解释 地震数据岩性解释过程同时需要利用大量的地质资料和钻井的数据,同时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不仅需要利用

34、到地震资料的运动学特征(速度和到时),而且还必需使用到其动力学特征(地震波的频率,振幅,相位等特征)。基于这一特点,近些年来在地震学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来满足地震岩性解释的需要。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1. AVO技术 AVO (Amplitude Versus Offset),指的是研究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主要利用到地震波的振幅信息,它是如今地震学中检测油气的重要技术,并广泛应用生产当中。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分析振幅随着偏移距的变化规律进行对岩性的判断。因为正常的岩层界面,随着偏移距的增加,传播距离也在增加,根据地震波几何扩散的规律对应的振幅应该会减小。但是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岩层的

35、反射系数,反射系数对应着上下岩层的破阻抗差异,而波阻抗差异又和岩性有关。因此如果振幅随着偏移距的变化规律产生突变则可以考虑是岩性的变化导致的,如图9.14所示。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图9.14左图是正常的振幅响应,右图反映了岩性的变化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 2. 时频分析技术 3. 多波多分量技术 4. 正演技术和反演技术 总的来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这些年来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通过地震资料对岩性的预测,甚至直接利用地震找出油气位置等手段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结果来验证。 地震概论作者:赵克常第五节第五节 勘探地震学小结勘探地震学小结 勘探地震学与天然地震学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的对象不同; (2)地震采集的方式不同; (3)地震采集的仪器也有所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